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16年7月21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北京市财政局局长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报告】关于北京市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北京市2016年上半年
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6年7月21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北京市财政局局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市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2016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6年以来,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市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和市“两会”的部署要求,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首都发展。上半年,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1月-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869.1亿元,增长12.8%,完成年度预算的57%。其中,市级完成1608.9亿元,增长15.3%,完成年度预算的56.7%。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主要特点如下:
税收收入运行稳定。1月-6月,全市税收收入完成2548.2亿元,增长11%,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近九成。其中,“营改增”相关税收(原增值税、改征增值税、营业税)合计入库1019.1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较低,一是“营改增”扩围后企业税负减轻,对税收收入的减收影响进一步放大;二是受增值税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调整影响,地方分享额度减少;三是在“营改增”扩围初期,企业开票量较低,形成入库税款较少;四是2015年资本市场活跃,营业税同期基数较高。个人所得税完成317.4亿元,增长23%,保持较高增幅,主要是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以及财产转让所得收入增幅较高。企业所得税完成687.8亿元,增长14.5%,增势平稳。
财政收入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服务业中,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财政收入保持10%以上的较高增速,占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工业中,受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液晶显示屏等高端产品产量提升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制造业财政收入占工业比重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同时,重点产业增速较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高端产业功能区财政收入贡献突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贡献财政收入844.8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比重保持在三成左右。其中,在创新动力持续提升的影响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财政收入352.9亿元,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财政收入实现23.1%的快速增长。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执行情况较好
1月-6月,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65.6亿元,增长15.5%,完成年度预算的70.2%。市级完成385.8亿元,增长65.9%,完成年度预算的93.4%,主要是受2015年年底翘尾、土地溢价率较高等因素影响,市级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情况较好。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因政策调整同比下降
1月-6月,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9亿元,下降42.5%,完成年度预算的13.5%。其中,市级完成4.7亿元,下降54.7%,主要是上年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注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约10亿元,本年政策调整无此因素,完成年度预算的10.8%。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执行低于时间进度
1月-6月,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431.5亿元,增长16.5%,完成年度预算的43.7%。市级完成1365亿元,增长17.3%,完成年度预算的4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低于时间进度,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相关政策正在拟定,预计下半年正式实施。
(二)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1.全市支出预算完成情况较好,重点领域支出保持两位数增长
1月-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35.8亿元,增长24%,较上年同期提高9.1个百分点,完成年度预算的51.7%,高于时间进度1.7个百分点;节能环保、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保持15%以上的快速增长。市级支出1707.8亿元(含追加区支出336.6亿元),增长16.9%,完成年度预算的61.8%。
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638.8亿元,下降29.9%,完成年度预算的41.4%。市级支出232.5亿元(含追加区支出113亿元),下降38.6%,主要是各区棚户区改造、土地开发等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尚未发生支出,完成年度预算的39.8%。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9.4亿元,下降28%,完成年度预算的43.3%。市级支出17.1亿元,下降29.1%,完成年度预算的45.9%。
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925.9亿元,增长4.1%,完成年度预算的35.2%。市级支出882亿元,增长4.1%,完成年度预算的34.6%。
2.统筹资金保重点支出情况
2016年以来,全市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政策聚焦、资金统筹和机制创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重点项目支出情况如下。
推创新,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投入12.8亿元,注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投向中芯北方集成电路制造等5个项目,该基金成立以来,通过设立子基金累计带动社会资本1166亿元;支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生物医药、第四代移动通信等高新技术成果在京转化落地,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投入12.8亿元,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重大疾病防治等重点领域,建设19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拓宽高校科研创新项目筹资渠道。投入5.0亿元,推进中关村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建设,支持科技型高成长企业信用保险等,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投入14.9亿元,完善工业、中小企业、商业流通等专项资金投入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孵化,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调整,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进程,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实力。投入7.0亿元,支持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家电、旅游等领域消费增长;安排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鼓励对外投资合作。
强协调,着力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投入203.5亿元,推动新机场线、3号线、16号线等轨道交通建设;支持城市路网、交通枢纽和停车场建设;加快城市道路新建、微循环道路建设进程,改善交通出行环境。投入247.5亿元,落实地面公交、轨道交通、热力及液化石油气等补贴政策,推动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投入4.1亿元,支持二环、三环等主干道路、88座立交桥、莲石路等道路环卫作业,保障供热管网优化等项目资金,维护城市公共设施正常运行。
增绿色,着力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投入72.3亿元,围绕治理大气污染,继续支持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实施城市矿产及园区循环化改造,确保完成全年20万辆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任务;支持300家重点污染企业调整退出及环保技术改造,疏解低端产能。投入29.3亿元,确保完成全年5.63万亩平原造林任务;落实城市一、二道绿隔和“五河十路”绿色通道补助政策;实施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完善城市绿化体系。投入55.8亿元,以供水管理、污水处理、水环境建设为重点,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加快供水管网建设,创新节水型社区,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改善首都水环境。投入2.2亿元,加快推进焚烧厂、综合处理厂等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
促开放,着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投入43.0亿元,支持城际铁路、京台等高速公路建设,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投入2.7亿元,支持京津冀林业合作项目;实施张承地区10.3万亩“稻改旱”等农业节水项目,推动区域环境整体改善。投入31.2亿元,支持设立城市副中心建设基金,通过吸引金融资本参与,支持城市副中心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
谋共享,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投入39.8亿元,支持公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入13.9亿元,加大养老、就业、军转、残疾人服务等方面资金投入。投入15.8亿元,落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补助政策。投入7.3亿元,保障市属医院绩效考核奖励、医疗设备购置等资金需求;加大院前急救资金支持力度。投入115.3亿元,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支持学前教育阶段普惠性学位扩充,统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推进高校专业群建设等。投入20.8亿元,支持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加大文物及历史名城保护投入力度;推动“三大球”基层网点校和重点示范校建设,培养体育人才梯队。投入28.1亿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农户办理政策性农业保险3.85万户次。支持油气输送及城镇燃气管线隐患治理,加大执法办案、装备配备、科技强警等方面投入,维护城市公共安全。
(三)上半年财税改革进展情况
上半年,市政府及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着力推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
1.扎实推进各项税费改革,促进首都经济健康发展
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改革,在市级多个部门间建立业务对接机制,完善征管系统,加强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及时明确本市减免标准等实施细则,切实发挥“营改增”试点改革减轻企业税负、优化产业结构、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等多重政策效应。贯彻中央精神,在保持现有财力格局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兼顾各区利益关系,出台《北京市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市与区增值税收入划分过渡方案》,促进各区均衡发展。落实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扩大教育费附加等三项基金的免征范围,进一步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费负担。
2.主动创新财政体制机制,吸引各方共同推动首都事业发展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制度,坚持以事权定财力、以功能定预算,围绕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等九个方面,研究制定22条工作措施,增强各区资金统筹能力,通过转移支付政策引导各区落实全市重点工作;出台《北京市专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明确专项转移支付的预算编制、资金审核和分配等方面工作要求,推进对专项转移支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制度,印发《北京市市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基金设立、运作管理、风险防范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建立政府投资基金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基金的动态监督,防范国有资本闲置和流失风险。完善PPP模式政策体系,印发操作指南、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等配套文件;积极推进项目进程,截至6月底,本市纳入财政部PPP管理系统项目已达89个,总投资额2487.36亿元。
3.继续强化预算管理措施,促进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管理长效机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2016年市级部门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关于做好2016年区级财政支出进度管理和盘活存量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制定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加快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的支出、建立约谈及通报制度等多项措施,全市存量资金规模较2015年底大幅下降。经市政府批准,印发《关于做好2016年全市财政增收节支工作的通知》,创新工作思路,从积极培育财源、强化收入管理、严格支出管理三方面,提出15项重点措施,做好全年预算执行平衡工作。依据财政部核准的新增522亿元政府债务额度,制定本市新增政府债务分配方案,明确新增债券主要用于城市副中心建设、新机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本市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并按规定程序提交了2016年预算调整方案。完善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和机制,对政府投资基金、16个区财政存量资金盘活任务完成及问题整改落实等情况开展专项检查,促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二、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虽然上半年各项财政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半年财政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和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财政收入增收压力进一步增大。从经济形势看,2016年以来,我市经济增速虽然总体保持平稳,但传统产业增长缓慢、民间资本活跃度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从政策层面看,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调整中央与地方增值税收入划分比例,虽然长期看有利于促进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但短期也必然对财政收入,特别是我市地方收入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上半年,1月-6月份累计增幅较5月份已经有所下降,下半年随着“营改增”改革和收入划分比例调整的影响逐步扩大,财政收入增幅将进一步回落,完成全年收入预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二是财政支出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下半年,在增收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财政资金更加聚焦非首都功能疏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全市重点工作任务,并且要进一步强化各部门作为预算执行主体的责任,提高支出执行效率,挖掘存量资金的潜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益。
三是财税改革要求进一步提高。2016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民间投资、深化预决算公开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通过加快财税改革贯彻好、落实好上述工作要求。努力在加快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主动创新财政保障方式、逐步理顺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切实提升资金使用绩效等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三、2016年下半年财政重点工作
下半年,在中央及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下,市政府及各部门将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落实好《预算法》各项要求,围绕实现年度财政重点工作任务,将财政政策和资金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等目标有机结合,为服务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年度预算任务,促进财政收支平稳运行
着眼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兼顾,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收入方面,支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总量,加强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完善现行企业异地纳税财政调节机制,努力稳固涵养财源;强化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严格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加强“营改增”试点政策的宣传辅导,跟踪分析改革对我市相关行业的影响,积极配合中央不断完善试点政策,保障我市税制转换平稳推进。支出方面,保障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增强重点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抓好财政支出管理,各部门合理把握预算执行节奏,重点加快基建等领域支出进度,预算执行进度原则上不低于时间进度;针对支出进度较慢的市级预算部门和各区,“点对点”地开展业务指导、跟踪督查等工作,对清理收回的转移支付和部门结转结余资金,加大统筹力度,切实把财政存量资金盘活、用好。
(二)围绕厘清政府与市场职能边界,发挥财政引导作用
找准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发力点,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对区转移支付政策体系,研究制定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等市对区一般性转移支付支持政策,引导各区落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疏解交通拥堵、水环境整治等全市性重点任务。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放大作用,研究建立基金管理运营情况的报告制度,继续完善政府投资基金登记管理制度,逐步规范对已设立子基金和新设立子基金的管理,带动和促进社会资本参与、支持首都各项事业发展。继续推广PPP模式,发挥市级部门联席会作用,研究本市PPP基金设立等事项,配合重点部门制定行业导则;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实施切实有效的引导性及激励性措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公用事业补贴改革,实施排水集团特许经营协议,启动新一轮成本服务价格评审工作;分类梳理供热政企事权,创新对供热管网、区域锅炉房燃料补贴方式,推进供热领域改革。
(三)围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强化财政推动作用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加大力度,努力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研究建立市级财政科技统筹协调机制,从简化预算编审环节、推进科技项目分类管理、完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出发,积极构建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体系,并通过深化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等措施,精准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继续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改革试点,落实好离境退税政策,推进资源税改革,建立对自然资源税收的自动调节机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公开北京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明确项目设立依据文件、收费标准等。同时,扎实做好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事项的承接和落实工作,严格控制新增行政审批事项。
(四)围绕制度完善和机制创新,巩固财政基础作用
从加强公开和监管出发,加快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建设。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健全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试编2017-2019年中期财政规划和部门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做好2017年预算编制工作,修订完善结余资金等相关管理办法,及时调整预算支出定额标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研究制定本市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的实施意见。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管,合理安排本市地方政府债券的品种、结构、期限和时点,建立政府举债审批工作机制;通过推动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改制、加快土地入市节奏、引入PPP模式等手段,切实化解存量债务;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和监管体系,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深入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全市各行政事业单位于年底前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配合市人大修订《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细化《预算法》要求,自觉接受市人大民主监督。强化资金绩效管理,促进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深度融合,加强事前绩效评估,对财政支出政策和项目资金的相关性、效率性、效益性及可持续性进行评估,使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扩大纳入绩效监控范围,及时发现和纠正绩效偏差;逐步建立分类、分行业的评价指标,强化评估结果应用。落实政府资产管理职责,推动政府资产与部门预算、决算、政府采购的衔接,建立从“入口”到“出口”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政府资产管理体系。
2016年预算任务十分艰巨。下半年,按照市委确定的工作方针,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市政府将注重改革创新,扎实努力工作,为服务保障首都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上报告,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推荐访问:报告 北京市 上半年 【财政报告】关于北京市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