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教案3篇

时间:2023-03-01 15:20:03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黄鹤楼》教案1  教材简析  本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文章以“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黄鹤楼》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黄鹤楼》教案3篇

《黄鹤楼》教案1

  教材简析

  本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文章以“仙”字贯穿全文,内容环环相扣,结构十分严谨。语言上整散结合,富有变化。可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朗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课前准备

  1、学生查字典扫除文字障碍。

  2、查阅资料了解江南三大名楼及其成名的原因。

  3、熟读课文,能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4、把不能弄懂的字词和预习中的问题批注到课文旁边,课堂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入课文、阅读课文、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了解文章的写作和语言特色。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教师开场白:

  朗读崔颢《黄鹤楼》诗导入新课:“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关于黄鹤楼的一首古诗,今天我们则来学习一篇关于黄鹤楼的古文。

  检查预习

  谈谈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楼及其成名原因。

  整体感知

  教师指导语:通过刚才大家的发言已经初步了解了*的三大名楼,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翻译课文

  ①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和课文页下注释自己翻译课文内容。

  ②学生互相质疑提问,遗留问题提出到班级讨论。

  ③检查翻译情况,统计普遍情况和特殊情况,纠正错误。

  3、说说你对黄鹤楼的总体印象或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可从外观和建筑的特点等方面来谈。)

  精读评析

  教师指导语: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课文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需要时可以小组讨论,写出结论。

  1、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中引用《图经》的话有什么作用?(给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2、文章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侧面写出黄鹤楼的地位价值。)

  3、你觉得文章在写作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分析。(学生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归纳,教师总结,大致如下:课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的思想感情。

  课后学习

  积累文中的字词(名:命名。),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黄鹤楼

  地理位置——命名由来——所见所感——地位价值

《黄鹤楼》教案2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初读古诗。

  1、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指名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他的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该古诗

  3、师范读

  4、自由读,读准字音。

  5、齐读,指名读。

  6、揭题25黄鹤楼送别

  7、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2)读顺课文

  (3)理解课文大概内容,思考上述提出的问题。

  2、检查

  (1)出示生字,指名认读。

  (2)出示词语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读后初步回答上述提出的问题。

  三、识记、书写生字

  1、投影生字

  2、指导识记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article/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课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诗文对照,自学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五、布置作业: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

《黄鹤楼》教案3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著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注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教具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处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情是珍贵的,爱情是甜蜜的,而陌生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用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现。

  ⑴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⑵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⑶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认真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注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交流,针对有疑问处,展开讨论,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格外清新。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单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古诗。

  2.记一记注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认真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交流,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③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许多杯浓酒了。)

  ④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愿。)

  ⑤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好,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谊,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愿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

  ③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望?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向往。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向往,对不能同行的淡然惋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尽头,而诗人仍驻足凝望,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向往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⑶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③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④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讨论,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蔓延远方。暗示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是呀,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富,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赤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情。

  五、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推荐访问:黄鹤楼 教案 《黄鹤楼》教案3篇 《黄鹤楼》教案1 《黄鹤楼》教案设计 黄鹤楼的教案 《黄鹤楼》教学设计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