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9篇

时间:2022-09-14 09:20:04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9篇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22022年乡镇“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 2022年,xx镇“三农”工作将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9篇

篇一: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2022 年 乡 镇 “ 三农 ” 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 方案

 2022 年,xx 镇“三农”工作将紧密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取得新进展。现结合本镇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基本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二、工作举措

 (一)筑牢农业发展基础,确保粮食生产及重要农产品供给 1.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完成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任务,确保

 种植面积稳定在 xx 万亩,产量达到 xx 吨。以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产业化为抓手,积极推进粮食生产绿色生产;加强重大病虫害防控,确保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 x%以内。推进 xx 亩以上水稻规模经营户上网填报农事信息,上图率、填报率不低于市、区下达的任务指标。推广优良水稻品种,确保主导品种覆盖率达到xx%以上,促进水稻高质量发展。

 2.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蔬菜规模化面积不低于 xx 亩,产量(含食用菌)不低于 xx 吨。按照实施方案加强绿叶菜规模化生产基地管理,执行绿叶菜创建面积,全面推动绿叶菜生产。推进蔬菜绿色生产,开展生产基地绿色防控示范建设。进行农残例行监测,农残抽检合格率不低于 xx%。推进水产绿色养殖,区域内水产绿色养殖合格占比达 xx%以上,完成水产绿色养殖 xx 亩下达任务。积极发展思瑶番茄,涵卿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结合实际对辖区内绿色食品生产主体、规模化生产主体用药开展快速检测。

 3.合理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2022 年持续稳定稻谷补贴政策,实现粮食作物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支持农民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多种粮、种好粮,开展订单农业、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二)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4.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养护维保工作。多渠道增加投入,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

 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研究制定增加农田基础设施管护面积的规划,加大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力度。

 5.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镇区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格管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巩固“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成果。

 6.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全面实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行动。推进种质资源库(圃、场)建设。加强地方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开展种业宣传。贯彻落实种子法,实行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厉打击套牌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三)巩固提升产业成果,聚焦乡村振兴发展 7.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示范村区域联动建设,按照“一区一带、一区一片”要求,确定连片发展区域,加强风貌、产业功能、公共服务配置的整体策划,注重错位发展、功能互补,推进示范村区域联动建设。持续深化百家村等已建示范村建设成果,推进 xx 集团、xx 项目建设,注重农旅结合,增强辐射带动

 功能。采取有效措施和做法,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推进规划、用地和各级财政资金等向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以及优质主体集聚,引导社会主体和资本投向农业,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数比上年增加 2-3 个。

 8.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支持秸秆综合利用达 xx%以上。强化农药实名销售,加强农药管理,规范农药经营行为,进一步完善农药销售实名制,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农药销售电子台帐信息完整率不低于xx%,创建 xx 农药经营标准化门店。推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明确辖区绿色生产基地创建任务,推进绿色食品认证,做好“二品一标”宣传工作。加快推进绿色田园“三年行动计划”,2022 年完成首批项目提升。

 9.稳妥推进乡村治理。以创建“上海市乡村治理清单制试点乡镇”为契机,着力探索实施清单制管理,助力乡村治理,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工程,制定 2022 年度优化工程任务清单,“一口下达”市级补助资金,实施工程进展半月调度制度,确保年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严格监督检查,开展镇镇接龙检查、暗访测评,加强问题反馈和整改。持续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架空杆线序化,加大美丽庭院“小三园”覆盖力度,提升村容风貌水平。启动 2022年度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力争成功创建秦阳村美丽乡

 村示范村。

 (四)持续强化科技驱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0.赋能数字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配合完成“上海金山数字三农云平台”镇级建设内容。做好本镇农业生产信息直报平台地块基础数据维护及平台使用指导等相关工作,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1.强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大力培育农民知识素养和技能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动,增强超大城市乡村发展动力提供人才支撑。全年确保培育高素质农民 xx 名。

 12.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积极申报创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培育 1-2 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制定精品路线组织方案,完善相关硬件和服务设施,打造休闲农业文化品牌。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依法履行宅基地管理职责,健全宅基地审批制度,规范农户建房秩序。依法依规做好农户承包权证变更,推进土地流转公开交易,做好土地流转公开市场平台转换、落实“先付后租、风险 保障金”流转工作机制。

 14.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

 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重大事项备案、审计工作及问题整改回头看工作;指导村经济合作社 6 月底前完成收益分配;农村集体净资产增长率不少于 x%;引导农村集体产权进入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流转交易。

 15.深化农村综合帮扶工作。实施困难农户精准帮扶,完成生活困难农户年度动态调整工作,认定生活困难农户数 xx 户,xx 人,并开展实施具体精准帮扶措施。加强移民后期帮扶工作,配合区农业农村委加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造血项目建设,确保项目落地实施并产生收益。做实移民户包户联系制度,按照实际情况形成方案,包户联系制度纳入对村干部的年度考核内容。

 (六)有序推进水环境治理,改善镇域水体环境 16.制定 2022 年度整改计划,杜绝河道侵占。依托水利专项逐年逐条河道进行清理,防止渔网渔簖的设置。将村域内的渔网渔簖进行全面清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持续开展,直至渔网渔簖彻底消除。建立镇、村河道日常保洁和管护工作。形成镇、村、组、第三方四级护水护河巡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与整改。制止处置针对污水直排、垃圾乱倒、河岸违法搭建等问题,确保河岸环境持续改善。

 (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细化镇级重点任务挂图作战 17.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对照区级规划和任务表,制定《2022 年度 xx 镇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任务要求和工作举措,细化月度任务目标,每月按

 工作进度有序推进。各单位要对标区级考核要求,将任务压实到人,确保每条任务有专人跟进,对照任务清单,分解月度目标,细化工作措施,每月跟进任务完成情况。

 18.提升任务完成质量。乡村振兴挂图作战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各项重点任务高质高效地完成,各部门要把狠抓落实作为第一要务,在推进过程中敢作为、勇担当,发挥比学赶超的精神,全面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部门要根据重点任务月度等级评定结果,对照实际工作推进和开展情况,找短板、找差距,积极采取措施,在月度工作推进中争先创优。

 19.挖掘报送典型案例。在推进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挂图作战过程中,各单位要做好亮点工作的培育和典型案例的挖掘,及时提炼总结,形成经验材料。积极对接争取区、市和央媒平台力量资源,做好宣传工作,展现各单位落实乡村振兴任务的生动实践。

 三、保障体系

 (一)建立“三农”工作领导体系。健全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口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机制,建立“三农”工作领导责任制。明确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统筹推动“三农”各项任务落实,各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加强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完善“三农”工作考核机制。出台“三农”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建立完善专项考核评价体系,适当提高“三农”工作考核在镇党委、政府综合考核中的分值比重。统筹制定

 年度任务清单、考核清单、督查清单,以考核促落实,营造“党委政府推动、职能部门联动、具体涉及部门行动”的良好氛围。

 (三)营造做好“三农”工作宣传氛围。大力宣传“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投身“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发挥农民在“三农”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组织共建美好家园。

篇二: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2022 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结合朱台镇实际,拟打造以西单村为中心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情况

 朱台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位于镇域东边部,涵盖麻王、大夫、张王、魏家、罗家、东单、陈营、王营、西单 9 个村。片区内基础设施良好,近年来共硬化路面 24.3 万平方米,美化墙体 8 万平方,新增绿化面积 23 万平方米,游园广场、旱厕改造、“气代煤”工程均实现全覆盖。

 二、发展目标

 1.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富农。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一村一品”培育,以“齐民要术·上乘农品”为主题,统一策划,深入挖掘我镇农产品核心价值和文化内涵。二是发展壮大工业生产,以厨房设备产业为主导产业,推进皓泰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厨具企业转型升级、规模发展。三是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和文化旅游

 相结合,发展文化休闲、红色教育、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

 2.加强政策引领,建设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打造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各类人才回乡创业,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乡村地区“留人、聚人、育人、引人”能力。

 3.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传承优秀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4.打造绿水青山,营造宜居环境。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攻坚行动,彻底解决各类扬尘污染、环境脏乱差问题,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5.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组织权威。全面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村集体收入 10 万元以上。

 三、具体措施

 1.加强组织建设,抓好组织振兴。一是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继续完善“议政理事暨党员活动日”品牌、“有

 事今天办”品牌,以陈营村“红十条”为代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二是全面构建农村党组织工作新格局。实施思想武装、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引领、基层组织服务等质量提升工程。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党支部+盘活资产”模式、“党支部+物业实体”模式,促进村集体增收,支持多村联合或镇村抱团发展集体经济,建立部门、企业对口帮扶机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发展产业特色化,实现产业振兴。一是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优化农村产业机构,加快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加快构建特色精致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抓好朱台镇西单村计划投资 5000 万元、一期投资 3000 万的蔬菜产业园项目,2020 年底建设完成 40 个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推进张王村火龙果、无花果,罗家村草莓、梨,魏家村核桃等,打造一批特色农业示范村。二是发展壮大工业生产。依托厨房设备产业园,吸引优质要素集聚,实现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在项目建设上,建成淄博皓泰置业 7 个车间,推进山东美控科技、中德国际厨具产业设计研发中心、奥驰厨具研产销综合基地等招引项目入驻。在配套上,明年 6 月前建成中博仓储物流创新示范园,承接园区展览展示、物流运输功能。引进有实力

 投资主体,逐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三是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创新农村电商模式,推进农产品电商物流配送和综合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各村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设地方特色馆,开展朱台绿色食品推介活动。大力挖掘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入融合,充分挖掘齐文化、孝文化等文化内涵,结合文化遗址和系列地方小吃,发展文化休闲、红色教育、康体养生、民俗体验等乡村旅游业。

 3.培养农民职业化,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一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业。全面建设新型职业农业制度,依托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文明实践中心,全方位提升农业劳动者素质,重点加强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和骨干的培训。同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定期组织优秀村党支部书记、致富能手等现身说法,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依托全镇现有科技平台,加大高层及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面向农业农村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与驻地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定单培训、定向培养等方式,重点培育农业销售型、智慧农业型等方面人才。三是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大力吸引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群体到农村创办领办农业企业、合作社,培养造就一批新农民。鼓励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规划师、建筑师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方式服务乡村振

 兴实业。

 4.抓好环境大整治,实现生态振兴。一是统筹空间布局、完善乡村规划。优化乡村规划编制体系,根据村庄自然禀赋资源,积极吸引规划、建筑、园林、景观、艺设计、文化策划等专业人员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深入挖掘本地乡土文化,确保村庄规划符合实际,使乡村更像乡村。二是健全农村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以“十有”为标准,依托西单村农厕服务站,为大夫片各村进行管护,全面建立起农村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做好乡村旅游线路,引导各村配套建设公共厕所。三是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精细管理大提升攻坚行动,进一步完善“户集、村收、镇运、集中无害化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学习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经验,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争取到 2020 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四是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工程。统筹镇村污水处理体系建设,推进各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五是强化乡村特色风貌建设。保护乡村风貌多样性,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积极建成精品庭院。

 5.提升文化质量,实现文化振兴。一是深入开展乡村文明行动。继续开展移风易俗,引导广大农村青年树立新型婚恋观,

 以西单村为试点,推行集体婚礼。加快推进殡葬改革,各村公益性公墓要实现全覆盖。大张旗鼓的开展“美在我家”“五好家庭”以及“好媳妇、好婆婆”等文明创建活动,并在七一、年底集体表彰,引导广大农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二是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挖掘齐文化、孝文化等传统文化,建设孝文化体验园。以大夫村抗日民主政府、红岩博物馆等为主题,加强历史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红色文化遗址挂牌立碑,弘扬英烈精神。三是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打造有特色的文化新品牌和赛事活动。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大力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定期对文化骨干进行培训辅导,实施农村文化广场提升工程,让更多群众就近参与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篇三: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振兴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9 年乡村振兴在我镇全面实施以来,创建了一批市、县示范村,各村(社区)在乡村振兴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在我镇的落实落细,制定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紧跟县委、县政府“强园富县、优二兴三、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总体要求和全面深化“二次创业”,突出打好“三大攻坚战”等系列战略部署,切实强化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镇各党组织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

 (二)坚持产业优先发展。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乡村振兴的突出位置,围绕优化供给、提质增效、促农增收目标,加强政府支持引导,打造高品质、有市场、能富民的特色产业,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因地制宜推进。立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人文景观和品牌形象,科学把握村组的差异性和社会发展走势变化,按照“北工南农”的总体布局,根据各村的经济基础、区位、历史特色等要素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

 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三、年度任务

 (一)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党建+五零”建设,积极寻求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争取 20XX 年实现 9 个村(社区)完成党建“五零”工作目标。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加强乡村振兴相关文件政策的学习,做到入心入脑。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五零”建设为目标,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扎实推动基层党组织“五化五星”建设,以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建立“五零”问题清单,确定建设目标,落实党员联户责任制、网格管理责任制,打造可看、可讲、可复制“五零”示范点。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村级运行调研,大力培养后备干部,为换届奠定基础。通过选优送训、搭建平台等举措,打造素质优、业务精、水平高、敢担当的干部队伍。开办“农民课堂”,从农业技能、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经营理念、创业经验等方面对农民开展培训,吸收新型职业农民加入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四是促进乡风文明。深化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升

 镇村文明程度;积极落实“七个倡导”和“十个一”的要求,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塑造文明乡风。

 (二)建设示范片区,打造创建样板。20XX 年,全镇要整合各级各部门的项目资金,花大力气打造建设好金洲浏阳河片区,梅花大园蒋家-五福金银坝走廊、印山湖片区、阳雀三字墙片区、肖排金甲水库片区、金洲村美丽屋场等乡村振兴先行示范片区。一是市县示范村作为示范片区的建设主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谋划、积极争取各项资金,集中力量建设。二是生态环保办要牵头落实示范片垃圾分类减量任务。三是村镇建设服务中心要牵头落实示范片空心房整治清零,做到示范片“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占道经营”,建设好肖排片区Y243 线拓宽提质、阳雀-五福联络线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牵头将镇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奖补资金全部投入示范片区建设,重点针对美丽屋场进行打造,综合小微水体示范资金,优化示范片区水环境。其他部门相关资金也要向示范区倾斜,集中力量打造,形成带动效应。

 (三)构建校地合作,推动科技强农。充分发挥江背的地域优势和农大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强强联合推动校地合作,助推乡村振兴。一是培训农业人才。协调湖南农大分期对镇村干部进行环境美学、园林设计、农村发展、农业项目、动物科技等内容进行培训,给予一定数量学历提升计划。二是助推农业

 企业发展。盘活镇内农业企业资源,承接农大培训项目。聚焦现代农业品质提升,推动湖南农大同我镇现代农业企业达成战略协议,对现代农业企业规划发展、技术革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给予指导。三是发挥土地资源优势。盘活既有耕地,提升利用率,充分利用镇内耕地资源优势,为农大农业课题、教育基地、和实训基地提供耕地资源。四是深度研究和推进乡村振兴。农大主导成立研究课题组。课题组全程参与的乡村振兴的规划指导、问题的调查研究、成果的提炼和发布。选定一到两个示范点(或示范村),提供全方位的智库服务。

 (四)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示范带动。产业兴则乡村兴。一是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经济发展办要牵头盘活镇内闲置资产、土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以商招商、腾笼换鸟引进优势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多方共同努力,提升集体收益。引导村(社区)把资产与资源、资源与市场、市场与服务整合起来,推广“盘活+入股”、“流转+服务”、“筑巢+引凤”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益。鼓励符合条件的村在不违背上级精神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积极探索发展物业经济、服务经济等模式,落实土地增减挂钩取得城乡建设用地节余指标提升村集体收入,20XX 年集体收入超过 20 万元的村(社区)占比要大于 85%。三是推动农业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拓宽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渠道,加强农业产业链空位的招商,延伸产业

 链,逐步形成流转、生产(种养)、供应、销售、配送完善的产业链。推动湖南望家欢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与种养殖农户有机衔接,发展订单式农业,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和农业效益。四是加强文化挖掘,推动文旅结合。党政办要牵头指导金洲村、肖排村、印山村、江背社区、阳雀新村、特立村、梅花社区等有基础的村集体结合当地人文景观、田园风貌及山水形胜等资源,融合农事体验等特色农业生产活动,发展乡村旅游。

 (五)美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强化农村“五治”,全面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强化垃圾分类。实现集镇生活垃圾干湿分类全覆盖,全年要回收低值可回收物 924 吨,回收有害垃圾 12 吨。二是推动厕所革命。完成年内厕所无害化改造县级下达的工作计划,实现所有厕所改造成卫生厕所。三是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小微水体日常管护,落实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居住区污水管网建设等各项治水任务,保证镇内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四是严格农村房屋治理。加强对空心房和违章建筑巡查监管、整治力度,加快老旧房屋腾退进度,全面完成“一户多宅”、“空心房”和建新未拆旧房屋的清理整治。不断改善生活环境,逐步实现生态优、环境美的目标,让乡村生活更加便捷、更有品质、更加美好。五是推进移风易俗。发挥基层文化事业宣传引导作用,围绕扶贫帮困、和谐邻里、保护环境、革除陋习、关爱留守、文明办酒等文明新风创作一批新时代文艺作品。鼓励各村开展具有特色的文艺晚会和

 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群众精神文明需求。推动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确保县级文明村创建率 60%以上。

 (六)关注弱势群体,决胜脱贫攻坚。在精准扶贫收官之年务必决胜脱贫攻坚战役,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目标。保障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一超过”落实到位,同时兼顾其他“三类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引导。推动村级产业扶贫发展,帮助贫困人口提高收入。鼓励和吸引龙头企业吸纳困难群众就业,建立扶贫车间,由被动“输血”变主动“造血”。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把作风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扶真贫真扶贫,以更为扎实、更为过硬的工作作风投入到脱贫战役中去。

 (七)强化制度引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巩固完善土地制度。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及纠错工作。积极推广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生产托管、股份合作等经营模式,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所有行政村实现“一村一社”全覆盖。二是完善集体经济制度。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规范村民建房制度,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三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服务公司等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着重支持工厂化育供苗、深耕深松、施用有机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作物秸秆还田、仓储烘干等农业生产关键且薄

 弱的环节。

 四、工作保障

 (一)组织领导保障。发挥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核心地位,再次明确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党委副书记、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乡村振兴工作党政领导为副组长,其他所有党政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功能。各相关部门都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核心任务来抓,服从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乡村振兴事务方面的决定,按照职能职责,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政策措施保障。根据乡村振兴年度考核目标,各成员单位要定期向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反馈考核要求落实和进展情况。主动认领乡村振兴相关任务,制定政策措施,推动示范点打造特色、抓出实效、突出亮点。

 (三)宣传引导保障。加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级新闻宣传媒介,全面持续深入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丰富实践,形成全社会关注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通过总结提炼,向社会推荐一批涵盖不同区域类型、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乡村振兴典型模式,

 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乡村振兴发展。

 (四)考核督查保障。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纳入对村绩效考核,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入重点督查清单,对成员单位、创建单位实行责任清单督查,强化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情况督查落实。

篇四: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XX 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指导,全面贯彻和自治区“三农”工作部署和要求,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决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优质粮食、奶产业、肉牛肉羊、瓜菜制种、葡萄枸杞、绿色食品等重点特色产业,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调长产业链条,统筹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实现乡村产业精品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到 2025 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 万吨以上,重点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优质粮食、现代畜牧、瓜菜制种、葡萄枸杞、绿色食品等乡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绿色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明显提升。

 二、厚植乡村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做稳优质粮食产业。坚守粮食安全责任,加快品种优化更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总产,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和盐碱地改良工程,持续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培育壮大粮食合作社、家庭农场、综合服务站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实体,支持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水平。提升粮食品质,加快培育强筋小麦、鲜食玉米等“优质专用粮食”和有机富硒大米、富硒面粉等“功能粮食”,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到 2025 年,全市粮食面积稳定在 106 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 50 万吨以上,将 XXXX 建成自治区优质粮食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水务局、自然资源局、三县区。以下均需县区落实,不再列出)

 (四)做强奶产业。坚持种养加一体化发展,集中打造优质奶源基地。扩规模增产量,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场,着力打造河东现代奶业示范区,巩固发展河西奶牛养殖提升区。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快推进智慧牧场建设,实现奶牛养殖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坚持“引、育、繁、推”相结合,鼓励奶牛养殖企业进口良种荷斯坦母牛,大力推广优质性控冻精、性控胚胎等

 繁育技术,提升自繁扩群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伊利、蒙牛、君乐宝等乳业 20 强企业,建设乳品加工基地。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发挥“粮改饲”项目支撑作用,主推全株青贮玉米,因地制宜扩大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支撑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到 2025 年,全市奶牛存栏达到 20万头,年鲜奶总产量达到 110 万吨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工信局、科技局)

 (五)做优肉牛肉羊产业。坚持自繁自育和周转育肥相结合,着力扩群增量、延长产业链、提升质量效益,把肉牛肉羊产业打造成为富民产业。加快优质肉牛肉羊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50·300”经营模式(养殖 50 头以上肉牛和300 只以上肉羊),实现小群多户、专业大户、规模养殖场同步发展,着力提高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能力。加大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力度,集成示范推广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良种繁育、高效育肥、全混合日粮饲养、信息化管理等先进技术,着力提升养殖水平。加快推进宝丰羊产业小镇建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加工能力、拓展营销渠道、培育企业品牌,建立联农带农助农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 2025 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 20 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 200 万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科技局)

 (六)做特瓜菜及制种产业。坚持设施与露地并重、产

 加销一体化发展,推进供港菜、沙漠瓜菜、越夏番茄、设施瓜菜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加大瓜菜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秸秆生物反应堆等绿色生产技术,提高主导产品持续供应能力。加快发展瓜菜制种产业,建设一批蔬菜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园区,逐步提升制种产业科技水平。扩大茄果类蔬菜和杂交制种面积,压减叶菜、架豆等常规制种面积,降低常规制种占比,提升制种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到 2025 年,全市瓜菜种植面积达到 25 万亩、制种面积达到 20 万亩,将我市建成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科技局)

 (七)做靓葡萄酒产业。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品牌发展,放大产区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培育精品酒庄,全力打造宁夏北翼优质葡萄种植、酿造、文化旅游经济带。高标准建设优质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开发利用贺兰山东麓山坡地,建设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加工基地。改变提升低产低效酿酒葡萄园,进一步提高酿酒葡萄产量和品质。积极引进马瑟兰、西拉等优质新品种,大力推广露地越冬葡萄种植新技术。下功夫培育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引进葡萄深加工企业投资建设特色、精品酒庄。推动葡萄酒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整合葡萄酒酒庄、乡村旅游景点、贺兰山旅游资源,打造“山水相依、乡美村韵”为主题的葡萄酒+乡村旅游精

 品路线。到 2025 年,全市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 3.52 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 2000 吨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文旅广电局、市场监管局)

 (八)做精枸杞产业。实施基地稳杞、科技兴杞、龙头强杞、文化活杞工程,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扩大枸杞生产基地,开发利用盐碱地,推广示范枸杞新品种和标准化种植技术,加快建设富硒枸杞基地。培育枸杞产业经营主体,发展公司+合作社+枸杞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培育“宁夏枸杞”“惠农枸杞”区域公用品牌,推进枸杞产业转型升级。创建一批枸杞特色村镇和示范园区,建设枸杞体验店、文化馆、枸杞园直播展示等新业态、新产品,推进枸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 2025 年,全市确保新增枸杞种植面积 3.2 亩。(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林草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文旅广电局)

 (九)做大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绿色标准化基地建设,支持建设绿色农产品标准化集成示范基地、自治区全域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基地,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培育加工主体,以粮油、畜禽肉、瓜菜、葡萄酒等绿色食品加工为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变升级,开发高端产品。加快绿色食品专业园区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引导和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加快推进 XXXX 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拓展市场流通,大力培育

 供应链企业,完善仓储保鲜流通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创建外销窗口、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绿色食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到 2025 年,全市绿色食品业总产值达到 150 亿元,加工转化率达到 7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科技局)

 (十)做活乡村旅游业。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乡村旅游全域化发展。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计划,重点提升惠农大地天香景区、大武口龙泉村、黄渠桥美食小镇等特色旅游村镇、美丽休闲乡村,着力培育一批美丽精品农庄、葡萄酒庄、乡村民宿和康养基地,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支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制造、手工业等乡土产业,推动剪纸、砖雕、刺绣等非遗产品转化利用,打造一批旅游必购、易购、便携、特色的“伴手礼”。到 2025 年,培育五星级休闲农庄 6 家,4A 级旅游景区 3 个,乡村游客接待量达到300 万人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文旅广电局)

 (十一)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立足 XXXX 资源禀赋,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让特色更鲜明,优势更突出。着力打造以平罗县红崖子乡、高仁乡为重点的河东现代奶业示范区,以平罗县宝丰镇、灵沙乡和惠农区礼和乡等民族乡(镇)为重点的优质肉牛肉羊养殖基地,沿 109 国道两侧蔬菜产业带和河东沙漠瓜菜基地,以平罗县头闸、黄渠桥、高

 庄、渠口、陶乐等乡(镇)为核心的制种产业基地,以燕窝池村、外西河村、东永固村、上宝闸村为核心的优质枸杞产业示范区,沿贺兰山东麓的酿酒葡萄产业带,以惠农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平罗县轻工园区、绿色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园区、通伏大米加工园和大武口区轻工园区为重点的自治区级绿色食品产业先行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十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加大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和新设施力度,大力发展智能化、高端农机装备,积极推进“智慧农机”与“智慧农业”融合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积极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合作交流,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实施农科教、产学研融通创新工程,积极引进培育农业高层次人才,制定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推动园区、企业和区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共同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盐地农业”“富硒农业”“绿色食品”加工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科技局)

 (十三)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特色产业地方标准,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平台建设推广和试点示范,支持新型经营主

 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加快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品管理和产地检测,建立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到 2025 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 98%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达到 80%。(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

 (十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严防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着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推广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实施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和打捆收储加工项目,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建立农用残膜回收再利用机制,积极开展地膜替代、减量使用和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提标改变力度,全面推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 2025 年,残膜回收率达到 80%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 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98%。(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水务局)

 (十五)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以地理标志为重点的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大力培育一批质量好、叫得响、影响大的农产品品牌。充分挖掘我市富硒资源优势,持续培育“珍硒 XXXX”区域公用品牌,加快

 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创建“富硒农业示范基地”。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经营主体打造自主品牌,积极培育壮大“惠农枸杞”“平罗沙漠西瓜”等地理标志品牌,“沙湖雪面粉”“塞上春蔬菜”“昊帅大米”等产品品牌。加大品牌线上线下推广和营销力度,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健全农产品营销体系,借助“国际农交会”“宁夏种业博览会”等展会活动,加大农产品对外推介、展销和外销窗口建设力度。(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新融合 (十六)发展多种融合业态。构建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加工园区集中,因地制宜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和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超直供、连锁经营、统配送等现代营销模式,推动农业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建设一批田头市场和外销窗口。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为小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升大数据服务“三农”的水平,着力推进农村电商全域化发展,支持农村电商在大型电商平台建设“地方特产馆”“特色产品专区”,大力发展线上营销、直播带货等现代营销平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工信局、发改委、财政局、商务局)

 (十七)培育多元融合主体。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改变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服务、电子商务等业务。实施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引导农民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支持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的高效种养业,提高标准化生产能力。实施农业服务组织培育行动,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企融合共赢模式,带动农民参与融合发展,实现稳定增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商务局)

 五、汇聚乡村产业发展新合力 (十八)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级领导同志包抓乡村产业振兴、重点产业发展工作责任机制,形成主要领导统筹、包抓领导牵头、责任部门主管、县区委主干、相关部门配合,上下齐心协力抓乡村产业振兴的推进机制。(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

 (十九)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积极探索按市场化方式设...

篇五: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村振兴策略乡村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

 建

 设

 方

 案 总体规划

 建

 设

 方

 案

  目

 录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 1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 1

 (二)规划编制任务与依据 ................................... 5

 二、XXX 省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与综合评价 ................. 9

 (一)乡村旅游资源禀赋状况 ................................. 9

 (二)乡村旅游资源分类评价 ................................ 13

 (三)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 15

 三、XXX 省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 23

 (一)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 23

 (二)XXX 乡村旅游市场现状 ................................ 26

 (三)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定位 ................................ 49

 (四)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预测 ................................ 54

 四、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与经验概述 ................ 66

 (一)国外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 69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实践 ................................ 74

 (三)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85

 五、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 ................ 90

 (一)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与现状 .............................. 90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 93

 (三)乡村旅游发展作用与效益 .............................. 99

 六、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 ............... 108

 (一)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思路 ............................. 108

 (二)乡村旅游发展任务与目标 ............................. 116

 (三)乡村旅游发展形象与塑造 ............................. 121

 六、XXX 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 ............... 123

  (一)乡村旅游总体布局 ................................... 123

 (二)乡村旅游功能分区 ................................... 125

 七、XXX 乡村旅游圈、带、群建设规划 ................. 136

 (一)昆玉曲楚四大绕城乡村旅游圈 ......................... 136

 (二)沿边、沿路、沿江三类乡村旅游带 ..................... 139

 (三)依托热点旅游目的地的乡村旅游群 ..................... 143

 八、XXX 乡村旅游特色村镇体系建设规划 ............... 149

 (一)乡村旅游特色县打造工程 ............................. 149

 (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打造工程(10+60+26)

 ............... 203

 (三)乡村旅游特色村打造工程 ............................. 307

 九、XXX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 330

 (一)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330

 (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 332

 (二)三大旅游产品系列与二十大旅游产品 ................... 336

 (三)六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 355

 (四)十大经典旅游节庆活动 ............................... 357

 (五)XXX 区域性乡村旅游产品规划 ......................... 360

 十、XXX 乡村自然环境保护规划 ....................... 374

 (一)XXX 乡村自然环境概述 ............................... 374

 (二)乡村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与评估 ......................... 376

 (三)环境保护指导思想与原则 ............................. 377

 (四)保护目标 ........................................... 378

 (五)分类保护规划 ....................................... 380

 (六)环保管理、任务与措施 ............................... 386

 十一、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规划 ....................... 390

 (一)乡村文化遗产与保护原则 ............................. 390

 (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与措施 ............................. 393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 396

 (四)乡村文化保护区规划与遗产申报 ....................... 399

 十二、乡村旅游社区发展与参与规划 ................... 401

 (一)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与管理体制 ......................... 402

 (二)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其实现 ........................... 413

 (三)乡村旅游社区的建设与协调 ........................... 415

 十三、XXX 省乡村旅游人力资源规划 ................... 418

 (一)XXX 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 418

 (二)XXX 省乡村旅游人才需求的现状与趋势 ................. 420

 (三)人力资源开发规划 ................................... 426

 (四)乡村旅游人力资源培训 ............................... 432

 十四、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保障规划 ................... 443

 (一)产业支撑体系 ....................................... 443

 (二)配套服务体系 ....................................... 447

 (三)基础保障体系 ....................................... 451

 十五、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 455

 (一)营销行动计划 ....................................... 455

 (二)产品建设与品牌打造计划 ............................. 460

 (三)社区参与计划 ....................................... 462

 (四)人力资源培训计划 ................................... 463

 (五)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 466

 (六)招投资计划 ......................................... 467

 附件 1 XXX 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县一览表 ............... 473

 附件 2 XXX 省旅游小镇概况一览表 ..................... 508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一、XXX 省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背景和意义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1、规划编制背景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在国家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 XXX 省实施《XXX 省旅游产业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背景下编制的专项旅游规划。其目的是将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 XXX 省乡村旅游升级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建设指导和政策建议。规划编制的具体背景如下。

 (1)国家政策催生乡村旅游。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好‘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优势,国家旅游局 2006 年确定全国旅游主题年为“2006 中国乡村游”,2007 年开展了“2007 中国和谐城乡游”活动。此后,XXX 省旅游行业坚持服务农村宗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发挥旅游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推出大量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把 XXX 乡村旅游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因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动下,XXX 省乡村旅游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对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2)农村社会发展呼唤乡村旅游。全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条

  件日趋成熟。首先,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技术和农民素质与劳动技能的提高,农村社会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其次,农村社会虽有明显进步,但仍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步伐,第三,为了求进步,谋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在带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改善环境等方面都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XXX 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能够使 XXX 农村的小农经济走向规范、成熟的服务产业发展道路,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转向旅游服务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3)旅游业发展推动乡村旅游。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必然会促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2008 年 XXX 省的主要旅游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全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 663.3 亿元,接待入境旅游者 510.7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11.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 250.2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8%;实现旅游外汇收入 1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6%;接待国内游客 1.03 亿人次,同比增长 14.1%,首次登上 1 亿人次的新台阶;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 594.8 亿元,同比增长 20.2%;旅游业总收入超过 600 亿元,登上了 650 亿元的新台阶,XXX 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业在 XXX 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首先,XXX 省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精心确定了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重点景区建设项目,努力培育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和名牌旅游产品,丽江、昆明已成为欧洲旅客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其次,为了发展旅游业,XXX 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XXX 的航空、公路、铁路、通信、电力、城市建

  设、景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根本的改善。第三,为了大力开拓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XXX 省确定了创造热点,强化促销、招揽客源的市场开拓战略,通过举办大型会展、节庆活动,不断推出 XXX 旅游新亮点,创造新热点,提高了 XXX 旅游知名度和对海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这些都足以说明 XXX 省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 XXX 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规划编制意义 (1)将乡村旅游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十一五”期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战略目标,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中。XXX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将明确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之间存在的方向引导、产业互动和资源利用等关系,使新农村建设目标成为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目标。该规划是基于 XXX 省资源禀赋,在科学研究客源市场的基础上编制的,将为乡村旅游地进行合理的定位,为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的引导和规范,减少盲目开发、竞争无序等问题,使旅游开发步入正轨。

 (2)充分挖掘广大乡村所蕴藏的丰富资源和发展潜力。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必须注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和鲜明的旅游资源特色表达。XXX 省各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异彩纷呈,乡村自然风光与民俗人文底蕴交响呼应,为开发乡村旅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至今还未形成独特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制约了全省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水

  平的提升。XXX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资源挖掘和市场细分,建设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专业性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提升乡村旅游功能、突出 XXX 乡村特色,形成鲜明的乡村旅游形象,打造乡村旅游区的乡土品牌,从而达到提升 XXX 省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目的。

 (3)统筹城乡发展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发展乡村旅游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整合乡村资源,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既是乡村扶贫与乡村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部分乡村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给农村大量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使城市富余资源能够有效转移到农村地区,增加农村的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差距。同时有助于合理配套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景观,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促进农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创造更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4)促进农村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旅游规划注重生态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并制定一系列实施措施,有利于延长乡村旅游地的生命周期,促进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立足于原有环境基础,实行低强度开发,能够使农业资源直接就地转化为旅游资源,节省了转移成本,有利于农村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达到资源的双重增值和循环利用效果,同时引导人们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环保消费理念,培养人们加强生态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加快建设环境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村容

  整洁”的目标。

 (二)规划编制任务与依据 1、规划编制任务 (1)规划性质。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属专项规划,是对整个 XXX 乡村旅游的系统规划。

 (2)规划思路。按照上述规划性质,本规划的思路和任务是:

 图 1.1 XXX 省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思路图 (3)规划时限。规划时限限定于 2010~2020 期间,重点规划2010~2015 年期间。

 2、规划编制依据 (1)法律依据 选出一批有潜力、已具备一定开发条 选出一定数量的优先发对全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 对全省乡村旅游市场进确定全省乡村旅游发明确全省乡村旅游产提出全省乡村旅游发制定规划实施行动计制订全省乡村旅游发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1982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第七届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82 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4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第六届大会通过,1984年。

 (2)国家标准 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 年;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 年;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篇六: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2021 —5 2025 年)

  为全面推进 XX 市乡村生态振兴,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生态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根据《XX 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中共 XX 市委 XX 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和《XX 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结合 XX 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安徽、视察 XX 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并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好皖西大别山优良生态,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强化农业农村生态产品供给,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可持续发展优势,建设生活环境整洁

 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二、工作目标

 (一)乡村人居环境美丽宜居。到 2021 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13%以上,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85%,厕所后续管护机制基本覆盖。到 2025 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 28%,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健全,持续提升卫生厕所普及率。各项管护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并规范运行,农民健康卫生意识普遍增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二)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保护和节约利用农业资源,努力实现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规范化使用,不断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到 2021 年底,化肥农药利用率稳定在 4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1%以上。到 2025 年底,化肥农药利用率再提高 3%,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

 (三)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到 2021 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8.87 平方公里。新增完成废弃关闭矿山治理 93.129公顷。完成人工造林 4 万亩,封山育林 3.4 万亩,退化林修复

 13.854 万亩,森林抚育 143 万亩。

 到 2025 年底,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418 平方公里;完成废弃关闭矿山治理 169.79 公顷。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稳步提升,单位森林蓄积量不低于全省平均值。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组织开展问题摸排,制订整改措施,按要求推进整改。2021 年完成 31597 户常住农户厕所改造。统筹推进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到 2025 年底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持续提升。(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区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2.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到 2021 年底,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常态化管理机制。到 2025 年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健全。(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农业

 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乡村振兴局、市生态环境局)

 3.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以县区为主体,到 2021年底,新增完成 61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 41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到 2023 年底,完成126 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到 2025 年底,完成 308 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分类分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乡村振兴局)

 4.深入推进村庄清洁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五清一改”,因村施策、分类推进。多措并举示范带动,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

 5.强化村庄规划建设。加强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出台《XX市村庄规划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 年)》,开展村庄规划编制试点。(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住建局)

 6.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完成 2020 年度 141 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并通过验收,2021 年度 99 个省级中心村完成建设任务80%以上。到 2025 年底,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美丽

 乡村。(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乡村振兴局)

 7.积极推进农村交通路网建设。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总要求,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工程。严格按照部省出台的农村公路技术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全面建成全域公交网络体系。(牵头单位:市交通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

 (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8.积极开展农业节水行动。加快节水灌溉工程与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措施的集成与融合,强化灌溉试验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到 2021 年底,全市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1.55万亩。“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 9 万亩。(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水利局)

 9.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宣传培训。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与农药减量化行动。到 2021 年底,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较基期实现负增长,利用率持续提高;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

 利用率均达到 40%以上。到 2025 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再提高 3%。(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0.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启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计划。扎实做好农膜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到 2021 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2%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 81%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1%以上。到 2025 年底,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 8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5%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1.加强渔业资源管护。大力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深入持续抓好电捕鱼等违法行为专项治理。优化调整禁渔区及禁渔期范围和时间,落实全面禁捕各项措施。(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

 12.提升耕地保护与质量。完善耕地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机制,保证建设占用耕地及时保质保量补充到位。积极稳妥推进耕地轮作试点,加强轮作耕地管理,加大轮作耕地保护和改造力度,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实现用地与养地结合,多措并举保护提升耕地产能。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 2021 年底,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 42 万亩。

 “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 115 万

 亩,改造提升 58 万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做好农业气象服务。推进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的融合应用。持续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气象监测预报业务现代化能力。加强对市域内特色作物的针对性精细化服务,提高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强关键农时农事气象服务,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关键农时季节及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向涉农部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提供优质农业气象服务,做好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牵头单位:市气象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三)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14.构建大别山生态屏障。严守林业生态保护红线,不断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地和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建设,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力。组织实施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在淠河国家湿地公园、城东西湖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到 2021 年底全市湿地保护率不低于 58.5%。围绕增色添美、更新改造、补植抚育、融合调整、扩面增绿“五大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重点推进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水系林网、农田林网、骨干道路林网

 建设,提升城郊绿地和乡村绿化水平。全面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防灾体系建设,提升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构建皖西大别山区、江淮丘陵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牵头单位:市林业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5.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深入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以四旁四边绿化为抓手,大力实施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工程,全面推进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加快国家储备林及用材林基地建设。到 2021 年底,完成人工造林 4万亩,封山育林 3.4 万亩,退化林修复 13.854 万亩,森林抚育143 万亩,创建省级森林城镇 8 个、森林村庄 105 个。到 2025年底,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单位森林蓄积量不低于全省平均值,湿地保护率不低于 58. 59%。(牵头单位:市林业局,配合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16.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科学选址水源地,开展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淠河、沣河、杭埠河、丰乐河水污染综合治理。(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

 17.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以我市境内国家级、省级、市级水

 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及确需治理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点,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 2021 年底,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8.87 平方公里。到 2025 年底,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18 平方公里。(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

 18.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综合措施实施整村推进和全面整治,按照增加耕地规模、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的要求,到2025年底,可用于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达到8万亩,增减挂钩 10 万亩。推进完成霍邱县冯井镇和霍山县但家庙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住建局等)

 19.强化矿山生态修复。加快全市废弃矿山治理,持续推进在建与生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到 2021 年底,新增完成 17 个废弃矿山年度治理任务,实施治理面积 93.129 公顷。到 2025年底,全市新增完成废弃关闭矿山 37 个,新增治理面积 169.79公顷;全市绿色矿山达标率 40%,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

 20.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人口多、

 财产损失大,特别是威胁城镇、居住密集区、村镇学校等地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科学制定搬迁避让计划,优先搬迁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安置可行性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上受威胁群众。(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乡村振兴局)

 完成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安排布署的其它有关乡村生态振兴的工作。

 (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任组长,市生态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成员有: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教体局、市经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气象局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主要协调指导、全面推进全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

 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确保乡村生态振兴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财政保障。坚持把生态环保投入放在重要位置优先保障,统筹各类涉农资金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县区政府要统筹安排相关渠道资金,用于乡村生态振兴。拓展融资渠道,加强项目资金整合。

 (三)完善用地政策。逐步提高土地出让纯收益用于乡村生态振兴的比例。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增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优先用于支持乡村生态建设。

 (四)强化项目推动。在项目安排上优先支持纳入 PPP 项目库的乡村生态振兴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和运行。鼓励采取整县打包或城乡一体的模式,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推动基层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

 (五)强化宣传引导。充分运用网络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乡村生态振兴、绿色发展的理念、政策、路径和成果,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典型事迹和技术模式,积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动员相关单位、社会组织等捐资捐物或结对帮扶,努力营造全民支持、参与乡村生态振兴的良好社会氛围。

 (六)加强督查考核。市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加强对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的检查指导,强化工作跟踪调度,定期进行调度和通报。并将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工作纳入市乡村振兴工作目标绩效考核。

篇七: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mdash; 1 —

  X 政发〔2022〕

 号

 签发人:

  XX(乡)镇人民政府 关于上报 2022 年中央及省级提前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 报

  告

 县农业农村局:

 根据灵台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灵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下达灵台县 2022 年中央及省级提前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计划的通知》(灵农领办发〔2022〕4 号)要求,现将我乡(镇)实施的 X 个项目的实施

  — 2 — 方案随文上报,请审查批复。

  附件:1.XX乡(镇)XX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2.省列乡村建设示范镇(什字镇)XX村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3.XX乡(镇)XX村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4.XX乡(镇)XX村县级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实施方案 5.XX 乡(镇)XX 村重点补短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XX(乡)镇人民政府 2022 年 1 月 24 日

  XX 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

 2022 年 1 月 24 日印 共印 3 份

 — 3 — 附件 1

 XX(乡)镇 XX 村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 实施方案

 正文……

篇八: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2022 年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范文

  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推进 xx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年。要从“国之大者”的高度认识“三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走好具有首都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 xx 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坚持大城市带动大京郊、大京郊服务大城市,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疫情防控和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推进 xx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责任制。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作为各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奖惩和使用、调整的重要参考。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100 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达到4.2 万亩。对各涉农区粮食、大豆单产实行考核,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标准挂钩。实施玉米良种更新工程、促进晚播小麦弱苗转壮、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健全完善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供应保障体系。稳定常年菜地保有量,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达到 75 万亩、180 万吨以上,自给率提升到 16%以上。优化设施农业扶持政策实施机制,向产业布局集中、发展蔬菜产业意愿较强的地区倾斜。实施闲置设施清零行动,积极推进 2 万栋农业设施改造提升,提高大棚冬闲时节利用效率。在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顺义区等建设智能连栋温室,打造高效设施农业片区。在环京周边地区建设一批蔬菜生产基地,健全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和应急调配机制。保持生猪生产支持政策稳定,适时启动猪肉收储措施,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 5 万头左右。支持奶业、禽蛋、牛羊、水产规模化绿色健康养殖。

  (二)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采取“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现 166 万亩耕地保有

 量和 150 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质保量验收后全部落图落地,逐级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抓实“田长制”,用好“三长联动”一张底图工作平台,完善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建立新增和复耕耕地部门联合验收机制,严把耕地质量关。完成永久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评估。强化耕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蔬菜生产,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对经批准由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实行年度“进出平衡”。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挖掘边角、零碎地块种植潜力,实现撂荒地“能种尽种”。健全“大棚房”问题“上提一级督查”处置工作机制,严防反弹。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年规划,年内建设 10 万亩。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本市试点工作。

  (三)打造“种业之都”。组织实施 xx 种业振兴实施方案。完成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和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年度任务。开展 11 个 xx 优势特色物种种质创制与品种选育联合攻关,实施 xx 鸭等 4 个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黑六”种猪回归 xx。强化种业基础前沿研究,建设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平谷区畜禽水产种业创新示范区、通州区于家务农作物种业创新示范区、延庆区林果花草蜂药种业创新孵化基地和 xx 南繁科研育

 种基地建设。贯彻实施《xx 市种子条例》,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办好第三十届中国 xx 种业大会。

  (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制定实施农业中关村建设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平谷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和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优化提升 11 个首席专家领衔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和示范应用水平。制定农业机械化行动方案。推进智能农机装备示范应用,打造 3 个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创建 1 个设施农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 43.5%。办好世界农业科技大会。

  (五)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加强生猪调运、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等重点环节有效监管。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主动监测,构建有效免疫保护屏障。做好草地贪夜蛾等植物病虫害防控。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完善农业防灾减灾技术预案。鼓励特色险种创新,探索开发粮食蔬菜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型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

  二、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多渠道加快农民增收

 (六)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持续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质量效益。深化休闲农业“十百千万”畅游行动,推动精品乡村民宿

 与区域旅游联动发展,开展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打造西山永定、长城风情、运河湿地等一批京郊旅游线路,培育提升50 个美丽休闲乡村。推动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与科普实践、研学教育等融合,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研究制定 xx 休闲农业建设标准。扩大净菜、预制菜上市规模,发展“健康数据+营养配餐”等新型加工业态。接续推进设施蔬菜和良种蛋鸡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和“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支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制定促进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现代果树产业科技支撑和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15 个老 xx 水果示范基地。培育 30 个示范性集体林场,发展 20 万亩林下经济。开展 30 个一产农业试点示范,总结适合 xx 农业发展的新机制。实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推进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快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绿色有机产品总量增长 10%,达到 30万吨。加强 xx 鸭、昌平草莓、平谷大桃、大兴西瓜、妙峰山玫瑰、上方山香椿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培育提升 20 个 xx 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展品牌策划与宣传活动,擦亮“xx 优农”金字招牌。完善农产品流通销售体系,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建设10 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七)抓好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依法依规管好用好农村土地,开展“村地区管”实施效果评估。规范引导承包土地有序

 流转,加强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全面开展农村涉地合同及集体资源资产核查清理和专项检查,建立健全管理服务机制。选择 2 个村开展土地纠纷案例剖析,制定农村涉地纠纷案件法律指引。实施城乡结合部减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规范完善宅基地及建房审批管理。抓好大兴区、昌平区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出台零散配套设施用地政策,保障乡村产业合理用地需求。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大棚设施抵押融资,简化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发挥政策性农业担保机构作用,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活动。优化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着力提高 130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推广和产业带动能力,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区推进试点和家庭农场示范区创建,大力发展全过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进一步深化涉农领域事业单位改革,提高农业生产服务效能。

  (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平台,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队伍建设,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村党组织领导、法人治理、经营运行、收益分配、监督管理机制,农村集体资产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外的自然人或经营主体流转的,须进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公开交

 易。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鼓励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增加集体收入,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引领盘活利用闲置农宅150 处。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总结推广一批集体经济强村发展经验,深化集体经济薄弱村帮扶专项行动,消除 100 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巩固拓展“脱低”和“消薄”成果。

  (九)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就业。引导广大农民勤劳致富,通过劳动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培训精准性、实效性,推行订单式、菜单式培训模式,开展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各 1 万人。实施农民充分就业工程,公共服务岗位、重大工程项目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政府投资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绿色生态建设工程主要由村级组织和村民实施。发挥“绿岗”就业和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作用,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政策,新增 5 万名就业农村劳动力纳入城镇职工保险体系。

  三、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更好满足乡村 “ 七有 ”“ 五性 ” 需求

 (十)扎实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年内基本完成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研究制定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健全实施机制,分类推进城镇集建型、整治完善型、特色提升型、整体搬迁型村庄建设。启动实施第三批 800 余个村庄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开展“美丽乡村路”示范创建活动,加强对京郊重点旅游地等区域周边干线公路的建设养护管理,提升郊区农村客运服务水平,组织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将 20 个行政村纳入城乡公共供水覆盖范围。新增 8000 户煤改清洁能源,优化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后期运行管护机制。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进抗震节能农宅建设和危房改造。推进农村住房质量提升试点,启动 500 户左右山区农民搬迁,探索村庄渐进式有机更新模式。

  (十一)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以“清脏、治乱、增绿、控污”为重点,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效果评估,合理选择改厕标准和模式,建立农村户厕清掏管护机制。完成 300 个左右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深入实施《xx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模式,推进源头减量。建设村头一片林 100 处,创建首都森林村庄 50 个。持续做好农村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工作,开展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等架空线维护梳理工作。加强农村地区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开展基本无违法建设

 乡镇(村)创建。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保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

  (十二)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降低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推进农膜科学使用回收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开展超标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善分类管理清单。全市森林资源碳汇能力增加 20 万吨,森林覆盖率达到 44.7%以上。加强农机井用途和计量管理,严格农业用水定额和节水措施。推广应用抑制季节性裸露农田扬尘保护性耕作技术 50 万亩。实施“留白增绿”及战略留白临时绿化 983 公顷。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深化“生态桥”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推进顺义区、大兴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

  (十三)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出台促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提升乡村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充分利用xx 市智慧城市共性基础设施,整合搭建农业农村综合管理平台,开展“京农通”服务功能建设,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应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培训,推动村级事务管理数字化。深化平谷区、房山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推进朝阳区、海淀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

 (十四)强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优化城乡结合部人口倒挂村卫生资源,确保乡村医生岗位人员配置到位,加强规范化培训,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稳步增加优质教学资源在郊区覆盖面。健全“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等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实现乡镇公共图书馆“一卡通”全覆盖,统筹规划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鼓励建设多功能、多用途服务设施综合体。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群众基本生活。

  四、突出实效建设善治乡村,打造具有首都特点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

 (十五)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实施村级组织分类提升计划,持续整顿 97 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三务公开”制度,加强对村级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第六批 671 名驻村第一...

篇九: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方案

 ——乡村基本情况介绍——乡村调查——乡村发展与空间规划——乡村整治规划——田园风光及特色风貌保护——乡村民住宅设计及规划引导——乡村规划实施建议汇报框架规划特色与创新

 3第一部分:乡村基本情况介绍1.地理区位2.现状概况

 第一部分前言124主题定位以xxx茶为依托,打造成为具有“浓重乡土气息、醇厚文化气息”,深度体验返璞生活、xxx村游原生村。功能定位茶产业+现代农业+养生疗养+旅游观光+户外拓展+商贸+居住目标定位达到村容美、生态美、庭院美、身心美、生活美的“五美”总体要求,开启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乡村新天地,实现人民幸福安康、安居落业的共主义新农村。3形象定位茶文化+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客家文化

 第一部分前言居 产居住生活环境的塑 造 农业服务业商贸的开发美环 境 行改 造 配设 施 扩就业 增收益 奔小康广场生态水路景观基础设施绿 地道 路房屋改造农活餐饮住宿商贸发展茶业发展茶叶种植文旅服务养生保健农业发展游文体活动观光旅游的打造添活 力 显文 化 强特 色茶艺体验户外拓 展开心农 场篝火晚 会农耕体验休闲观光民俗表 演展览改善居住环境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要求,因此有必要对xxx村村民居住区的整顿和改造。改造项目包括,河流、河道的整治,生态环境、扩建广场、增建公共设施、房屋的改造、村巷的改造、八角楼和四角楼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改造等事项。

 第一部分前言公共厕所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费杂间,整治和规划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公共卫生厕所,在每个集中居居点建造一座公共厕所。公厕的设置,在很大的程度上能改善村庄的环境。健身运动场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养生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健身场所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村庄内健身运动场所的建设,增添了村民生活的乐趣和幸福感。以人为本• 科学配置

 第一部分前言 街坊改造——乡村文化一条街村巷对xxx村巷道实行改造,通过拆除部分危房,新增部分彷古建筑景观,将其改造成乡村文化步行街。可布置乡村工坊组团:包括磨坊、酒坊、榨油坊、豆腐坊、酿醋坊、炮米花、熬糯米糖、等系列传统的乡村特有作坊及传统作业。还可以利用街坊主办民俗活动,如:香火龙、舞春牛、蓝大将军出巡节、客家婚俗等,既能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推进产业发展,增加村民收益。形象提档 • 人文情怀

 第一部分1.

  地理区位

 92.1

 地形地貌第一部分塬面自北向南逐渐升高田家组东刘组南权组南韩组南程组东乡村组台塬2.

 现状概述

 10第一部分2.2

 人口现状xxx乡村现状全乡村有乡村民小组6个,共548户,全乡村人口为1866人。实际入户走访336户,访谈1500人。乡村空心化老龄化趋势显现“工农兼业”现象显著乡村民小组 户数 人口 实际走访户数 实际访谈人数田家组 118 385 64 297东刘组 131 456 93 437东乡村组 83 283 63 258南程组 75 244 35 171南韩组 87 312 52 196南权组 54 186 29 141合计 548 1866 336 1500年龄构成外出务工类型比例工农兼业比例外出务工去向及数量

 113.

  调研结果的分析2.3

  产业构成xxx乡村人均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外出务工,人均收入低于淡乡村镇平均水平,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每亩净收入在500—700元。有少量养殖和副业,乡村西有薰衣草庄园,乡村东有农耕文化博览园,现有规模不大。第一部分农业为主导,收益不高种植类型单一没有优势产业xxx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淡乡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812 6025类别 内容农作物种类 以小麦、玉米为主,柿子(退耕还林)种植规模 小麦2076亩、玉米2460亩、柿子1800亩类别 年产量 每亩毛收入(元)

 每亩净收入(元)小麦种植效益 700—1000斤 1.1元 0.5元玉米种植效益 700—1000斤 1.3元 0.7元柿子种植效益 无效益农民人均收入比较农作物种类及规模农作物种植收益乡村民收入情况比例户均耕地数量比例

 12第一部分2.4

 道路交通道路不成系统,乡村主要道路硬化,巷道基本无硬化。富淡二级路乡村内硬化路

 132.5

 现状用地第一部分用地性质 规模( hm2 )

 比例 人均建设用地( m2/ 人)建设用地乡村居住用地 26.7 84.5% 143公共建筑用地 0.11 1.53% 0.53道路广场用地 2.51 7.95% 12.02绿地 -- --生产、仓储用地 0.15 2.09% 0.72对外交通用地 1.85 5.85% 8.86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0.09 0.28% 0.43合计 31.59 100% 169.3非建设用地耕地 4667苗圃 6.52林地 47.79生态农业 9.36闲置地 3.56特殊用地 1.11合计 3816.49现状用地统计组名 闲置地面积 空废宅院数 现状总宅院数 空废院率南韩 0.45 7 85 8.23%南程 0.05 3 57 5.26%东刘 0.45 15 154 9.7%东乡村0.54 5 74 6.7 %田家 0.57 21 107 19.6 %南权 0.62 2 51 3.9 %总计 53 528 10 %户均宅基地xxx乡村乡村域共3816.49公顷,建设用地31.59公顷,居住用地26.7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84.5%,耕地为4667亩。全乡村户均宅基地超过标准,空废院率达到10%。各组空废院情况

 142.6

  现状用地第一部分乡村建设用地农用地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相嵌现状用地布局图至xxx县城至淡乡村镇

 15第一部分2.7建筑现状2.7.1建筑质量

 16第一部分2.7

 建筑现状2.7.2 建筑风格多数为现代农乡村建筑,关中风格民居保留很少。新建多为平屋顶,少数保有坡屋顶,旧宅多为坡、平结合的屋顶形式。建筑风貌以灰顶、白瓷贴面为主,门、屋檐、屋角等处点缀有红色元素(尤其在新建建筑中较为明显)。现代农乡村建筑 坡、平结合的屋顶形式 红色元素点缀

 17第一部分2.8

 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活动场所及文化娱乐设施,不满足乡村规划建设的国家标准,且在设施质量也不高。幼儿园(东刘)医务室(东刘)乡村委会(东刘)东刘

 18第一部分2.9

 乡村环境优势:乡村绿化覆盖率高优美的田园风光传统的乡乡村聚落宽敞的居住及生活空间田园环境劣势:杂物堆置,占用空间公共空间荒废院落空废现象明显环境卫生较差聚落环境杂物堆砌 院落空废

 19受灾点南韩组南程组东乡村组东刘组田家组第一部分受灾(山洪)点东乡村组受灾点南程组受灾点有五个小组在不同程度上受过山洪影响,其中,南程组、南韩组由于靠近塬面,故受灾点较多

 20第二部分:乡村调查1.调研方法及时间2.调研结果

 调研表格调研图纸现场踏勘座谈会入户访谈问卷发放资料收集调研方法 调研步骤调研准备阶段前期调研阶段中期调研阶段后期调研阶段6.10—6.14(共5日)6.22—7.22(共30日)8.20—8.22(共10日)中期汇报后(计划5日) 现场调研 资料收集 底图绘制 问卷设计 细部调研 开座谈会 发放问卷 逐户访谈 补充调研 意见交换1.

  调研方法第二部分

 2.

  调研结果的分析第二部分2.1

  乡村民意愿是否愿意集中安置?乡村民犹豫问题: 乡村中许多家庭子女与父母合住,进入新社区是怎么样的套型分配,是否能满足大家庭中的小家庭需求。 家庭经济收入有限,难以承担进入新社区的后期费用(物业费)。 xxx乡村普遍家庭没有脱离农业生产,并依托自家大院,发展农副业及养殖业等增加收入。 乡村民自身生活习惯,习惯于以家庭为单位大院空间组织模式,不适应以邻里为单位的集中社区。乡村民急需想改善的问题 各个年龄段想搬迁人数的比例乡村民想从事的产业比例乡村民需要解决的问题:(1)80%乡村民反应生产用水不方便,尤其是在塬上的地灌溉用水缺乏。(2)100%的乡村民希望改善乡村内环境,希望解决厕所排水,由旱厕改冲水。(3)90%的乡村民认为乡村内道路需要硬化改善,并建立排水系统。(4)76%的居民认为现阶段的电力供应不足,不能满足高负荷时段用电。

 233.

  问题综述通过分析总结,对xxx乡村总体认知为关中地区最普通的乡村之一,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又有新的发展趋势。3.1问题综述关中农乡村特点 长期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 乡乡村聚落分布均匀,居住空间四周为耕作农田 非农化进程比陕西其它地区慢 有一定的文化底蕴xxx乡村 xxx乡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导,有好的农业发展条件 xxx乡村六个自然乡村呈均质分布,四周被农田包围 xxx乡村工农兼业的状态明显,非农化进程缓慢 xxx乡村位于文化多元的xxx县和具有革命历史的淡乡村镇生活交流:老碗会 —— 电视拌饭建筑风貌:关中民居 —— 现代建筑生产方式:自种自收 —— 机械化劳作第二部分

 24第三部分: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1.现状存在问题2.解决策略

 1.现状存在问题 产业发展问题——传统农业 不足以发展乡村经济导致乡村经济 活力缺失,人口流失——乡村产业需调整大面积院落耕地利用不充分,种植较为单一,大多作为自家菜地种植耕地种植普通农作物,经济效益不高如何解决传统农业种植无法实现高效经济发展现状?第三部分

 26 产业发展问题畜牧养殖不经济如何改善不成规模,牲畜类型单一,散养方式污染环境的养殖业?第三部分1.现状存在问题

 27 乡村建设问题1)

 废弃闲置建筑影响乡村整体环境2)

 乡村传统特色风貌和建筑符号逐渐消失乡村建设 良莠不齐 ,地域特色 逐渐消失, 缺乏良性交往空间 , 空心乡村现象 逐步加剧, 传统乡村落 活力渐逝——乡村建设需引导如何对待传统建筑符号逐渐消失,弃置建筑处置问题?3)

 乡村院落空间形式各异,缺乏统一指引4)

 沿街建筑立面形象差,同时无法体现乡村地域特色5)

 街巷空间脏乱差,缺乏应有生机活力如何解决建筑内部庭院空间无序、外部街巷空间欠缺活力现状?第三部分1.现状存在问题

 28 基础设施建设问题1)

 现有基础设施不完善,仅能满足部分基本需求2)

 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文化服务设施欠缺乡村基础设施 严重滞后 ,文化服务设施 匮乏, 卫生设施 条件差, 乡村民 物质文化需求 不能得到满足——乡村基础设施需完善升级如何完善各项基础服务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乡村民生活条件?第三部分1.现状存在问题

 29规划以乡村实际为出发点,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关键要素整合,旨在打造 生态与人文和谐、 有机现代农业与城郊乡乡村业联动发展的美丽乡乡村, 尽显农乡村 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产生活之美 。2.

  规划定位“一体、和谐、共生”生产生活一体化人居田园和谐化生态景观共生化3.

  规划理念第三部分

 303.

  规划策略产业多元引导——由单一的以农业耕种为主到农业设施现代化、乡乡村多元的发展策略。文化注入共享——由特色迷失到东府文化文化的彰显。空间适度集中——由同质分散到差异聚整。分类配置、标准适宜 ——由建设滞后到保障先行。第三部分

 31第四部分:乡村发展与空间规划1、产业发展2、用地布局3、各类用地控制4、市政基础设施5、综合防灾

 321.

  xxx乡村的产业植入1.1

 植入思路主导产业:现代农业 产业选择区域产业现状 xxx乡村产业现状 xxx县总体规划定位优势及问题辅助产业:乡乡村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品种试验基地东府文化农耕文明主题花海感受关中乡村落、体验传统农耕、身临紫薰花海淡乡村镇为旅游型城镇(乡乡村、红色旅游)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布局项目策划第四部分

 331.

  xxx乡村的产业植入1.2

 产业发展优势及问题 产业发展选择优势区域农业基础雄厚 自身农业条件较好区位优越便于流通 政策鼓励现代农业存在问题主导产业薄弱缺乏特色耕作分散没有科技支撑已有企业潜力挖掘不足缺少其他类型产业辅助培育“一乡村一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合理开发发展乡乡村内生动力 吸纳劳动力增加农民收益激发乡村活力主导产业——现代农业辅助产业——乡乡村发展策略第四部分

 34乡村经济发展策略一策略二策略三培育一乡村一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合理开发特色农产品种植与农家旅游结合推行农业循环经济及种养殖业发展耕地、养殖进行集中,统一管理1.3 产业发展策略主导产业——现代农业辅助产业——乡乡村第四部分

 35xxx 乡村将建设 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基地 ,重点发展粮食、林果、蔬菜等种植产业及奶山羊、生猪规模养殖和特种养殖;建设 以休闲旅游为主的“印象东府”田园旅游特色乡村落 ,重点发展以休闲、体验、拍摄为主的乡乡村度假旅游。1.4

  产业发展定位第四部分

 1.5 产业布局规划现代农业园区 发展内容优质粮种植基地 在解决生产性基础设施基础上,实现农业产业化,主要种植高产小麦、玉米,打造优质农品名片,与周边区域形成供销渠道设施蔬菜种植园 利用设施农业及温室效应生产反季节蔬菜生态农业示范园 利用生态农业造景、农林科技示范造景、现有自然景观造景,形成结合种植、观光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绿色食品种植园 以种植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为主,形成绿色食品的原料种植基地优质果品示范区 主要以退耕还林柿子种植为主,改善现状病症,提升种植技术,同时可结合多种类型果品(桃子、苹果等)种植特色苗木种植园 以向日葵及其他搭配薰衣草的经管类苗木种植为主特种养殖基地 以生猪和奶山羊养殖为主,选择靠近塬面、较为安静、向阳的废旧民居进行特种(兔子、乌鸡、蝎子、壁虎、蜈蚣)养殖七个现代农业园(基地)分布第四部分主导产业——现代农业

 37完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机械化种植 积极发展农乡村养殖,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部分

 1.5产业布局规划第一部分辅助产业——乡乡村乡 乡村 基地 发展内容薰衣草花田观光区 位于南权组以西,由多个品种薰衣草形成七彩花田,以休闲观光为主婚纱摄影及影视拍摄基地基地南侧紧邻现状南韩组所在地,依托薰衣草园,提供小型且风格多样的婚礼举办、婚纱摄影及影视拍摄场地香草集市...

推荐访问:精品—乡村振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方案 振兴 乡村 实施方案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