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庄乡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按照省、市、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方案】永福庄乡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永福庄乡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按照省、市、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就2015年全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县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邢德线沿线和杨固屯村为重点,以实现农村布局优化、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服务强化为目标,继续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为加快我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坚持统筹推进,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五个一工程”,即:巩固提高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精心打造一批,重点建设一批,示范带动一批。以省级重点村杨固屯村为重点,年内完成3个村的改造提升,其余村要因地制宜实施改造提升,打造标准村。
具体目标:
(一)巩固提高一批。对2014年改造提升行动中的省重点村西桥村和邢德线沿线9个村,对照工作要求进一步查漏补缺、巩固提升,全面建立环境卫生保洁和农村公共设施管护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改造成果。
(二)改造提升一批。确定9个村作为县级重点村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全面实施改造提升行动15项工程,改一个成一个,基本达到建成小康社会标准。其余村要立足村庄实际,在村庄周围、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全面开展“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三化”(净化、绿化、美化)工作,对闲置宅基地、废弃的砖瓦窑、废沟渠等进行整理,整治村内及周围违建养殖场,村庄入口处设立明显村庄标识。
(三)精心打造一批。全力打造邢德线精品线路,建设1-2个精品示范村。
(四)重点建设一批。选择有条件、有需求的村,3年内完成建新、拆旧任务。
(五)示范带动一批。围绕饮水安全、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厕所改造、村庄绿化、危房改造等农民最迫切解决的6件实事,分项推进重点工作,建成标准示范村。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善村乡布局、产业发展、公共设施、土地利用等专项规划,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依据《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设计技术导则》要求,制定科学务实的村庄建设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坚持不懈地抓好落实。
(二)实行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在乡村规划指导下,全面提升保留村,保护开发特色村。保留村不搞大拆大建,重点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统筹建设,搞好改造提升。历史文化村落,实施特色文化保护开发,做到修旧如旧,传承历史文化。
(三)彰显乡村特色。围绕“保持田园风光、增加现代设施、绿化村落庭院、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打造升级版现代农村。要做到表里结合,既要“里子”舒适,把厕所、饮水、厨房等问题解决好,又要“面子”好看,把污水、垃圾、外墙、绿化等问题解决好。
(四)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通过宣传册、明白纸、民约墙、现场学习观摩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除传统陋习和陈旧观念,积极参与改造提升行动。
(五)突出产业支撑。立足既有条件,找准特色优势,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培育壮大特色经济,全面提升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为改造提升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六)保持长效管护。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健全和完善农民群众参与机制、农村环境管护机制和群众自觉自愿投入机制,把群众利益与改造提升联结起来。对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和供排水、用电、绿化等农村公共设施的管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做到有专项经费保障、有专门保洁管护人员、有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乡指导服务、村日常管理、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分级负责机制。
四、主要任务
认真总结推广2014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做法和经验,做好农村面貌配套改造、整体提升,在做好村庄规划设计基础上,重点实施好15项工程。
(一)饮水安全工程。通过打配机井、铺设输水管道、延伸已建集中供水水厂管网等措施,加快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做到供水水质、水量标准、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供水保证率、供水水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让农民群众方便地喝上清洁水、达标水。
(二)道路硬化、村内亮化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公路连村道路建设、村内街巷硬化和农村客运服务网络建设。村内街巷硬化要坚持就地取材、体现乡村特色,主街道可建成水泥(油)路,辅道、巷道和街景花园可采用红砖路、石板路、石子路等多种形式,设计多种造型,突出舒适美观,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抓好安全稳定用电、通讯通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安装线杆、路灯等亮化设施,实现村内主街道夜晚有照明,方便群众出行。
(三)“四清”工程。开展“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工作,确保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每家自备垃圾收集袋或简易垃圾桶,每200户(含不足200户)至少配备1辆垃圾清运车,每100户(含不足100户)至少配备1名卫生保洁员,负责收集垃圾、环境保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合理布局填埋场和处理设施,实行“就地分拣、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逐步建立起“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公路两旁各200米范围的垃圾清运保洁由交通运输局负责。
(四)厕所改造工程。加快改造农村露天户外厕所,探索推进农村旱厕改造,大力推广使用双瓮漏斗式、三格化粪池式、三联通沼气池式和下水道水冲式厕所等,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村内公共场所要建设无害化公共厕所。
(五)村庄绿化工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和花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努力实现村内有绿地、院内有花果、路渠有绿荫、四旁有树木的绿化格局。绿化要与庭院经济相结合,以果树、小菜园为主;道路两旁要立体绿化,生态种植;环村林带建设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栽种果树或经济林。邢德线沿线的村要作为村庄绿化工作的重点,抓好落实。
(六)民居节能改造和危房改造工程。对民居墙体、门窗、屋顶实施改造。墙体改造要使用新型墙体建材、环保装修材料,在外墙立面粉刷以白色或乳白色为主色调的保温涂料,形成协调一致的景观风格。门窗改造要使用现代工艺,搞好造型设计,注重增强美感。认真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危房进行改造,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
(七)污水处理工程。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落,因地制宜,可采取沼气净化池、人工湿地和太阳能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适宜方式,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每年建成一批国家级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确保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
(八)土地整理和公墓建设工程。对田、水、路、林、村以及滩涂荒地、未利用地开展综合治理,对闲置宅基地、废弃的砖瓦窑、废沟渠等进行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建设,条件暂不具备的村要深埋,移风易俗,节约保护耕地。
(九)厨房改造和秸秆处理工程。推进厨房改造,推广使用先进炉具、灶具,提高热效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调整农村能源结构和使用方式,积极推广秸秆能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秸秆压块成型加工点,制作生物碳代替燃煤使用。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支持养殖业集中的村开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推动农村沼气集中供气。
(十)村民中心建设工程。每个村都要建立村民中心,做到有标牌、有规章制度、有场所、有服务活动。村民中心要简朴实用,并与民居风格相协调。对村两委办公室、村民活动室、医务室、警务室等进行整合,集中建设集办公议事、村务公开、事务代办、信访代理、医疗服务、购物超市、文体娱乐、信息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村民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农村标准化卫生室管理制度,年内所有参与改造提升的行政村都要建成标准化卫生室,改善农民就医看病条件。大力推广建设互助幸福院等多种养老模式,着力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托。
(十一)环境美化工程。集中清除整治农村民居外墙面广告标语,绘制农村文化墙。加强文化广场建设,既要有活动场地,又要有碎石小道、树木和草坪。结合村庄建筑和文化特色,采用石头雕刻、建设门楼等形式,在村庄入口处设立村庄标识。有条件的村庄要精心设计村内路牌、门牌、设施标牌,提升村庄精细化管理水平。
(十二)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工程。大力扶持农村学前教育,按照布点规划建设标准化幼儿园,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
(十三)传统文化保护工程。着眼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建立保护和开发机制,弘扬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对村内的古树、古塔、古庙宇、古戏台、古祠堂、古民居等古建筑,精心保护修缮,彰显村庄文化底蕴。同时搞好开发利用,把历史文化元素多的村,打造成文化旅游村。
(十四)基层组织建设工程。继续深化基层组织“领头雁”工程和农村干部“素质工程”,对改造提升村党组织书记开展培训。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机制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健全完善村务运行管理机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行农村基层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四个覆盖”。
(十五)产业支撑工程。因地制宜制定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立足旱作农业,主攻节水农业,发展高效农业的思路,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设施种养业、特色林果业,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大力推广“一村一品”致富产业,特别是农家乐、乡村旅游业和休闲产业,切实为农村找到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新路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要把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作为惠民为民的重大实事,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摆上突出位置,进一步整合充实领导小组,成立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构,统筹谋划、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明确工作责任。各村要研究制定本地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具体实施办法,量化年度推进目标。进一步强化责任,把改造提升任务明确具体责任人员。乡政府要负总责,明确任务目标、时限节点和跟进措施,并指导各村做好工作。
(三)改革创新机制。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将改革创新贯穿于改造提升行动的全过程,积极探索依靠市场机制,着力破解农村建设和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推动农村资源要素可抵押、可流转、可交易。着眼于巩固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成果,研究制定农村环境建设、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四)开展驻村帮扶。继续实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包村领导和包村干部要会同村“两委”确定年度改造提升任务目标,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积极发动群众,认真破解难题,全面掀起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建设新高潮。
(五)加大资金投入。在用好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乡财政所要根据确定的县级重点村,设立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专项资金,列入2015年年度预算,依据年终对各重点村考核验收结果,在不重复奖励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奖补。
(六)营造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和实施步骤,统一干部群众思想认识,引导工作深入广泛开展。要认真总结先进典型,推广经验做法,形成群众关心支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督导考核。继续加强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的督导检查。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纳入对各村两委班子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进度缓慢、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村要严格问责,对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和个人要进行表彰,推动全乡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