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报告】天津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全文完整)

时间:2023-04-19 12:40:04 整改报告 来源:网友投稿

天津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报告】天津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财政报告】天津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全文完整)


天津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
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各区县、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市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财政预算任务。

(一)财政收支情况

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68.8亿元,完成预算116.2%,比上年增长30.1%。加上中央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300.9亿元和上年结余136.8亿元,全市一般预算总财力1506.5亿元。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51.3亿元,完成预算105.4%,增长23%。一般预算结余155.2亿元,其中结转项目资金144.6亿元,主要是建设类项目资金和中央专项补助资金;预算纯结余10.6亿元,待市和区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决算后,结转到今年使用。

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支。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21.5亿元,完成预算117.7%,比上年增长29.5%。加上中央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256亿元和上年结余73.3亿元,减除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67.6亿元,市级一般预算总财力683.2亿元。市级一般预算支出605.9亿元,完成预算105.4%,增长16%。一般预算结余77.3亿元,其中结转项目资金76.7亿元,主要是建设类项目资金和中央专项补助资金;预算纯结余0.6亿元,待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决算后,结转到今年使用。

市级地方一般预算超收安排。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预算超收63.5亿元,剔除应返还东疆保税港区、中新天津生态城收入后实际超收57.3亿元。其中,税收收入超收27.5亿元,已根据有关规定安排用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引黄济津工程、稳定食品价格、增加消防装备购置等支出。非税收入超收29.8亿元,主要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大配套工程费、海域使用金、市容环境管理维护费等专项资金,已根据有关规定安排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港口开发建设、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等支出。

市级政府性基金收支。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328.6亿元,完成预算130.4%,比上年增长75.5%。其中,国有土地出让政府净收益134.8亿元,增长96.9%;国有土地整理成本153亿元,增长99%;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23.9亿元,下降8.9%。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3.3亿元和上年结余21.7亿元,减除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4.1亿元,基金总财力349.5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23.1亿元,完成预算119.1%,增长116.9%。基金结余26.4亿元,全部为建设类项目结转资金。

地方政府债券收支。2010年财政部批准并代理我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5亿元,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查批准了有关预算调整方案,相应增加债务收入和支出预算25亿元,已按计划用于海河教育园区建设10亿元,中央公益性投资地方配套3.8亿元,引黄济津工程3亿元,大运会及东亚运动会场馆建设2.5亿元,潮白新河蓄水工程2.1亿元,张贵庄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厂一期工程2亿元,蓟县库区保护1.6亿元。

(二)预算执行特点及财政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我市财税部门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制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深化财税改革,健全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1.财政持续增收格局进一步稳固

在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拉动下,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市辖区总收入4353.9亿元,增长46.2%,其中:上缴中央消费税、增值税、关税等收入2375.5亿元,增长49%,对中央财政贡献创历史新高;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909.6亿元,增长6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0亿元,各月累计增幅一直保持在30%以上。财政增收基础不断稳固,多点支撑多极增长的格局逐步形成。

一是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对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日趋显现。全市940个重大项目已有450个项目陆续投产达产,累计实现税收170亿元,当年实现的地方税收占全部新增税收的30%。

二是优势产业和服务业对税收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税收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汽车制造、石油石化、金融保险和房地产等行业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

三是各区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区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47.3亿元,增长30.6%,其中滨海新区收入增长35.3%。区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985.4亿元,增长33.9%,其中有4个区县收入总额突破100亿元。

四是财政增收机制不断健全。财税部门积极深化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强化目标责任制,完善现代化征管手段,推进税收源泉控缴和属地化管理,健全收入分析、评估、监控和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

2.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7.7亿元,增长20.2%。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全年新增就业45万人。完成1018户三类困难企业退出和56万名职工整体安置任务,累计偿还职工债务58亿元。积极实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18项政策措施,连续六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增加城乡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困难家庭补助和居委会成员生活补贴,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施房价调控政策,建设保障性住房650万平方米,向7.5万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租房补贴。落实保障供应稳定物价8项措施,健全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与困难群众生活补助联动机制,实行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教育支出217.7亿元,增长25.4%。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678所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及功能提升,建成25所优质幼儿园,为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保安监控系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海河教育园区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成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校“十一五”综合投资规划全面落实,“211工程”三期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高校债务化解工作进展顺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健全。

文体传媒支出23.7亿元,增长20.4%。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天津文化中心工程进展顺利,曹禺故居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开放,新建1668个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室,新建提升改造392个社区文化室。全面实施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文艺团体、广播影视、出版发行等单位改制重组。推进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全面发展,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筹备工作有序开展,建成30个体育公园和1350个城市社区、农村健身园。

医疗卫生支出69.7亿元,增长28.6%。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实现城乡全覆盖,药品价格平均下降25%以上。推进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医大总医院二期、人民医院二期等建成使用,医疗设施和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提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免费提供疾病筛查服务,加快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支出357亿元,增长38.9%。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推进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津秦客运专线等7条铁路加快实施,京沪高铁天津段完成铺轨,天津西站主站房主体结构完工,地铁2、3、9号线建设进展顺利,天津大道、津芦公路等一批交通要道建成通车。积极推进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取消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充分运用中央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全面实施公路改扩建和大中修工程,整修城镇道路2378公里和农村公路1000公里。大力支持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整修建筑1.1万栋,新建提升改造绿地3900万平方米,植树造林26万亩,治理河道29条,新建和改造污水处理厂29座,城镇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91%。累计拨付陕西对口支援地震灾区资金20.4亿元,提前一年高质量完成三年援建任务。

公共安全支出85.1亿元,增长15.8%。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增加公安消防、工商质检、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专项经费,集中装备了一批消防特种车辆和设备,处置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

3.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提高

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积极推进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完善财税优惠政策体系,支持新区拓展离岸金融、综合保税等业务,吸引天津金交所、快钱金融、船舶基金等一批金融类企业进驻,推动于家堡金融区加快建设。理顺新建功能区税收征管关系,设立滨海新区国家金库,为新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财税体制环境。实施以港养港、航线培养、机场补贴等财税扶持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港口、机场改扩建工程,推进新区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完善功能区扶持政策,加强财税综合服务,支持新区“十大战役”建设。

支持科技创新和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和企业发展支出146亿元,增长22.6%。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清理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入开展“解难题、促转变、上水平”活动,全年累计为企业减税减费60亿元。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工程,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建成运行,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个,新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综合运用财政资助、税收优惠、贷款贴息、信用代偿等政策手段,支持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进80项自主创新项目加快实施,累计开发新产品536项,专利申请2.5万件,超级计算机、巨型子午线轮胎装备等一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并实现产业化,6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创新发展。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工业、建筑业等五大领域节能工程,节能降耗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支持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财税政策体系,大力促进金融改革创新,支持设立天津农村商业银行,引进韩国外换法人银行、兴业租赁等金融机构,推进与海航集团全面开展金融领域合作,促进科技金融、农村金融等产业金融加快发展。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支持文化创意、信息咨询、服务外包、中介会展及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一期投入使用,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夏季达沃斯论坛、国际矿业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天津展取得圆满成功。安排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政府补贴,增加商贸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大力支持楼宇经济发展,全市商务楼宇达到231座,其中税收“亿元楼”25座。

支持农业加快发展。农林水利支出57.8亿元,增长23.2%。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增加节水灌溉面积18.1万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产业化体系的农户比重达到83%。支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1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20个现代畜牧养殖园和12个优势水产品养殖示范园项目进展顺利。健全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当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达到277个。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全面推进31个区县示范工业园区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5亿元。积极支持示范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新建农民还迁住宅700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巩固完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化肥农药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继续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4.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部门预算制度不断完善。健全财政制度体系,加强项目预算管理,强化前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当年部门项目预算全部落实到使用单位和具体用途,后续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并实行项目备选,预算批复率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资金使用效率明显提高。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完善收支脱钩制度,将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认真执行关于厉行节约的政策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压缩公车购置、公务接待、因公出国、节会论坛等开支,集中财力保障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资金需要。

运行监控机制不断健全。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绩效评价等制度改革,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全年集中支付总额达到707亿元,同比增长49.4%;政府采购规模135.8亿元,资金节约率17%;财政投资评审项目370个,核减项目预算4.2亿元;对15个部门的项目预算执行实施绩效评价,与预算捆绑的应用机制逐步健全。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清理“小金库”1.8亿元,强化单位银行开户管理,加大公务卡应用力度,努力健全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财政信息公开取得成效。建立预算信息公开制度,扩大市级预算公开范围,全面公开政府预算报告、预算报表和有关部门预算草案。积极推进重大民生事项公开,主动公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农”等重大民生支出的预算安排情况、管理制度和分配办法。推动预算执行情况的公开,定期向社会公布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报告。健全预算公开工作协调机制,畅通公开渠道,确保顺利实施。

(三)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收支规模进一步扩大,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收入规模仍然偏小,税收所占比重不高,收入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资金需求很大,但受财力限制,财政投入仍然不足,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偷税、漏税现象时有发生,应收尽收的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区县财政发展不均衡,部分区县和乡镇财政还比较困难。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过去的五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紧紧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重大机遇,统筹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财政增收基础不断稳固,整体实力逐步增强,财政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331.7亿元增加到1068.8亿元,年均递增26.4%,五年收入累计达到3522.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2倍。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由442.1亿元提高到1351.3亿元,年均递增25%,五年累计支出达到4534.7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8倍。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逐步增强。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养老、医疗、低保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市载体功能和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五年间财政一般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社会事业、社会保障和城乡建设等民生领域支出共计4517亿元,年均递增36%,占财政总支出比重由66.7%提高到74.8%。

三是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重大成果。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将滨海新区开发建设补助政策延长到十年,并分别给予中新天津生态城和空客A320总装线项目一定年限的专项补助。新区税收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探索取得重要突破,特准实行船舶特案免税登记和融资租赁船舶出口退税试点政策,允许试行融资租赁企业增值税退税办法,新区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进一步改善。

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提升。财税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有力地支持了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全市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大项目好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优势产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农业基础不断巩固,向“三农”领域投入的财政资金持续增加,五年支农支出214.5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8倍。

五是财政改革创新取得重要进展。财政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关系逐步理顺,财政增收的内在动力明显增强。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健全,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区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税收源泉控管机制和现代化征管手段不断完善,属地化管理扎实推进,税收征管秩序趋于规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预算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节约型政府建设积极推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二、2011年预算草案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也有很多有利条件。从我市看,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所积累的能量持续释放,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增加,为进一步壮大财政实力,统筹安排好各项财政收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预算安排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培养财源税源,着力构筑“三个高地”,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深入开展“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活动,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依法理财,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制度改革,健全财政体制机制,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全市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预算安排

根据财政工作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2011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2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263.6亿元和上年结余155.2亿元,全市一般预算总财力1647.8亿元。

全市财政一般支出预算1647.8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21.9%。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主要包括:教育271亿元,增长24.5%;科学技术54.1亿元,增长25%;文化体育与传媒28.6亿元,增长20.6%;社会保障和就业157.1亿元,增长28.2%;医疗卫生86.2亿元,增长23.6%;农林水利72.2亿元,增长25%;城乡社区事务448亿元,增长25.5%;公共安全97.9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服务104.4亿元,增长6%。

(三)市级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预算安排

2011年市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4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加上预计中央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232.4亿元和上年结余77.3亿元,减除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76.4亿元,市级一般预算总财力718亿元。

市级财政一般支出预算718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18.5%。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主要包括:教育76.9亿元,增长23%;科学技术33.1亿元,增长21.5%;文化体育与传媒17.5亿元,增长21.5%;社会保障和就业108.9亿元,增长27.3%;医疗卫生40.8亿元,增长22%;农林水利46.5亿元,增长21.5%;城乡社区事务150.7亿元,增长37.2%;公共安全49.5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服务41亿元,增长6%。

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347.5亿元,增长5.8%。加上预计中央转移支付补助等资金0.6亿元和上年结余26.4亿元,减除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3.2亿元和调出资金等0.6亿元,市级基金总财力370.7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70.7亿元,比上年实际支出增长14.7%。按照基金项目划分,主要包括:国有土地出让政府净收益152.6亿元,增长23.6%;国有土地整理成本160.8亿元,增长5.2%;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30.9亿元,增长10.2%。

(四)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为进一步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集中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和财政部相关文件规定,从2011年起,我市市属企业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即市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按照国有资本收益10%比例上交财政,专项用于增加国有资本金、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和补充社会保险基金等支出。“十二五”期间,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原则上每年递增一个百分点。各区县政府要参照上述做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研究出台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总的来看,今年财政收入预算综合考虑了经济发展、税收政策调整、加强收入征管以及结构性减税等因素,符合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原则;财政支出预算综合考虑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支出需要,以及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等方面的要求,符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在预算执行中,我们要进一步健全财政增收节支机制,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全面强化支出管理,确保全年实现预算平衡。

三、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再上新水平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对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健全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确保财政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

积极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全面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探索和把握税收征管规律,增强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税收征管手段,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完善税源监控体系,开展税源分析、税收预警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及时查找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税收收入流失。进一步健全税收分析、评估、监控和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推进税收管理员平台建设,重点加强税基管理、户籍管理和源头管理。完善重点企业税收管理机制,健全风险评价监控和应对体系,改进零散税源定额管理办法,探索集约化、社会化征管模式。加强国地税之间以及与工商、房管、银行、海关等部门协调配合,完善信息联网和数据交换制度,健全横向互动、上下联动、内外协作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税收控管水平。加强税收薄弱环节征管,对宏观税负水平偏低的行业和区域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对流动性较强的行业以及股权转让、征地补偿、跨国公司关联交易等行为开展重点稽查,对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加紧研究有效征管措施,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切实堵塞税收漏洞。及时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措施,制定统一内外资企业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普遍开征地方教育附加的具体办法,全面清理减免税收政策,努力实现应收尽收。进一步健全财政收入目标责任制,完善组织收入工作中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做到人人有任务,层层抓落实,努力形成各区县、各部门齐抓共管财政收入的良好局面,确保经济发展成果及时体现为财政增收。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实施积极的财政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试验区建设,大力培育创业主体,不断扩大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残疾人和“4050”人员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45万人。积极促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提高城乡低保、失业人员、优抚救济对象和特困户补助标准,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支持20项民心工程。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保补助标准、最高支付限额和报销水平。健全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残疾人免费乘坐地铁和公交车。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建设规模,完善租房补贴政策,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努力构建面向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增加装备建设经费,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天津建设。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保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确保教育支出总额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积极推进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启动海河教育园区二期工程,支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高等院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团队建设,支持南开大学、天津大学“985工程”和医科大学“211工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资金为补充的经费投入机制,新建改造50所公办幼儿园,推进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和农村乡镇幼儿园建设。支持民办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

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支持天津文化中心建设,推进区县、乡镇和社区文化设施网络标准化工程,全面完成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财税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健全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体系,推出一批重大题材文艺作品,支持举办高水平演艺活动。加快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促进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强化竞技体育基础和人才梯队建设,做好承办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筹备工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医疗卫生资源调整,支持中医一附院、海河医院、第二儿童医院等建设工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区县中医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职业病防治院、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标准化建设,提高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

(四)健全财政政策体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支持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根据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要求,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健全税收属地化征管模式,完善财税优惠政策,加快推进功能区开发建设。支持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推进金融服务区建设,推动东疆保税港区税收政策先行先试,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聚集新区,不断增强新区整体发展能力。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实施港口、机场扩建工程,增强新区服务辐射功能。

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综合运用财政资助、贷款贴息、信用担保等方式,加快重点实验室、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吸引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水平研发机构。完善财税综合服务,积极支持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促进优势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全面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努力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培育一大批“顶天立地”的科技“小巨人”。积极支持发展农村工业,加快推进31个示范工业园区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的区县工业龙头企业。加大财政节能减排投入,支持重点节能工程和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推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吸引银行保险、国际保理、私募基金、融资租赁等机构注册落户,努力形成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推进重大服务业载体建设,着力打造津湾广场、泰安道等现代都市商业集聚区,提升改造建设一批特色商业街,支持南开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区建设。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会展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培育更多的税收“亿元楼”,推动服务业实现量和质的突破。

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有效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和示范园区项目,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建成150个养殖示范园区和16个现代农业及科技示范园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农业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的研发转化和应用推广,继续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健全涉农补贴、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继续支持示范小城镇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投入,推进交通体系和市政设施建设,完成天津站地下交通枢纽和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成地铁2、3、9号线和一批重点高速公路,新增城市道路450万平方米,津秦客运专线、京津城际延长线等铁路完成铺轨,加快建设地铁5、6号线。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工程,支持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水环境专项治理和库区水源保护,建成子牙园等5座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张贵庄等13座污水处理厂,铺设管网397公里。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快里巷道路改造,植树造林20万亩,新建提升绿化2500万平方米,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五)深化财税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

健全财政体制机制,理顺市与区县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规范税收属地化征管,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区县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将政府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努力做到全面准确反映政府收支总量、结构和管理活动。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加强项目前期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增强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制度改革,强化支出过程控制和运行监督,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绩效目标设定、跟踪、评价及结果运用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财政收支数据,不断增强预算透明度。

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清理规范政府融资平台,严格债务举借和担保程序,健全“借用管还”和风险预警机制,切实落实偿债责任,逐步形成融资规范、运行高效、风险可控的长效机制,努力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各位代表:2011年财政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做好今年财政工作,对于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着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公共财政体系,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财税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不断扩大财政收支规模,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推荐访问:报告 天津市 草案 【财政报告】天津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