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自查报告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10-03 13:20:03 振兴乡镇 来源:网友投稿

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自查报告 2022年,XX南太湖新区根据中共XX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自查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

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自查报告3篇

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自查报告篇1

 

  2022年,XX南太湖新区根据中共XX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湖委农办发【2022】9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围绕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市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新区力量,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根据要求,将新区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加强领导,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2022年,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XX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试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领导,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了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系、协调、指导乡村振兴工作。二是研究部署工作。新区党工委、主任办公会议多次研究和部署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在去年初工作会议上,委主要领导对乡村振兴工作作总体部署,同时,建立了管委会班子成员、部门“包街道走村”常态化机制。2022年以来,新区研究出台了《新时代美丽南太湖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XX南太湖新区关于规范强村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新区党工委、主任办公会议上先后作了“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房建设改造及管理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关于规范强村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等方面的汇报,新区主要领导还牵头召开了强村公司组建运行相关事宜专题会议。三是常态化推进工作。以现场会、专题会等形式,深入推进农户“扩中”“提低”、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新区开展了“生态引领 绿色共富”行动启动仪式暨XX南太湖增殖放流活动,分别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月例会”、强村公司规范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题会议30余次,常态化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开展。四是推进工作改革创新。利用新区网站、南太湖发布等平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形成了乡村振兴工作良好氛围。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工作,“强村公司”迭代升级,街道级强村公司实现全覆盖,累计签约投资资金2.41亿元,预计年增收1200万元;“三资监管”全面优化,清单化开展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监督工作获市纪委高度肯定,“三资管理”样板村创建实现全覆盖。其中:新区的“以强村公司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工作得到了夏坚定副市长的充分肯定,并对此项工作作出了批示:“举措有力,成效初显,值得肯定!希望持续深化,要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更好助力共同富裕”。

  (二)稳粮保供,促进农业安全。

  一是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今年,大小麦规模种植面积达到8627亩、粮食产量0.05亿斤、同比增加了13%;晚稻播种面积1.7万亩、产量约0.17 亿斤;油菜面积0.07万亩。二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两轮四稿“三区三线”划定及方案编制,在划定过程中争取新区专项核减10000亩稳定耕地划为永农,争取山海合作专项核减750亩稳定耕地划为永农。三是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全面推行“田长制”,制定出台了《XX南太湖新区关于全面推进“田长制”的实施方案》。全面应用“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启动落实22名村级巡查员、54名村级田长巡查和23个铁塔高空探头全天候监控互补的耕地“两非”监查机制。全面推进康山街道东山村等二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部分重点地块土地复垦已完成,预计复垦面积260亩。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制,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严格防止耕地“非粮化”,开展耕地非农化大调查。四是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督察。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恢复类问题涉及新区共51个,无重点典型问题,已完成整改并上报验收25个。稳妥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发现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1个,已拆除复垦整治到位并通过整改验收。五是整治优化粮功区。秉持“以调代整”思维率先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助力未来城发展,调出4000亩“粮功区”,并率先完成上图入库工作。

  (三)激发内生动力,发展乡村产业。

  一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超标完成。前三季度,新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7亿元,同比增长3.8%。位列区县第四名。二是乡旅业态迈出步伐。全面推进“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共10个示范点涉及11个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40万元,完成率95.2%,竣工8个项目。成功盘活杨庄村、严家坟村闲置资产,建成绿杨农庄“荷隐”咖啡馆、西塞星空户外露营烧烤酒吧等多功能休闲场所。长东田园牧歌水闸书屋、农文旅温室科普馆、智绘麦田等已完成建设,已于11月试运营。新建元舍众里、西塞白鸽城堡民宿2家特色民宿及渔歌子路亚营地、顽皮营地等乡旅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消费“小场景”,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新岗位”,促进村民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新区农产品生鲜冷链流通率达31%以上。三是完成0.0042万户美丽庭院创建任务。

  (四)围绕基础设施提升,推进乡村建设。

  一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村一策建立乡村版“两定四分”驿站,实现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杆村创建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达92%及以上。二是建设数字乡村。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市场数字化提升改造率90%及以上。三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100%;申报创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15个,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五)实施扩中提低,促农民富足富裕。

  一是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64元,同比增7.2%,位列区县第三名;“强村公司”迭代升级,街道级强村公司实现全覆盖,累计签约投资资金2.41亿元,预计年增收1200万元。二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左右、增幅12%及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年12420元,社会救助实现城乡统筹。三是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达到11.1%;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达到99.9%的目标任务;提升建设规范化残疾人之家2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构建“四治融合”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规范化。

  一是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建设和“XX解纷码”推广。各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组织架构和运转流程已形成,《综合信息指挥室工作规程》、《网格平战结合机制》、《加强综合信息指挥室规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机制已制定下发;划分网格406个、微网格1544个,74名专职网格员已全部招募到位。新区及街道开通“XX解纷码”乡镇矛调应用,实现矛盾纠纷和案件多级跨级分流,打通村社、街道、区及专调机构的多级协同流转,充分调动多级调解力量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进一步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建设落到实处。加强宗教场所管理。新区共有20个宗教活动场所、43个民间信仰场所。今年以来,每月对宗教领域场所进行检查,截止目前未发现存在非法宗教等情况。同时,所有宗教活动场所都配有驻堂三人小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由街道和村社进行管理。二是推进“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构建“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省级善治村、法治村创建,完成5个省级善治村、2个省级法治村创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三是推进农业农村除险保安行动。新区共完成以党员干部、村(社)人员、网格员为主体的村(社)应急突击队96支2880人,组建率达到100%;食品安全包保制度执行到位,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食品暗访行动。配合市局每月开展涉渔违法行为联合巡查2次及以上、开展农业机械化联合执法和宣教,配合市局以村为单位深入排摸沼气安全隐患、建卡立档,配合开展农村餐饮店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组织开展宣教和安全知识培训。健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按要求配备人员力量。根据相关文件要求,2022年新区共排查农房14680处,其中经营性自建房872处无安全隐患,有9处农房存在隐患,现场已进行鉴定,街道也采取了相应管控措施,农房安全隐患排查任务已基本完成。

  (七)丰富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推动移风易俗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村街道。文明街道创建已实现全覆盖,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建成率为97.91%。全区48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全部完成修订工作,并将“倡导文明新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喜事新、丧事俭办,不铺张浪费、不盲目跟风攀比。实行光盘行动,提倡公勺公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氛围;利用社区现有的宣传栏、办公室,设立议事箱、议事栏、议事厅,固定时间、人员、内容开展治安巡逻、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市民宗局的要求,培育“浙里石榴红”家园1个;“浙里石榴红”工作室2个,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二是加快乡村文化建设。全区已建成38家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其中:五星级礼堂2家、四星级4家,并按照礼堂日要求常态化开展活动。郎部抗日纪念馆与塘甸知青馆2家乡村博物馆已完成改造建设,并入选省级乡村博物馆名单;1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点位均已建成。

  (八)加强乡村人才培育,助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完成新培育50名农创客目标任务。二是科技特派员、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市科技局要求,完成XX市第九批科技特派员5人。截止目前,新乡贤共计2362人,其中本地乡贤2291人。今年新增新乡贤助乡村振兴134人;乡贤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3个,乡贤爱心基金1个;建立乡贤共富基地1个、乡贤馆35个、乡贤联谊会32个,乡贤工作室6个等。

  (九)聚焦目标任务,确保市定重点指标完成。

  一是推进农业创强行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及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及以上;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及以上;打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60万元以上示范景区村1个-滨湖街道塘甸村。二是推进农村创美行动。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3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标杆村覆盖率达100%;新增通天然气农村居民0.02万户;建制村村级快递服务点覆盖率达95%及以上。三是推进农民共富行动。创建省级五星级礼堂2家,市级四星级礼堂4家,并按照礼堂日要求常态化开展活动;农民群体初高中学历提升人数200人及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比重达89.58%。四是推进城乡共融行动。历年获批的农业“标准地”项目---XX盛禾农业“标准地”项目已完成土地出让,启动相关项目建设;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复垦建设用地200亩;新增乡贤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3个,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设村级共富金融服务站点6个;完成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4208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短板

  今年以来,在市级部门的指导下,新区乡村振兴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政策把握不够精准。

  农业“标准地”建设、农村“三资”监管、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谋划等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由于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专业人员相对少等原因,存在政策把握不够精准、工作效率不够高等情况,影响工作更好开展。

  (二)基层堡垒作用不够凸显。

  由于基层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不够强、村书记主动作为、创先争优意识较弱、村干部优胜劣汰机制不够健全等原因,导致村集体经济建设办法不多、人居环境问题反复明显等。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按照“在XX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和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围绕“乡村品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稳粮保供深抓”、“重点任务攻坚”等继续脚踏实地、稳中求进、奔跑不停,为加快全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赶超发展,贡献新区力量。

  (一)乡村品质再提升,绘就乡村新画卷。

  一是美丽乡村精品化。以规划区外保留村为重点,编制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政策支持撬动社会资金,引导美丽乡村连点成线、成片建设,形成美丽乡村旅游带、乡村旅游景区;立足乡村现有特色资源和文化,补齐短板,逐步形成新区特质化、个性化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计划年内启动杨家埠街道西塞村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成立区、街道两级工作专班,建立村周例会、区月例会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工作进程;落实配套资金1000万元(市级资金300万元、区级资金700万元,分两年配套),用于引进项目的周边环境提升及招引优质文旅项目,吸引社会流量、提升产业生命力、强村富民。二是乡村治理规范化。构建“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省级善治村、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提高省、市级创建村占比,2023年计划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5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擦亮南太湖新区基层自治。进一步强化农村三资规范管理,启动新一轮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金融机构招投标工作,纳入竞争性存放资金8亿元以上。迭代升级“数字乡村一张图”,启动“三屏互动”应用模块建设;加强“低收入农户帮促”农户端拓面,确保月均活跃度30%以上;“浙农渔”应用激活率100%,实现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应用水平整体跃升。三是人居环境品质化。“三微”行动迭代升级。人居环境实现从被动的整治到主动的品质造景,2023年计划在夏秋两季推进各村实施品质造景100处。垃圾桶“靓桶行动”全域实施。杜绝垃圾混投现象,把洗晾桶工作纳入月度考核。实施“美丽公厕”行动。运维管理持续加强,区级美丽农村公厕实行“三统三分”管理,打造环境舒心、保洁细心、服务真心的“三心”公厕,并完成2座省级星级公厕创建、5个公厕智能化模块创建。农村垃圾房实行“房长制”管理。由“房长”全面负责垃圾房的日常运维管理,做好每日检查和保洁员的日常督导工作,打造区级垃圾房示范点2个,进一步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人居环境考核优化升级。采取更公平、更细致、更全面的区级结合第三方打分的综合考核模式,客观地体现实际工作情况,并以每月通报最美最脏村的方式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二)乡村产业再发展,激发共富新动力。

  一是多要素保障产业发展。结合产业定位,开展乡旅项目精准招商,推动和桥村、志合村及西塞村等乡旅业态项目建设;以“金茂田园牧歌”项目为引领,着力开展市级“未来农场”创建,加快新区农业产业体系重塑;通过围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推动“共富工坊”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年内总计将建成13家“共富工坊”。二是高质量推进强村公司发展。聚焦强村公司实体化运营能力提升,试点推进仁皇山街道六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探索街道级强村公司经营模式,排摸梳理可供强村公司承接的服务类、工程类和中介类相关公共资源,鼓励强村公司加强对接服务,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和增收方式,积极推动各类国企平台助力强村公司发展,引导形成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发展合力,力争实现2023年强村公司经营规模4亿元以上。三是大力度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综合施策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延长南太湖新区扶持欠发达村基金政策,巩固优化“绿色共富”、“村企结对”等共富机制,确保全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10%及以上、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行政村比重力争达95%及以上。

  (三)稳粮保供再深抓,促进农业新安全。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抓好农业安全工作,2023年,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6万亩及以上。二是抓好耕地安全。2023年,将根据实际落实粮功区整治优化,并尽力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深入开展自然抛荒地及征而未用的抛荒地治理。三是抓好政策优化。2023年,新区拟优化合并规模种粮、规模种油补助政策,稳定实施有机肥、配方肥、农机购置、耕地地力等补助政策,提高农业产业积极性,补齐农业政策短板。持续引大育强新区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抓好杨家埠街道移地补划粮功区、仁皇山街道高标准农田种地主体招引,确保农田种粮属性。

  (四)重点任务再攻坚,保障乡村新发展。

  一是精心组织开展土壤“三普”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土壤调查工作;加强工作对接,明确第三方、属地街道等工作任务;强化资金保障,确保“三普”工作开局顺利,有效推进。二是全面完成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统筹推进行政村、农户乡村建设相关信息采集,强化工作调度、数据分析和工作评估,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全面巩固农业领域安全形势。突出农村疫情防控、农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农产品质量、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业生态环境等各重点领域,紧盯关键节点和重要时段,不断夯实农业农村领域安全基础,提高快速响应、准确处置、有效应对能力。

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自查报告篇2

 

  2022年,XX南太湖新区根据中共XX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湖委农办发【2022】9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围绕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市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新区力量,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根据要求,将新区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加强领导,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2022年,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XX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试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领导,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了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系、协调、指导乡村振兴工作。二是研究部署工作。新区党工委、主任办公会议多次研究和部署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在去年初工作会议上,委主要领导对乡村振兴工作作总体部署,同时,建立了管委会班子成员、部门“包街道走村”常态化机制。2022年以来,新区研究出台了《新时代美丽南太湖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XX南太湖新区关于规范强村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新区党工委、主任办公会议上先后作了“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房建设改造及管理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关于规范强村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等方面的汇报,新区主要领导还牵头召开了强村公司组建运行相关事宜专题会议。三是常态化推进工作。以现场会、专题会等形式,深入推进农户“扩中”“提低”、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新区开展了“生态引领 绿色共富”行动启动仪式暨XX南太湖增殖放流活动,分别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月例会”、强村公司规范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题会议30余次,常态化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开展。四是推进工作改革创新。利用新区网站、南太湖发布等平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形成了乡村振兴工作良好氛围。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工作,“强村公司”迭代升级,街道级强村公司实现全覆盖,累计签约投资资金2.41亿元,预计年增收1200万元;“三资监管”全面优化,清单化开展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监督工作获市纪委高度肯定,“三资管理”样板村创建实现全覆盖。其中:新区的“以强村公司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工作得到了夏坚定副市长的充分肯定,并对此项工作作出了批示:“举措有力,成效初显,值得肯定!希望持续深化,要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更好助力共同富裕”。

  (二)稳粮保供,促进农业安全。

  一是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今年,大小麦规模种植面积达到8627亩、粮食产量0.05亿斤、同比增加了13%;晚稻播种面积1.7万亩、产量约0.17 亿斤;油菜面积0.07万亩。二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两轮四稿“三区三线”划定及方案编制,在划定过程中争取新区专项核减10000亩稳定耕地划为永农,争取山海合作专项核减750亩稳定耕地划为永农。三是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全面推行“田长制”,制定出台了《XX南太湖新区关于全面推进“田长制”的实施方案》。全面应用“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启动落实22名村级巡查员、54名村级田长巡查和23个铁塔高空探头全天候监控互补的耕地“两非”监查机制。全面推进康山街道东山村等二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部分重点地块土地复垦已完成,预计复垦面积260亩。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制,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严格防止耕地“非粮化”,开展耕地非农化大调查。四是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督察。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恢复类问题涉及新区共51个,无重点典型问题,已完成整改并上报验收25个。稳妥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发现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1个,已拆除复垦整治到位并通过整改验收。五是整治优化粮功区。秉持“以调代整”思维率先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助力未来城发展,调出4000亩“粮功区”,并率先完成上图入库工作。

  (三)激发内生动力,发展乡村产业。

  一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超标完成。前三季度,新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7亿元,同比增长3.8%。位列区县第四名。二是乡旅业态迈出步伐。全面推进“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共10个示范点涉及11个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40万元,完成率95.2%,竣工8个项目。成功盘活杨庄村、严家坟村闲置资产,建成绿杨农庄“荷隐”咖啡馆、西塞星空户外露营烧烤酒吧等多功能休闲场所。长东田园牧歌水闸书屋、农文旅温室科普馆、智绘麦田等已完成建设,已于11月试运营。新建元舍众里、西塞白鸽城堡民宿2家特色民宿及渔歌子路亚营地、顽皮营地等乡旅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消费“小场景”,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新岗位”,促进村民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新区农产品生鲜冷链流通率达31%以上。三是完成0.0042万户美丽庭院创建任务。

  (四)围绕基础设施提升,推进乡村建设。

  一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村一策建立乡村版“两定四分”驿站,实现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杆村创建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达92%及以上。二是建设数字乡村。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市场数字化提升改造率90%及以上。三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100%;申报创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15个,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五)实施扩中提低,促农民富足富裕。

  一是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64元,同比增7.2%,位列区县第三名;“强村公司”迭代升级,街道级强村公司实现全覆盖,累计签约投资资金2.41亿元,预计年增收1200万元。二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左右、增幅12%及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年12420元,社会救助实现城乡统筹。三是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达到11.1%;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达到99.9%的目标任务;提升建设规范化残疾人之家2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构建“四治融合”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规范化。

  一是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建设和“XX解纷码”推广。各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组织架构和运转流程已形成,《综合信息指挥室工作规程》、《网格平战结合机制》、《加强综合信息指挥室规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机制已制定下发;划分网格406个、微网格1544个,74名专职网格员已全部招募到位。新区及街道开通“XX解纷码”乡镇矛调应用,实现矛盾纠纷和案件多级跨级分流,打通村社、街道、区及专调机构的多级协同流转,充分调动多级调解力量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进一步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建设落到实处。加强宗教场所管理。新区共有20个宗教活动场所、43个民间信仰场所。今年以来,每月对宗教领域场所进行检查,截止目前未发现存在非法宗教等情况。同时,所有宗教活动场所都配有驻堂三人小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由街道和村社进行管理。二是推进“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构建“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省级善治村、法治村创建,完成5个省级善治村、2个省级法治村创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三是推进农业农村除险保安行动。新区共完成以党员干部、村(社)人员、网格员为主体的村(社)应急突击队96支2880人,组建率达到100%;食品安全包保制度执行到位,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食品暗访行动。配合市局每月开展涉渔违法行为联合巡查2次及以上、开展农业机械化联合执法和宣教,配合市局以村为单位深入排摸沼气安全隐患、建卡立档,配合开展农村餐饮店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组织开展宣教和安全知识培训。健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按要求配备人员力量。根据相关文件要求,2022年新区共排查农房14680处,其中经营性自建房872处无安全隐患,有9处农房存在隐患,现场已进行鉴定,街道也采取了相应管控措施,农房安全隐患排查任务已基本完成。

  (七)丰富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推动移风易俗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村街道。文明街道创建已实现全覆盖,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建成率为97.91%。全区48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全部完成修订工作,并将“倡导文明新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喜事新、丧事俭办,不铺张浪费、不盲目跟风攀比。实行光盘行动,提倡公勺公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氛围;利用社区现有的宣传栏、办公室,设立议事箱、议事栏、议事厅,固定时间、人员、内容开展治安巡逻、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市民宗局的要求,培育“浙里石榴红”家园1个;“浙里石榴红”工作室2个,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二是加快乡村文化建设。全区已建成38家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其中:五星级礼堂2家、四星级4家,并按照礼堂日要求常态化开展活动。郎部抗日纪念馆与塘甸知青馆2家乡村博物馆已完成改造建设,并入选省级乡村博物馆名单;1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点位均已建成。

  (八)加强乡村人才培育,助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完成新培育50名农创客目标任务。二是科技特派员、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市科技局要求,完成XX市第九批科技特派员5人。截止目前,新乡贤共计2362人,其中本地乡贤2291人。今年新增新乡贤助乡村振兴134人;乡贤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3个,乡贤爱心基金1个;建立乡贤共富基地1个、乡贤馆35个、乡贤联谊会32个,乡贤工作室6个等。

  (九)聚焦目标任务,确保市定重点指标完成。

  一是推进农业创强行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及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及以上;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及以上;打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60万元以上示范景区村1个-滨湖街道塘甸村。二是推进农村创美行动。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3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标杆村覆盖率达100%;新增通天然气农村居民0.02万户;建制村村级快递服务点覆盖率达95%及以上。三是推进农民共富行动。创建省级五星级礼堂2家,市级四星级礼堂4家,并按照礼堂日要求常态化开展活动;农民群体初高中学历提升人数200人及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比重达89.58%。四是推进城乡共融行动。历年获批的农业“标准地”项目---XX盛禾农业“标准地”项目已完成土地出让,启动相关项目建设;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复垦建设用地200亩;新增乡贤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3个,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设村级共富金融服务站点6个;完成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4208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短板

  今年以来,在市级部门的指导下,新区乡村振兴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政策把握不够精准。

  农业“标准地”建设、农村“三资”监管、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谋划等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由于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专业人员相对少等原因,存在政策把握不够精准、工作效率不够高等情况,影响工作更好开展。

  (二)基层堡垒作用不够凸显。

  由于基层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不够强、村书记主动作为、创先争优意识较弱、村干部优胜劣汰机制不够健全等原因,导致村集体经济建设办法不多、人居环境问题反复明显等。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按照“在XX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和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围绕“乡村品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稳粮保供深抓”、“重点任务攻坚”等继续脚踏实地、稳中求进、奔跑不停,为加快全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赶超发展,贡献新区力量。

  (一)乡村品质再提升,绘就乡村新画卷。

  一是美丽乡村精品化。以规划区外保留村为重点,编制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政策支持撬动社会资金,引导美丽乡村连点成线、成片建设,形成美丽乡村旅游带、乡村旅游景区;立足乡村现有特色资源和文化,补齐短板,逐步形成新区特质化、个性化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计划年内启动杨家埠街道西塞村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成立区、街道两级工作专班,建立村周例会、区月例会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工作进程;落实配套资金1000万元(市级资金300万元、区级资金700万元,分两年配套),用于引进项目的周边环境提升及招引优质文旅项目,吸引社会流量、提升产业生命力、强村富民。二是乡村治理规范化。构建“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省级善治村、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提高省、市级创建村占比,2023年计划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5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擦亮南太湖新区基层自治。进一步强化农村三资规范管理,启动新一轮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金融机构招投标工作,纳入竞争性存放资金8亿元以上。迭代升级“数字乡村一张图”,启动“三屏互动”应用模块建设;加强“低收入农户帮促”农户端拓面,确保月均活跃度30%以上;“浙农渔”应用激活率100%,实现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应用水平整体跃升。三是人居环境品质化。“三微”行动迭代升级。人居环境实现从被动的整治到主动的品质造景,2023年计划在夏秋两季推进各村实施品质造景100处。垃圾桶“靓桶行动”全域实施。杜绝垃圾混投现象,把洗晾桶工作纳入月度考核。实施“美丽公厕”行动。运维管理持续加强,区级美丽农村公厕实行“三统三分”管理,打造环境舒心、保洁细心、服务真心的“三心”公厕,并完成2座省级星级公厕创建、5个公厕智能化模块创建。农村垃圾房实行“房长制”管理。由“房长”全面负责垃圾房的日常运维管理,做好每日检查和保洁员的日常督导工作,打造区级垃圾房示范点2个,进一步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人居环境考核优化升级。采取更公平、更细致、更全面的区级结合第三方打分的综合考核模式,客观地体现实际工作情况,并以每月通报最美最脏村的方式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二)乡村产业再发展,激发共富新动力。

  一是多要素保障产业发展。结合产业定位,开展乡旅项目精准招商,推动和桥村、志合村及西塞村等乡旅业态项目建设;以“金茂田园牧歌”项目为引领,着力开展市级“未来农场”创建,加快新区农业产业体系重塑;通过围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推动“共富工坊”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年内总计将建成13家“共富工坊”。二是高质量推进强村公司发展。聚焦强村公司实体化运营能力提升,试点推进仁皇山街道六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探索街道级强村公司经营模式,排摸梳理可供强村公司承接的服务类、工程类和中介类相关公共资源,鼓励强村公司加强对接服务,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和增收方式,积极推动各类国企平台助力强村公司发展,引导形成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发展合力,力争实现2023年强村公司经营规模4亿元以上。三是大力度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综合施策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延长南太湖新区扶持欠发达村基金政策,巩固优化“绿色共富”、“村企结对”等共富机制,确保全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10%及以上、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行政村比重力争达95%及以上。

  (三)稳粮保供再深抓,促进农业新安全。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抓好农业安全工作,2023年,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6万亩及以上。二是抓好耕地安全。2023年,将根据实际落实粮功区整治优化,并尽力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深入开展自然抛荒地及征而未用的抛荒地治理。三是抓好政策优化。2023年,新区拟优化合并规模种粮、规模种油补助政策,稳定实施有机肥、配方肥、农机购置、耕地地力等补助政策,提高农业产业积极性,补齐农业政策短板。持续引大育强新区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抓好杨家埠街道移地补划粮功区、仁皇山街道高标准农田种地主体招引,确保农田种粮属性。

  (四)重点任务再攻坚,保障乡村新发展。

  一是精心组织开展土壤“三普”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土壤调查工作;加强工作对接,明确第三方、属地街道等工作任务;强化资金保障,确保“三普”工作开局顺利,有效推进。二是全面完成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统筹推进行政村、农户乡村建设相关信息采集,强化工作调度、数据分析和工作评估,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全面巩固农业领域安全形势。突出农村疫情防控、农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农产品质量、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业生态环境等各重点领域,紧盯关键节点和重要时段,不断夯实农业农村领域安全基础,提高快速响应、准确处置、有效应对能力。

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自查报告篇3

 

  2022年,XX南太湖新区根据中共XX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XX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2022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湖委农办发【2022】9号)等文件的有关要求,围绕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全市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新区力量,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根据要求,将新区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加强领导,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2022年,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按照《XX省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清单(试行)》规定,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领导,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成立组织机构。建立了以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系、协调、指导乡村振兴工作。二是研究部署工作。新区党工委、主任办公会议多次研究和部署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在去年初工作会议上,委主要领导对乡村振兴工作作总体部署,同时,建立了管委会班子成员、部门“包街道走村”常态化机制。2022年以来,新区研究出台了《新时代美丽南太湖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关于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XX南太湖新区关于规范强村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新区党工委、主任办公会议上先后作了“关于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房建设改造及管理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关于规范强村公司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等方面的汇报,新区主要领导还牵头召开了强村公司组建运行相关事宜专题会议。三是常态化推进工作。以现场会、专题会等形式,深入推进农户“扩中”“提低”、农村环境整治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新区开展了“生态引领 绿色共富”行动启动仪式暨XX南太湖增殖放流活动,分别召开“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月例会”、强村公司规范化、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题会议30余次,常态化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开展。四是推进工作改革创新。利用新区网站、南太湖发布等平台、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工作,形成了乡村振兴工作良好氛围。推进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工作,“强村公司”迭代升级,街道级强村公司实现全覆盖,累计签约投资资金2.41亿元,预计年增收1200万元;“三资监管”全面优化,清单化开展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专项监督工作获市纪委高度肯定,“三资管理”样板村创建实现全覆盖。其中:新区的“以强村公司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动力”工作得到了夏坚定副市长的充分肯定,并对此项工作作出了批示:“举措有力,成效初显,值得肯定!希望持续深化,要规范化可持续发展,更好助力共同富裕”。

  (二)稳粮保供,促进农业安全。

  一是完成粮食生产任务。今年,大小麦规模种植面积达到8627亩、粮食产量0.05亿斤、同比增加了13%;晚稻播种面积1.7万亩、产量约0.17 亿斤;油菜面积0.07万亩。二是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开展两轮四稿“三区三线”划定及方案编制,在划定过程中争取新区专项核减10000亩稳定耕地划为永农,争取山海合作专项核减750亩稳定耕地划为永农。三是严格保护耕地资源。全面推行“田长制”,制定出台了《XX南太湖新区关于全面推进“田长制”的实施方案》。全面应用“耕地智保”应用场景,启动落实22名村级巡查员、54名村级田长巡查和23个铁塔高空探头全天候监控互补的耕地“两非”监查机制。全面推进康山街道东山村等二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部分重点地块土地复垦已完成,预计复垦面积260亩。严格执行耕地用途管制,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严格防止耕地“非粮化”,开展耕地非农化大调查。四是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督察。2021年耕地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恢复类问题涉及新区共51个,无重点典型问题,已完成整改并上报验收25个。稳妥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发现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1个,已拆除复垦整治到位并通过整改验收。五是整治优化粮功区。秉持“以调代整”思维率先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整治,助力未来城发展,调出4000亩“粮功区”,并率先完成上图入库工作。

  (三)激发内生动力,发展乡村产业。

  一是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超标完成。前三季度,新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7亿元,同比增长3.8%。位列区县第四名。二是乡旅业态迈出步伐。全面推进“微改造,精提升”行动,共10个示范点涉及11个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940万元,完成率95.2%,竣工8个项目。成功盘活杨庄村、严家坟村闲置资产,建成绿杨农庄“荷隐”咖啡馆、西塞星空户外露营烧烤酒吧等多功能休闲场所。长东田园牧歌水闸书屋、农文旅温室科普馆、智绘麦田等已完成建设,已于11月试运营。新建元舍众里、西塞白鸽城堡民宿2家特色民宿及渔歌子路亚营地、顽皮营地等乡旅新业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消费“小场景”,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新岗位”,促进村民增收,助力共同富裕。新区农产品生鲜冷链流通率达31%以上。三是完成0.0042万户美丽庭院创建任务。

  (四)围绕基础设施提升,推进乡村建设。

  一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一村一策建立乡村版“两定四分”驿站,实现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标杆村创建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100%、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达92%及以上。二是建设数字乡村。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市场数字化提升改造率90%及以上。三是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100%;申报创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15个,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五)实施扩中提低,促农民富足富裕。

  一是促进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64元,同比增7.2%,位列区县第三名;“强村公司”迭代升级,街道级强村公司实现全覆盖,累计签约投资资金2.41亿元,预计年增收1200万元。二是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万元左右、增幅12%及以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年12420元,社会救助实现城乡统筹。三是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达到11.1%;基本医疗保险户籍人口参保率达到99.9%的目标任务;提升建设规范化残疾人之家2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六)构建“四治融合”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规范化。

  一是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建设和“XX解纷码”推广。各街道“基层治理四平台”组织架构和运转流程已形成,《综合信息指挥室工作规程》、《网格平战结合机制》、《加强综合信息指挥室规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机制已制定下发;划分网格406个、微网格1544个,74名专职网格员已全部招募到位。新区及街道开通“XX解纷码”乡镇矛调应用,实现矛盾纠纷和案件多级跨级分流,打通村社、街道、区及专调机构的多级协同流转,充分调动多级调解力量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各部门资源,进一步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建设落到实处。加强宗教场所管理。新区共有20个宗教活动场所、43个民间信仰场所。今年以来,每月对宗教领域场所进行检查,截止目前未发现存在非法宗教等情况。同时,所有宗教活动场所都配有驻堂三人小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由街道和村社进行管理。二是推进“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构建“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省级善治村、法治村创建,完成5个省级善治村、2个省级法治村创建,完成市定目标任务。三是推进农业农村除险保安行动。新区共完成以党员干部、村(社)人员、网格员为主体的村(社)应急突击队96支2880人,组建率达到100%;食品安全包保制度执行到位,配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食品暗访行动。配合市局每月开展涉渔违法行为联合巡查2次及以上、开展农业机械化联合执法和宣教,配合市局以村为单位深入排摸沼气安全隐患、建卡立档,配合开展农村餐饮店等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组织开展宣教和安全知识培训。健全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按要求配备人员力量。根据相关文件要求,2022年新区共排查农房14680处,其中经营性自建房872处无安全隐患,有9处农房存在隐患,现场已进行鉴定,街道也采取了相应管控措施,农房安全隐患排查任务已基本完成。

  (七)丰富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推动移风易俗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村街道。文明街道创建已实现全覆盖,区级及以上文明村建成率为97.91%。全区48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全部完成修订工作,并将“倡导文明新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喜事新、丧事俭办,不铺张浪费、不盲目跟风攀比。实行光盘行动,提倡公勺公筷,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文明氛围;利用社区现有的宣传栏、办公室,设立议事箱、议事栏、议事厅,固定时间、人员、内容开展治安巡逻、文明劝导、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按照市民宗局的要求,培育“浙里石榴红”家园1个;“浙里石榴红”工作室2个,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二是加快乡村文化建设。全区已建成38家文化礼堂,实现全覆盖,其中:五星级礼堂2家、四星级4家,并按照礼堂日要求常态化开展活动。郎部抗日纪念馆与塘甸知青馆2家乡村博物馆已完成改造建设,并入选省级乡村博物馆名单;1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点位均已建成。

  (八)加强乡村人才培育,助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一是完成新培育50名农创客目标任务。二是科技特派员、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根据市科技局要求,完成XX市第九批科技特派员5人。截止目前,新乡贤共计2362人,其中本地乡贤2291人。今年新增新乡贤助乡村振兴134人;乡贤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3个,乡贤爱心基金1个;建立乡贤共富基地1个、乡贤馆35个、乡贤联谊会32个,乡贤工作室6个等。

  (九)聚焦目标任务,确保市定重点指标完成。

  一是推进农业创强行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及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及以上;主要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4%及以上;打造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60万元以上示范景区村1个-滨湖街道塘甸村。二是推进农村创美行动。创建省新时代美丽乡村3个;市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标杆村覆盖率达100%;新增通天然气农村居民0.02万户;建制村村级快递服务点覆盖率达95%及以上。三是推进农民共富行动。创建省级五星级礼堂2家,市级四星级礼堂4家,并按照礼堂日要求常态化开展活动;农民群体初高中学历提升人数200人及以上;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比重达89.58%。四是推进城乡共融行动。历年获批的农业“标准地”项目---XX盛禾农业“标准地”项目已完成土地出让,启动相关项目建设;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复垦建设用地200亩;新增乡贤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3个,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设村级共富金融服务站点6个;完成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4208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短板

  今年以来,在市级部门的指导下,新区乡村振兴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政策把握不够精准。

  农业“标准地”建设、农村“三资”监管、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谋划等都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由于工作力量相对薄弱、专业人员相对少等原因,存在政策把握不够精准、工作效率不够高等情况,影响工作更好开展。

  (二)基层堡垒作用不够凸显。

  由于基层村级党组织战斗力不够强、村书记主动作为、创先争优意识较弱、村干部优胜劣汰机制不够健全等原因,导致村集体经济建设办法不多、人居环境问题反复明显等。

  三、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新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按照“在XX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和市农业农村局要求,围绕“乡村品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稳粮保供深抓”、“重点任务攻坚”等继续脚踏实地、稳中求进、奔跑不停,为加快全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赶超发展,贡献新区力量。

  (一)乡村品质再提升,绘就乡村新画卷。

  一是美丽乡村精品化。以规划区外保留村为重点,编制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政策支持撬动社会资金,引导美丽乡村连点成线、成片建设,形成美丽乡村旅游带、乡村旅游景区;立足乡村现有特色资源和文化,补齐短板,逐步形成新区特质化、个性化的新时代美丽乡村,计划年内启动杨家埠街道西塞村市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成立区、街道两级工作专班,建立村周例会、区月例会工作机制,有效推进工作进程;落实配套资金1000万元(市级资金300万元、区级资金700万元,分两年配套),用于引进项目的周边环境提升及招引优质文旅项目,吸引社会流量、提升产业生命力、强村富民。二是乡村治理规范化。构建“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治理体系,持续开展省级善治村、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提高省、市级创建村占比,2023年计划创建省级善治示范村5个、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擦亮南太湖新区基层自治。进一步强化农村三资规范管理,启动新一轮集体资金竞争性存放金融机构招投标工作,纳入竞争性存放资金8亿元以上。迭代升级“数字乡村一张图”,启动“三屏互动”应用模块建设;加强“低收入农户帮促”农户端拓面,确保月均活跃度30%以上;“浙农渔”应用激活率100%,实现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应用水平整体跃升。三是人居环境品质化。“三微”行动迭代升级。人居环境实现从被动的整治到主动的品质造景,2023年计划在夏秋两季推进各村实施品质造景100处。垃圾桶“靓桶行动”全域实施。杜绝垃圾混投现象,把洗晾桶工作纳入月度考核。实施“美丽公厕”行动。运维管理持续加强,区级美丽农村公厕实行“三统三分”管理,打造环境舒心、保洁细心、服务真心的“三心”公厕,并完成2座省级星级公厕创建、5个公厕智能化模块创建。农村垃圾房实行“房长制”管理。由“房长”全面负责垃圾房的日常运维管理,做好每日检查和保洁员的日常督导工作,打造区级垃圾房示范点2个,进一步发挥标杆引领作用。人居环境考核优化升级。采取更公平、更细致、更全面的区级结合第三方打分的综合考核模式,客观地体现实际工作情况,并以每月通报最美最脏村的方式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

  (二)乡村产业再发展,激发共富新动力。

  一是多要素保障产业发展。结合产业定位,开展乡旅项目精准招商,推动和桥村、志合村及西塞村等乡旅业态项目建设;以“金茂田园牧歌”项目为引领,着力开展市级“未来农场”创建,加快新区农业产业体系重塑;通过围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推动“共富工坊”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年内总计将建成13家“共富工坊”。二是高质量推进强村公司发展。聚焦强村公司实体化运营能力提升,试点推进仁皇山街道六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化运营,探索街道级强村公司经营模式,排摸梳理可供强村公司承接的服务类、工程类和中介类相关公共资源,鼓励强村公司加强对接服务,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和增收方式,积极推动各类国企平台助力强村公司发展,引导形成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发展合力,力争实现2023年强村公司经营规模4亿元以上。三是大力度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综合施策提升村集体经济实力,延长南太湖新区扶持欠发达村基金政策,巩固优化“绿色共富”、“村企结对”等共富机制,确保全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平均增长10%及以上、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上行政村比重力争达95%及以上。

  (三)稳粮保供再深抓,促进农业新安全。

  一是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抓好农业安全工作,2023年,确保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26万亩及以上。二是抓好耕地安全。2023年,将根据实际落实粮功区整治优化,并尽力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深入开展自然抛荒地及征而未用的抛荒地治理。三是抓好政策优化。2023年,新区拟优化合并规模种粮、规模种油补助政策,稳定实施有机肥、配方肥、农机购置、耕地地力等补助政策,提高农业产业积极性,补齐农业政策短板。持续引大育强新区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抓好杨家埠街道移地补划粮功区、仁皇山街道高标准农田种地主体招引,确保农田种粮属性。

  (四)重点任务再攻坚,保障乡村新发展。

  一是精心组织开展土壤“三普”工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开展土壤调查工作;加强工作对接,明确第三方、属地街道等工作任务;强化资金保障,确保“三普”工作开局顺利,有效推进。二是全面完成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统筹推进行政村、农户乡村建设相关信息采集,强化工作调度、数据分析和工作评估,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全面巩固农业领域安全形势。突出农村疫情防控、农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农产品质量、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业生态环境等各重点领域,紧盯关键节点和重要时段,不断夯实农业农村领域安全基础,提高快速响应、准确处置、有效应对能力。

推荐访问:自查 振兴 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