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初三音乐教案范本(全文),供大家参考。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初三音乐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2021初三音乐教案1教学内容
1.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
2.唱歌《当兵的人》。
3.音乐活动:为《当兵的人》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
教学准备
1.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2.小军鼓、大军鼓、三角铁、铃鼓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英雄赞歌》《再见吧,妈妈》,让学生感受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2.学会歌曲《当兵的人》,并有感情地演唱。
3.为《当兵的人》设计各种队列活动,并用自编的军乐队打击乐器伴奏音型伴奏,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感受歌曲的鲜明节奏。
教学过程
1.欣赏《英雄赞歌》
(1)教师提问:是否有同学知道(或会唱)这首歌?
(2)教师讲解歌曲的来源,并简单介绍电影《英雄儿女》的故事梗概。
(3)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给他们的感受。
(4)播放影片片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塑造的英雄形象。
(5)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谈谈两个乐段的节奏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对歌曲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6)请同学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这首歌,记住主旋律。
2.欣赏《再见吧,妈妈》
(1)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表现战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学生分析歌曲的乐句特点(每一乐句都是在弱拍上起唱),这种特点在歌曲的表现上有何作用。
(3)再听录音,注意演唱时的处理,比如说“再见吧,妈妈”要唱得舒展,“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要唱得坚定威武。尾声要由强渐弱,就像战士挥手告别母亲、告别家园慢慢地走向远方,尤其要注意旋律中颤音的处理。
3.唱歌《当兵的人》
(1)播放录音,请学生熟悉歌曲的曲调、情绪。
(2)教师讲解队列歌曲的特点。
(3)请学生跟着录音或钢琴学唱曲谱,注意唱出节奏重音和切分音。
(4)填词演唱歌曲,直至唱熟。
(5)请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创编军乐队打击乐器的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可分组进行。
(6)请学生练习集体踏步、摆臂、敬礼、变换行进方向等队列活动。
(7)请学生分成三组合作表演,一组在钢琴或录音伴奏下,演唱歌曲;一组进行队列活动;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之后可换组练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2021初三音乐教案2教学内容
1.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
2.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歌”的概念和“弱起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
2.通过以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气魄。
教学过程
1.欣赏《十送红军》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2)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分为三个乐段,这三个乐段之间有何联系)。
(4)再听录音,请学生注意听歌词,谈谈每段歌词有何不同以及衬词的作用。
(5)分小组随录音学唱歌曲(如有条件,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表演唱)。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请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简要谈谈,教师可展示有关美术作品或播放录像。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何种情绪?
(3)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并讲解“组歌”的概念。
(4)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
3.欣赏《游击队歌》
(1)简介作者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战士形象?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的(可从旋律特点、节奏型、速度上着手)?
(3)再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弱起节奏的特点以及在歌曲中的作用。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主旋律。
4.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油画作品讲解该七言律诗的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中蕴涵的深刻意义。
(2)教师示范朗诵这首诗,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3)播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谈谈歌曲与诗在情绪、思想内容上的联系。
(4)教师示范,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然后请学生朗诵。
(5)可让学生分组朗诵,并采用互评的方式,取长补短。
2021初三音乐教案3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
(3)教师教唱。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
(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2021初三音乐教案4一、 教学内容:
学唱《当兵的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知道什么叫“进行曲”,愿意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能力目标:学会唱《当兵的人》这首歌,能够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迈情怀。
3、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当兵人的生活,热爱当兵的人。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
三、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音乐第13册第四单元
“当兵的人”是现代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个透着光荣感、充满自豪感的称谓。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军人们放弃了不少个人机遇,以无私奉献精神,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1994年,当兵出身的作者在部队深入生活时有感于此,创作了歌曲《当兵的人》。王晓岭的词作歌颂了军人在和平年代的价值,唱出了新时期士兵的豪迈心声。曲作者臧云飞、刘斌谱出一首极具阳刚之气的进行曲。音乐简炼上口,第一句“咱当兵的人”就以先声夺人的气势唱出了军威。这首歌由刘斌首唱,深受战士和人民群众的喜爱,被人们誉为“真正军人的歌”。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设计意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为下面的学习做情感上对比引入。学生通过对同一体裁的不同乐曲进行互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进行曲这种体裁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启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1、《拉德茨基进行曲》音乐声中,学生边击拍边走进教室。
(教师简单介绍曲名及表现内容)
2、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能说出更多的军歌?
(充分挖掘学生对军歌的了解程度)
3、播放《一二三四歌》和《说句心里话》。类比欣赏,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体裁的不同乐曲进行互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进行曲这种体裁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启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4、问题:这两首歌曲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
(在感受音乐时让学生用不同动作加以体验风格,并引导学生从速度、力度、节奏、情绪上去辨析以及找出答案。)
(二)导入新课教学:
1、教师播放歌曲《当兵的人》。
思考:(1)这首歌是进行曲还是抒情歌曲?
(2)歌曲情绪前后是否一样?前后情绪有什么变化?
(3)并要求学生用不同力度的动作挥拍体验。
2、听后学生回答上面问题。
3、探讨歌曲的前后部分为什么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轻放音乐,学生熟悉曲谱,自读歌词,师巡回指导,解决疑难句。)
4、讨论发言,形成要点。
(1)根据歌词内容前后的不同。(并让学生用不同的情绪、声音、力度来朗诵歌词)
(2)根据曲谱上的记号变化。
A、老师把去掉休止符、重音、切分节奏,附点的乐句与原乐句对比弹或唱,让学生听辩。并理解音乐记号的作用。
B、通过学唱,让学生理解:音区变化,力度变化也会使歌曲情绪产生变化。
5、复听这首歌并轻唱,再次感受歌曲表达的意境。
6、问题拓展:
1、探讨:军人为什么有如此独特的风格?
2、讨论、明确:
a、特殊的使命,有钢铁的纪律,因此铸造了军人的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钢铁意志,——“军营是铸造真正男子汉的地方”。
b、人民军队爱人民,对人民无限忠诚。
7、课堂短片欣赏:
老师:请看我们的军队。(用多媒体播放〈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播放〈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下一课时的欣赏教学做好铺垫,画面中军人的形象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战士们的心理。)
老师:让我们以军人为榜样,争当时代青年。
8、课堂实践:
〈1〉学生用多种形式分组讨论后演绎歌曲。
〈2〉个别学生身穿军服表演解放军的风采,其他学生一边小声歌唱一边拍手为这首歌伴奏。
〈3〉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表演这首歌。(教师将《当兵的人》作为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具有体验性和操作性,击拍为进行曲的节奏特性:鲜明有力;演唱为进行曲的情绪特点:雄壮有力;队列创编与展示为进行曲的基本特点:步伐节奏。由感性到理性,准确、清晰)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根据歌曲表情需要,运用饱满有力,连贯抒情的声音演唱,表达解放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豪迈情怀。重点落在有情感的演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以情感体验为线索,展开各项学唱活动,由于本节课目标设计较合理,学生能够积极地乐于参与其中,特别是在最后升华处,学生的情感表达很丰富,效果也较好。
2021初三音乐教案5教学目标:
1 了解欧洲音乐的发展历史,认真聆听西方古典音乐,理解和感受不同音乐风格。
2 了解什么是宗教音乐,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及其有关音乐家生平简历。
3 能够随音乐或钢琴哼唱本课欣赏乐曲的主旋律。
教学内容:
1 本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简要历史,了解欧洲古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到维也纳古典乐派这段时期的音乐。
2 通过聆听分析这些作品,了解西方古代音乐起源于宗教音乐并在此基础发展的线索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进他们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搜集有关音乐资料,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资料。
教学重点:
1 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
2 通过欣赏理解旋律对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专业创造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领略不同乐派、不同作曲家创作的不同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了解西洋管弦乐队中的弦乐器家族。
2、认识各种弦乐器的外型,了解其音质音色、表现力及在乐队中的地位和作用。
3、听辩其各种乐器音色及其和声效果。
看图并欣赏乐器音色: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小号、短号、圆号、长号、大号、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西洋管弦乐队是20世纪初由欧洲传入我国的大型乐队形式,它的音域宽广,音色对比鲜明,表现力极为丰富,通常用来演奏大、中型乐曲。管弦乐队中使用的乐器虽然很多,但根据乐器的构造、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将整个管弦乐队分为四大家族。弦乐器家族家族的乐器音质柔和,富于表现力。(师出示各种乐器的音色特征)
二、欣赏
(一)、初听《G弦上的咏叹调》
1、边欣赏乐曲边思考问题,听后由学生说出答案
(1)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
A小提琴 B 大提琴 C二胡
(2)乐曲的基本情绪
A深沉宁静 B 激昂雄壮 C 热烈活泼
(3) 乐曲的作者
A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B约翰、克利斯蒂安、巴赫、
C贝多芬
2、学习作品的曲式
(1)熟悉作品第一部分旋律,教师提示应注意的问题:
速度 跨小节连线的切分节奏 变化音升降si 的音准。
(学生看谱跟着小提琴演奏录音唱乐曲第一部分旋律)
(2)通过聆听,分析作品曲式.教师结合图式讲解此曲为单二部曲式,边听边点出乐曲的调式及乐曲的高潮.
(要求学生用手势表示:第一段旋律用食指表示,重复时用手掌表示,出现新旋律伸出二三指,重复时用手掌表示.)
3、学习作品的风格
教师总结要在学生的思考回答之后,对学生的回答要尽量给予肯定与鼓励,着重肯定这首曲子带有虔诚的宗教色彩,仿佛是宁静的沉思。
(在第二题的答案A的基础上进一步聆听,想像体会乐曲的内涵。)
4、介绍曲作者
教师重点介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生平、作品、创作特点及在复调音乐上的贡献。
教师在《G弦上的咏叹调》乐曲声中,介绍巴赫家族。教师肯定第3题答案A为此曲作者,B为曲作者之子。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由其他学生补充。学生认识到作者对音乐的贡献是“大海”而不是“小溪”,对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产生敬意。)
5、总结与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回到起始的问题,即曲名、作者、演奏乐器、乐曲结构及复调。
(《G弦上的咏叹调》为背景音乐,逐一由学生回答以加深印象。)
大家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合唱曲《哈里路亚》
(二)欣赏《哈利路亚》
1、欣赏《哈里路亚》合唱曲,了解宗教有关的知识。
问:音乐特点如何?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答:这首合唱气势震撼,旋律洗练而悠长。合唱曲
问:这是哪首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
答:这是亨德尔于1742年创作的清唱剧《弥赛亚》的合唱曲《哈里路亚》,体现宗教音乐的庄严典雅,成为传世佳作。1743年亨德尔的《弥赛亚》在伦敦演出。当唱到《哈里路亚》时,英国国王为歌曲的激昂情绪所感染,激动得突然起立,全场观众也随之站起。从此,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都保留着听众起立听《哈里路亚》的传统。“哈里路亚”一词的含义是指“赞美上帝”。
2、介绍什么是宗教音乐
宗教音乐历来以声乐为主,这是因为声乐有歌词,可以传经布道。同时也奠定了多声音乐的基础。宗教音乐包括:弥撒曲、受难曲、清唱剧、康塔塔等。
3、作者介绍
亨德尔:出生在德国,在欧洲音乐与巴赫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宗教为题材的音乐作品,作品具有英雄性、史诗性的风格特点。
(通过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欣赏来引入这一时期的部分风格特点。)
引出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
总结:音乐中多使用管弦类乐器,少使用打击乐器。作品内容从服务于宗教转向为世俗的王宫贵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点。巴洛克时代起源于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其特征是富丽堂皇、热烈鲜艳、注重细节、装饰性强,常给人以紧迫感,音乐上也大体有这些风格。(此处可展示一些巴洛克时期的教堂建筑图片。)
巴赫、亨德尔等是巴洛克时期的主要作曲家。
4、引出古典主义时期
(1)导入: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敲响了封建王朝的丧钟。18世纪后的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在思想上追求平等、自由、作品反映了市民阶层和上升期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和追求。
海顿、贝多芬、莫扎特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他们的作品至今仍感动和激励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力量。
(设计意图:从巴洛克直接讲到古典主义,让学生很清楚这两个概念在时间上的过度,并顺利的引入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
(2)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另一位音乐大师的音乐作品,作品名为《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是哪为音乐家创作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一分钟的时间,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教师展示幻灯片,出示海顿的简历)
(3)师生公议:针对主要内容,教师展开提问,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强化记忆,加深对海顿的了解。(教师搜集一些关于海顿有趣的事,展示幻灯片,“备受尊敬的音乐大师”“慈祥的音乐家”)师生共议: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说的很好!看来,海顿真不愧为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海顿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三个问题:
(三)欣赏《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
1、欣赏
(1)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
(2)作品在演奏的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乐器?
(3)该作品从结构上分为几部分?
(教师展示幻灯片,呈示问题,然后链接到视频《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不发表意见,造成一种让学生专心欣赏并积极思考的氛围。)
2、讨论并回答:
(针对上面三个问题,教师引领学生一一解决)
同学们,通过欣赏,请大家回答老师刚刚提出的三个问题:
3、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
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肯定和补充学生的观点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海顿为什么写这样一部交响曲吗?(教师出示:惊奇的交响曲)
(1) 作品在演奏过程中,你听到了哪些乐器?
生:同学们畅所欲言,互相补充
师:大家说的很好,大家还记得
(2)该作品从结构上分为几部分?(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不发表意见,造成一种让学生专心欣赏并积极思考的氛围)
教师结合作品讲授: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 ,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单纯典雅的主题由小提琴轻微地齐奏而出。第二段,先用弦乐器演奏,重复时加进了长笛、双簧管和圆号。进一步点出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使用管乐和弦乐的合奏战事和声效果。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接触了三位音乐家的作品,这三位音乐家分别是巴赫、亨德尔和海顿,他们三位都可以称得上是名垂千古的音乐大师,希望同学们在欣赏并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到古典时期的音乐的同时,能从音乐家及其作品的身上得到感悟,更好地面对我们未来的人生。
推荐访问:范本 教案 音乐 初三音乐教案范本 2022初三音乐教案范文 2022初三音乐教案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