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戴着眼镜的安文军总是带着笑容,可说起话来语调铿锵,他对记者说:“我读书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给我这个山里娃教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爱、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14篇,供大家参考。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1
戴着眼镜的安文军总是带着笑容,可说起话来语调铿锵,他对记者说:“我读书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给我这个山里娃教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爱、品格和勇气。”
安文军决心要像自己的老师那样当一名好老师。1993年,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安文军,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家乡。
那年8月,祁丰学校成了安文军教育生涯的第一个“根据地”。祁连山下,几排低矮的土坯瓦房在寒风中伫立,教室里光线昏暗,火光微弱的煤炉旁坐着几名搓着手、哈着气的学生……安文军永远记得第一次来到祁丰学校的情景。
“夏天,火一样的太阳从千疮百孔的窗户射进来,射在讲台那片区域。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得人如坐冰窖。”安文军说,即使条件再艰苦,只要看着眼神里充满纯真和渴望的牧区孩子,他便舍不得离开。
班里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这更让安文军很心酸,他暗下决心:“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把山里娃教好,才是真本事。”
1996年,他所执教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班会考平均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2005年,辗转两所乡村学校的安文军来到了明花学校。
乡村学校时常断电。到了晚上,安文军有时只能点蜡烛备课、改作业。乡村学校缺教师,他一个人包揽了多门课程;一边照顾生病卧床的母亲,一边教学……即便再辛苦,安文军也总是笑盈盈地面对。
那段时间,每个学生家长都认识了安文军──这个瘦弱的老师在假期去遍了每个学生的家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安文军记得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如果有学生不来上课,他比家长还着急。乡亲们也从安文军身上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简明科学的书籍分类,精准定位的摆放位置,整齐划一的标签高度,在明花乡的牧童之家里,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严谨准确到让人惊叹。小小的牧童之家,在管理员黄艳宁的精心打理下,井井有条、充满生机。今年19岁的黄艳宁,出生于肃南县明花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因早产导致脑功能发育不全,并引起肢体残疾。
因为不便去学校,从黄艳宁上小学开始,安文军带领的明花学校送教团队每周都会准时来到黄艳宁家送教上门。下课了,黄艳宁会着急地询问下次送教的时间,等着安老师下次来上课。
2018年,经过安文军的积极协调及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黄艳宁被聘请为牧童之家的图书管理员,她每天都会准时去书屋学习、管理图书。每天黄艳宁都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吸收知识带给她的营养和快乐。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关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安文军对黄艳宁如此,对其他学生亦然。安文军主动担负起周末照护十几个住校生的饮食起居。孩子们生病了,他就第一时间带去看病就医;孩子们缺乏文具和生活用品,他主动帮他们去买;寒暑假放假那天,看着孩子们坐上回家的班车,安文军才能放心……
安文军非常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他将教学生活中的点滴都记录到小本子上,闲暇时与同事讨论,撰写教学随笔,进行自我反思。他订购教育教学书籍,潜心学习,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在培训中得到专家、名师的指点,助推自己的专业发展。
安文军语言幽默风趣,讲课犹如讲故事,学生总能被轻松代入课文无法“自拔”,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得又快又好,效率极高。现已在明花乡政府工作的学生郭冬芝回忆说:“听安老师讲课是享受,做安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乐趣,跟安老师聊天更是一种快乐。”
从教30年,安文军所教学生超过3000人。他们奔赴各行各业,遍布天南地北。“教书育人,就是我最幸福的事。事实证明,知识能改变命运。我的学生做到了,我也做到了。”从青春年少到中年沧桑,回望从教的30年,安文军感慨万千。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2
曾经看央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总会报道一两个扎根于乡村或山区的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感动着国人,令人为之震撼。从事了教育工作之后,使我更能深深地体味到这些深入到乡村或灵魂深处的人物的崇高品质,也更能体会到他们的无私奉献及无悔精神,对他们肃然起敬。
林州模范教师王生英便是这样一位楷模,是教师的精神领袖:她扎根山区30载,犹如一枝傲雪红梅,用残疾之躯搏击多舛的命运,谱写了自我人生的华丽乐章。我们读懂王生英,方可继承其优秀品质。
一、须得读懂大山
“山”在文化传统中是厚重的,是世代山民安身立命的处所。然而,“山”也表征着传统的闭塞、愚昧、僵化与保守。封闭的群山,告别陈旧的传统,拥抱崭新的现代,对有限的生存圈的突破,已成为世代山居的年轻一代的心灵渴望。然而,悠久而强固的传统大山,去谈何容易!它需要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更需要的是冲出包围的行动,甚至需要付出几代人前仆后继的代价。山里的人终究是挣扎着走出去了,然而,有一个人却选择坚守在这里,她就是教师王生英。
她的留守,是为了更多的人走出大山。只有她的留守,才能换来更多人走出去的希望。因此她是真正读懂大山文化的人!
二、她不是“高大全”,她只是“有用的人”
在当代文学“十七年”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充斥了“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们都是尽善尽美的人,无论其思想、道德抑或行动。
而王生英老师,她却是一个腿脚不甚灵活的残疾人。在数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每天除了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外,还要穿过大河……越是艰苦卓绝的环境越能激发人的意志力。一身兼数职的教学工作,她竟没有任何怨言,“只要你乐意去做,就没有苦和累”。就是本着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她愿意把山区的教育工作坚守到底。她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她更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因为她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她是个“有用的人”。
是的,当一个人有所奉献的时候,她的心灵必然是富足的,她的人生也必然折射出不平凡的光。
三、须得自我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的。我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得尽善尽美。但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浮躁、不能吃苦耐劳、遇到困难便满腹牢骚…这些都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王生英老师的事迹,使我下定决心渐渐改正缺点,有所进步!
近几日看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书上有这么几句话深深地触动着我:“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过于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实在妙绝!而王生英老师正是这种教育实践的一个典型,更是我们所借鉴的榜样!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之所以要坚持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很不容易的。这就要发挥我们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书育人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教书育人,我觉得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作为老师的职责。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也许不能改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潮流和舆论,但我们能改变学生,只要我们不推卸、不躲避、不畏难,在心底里对自己说:教书育人,我的职责。我们有职责继承良好的教育传统,并透过教育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作为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用心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用心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践行者和用心推进者。
首先需要有爱心。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其次,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样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之火。激发学生的斗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克敌制胜的决心,这样才能在创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坚战。
透过这次师德学习,收获是十分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用心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潜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做终身奋斗的目标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努力尝试和运用,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4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在微观上讲是学校教书育人的老师,而站在宏观上说就是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中提炼的一种能者为师的,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作为行业的佼佼者,自然是能够称之为“师”的,他们是更多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之“师”。教书育人楷模的身上总是有他们特别的地方,即便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小事,这份坚持,这份恒心就是一种能力,他们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做到了全心全意,他们在践行这份重托的时候做到了尽心尽责,他们爱自己的事业如同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为示范为“师”标出最美的刻度。
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镜”。心中有大爱,身上有正气,手里有本领,脚下有定力是先锋模范身上统一的品质,他们是一面镜子,在对照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去学习他们敏捷的思维、用新科技、新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够让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年轻,让自己为民的旅程始终保持活力。
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把自己的故事变成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让我们从他们的故事中受到感染,追寻他们的脚步成为他们那样对人民、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厚植这种“传精神、行正道、弘大爱”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够更好地扎根人民,汲取拼搏奋斗的力量,奉献国家。
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精神为“指南针”。为更多的人引导方向,更能够提升党员干部的新思想,新境界,在学习先锋楷模的过程中,立志成为他们的“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绵薄的力量。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2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社会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努力实现从人师到明师最后到名师的转变。
人师。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走上讲台,教书育人;走下讲台,为人师表。
明师。明师,即开明之师、明智之师、明白之师。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基本职责,古往今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照明灯。所以老师不仅要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路,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教孩子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名师。名师出高徒。名师是教师队伍中,具有一定“名气”“名望”的教师,是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美誉度的教师。这种名气、名望,来自名师的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名师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敬佩、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魔蛋、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
最为一名教师,人师是最基本的要求;明师是奋斗的目标;明师是不懈努力的追求。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5
1、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
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3、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积极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6
戴着眼镜的安文军总是带着笑容,可说起话来语调铿锵,他对记者说:“我读书时遇到了一位好老师,他给我这个山里娃教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爱、品格和勇气。”
安文军决心要像自己的老师那样当一名好老师。1993年,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安文军,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家乡。
那年8月,祁丰学校成了安文军教育生涯的第一个“根据地”。祁连山下,几排低矮的土坯瓦房在寒风中伫立,教室里光线昏暗,火光微弱的煤炉旁坐着几名搓着手、哈着气的学生……安文军永远记得第一次来到祁丰学校的情景。
“夏天,火一样的太阳从千疮百孔的窗户射进来,射在讲台那片区域。冬天,凛冽的寒风吹得人如坐冰窖。”安文军说,即使条件再艰苦,只要看着眼神里充满纯真和渴望的牧区孩子,他便舍不得离开。
班里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这更让安文军很心酸,他暗下决心:“认认真真地上好每堂课,把山里娃教好,才是真本事。”
1996年,他所执教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班会考平均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2005年,辗转两所乡村学校的安文军来到了明花学校。
乡村学校时常断电。到了晚上,安文军有时只能点蜡烛备课、改作业。乡村学校缺教师,他一个人包揽了多门课程;一边照顾生病卧床的母亲,一边教学……即便再辛苦,安文军也总是笑盈盈地面对。
那段时间,每个学生家长都认识了安文军──这个瘦弱的老师在假期去遍了每个学生的家中,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安文军记得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如果有学生不来上课,他比家长还着急。乡亲们也从安文军身上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简明科学的书籍分类,精准定位的摆放位置,整齐划一的标签高度,在明花乡的牧童之家里,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严谨准确到让人惊叹。小小的牧童之家,在管理员黄艳宁的精心打理下,井井有条、充满生机。今年19岁的黄艳宁,出生于肃南县明花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因早产导致脑功能发育不全,并引起肢体残疾。
因为不便去学校,从黄艳宁上小学开始,安文军带领的明花学校送教团队每周都会准时来到黄艳宁家送教上门。下课了,黄艳宁会着急地询问下次送教的时间,等着安老师下次来上课。
2018年,经过安文军的积极协调及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黄艳宁被聘请为牧童之家的图书管理员,她每天都会准时去书屋学习、管理图书。每天黄艳宁都会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吸收知识带给她的营养和快乐。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关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安文军对黄艳宁如此,对其他学生亦然。安文军主动担负起周末照护十几个住校生的饮食起居。孩子们生病了,他就第一时间带去看病就医;孩子们缺乏文具和生活用品,他主动帮他们去买;寒暑假放假那天,看着孩子们坐上回家的班车,安文军才能放心……
安文军非常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他将教学生活中的点滴都记录到小本子上,闲暇时与同事讨论,撰写教学随笔,进行自我反思。他订购教育教学书籍,潜心学习,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在培训中得到专家、名师的指点,助推自己的专业发展。
安文军语言幽默风趣,讲课犹如讲故事,学生总能被轻松代入课文无法“自拔”,在轻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得又快又好,效率极高。现已在明花乡政府工作的学生郭冬芝回忆说:“听安老师讲课是享受,做安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乐趣,跟安老师聊天更是一种快乐。”
从教30年,安文军所教学生超过3000人。他们奔赴各行各业,遍布天南地北。“教书育人,就是我最幸福的事。事实证明,知识能改变命运。我的学生做到了,我也做到了。”从青春年少到中年沧桑,回望从教的30年,安文军感慨万千。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7
1、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
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3、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幅教书育人的重担。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其次,要热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会以优秀教师为榜样,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去,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爱不应该是挂在嘴上,也不应该是肤浅的凡事包办,而应该深入到思想落实在行动上。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我们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爱护下和教育下健康的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风貌,向优秀教师那样努力工作,不求索取,以奉献为荣。积极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探索,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对他人宽容一些,多与人为善,与己为善。做到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做一个坦坦荡荡的人。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立足自己的岗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实际行动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8
透过这次教师礼仪的集中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以前对教师礼仪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教师礼仪就是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都要得体,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敬人律己就行了,但透过对教师礼仪的系统学习,使我懂得了它不仅仅仅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它还内含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大特点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专业与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素养,以下是我透过学习对它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师资,即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一名好教师不仅仅透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要规范自我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透过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务必身体力行,不允许学生做的,自我坚决不做;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时也务必做到。就像滕野先生一样,他对鲁迅的教育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因为他内在的高尚品德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正所谓德高于内,才能溢于外,因此我们要透过自我不断的学习,加强德行提升,把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现给学生;
师表即要我们要为人之楷模,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仅影响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礼貌道德修养等都有着直接地感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修养,注意约束自我,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起好示范作用。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在党和人民信任的那个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不能够误导子弟,不能传授伪科学,不能非议党和政府,不能蔑视我国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教育法、教师法,不能做出有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事情。
师心就是要有爱心,无论是对幼儿园、小学生还是初中生,我们都要像对待自我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要懂得尊重他们,与他们互动时要使用礼貌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待孩子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果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而恶语中伤学生,不仅仅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必须能得到提高,一名有爱心的好老师往往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因为他们懂得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表现出的亲和力也拉近了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在给落后生解答问题的时候选在自习课上,然后轻轻的坐在学生旁边,一边交流一边给与解答,这样他们就会没有紧张感,比较容易理解。
素养方面我觉得比较好理解:政治素养就是要我们思圆行方,立端立正,爱祖国,爱自我的民族和人民,爱党,爱社会主义,只有自我做到这些,才能进而去教育学生,使学生构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法律素养就是让我们要有法制观念,当今社会是法治的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作为教师不仅仅自我要懂法守法还要学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教育自我的学生不犯法;道德素养就是要我们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家庭道德,()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坏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可见道德素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专业与文化科学素养,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富有人文精神,同时还应具有科学、钻研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懂得量力而行;为人处世的素养:就是教我们做人要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
总之,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潜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社会礼貌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所以教师礼仪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上越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学习礼仪,多以礼仪来规范自我,努力使自我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喜欢,学校放心的好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9
曾经看央视《感动中国》这个节目,总会报道一两个扎根于乡村或山区的先进教育工作者的事迹感动着国人,令人为之震撼。从事了教育工作之后,使我更能深深地体味到这些深入到乡村或灵魂深处的人物的崇高品质,也更能体会到他们的无私奉献及无悔精神,对他们肃然起敬。
林州模范教师王生英便是这样一位楷模,是教师的精神领袖:她扎根山区30载,犹如一枝傲雪红梅,用残疾之躯搏击多舛的命运,谱写了自我人生的华丽乐章。我们读懂王生英,方可继承其优秀品质。
一、须得读懂大山
“山”在文化传统中是厚重的,是世代山民安身立命的处所。然而,“山”也表征着传统的闭塞、愚昧、僵化与保守。封闭的群山,告别陈旧的传统,拥抱崭新的现代,对有限的生存圈的突破,已成为世代山居的年轻一代的心灵渴望。然而,悠久而强固的传统大山,去谈何容易!它需要的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更需要的是冲出包围的行动,甚至需要付出几代人前仆后继的代价。山里的人终究是挣扎着走出去了,然而,有一个人却选择坚守在这里,她就是教师王生英。
她的留守,是为了更多的人走出大山。只有她的留守,才能换来更多人走出去的希望。因此她是真正读懂大山文化的人!
二、她不是“高大全”,她只是“有用的人”
在当代文学“十七年”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充斥了“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们都是尽善尽美的人,无论其思想、道德抑或行动。
而王生英老师,她却是一个腿脚不甚灵活的残疾人。在数几十年的从教生涯中,她每天除了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外,还要穿过大河……越是艰苦卓绝的环境越能激发人的意志力。一身兼数职的教学工作,她竟没有任何怨言,“只要你乐意去做,就没有苦和累”。就是本着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她愿意把山区的教育工作坚守到底。她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她更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因为她发现了自我的价值,她是个“有用的人”。
是的,当一个人有所奉献的时候,她的心灵必然是富足的,她的人生也必然折射出不平凡的光。
三、须得自我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是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的。我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希望自己可以做得尽善尽美。但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的浮躁、不能吃苦耐劳、遇到困难便满腹牢骚…这些都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学习王生英老师的事迹,使我下定决心渐渐改正缺点,有所进步!
近几日看傅雷先生的《傅雷家书》,书上有这么几句话深深地触动着我:“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过于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实在妙绝!而王生英老师正是这种教育实践的一个典型,更是我们所借鉴的榜样!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1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之所以要坚持教书育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是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客观要求,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要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很不容易的。这就要发挥我们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教书育人工作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教书育人,我觉得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把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作为老师的职责。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也许不能改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不能改变整个社会潮流和舆论,但我们能改变学生,只要我们不推卸、不躲避、不畏难,在心底里对自己说:教书育人,我的职责。我们有职责继承良好的教育传统,并透过教育实践,不断发扬光大。
作为老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使者,要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更新教育观念,用心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学方法,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用心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努力践行者和用心推进者。
首先需要有爱心。在教育中,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彰显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心智,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其次,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内心如火一般炽热,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全体学生服务,这样才能燃起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熊熊之火。激发学生的斗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给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克敌制胜的决心,这样才能在创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坚战。
透过这次师德学习,收获是十分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用心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潜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做终身奋斗的目标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教好,使学生获得发展。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去努力尝试和运用,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自己。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11
韩愈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在微观上讲是学校教书育人的老师,而站在宏观上说就是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中提炼的一种能者为师的,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他们作为行业的佼佼者,自然是能够称之为“师”的,他们是更多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
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之“师”。教书育人楷模的身上总是有他们特别的地方,即便是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一件小事,这份坚持,这份恒心就是一种能力,他们在履行自己职责的过程中做到了全心全意,他们在践行这份重托的时候做到了尽心尽责,他们爱自己的事业如同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行为示范为“师”标出最美的刻度。
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镜”。心中有大爱,身上有正气,手里有本领,脚下有定力是先锋模范身上统一的品质,他们是一面镜子,在对照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去学习他们敏捷的思维、用新科技、新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够让自己的心态始终保持年轻,让自己为民的旅程始终保持活力。
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为“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把自己的故事变成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让我们从他们的故事中受到感染,追寻他们的脚步成为他们那样对人民、社会、国家有用的人,厚植这种“传精神、行正道、弘大爱”的爱国主义情怀,才能够更好地扎根人民,汲取拼搏奋斗的力量,奉献国家。
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精神为“指南针”。为更多的人引导方向,更能够提升党员干部的新思想,新境界,在学习先锋楷模的过程中,立志成为他们的“接班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绵薄的力量。
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2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社会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努力实现从人师到明师最后到名师的转变。
人师。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走上讲台,教书育人;走下讲台,为人师表。
明师。明师,即开明之师、明智之师、明白之师。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基本职责,古往今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的照明灯。所以老师不仅要教会孩子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路,做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教孩子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名师。名师出高徒。名师是教师队伍中,具有一定“名气”“名望”的教师,是具有一定影响力与美誉度的教师。这种名气、名望,来自名师的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名师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敬佩、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魔蛋、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
最为一名教师,人师是最基本的要求;明师是奋斗的目标;明师是不懈努力的追求。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12
“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教师是一个温暖的字眼。许多教师在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
2000年,当李粉霞教授第一次走进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对的是不少缺乏信心的孩子。她就暗暗下定决心,要让他们重拾自信,找到自我价值。
于是,李粉霞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早上跑操,跑在班级队伍最前面的是她;晚上自习,坐在教室最后面的是她。她细心观察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着他们的日常点滴,给予他们温暖与力量。“好好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可能,这里就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李粉霞常常这样激励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幼儿园教师孙怡从事幼儿教育22年来,用爱心呵护近千名孩子,用爱心温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在教学中,她仔细琢磨研究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努力把自己全部的爱心、耐心、细心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她坚持以孩子为主体,以孩子的终身成长为前提,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果实。
帮助残障孩子打开封闭的心灵,支撑起他们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美琴努力的方向。
周美琴将“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构建起适合听障、智障、脑瘫三类残障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挫折时,我感受着无尽的关爱。逆境中,无数双手将我扶持……”学校一名学生毕业时写下这样的诗。周美琴说:“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13
透过这次教师礼仪的集中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良多。以前对教师礼仪的认识比较肤浅,认为教师礼仪就是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都要得体,能够做到为人师表,敬人律己就行了,但透过对教师礼仪的系统学习,使我懂得了它不仅仅仅是这些外在的东西,它还内含师资、师表、师德、师心四大特点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政治素养、法律素养、道德素养、专业与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素养,以下是我透过学习对它的理解和心得体会:
师资,即教师应有的人格魅力,一名好教师不仅仅透过在课堂上讲课实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要规范自我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风范,对学生实施教育,透过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人格,对学生发挥影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正”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务必身体力行,不允许学生做的,自我坚决不做;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时也务必做到。就像滕野先生一样,他对鲁迅的教育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因为他内在的高尚品德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正所谓德高于内,才能溢于外,因此我们要透过自我不断的学习,加强德行提升,把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现给学生;
师表即要我们要为人之楷模,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仅影响教师的形象,而且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礼貌道德修养等都有着直接地感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礼貌等方面加强修养,注意约束自我,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起好示范作用。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我们在教育的工作岗位上,在党和人民信任的那个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不能够误导子弟,不能传授伪科学,不能非议党和政府,不能蔑视我国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教育法、教师法,不能做出有损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事情。
师心就是要有爱心,无论是对幼儿园、小学生还是初中生,我们都要像对待自我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要懂得尊重他们,与他们互动时要使用礼貌语言。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暧,恶语伤人六月寒”,对待孩子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果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而恶语中伤学生,不仅仅严重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必须能得到提高,一名有爱心的好老师往往能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重,因为他们懂得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表现出的亲和力也拉近了你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在给落后生解答问题的时候选在自习课上,然后轻轻的坐在学生旁边,一边交流一边给与解答,这样他们就会没有紧张感,比较容易理解。
素养方面我觉得比较好理解:政治素养就是要我们思圆行方,立端立正,爱祖国,爱自我的民族和人民,爱党,爱社会主义,只有自我做到这些,才能进而去教育学生,使学生构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法律素养就是让我们要有法制观念,当今社会是法治的社会,遵纪守法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作为教师不仅仅自我要懂法守法还要学法,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教育自我的学生不犯法;道德素养就是要我们遵守社会公德,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家庭道德,()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坏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可见道德素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专业与文化科学素养,就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富有人文精神,同时还应具有科学、钻研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懂得量力而行;为人处世的素养:就是教我们做人要以诚为本,以和为贵,以信为先。
总之,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潜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就是一个国家社会礼貌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所以教师礼仪在我们的教育事业上越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学习礼仪,多以礼仪来规范自我,努力使自我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喜欢,学校放心的好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篇14
“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教师是一个温暖的字眼。许多教师在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
2000年,当李粉霞教授第一次走进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对的是不少缺乏信心的孩子。她就暗暗下定决心,要让他们重拾自信,找到自我价值。
于是,李粉霞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早上跑操,跑在班级队伍最前面的是她;晚上自习,坐在教室最后面的是她。她细心观察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着他们的日常点滴,给予他们温暖与力量。“好好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可能,这里就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李粉霞常常这样激励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幼儿园教师孙怡从事幼儿教育22年来,用爱心呵护近千名孩子,用爱心温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在教学中,她仔细琢磨研究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努力把自己全部的爱心、耐心、细心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她坚持以孩子为主体,以孩子的终身成长为前提,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果实。
帮助残障孩子打开封闭的心灵,支撑起他们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美琴努力的方向。
周美琴将“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构建起适合听障、智障、脑瘫三类残障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挫折时,我感受着无尽的关爱。逆境中,无数双手将我扶持……”学校一名学生毕业时写下这样的诗。周美琴说:“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推荐访问:教书育人 楷模 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材料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简介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 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 2021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有哪些 全国教书育人的楷模 2020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