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报告我们课题组自承担“教语文”教学与“学语文”教学之比较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人员热情饱满,态度积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结合理论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题中期报告11篇,供大家参考。
课题中期报告篇1
我们课题组自承担“教语文”教学与“学语文”教学之比较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人员热情饱满,态度积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结合理论上实验课,阶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1、积极创造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早在20XX年5月,本课题组顾问特级教师林惠生老师在带领本课题主持陶波老师去江门参加人教版教材培训会议期间,陶波比较具体的了解了林惠生老师所主持的省级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在林惠生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陶波老师决定开始着手“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
征得林惠生老师同意后,陶波、陈振华、黄咏志、黄广萍四位高中语文教师开始协商筹划,准备将“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作为林惠生老师“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这一省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并准备将此课题作为一个单独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至此,“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成立。
20XX年8月,课题组在林惠生老师的指导下,为“教语文与学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这一教学科研课题撰写了“汕尾市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并很快有了回应,课题组就积极投入了该课题的研究。
2、确定研究计划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20XX年8月——20XX年9月)
(1)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请课题立项
(2)准备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
(3)确定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
(4)制定研究实施方案,确立各项研究的主要承担人,落实各项研究的研究计划。
第二、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09年8月)
(1)本课题的各项研究内容按计划开展研究。
(2)深入开展行动研究、理论研究。
(3)组织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4)2009年3月对各项研究进行中期检查,各项研究的负责人汇报研究进展情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0月)
(1)各项研究先后各自进行总结,并将总结上报课题组。
(2)课题组进入总结阶段,并完成总结报告。
(3)申请教研室领导对课题组进行评估验收。
(4)将验收后的结果上报课题组。
3、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
本课题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所以课题组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力求每一个参与研究的教师能充分的理解“教语文”与“学语文”这两种不同教学思维。
为此,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会议,通过讲解,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强化理论学习,并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先后学习了林惠生老师撰写的《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三大转型》等重要文章,还阅读了《语文教改20年的科学价值》,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等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大量的著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很多网络信息。课题组还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4、积极进行课题的研讨和管理
在近半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每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课题组成员都各自开了一节公开课,实施开放性教学,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5、阶段性成果明显,教师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均有提高。
经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教师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陶波老师已撰写三篇课题研究的论文:《“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其中《“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已投稿至《中学语文》杂志社,杂志社编辑发来用稿通知书,将于2009年2月第二期发表此文。《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一文和由陶波老师、陈振华老师分别执教的两个学语文教学的课例也送交林惠生老师,作为省级课题母题的结题资料。
课题中期报告篇2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无论是传统课堂教学,还是注入现代教学媒体的新课堂,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融洽,不仅可以反映出教育者的理念,还能反映出师生在课堂上的一种生存状态。马克思在谈到教育质量时认为,“未来社会的最高目标和使命,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和谐而全面的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的,倡导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人文性教学。改革为了发展,发展追求和谐。为此,我们确立了“构建和谐语文课堂文化的研究”这一子课题。
二、研究目标及预期研究成果
以人为本,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民主、平等,开放、愉悦的和谐语文课堂。用最朴实的方法,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用教师的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浓厚兴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和谐的课堂,体现“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性教学。和谐的语文课堂文化,是立体的、开放的、多元的。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语文课堂中获得当家作主的感觉。
2、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体现策略性的交流技巧和平等、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全感。
3、体现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不断地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4、体现课堂评价的关注点由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的“配合”程度,转向师生对话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精神家园。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
《语文课程标准》、《素质教育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系统书刊是我们需要广泛涉猎的理论营养。
行动研究法:
①细化课题,从小处着手,扎实研究。
②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在语文课堂中突现研究的侧重点。
③积累案例,勤于反思,善于发现,及时调整,最终达到课堂的和谐。
这是本课题最主要的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地进行回顾,在反思和整改中,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开放、愉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2、课题研究的步骤
①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a、学习相关理论,收集课题相关资料,归类整理。
b、阐述对“和谐课堂”的理解。
c、确定研究侧重点、准确定位。
②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a、拟定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b、以课堂为平台,收集典型案例,对照目标、内容,加以分析、讨论,反思、调整。
C、定期研讨、交流,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进行阶段性小结,形成阶段性论文。
③课题研究形成成果阶段。
1、对积累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升为理论,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实验报告。
2、编写教案设计、案例分析、教学随笔等展示、汇编。
3、完成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年来,我校课题组成员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从各自研究的侧重点出发,通过互动、互补,使课题研究开展有序,进展良好。
1、深入学习,领会有关“和谐”的内涵,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再学习,重视从相关的书著中涉猎理论营养,对课题的广度和深度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2、课题负责人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互动,或听课、评课;或进行案例分析与反思;或学习传达省、市各级有关开展课题研究的会议精神和实施方案,消除课题组成成员的畏难心理;与同课题的兄弟学校,探讨、切磋、交流,现场感受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展现,分享成功的经验,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和谐语文课堂教与学的模式。
3、课题组成员加入省小语会“语文实践研究”、“小小的船”等圈子,在网上参与课题互动,达到信息互补。
4、市级领导、教研员不定期对我校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调研,对我们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给以充分的肯定,尤其是我们能把课题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更是得到领导的一致赞同;还对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也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改进的方向,增添我们的科研热情与信心。
一年来,我们已走出了初始阶段的困惑,对课题研究的方式、方法,已有一定的把握,相信有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有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把本课题研究开展得更好。
六、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细化课题,从小处着手,扎实课题研究,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研讨,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
2、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完成一篇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形成一篇研究小论文。
3、每月至少积累与课题相关的教学精彩片断二篇,编写突现课题研究的教案设计,案例分析等,为日后课题的顺利结题积累了一定的资料。
4、20XX年8月,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案例分析,有五篇分别获漳州市教学案例比赛一、二、三等奖,并送省小语会评审。
5、11月底,本课题组将参加龙海市课题研究中期汇报公开课教学比赛,我们有信心、有实力上好每一堂课。
6、教师的专业成长得到进一步的促进,教学理念不断地深化。教师已完全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学会宽容,学会等待,体现“大气”风范。“教”与“学”力求达到统一。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不断地向“和谐”靠拢。
7、子子课题相互交叉使用,求同存异,共性互补,是我校课题研究的亮点之一。
七、对现有研究结果的讨论思考
1、基本形成“民主、平等、开放、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偶尔几节课的和谐,并不能代表课堂都已达到境界,有时,当学困生对学习无动于衷时,当后进生表现又不尽人意时,因为恨铁不成钢,于是,老师又有了心急,烦燥,恼怒。
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倡导人文性教学的理念应该随时渗透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但是“等待”“倾听”“平等对话”也应该有个“度”,超越了这个“度”,课堂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还没养成,课堂中,经常你说你的,我做我的,或者人云亦云。“放”得过多,课时目标不能达成,老师的困惑又来了,这与我们所追求的“和谐”出现一定的偏差。所以,把握好“放”与“收”这个度,是我们日后课题研究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进一步证实了教师善于激励存在个体差异的学生,恰当采取激励的小办法,可以促进课堂的和谐。那么,如何使不同学生保持对语文课的常有热情,也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另外,如何独具慧眼,把握多元解读的“解读点”,引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以去伪存真,也是我们下个阶段要研究的侧重点。
八、存在问题及对策
由于一线教师课业负担较重,课题组成员之间研讨的次数,兄弟学校间的课题互动次数还不够,下个阶段要灵活地处理好课业负担与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使课题开展更有序;还要更好地解决课题与课情之间的矛盾,让课题充分体现实效性;案例的积累也还不足,理论的收集与整合还要进一步加强。
对策:继续学习与课题相关的课例、理论等,不断充实课题组成员自身的文化底蕴,根据成员各自拟定的计划,把握方向,朝着各自的预定目标,以课堂为平台,大步前进,大胆创新,大幅度进展;继续往“和谐”靠拢,积累更多的案例,做好更深刻的反思,形成一定的理论,提升本课题的价值,让课题的结题报告彰显魅力。
课题中期报告篇3
一、课题简介
20X年6月我校向江苏省教育学会申报了“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同年10月得以立项,20XX年10月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改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优点,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发、利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乡的人文资源,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养成教育与学校的科技特色活动相结合,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一个平等和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环境,让他们都能受到平等教育,融入城市的教育环境中。从而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市民素质,维护地方安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构成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诱导不好,就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我校目前招收的学生中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此伴随出现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面临不良的生存环境,与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出现更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因此,学校有职责、有义务为外来务工子女带给优质教育的义务。经过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构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1)实现均衡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就应是平等教育。在教育中,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独立性强等优点。能教育与影响本地学生的成长,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掉不良习惯,使他们更好地发展。从这种好处上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体现真正好处上的均衡发展。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研究与教育,能够进一步融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间的关系,促进他们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对立等情绪。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
(3)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他们家乡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地研究。能发掘这种多元文化。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改善教育方法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潜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5)创新学校管理的需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师生的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调整等诸多问题。学校管理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多的新形势。才能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改变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根据调研,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随地吐痰、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学习上缺乏信心、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课题组透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产生的根源,探讨外来民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改变教师的观念,寻找适宜的教育策略。在教育中,好多教师还是老观念、老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心愉悦地理解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成长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全校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3、改善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众所周知: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师,在对孩子的意志品质、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道理而不是粗暴地打骂,让子女在友好和睦的环境里成长和学习。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外来务工子女:就是指从经济落后的地方流入到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的劳动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外来人员,被人们约定俗称为“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外来务工子女”。
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行为习惯是人在必须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构成的,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在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简言之,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构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构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改善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改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到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课题组拟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目标:(1)透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
(2)透过研究和实施,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全体学生素质的提升。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师的教育方法,研究制定适宜的教育教学策略。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的研究资料
资料:(1)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资料包括:学生籍贯、民族分布、学习基础、学习目标、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心理状况、家庭状况、家庭经济等状况。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自律的主人。探索如何发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应用目标激励法、自我教育法、相互教育法等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导、激励他们化被动理解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生活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要透过建立家长学校,理论的学习,探索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用心性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研究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贴合科学规律的学习习惯,探究怎样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挖掘、整理家乡的人文资源,既丰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又发展他们的交往、创新等潜力;如何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主动地阅读经典书籍,让他们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怎样在课堂学习中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潜力、鉴别潜力,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XX年6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XX年2月——20XX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忙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潜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聘请太仓市教师培训中心的专家严乃超老师来校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透过自学、群众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3、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相关状况,为我校的主课题带给相关的研究资料,课题组成员在不记名的状况下,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对每道题目都进行了细致的数据统计。
第二阶段:课题设计申报阶段
时间为20XX年6月——20XX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领导机构,落实研究计划,确立课题方案,完成开题论证工作。具体工作为:
在2011年6月,以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为基本研究人员成立了总课题组,拟定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完成了课题申报工作。在2011年11月成立了6个子课题组,制定各自具体的研究方案,各子课题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12年5个课题成功申报了太仓市级课题(1个重点课题、两个规划课题、两个微型课题)在2012年10月举行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并启动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时间为20XX年11月——20XX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和调整课题研究,具体工作为:
全面实施研究方案,重点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班主任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在校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原因,研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方法;二是任课老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透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潜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用心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理解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善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课题组利用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邀请苏州市家长学校的心理学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座。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在教学上,课题组透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引领教师在课堂上对外地民工子女进行因材施教,并且适时地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透过网络、书本收集了国内外在“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农村初中的外来民工子女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历史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XX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外地民工子女及家长都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透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访谈,了解他们的籍贯、年龄、家庭成员、父母的职业和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学习、行为习惯)、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区别、是否关注外来务工子女、是否接触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印象如何等等;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外来务工人员是否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平时会不会主动和老师联系、孩子如果有不听话或不守规矩的行为你是怎样教育的、对老师或学校有什么意见或推荐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有学生人数、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在班级间是如何分布的、学校招收了较多的务工子女,是否加重了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负担、日常教学管理中,针对务工子女有没有采取一些特殊的做法、对教师的安排有无特殊要求和做法、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透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改正的行为习惯。这为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子课题的研究
在主课题申报以后,各教研组成立了子课题组,各组长分别撰写了子课题的方案,并且进行了申报。申报的结果是:包志凌的课题《农民工子女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太仓市的重点课题,她以她们班级中的外来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各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曹磊的课题《提高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潜力》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资料是:在历史的教学中,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在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探索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透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型人才。施巧燕的课题《体育课中对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指导的研究》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资料是:研究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指导,提高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三个课题都是从不同学科来探索培养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的策略,充实了主课题的资料,也为我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带给了依据。陆涛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音乐素养问题的研究》和朱巍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外来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研究》在今年已经顺利结题。以上两个课题主要从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研究的,是我们主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
(四)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随着外来民工子女的不断增多,为了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学校制订了《浏家港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五)学校举办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活动
在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问卷中我们能够看出:孝心、关心和爱心三方面做得并不尽人意,个性是同学之间往往为了一件极小的事情大打出手,容易冲动。为了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来自学校及社会的爱心和关心,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也为了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潜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特举办了“道德讲堂”主题班会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都务必举办一次。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必须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来自于五湖四海。年龄相应比本地小孩大1或2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不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在家里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有些学生回家要帮忙父母干农活,学生的自理潜力较强。他们的父母在固定单位上班的不多,部分父母个体经营,还有部分家长承包种蔬菜。父母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子女接触的时间少,交流不多。对子女的教育更少。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低级、粗俗,礼貌缺失;满口土语、俗语;行为蛮横、粗野;遇事缺乏思考、喜欢动手动脚、甚至拳打脚踢;不尊敬老师;同时撒谎、不诚实、欺负弱小现象也时有发生。从父母的文化程度能够看出: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应都比较低。但是他们都比较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状况,但仅仅是问一下子女,很少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联系。当然他们也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外来民工子女在家都要做家务,一般在生活上都很节约,热爱劳动,能吃苦耐劳。但是好多外来民工子女自卑、缺乏自信心,主要表此刻:在穿着、学习等方面,总觉得自己落后一等;有的觉得自己言语十腔十调,穿着土里土气,担心同学笑话;本地孩子见多识广,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于是害怕抛头露面,再加上成绩较差,见识不广,更感到自己差劲。自卑导致他们个性介意别人的说话,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变成了挖苦、讽刺。从而导致打架、斗殴。在学习方面,外来民工子女的异地就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不稳定,而且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教育的管理体制、教科书的选取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方面都存在着必须的差异,势必造成他们在知识的衔接、潜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与人的相处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一部分外来民工子女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科上新旧知识断档状况十分严重,以上种种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学校、年级组二级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我校的受导学生一般是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个性是外来民工子女优先予以思考。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德育主任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大致状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是外地民工子女)。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德育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德育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资料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状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作业)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资料,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状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务必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状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
(4)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群众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能够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构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齐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缺的更好的德育效果。
3、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组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
4、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潜力和工作水平。
5、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状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1)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状况。
(2)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3)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状况)。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
6、导师奖励制度:
每学期学校将对导师进行考核。具体分值分配:工作手册(30%)+受导学生与家长评分(20%)+受导学生实际表现(30%)+其他教师评分(2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教育方面考核的一项重要资料。
(1)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教代会讨论后确定)。
(2)设立“优秀德育导师奖”。
7、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透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到达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能够根据导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有的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一些导师则透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忙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一些导师则利用电话、“心灵寄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和忧愁。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潜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透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用心主动的自我调节,到达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道德讲堂”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道德规范、宣传道德楷模、引领道德风尚,“道德讲堂”建设活动是我校精神礼貌建设工作的重要资料,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方面,用心报道学校各类先进的优秀事迹,创造浓厚的道德氛围。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道德讲堂”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我校决定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学校道德讲堂”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透过宣讲活动及开设班会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搞笑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构成。
2、“学校道德讲堂”工作目标
1)倡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努力实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以及“学校道德讲堂”建设覆盖的目标。
2)“学校道德讲堂”的具体目标为:构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促进转化作为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首要目的,将先进的道德理念内化为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师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理解、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学校道德讲堂”工作机制。
4)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潜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3、“学校道德讲堂”活动目的
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礼貌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2)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4)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三心”教育,即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以“我学、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透过努力到达“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对教师进行“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提升自己”为主要资料的师德教育,传承我市教育行业精神。
4、“学校道德讲堂”活动安排。
1)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课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统一安排一次班会课开展活动,初一以“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为主题,初二以“友善互助、自强自立为主题,班主任根据本班状况制作一个“道德讲堂”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各班根据本班状况确定一名“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宣讲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学校道德讲堂”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各班需带给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道德故事、道德短片或照片相关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环节资料的道德讲堂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各班需带给:学生感想文章5篇
(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透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改意识增强,课题研究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如:姚云娟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外来民工子女英语学习效率》发表在2013年的《科学大众》;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爱满天下——陶行知名言在“对外地民工子女的教育中”的运用》获2012年度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比赛三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奏响自主学习旋律》获江苏省第十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二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信息素养,漫漫长路需求索——农村初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获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三等奖;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的心理抗挫教育》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二等奖;陆涛老师撰写的论文《用爱浇灌他们心中的音乐之花》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耐心走进内心真心换得信心》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张瑾老师撰写的案例《为你打开一扇窗》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许爱林老师撰写的案例《老师帮我拍张群众照吧》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王芳老师撰写的案例《逃学风波》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
等奖;姚云娟老师撰写的案例《宽严相济——-“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给你一个机会,还我一个奇迹》获太仓市班主任案例评比三等奖。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资料,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用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德育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充分利用我校的品牌特色——科技教育,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养成教育。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课题中期报告篇4
课题的提出
随着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英语作为语言交流工具在传播信息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信息资源全球化使人们必须经过很多用英语阅读以了解世界、获取信息。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输入的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语言输出的主要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二级阅读目标是: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贺卡等所表达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至小学毕业学生要到达二级英语水平,要掌握600—700个左右单词,阅读总量累计10—12万字。
“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学会英语阅读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漪教师说:“此刻社会,人们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本领,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核心,因而,阅读本事应放在首位。”生存在终身学习时代的孩子,应对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和价值多元的观念,需要经过不断阅读,逐步学习,独立思考。自主阅读是人们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英语本事的最基本素质。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事成了我们研究的方向。
课题研究的目标
1、经过研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爱阅读、会阅读、进取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有效提高阅读本事,提升语言素养。
2、经过研究,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本事的方法和途径,发展学生阅读技能,构成有效阅读策略,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3、经过研究,教师构成正确的阅读教学理念,提高对阅读教学的正确认识,调动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进取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研本事。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言学研究成果
2、终身学习的理论
3、自主学习的理论
4、多元智能理论
5、建构主义理论
研究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实践性原则
3、趣味性原则
4、生活性原则
5、开放性原则
课题研究的基本资料
一、创设多元阅读环境,激发自主阅读的欲望
二、运用自然拼读法,提高学生的拼读和认读本事,创设自主阅读的条件
三、运用三段教学法,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本事
四、运用读写结合,提高自主阅读的水平
五、构建多元评价,实现自主阅读的保障
进展情景:
第一阶段:课题论证与设计
1、选题,申报课题
我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区、市,乃至粤东地区享有盛誉。1994年开展了《小学各学科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的研究》,此课题获潮州市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3年8月创办双语实验小学,自主学习、外语教学是我校的特色。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事为我们的研究方向,申报了课题。
2、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3、对“自主阅读”课题研究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4、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5、召开全体英语教师会议,要求以级为单位申报子课题,每位教师个人申报教研小专题。
这一阶段的目标已于2012年3月完成
第二阶段
根据研究目标、资料,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
一、创设了多元的阅读环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都能够用来说明“环境”给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处不在的。在阅读环境的创设上,我们采用软环境与硬环境、有声环境与无声环境、校内环境与校外环境三结合的模式。让英语随处不在,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感受英语,让学生沉浸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学校环境
1、双语标志
学校的校名、班牌、室牌、指示牌均采用中英文。如:走廊悬挂一些图文并茂的口号牌:“Ifeelgood!”“Iamthebest!”“Ilovemyschool!”。学校的指示牌,做到“逢语必双”,为学生供给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认读英语的环境。
2、英语长廊
开辟英语长廊,专门用来展览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秀作品,作品有手抄报、小报制作、优秀作业、英语小诗创作、英语连环画创作等,为学生体验成功、展示才能供给机会。
3、英语栏目
学期初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英语口语100句”的培训,要求师生之间能用英语相互问好。“英语每周一句”长期坚持,天天出此刻移动黑板。一学期一评比的“英语小天使”在学校充分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一周一次的“欢乐ABC”栏目走进了红领巾广播站,英语小主持人对全校各班送来的英语广播稿进行轮流主持。
4、英语俱乐部
利用餐后时间开辟英语俱乐部。有观看经典英语童话剧、动画片;英语交友活动;英语派对;英语单词接龙大比拼;英语名片制作等等。也组织了一些室外活动:如小公园、体育场上学英语等。
5、英语活动
每学期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条件,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六一节”举行“亲子英语游园会”、“圣诞节”与外籍教师联欢活动、“迎新年”暨“英语节”双语联欢会等,充分扩展学生英语的使用途径。
6、教室环境
设立英语角,要求有一份英语班规以及一条英语标语,布置“英语万花筒”、“英美文化知多少”、英语小诗等,建设英语学习的小阵地。学生课堂活动成果的展示,如自编的儿歌、图配文英语故事、小作文等都是“英语角”的最佳选择。
二、启动了趣味阅读计划
确定102、202、305、401、501、601班为实验班,期初发放“致家长一封信”,详细交代家庭阅读计划的实施方法。每位学生建立一个阅读资料袋,资料袋里配有一本阅读书籍及一份阅读评价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每周的周一至周日,学生完成一本书籍的阅读,1—4年级完成阅读卡,5、6年级完成阅读手册。最终请家长根据孩子的阅读情景完成阅读评价表。下周一学生把阅读资料袋带回班里,与同学互换另一本不一样的阅读书籍,然后开始另一本书籍的阅读,以此类推展开一学期的阅读活动。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景及阅读评价表,并作相关评价。
阅读材料:《体验英语少儿阅读文库》、《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泡泡剑桥儿童英语故事阅读》
三、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事
阅读本事,是人们运用自我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本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本事。要让学生能自主阅读,就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技能。我们在低、中、高三个年段分别运用不一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本事。
1、低段:以听说为主;系统推进phonics教学。
一、二年级,我们结合朗文教材1A里面26个字母学习的特点,给学生人手一本《Phonicsforkids》及光盘,渗透Phonics教学,教会他们如何经过字母读音来记忆单词,有计划地实施自然拼读教学。经过将近一年的尝试研究,我们发现Phonics教学对学生学习单词有很大的帮忙,语音教学能够帮忙解决学生发音和词汇记忆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认读单词、记忆单词和拼写单词的本事得到提高。
热身活动、激趣导入→形式多样、学习新知→组织活动、倡导参与→
引导实践、拓展运用→课外延伸、维持兴趣
2、中段:运用三段教学法,构成“引导式”阅读教学模式;
三、四年级,继续推进phonics教学,结合PEP教材starttoread,story,逐步构成三步法的阅读模式:看图说话——设置问题——阅读故事
3、高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构成“自主式”阅读教学模式。
五年级,学生对记忆单词、认读单词有了必须的方法,在教学中,开始尝试运用三段教学法,即pre-reading,in-reading,post-reading,指导学生学会浏览文段的技巧;养成跳跃式阅读习惯;重视多层次资料的拓展阅读;经过上下文,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同时结合阅读教材《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和其他课外英语阅读材料,引导学生经过很多阅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课堂阅读模式如下:
阅读前:引发兴趣,扫清障碍
阅读中:整体输入,任务驱动,解决新知,朗读指导
阅读后:深化理解,引导复述
六年级,继续运用三段教学法,逐步从“引导式”向“自主式”过渡,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结合阅读教材《培生儿童英语分级阅读》、《英语周报》、《教育周报》和课外阅读材料,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本事,经过基础的英语句式,完成相应练习,读音准确流利,能简单复述对话、故事,并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单的文段。经过读写结合,使学生不但从阅读中学会了写作,还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进行了很多的阅读,提高阅读水平。
存在问题
1、某些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存在“懒惰”现象,不能够从主观上进取主动配合,有“应付”现象。
2、在一年多的研究中,我们主要研究不一样年级、不一样话题的阅读教学研究,初步构建了各年段的阅读教学模式,但还不成熟。同时,不一样课型的阅读研究还需下一阶段全面展开研究。
3、过于依靠现成的课外阅读材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成阅读材料虽然图文并茂,趣味性强,但有些不是很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校本阅读材料、阅读方法多样化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课题的开展虽然经过了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
下阶段工作
1、进一步供给丰富的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完善各年级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3、有计划编写校本英语阅读教材。
4、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的力度,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请教、学习。
课题中期报告篇5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由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承担的"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20xx年9月份申报,与11月份开题被确立为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物理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物理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于20xx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物理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上示范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讲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11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六个各班的近300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参与者""咨询者""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激励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让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开出璀璨的花。
课题中期报告篇6
xx年12月至xx年12月,我在全校开展了《小学高年级男生课堂纪律管理的研究》调查问卷及课堂调研活动,发现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已经逐步改变,老师们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尤其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课堂上出现的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场面,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有效的激发,课堂是生动的、积极的,活跃的。
一、在课改中虽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很多课堂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使课堂成了少数人活跃的舞台。
2、学生们看似积极的发言,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地、安静的思考,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还有的课堂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3、新课堂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张扬个性,于是,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手平放、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了把小手举得高高,随便下位,且伴着“我、我”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抢答,课堂秩序混乱,学习效果不高。
4、学生不懂得尊重与倾听,当别人发言时,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随便插嘴打断,嘲笑讥讽,言论自由了,良好的品格却逐渐埋没了。
5、课堂上高年级男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当老师在提问其他同学时,主张“事不关己”的学生就开始“开小差”,有的摆弄书本、文具,有的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形散神又散。诚然,新课程倡导构建宽松民主的活力课堂,但这种“活”中也需要有新的纪律规则。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题研究计划研究目标:
(1)研究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操作方案
(2)理论上探索小学生自律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
研究措施:
(1)从个体到集体的原则。小学生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才能较好地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与他人、社会协调的能力。
(2)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则。小学生是从遵守已有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权威作用很强,而在中年级则又会出现缺乏外在权威约束、自己又不能很好约束的特殊时期,高年级则开始学会了自我约束。应该说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从他律学会自律的阶段。
(3)从学校、家庭到社会的原则。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最主要的地方,学校和家庭中的实践也是社会实践问题的基础。
(4)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5)做好课题的总结
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宽泛的行动研究方法。
三、已经实施的活动及调查
教师对课堂纪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统计显示,65.3%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强调要遵守课堂纪律,27.2%认为班主任很少强调,2.7%认为班主任没有强调,4.8%的学生对于班主任是否强调遵守课堂纪律表示不知道。
由数据可知,超过60%的小学教师重视课堂纪律,从中反映课堂纪律在小学教师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有关。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是很难保证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另一方面,说明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课堂违纪多,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大多数教师的重视。
四、收获
一些学生课堂纪律很差,且屡教不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以下一些细节,把握一些教学中的尺度,从而更好掌控课堂纪律,改变并完善一些课堂纪律较差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的行为。
1.从学生们有兴趣的话题开始讲。有兴趣是最好的保持课堂纪律的方法。
2.让学生多讲,自己少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不要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也有思想也想表达,也想交流,也想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交流来长进,来知道什么地方是对的,什么地方是错的,怎么错了,下次应该怎么办。
3.试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是会感受到的。
4.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因为硬邦邦的敲打声冷酷、刺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5.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教师的离开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6.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吼叫不仅不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无奈、无能。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7.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轻易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从而抵触老师的教学。
8.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
9.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10.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最有说服力。
11.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12.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恰当地分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3.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4.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学生不是教师的出气筒,而是需要教师关心、爱护的对象。
15.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改正缺点。
16.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17.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反复。只有在不断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中不断的改进错误,呈螺旋式改变趋势,从而督促学生慢慢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我们教师在注意以上一些细节的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反复地思考和实践,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不断总结,从而更好进行教学。
五、经验与问题
本课题难点在于:影响学生动因及其的研究实验。
人的因素第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动,固然与教师的主导由重要的关系,但就其学生个体而言,与他们的动因有关。这些动因涉及多方面,有思想、情绪、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社会背景,尤其是动因关联着的学生个性有千差万别,思想心理也是处于动态的,且各个动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制约,这就为研究和实验增大难度。
不过,我们有过去实施过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准备从下面两点突破:
1.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现有的思想、情趣、爱好、心理、品质及其背景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微机整理、归纳、建档。
2.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调查、了解和分析,选择其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个性因素,按课题有关要求,具体运作予以突破。
课题研究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尊重、平等教育也好,师生互动也好,关键在于教师,首先和重要的,在实施本课题全过程中,自始自终组织参加研实的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观摩师生互动的优质课,随时了解所在班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使其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得到超越,理论上得到完善和丰富,学生实际得到不断了解。
其次,对参加研究的教师进行课题培训,通过对本课题方案和细则的宣讲、解说相关理论和学习,使其了解本课题的界定、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及难点的突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使其明确各时段的目的、要求,增强参加研究实验教师对具体行为自觉性,提高有效性。
第三,具体运作,要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配合。
1.课内,各任课教师按本课题对教师具体行为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规范;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科兴趣活动小组,丰富学生生活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学生生活的兴趣和依恋感。
2.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责任更重大了,内容增多了,组织各种主体班会,广泛开展兴趣小组,实行干部轮换制,当好生活指导教师,落实《师生对话卡》。
第四,将研究实验内容,分解为若干微课题和微微课题,划分若干时段,每个时段重点研实一个微课题或几个微微课题,有利于目标集中。除了对整个方案拟定出细则外,每个时段都要列出行事历,这个行事历包括目的、内容,负责人以及相关要求,使之能更好更具体操作。
第五.每月定期召开两个会,一是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二是参加研实教师小结会。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反映,在教与学方面,师生相互沟通;教师小结会,一是按时段要求和学生反馈信息,不断修正教师按课题要求的教育教学行为。
六、今后研究方向
1、明确学科规矩与要求,并经常性提醒。数学课有数学课的规矩,英语课有英语课的要求,“先说断,后不乱”。否则,就无序。而且对于要求和规矩不能朝令夕改,并要经常性强化、提醒,让学生形成习惯。
2、教学中做到“心有余而力要足”。“心有余”,就是除了教学要管课堂,不能只专注其一,而忽略课堂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特别是学生反应情况。要做到“心有余”,前提是充分备好课。“力要足”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管理上的坚持力要足,不要忽紧忽松、虎头蛇尾。
3、不要吝啬关爱、喜欢、期望与赞赏的语言,加强正面引导。想赞美就说出来、写下来,有期望就提出来、递过去。学生渴望被关爱被喜欢被赞美,我们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褒奖语言、热情掌声、欣赏眼神和期待目光。
4、师生共同管理,培养“规则”意识课堂管理光靠教师太势单力薄,需要学生在提高认识、强化纪律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集体活动没有规则是无法有序顺畅进行的,“规则”成为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实现师生共同管理。
5、运用丰富的体态语暗示和控制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体态语,举首投足、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目光眼神等等都各不一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体态语,老师的体态语一出现,学生立即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配合默契,心照不宣。
6、分层次管理,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对于违纪学生群体要注意长期观察、分析,哪些是“跟班儿”,要心中有数,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努力瓦解同盟,做到“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7、走到学生中间去教学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教学,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大,心理距离也大,而教师的影响力也就小了,学生熟悉了你的特点,后面的学生就可胡作非为了: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听音乐的就司空见惯了。
8、以任务或课堂练习调控纪律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总结课题实验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并积极进行课题成果推广工作。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与装点门面的,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学生并服务于学生。本学期一定本着这个原则,潜心研究、服务教学。
课题中期报告篇7
开幕词先进状物写作我复习方法体积人生哲理通知民族了个人介绍古诗我随笔现实表现辞职法制工作职责实施方案。
课题中期报告篇8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初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客观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到了城区学校,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因此农村物理教学面临学生怕学、老师难教的现状,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学懂物理,乐于学习物理。“快乐物理”课题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勇于质疑、提问,从而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2、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监督下逐渐的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大教育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也落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当然也难指望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也无法使他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针对社会经济以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我们对教育的方式和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转变观念,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改为传授学习方法和知识并重,既重视知识培养又重视技能的培养,更不能忽略情感的培养。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开放系统,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引和强制,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其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他就会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他就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从现代学习方式的方面来讲,通过快乐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过程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快乐。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自己喜欢的学科,我就一定能把它学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确很喜欢物理,可物理成绩老是上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呢?也有部分学生虽然不太喜欢物理,但是学习起来还比较顺利。我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碰到过。经过调查持有第一种说法的学生,他们喜欢物理并且能学习好物理的主要原因有:
1、教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
2、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
3、受到家庭中他所信赖的某个成员的职业行为与物理有关、相关或相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较大;
4、受到某位科学家的影响;
5、物理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它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实际联系的紧密性,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持有第二种看法的同学,他们喜欢物理主要原因是物理本身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强烈吸地引着他们。他们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缺乏正确的方法;
2、教师的教学存在某些缺陷;
3、过高的要求与学生自己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距较大。
持有第三种说法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各学科的成绩均不错,只是他们的兴趣不在物理这门学科上而已。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教师必须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讲课不能只照本宣科,应当反复讲学习物理的意义,平时突出讲解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用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习物理的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兴趣和爱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会有意或无意地记住大量的东西。同时还要指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有个思想准备,有准备就能提高对重点的注意力,有准备就能克服困难,攻克难关。
其次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易到难,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培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学生要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
再次,教师要从生活生产中帮助学生发现物理的美,要帮助学生发现学好物理的巨大益处。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是有用的,从内心上要求自己必须学好物理。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回家后查看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先看电器的说明书,自己能看懂多少,再与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这个作业要求不高,学生也有兴趣,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结合的非常紧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举出一样,并说出其中用到的物理知识,如果你认为有什么不足,在利用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加以改进。这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要求高了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举出一样,并有少部分学生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复习了物理知识,而且主动地去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投其所好,得到快乐。
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不仅不能提出问题,就是教师请他们说说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他们也是含糊不清,这样连教师辅导也难以下手。因此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的想像力丰富,喜欢无边无际地想,教师要鼓励他们海阔天空地想,更要积极鼓励他们要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想像逐步步入科学思维的轨道,以避免胡思乱想。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呢?
1、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2、创设有利于提问的最佳情境--让学生乐问(引导提问的一般模式)
提问的最佳情境主要有2种,一是新奇,二是怀疑。
(1)在新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悬念的或与生活经验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老师稍加点拨,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怀疑方面,“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某个课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他们的怀疑。
3、教给学生提问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1)模仿提问法
(2)阅读提问法
(3)比较提问法
(4)反问提问法
(5)推广提问法
(三)、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竞争性,感受快乐。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乐趣。
目前,我们总体的物理教学质量虽然在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也有了飞跃发展,但是我们现在农村教育的物质条件在提高的情况下,成绩却不见长,造成了优质生源不断进入市区中学,大部分农村中学只留下了三流的生源,也使大部分教师感到课越来越难上,学生的思想工作越来越做,城区学生竞争激烈,农村中学学生竞争意识落后,城乡差别拉大了。因此在农村中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尤为重要。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丰裕,不少学生在生活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感觉生活非常轻松,毫无负担和压力,因此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很弱。在学习上不求进取的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培养他们的竞争心理非常重要。我们认为:第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为谁而学,要明确学习是谁的责任,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要确立每个人各阶段的学习目标,每天要有任务,每周要有计划,每月要有计划,每学期要有自己的目标。第二,在班级中、在年级中,确定自己的竞争对手。例如班级与班级之间签订竞争协议,班级中各人确定自己的赶超对象,可以确定自己期中目标和期末目标,并且张榜公布,在班会中公布,以起到监督作用。通过这样的形式很多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了,学习也有了明确的目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
课题组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书籍和有关文献资料,寻求更直接的理论支撑并完善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借鉴有关理论进行模式建构的初步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模式假设和雏形模式建构,用理论指导实践,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近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正确指导。
(二)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在实验班中抽取部分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对课堂学习情况以及如何处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情况进行调查,测试后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看法,并从学生角度找出什么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
六、研究的初步成效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初步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本课题的研究,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枯燥的知识变为主动快乐的探究知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为学生能主动的融入物理课堂中,学习气氛很浓,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在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主动提问,乐于探究,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在我校生源比较差的情况下,物理平均成绩仍稳中有升。
2、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有了改善
课题组成员确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实行平等教学和民主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课题组成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有了提高,有力推动了我校的课改工作。
(2)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成员在优秀课评比及素质大赛等方面取得显着的成绩,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意识有了增强,研究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问题与反思
存在的问题:1、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相对比较差,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所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尤其对双差生;2、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改观,但是如果我们监督不严的话,部分学生很容易又回到以前的状态;3、我们还不能争取到所有家长的配合,学生在节假日的情况还不能得到保证,
反思: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和家长联系,多和学生谈心,找出学生不愿学习的真正的原因,在课内课外全方位的`监督。我们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态度不仅仅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中培养。以后的工作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我们在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
课题中期报告篇9
一、课题研究背景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崔峦曾指出:“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已成为深化语文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日本文部省把公元2000年订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拨款充实学校图书,促成在上野公园内的“国际儿童图书馆”于今年5月启用。在大陆,1997年,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等九部委共同发出“知识工程”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通知。
我校地处于丘陵地区,农村的孩子在家有空之余就是做游戏,看看电视、打游戏,并且这游戏许多也是无意、无益的游戏。孩子在家就是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一辈的家长对孩子是宠爱有加,更是认为让孩子们玩好吃好就一切都好。孩子们在学校里除学习现有的课本知识以外,很多孩子就是无心于课外阅读,所以许多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有的孩子此刻经常捧在手的是《阿衰》、《乌龙院》等爆笑类图书,有的孩子课外阅读量甚至为零。这样的课外阅读积累是严重制约孩子的语文素养发展,此刻的语文阅读量的缺失严重影响现行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影响学校孩子的作文整体水平无法再上一个台阶。这样的现行状态甚至会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影响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景,高年级学生有必须的阅读本事,加上孩子有必须的自制本事,并且此刻学校的高年段的语文教师相对整个学校来说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们有新颖的观念、执着的研究热情,勇于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基于这样的问题认识,我们课题组成员提出本课题《小学语文高段课内外有效整合》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说与研究目标
整合,按照《辞海》中相关解释就是经过把不一样的事物与物质,使他们相互渗透相互交互,资源共享结合在一齐,也叫交融在一齐,让他们经过结合发挥最大的价值。在那里课内外整合,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年龄心理特点和兴趣特点出发,发挥孩子的进取主动性,经过组织和协调,把课堂内外影响学生阅读的各种因素,有效的相互渗透、相互交互,整合成一个为学生阅读服务的系统,以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整合互动,创设良好的阅读和氛围,培养阅读意识、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本事的阅读习惯,到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让阅读有意义,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为学生良好的人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研究目标:
1、立足课堂,探索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点和基本方法,沟通课内外阅读相互沟通、相辅相成的阅读体系。我们将以语文课堂为中心,做到立足课堂,着眼于课外,以课内带课外,以课外促课内。帮忙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本事。
2、培养一批掌握课内外阅读的整合方法,能有效实施课内外阅读整合的骨干教师。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进取性,培养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学科特点,资料丰富、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研究资料也丰富,因而必然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⑴调查研究法经过问卷调查分析现行语文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兴趣及本事。
⑵行动研究法采用以行为观察、调查研究等辅助方法研究讨论总结出适合高段学生课内外阅读的教学策略、方法,提高阅读的兴趣。
⑶文献研究法学习相关书籍,为课题开展研究起辅助和指导的作用。
⑷经验总结法在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的重点,探索有效的整合方法,总结得失,寻找小学高段学生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122012.2)
1、问卷调查,统计本校小学高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完成调查报告。
2、成立课题组,开题论证。
3、加强理论学习,为课题开展起理论指导,并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学习。
(二)实施阶段(2012.32012.12)
1、环境布置。利用各种有益环境熏陶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掌握课外阅读方法,经过相关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经过不间断地学习,把教师的自我学习与外出学习相结合。以教师自身的“身教”影响学生,让学生爱上读书。
3、立足课堂,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的点、方式、策略,探索出必须有效的方式、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结合课题相关活动,开展一系列的课内外阅读评比活动,营造“书香班级”、“书香学校”的活动。
(三)小结阶段
1、全面就课题阶段性研究作相关总结。
2、整理课题组成员的课例,论文,经验等原始材料。
3、对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展开研讨。
五、研究措施
本课题自开题一年多来,围绕课题全体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主要现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一)调查问卷,开题论证
本课题组成员在开题前针对本校学生实际情景,就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4份,收回问卷124份。采用无记名调查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填写调查问卷时不要有后顾之忧,将自我在课外阅读这一方面有关的情景真实地填写,以便获得最真实、最有效的调查数据,获得学生现有的藏书量,了解课外阅读的现状、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等,以便产生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方法,更好地解决我们学校现有高年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针对学生现有的情景,发现我们同学在校时间很少看课外书,就是看好多同学喜欢看《阿衰》、《爆笑学校》《乌龙院》等搞笑漫画,很多学生回家基本上看电视比较多,制定出调查报告,为课题开题论证供给一个正确的方向与导向。
(二)环境布置,营造书香
孩子爱上阅读,好的阅读环境很重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为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课外阅读调查显示,学生无心阅读有很大程度是没有好的阅读环境。为此课题组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变学生的阅读环境:
1、学校成立“书香学校”领导小组,开展活动启动仪式。要求全校每个学生要求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我的阅读积累。制定读书活动计划及评比方法。让高年级同学做好表率作用。在高教楼上的每个走廊的黑板能够宣传读书的作用,让走廊上的每块黑板都会说话,都向学生传达“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书香味儿。
2、开辟“图书角”。我们高年段学生的教室都有一个崭新的六层大书橱柜,这就是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图书角图书的来源由学生捐赠和教师捐赠的方式,辅以定期由图书馆整班借阅方式,这成为我们同学借阅图书的主要来源。另外如果隔了一段时间孩子们图书很多阅读完之后,能够采用班级与班级之间整班调换的方式来借阅以扩充图书的流通量。这样图书的来源被我们所解决。
图书的问题解决之后便是管理的问题。每个班级都有专任图书管理员,他们采用图书馆的形式把每本书号,整理成图书目录。借阅时都有借阅手册,每个同学只允许每次只允许借一本,且有时间限制。管理员做好详细的借阅登记。每隔一段时间3个管理员都会清点班级图书,发现有破损、涂改、撕毁等现象必须以3倍价格赔偿。
3、利用板报,营造氛围
每班都有一块大黑板。别小看这块黑板,这可是学生展现才华的天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定期能够利用板报之类的班级宣传天地将我们一阶段的阅读成果、阅读之星等呈现出来,结合图文并茂的黑板、板报,孩子的阅读兴趣更是浓厚。
(三)立足课堂,探索方法
学生良好阅读素养的养成、提高,与教师的阅读指导是紧密相连的。如果说“一篇好作文是教师交出来的。”那我想说“一个会读书的孩子是教师培养出来的。”那里会读书不仅仅表现为爱读书,还表现为有正确的读书方法,会自我阅读。
1、以疑激趣课堂教学中任何一篇文本有许多的疑惑补白之处,在教学中这疑惑点可能是课题,能够是文章的开头,或中间空白之处,也可能是文章的结尾。采用疑惑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很有效的一种方式。例如教学《小草和大树》一文中对课题的质疑,“小草和大树本是大自然中两种截然不一样的植物,可在这儿为何以它为题呢?”很多孩子自然想到文中的主人公夏洛蒂勃朗特。她创作了《简爱》,这是一部有世界影响力的著作,夏洛蒂勃朗特以自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敢于拼搏、敢于追求自我幸福的坚强
课题中期报告篇10
20XX年3月,我的小课题——《不同教学内容的语文高效课堂研究》正式申报。从申报至今,已经过去了3个月了,回顾这段时间我针对这个小课题开展的系列工作,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研究的目标
(1)提高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效率,特别是让学生颇为头疼的文言文,考试过程中失分较多的诗歌鉴赏题、语言运用题以及现代文阅读题和作文。
(2)重在教授答题技巧与作答规范。
(3)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添加学生感兴趣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热情,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尝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思维的兴趣,构建高效的课堂提问艺术,让学生乐学、乐问,展开较有计划的实践研究。
(2)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对于我任教的两个教学班语文学困生来说,任课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们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及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或课下出现的点滴进步,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信心和勇气。
(3)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高一阶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知识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知识,提高每一位学困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困生都能积极投身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来。
3、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是从近几年大型考试以及高考等命题质量很高的试卷中选取定性训练题目,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准确把握研究发展的趋势。
(2)调查研究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使转化语文学困生的措施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富有成效。
(3)行动研究法。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形成一套转化学困生的理论框架。
(4)个案研究法。主要是通过对学困生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学习困难的成因及转化效果,为研究提供较为直接的材料。
二、开题以来做的工作
1、方案准备阶段:(XX年3—4月)
(1)制定和论证课题实验方案,论证课题价值和可行性,请专家对实验方案进行反复论证,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2)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知识,明确研究方向,增强研究的自觉性、紧迫感;
2、方案实施阶段:(XX年5月—6月)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工作,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
(2)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开展课题研究;
课题中期报告篇11
我们课题组自承担“教语文”教学与“学语文”教学之比较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人员热情饱满,态度用心,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结合理论上实验课,阶段性工作取得了必须成效,现简要汇报如下:
1、用心创造条件,进行课题申报
早在20XX年5月,本课题组顾问特级教师林惠生老师在带领本课题主持陶波老师去江门参加人教版教材培训会议期间,陶波比较具体的了解了林惠生老师所主持的省级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在林惠生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陶波老师决定开始着手“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
征得林惠生老师同意后,陶波、陈振华、黄咏志、黄广萍四位高中语文教师开始协商筹划,准备将“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作为林惠生老师“从教语文走向学语文”这一省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并准备将此课题作为一个单独市级教育科研课题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至此,“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成立。
2008年8月,课题组在林惠生老师的指导下,为“教语文与学文两种教学思维的比较研究”这一教学科研课题撰写了“汕尾市教育科研项目申请评审书”,正式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报,并很快有了回应,课题组就用心投入了该课题的研究。
2、确定研究计划
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确定了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的实施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2008年8月——2008年9月)
(1)向市教育局科研办申请课题立项
(2)准备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
(3)确定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人员
(4)制定研究实施方案,确立各项研究的主要承担人,落实各项研究的研究计划。
第二、实施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8月)
(1)本课题的各项研究资料按计划开展研究。
(2)深入开展行动研究、理论研究。
(3)组织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
(4)2009年3月对各项研究进行中期检查,各项研究的负责人汇报研究进展状况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总结验收阶段(2009年10月)
(1)各项研究先后各自进行总结,并将总结上报课题组。
(2)课题组进入总结阶段,并完成总结报告。
(3)申请教研室领导对课题组进行评估验收。
(4)将验收后的结果上报课题组。
3、加强课题研究中的理论学习
本课题需要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所以课题组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力求每一个参与研究的教师能充分的理解“教语文”与“学语文”这两种不同教学思维。
为此,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会议,透过讲解,交流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强化理论学习,并以集中统一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先后学习了林惠生老师撰写的《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方案》、《从教语文教学走向学语文教学的三大转型》等重要文章,还阅读了《语文教改20年的科学价值》,钱梦龙《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有关问题的探讨》等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超多的著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很多网络信息。课题组还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要在学习中写读书笔记、心得,定期进行交流、讨论、总结。
5、用心进行课题的研讨和管理
在近半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透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每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课题组成员都各自开了一节公开课,实施开放性教学,形式各种各样,资料丰富多彩。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6、阶段性成果明显,教师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均有提高。
经过半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实践的探求,教师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陶波老师已撰写三篇课题研究的论文:《“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其中《“教语文”与“学语文”两种教学思维下课堂教学目标之比较》已投稿至《中学语文》杂志社,杂志社修改发来用稿通知书,将于2009年2月第二期发表此文。《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的比较》一文和由陶波老师、陈振华老师分别执教的两个学语文教学的课例也送交林惠生老师,作为省级课题母题的结题资料。
推荐访问:课题 报告 课题中期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课题中期报告ppt模板 课题中期报告范文8篇 课题中期报告怎么写 课题中期报告ppt 课题中期报告专家评议要点1000字 课题中期报告所在单位意见怎么写 课题中期报告模板 课题中期报告重要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