教育叙事14篇

时间:2023-08-17 16:25:02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叙事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姐妹们:大家好!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终生选择的职业它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它是我所喜欢的;其次,它是我所擅长的:最后,它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叙事14篇,供大家参考。

教育叙事14篇

教育叙事篇1

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姐妹们:大家好!

有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终生选择的职业它应该是这样的——首先,它是我所喜欢的;其次,它是我所擅长的:最后,它是能维持我生计的。

对照一下,权衡之后,我忽然发现竟然更倾向于第一条,原来我是这样爱幼儿教师这份职业,一种久久以来压抑的情绪在心底激荡起来。我发现,我的心境纯净如白云,我的笑容明朗如晴空。但是一个月之前我的笑容并不晴朗,内心充满了阴霾。

还记得那是一次教研活动,为了尽快的完成教研活动任务,我把教研活动中的七个环节“机智”的缩了水,省去了学课、说课环节,并胸有成竹地请园领导、教务主任和其她组的教师来听我们的课,谁知道她们一听就听出了毛病,马园长说:“你们的教学活动没有围绕问题进行。”岳主任说:“你们没有认真的分析教材,才导致活动搞成这样。”大家你一句我一句,我坐在那里,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个滋味。活动之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是的,七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省去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教研活动就是不完整的,说严重一点我这个教研组长是不负责任的。想到这里我自惭形秽,这样不完整的七个环节不扎实,徒有虚名,我怎么带领组内的教师成长?她们的进步又在哪里呢?作为一名教研组长,我事先没有认真研究方案,没有透彻地分析教材,没有认真地组织说课和议课活动,才导致这次教研活动的失败。教研活动就像是一行人在雪地里走路,如果教研组长头带的好,那么留在雪地的每一串脚印都是扎实的、清晰的,而我身后的这一串串脚印却没有留下任何印迹。

就这样,在这一次失败的打击中我很长时间都喘不过气来,我害怕听到“教研”这两个字,我害怕看到岳主任期待的目光,我害怕星期三的到来。

在我驻足不前的时候岳主任问我:“舒辉丽,明天就是星期三了,你怎么还没有动静?方案呢?怎么组织?”我说:“岳主任,不瞒你说,我真的怕搞教研活动了,我心里实在没底,我真的不知道该迈右脚还是左脚。”岳主任莞尔一笑:“没事,我来带你走一遍,下次你就知道该怎么办了!”于是,在接下来的专题研究中,岳主任带我先理清思路并设计好方案,从平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开展研讨,在选课环节中我们以班级为小组去选材,之后再一起交流,认真解读、分析每个小组的教材。教师们各抒己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让我吃惊的是,这次教研活动,气氛相当的热烈,与第一次教研活动的冷清截然相反。这一次,我终于开心的笑了,我知道我走过教研活动的“瓶颈”了,我带领我的组员们在雪地上已经留下了一串串浅浅的脚印,这些脚印对我是鼓励,是支持,给了我坚定不移地继续进行教研活动的决心!我一定要坚强的走下去!

教研活动的成功如一束心灵的阳光,点燃我心中的火焰,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成功彼岸隔着湍急的河流,需要我们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河流上搭建信念与毅力,执着与拼搏的桥梁,即便在失败前进路上依然有美丽和精彩。

失败是沮丧的,但失败之后的成功却让失败变得更加美丽和精彩。失败是一种财富,痛苦是一份辉煌,经历痛苦挫折的人生才能称得上辉煌的人生,所以,失败不必沮丧,经历是成就美丽和精彩的基石,经历风雨后的花朵定会更加美丽,不是一番寒彻骨,怎的梅花扑鼻香。

从失败中我收获了对校本研修的点滴经验,收获了园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站在雪后的空地上,我万分地珍视这久违的激动,我对自己说:“让失败再来得多一些吧,只有在失败中我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坚实,只有启程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只有奋斗,才能品味幸福人生,让我们在失败经历中品味更多美丽和精彩,换发生命光彩。彰显事业的辉煌。失败不是灰暗的,它是美丽的,失败也有美丽和精彩。”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失败也有美丽和精彩!

谢谢大家!

教育叙事篇2

叙事研究是近几年颇受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由教师作为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即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其实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范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后者则包括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研究成果。一般来说,教育叙事尤其是教师所写的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教育论文《幼儿园教育叙事论文》。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不是要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样道理,在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教师也可以通过教育叙事,记录并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来评价教育教学的得失,以此改进语言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育叙事——叙什么

所谓教育叙事,是在讲一个发生在昨天或者今天的一个或感人、或发人深省等诸多感受和思考的故事。一般来说,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育叙事更多的是以教育随笔、教育笔记等形式出现,越来越多地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那么,对于幼儿语言教育而言,教育叙事究竟应该叙什么呢?事实上,“叙什么”也逐渐成为一线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面临的越来越明显的难题。根据教育叙事的含义,结合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我们认为,教育叙事的“叙”可以包括两方面内容。

1、个别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指导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和倾听,教师随时都可以发现幼儿表现出的语言能力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例如,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中,由于幼儿身心比较放松、情绪比较高昂,更容易表现出真实的语言发展水平。而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语言表达出现错误时,自己将采取什么方式予以指导?是现场指导,还是事后强化?哪一种方式更为有效?这些都可以成为教育叙事的内容。再则,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是否有长期的效应?在后续观察中,可以增加对该幼儿的关注和交流,以检测所选方法的有效性;观察幼儿是保持原来水平,还是不断取得进步,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再做进一步指导。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那么教师就能为班级每一个幼儿建立一个语言发展与指导档案,这样的记录过程既有助于教师或家长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又能找到适当地指导幼儿语言发展的方式,还可以帮助教师整体把握班级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为组织实施语言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2、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反思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个别观察与指导以外,对语言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进行反思也是教师教育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中,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正式活动,如文学欣赏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语言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等。相对于日常生活中教育活动的随机性、偶然性来说,正式的语言教育活动计划性、目的性更强,为幼儿创造不同的机会,对他们在日常交际中获得的语言素材进行提炼和深化,达到语言规则的理解及有意识地运用。不管是开展何种语言活动,教师预设的成分都比较多,比如说目标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而这样的预设是否适合幼儿,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这就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

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如幼儿生成的话题、感兴趣的知识、所选用的方法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等,以及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所存在的不足的思考,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怎样弥补,以及下一次活动如何继续展开……将这些内容写进教育叙事,有助于促进教师对开展各种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二、教育叙事——怎样叙

“叙什么”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的问题。理解了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教育叙事的内容,那么如何写教育叙事,才能避免目前教育叙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感无语、故事简单、视角偏颇、个性缺失、感性理解等?针对现实问题,幼儿语言教育叙事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鲜明的主题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是生动事例的再现,要有一个中心论题。这类事情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激动,或令人感慨,或令人惊诧,或令人不安,或令人悔恨,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活动过程中认真观察、记录所发生的事件,并养成思考、提问的习惯,在记录中逐步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能清晰地表达、细化问题,便于处理和研究。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随时抓住出现的新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叙事主题的形成和清晰化。

2、科学的理念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研究,必须要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支撑,才能体现叙事者一定的教育思想。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内化某种教育思想,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注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不断接触新的理念;同时也要注重和教育同行+的交流讨论,这将有助于走出自己的误区,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3、生动的情节

幼儿语言教育叙事,需要有生动有趣的情节,也就是说要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而且对“人”的刻画,要形象生动感人,同时融人教师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和体验,特别是伴随的思考和反思,使倾听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与叙事者形成交流和对话。

4、深刻的思考

这是指教师在叙述生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生动的情节,更重要的是要有“思”,在叙事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才是叙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意义的故事总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达某种关于教育或人生的“道理”。有“道理”,表明一个故事能够让听者听故事之后被“感动”。只讲“事”,但“理”在“事”中,构成“事理”。

三、如何运用教育叙事来评价语言教育活动

随着新《纲要》的实施和新课程的全面铺开,幼儿教师的教育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变了,幼儿的学习变了,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以新的理念实施幼儿教育,并不断地反思、整理教育,逐步凸显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灵性和悟性的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不断推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那么,教师的教育叙事在评价幼儿语言教育的工作中究竟有何作用呢?

教育叙事篇3

案例描述:

我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时,2个教学班我都创设了以下情境: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

优生:324+198 5968―3999 396+498

差生:324+200 5968―4000 400+50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道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思,“气氛”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目中,加减整百整千当然简单一些,数学教育叙事案例。

课的发展如设计一样顺畅,但是比赛的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的学生的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是脸上没有一丝的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

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教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想学生道歉(老师没有考虑你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了分析了哭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是,变得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问他为啥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美感,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块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少学生而言,可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时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更多的鼓励,对优势进行挫折教育。

差生体现出荣辱不惊时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讲的一个意义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师到市场上买菜,遇到当年他教育过的一个做小生意发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地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里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觉得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了老师对待差生教育行为,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赢了也不敢伸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康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棵,而学习上的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中哭泣。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的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早上过重的的挫折。“自古英雄都是梦,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面有成绩的人大多是有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起前一教学片段,教师对自己忽视尊重学生冷的无意识行为表示迁就,但是心里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时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免得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说教式无法得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有可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海因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起需求都冷轻易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难的机会。

教育叙事篇4

浩浩对老师把玩具筐又放回桌子中间没有反对,说明他从内心里已经意识到错误并想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况且玩具筐放在自己这边实实在在缩小了玩玩具的空间,但是倔强的他还是不肯自己把筐子放回去,而是选择了在地上玩。

一会儿,浩浩拿着插好的积塑造型对我说:“老师,你看!”

“哦!浩浩真棒!你插的是什么?”我马上表扬他。

“我插的是树林。”浩浩得意地对我说:

“你看,这儿还有小鸟的家呢。”他又指指插塑造型下方的一个方形小洞说。

可爱的浩浩彻底地把自己从事件中脱离开来。

教育叙事篇5

我教五年级“分数除法”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分香肠”,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在做锯木头一类习题时,学生经常把分的段数和所用的时间弄不明白,尽管老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不理解。所以,我在讲这节课之前,动脑筋、想办法,学生对直观的事物容易理解,记忆深刻,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

师:我们今天来“分香肠!”

生:哇!

师:我来切香肠,大家细心观察,老师切几刀,分了几段?

生:争先恐后回答问题,分五段,切四刀。

生:切一刀,是两段。一个词形容,一刀两断。

生:对!

师:出示题,把一根木头锯成相等的六段,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锯一段所用的时间是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生:纷纷回答,热情高涨。

师:做题时,遇到更大的数据时,怎么办?

生:画图。

师:你能用画图法表示吗?

生:画图。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更多鼓励。

在教学中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困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给他们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回想这节课的点点滴滴,给了我太多的思考,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设计教学环境,十分必要,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会不断努力,积极探索,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教育叙事篇6

我是一个班主任,而且是一个新手儿,虽然班主任不是“官儿”,但是权利比“官儿”还大,因为光在我的手下就有七十一员“大将”,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比尔盖茨、明天的李嘉诚或者是明天的钱学森,所以任何小人儿都不可小觑,特别是作为班主任,都要尽量的去关注到每个人,因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独特的闪光点,比如我们班的周潇逸同学,她的闪光点就是懂礼貌,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谢谢老师”;再比如我们班的苏奕轩同学,她的钢笔字就写的非常好;再比如我们班的鹿蔚、宁方迪、张乐雨、李童等同学画儿画的就非常漂亮;再比如我们班的宁浩然、薛凯月、汪梦瑶等同学,上课回答问题非常积极等。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一样的人,因为他们的优点不同,闪光点也不同。作为班主任,就是要去挖掘这些闪光点,去夸奖他们,去表扬他们。

说到“表扬”和“夸奖”,很多人都会说“好学生是夸奖出来的”,这个观点我赞同,但不是百分之百的赞同,因为好的我们可以去学习,但是不适用就要去我们去改变和创新。我认为在小学阶段塑造孩子们一个坚强的性格和善于交流和表达的品质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以及教育工作中,我就十分强调和在意孩子的品格教育。比如,我十分强调孩子们和父母亲之间的关系要和谐,自己虽然小但是也要懂得如何去体谅自己的父母,如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孝顺自己的父母,有一次我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晚上睡觉前自己要求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我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体会自己做完这个“作业”之后,父母的心情和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现在那么多的年轻人都是“啃老族”或者是“月光族”,不懂的如何去孝敬自己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的父母,我不想现在的孩子也变成那样,所以我希望我的“小小作业”能够发挥一点点作用。他们年龄小,可能不会体会太深,但是第二天我收到了这样两个纸条,看过之后,觉得很是欣慰。看来我的“作业”没有白布置。

在试过了强调和在意孩子的品格教育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家长的信件,这位学生名叫汪梦瑶,学习很认真,成绩也不错,但是不善言谈。也许是我的教育方法起作用了,让这个学生家长感受到了孩子的变化,才给我写了这封信。信的其中一小部分是这样写的:

“我真的从心里希望我的孩子不光要有知识,还要具备品德,我从来没直接告诉梦瑶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成绩,只是说要先有健康的身体,其次是善良的人性,并且要做什么就必须做好,尽其所能,就算将来扫大街也要认真,没有一个单位或领导喜欢一个做事不认真,不敬业的员工,那怕她再有才。因为我给她们讲的道理太多,她有时看到我的为人处事和对老人一言一行时会说:“妈妈,看到你对别人那么善良,有些事情我真的还做不到,是不是我太小了,妈妈,看到你文化不高,竟然有那么多好朋友,我为有你这样的爸爸妈妈高兴。”不过我感觉孩子确实太小,有些事情可能不太明白或做不到,但是她能这样理解,我也很知足。我们期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丰厚的物质,但更希望她能有浓厚的人情味儿,就算她将来再有才,无情无义也不会幸福。

老师,再次从心里说声谢谢!我感觉孩子将来的路途真的很长,我们做父母的文化又低,但我们也会尽其所能配合老师,说真的,平时看到你们也想聊一下,只是感觉如果每个家长都这样,那你们得拿出多少时间来,况且你们也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永远不会忘记孩子遇到的你们这样的好老师,我更坚信,孩子长大以后也不会忘记,在她人生道路上指引过她的良师。“

看过信之后,我开心的笑了,觉得我这个“官儿“当的特别值,虽然累,但是心里高兴,心里有成就感,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真心地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都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育叙事篇7

背景: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感恩意识淡薄、玩世不恭、只图享受、不会做人,漠视父母和老师的关爱,不懂得感激和珍惜,不能以善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环境,不愿用自己的付出回馈他人和社会。他们对父母要求多,替父母分忧少;对老师挑剔多,尊重理解少;对同学关心少,考虑自己多;对社会抱怨多,客观分析少……这些现象,导致孩子们“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做法:针对大部分学生类似以上不良的行为习惯,我在班里进行了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通过相应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人文关怀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灵魂唤醒灵魂的人性教育,以德报德的品性教育。由于人们的道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构成的,因此,在实施感受恩教育过程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认知层次(引“感恩教育”于主题班会中)

周一班会,我与班委成员组织设计了一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整个活动过程由甲乙两个主持人引领全体学生完成。班会的第一个内容非常感人,它起到了快速烘托气氛、提升感情的作用。王帅同学家庭贫困,开学之初,母亲为了给他凑够学费,累的晕倒在地,当王帅满怀不舍离家时,母亲把手心里攥皱了的几毛钱也递给了她,嘱咐他在学校不要委屈了自己的身体……未等讲完,全体学生随着王帅的泣不成声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歌曲欣赏《懂你》、配乐诗朗诵《妈

妈,我的亲娘》、说给父母的心里话等环节,每个学生都表现得身心投入。感受着如泣如诉的《白发亲娘》,主持人用颤抖的声音宣布着活动的尾声:生活中,感恩无边,一句话语、一个行动、一点情怀,都能表达和解释感谢的真谛;感恩无痕,一份努力、一点进步都能传达一份真情与心愿。学会感恩吧!让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关怀,充满真情,充满爱心,充满温馨!

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精心设计的这个班会提高了学生对感恩的认识,达到了提高感恩意识的目的。

二、情感层次(融“感恩教育”于成长反思之中)

学生通过反思成长的历程,写感恩日记,反思回味有恩于己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报恩意识。还通过学唱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爱的奉献》、《父亲》、《懂你》等歌曲,教育学生在得到爱的同时,还要学会去回报爱,给予爱,并感受生命因为有爱而美好,生活因为有爱而幸福。

学生的感恩日记里,记满了对同学、老师、父母的感激与爱。有的学生写到:通过感恩,我懂得了宽容。当我生病时,是我的同学端来了热水,递来了药片,送来了温暖,我不应该时常记恨他们的一时疏忽与过错;还有的学生写到:老师,您对我们严爱有加,让我们知道如何做人,您的爱是细微的。写给父母的感激更是多不胜数,大部分都情真意切、真实感人。

三、实践层次(入“感恩教育”于人心中)

我嘱咐他们在家懂事孝顺,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给长辈洗发洗脚、剪指甲,观察一下父母的手,并写出观后感。我还联系部分

家长,要他们配合我的工作,多给孩子创造报恩机会,在生活中尽量创设一种有利于孩子发生感恩行为的环境。通过这些工作来激发学生将感恩意识和感恩冲动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

学生把他们的收获写成了日记,交了来与我共享幸福与喜悦。有的说,回家后帮爸爸、妈妈还有奶奶洗了一次脚,还帮他们剪了指甲,奶奶都感动的流泪了;有的说,帮妈妈洗衣、做饭、打扫屋子后,妈妈一个劲的夸她真的长大了。还有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说,学校里有这么好的老师,有这么好的同学,你一定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与同学亲如姐妹……

这个层次的教育迎来了学生心灵的震憾、生命的感动和情感的回报,感恩的种子由此在他们内心深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效果评析:

1、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长这样快乐和幸福,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亲朋的帮助,激励他们用一颗感恩的心鞭策自己改掉恶习,用行动来回馈恩人。

2、经过几个月的教育实践后,家长们一致反映自己的孩子变懂事了,能干了,勤奋了,会体贴父母了,能帮助家长做家务了,发现他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

3、此次活动不仅教育了孩子,也使社会各界意识到,这样的德育活动会使孩子受益一生,应大力推广。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想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讲大道理上,更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上,要通过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实效的活动来教育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样的教育才是更加丰满的,这样的教育才是“刻骨铭心”的。

教育叙事篇8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洗车朝前行驶、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风车、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2、移一移。第20页“试一试”第1题。

(1)图上有一所小房子,现在我们要把它向上平移5格,你知道该怎么移吗?

好,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了多远?向上平移5格。

你是怎么知道的?图形的每一条边都向上平移了5格。

(2)现在小房子要向右平移7格,小房子又该怎么平移呢?自己说说看。

说得真棒,瞧!(课件出示移动)小房子向右平移7格,也就是它的每一条边都要向下平移7格。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平移时,我们先确定物体平移的方向,再通过某一条边确定平移的距离。

(3)小房子又平移了两次(课件出示定格画面),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

3、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小朋友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区别平移、旋转。

完成第19页“说一说”第(1)(2)题。你能区分平移和旋转了吗?

完成第20页第(3)题。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学生活动,然后指名上台展示。

(二)拓展练习:

1、完成第20页“你知道吗”。

四、全课总结

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五、布置作业

第20页第1、2、3题。

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这部分知识对于三年级同学的学习来说,我主要是从身边的现象来判断平移和旋转,从而认识到平移与旋转的特征及其区别。因此需要教师课前搜集相关事例,帮助学习认识和理解。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1、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出来,来学平移与旋转,使学生接受知识更容易、更轻松。如小汽车从学校大门口到公路边,是位置发生了变化,沿直线前行,是平移现象;同学们玩的风车,在沿着一个点不断转动,是旋转现象。通过多举出身边的实例,这样学生很快地就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全体同学课堂反应积极,思路清晰。

2、课堂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乐趣。如让学生做出平移与旋转的动作,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掌握了知识。通过小组当中互相说一说自己所发现的平移、旋转现象,加深理解。

3、在画出平移图这一方面,学生显得较困难。首先是观察平移图,找到平移方向与平移了几格,经过教师的引导,全体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但画出平移图时,问题较多。也可能是自己所采取的方法比较单一,本节课在画出平移图时,仍有部分学生比较模糊,还需进一步训练。

4、平移、旋转这部分知识,学生会判断出这两种现象,会观察出平移图的方向及平移了几格,我觉得就完全足够。对于三年级学生,画出简单的平移图,经过多次训练,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但它的现实意义在哪儿?较为迷惑!因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理解力与想象力的增强,对画出平移图,应该是很自然、轻松的。而且面对考试,试题的难易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在这一块必须要拓展训练,其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

看过小学数学教育叙事案例的人还看了:

1.小学数学教育叙事

2.小学教育叙事案例

3.小学教育叙事故事

4.小学教育叙事小故事

教育叙事篇9

我在幼儿园担任小班教师,第一个活动结束便是吃点心时间,我请小朋友坐好然后开始分点心。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点心递给他。这倒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恩。

刚开始我给他们分点心时,小朋友们总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一阵,我小心地松开手,叮嘱他回坐位的时候要小心。接着第二个小朋友将杯子递过来,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小朋友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们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举起紧握在手中的杯子,对小朋友说:“刚才,老师在给你们分牛奶的时候,没有把牛奶马上递给你们,是吗?”

小朋友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轻轻的说:“是的”。

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你们知道为什吗?”

“因为我们不乖。”一个玲珑般的声音。

“因为老师生气。”

“你们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要生气啊?”小朋友相互之间看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们刚才有没有觉得少说一句话啊?”

“谢谢老师——”小朋友们积极应答。

我笑着说道:“是的,老师给你们分牛奶或者分其他东西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

这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但小朋友在接过牛奶时那理所当然的眼神时常在我脑中闪现,他们对这一切似乎已经习惯。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总是无私的付出,而从未想过在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以致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教育叙事篇10

观察到生活的美。这两者对小孩子未来的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些也就是为什么让小孩子学习画画的原因。

小孩子天性就有画画的基因,每个小孩子在成长时也都非常喜欢画画,只要父母加以引导,不仅让小孩子的画画潜能得到发挥,同时可以让小孩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对生活之美有更多的认识。 小孩子学画画的好处太多了,一可以提升思维能力。二可以更好的理解生活之美。

很多小孩在画画时都是在寻求自己的独特的一面,他们在画画之后喜欢相互比较”这个我有,…这个我有…,你没有这个…”这是小

孩子比较时常说的话,用以证明自己与他人不一样的地方。针对小孩这种想与众不同的特点,老师们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法。如:给小孩们一个圆形的基础,让他们画出各种小动物,或者以鱼的轮廓为基础,使用各种线条以及图形对轮廓进行修饰。在画画的时侯,小孩子们会非常的开心,放松,思路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的活跃。在同样的圆形基础上,他们会积极的开动大脑进行创意,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所以画画对于激活小孩的想象力非常的有帮助,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的画画潜能。

让小孩子学画画不仅仅只为了让他成为一个小画家,更多的是培养小孩子的美感,一种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会让他们的人生更加的幸福,让他们受益终生。为了让小孩子对画画感兴趣,老师通常会利用非常有童趣的故事,来吸引小孩的注意力,让小孩子心情愉快从而乐于去画画。在小孩子画画的同时从故事中学到生活之美,并将美通过自己的小手画出来。除此之外,为了让小孩子有更多的素材可以用来创作,我们的老师也要带领小孩子到户外活动,去观察大树,花草等美的事物。

画画让小孩子在创造时激发思维,也让小孩子在学习画画时,认识到生活的美,观察到生活的美。这两者对小孩子未来的生活都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些也就是为什么让小孩子学习画画的原因。

教育叙事篇11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在小学语文教学岗位已走过十六个春秋。二十多年来年间,我努力地耕耘着,默默地奉献着。我享受着语文教学带来的快乐,享受着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同时,语文教学也给我带来了一些困惑与思考。

困惑一: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何不再浓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

有了兴趣作伴,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就会无限高涨,学习激情就会被充分点燃,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学习的快乐。有兴趣作伴的学习,学生的情感始终是愉悦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成效自然是高效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教学呢?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教师一腔热血、激情四射,一些学生却面无表情、无动于衷。教师的满腔热忱付诸东流、化为乌有,这不能不让教师感到心痛。的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部分学生没有表现出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也是一个客观现实。

三、教材的原因。毋庸置疑,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不可否认,教材的部分课文太过注重思想性、人文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忽视了学生学习的感受。

四、学习语文的渠道过于单一,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教学中,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语文课本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用具,大量的练习挤占了学生们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的时间。语文学习成了识记、诵背、练习、考试……这样的学习,学生会喜欢吗?学生会感兴趣吗?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以趣激趣。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培养兴趣。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培养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帮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丰富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学习语文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呼吸芬芳的空气,感受景色的怡人,激起情感的涟漪,这是在学习语文;让学生走进社区,感受社区的变化,体验社区人民的生活,这也是在学习语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这同样也是在学习语文。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都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课堂上教师的传授,也离不开课外的实践与探索。

四、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如果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语文课本,久而久之,学生也会产生厌倦情绪。为了追求高分,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他们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他们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对此,许多孩子可谓是“痛心疾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充分利用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读他们喜欢的书籍。与书本为友,必会受益无穷。沉浸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中,感受着一次次心灵旅行带来的快乐和悲伤,心灵一次次地受到震撼和洗礼,情感一次次地得到陶冶和升华。这样的阅读,知识会不丰富吗?这样的阅读,感受会不深刻吗?这样的阅读,学生会不喜欢吗?

困惑二:学生的。想象思维为何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

爱想象,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总是喜欢在想象的王国里遨游。在他们眼里,星星会眨眼,小草会微笑,小鸟会歌唱……他们总是喜欢用独特的想象去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总能在想象中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生活的美妙。学生在想象中理解,这是真正的理解。正如别林斯基所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爱想象的孩子是快乐的,爱幻想的孩子是幸福的。

然而,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始变的迟缓,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喜欢想象。曾几何时,想象的大门正在逐步向学生们关闭。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再热衷于想象呢?

一、想象时间和机会的缺失导致了学生想象思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

想象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想象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有足够想象的时间和想象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给予学生充分想象的时间了吗?给予他们充分想象的机会了吗?在现有的考试评价体制下,教师们为了追求高分,引领学生进入“题海”,让学生一味地沉浸在学习中,沉浸在“题海”中;为了追求高分,我们挤占了学生太多的课余活动时间,挤占了学生想象的时间。没有充分的想象时间,学生的想象思维会得到发展吗?

科学、音乐、美术等课程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些课程往往被挤占,尤其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这种现象更为严重。没有充分想象的机会,怎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呢?

二、“标准化”的评价限制了学生想象思维的发展。

很多时候,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为了让学生快捷、准确地掌握知识,为了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们总是以一些现成的、常规的思维去引导学生,害怕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害怕学生出错,影响分数。很多时候,教师总是对参考书爱不释手,总是热衷于“标准答案”,一切唯书是从。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书犹如一把矩尺,限制了教师的思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的想象思维会获得发展吗?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呢?

一、创设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学生的学习、成长应该是全方位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要获得全面的发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能力来换取学生分数的提高。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平台。学生的思维会随着科学家的大胆想象而任意驰骋;音乐课上,优美、激昂的旋律会激起学生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妙的乐池中;美术课上,伴随着学生画笔的飞舞,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感受艺术的快乐,感悟艺术的真谛……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的广阔舞台。语文课上,学生的情感应该是愉悦的,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同样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想象,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回答。如“冰融化以后是什么?”学生可以回答是“水”,也可以回答是“春天”。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其中还有一些独特、奇妙而又富有诗意的想象。只要我们给予学生足够想象的机会,我们一定会为他们的想象而欢呼、喝彩!

二、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

学生与生俱来就有想象的能力,我们要善于保护并不断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鼓励是帮助学生获得自信的最好方法。不断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学生就会信心十足,就会喜欢上想象。而想象又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更多的快乐,他们便会更加乐此不疲。

当然,也不可否认,学生的想象也会出现一些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错误而限制学生的想象,更不能因此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机会。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给予足够的指导,肯定合理之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期望、信任、尊重。久而久之,学生不会因为害怕错误而畏惧想象,不会因为害怕指责而逃避想象。在老师一次次的尊重、信任、鼓励、期望中,学生的想象思维一定能绽放出绚丽美妙的花朵。

教而知惑,惑而思进。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与困惑同行,与思索为友,相信困惑一定能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指引我们攀上更高的教学高峰,品味教学的甘甜,享受教学的幸福。

教育叙事篇12

语言活动:等着瞧

案例情景描述:在看了两集动画片《等着瞧》后,孩子们被它生动形象、幽默搞笑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也喜欢上了动画片里的主角,聪明的兔子和凶恶的"狼,这两天在班级里引起了一阵轰动,《等着瞧》变成了热点话题。同时,我发现,孩子们在对动画片里有趣的情节津津乐道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疑惑,所以,促成了这次活动。

过程描述:

在观看第三集《等着瞧》时,孩子们果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看到狼把兔子追到了一家电视机商店,兔子没地方躲藏,就躲在一个假的电视机框子中,假装和别的电视机里的兔子一样唱起了歌,狼正愁找不到兔子,它就把真的电视机一只只关掉,兔子终于露出马脚,因为它太忘情于演唱了。狼终于发现了兔子,可是狼却没有马上扑上去抓住兔子,而是十分配合兔子做起了观众。

于是老师提出了问题:“狼既然认出了兔子,为什么没有一下子扑过去抓住它呢?不怕兔子逃走吗?”

小朋友们反应很激烈,马上举起了很多双小手,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看法:

第一种看法觉得,“电视机关不掉”(这是停留于最表面的想法,显然是错误的,是班级里能力比较差的孩子的回答。)

第二种:“狼想等一会再抓兔子”(这接近于老师预设的答案,但还是浮于表面。)

我的思考:如果把老师要的那个答案比作苹果的话,孩子们已经很接近苹果了,只要再向上跳一跳就能摘到了,如果这时老师直接就告诉他们答案的话,幼儿会像泄了气的皮球,教师原本是想助一臂之力,却在幼儿想说的愿望上浇了一盆冷水,而且对于老师的答案他们也未必理解,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使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狼的骄傲自大的性格,和面对兔子暗自窃喜的心情,它认为这回兔子是肯定跑不了了,一种胜券在握的胜利者的姿态。

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必须在认真倾听孩子们的观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教学策略,来帮助孩子提升经验。面对孩子对动画片不同的理解,教师要谨慎对待,如果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必须改正,而有些地方,可以允许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教师的评价应具有开放性,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于是我即时的鼓励孩子们大胆模仿狼的神态、动作,孩子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体验着、感知着。

虽然孩子们不能用深奥的语言表达“狼为什么没有马上抓住兔子”但是他们会用稚拙的语言学着狼说:“哈哈,兔子,你逃呀,你逃呀……”说明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这种感情体验,而且有一种“我自己知道的”这种自豪感,在学习狼说话的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语言锻炼的机会。

活动反思――如何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思想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强调主体性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认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独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内在特征,也是幼儿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依据和根本标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而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就是要发挥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主体性,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从而使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幼儿的自主性。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给幼儿选择的空间,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灵魂,幼儿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越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一个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和个体差异,他们的兴趣和发展是不平衡的,我们的活动也就不能总是全班一个模式。

我在面向全体的集体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具有一定语言表演的情境,提供让幼儿参与观察、讲述的卡片、图片和具体形象的表演头饰、道具及背景等,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选择性活动、分组合作活动、互动式活动等,进行同一内容,不同层次要求,同一要求,不同内容的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满足一定的愿望,产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语言讲述中,我常常提供多幅有关联的图片,让幼儿自己去看画展一样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讲述,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自由选择的情境中与同伴一起选图、一起看图,一起自由地讲述。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在自主选择图片的讲述中积极地参与语言活动。

其次,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心理情境。作为教师要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师幼关系,经常用真诚的眼光同幼儿交流,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表情创造一个亲切、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仔细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当他们出现语言表达的障碍时,就要不断地鼓励、支持,这样,幼儿会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感到无拘无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同时,还要为幼儿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为了提高每个幼儿的交流兴趣,培养幼儿语言交流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机会。

二、驾驭教学艺术,发挥幼儿的能动性。

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自己的活动和自己的发展中,与生俱来的具有能动性。我国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则中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让他自己去想。”而幼儿在活动中的能动性集中地体现在能主动、积极地作用于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幼儿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我们应该相信幼儿自身具有巨大的潜力。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语言活动中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语言表达,影响着幼儿在语言交流时的能动表现。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总是希望每次活动都有新鲜感,因而,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在活动中的运用,变呆板为灵活,变单一为多样,让幼儿置身于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来满足幼儿的需要和求知欲望。

(一)采用多通道参与法。也就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活动,心理学认为:人在认知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以“谁想知道”、“谁会讲述”等,鼓励所有的幼儿主动参与,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进行感知。如:学习诗歌《树叶》,我先带幼儿到户外捡了许多的树叶,让他们看看、摸摸、玩玩,自己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象什么?在学习诗歌时,又让幼儿扮小动物表演捡树叶的情景,幼儿在观察、朗诵、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多通道、多感官的参与,使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朗诵、表现就更直接、更深入。

(二)采用情境体验法。让幼儿在创设的情景和气氛中,感受体验各种美的事物,从而产生积极的态度,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他们大多注意审美对象的外在美,对那些色彩鲜艳、富有儿童情趣的审美对象易产生美感和兴趣。因而,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形象生动的非语言环境,去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

三、调控师生互动,展现幼儿的独特性。

幼儿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幼儿主体性的重要表现,表明在现时的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内存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的个体,是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

我们的语言活动通常是在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中进行的,教师与幼儿应是平等的伙伴,师幼互动无疑是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性的,教师也就不能一个模式地进行语言交流,要针对不同特点和能力,带给幼儿活动的支持,包括激发碰撞、经验交流、情感共享,更重要的是帮助不同的幼儿发现、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建立起良好的师幼人际氛围,有效缩短其心理距离,进行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语言交流,同时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控互动的方式。

(一)师幼选择性互动。教师根据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有目的的选择语言发展能力强的、较好的或较差的进行互动交流,既能满足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需要,又针对幼儿的差异性进行师幼间的互动,让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和发展。如;在排图讲故事《救小鸭》中,教师与幼儿可以互相进行选择,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选择讲述小鸭遇到的困难,语言能力较好的幼儿选择讲述小动物们救小鸭的方法,语言较强的幼儿选择讲述救小鸭的过程。这样,能满足不同幼儿的求知欲,又树立了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自信心。

(二)师幼合作性互动。让全班幼儿或一个组的幼儿共同合作与教师间的互动。合作性互动一方面体现在对语言活动中一个问题的讨论,幼儿可以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师幼间都能进行发表和评论;一方面体现在语言交流的表现中,如诗歌、儿歌的集体与分组朗诵;反义词的相互练习;一问一答的提问和回答训练等。这种方式的互动,能带动语言能力较差的幼儿参与互动。

(三)生生共享性互动。指幼儿把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与同伴间进行的语言交流。这种互动可以是两个伙伴、一个小组的同伴、也可以是自己选择的几个好朋友,在生生间的互动中,为每个幼儿充分表达、互相倾听、启发、讨论及协作,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幼儿可以把自己的见闻和经验讲给同伴听,让同伴与自己共享快乐;学会了朗诵儿歌,让幼儿与同伴互相进行朗诵练习;讲述故事中可以让语言发展好的幼儿与语言较差的幼儿进行互相讲述;一个组的幼儿互相讨论故事中的问题等等。

教育叙事篇13

曾经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听到这句话,就想起以前读过的好多书,比如:《森林报》、《三毛流浪记》、《红楼梦》、《小孩的梦》、《爱的教育》、《笨笨熊》等许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看的是《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这本书作家是意大利作家亚米锲斯,里面主要内容讲的是: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

最令我感动的是安利柯和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点滴小事。小个儿纳利是个驼背,显得面容憔悴、弱不禁风,常常遭到调皮的同学戏弄,这些使他很怯弱,但他很善良,而且学习用功,在其他同学欺负纳利的时候,卡纳罗勇敢的站起来保护纳利,从此纳利在大家的鼓励下,奋发图强,在爱的世界中逐渐坚强、自信起来。

是爱,使我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是宽容的,爱予教育息息相关。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在爱的海洋里。

教育叙事篇14

叙事研究是近几年颇受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而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由教师作为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即教育叙事。教育叙事其实既可以理解为一种研究范式,也可以理解成研究成果的表述形式,后者则包括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用叙事的方法所做的某些简短的记录,也指教师在研究中采用叙事方法呈现研究成果。一般来说,教育叙事尤其是教师所写的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传记、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教师自己叙述教育教学故事,不是要检验某种已有的教育理论,也不是为了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更不是向别人炫耀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以自我叙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并通过反思来改进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样道理,在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教师也可以通过教育叙事,记录并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来评价教育教学的得失,以此改进语言教育教学质量。

一、教育叙事――叙什么

所谓教育叙事,是在讲一个发生在昨天或者今天的一个或感人、或发人深省等诸多感受和思考的故事。一般来说,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育叙事更多的是以教育随笔、教育笔记等形式出现,越来越多地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那么,对于幼儿语言教育而言,教育叙事究竟应该叙什么呢?事实上,“叙什么”也逐渐成为一线教师在教育叙事研究中面临的越来越明显的难题。根据教育叙事的含义,结合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我们认为,教育叙事的“叙”可以包括两方面内容。

1、个别幼儿的语言发展与指导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和倾听,教师随时都可以发现幼儿表现出的语言能力究竟发展到何种水平。例如,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中,由于幼儿身心比较放松、情绪比较高昂,更容易表现出真实的语言发展水平。而当教师发现幼儿的语言表达出现错误时,自己将采取什么方式予以指导?是现场指导,还是事后强化?哪一种方式更为有效?这些都可以成为教育叙事的内容。再则,教师所选择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是否有长期的效应?在后续观察中,可以增加对该幼儿的关注和交流,以检测所选方法的有效性;观察幼儿是保持原来水平,还是不断取得进步,针对幼儿的具体表现,再做进一步指导。如果能够长期坚持,那么教师就能为班级每一个幼儿建立一个语言发展与指导档案,这样的记录过程既有助于教师或家长了解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又能找到适当地指导幼儿语言发展的方式,还可以帮助教师整体把握班级幼儿的语言发展状况,为组织实施语言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2、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反思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个别观察与指导以外,对语言教育活动开展的过程进行反思也是教师教育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中,各种类型的语言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正式活动,如文学欣赏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语言游戏活动、早期阅读活动等。相对于日常生活中教育活动的随机性、偶然性来说,正式的语言教育活动计划性、目的性更强,为幼儿创造不同的机会,对他们在日常交际中获得的语言素材进行提炼和深化,达到语言规则的理解及有意识地运用。不管是开展何种语言活动,教师预设的成分都比较多,比如说目标的设置、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而这样的预设是否适合幼儿,是否符合幼儿的需要,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这就需要一个反思的过程。

在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活动过程中的各种有意义的事件,如幼儿生成的话题、感兴趣的知识、所选用的方法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等,以及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所存在的不足的思考,在日常生活的教育中怎样弥补,以及下一次活动如何继续展开……将这些内容写进教育叙事,有助于促进教师对开展各种类型语言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二、教育叙事――怎样叙

“叙什么”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米”的问题。理解了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教育叙事的内容,那么如何写教育叙事,才能避免目前教育叙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有感无语、故事简单、视角偏颇、个性缺失、感性理解等?针对现实问题,幼儿语言教育叙事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鲜明的主题

一个好的教育叙事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有趣的论题上,它是生动事例的再现,要有一个中心论题。这类事情或令人振奋,或令人激动,或令人感慨,或令人惊诧,或令人不安,或令人悔恨,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语言活动过程中认真观察、记录所发生的事件,并养成思考、提问的习惯,在记录中逐步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能清晰地表达、细化问题,便于处理和研究。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随时抓住出现的新问题,这些都有利于叙事主题的形成和清晰化。

2、科学的理念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从事教育叙事研究,必须要有先进教育思想的支撑,才能体现叙事者一定的教育思想。通过对具体、鲜明的教育情境的回顾、剖析,内化某种教育思想,形成相应的教育信念。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注意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不断接触新的理念;同时也要注重和教育同行+的交流讨论,这将有助于走出自己的误区,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3、生动的情节

幼儿语言教育叙事,需要有生动有趣的情节,也就是说要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按一定结构展示出来,而且对“人”的刻画,要形象生动感人,同时融人教师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感受和体验,特别是伴随的思考和反思,使倾听者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与叙事者形成交流和对话。

4、深刻的思考

这是指教师在叙述生动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生动的情节,更重要的是要有“思”,在叙事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思考。这才是叙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意义的故事总是以深藏不露的方式表达某种关于教育或人生的“道理”。有“道理”,表明一个故事能够让听者听故事之后被“感动”。只讲“事”,但“理”在“事”中,构成“事理”。

三、如何运用教育叙事来评价语言教育活动

随着新《纲要》的实施和新课程的全面铺开,幼儿教师的教育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变了,幼儿的学习变了,这一切都需要教师以新的理念实施幼儿教育,并不断地反思、整理教育,逐步凸显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一个有灵性和悟性的教师,通过教育叙事研究不断推进自己的专业成长。那么,教师的教育叙事在评价幼儿语言教育的工作中究竟有何作用呢?也可以说,怎样运用教师的教育叙事来评价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呢?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评价

在幼儿语言教育领域,教师的教育叙事离不开幼儿,主要是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详尽丰富的教育叙事研究中,所叙述的事件包含了幼儿语言发展的不足、优势、已经取得了哪些进步、适合用什么方法指导等。这些事件和反思为科学地评价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了依据。因为通过教师的叙事,我们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科学全面地考察幼儿的语言发展,可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评价幼儿,这也比较符合“重视纵向评价”的思想。不仅是教师自己,家长也可以通过教师的教育叙事看到幼儿语言发展的过程与特点,从而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促进幼儿语音、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对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是幼儿园常规工作之一。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听到园长说,我们展示的活动是经过一次一次地研讨而磨出来的。可见,评课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的活动,既需要评价自己,也需要评价别人!而真正能够提高评课效率的一条途径就是执教教师首先要对自己设计的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这样别人的评价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而教师对活动的自我反思就是教育叙事的内容之一。教育叙事是教师不断反思、学习的结果,通过教师的教育叙事及其活动计划安排,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不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组织教育活动,有没有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等。因此,教育叙事不仅有利于提高某一次活动的评价效率,也有助于评价教师的整个工作和专业发展状况,可作为幼儿教师绩效考核的一个凭证。

推荐访问:叙事 教育 教育叙事案例范文10篇 教育叙事小学 教育叙事怎么写 教育叙事初中 教育叙事是什么意思 教育叙事是什么的一种文体 教育叙事幼儿园小班 教育叙事幼儿园大班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教育叙事研究和教育行动研究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