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乡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时间:2022-09-28 12:25:05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乡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乡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乡风文明离不开文化的引领,群众性文化活动是群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重要形式,是文化创新发展的丰厚沃土,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重要的手段。近年来,八五六农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群众性文化活动推陈出新、亮点频现,形成了“贯穿全年、覆盖全场、主动参与、立体交叉”的群众文化活动网络,丰富了广大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及成效

八五六农场农场总人口18000人。长期以来,八五六农场党委注重群众性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把发展壮大文体协会、老年大学作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倡导自强、弘毅、求是、创新的发展理念,实现了协会、大学组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现已设立了摄影、篮球、车友、足球、自行车、钓鱼、排球等协会共16个,文体协会队伍5780人;创设老年大学声乐、诗词、电脑、英语、普拉提、健身等课程13项,年收纳学员700余人次。年平均开展较大型活动30余次,参加者近2万人次。基本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格局,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拥护,农场先后被授予“全省文化先进场”和“全省体育先进场”光荣称号。

(一)扶上马,送一程——健全组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织,制定规章,部署任务

广大职工群众物质生活富裕后,对美好生活的渴求,特别是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对文体活动的要求以及参与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过去那种靠行政命令和农场统一组织活动的形式,已远远适应不了人们的需要。农场党委以兴趣爱好为突破口,以退休职工为重点人群,将文体协会和老年大学作为抓手,采取先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方式,由广大文体爱好者自主推荐公认的德高望众,既有组织能力,又有特长的人担任各协会主席、理事,老年大学校长、班长,形成协会、大学的领导核心。并讨论制定协会、大学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运作。章程规定每年召开协会理事会、开学典礼,确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为确保协会、老年大学开展活动有计划、有安排,宣传部根据每年工作重点不同,在年初下制定年度系列活动主题及重点,下发活动方案,安排活动时间。并积极为协会、老年大学争取党委的领导和行政的支持,在政策、物力、财力各方面为职工群众文体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努力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壮筋骨、注活力——积极引导、强化自律、自行发展

群众性文化活动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不断引导各个组织强化自律和自行发展的能力。管理中农场文化委把握大方向,引导各组织健康、协调、可持续运作,日常管理任务交由工会负责监管。积极吸纳优秀的具有活力的新人加入组织。注重培养骨干人才,利用老年大学、内部培训、兄弟单位联谊等形式,发掘和提高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爱好者素质,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去粗取精、动态管理,让更多更好的人才留在组织。积极正确的引导和自主灵活的参与方式使文体协会、老年大学逐步走上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轨道。

2016年农场举办“庆祝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沿着将军的足迹’”万人徒步行大赛后,绿色、健康的徒步活动广受职工群众喜爱,农场又陆续组织了“庆祝北大荒开发建设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筑军垦魂,展大荒情’绿丝带”漫步行活动,“庆‘七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绿丝带”漫步行活动。人均参与人数超过千人,徒步成为职工群众健身的首选活动。

因大型活动受条件制约多,农场鼓励协会将大型活动转变为小型活动,依据小、精、实、俭原则,将活动方式向分散活动转变。协会自行安排部署,按照小区、作业站组建健身小队,利用周末或晚上时间举行球类、棋牌、健身、地书、垂钓等小型文体活动,实现活动常态化。老年大学则利用夏、冬农闲时节开班,即不耽误职工群众农忙、工作时间,又能得到舒缓压力、强身健体的目的。

社区、广场、公园的健身活动成为广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书法协会每年春节的“春联传温暖 和谐送祝福”活动,用5200余幅对联,把美好的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摄影爱好者的作品在《北大荒画报》的影展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老年大学门球班培训的优秀学员,拿下了农垦总局离退休干部门球赛第二名,并取得了全国门球冠军赛暨黑龙江省冠军赛第二名成绩。

在各协会及老年大学的组织下,八五六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在场内百花争艳,职工群众还自行与周边农场、地市联系,每年都组织、参加10余次大型联谊活动,内容涉及戏曲、诗词书画、健身操、广场舞、水兵舞、滑冰、乒乓球等诸多项目。

(三)问需求、把好脉——拓展思路、创新载体、全民参与

文体活动的开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农场企业文化的体现,是农场职工群众个性的展示。八五六农场按照“农场要求什么、职工需要什么、我们就开展什么”的思路,有的放矢的引导协会开展文体活动。“邻里节”破除了整体搬迁后邻里之间陌生的壁垒,“崇德向善好人榜”“青山之星”选评树起了生活、工作中的榜样,篮球、排球循环赛凝聚起职工群众锐意改革、不懈奋斗的决心,红歌大合唱激发了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

主题明确、活动新颖、全民参与热情高涨。在农场有计划、有重点、有部署的指导下,八五六农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已成为全民业余生活重要组成。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一年级的小学生,从自主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到有正式工作的职工,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需求找到自己喜欢的活动组织。参与者奋力拼搏,组织者出谋划策,旁观者相互鼓励。在这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职工群众们愉快地接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陶冶了情操、振奋了精神、提高了素质,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了农场发展的向心力。

“银发”志愿者、社区“平安志愿者”、青年“爱心联盟”自发成立起来,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捐资助学、社区巡防、保护环境、帮扶孤寡老人、慰问贫困家庭等作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志愿者们还主动参与到防疫宣传、道路执勤等工作中。平安志愿者积极张贴发放《紧急排查通知》1045份,确保辖区每一个单元门口都普及宣传到位。退休志愿者杨春山、孔卫国、谢红菊等人,连续10余天拿着喇叭义务在小区、路口宣传防疫知识。“爱心联盟”发起者田亮,多次购买生活物资看望慰问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还有很多普通职工以捐款、捐物的方式表达了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场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虽然农场现有大型公共文化体育活动场所2个,室外广场4个,公共体育活动设施490台套,但具备室内活动条件的场所集中于场部中心,青禾委、青东委、青北委至今尚未有室内综合文化场所。且体育活动设施使用多年,一部分部分年久失修,难以使用。

(二)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仍需加强。虽然农场群众文化方面有几个本土人才,但缺乏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力量。

(三)群众文化活动缺乏资金支持。虽然在协会、老年大学的带领下,职工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热情度极高,但要开展大型主题类活动仍需资金的支撑。虽然农场尽可能给予了场地、设施的配合,但演出服装、道具、往来车费等资金仍然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的开展。

三、几点建议

(一)加速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均衡群众文化资源。一是农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寻找适当的闲置场所,作为小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二是对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的作业站和社区,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二)扎实群众文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创造条件引进一批专业素质高、创作能力强、能够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的紧缺人才,充实农场文化队伍。二是对现有的文化人才有计划地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其活跃群众文化的作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考核,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作者,给予奖励;及时调整业务水平差、态度消极、业绩平庸的工作人员,逐步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文化队伍,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争取活动资金,促进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政策、项目倾斜。多方与本土企业合作,通过广告、冠名等方式寻求赞助。并在努力探索送文化下基层活动的长效机制,组织开展群众迫切需要、参与面大、影响面广的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的文化活动的同时,强化品牌意识,努力挖掘具有八五六农场、北大荒农垦、中俄边境特色的文化资源,打造“稻米文化节”“夏季避暑游”“寒地采摘”等精品群众文化活动,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通过推动文化活动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努力放大其社会价值和影响力。

推荐访问:乡镇 调研报告 文明建设 乡镇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乡镇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