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三年级下册语文全部教案(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案例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三年级下册语文全部教案,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部教案1:购买上帝的男孩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不慎”、“喜出望外”等词语。
3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爱心会让一切都变得美好。
教学准备
教师:1舒缓的音乐;
2歌曲《爱的奉献》;
学生:收集有关爱心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放轻音乐)老师讲述邦迪和他叔叔相依为命的故事。(老师根据教材自由发挥,创编)讲到叔叔帕特鲁普受伤时,引出课题。(于是在夜幕降临的大街上,出现了一个——购买上帝的男孩)
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买到了吗?他叔叔后来怎样了?)教师把重要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一读。自由读课文,(可以读两遍、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纠正字音。
3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师生释疑
1解决问题一:小男孩是怎样“买”上帝的?
①找出写孩子“购买”上帝的段落。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相应的字、词。
②想想小男孩的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着急、伤心)抽读第1段。
哪些词该重读,做上记号,说说你的理由再读一读。(提、沿着、一家一家、询问第29家、流着泪)
③默读第2、3段,你读懂了什么?(邦迪善良、执著,老人慈祥、热心、善良等)指导学生读第2段有关邦迪回答的句子。
2解决问题二:他购买到上帝了吗?
①抽学生读出勾画的有关句子。
②指导朗读第4段,体会邦迪高兴的心情。哪些词语该重读,做上记号,并说说为什么。(如:喜出望外、兴冲冲、开心、叫嚷。并联系课文理解“喜出望外”)
③老人是一位怎样的人?(填空:这是一位的老人)从哪些地方可看出?(善良、有同情心的人。从“慈眉善目”、“笑眯眯”、“眼圈湿润”以及“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等地方可看出)
④朗读1~4段,体会邦迪前后的心情,读出老人的善良、慈爱以及对邦迪的同情。
3解决问题三:邦迪的叔叔得救了吗?
①是谁挽救了叔叔的生命?(小组讨论后,自由发言)
②老师小结引导,并出示句子。
(是医生,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治好了叔叔的伤;是男孩,不辞劳苦为叔叔购买“上帝”;是老人,受了小男孩的感染,伸出援助之手,付出一大笔医药费。所以,我们说,不是上帝,而是医生、邦迪和老人的爱心挽救了叔叔的生命)
③学生结合课文和实际说说怎样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这句话。
4播放歌曲:《爱的奉献》,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1把搜集的有关爱心的故事在小组里交流,推荐一名到班上讲。
2指导积累,把你喜欢的词句抄在词语积累本上。
附:板书设计
购买上帝的男孩
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部教案2:父亲、树林和鸟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这种爱也感染了我,使我有了爱鸟意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融洽。
设计理念
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直奔主题,围绕课文题目,抓住重点文段和重点词句,朗读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并用“舒畅”、“快活”造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我”的心情变化: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教育学生懂得爱鸟、保护大自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质疑课题。
读了题目,爱动脑筋的孩子脑子里必定会闪过一些疑问。(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见一见昨天认识的生字朋友)
3、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汇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板书)
指名读句子,体会“一生最喜欢”。
师:读了这句话,爱动脑筋的孩子此时又会产生疑问了,请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感悟。
到底这树林和唱歌的鸟凭什么魅力而成为父亲一生的最爱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树林里的鸟吧。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个段落描写了树林的鸟?(提示:默读时动眼、动脑、动手画。)
2、学生汇报,指导学习第十自然段。
师:谁能把这一段话读正确、通顺、流利?(指多名学生读)
师:读了这段话,你了解到鸟的什么特点?(鸟有气味)
师:哪句话最能让你了解到小鸟有气味?
随机指导朗读句子“每一只鸟才张开……呼吸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随机指导理解“舒畅”一词:你用什么办法理解这个词?
小结:查字典、换近义词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指导朗读句子,读出鸟儿的欢快舒畅,可以加上动作读。
师:谁能用“舒畅”来说一句话?
3、指导朗读句子:多么美好的黎明、多么快活的小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它们的快活吧――齐读一至四句。
4、这是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读第十段最后一句,用刚才的办法,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结合学生的汇报,随机指导理解:你怎么理解“用心”一词?(换近义词:专心,认真。)我们平常闻气味都是用鼻子闻,可父亲却说要用心闻,那么,怎样闻才是“用心地闻”呢?你能联系前文,找到文中的的话来解释吗?
5、默读课文第二至第九段,思考前面的问题。
6、学生汇报,随机指导理解“用心地闻”。
“突然,父亲站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
“我茫然地望着……兀立的父亲。”指导朗读,体会父亲静静地用心地闻、仔细地观察。
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再读句子,你仿佛看到了父亲是()地站在那。
7、一旁茫然的我,这时心里想什么?(哪有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请位父亲来回答。
8、指导读父亲说的话,体会父亲用心爱护鸟的感情以及父亲对鸟的熟悉。
9、父亲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读文段,读到父亲的心里去,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爱鸟――读第一段)
10、看来,父亲对于鸟来说真是个有心人,而喜欢树林和鸟的父亲对鸟的了解仅止于气味吗?――
11、默读课文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
12、学生汇报学习结果,随机结合课件指导朗读。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想知道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看课件。
理解“群鸟齐鸣”,指导朗读第十一段。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鸟儿歌唱着要飞上天空时,心里想的是什么?可是却不知它面临的危险――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所以,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看,父亲知道鸟儿什么时候唱歌,也了解鸟儿最快活与最危险的时刻,父亲真了不起啊!这一切都源自于――读第一段中心句。
13、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1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我心情为什么“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
15、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
四、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令你最感动的是什么?(再次体会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2、将题目的顿号换成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读一读。(爱)
3、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写作方面: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达方法。
内容感悟: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
鸟儿们常常欢歌笑语,喜欢自由飞翔,它们也有自己的欢喜忧愁,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关爱鸟儿,让它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拓展。
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
板书设计:
26 父亲、树林和鸟(爱鸟)
看 鸟动
闻 鸟味
听 鸟歌
知 快活与危险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下册语文全部教案3:责任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宽恕”、“欣慰”、“感触”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犯了错要有勇气承担责任。
教学重难点
借助批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有关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小故事或关于里根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责任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感性的角度出发,举例谈自己对责任的认识;也可以查字典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责任》,相信大家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对“责任”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并知道应该怎样来要求自己成为一位有责任感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生字,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住它的读音,字形,再往下读。
2.同桌互抽读文,读中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3.分段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生词,以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结合旁批自学课文,然后小组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6.全班自学情况汇报。
7.全班交流,评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为什么说“一个能为自己过失负责的人,将来是会有出息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要让小男孩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等。
三、精读课文,学习用批读的方法理解课文
1从重点句入手,明白事情的起因。
(1)过渡:曾连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时,深有感触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出示句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2)让学生朗读这句话,师问:过失是什么意思?谁能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男孩的过失是什么?请找出相应的段落。
(3)学生自由读第1段,结合旁批,了解故事的起因,体会小男孩的“委屈”。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式把阅读感受批注在书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方法:记下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
2学习第2、3段,体会父亲的严厉。
(1)是的,面对老太太的不原谅、甚至索赔,小男孩尽管委屈,可他还是向父亲一五一十地汇报了实情。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这对父子的对话内容吗?先让同桌互练,再抽两组全班表演,评议。
(2)师:请结合旁批阅读课文第2、3段,问:父亲为什么也这样严厉?当儿子面临困难的时候,他只答应把钱借给儿子,这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把你的意见写下来。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他们联系生活积累,反复阅读,读出里根委屈而为难,父亲近似不近人情的语气,读出自己的感受。
3读第4段,体会里根的自豪。
(1)里根先是委屈,然后是委屈而为难,后来他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自豪)这变化太大了!其间发生了什么?请大家齐读第4段,边读边勾画描写小男孩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具体句子。
重点理解:不知洗了多少盘子和碗,不知流了多少汗水,他终于挣足了12.5美元,自豪地把钱交到了父亲手里。(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来理解)
(2)读句子,读出里根劳动的艰辛和后来的自豪感。
(3)付出了辛劳与汗水,换回了骄傲与尊严,面对儿子的所作所为,父亲是怎样说的?
体会重点句,抓住“欣慰”探寻父亲严厉的原因。
对父亲的这种做法你有什么新的认识?请真实地写下你的感受。
4回归整体,升华对“责任”的认识。
(1)读最后一段,问:什么叫“深有感触”,里根为何感触?学了本文,说说现在你对“责任”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四、深化主题,说话练习
小男孩后来成了美国总统,一个有出息的人。请把自己当成里根,设想这件事对里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五、拓展练习
1.你曾经有过过失吗?当时你是怎样对待的?学了本文,你有什么触动?请学生写一个片段。
2.为本文设计板书。
两题之中任选其一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