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事迹材料扶贫工作典型事迹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扶贫事迹材料3篇,供大家参考。
扶贫事迹材料篇1
扶贫工作典型事迹
走进XX,随处可见扶贫新迹象,到处都有喜颜欢笑声。XX两年前,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群众科技、文化、生活水平低,社会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自谋发展的意识较差,新兴财源培植不够明显、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两年以来,党委、政府立足镇情,认真分析,找准突破口,多方争取,加大扶贫开发和投入力度。全面推进了农业农村工作的向前发展,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XX是永善的“南大门”,最高海拔3055米,最低海拔1300米,是典型的高寒冷凉贫困山区,全镇幅员面积272平方公里。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45个村民小组6593户、23164人。居住着汉、彝、苗、回四种民族。全镇耕地面积48543亩,有林地18万亩,人工和天然草场8.5万亩,湿地14000亩,国有林4万亩。主产马铃薯、玉米、荞麦。经济作物主要以兰花籽、白芸豆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加之自然灾害频繁、严重,扶贫难度非常大。党委政府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扶贫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成立一支强有力的领导组,实行“一个产业、一套人马、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位一体”资料来源于《新灵山写作资源》管理模式,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共同搭台,合力唱戏”的扶贫服务机制,并设立扶贫办公室,配备专职扶贫员。负责各种项目的规划和报告的草拟及业务指导,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扶贫工作中做到“四个第一”即从思想上树立第一意识,在工作上摆正第一位置,在投入上注重第一重点,把扶贫工作变成第一行动。
二、培育支柱产业,扩大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源优势,坚持效率最大化原则,以品种改良为中心,建立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模式,走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路子,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和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行良种良法,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首先在XX全面推行玉米单株密植定向移栽等科技措施,实现粮食增产92500公斤。其次,实施白芸豆、葵花套间示范种植,每亩耕地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值310元。党委政府将继续做大这一产业,采取“以一还二”(即无偿发给农户一公斤籽种,农户收获后还二公斤)的方式滚动发展。
二是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党委政府极力争取扶贫资金36万元,购进云南48-50s半细毛羊600只、黑山羊120只发放给农户,由畜牧兽医站负责技术指导,实行挖儿填母3:7分成(即农户得羔羊总数的7成,畜牧兽医站抽羔羊总数的3成又发给其他农户饲养分成),羊毛收入全部归农户所得,以此方式滚动。两年来,从原来的35户720只发展到90户2217只。共创利润45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
三是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两年以来,党委政府抓住国家以工贷赈,开仓放粮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大好机遇,积极争取,在XX镇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13000亩的退耕还林和4500亩的荒山造林,通过有效的管护措施和办法,让农民获得实惠,又有效地控制了XX水土流失。涉项户人均纯收入增加265元。进一步降低了XX镇贫困率,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三、夯实基础,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两年以来,党委政府充分认资料来源于《新灵山写作资源》识到社会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带领XX全镇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大干快上,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作文章,积极争取项目,加快XX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通电工程,为使XX人民能早日用上电,党委政府争取扶贫资金(农网改造无电人口通电工程)805万元,解决了XX镇七个村101个村民小组、3892户、14151人的照明和农产品初加工的能源问题,既降低了生产生活成本,又告别了油灯照明的历史。
(二)易迁工程和安居工程。两年以来,在XX共实施易迁工程116户,总投资232万元,国家投入86万元,安居工程96户,总投资126万元,国家投入40万元。改善了农户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
(三)简易住房改造和杈杈房改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多方争取,坚定有一分资金,干好一件事的信心,共实施简易住房
改造601户和杈杈房、茅草房改造450户。争取国家扶持35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集资219万元,使群众住上了瓦房、砖房,户间道辅上了混凝土。既改善了农户的住房条件,又改变了环境条件和卫生环境。
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XX人均耕地2.17亩,由于实施了退耕还林(草)13000亩,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增加,XX镇
党委政府根据这一实际状况,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列上议事日程。为确保人员输得出去,输出能致富。采取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能人帮带、信息先行、培训提质、有序输出的原则,全力做好信息、咨询、救助等服务。把外输内引有机结合起来,与公司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不断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子。全镇两年内转移剩余劳动力3280人,创收入1384万元,推动全镇GDP21个百分点。推动XX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XX镇通过两年狠抓扶贫攻坚工作,解决了部分群众的照明、饮水、住房困难,改善了全镇人民的生活环境,使人均纯收入从520元增加到现近800元。改变了全镇的贫困面貌,使全镇人民迈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扶贫事迹材料篇2
市产业扶贫典型经验做法
×市紧紧围绕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条主线,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总体思路,以特色种植、规模养殖、劳务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脱贫产业,把“输血”逐步转化为“造血”,为移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奠定长效基础,逐步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政策引领激活特色产业发展动力。制定出台了《促进生态移民脱贫增收的政策措施》,一定五年不变,从
×个方面全力支持移民地区产业发展,激活了产业发展动力。一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贫困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实际,对新规划建设的养殖园区配套设施、农田水利维护、田间主干道及生产道维修等建设项目,给予一定补助;对自打抗旱井的流转大户、流转移民区枣树地的和在移民区投资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厂的,给予一定补助。目前,共投入×元,实施了特色养殖业、便民服务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有力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扶持发展特色种植业。对规划集中连片新建标准节能日光温室,按照室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元。新建标准大中型
拱棚(移动温棚),按照室内实际建设面积每亩补助×
元。鼓励长枣间种优质牧草、红薯、马铃薯等,流转长枣地
500
亩以上,每年补助×元/亩。支持种植自治
区、×市推荐的经济作物,红树莓连片种植
1000
亩以上的,一次性给予种苗补助×元/亩,两年内享受土地流转相应的补助政策,建设冷库给予×的建设资金补助。鼓励以移民为主体的合作社、家庭农场领办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及先进适用技术,年领办
100
亩以上的高标准示范基地,每年补助×元/亩。201×年通过流转土地发展特色种植*亩,建立自治区级、×市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各×个,群众直接受益×万元(土地流转费×万元,务工收入×万元),人均增收×元。三是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养殖业。鼓励支持发展牛、养等养殖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对在养殖园区内养殖育肥羊、良种基础母羊的移民给予相应补助。鼓励移民购买优质奶牛投放园区进行托管,每头补助×元,并对移民和托管奶牛的企业给予补助。鼓励养殖龙头企业在移民村投资建设养殖园区,年内存栏奶牛*头以上、肉牛*头以上、羊*只以上,每个企业每年最高给予×万元以内的贷款基准利息补贴。四是大力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对引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移民依法签定合同流转土地*亩的每年补助×元/
亩,对流转*亩以上(含*亩)的每年补助×元/亩。移民依法规范与家庭农场、组建合作社流转土地,*亩的每年补助×元/亩,*亩(含*亩)每年补助×元/亩,*
亩以上(含*亩)每年补助×元/亩。五是大力扶持发展劳务产业。鼓励自主创业,对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证的学员,报销全部学费,鼓励培训机构在移民点新建实训基地;对年内稳定就业×个月以上,收入达到一定数额的移民,奖励×元/人;鼓励劳务派遣公司等开展劳务中介服务,并给予一定奖励;鼓励自主创业,对移民创办微小企业、从事个体经营的给予奖励性补助。鼓励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就业,凡夫妻双方到×工业园区企业务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1
年以上,连续缴纳养老保险×个月以上的政府提供公租房(免收租金*年)。目前,已经兑现创业就业奖励补助×万元(其中自主创业奖励×万元,稳定就业奖励×万元),有*对年轻夫妇进城务工并得到政府公租房自助。
聚焦基础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市近几年来,沿山下白路一线草畜产业发展迅猛,形成百户科技示范、千户规模经营、万户分散饲养的格局,初步建成“买西北,卖全国”的百里特色养殖带。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市委、政府高瞻远瞩,聚焦特色
养殖基础优势,着力打造生态移民村特色养殖示范基地。根据移民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区位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按照奶牛、肉牛、育肥羊、基础母羊、肉兔、家禽等特色养殖结构合理搭配原则,由农牧局牵头,201×-201×年在移民村新选址规划了×个大型养殖园区,升级改造原有的×个养殖园区。201×年开工建设的×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已经投入运行,201×年新开工建设的×个千头大型肉牛养殖园区已经开工建设,8月底前可以投入运行,移民村特色养殖产业勾画布局出选址布局合理、养殖结构科学、重点突出、销路畅通的宏伟蓝图。为了吸引养殖大户在移民村投资建厂,×市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外,还从选址规划、项目立项、土地利用审批、施工建设、银行贷款等方面给予全力配合和支持,打消了养殖大户投资建厂的种种顾虑,加快了项目落地。201×-201×年,移民村共引进养殖大户*家,累计引进特色养殖投资投资
5
亿元以上。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扶贫模式,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为主内的“三变”改革,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牛养殖场为×户移民每户托管奶牛
1
头年分红×元/年,×村每户×万元扶贫小额
贷款入股×奶牛养殖场托管奶牛
3
头分红×元/年;
201×年新建×个千头奶牛养殖场,与企业(合作社)
商定
8
月份完工后为贫困户入股托管奶牛×户以上,通过入股托管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专门针对残疾群众脱贫引进肉兔产业建设兔舍
2
栋,吸纳残疾人家庭户×户,每户获利×元/年。采取群众养企业回收办法,连续
2
年为移民村×户移民每户发放扶贫鸡苗
50
只、鸡笼×个,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不出家门务工增收的问题。
聚焦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
市生态移民村经过
5
年的建设发展,在特色种植业方面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一是流转费阶梯式增长盘活移民村土地。
×市生态移民村地处毛乌索沙漠边缘,新开垦的耕地土壤贫瘠,地力地下,灌溉用水紧张,发展种植业投入成本倍增,对种植大户没有多大吸引力,土地流转比较困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吸引并留住种植大户,×市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土地流转费前
3
年×元/亩,从第4
年开始每亩每年递增×元的阶梯式递增方式,逐步增加与当地周边流转费持平,同时给于流转大户一定的流转费补贴,在确保种植大户盈利的前提下保证了移民土地流转。二是新技术、新
品种推广应用,提升特色种植业品质。在特色种植业方面,瞄准新兴优势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在发展×
当地长枣产业的基础上,先后引进新品种;在种植技术上采取水肥一体化、移动拱棚、设施温室等先进种植技术。三是创新特色种植模式,促进移民增收。成立移民村特色色种植专业合作社×个,采取“合作社+
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建设自治区级和×市级永久性蔬菜基地各×个。按照“合作社发展产业就近解决
×人员在田间从事农业生产,带动移民在务工过程中获得劳务收入的同时,还能学到特色种植技术”思路,引进的优势特色种植产业在保证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的前期下,优先选择劳务密集型产业。四是示范引领移民自主发展。我市在发展特色种植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引进大户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部分移民在引进种植大户合作社务工挣钱、学种植技术的过程中,看到了发展规模化特色种植的效益后,就开始行动起来。201×-201×年,×户移民在×公司流转枣树地,最少的流转
5
亩,最多的流转*余亩,在自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更多的移民投入到自主发展大军。201×年移民村新增×户移民在本村流转枣树地
*亩套种黄花菜,将移民自主发展带向高潮。
聚焦丰富的劳务资源,大力发展劳务产业。立足
让每个人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就业技能,确保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人稳定就业,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有活干、有钱赚。坚持把务工就业作为脱贫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放缓、务工就业难度增加的形势下,转思路、变方法、出实招。一是搭建劳务服务平台,为移民就业服好务。成立劳务服务中介组织,发展劳务经纪人,对移民村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掌握清楚劳动力结构,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对接用工企业,每半月发布公告一次务工就业信息,每年劳务输出达×人左右。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就业能力。根据劳务市场需求,转变劳动力转移思路,从“我向企业找活干”向“企业找我干活”
转变,瞄准临武周边企业用工条件,接轨“订单式”
培训模式,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全力以赴为每户移民培训出
1-2
名能够胜任企业岗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喜欢使用的技能型人才。三是创新劳务就业模式,巩固提升“村头建厂”经验做法。201×年引进×个千头奶牛养殖场,带动务工就业*余人。201×年,在原有中银绒业狼皮子梁针织分厂的基础上,采取政企合作模式,继续巩固扩展移民村“村头建厂”好的经验做法,鼓励中银公司在白土岗乡×村建设针织车间,吸纳该村
×人就近稳定务工就业,实现由农民向产业工人的华丽转身。通过全国妇联、妇女协会支持,引进*有限公司,在×村建设全国第一家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吸纳100
名移民劳动力就近稳定务工就业。正在建设的昊盛达、金勇两个大型养殖场建成后预计能够带动
80
余名移民务工就业。四是加强基地建设,破解就业难题。移民群众普偏文化水平偏低,缺乏劳动技能,就业难度大。我市有针对性的在移民地区建立全区第一个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引进种植大户按照实操实训方式,在解决缺乏劳动力就近在田间务工增收的同时加强技能培训。每年在流转土地上务工就业的缺少劳动技能人数达到×万人次以上,获得劳务收入×万元以上。
扶贫事迹材料篇3
产业扶贫典型事迹材料
安徽林海园林绿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6420万元,是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中国园林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全国诚信示范单位、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马鞍山市和县就业扶贫基地。公司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和发展,从一家以花卉苗木种植为核心业务的区域性林业企业,发展成为一家具有大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经验和技术优势到乡村旅游的跨区域跨行业综合经营企业。
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时期主动参与地方“精准扶贫”工作, 始终按照“坚持精准扶贫为己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原则,把“精准扶贫、带动脱贫”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从帮助地方发展林业的“种、养、加、林果”等四个方面,重点实施产业扶贫。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周边4个乡镇,一千多农户(其中贫困户109户),从事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2.75万亩,吸纳贫困就业人员37人,助力109户贫困户脱贫,为当地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做出积极贡献。
2017年以来,林海园林公司依托金融扶贫政策,积极利用贫困户小额信贷平台,带动贫困户进行产业脱贫。带动模式为:贫困户从银行每户贷款5万元,按照自愿的原则,投入到贫困户所在村合作社,由合作社集中将贷款资金注入林海园林公司,以获取投资产业收益,合作社再将收益分配给贫困户。通过该模式林海园林公司共从村级合作社吸纳109户贫困户贷款资金545万元,公司利用贫困户小额贷款资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施“北美海棠新品种示范推广”、“林下经济培育和套种”两个产业项目,投资建设花卉良种培育基地、生态种植基地、水产品开发等综合经营项目。2017年回报给村合作社收益34.16万元,每户分得收益3050元(其中,保底收益2400元,产值收益650元)。这不仅为贫困户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也丰富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同时公司还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可以为贫困户家庭年均户增加收入2100元;吸纳贫困人员就业,每人月工资2000-3000元,等多途径带动贫困户脱贫。
近年来,公司捐助30多万元用于当地村路修建,使周边近千农户受益,拿出20多万元帮助贫困职工家庭修房,使贫困职工“安居乐业”。每年拿出10万余元资助多名贫困大学生上学,为偏远乡村学校购买桌椅和书籍,响应政府开展的“助学结对帮扶”活动,参与县政府倡导的“微心愿”活动,帮助贫困学子实现他们的心愿。同时公司每年都慰问和帮扶困难老党员、伤残老军人、五保户和敬老院的孤寡老人。
林海园林公司将在已有扶贫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精准扶贫力度,进一步找准精准扶贫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进一步动员全公司上下提高认识、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精准扶贫工作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推荐访问:扶贫 事迹材料 扶贫事迹材料3000字 扶贫事迹材料标题 扶贫事迹材料300字 扶贫事迹材料范文 扶贫事迹材料怎么写 扶贫事迹材料800字 扶贫典型事迹材料500 扶贫事迹素材 扶贫事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