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铸魂主题教育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5-05 08:20:05 主题教育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以学铸魂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四年级学史爱党铸魂育人心得体会

  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下一代,应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学校文化对孩子们精神的滋养更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我校开展了“学史爱党铸魂育”主题教育活动。

  全体同学齐唱《闪闪的红星》,从激昂的歌声中传递出孩子们爱国的坚定信念---有了中国共产党,祖国变得日益强大?老师让同学们从小了解党史,铭记历史,做好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励志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使祖国变得更加富强!紧接着是“诵一段经典”环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感受红军战士那种不怕艰苦,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诵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浩然正气?英雄气概?学生们从经典中汲取力量,在诵读中了解历史,字字句句表达着孩子们淳朴的爱国情?

  同学们从观看一部短片《画说党史》中学会感念党恩,一心向党,丰富了对党史知识的了解,不断增强着爱党爱国的历史情怀和继承光荣使命的社会责任感?讲述故事中同学们分享邱少云和共产党员沈浩的故事,英勇献身的画面?为人民服务的“塑像”历历在目?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学习邱少云拥有坚强意志,热爱祖国,有集体荣誉感,在学习中有毅力认真学习的精神?沈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最难问题,与沈浩相比,学习中所遇到的些许困难简直微不足道,以他为榜样,努力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化解难题,努力学习?

  作为小学生,我们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信念,发奋

  学习,立志报国,从小事做起,用党的精神鞭策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时刻做好接班人的准备?这是我们心声,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奋发向上的铮铮誓言?

  作为小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要脚踏实地,我们要发奇学习,立志报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史明志?知史爱国?

篇二:以学铸魂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第五专题铸魂固本凝心聚力心得体会

  近日,一场令人振奋的学习活动第五专题铸魂固本凝心聚力,在学校举行。该活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以弘扬优秀精神文明,提升学校整体素质、校园文化氛围为主要目的,不仅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受益,也播下志愿服务的种子,增强团结合作、谋求发展的精神,真正把学校打造成一个理想的学习天地。

  本次活动,学校组建了学习小组,全体师生把自己融入活动当中,专题学习,认真听取讲座,学习实践,积极参与互动,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更好地把学校课程和外部资源融合在一起,充分学习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素质。

  此次活动拉开了蓝天公民教育坊主题“铸魂固本凝心聚力”的序幕,全校师生通过学习,深入了解了优秀精神文化,使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自己,更加深刻理解文明文化的内涵,不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积极品质,形成积极健康文化氛围。

  同时,活动中,教师们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调研,比如: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聆听校园文化讲座,了解校园文化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状况,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加深对校园文化发展的认识。

  当然,活动还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动中,分团中、班级中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每一位学生活动起来、思考起来,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团队精神、使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体会到了真正的温暖和尊重。

  -1-

  总之,此次活动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受到了这次活动的启发,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以积极的心态承担自己的责任,做社会的合格公民。搭建起良好校园文化氛围,让更多同学受益,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这就是这次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参加本次活动,感受最深的一点是,学校是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的家园,每一个学生都是学校文化建设中重要的一环,肩负着相应责任,要做学校的有利助手,在实践中体会到被接纳的温暖,细心传递良好的文化精神,以此来铸魂固本凝心,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实施校园文化建设。

  文明文化,把一个大家庭凝聚在一起,建立起牢固的团结与合作,才能把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也正是这种文明文化精神,让我们懂得尊重身边的每一位,学会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的梦想。

  在未来,我们要坚持以厚德载物的校园文化精神,发扬责任担当、团结合作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以更好的态度完成学校的任务,把学校建设成一个文明文化的家园。

  -2-

篇三:以学铸魂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感悟(精选5篇)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要振兴,文化为引领。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厚植乡村文化根脉,乡村文化新生活前景可期。关于乡村振兴心得体会感悟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感悟(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感悟(篇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青年应树立推动农村发展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应将农村发展与人生价值结合,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为乡村振兴增光添彩。

  青年应发挥个人能力建设家乡,助力乡村振兴。青年人思想活跃、具备创新意识,能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新鲜活力。近些年来,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青年人纷纷选择回乡创业,依托家乡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发展民宿和特色产业,带来了农村的新发展。青年知识储备丰富,能力个性出众,回到家乡既能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完善发展空间,同时还能满足乡愁情怀,积极助力家乡建设。乡村产业振兴要突出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地方优势。首先要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打造地方支柱产业。其次要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资源、区位、劳动力等优势进行“人物我有”的差异产业引进,将地方优势转变为市场优势、经济优势。最后要充分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的价值,围绕“地标”产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优品牌,以名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青年应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应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注意对乡村文化的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将挖掘、保护和发展乡村文化的理念融入产业的选择和定位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传统文化若是缺失继承人,将导致民风、民俗退化,缺乏独特性使乡村发展沦为千篇一律而难有吸引力。青年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应当树立推动农村发展的意识,发挥个人能力,积极传承优秀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感悟(篇二)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脱贫攻坚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扶贫措施,帮助每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作为各级干部,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问题,重点唱好“三部曲”。

  唱好“政策转型曲”。围绕精准扶贫,各级都制定了一系列到村到户的扶持政策,对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和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阶段,各级干部应在此基础上扩大扶贫范围,实现扶贫资金逐步向非贫困户开放,激发农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精准扶贫政策的民主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实现其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结合;坚持乡村振兴建设总目标与乡村自身的特色结合,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

  唱好“城乡融合曲”。城大乡小的格局凸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中城乡何以融、如何融的双面性。各级干部在此项工作中要做到空间规划有序,以距离城镇中心和实住人口为参考,将乡村进行特大乡村、大乡村、中等乡村、小乡村分类,采取城乡融合归类,实施壮大、合并、融入的指导策略,做到城乡机理有别,对于承载独特地域文化的建筑及其它样式给予保护,避免在拆建中导致文化流失。

  唱好“技术互补曲”。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有效衔接需要技术上的相互补充,各级干部应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的技术发展纳入农业信息化发展计划,形成纵向相连、横向相通的技术体系。乡村振兴方面,要加快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引进信息技术人才,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业发展市场需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并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脱贫攻坚方面,通过建档立

  卡和扶贫开发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建档立卡户精准退出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一个大课题,各级干部要以产业发展为推动,以教育和医疗为保障,以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为基础,打造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掉队。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感悟(篇三)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教育、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文化、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

  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感悟(篇四)

  我有幸参加了由井冈山市委党校和成都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赴成都党校学习“乡村振兴战略”的专题培训班。在此期间,我们仔细学习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成都实践与经验》、《乡村振兴计划中的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研究》等专题课程;实地参观了郫都区战旗村、郫县农科村、彭州白鹿小镇等新农村建设;深入参与了现代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等主题讨论。为期5天的专题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有理有据、内容丰富紧凑,让我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理清了思路,如沐浴春风般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结合成都市当下乡村振兴的工作实际,浅谈以下几点心得:

  一是产业支撑才能振兴乡村。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才行,乡村如何能够给农民带来增收渠道?如何能够吸引年轻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的安心?最关键的是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发展农村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要实现农村产业的兴旺,我们要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的多维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我们文

  化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广大农民增收和农村富裕拓展持续稳定的渠道。如郫都区的战旗村在大力发展蔬菜业的同时,沿柏条河打造农业观光旅游带,现已有战旗文化大院、第五妈妈农庄、农业创意观光园等旅游特色产业。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对增产的贡献率,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

  二是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把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需要久久为功,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这种工作态度和精神,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更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村庄整治建设,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等等,这是一场美丽乡村建设的“持久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最终目标。始终关注农村人居环境,关注农民生活环境。以人民为中心,让农民生活在美丽乡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理念。

  三是要在产业生态的基础上厚植文化力量。乡村振兴,既要“口袋鼓”,也要“脑袋富”。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思想文化力量。坚持对这些优良传统进行继承与发扬光大,“不忘初心”,切实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水平,培养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此次成都之行,人文理念之先进,生态环境之优美,乡村振兴之实践令人大开眼界,深感震撼。此次深入学习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目标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农村将是未来推进全域旅游的主战场,我们要借鉴此次培训中学习到的优秀经验,树立柏露乡村旅游全新名片,同时积极探索开发乡村旅游民宿这一模式,把农村土地

  盘活起来,吸引更多游客留步,体验乡村美好生活,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

  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心得感悟(篇五)

  人才是社会干事创业的第一资源。大学生则是人才当中最主要的力量。大学生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其素质和能力还是值得信赖的。近年来,不少地方对于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很多农村地区,长年难以摆脱贫困。关键还是在于人才方面出了不少问题。近日,一篇名为《让大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的文章更是旗帜鲜明表达了大学生应该不断为乡村振兴助力,促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

  很多贫困地区,贫穷和落后与人才的匮乏和短缺不无关系。贫困地区,受限于诸多的客观条件,人才,特别是大学生难以在一些贫困的农村施展才能。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贫穷,导致对于很多乡村在人才的政策和引入上也很缺乏甚至没有底气和勇气。对于大学生的引才工作政策上的缺失,直接就造成了很多偏远农村人才缺乏,而大城市往往有显得人才过剩甚至饱和。这就是长期以来困扰很多偏远农村发展的重要障碍。因此,加强人才工作,让大学生不断在乡村振兴上助力,往往就能解决很多乡村振兴发展的问题。

  新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早已深入人心。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快速、持久地高质量发展,人才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没有大量具有能力和高素质的大学生不断助力当地发展,经济想要实现突飞猛进难以为继。因此,解决偏远农村发展的瓶颈,就要不断发挥大学生的作用,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让大学生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要积极打造可以让大学生施展才能够的事业平台。很多农村地区,产业都比较落后甚至很缺乏,加上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大学生即使去了很多农村也难以有所作为。很多大学生到了这些地方甚至有种被埋没、甚至最终被荒废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解决,往往就会导致农村地区与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人才的匮乏问题必将长存。在一些农村地区,大学生来到这些地区,往往也留不住。因此,真正要解决农村地区人才的问题,还是要不断发展事业平台,让大学生来到农村不会觉得是“游一游”。

  大学生,是社会改革发展的财富,更是社会精英人才的重要组织部分。干事创业,需要人才的不懈奋斗,更是需要大学生不断在干事创业中不断努力。乡村振兴,这是国家的战略部署,是保证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作为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就需要大学生的不断助力,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篇四:以学铸魂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心得体会6篇

  第1篇: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心得体会

  新课改倡导德育课教学要“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里的“生活”指的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如,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或典型意义的事例,进行加工,然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积极参与思辩,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笔者认为,立德树人,源于“生活化”培养,是当今转型教育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德育教育则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抓住一切切近青少年生活的有利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塑造他们美好的心灵,使他们成为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人。教育是一个需要爱心的事业。爱能开启蒙昧的心灵,能融化心头的坚冰,能弥合心灵的伤口。爱不是溺爱,儒家主张过犹不及,辩证法讲究一个“度”,要做到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其实爱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增益其所能。

  当今文化市场图书不断占领我们的生活空间。其图书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有部分学生选择了一些含有迷信、暴力和色情等不健康内

  容的图书来阅读;有的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书来购买和阅读;还有些学生不爱读书等现象等,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因为这个问题是从学生生活中来的,学生马上来了兴致。在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引用生活中的大量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把平时不敢说而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而后,适时地把学生带到书店,或学校图书室,指导他们选购合适的图书,开展“与好书交朋友”活动,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

  当今网络时代如暴风骤雨一样进入人们生活。净网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头戏,以人为本,制定良法善策,引导企业部门办好网,遏制不良网站滋长蔓延,约束网民文明上网,共享智慧资源。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生活化”的辩题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辩析,学生进一步明白:文明上网,选择健康有意义的课外网络读物,可以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有利于学习成绩提高;通过上网典例,让学生懂得:道德上网,不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有利于和谐相处,共创绿色网络新空间。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思想道德素养受到拜金主义的冲击。关爱他人,扶助弱势群体,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努力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华夏儿女的履行的义务和担当的历史责任。“生

  活化”的立德教育,涵盖思想各个领域,需要标新立异,更是刻不容缓。

  学科教学是学习生活中知识科学发展的缩影。但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世界,还有道德、情感的重要内容,只有将社会生活知识点拓展到课堂学习中来,把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这才是将教学知识点融入“生活化”的重要学习资源。其实,课堂是一座桥梁,要将校外的、校内的、个人的、集体的、科学的、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大家生活的场所,而不是割裂开来的学习知识的小天地。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如面对社会弱势群体,如何抚平坎坷;或情感体验坊,给盲人充当拐杖;或面对人格名誉、国格尊严受到践踏时,该如何正视践行行为;等等。这样活生生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活化氛围,让学生走近生活,学得真实而轻松,德育课不再是传统的枯燥无味的“说教课”,而“生活化”的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感受: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事例感动着他们的心灵;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真实情境唤醒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个个来自“生活”的疑难问题激起了他们思维的碰撞……

  “生活化”活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离不开活动,传统德育教育只重视道德知识的说教,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制约,重视权威的主导,儿童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儿童的活动成为机械外在的行为训练。我认为只有真正激发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因,才会促进德性的成长。而活动是儿童这种成长的根本和源头。第2篇: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心得体会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培育时代新人

  10月9日,中组部部长陈希同志在部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奋进新时代,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筑梦人,高校当紧紧抓住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学习教育、检视整改,筑牢全员、全程、全方位“铸魂育人”体系,培养一批批合格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需要畅通思想政治课教育主渠道。习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要选取政治性强、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家国情怀、知识广博、人格高尚的教师挑起思政课重担,强化业务

  培训,并吸纳先进模范人物做兼职教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最美教师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蓝茵茵,把理论学习变成故事分享、穿越剧表演、历史歌曲演绎、英语口语表达,变成岳麓山上、橘子洲头的穿越体验,让课堂角色在互换中产生共鸣,让思想坐上时光机,让历史不再冷冰冰,为青年人铸魂铺垫了一块块基石,为广大思政课教师树立了极好范例。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需要秉承“课程思政”理念实现全员育人。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课程思政”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时代新人。不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每一门课程都蕴含着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价值规范等铸魂因子,都需要任课教师认真挖掘其中的思想教育宝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党史国史、优秀传统文化等有机融入到知识传授、技能辅导、实验研究当中。用正确的理论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指导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立志报国的价值取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筑牢“铸魂育人”体系,需要依托课余活动与社会实践拓展教育时空。大学生活更加开放且丰富多彩,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宽裕。“学习阅读”“聊天社交”“体育锻炼”及“上网”成为大学生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根据大学生课余活动特点,将其开辟成拓宽视野、了解社会、修养品德、发展个性的教育时空,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要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规划指导青年学生的课余活动、假期生活,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与学校管理,参加积极健康的社团活动,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加专题辩论、英模报告、学术报告,通过生动多样的体验与历练,培育青年学生强烈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引导他们在为祖国、为人民的奉献中谱写动人的青春之歌。第3篇: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心得体会

  20_年11月8日,全国人民盼望已久的党的胜利召开了。作为一名积极分子的我对精神有着深刻体会。

  作为教师着重我学习了第七章《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篇章,深刻理解“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重要指示精神。

  学校为了帮助老师们能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报告精神,特别推荐了教育厅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司长撰写的《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

  育根本任务》。该文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说到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第一,“立德树人”指明了基础教育的方向就是“树人”,要坚持育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发展人、改造人、塑造人。第二,“立德树人”指出了基础教育的途径就是“立德”,要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的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第三,“立德树人”制定了基础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而规范人、要求人、提高人。该文又从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礼仪育人、网络育人、制度育人和合力育人等角度,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关于“立德树人”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对本文的解读,我清醒地认识到当代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适应时代特征,必须反映时代诉求,必须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进而探索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多方位、多层面、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的教育培养,才能有力增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一、更新德育理念探求德育规律

  德育理念是指人们经过长期蕴蓄而形成的关于德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的相对稳定的价值追求,是德育工作的指导

  思想,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的浪潮洗涤下,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迁。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新的时代中已有新的表现方式。现在的学生遍文化基础薄弱,厌学情绪较重,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弱,行为表现差,有的自卑心理严重,有的则目空一切,且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利益,同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热心集体活动……这些身心特点与过去的学生有了很多不同。因此,德育工作者应从中剖析新的特征,改革传统德育思路及模式,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德育理念,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现代化,既要坚持德育方向的正确性,又要尊重学生在价值取向上的选择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又要承认思想观念的层次性,从而坚持德育的正确导向。尽管当代学生的缺点方面较为突出,学校更有责任关注、关心、关爱他们,充分肯定当代学生的正面素质,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尊重所有的受教育主体,分类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道德水平发展需要。把立德树人与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学业成长、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而成为促进学生改善自我、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原动力。只有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根本,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目的,把学生作为学校德育的动力主体,把促进学

  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把德育工作过程变成尊重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才能更具时代性、实战性和有效性。

  二、创新育人模式,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思品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思品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除语文和思品课外,其他学科也应该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树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注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再次,课堂教育不仅限于教师讲授知识,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活动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多种形式的活动

  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美丑、感悟人生,多渠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三、一切为了学生,增强德育效能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仅仅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促进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四、立德树人,强化德育工作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要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而新时期对教育又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教育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而当代教育则应该更加突出立德树人。教育者深深地懂得自己面临的学生普遍有如下特点:自尊心受损、自信心受挫、行为不规范、思想过分开放或过分压抑、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成功感很少、自暴自弃较多等等,要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人才,既不能靠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授,也不能靠单一的技能培训,因为他们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失败者”。鉴于上述原因,如何看待学生,如何培养学生已成教育者必须深思的重要课题,只有更加主动地研究德育工作,只有找准突破口,只有将德育与学生的潜能挖掘、技能成长和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使德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只有真爱学生,因材施教,去关爱他们,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去撞击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火花,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在学校成长成才。因此,学校德育的难题应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多元切入,其关键在于捕获学生心灵,循序渐进。可以说,立德树人就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人格,这也是由当代学生特点决定的,因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和灵魂。只有抓住这个根本和灵魂,学校才能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教育才能卓有成效地生存与发展。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尤其是对其中关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等篇章的深入研读,我认清了教育的方向,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担,同时也充满了教育信念,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第4篇: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心得体会

  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xx]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

  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

  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结合实际工作我认为:立德树人,先树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特有的风貌,貌又称班级的风气。是班级中形成的在情绪言论、行为、道德面貌等方面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稳定的倾向。是一个班级建

  立在对自己、对别人和对集体的新生基础上得到集体舆论支持的集体成员的自觉行为。它通过班级成员的言行、风格、习惯、态度等表现出来。班风一经形成,便会成为一种约束力,反过来影响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班风对外是班级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

  抓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的成败。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文明守纪之风,让每位同学都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主人。班风、学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抓好整体班风、学风建设,才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第5篇: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心得体会

  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不仅悠久,而且一直是主流。教师重要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思想和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教育教学过程是由师生互动共同完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也就成为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思索与回答的基本命题。回顾十几年做学生和三十年教学的经历,师德至上、学术为本、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是我工作中感悟和体会最深的。

  “师德至上”。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也是教师的光荣职责。教会学生学习是重点,教会学生做人是关键,教会学生如何成为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核心。孟子曾经说: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会通过一言一行传达给学生,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历史系毕业的学生比较念旧,十分珍惜大学的情缘,每每聚会都会邀请老师参加。这几年参加毕业学生的聚会比较多,他们跟我聊到大学时代对他们记忆深刻的、或者影响到他们考研、择偶的话题,大多是我带他们史迹考查活动中的一些细节,课下交谈的一句话、课堂讨论时一个肯定或赞许的眼神。每每至此,你会感到身为教师的欣喜、压力和责任。这时你会发现,我们熟悉的以德立身,以德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整洁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等等话语,对塑造一个好老师是多么重要。我的感受是只有秉持和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学术为本”。学高为师,备好课、上好课、育好人是作为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操守。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在谈到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问题时曾提出:“你不教课,就不是教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师”。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J迈克尔毕晓普在他的自传《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写到:“教学,这是大学教师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

  以是非履行不可的职责,可以是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可以是荣誉的,令人欣慰的一部分。教学的愿望是发自肺腑,不需要辩护,不需要解释,它是一种文化义务,是一种使命。只搞学术研究而不尽教学使命,是枯燥无味的。现代的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其最崇高的使命,就是要把科研发现和教学两方面的杰出本领结合在同一人身上。”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和我自身的教学科研经历,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与科研如同鸟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学激发科研的灵感,研究成果反哺教学,我自己研究的课题有些就是来自备课、上课、与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讨论过程中。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需求成为推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之一,教师只有很好地把握所教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把握最新的知识体系和创新技能,才能适应和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可以说,教学过程既是对科研精神和科研成果的传播和验证,也是教师科研动力激发的过程,教学实践有助于教师将科学知识系统化,并为科研工作带来启发;科研有助于革新教学内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品位。只有教师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这几年参与我课题研究的学生,所做的毕业论文和考研方向的选择也多受此影响。

  “用爱点燃爱”。爱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用爱点燃爱,建立

  “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师生的共同成长至关重要。历史学是基础学科,历史学专业的生源和就业都面临着现实的挑战,许多学生一开始有着“所学非所爱”的迷茫,想打退堂鼓,或者想转专业。如何通过入学教育、毕业生的成长经历、教师的现身说法来确立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几年下来,历史教师的感觉是树立学生意识,站在学生的角度,付出真爱,用爱点燃爱,主动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培育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文化,多途径为学生考研、就业服务,就会让学生明白专业没好坏,关键在于你能否学好。逐年好起来的生源质量,不断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就是教师付出真爱,最终赢得了学生的真爱的说明。在培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们也享受到过程本身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生命价值实现的欢乐。爱是彼此成全,用爱点燃爱,师生共同成长已成为师生的共识。

  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着更加美好的职业。好老师是学出来的,好老师是做出来的,好教师是通过好学生成就的,好老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我们为做党和人民的好老师而努力。第6篇: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心得体会

  听完学校组织的“立德树人,师德师风”讲座,结合自己的教学生涯,谈一些自己的体会。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

  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提醒自己。无私奉献、以德立教、以身示教,用高尚的人格为每颗纯洁心灵的塑造而竭尽全力。

  一、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对学生不严不行。当然,严要得法,严要有度。慈,就是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宽容、尊重。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

  习和成长进步,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用无限的师爱,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我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一切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

  三、用规范的言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现在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只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还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己,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因此教师应该是无私的。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只传授知识的层面上。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培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真诚的爱心去温暖学生,以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用健全的人格塑造一切学生的美好心灵,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篇五:以学铸魂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立德铸魂,廉洁从教”的心得体会

  瓦马乡中心小学

  左树春

  为加强全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尊师重教传统,厚植校园师道文化,强化教师的法治教育,治理师德突出问题,提升师德素养,持续增强全乡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营造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争做“四有”好老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充分发扬教师立德铸魂、廉洁从教的作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推进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我校自今年四月十五日至五月三十一日,深入开展了以“立德铸魂,廉洁从教”为主题教育月活动,通过参加学习,提高了认识;对照检查,民主评议。使我对开展这次活动,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将我的个人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育事业是为师之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对我自己而言,也许就是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但是,我为此付出了宝贵的青春,还将继续付出我一生的心血。我选择了教育教学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也许,和社会上的有些“金领”、“白领”相比,我的工资还很羞涩。也许,和当“官”的、“经理”“老板”相比,我的地位也很低。但教书是我安身立命之本,养家糊口全靠它,我别无选择,愿我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延续自己的生命,快乐的工作,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爱岗敬业,我不能仅仅把它停留在口头上,更要把它熔铸在我的生命里。

  二、关爱学生是立德之魂

  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培养。曾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就喜欢你教我们。“为什么呢?”我问她。她欣喜地说:你对我们多好啊!从来没有歧视我们。说实话,我做了些什么呢?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从不放任自流,尊重他们,公平公正。你也会因此得到他们的尊重。每次从校园走过,学生发自肺腑一声声“老师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报。不要抱怨学生不懂感情,不要抱怨一代不如一代,而要问一问,我付出了多少情感。浙江大学教授郑强有个理论:中国学生小时候太拼命,长大后就失去拼搏的欲望。国外孩子则相反。这也许可以解释有些差生最后发展很好的原因。爱学生吧,不要有条件。一个人的能力也许有限,影响力有限,但无数能力有限的人行动起来,这个世界就有了改变的希望。

  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关爱学生的行动震撼着我的心灵。我校的那些班主任老师,在实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坚持跟班作业,严爱结合,恩威并施,从心灵深处教育学生,确实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爱”就是“德”。

  三、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是廉洁从教之本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学高为师。俗话也说,要想给别人一瓢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作为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素质。我觉得,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1、让读书丰富自己。作为一个老师,我自认不够格。我总是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自己,但确实还很不够。多读书是有效的方法。读

  书,可以增强我们的知识储备,开阔我们的视野,提高我的分析能力,健全我的人格,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批改学生的作业一直是我最棘手的工作,随着积累的增多,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变。能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或许我的人格魅力会成为学生人生旅途的明灯。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事业。

  2、让学习让充实自己。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因材施教的本领。教师就是一个普通人,并不是圣人。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是最优秀的,从领导到家长也都要求我们把学生管理得最好、教得最好。但总是事与愿违,我总有恨铁不成钢,在教育教学中没有耐心、方法简单,要转变这种教法,就要时时告诫自己,要允许学生犯错!试想想,学生在知识上不犯错,他们岂不是可做你的老师。因此,我要不断努力学习,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自己的认识和师德修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为学生服务做到实处。只有这样做,学生在教育中不但端正了自己,还学到了宽容和理解。因知识受益的人不容易忘记老师,因得到做人道理并行轨迹的人永远感激老师。时代在发展,学生在变化,老经验、老方法也会遇到新问题,不适应新的环境,就会被社会淘汰。我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精通教学业务,这样,才能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四、个人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和差距

  经过这段时间的师德师风“立德铸魂,廉洁从教”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立德铸魂,廉洁从教"的内在含义,也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身要求不够。平时对按照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要求不够,按照一名优秀教师,甚至模范教师的标准要求甚少,存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懒惰思想。

  (二)教研动力活力不足。多年来只是周而复始的备课,上课,或者

  就是永远也干不完的和教学无关的工作,从事教学研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

  总之,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敬业立学,崇德尚美。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我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钻研业务,爱岗敬业,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以高尚的师德,为家乡高寒山区的教育教学工作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