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伟大的悲剧》教案9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3-07-14 19:10:03 教案设计 来源:网友投稿

《伟大的悲剧》教案《伟大的悲剧》关于本文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伟大的悲剧》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伟大的悲剧》教案9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1

《伟大的悲剧》

关于本文作者

茨威格,奥地利作家。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威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一战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

茨威格的主要成就在于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同精灵的斗争》等。

本文内容简介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思考一下,两位科学家为什么一位成功了,一位失败了呢?

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

一、掌握下列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战栗( ) 步履( ) 悚然( ) 羸弱( )

告罄( ) 无垠( ) 凛冽( ) 遗孀( )

2、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者不高兴的神情。

吞噬:吞食。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羸弱:瘦弱。

告罄:指财物用完。

3、词语积累。

精疲力竭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白雪皑皑

海市蜃楼 风餐露宿 念念有词 鲁莽大胆

二、本文内容分析。

1、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淡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置于一个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在删节部分,对斯科特的这一性格特点有充分的交代。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友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象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起,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5、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做响。国旗怎么会"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里表现出斯科特内心什么样的复杂感情?

作者在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6、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完成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7、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内心中的海市蜃楼"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他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8、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句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

三、问题思考。

1、同学们在学了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有自己的感想,可以写出来,和其它同学交流一下。

2、现实中有没有令你感动的事情?请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精心观察,写一件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

中考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美在何方

说起来十分奇怪,记忆中对美的觉悟居然是从书本开始。

我生活的这个城市,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的。城市给我的印象有些肮脏、杂乱、喧嚣、破旧。其间自然有许多美丽的事物,譬如一朵花,一片云。我的这个城市适宜拍照而不是游览。每次从风景地归来,总是十分沮丧,往日的麻木被瀑布森林大漠海洋洗去,活泼泼的感觉神经便觉得疼痛。朋友教过我一个看画的方法: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

不过,我不能总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我的审美意识是从这里开始的。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令人情不自禁。我不知也无须知道翠柳置身何地,无须知道这千秋的沧桑与万里的景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词儿一蹦一跳的,读起来眼睛会一闪一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这是气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是慷慨。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这是沉甸甸的忧伤。

人渐渐走入景中,将景淹去,留下一点气息。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有燕在双飞,人就立得更孤独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需要心情。凡俗的我虽然没有那种超然,却有对超然的向往。有位老先生近来发现陶渊明是个斜眼,因他东篱采菊却见了南山。我想这也是游戏之论吧。不令南山,北山西山也是见得的,连眼都不必斜,只消转转身体就行。我想我们是很容易被这样的诗句烦了的,因为我们既无菊可采,又无南山可见,所见之物多是人之眼,所以需要研究它究竟是斜还是不斜。

从诗词出发,回到生活中,人的感觉有了两个系统:艺术与非艺术。艺术是我们逃循现实压力的港湾。美在心目中被放大,直到淹了一天一地。美在心目中被抽象,以至不需特定的对象。

美常常是无名的。走在九寨沟,看近处的水,远方的山,拍拍大树,数一数牦牛,在珍珠滩洗洗双足。我无力指出一个具体的美,即便指出也是虚妄的。那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所有的细节都淡化了,心中起伏着一种莫名的愉悦。景物不再是对象;于是人也就不再君临一切。在这美好的时间和美好的地点,一切都是和谐的。不需要刻意修饰,努力操作,苦思冥索。许多人支起照相机,许多人架起画板。然而全都徒劳,因为取舍也是多余的。我想,我们热爱的还是这样的一种深入其中的境遇,热爱它的全体,否则,旅游如何能成为人类如火如荼的节目呢?这样的美比起"绿肥红瘦"式的吟咏更有生命力。

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成为幸福。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

很多年以前,我常常站在晒台上看一个人走过弄堂。她走入我的视线直到消失,其间不过一分钟。那时我还小,不懂爱情或情欲,只觉得想看一看。假如世上有所谓"美的觉悟"的话,这就是了。这是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觉悟,其间没有语言的参与,其间无须学习和训练,是情不自禁的真正的觉悟。

1、本文题目是"美在何方"作者认为"美"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末句说"城市之美也是这样得来的",是怎样得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表述了作者对"城市之美"怎样的看法?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大量引述古代著名诗人的著名诗句,请你写出其中两位的姓名及其生活的朝代。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他是 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他是 __________________朝人。

5、文章末段中,作者称他"很多年以前"的一次经验为"真正的觉悟","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对你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章语句谈一谈。(谈一个方面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阅读议论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作者认为"美"在现实生活中,"美"在每个人的心中。前者略写,后者详写。

2、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中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句中"这样"是指"卷起一本杂志,像单筒望远镜,用一只眼睛来欣赏。这时,遮去画框之外的纷乱,画居然明亮立体得多"再结合"城市之美"分析,本题的答案应是:排除肮脏、杂乱、喧嚣、破旧之后而得来的。

3、本题考查对重要语段的内容及其作用的分析。"不过,我不能总眯着一只眼走在街上。我的印象总是整体的印象"一段表达了作者认为城市之美需要用劲才能看出来。这段文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此过渡到下文对"美"在每个人的心中的论述。

4、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杜甫,唐代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作者李白,唐代人。"大江东去"作者苏轼,宋代人。"枯藤老树昏鸦",作者马致远,元代人。"十年生死",作者苏轼,宋代人。"落花人独立",作者翁宏,唐代人。"采菊东篱下",作者陶渊明,晋代人。

5、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真正的觉悟"的本质含义是指发自内心的、心灵深处的感悟。或:没有语言参与的、无须学习和训练的感悟。

6、本题既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又检验了学生平日对"美"这一问题的认识深度。题目要求的是结合文章谈启发,所以一定要读懂文章,最起码要读懂作者要表达的一个方面的意思。然后才能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启发。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如何理解美、发现美,进而表达作者热爱生活、领受生活的追求。如果一味的斤斤计较于城市中到底有没有美,离文章要表达的主旨相去太远,这样是不合适的。答题的关键是要选好角度。如结合"美是需要用点劲才能看得出来",谈发现美;结合"美是天人合一、地人合一的感受",谈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结合"能在生活中常常看见美是一大幸事,如能看到他人未能体察的美成为幸福"谈努力发现美、热爱生活;结合"幸好在景观之外还有人情、力量、崇高,人的情感由此丰富起来"谈丰富自己、提高审美情趣;由"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是那么纯粹",谈学习古典诗词、文学作品的重要性,等等。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前准备:

1、分小组搜集南极和有关南极探险的资料。包括南极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物种、矿产资源、科学研究,写成解说词,并配上电脑。课件。

2、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设计

(课前播放南极探险歌曲,使学生进入情境。)

一、预习汇报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地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你一起层层兵张,酷冷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你想揭开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吗?你想一堵她的卓越风姿吗?那就请快快登上我们的“南极号”极地油轮,跟我们的导游们,一起开始我们神奇的南极之旅吧。

(展示南极风光,南极动物等图片或录像,配上字幕,音乐,导游解说)

第一位导游:各位游客朋友,请往前看,南极大陆已经在向我们招手了,下面现有我给大家介绍有关南极的地理知识:

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第二位导游:我来讲南极的自然环境:

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

1、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零下89.2度。

2、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

3、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盲。

第三位导游:来到南极,拜访这里的主人是不能少的:

先看看企鹅岛上憨态可掬的企鹅。他们早已在伸长脖子在企盼我们的到来。南极有七种企鹅,现有1.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7%。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开发利用南极的海洋生物资源,将是人们研究南极首先得到的经济效益之一。

师:各位旅客,这次愉快的南极之旅即将结束了,在旅行中我们既饱览了南极风光,还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那么,是谁揭开南极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的面纱呢?(勇敢的探险家和科学家)

二、导入

是的,南极,这块被冰雪包裹的圣洁之地,曾留下了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的足迹,但是,也有许多探险家因为气候或条件的不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让我们看看那些为探索南极而献出生命的勇士们。

由此引入本文课题(展示图片引入题目)

三、学习目标(展示)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关键语句。

2、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四、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展示图片,配入风雪交加的背景音乐(倾听雪暴声)

1、概括的谈谈,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展示问题)

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和它的队员在探索南极的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2、根据图片概括复述故事情节。(加入音乐)注意环境描写。

(1——3)满怀希望奔向南极无限失望登上归程。(每复述完后打在图片上)

(4——7)归程途中危险骤增埃文思发疯死去。

(8——10)奥茨越来越走不动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

(11——16)三位英雄集体死亡却不哀叹任何困难。

五、研读课文

1、大家看课文的题目:“伟大的悲剧”,悲剧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含着伟大呢?二者以看似矛盾的词组合成课文标题,对全文的情节和意义起了什么作用呢?(展示题目)

2、我们先从悲处入手,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斯科特探险队之行的那几个方面?(展示斯科特探险队)

生:因为他们后到达南极。

师:从文中的那些地方可看出?“无垠的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师:他们这时是什么心情呢?战栗了。

师:知道自己失败了,成了亚军,斯科特一行人悲伤到了极点(展示失败之悲),但他们还不得不干什么?

生:不得不为阿蒙森一行胜利者作证。

师:体现在哪?(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的去屡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师:此时,他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哀。(展示作证之悲)

生:他们在归途中全都牺牲了

师:为什么牺牲了?(遇到险阻)都面临哪些困难?(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

因此,他们斗不过这些归途中的困难,壮烈牺牲了。(死亡之悲)

师:(引导)文中有一句话说:“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谁的观点?(斯科特)作者以及世人们是不是这样认为的?(不是)那世人们对他们的离去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生:这篇文章能够流传至今,本身就说明了世人对他们的怀念和对他们离去的悲痛。(世人之悲)

师:同学们把悲剧之悲挖掘得很好,概括起来就有四悲:(展示)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这里的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

生:悲壮,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也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师:很好,这就谈到了题目中的伟大二字,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人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确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

3、那么大家就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边朗读边展示画面,加入朗读内容)

一组

代表回答:A我们组认为

第1段:“1912年1月——几乎已经完成。”

第5段:“当初他们一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就有超人的力量”。表明了斯科特他们对探险事业的深深的热爱。(充满骄傲)

B我补充一下,斯科特他们在回来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当他们与死亡抗争时,当他们一个个牺牲时,没有一个害怕,如:

第11段:“三个人在小小的帐篷里同注定的死亡进行了八天的斗争,3月29日,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的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不管还要忍受怎样的痛苦。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去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第13段:“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有人会从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课。”(低沉有力)

师。总结:这一组同学领会到了他们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现在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刚才谈到的段落句子。

(展示相应的画面及语句配音)

二组

代表回答:我们讨论后发现,文中最感人的是奥次走出帐篷,走向死亡这一节。

第10段:“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区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趟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近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高昂中有着颤抖)

师。总结:奥茨为了同伴而舍弃自己的生命,这叫集体主义精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相处也需要这种精神,比如大家都生活在我们的班集体中,就需要有顾全大局的思想,有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组

代表回答:我们组认为,斯科特他们很诚实,守信用,如果斯科特等人是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的话,他们完全可以销毁阿蒙森留下的痕迹,而取代“世界第一”的资格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毅然决定为阿盟森作证,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他们仍然去做,所以我们认为他很守信用。课文第二段,特别是结尾部分都是写的这种痛苦。

第2段:“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的去屡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声调低沉,表现一种痛苦)

四组

代表回答:我们组认为斯科特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亲人,热爱朋友,甚至临死前,奠基的始终是祖国,朋友,而不是自己。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这是一种伟大,课文12段谈到这个问题。

第12段:斯科特海军上校会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他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低沉有利)

师总结:同学们从内容和情节的分析中,体会到了悲剧和伟大的精神实质。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3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

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设立在南极南纬90度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这两个人都想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英雄。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20xx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20xx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一默读全文,勾画出文中你不熟悉的成语和字词。本文重点掌握以下字词:

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角逐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二、在掌握了文中的字词后,第二次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做到能复述这篇文章。复述文章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明确文章的写作线索,从本文来看,作者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那么,在复述的过程中,就可以遵循时间先后,有条不紊地进行复述,而不至于造成语无伦次的局面。

2、 抓住文章内容的关键环节。明确了作者的写作线索后,还要弄清在作者叙述的这段时间内,发生了那些事情,从1920xx年1月16日到11月12日,要抓住每一阶段的典型事例。

这篇文章的主要事例大致有:热情高涨地奔向极点——极点惊现挪威国旗——心情无比沮丧失望——履行冷酷无情的职责——归途遇上暴风雪——遭遇疲惫、冻伤和饥饿——艾文斯精神失常而死去——燃料越来越少——奥茨英勇地走进暴风雪——3月29日三人静候死神来临——斯科特记日记直到生命最后一息——10月29日救援者发现他们的尸体和遗物。

3、 描述激动难忘的细节。看看文中那些细节最令你感动,最令你难忘,反复地阅读这几段,在复述的过程中作一些较详细的描述。可以使你的复述更加精彩。

三、第三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动的语句,作一些品评。

文章一开始就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很好地体现了探险队员们的心情由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开头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体现出队员们胜利在望的心情,宿愿就要成为现实,多年的梦想即将成真,他们将迎来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此时他们简直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欢乐的潮水即将涌出,“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双重否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读者的心潮也随之澎湃,与他们共同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然而随着那黑色旗帜的出现,他们的热情刚刚涌出就被凝成了坚冰,仅管不愿面对但每一个人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这是铁一样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情绪落到了冰点。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作者在这里用了泥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驱使他们带上挨文思的是人性亲情友情,驱使他们抛弃挨文思的是生存,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之遥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作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身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和埃文思一样,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虽然身体的负担将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惶恐惊惧再加上亲人离取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同伴的离去,他们多了一份镇定,一份钦佩,没有人伸出手,是不愿看到又一个朋友的离去,还是不敢面对那双坦然的眼睛?总之,奥茨走了,虽在死寂无声的南极,但他的离去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沉重的回响。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看,“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显示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是可怕的,但更可怕的是一个人清楚地知道生命正在离他远去,死神正一步步地逼近。而且还是在极度的孤独中面对死亡。在最后的日子里,斯科特承受着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他将永远不能见到家人,但他的勇气也是惊人的,“悲伤”又坚决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斯科特却能勇敢的面对现实,写上我的遗孀这几个触目惊心的字。

“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没有人知道他们临死之前真正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但是从保留到最后的动作 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死在心灵的沙漠之中,伴随他们到达天国的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爱心,在冷如冰窟的南极,这是他们感受到的温暖,带着这样的情感,相信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途中不会寂寞。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最后让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着悲壮的一幕?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决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而悲剧,往往拥有着巨大的震撼力。按照这个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2.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首先是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如果将此事至于一个人爱耍赖,不守信用的人面前,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坚毅,执着,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在删节部分对斯科特的这一性格特点有充分的交代:

从照片上看,他的脸同成千上万的英国人一样,冷峻、刚毅。脸部没有表情,仿佛肌肉被内在的力量凝住了似的。青灰色的眼睛,闭得紧紧的嘴巴。面容上没有任何浪漫主义的线条和一丝轻松愉快的色彩,只看到他的意志和考虑世界实际的思想。

他出征到过印度,政府过许多星罗棋布的岛屿,他随同殖民者到过非洲,参加过无数次世界性的战役。但不论到哪里,他都是一副同样冷冰冰的,矜持的面孔,带着同样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倒毙时,没有一个孬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

无私的爱。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没有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3.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4

【课前活动】

喜欢旅游吗?你喜欢探险吗?为什么?

【评价准备】

1、莽撞与理智的区别;

2、关爱自身,才干关爱他人;

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

4、冒险和探险的区别;

5、一切探险都有可能遭遇厄运等。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3分)

1、知道南极吗?(气温、风速、冰层等)假如你到南极会感觉如何?

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1月,他们在埃尔斯角和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今天,我们就跟随茨威格的文笔,随斯科特他们一起踏上南极探险的旅程。出示课题。

2、学习的目标: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⑴学习速读,能用复述、概括等方法梳理故事的情节;

⑵学习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的方法,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⑶从斯科特身上感受人的精神魅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二、整体感知(8分)

1、速读课文,抓住重要信息,概括复述故事情节:

(抓住人、地、事件、细节要素来概括复述)

2、背景介绍引出问题:

斯科特被英国人称为20世纪初探险时代的伟大英雄。1910年6月1日,当他带领探险队向南极点发起冲刺时,挪威人罗阿尔德?阿蒙森也率领着另外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两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都想争取“国家荣誉”。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抵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34天)。倒霉的是,在返程途中,斯科特队却全军覆没,长眠于皑皑冰雪之中。

作者依据拯救出来的书信、文件、胶片等,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细致的描绘了斯科特一行的经历和心情。写作中作者倾注了全部情感,无法压抑的赞叹之情在传记中直截表达出来。请浏览课文,看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直接情感?(最后一段)

3、齐读结尾议论段,品析韵味:

(并过度到下环节)

三、研读赏析(24分)

1、(关于“悲剧”的理解)作者高度评价“这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你认为悲剧指何而言?请选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谈谈你对“悲剧”的理解。(8分)

师评价引导准备:

⑴所有队员全部遇难,怪不得作者称这次探险为“悲剧”,那么这次探险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被称为悲剧吗?

⑵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⑶生命自然是最有价值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是有价值的呢?

⑷假如只死一个人是不是悲剧、假如没人死但是失败而归是不是悲剧?)

生找文中各种悲剧因素,老师和同学一起阅读交流、提醒注意细节。

师结:概括我们所说的内容,这次探险中包括了:死亡悲剧、失望悲剧、见证者悲剧……等。

2、(关于“伟大”的理解)同学们对“悲剧“的解读可以说很深刻了,那么作者为什么称这样的悲剧为“伟大的悲剧”呢?你认为什么体现了“伟大”呢?(在于他们的精神!)(2分)

3、在斯科特和他队员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请找出表示伟大的描写语段,读一读,并分析体现了什么精神。(国王跪拜的是一种精神,是诚信勇敢的绅士风度)(14分)

方法:抓重点句段分析。教师引导对话的准备:

①读到这个细节,你最感动什么?

②读了这段文字,你最想说什么?

③你欣赏哪个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面对这样的悲剧,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总结明确:这些细节饱含的情感是:或悲壮分别之情,或赞美敬重之情,或眷恋神往之情……读后感受是:或感动于威尔逊博士的执著,或震撼于奥茨笑对死神的勇气,或为斯科特直面死亡而无法排解忆和亲人的悲哀而感伤,或对英雄的敬意,对死者的缅怀,或感动于他们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样一些精神,是人类永恒的动力、精神的源泉!

板书:(诚信;坚毅、执着;团队精神;博爱等)

4、同学门的分析很透彻,那么,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自身对“悲”与“伟大”的理解。请用“悲在──,而──伟大”表述:

(如: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老实守信的绅士风度伟大。悲在生命的毁灭,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伟大。悲在失去朋友亲人,而无私的爱伟大。)

5、解说辩证关系:

(弹性)

悲剧和伟大看起来矛盾的两个极端就是这样有机统一在一起的。生活中还有:

⑴胜利与失败,悲剧与伟大;

⑵平凡与伟大;

⑶奉献与索取;

⑷倒霉与幸运;

⑸苦难与幸福等也一样是辨证的统一。

四、拓展延伸,研读深层主题(7分)

斯科特队是悲壮的,他不只是英国的英雄,更是全世界的英雄!他的失败,后人有不同的分析:有人说,是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使他们在严寒中苦苦拼搏了两个多月,最终供给缺乏,体力不支;有人说,阿蒙森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计划,选20条膘肥体壮的能接受极寒的北极的爱斯基摩狗做交通工具,而斯科特凭推理设想,主要选择了事实上无法接受南极寒冷的西伯利亚的矮种马。

在文章中,作者避开这些科学问题不谈,也不给胜利者立说,在实际的世界里,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胜利者,但作者打破世俗,偏偏用饱含感情的文笔,描绘斯科特失败的经历。为什么给失败者做传?请浏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好么?

(生依据课文分析、老师参与)

总结:同学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茨威格一定认为大家是知己了。是啊,他不选胜利者来赞美,却满怀深情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正是要赞美他们的精神。另外老师还读出了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的胜利与否,而是关注引起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的力量。关注人物的心灵,这正是伟大的价值取向。

科学探险,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第一步。比方登月;比方哥伦布航海;比方“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刺杀秦王失败的荆轲;一腔热情乘氢气球横渡海峡葬身大海的罗泽尔;一叶轻舟,漂流长江而翻船身亡的尧茂书……神州五号,飞跃黄河,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注意区分“想与想要之别”和认识世界与征服世界的不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弹性)

【有关资料】

气温:南极年平均气温摄氏-36度(七大洲之中最冷)。南极冬季外围气温摄氏-15至-35度,内陆气温则低至摄氏-40至-70度,1983年7月21日在(寒极)(PoleofCold,俄罗斯的Vostok研究站和近)更录得摄氏-89.2度的地球上天然最低温纪录。夏季南极半岛的温度可升至摄氏15度,内陆则仍维持在平均摄氏-25度。

雨/雪量:年平均少于5厘米(七大洲之中最干),故南极可说是一个冰封的沙漠。其中,南极半岛和外围的雨/雪量明显较内陆多。

水/冰量:南极冰层平均厚度约2,300米,共约2,600万亿吨的冰占全球冰量的九成,或全球淡水量的75%。

风速:南极年平均时速80公里和沿岸达时速320公里的风速,令它成为全球风的地方。在南极一些地方,平均每三天便会刮起飓风级的风暴。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5

【课前活动】

喜欢旅游吗?你喜欢探险吗?为什么?

【评价准备】

1、莽撞与理智的区别;

2、关爱自身,才干关爱他人;

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

4、冒险和探险的区别;

5、一切探险都有可能遭遇厄运等。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3分)

1、知道南极吗?(气温、风速、冰层等)假如你到南极会感觉如何?

1920xx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20xx年11月,他们在埃尔斯角和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今天,我们就跟随茨威格的文笔,随斯科特他们一起踏上南极探险的旅程。出示课题。

2、学习的目标: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⑴学习速读,能用复述、概括等方法梳理故事的情节;

⑵学习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的方法,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

⑶从斯科特身上感受人的精神魅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二、整体感知(8分)

1、速读课文,抓住重要信息,概括复述故事情节:

(抓住人、地、事件、细节要素来概括复述)

2、背景介绍引出问题:

斯科特被英国人称为20世纪初探险时代的伟大英雄。1920xx年6月1日,当他带领探险队向南极点发起冲刺时,挪威人罗阿尔德?阿蒙森也率领着另外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两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都想争取“国家荣誉”。结果阿蒙森队于1920xx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则于1920xx年1月18日才抵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34天)。倒霉的是,在返程途中,斯科特队却全军覆没,长眠于皑皑冰雪之中。

作者依据拯救出来的书信、文件、胶片等,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细致的描绘了斯科特一行的经历和心情。写作中作者倾注了全部情感,无法压抑的赞叹之情在传记中直截表达出来。请浏览课文,看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直接情感?(最后一段)

3、齐读结尾议论段,品析韵味:

(并过度到下环节)

三、研读赏析(24分)

1、(关于“悲剧”的理解)作者高度评价“这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你认为悲剧指何而言?请选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谈谈你对“悲剧”的理解。(8分)

师评价引导准备:

⑴所有队员全部遇难,怪不得作者称这次探险为“悲剧”,那么这次探险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被称为悲剧吗?

⑵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⑶生命自然是最有价值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是有价值的呢?

⑷假如只死一个人是不是悲剧、假如没人死但是失败而归是不是悲剧?)

生找文中各种悲剧因素,老师和同学一起阅读交流、提醒注意细节。

师结:概括我们所说的内容,这次探险中包括了:死亡悲剧、失望悲剧、见证者悲剧……等。

2、(关于“伟大”的理解)同学们对“悲剧“的解读可以说很深刻了,那么作者为什么称这样的悲剧为“伟大的悲剧”呢?你认为什么体现了“伟大”呢?(在于他们的精神!)(2分)

3、在斯科特和他队员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请找出表示伟大的描写语段,读一读,并分析体现了什么精神。(国王跪拜的是一种精神,是诚信勇敢的绅士风度)(14分)

方法:抓重点句段分析。教师引导对话的准备:

①读到这个细节,你最感动什么?

②读了这段文字,你最想说什么?

③你欣赏哪个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面对这样的悲剧,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总结明确:这些细节饱含的情感是:或悲壮分别之情,或赞美敬重之情,或眷恋神往之情……读后感受是:或感动于威尔逊博士的执著,或震撼于奥茨笑对死神的勇气,或为斯科特直面死亡而无法排解忆和亲人的悲哀而感伤,或对英雄的敬意,对死者的缅怀,或感动于他们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样一些精神,是人类永恒的动力、精神的源泉!

板书:(诚信;坚毅、执着;团队精神;博爱等)

4、同学门的分析很透彻,那么,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自身对“悲”与“伟大”的理解。请用“悲在──,而──伟大”表述:

(如: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老实守信的绅士风度伟大。悲在生命的毁灭,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伟大。悲在失去朋友亲人,而无私的爱伟大。)

5、解说辩证关系:

(弹性)

悲剧和伟大看起来矛盾的两个极端就是这样有机统一在一起的。生活中还有:

⑴胜利与失败,悲剧与伟大;

⑵平凡与伟大;

⑶奉献与索取;

⑷倒霉与幸运;

⑸苦难与幸福等也一样是辨证的统一。

四、拓展延伸,研读深层主题(7分)

斯科特队是悲壮的,他不只是英国的英雄,更是全世界的英雄!他的失败,后人有不同的分析:有人说,是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使他们在严寒中苦苦拼搏了两个多月,最终供给缺乏,体力不支;有人说,阿蒙森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计划,选20条膘肥体壮的能接受极寒的北极的爱斯基摩狗做交通工具,而斯科特凭推理设想,主要选择了事实上无法接受南极寒冷的西伯利亚的矮种马。

在文章中,作者避开这些科学问题不谈,也不给胜利者立说,在实际的世界里,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胜利者,但作者打破世俗,偏偏用饱含感情的文笔,描绘斯科特失败的经历。为什么给失败者做传?请浏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好么?

(生依据课文分析、老师参与)

总结:同学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茨威格一定认为大家是知己了。是啊,他不选胜利者来赞美,却满怀深情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正是要赞美他们的精神。另外老师还读出了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的胜利与否,而是关注引起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的力量。关注人物的心灵,这正是伟大的价值取向。

科学探险,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第一步。比方登月;比方哥伦布航海;比方“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刺杀秦王失败的荆轲;一腔热情乘氢气球横渡海峡葬身大海的罗泽尔;一叶轻舟,漂流长江而翻船身亡的尧茂书……神州五号,飞跃黄河,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注意区分“想与想要之别”和认识世界与征服世界的不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弹性)

【有关资料】

气温:南极年平均气温摄氏-36度(七大洲之中最冷)。南极冬季外围气温摄氏-15至-35度,内陆气温则低至摄氏-40至-70度,1983年7月21日在(寒极)(PoleofCold,俄罗斯的Vostok研究站和近)更录得摄氏-89.2度的地球上天然最低温纪录。夏季南极半岛的温度可升至摄氏15度,内陆则仍维持在平均摄氏-25度。

雨/雪量:年平均少于5厘米(七大洲之中最干),故南极可说是一个冰封的沙漠。其中,南极半岛和外围的雨/雪量明显较内陆多。

水/冰量:南极冰层平均厚度约2,300米,共约2,600万亿吨的冰占全球冰量的九成,或全球淡水量的75%。

风速:南极年平均时速80公里和沿岸达时速320公里的风速,令它成为全球风的地方。在南极一些地方,平均每三天便会刮起飓风级的风暴。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的含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一、激趣导入

【课件】展示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出示课题)。

二、资料连接

(一)作家及作品简介

(二)南极简介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读后的感受

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3、他们发现阿蒙森探险队比他们早到后,表现如何?(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

4、他们归途中所遇到的不幸有哪些? 请一一列举。

(1)恶劣的天气。

(2)路程危险增加十倍。

(3)身体非常虚弱。埃文斯和奥茨相继死去。

(4)储藏点的燃料太少。

(5)燃料告罄,却遭凶猛的暴风雪袭击。

5、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

(如感动、崇敬、钦佩、敬佩等)

6、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顺序)(点拨、讨论、提问。)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7、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8、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在文中的哪一部分体现的(找主旨句)?有何作用?

(讨论明确后齐读最后一段,点明主题)

四、质疑问难、理清思路

1、“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

2、既是“悲剧”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勇士们的肉体悲壮的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3、本文“悲”包括哪些内容?“伟大”指什么精神?(媒体显示)

失败之悲 勇于探索

作证之悲 诚实守信

死亡之悲 悲剧--------伟大 集体主义

离别之悲 献身事业

世人之悲 给人精神鼓舞

课文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当堂训练

1、请用“悲在____,而____伟大”的句式,表述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例:“悲在全军覆灭,而冒险精神伟大”、“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诚实守信的精神伟大”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吞噬(shì) 角逐(jué) 雪橇(qiāo) 癫狂(diān)

拽(zhuài) 悚(sǒng) 毋(wú) 皑(ái) 怏(yàng)

馨(xīn) 温馨 赢(yíng)输赢

罄(qìng)告罄 羸(léi)羸弱

磬(qìng)钟磬

第二课时 课堂探究

要点: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一、品读研习

文中哪些情节、语句深深的打动了你,让你激动难忘?请概括说明。

以下情节

1、历尽艰辛到达极点,等待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失败者对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居然接受了这项任务。(公正无私、恪守信用)

2、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事业重于生命)

3、奥茨越来越走不动,为了不拖累同伴,选择了自我牺牲,独自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集体主义)

4、三个“疲惫、羸弱”之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死亡的到了,却不哀叹自己遭遇的种种困难。

(献身事业)

以下语句5、“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作者使用拟人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一行人的心情。此刻,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们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舞扬威、洋洋自得。

6、“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执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深受这种文化传统熏陶的斯科特只能接受这一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

7、“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心中的海市蜃楼指他在离开世界前回忆的美好往事,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它们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样,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们的心灵以强烈的冲击。

8、“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二、思考探究

1、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找出文中的相关的语句并大声诵读。

通过直截了当的议论,表现出作者对人物的颂扬之情。

例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2、作家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的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这五位探险者,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作者给他们作传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3、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鼓舞。

三、拓展延伸

1、读了这篇文章,或许你对英雄对成败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你的心中,到底谁是真正的英雄;在生活中,我们怎样看待成败?

2、你如何评价失败的斯科特?阅读斯科特的绝命书,谈一下你的心得体会。

提示:斯科特虽然在探索领域失败了,但他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不仅是英国人的骄傲,而且是全人类的骄傲。他的不懈探索精神给后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课堂总结

有人说,历史是为成功者而写的。但茨威格却能关注一位失败者,他倾注了全部感情来写这个悲剧,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英雄们的足迹烙在了南极的土地上,英雄们的名字镌刻进了历史的记忆。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探索这个星球的奥秘是会永不停歇的。

同学们,探险是一项极富挑战性事业,既是对自然界的挑战,更是对自我的挑战。愿将来你们中的某些人,也能成为像航天英雄杨利伟、聂海胜等英雄般的人物,让自己的生命活的有价值。

五、名言寄语

成功能证实一个人的幸运,挫折能证实他的伟大。

――――小普林尼

如果不献身给一个伟大的理想,生命就毫无意义。

――――何塞黎萨尔

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埃德慕斯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类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导语设计

设计(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美丽的南极风光,可爱的动物企鹅蓝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地图,介绍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特别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板书课题。

设计(二)用多媒体播放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图片,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骄人成绩。播放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73秒爆炸、“哥伦比亚”号返航时解体的画面。播放20xx年北大科考队和登山队攀登希夏帮马峰时不幸遇到雪崩,5人遇难等画面。说明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伟大的悲剧,但人类却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板书课题。

一、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作品。

2.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3. 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读一读,写一写

吞噬(shì) 角逐(jué) 雪橇(qiāo) 癫狂(diān)

拽(zhuài) 悚(sǒng) 毋(wú) 皑(ái) 怏(yàng)

馨(xīn) 温馨 赢(yíng)输赢

罄(qìng)告罄 羸(léi)羸弱

磬(qìng)钟磬

1、毛骨悚然(sǒng):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2、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风。

3、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4、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5、怏怏不乐(yàng):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6、姗姗来迟:慢腾腾地来晚了。

7、忧心忡忡(chōng):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

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性格。

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南极简介

★南极之最★

高原--------冰库--------世界“寒极”--------世界“风极”

二、独立自学

1、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你读文的感受或心情。(如感动、崇敬、钦佩、敬佩等)

2、梳理脉络情节(按时间顺序)(点拨、讨论、提问。)

★ 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作证→归途遇险→悲壮覆灭

3、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

★ 课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五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最后教师介绍斯科特探险队南极探险的整个经过。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队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11月12日,一支探险队发现英雄们已冻僵的尸体。)

4、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时间、人物、地点、结局)

(讨论、提问、归纳: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5、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在文中的哪一部分体现的(找主旨句)?有何作用?(点明主题) (讨论明确后齐读最后一段,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

1、“悲剧”之“悲”是指“悲哀”还是“悲壮”?

2、既是“悲剧”又何来“伟大”呢?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勇士们的肉体悲壮的死去令人悲痛,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却是伟大的。)

3、本文“悲”包括哪些内容?“伟大”指什么精神?(板书设计)

失败之悲 勇于探索

作证之悲 诚实守信

死亡之悲 悲剧———— 伟大 集体主义

离别之悲 献身事业

世人之悲 给人精神鼓舞

四、拓展延伸

师: 课文颂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请用“悲在____,而____伟大”的句式,表述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

【教学流程】

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

导语: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板书课题)

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作个简单的测试,现在我们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闯三关”

第一关:你会读了吗?

拽(zhuài)癫狂(diān)(kuáng)吞噬(shì)

羸弱(léi)凛冽(lǐn)(liè)步履(lǚ)

告馨(qìng)销蚀(xiāo)(shí)角(jué)逐

第二关:你了解了吗?(多媒体展示南极探险资料)

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

(冷、冰天雪地、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伟大的悲剧》教案篇9

【课前活动】

喜欢旅游吗?你喜欢探险吗?为什么?

【评价准备】

1、莽撞与理智的区别;

2、关爱自身,才干关爱他人;

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

4、冒险和探险的区别;

5、一切探险都有可能遭遇厄运等。

【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3分)

1、知道南极吗?(气温、风速、冰层等)假如你到南极会感觉如何?

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1月,他们在埃尔斯角和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今天,我们就跟随茨威格的文笔,随斯科特他们一起踏上南极探险的旅程。出示课题。

2、学习的目标: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⑴学习速读,能用复述、概括等方法梳理故事的情节;

⑵学习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的方法,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⑶从斯科特身上感受人的精神魅力,完善自身的人格。

二、整体感知(8分)

1、速读课文,抓住重要信息,概括复述故事情节:

(抓住人、地、事件、细节要素来概括复述)

2、背景介绍引出问题:

斯科特被英国人称为20世纪初探险时代的伟大英雄。1910年6月1日,当他带领探险队向南极点发起冲刺时,挪威人罗阿尔德?阿蒙森也率领着另外一支探险队向南极点进发。两支队伍展开了激烈角逐,都想争取“国家荣誉”。结果阿蒙森队于1911年12月14日捷足先登,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抵达,比阿蒙森队晚了一个多月(34天)。倒霉的是,在返程途中,斯科特队却全军覆没,长眠于皑皑冰雪之中。

作者依据拯救出来的书信、文件、胶片等,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细致的描绘了斯科特一行的经历和心情。写作中作者倾注了全部情感,无法压抑的赞叹之情在传记中直截表达出来。请浏览课文,看哪些语句表达了作者的直接情感?(最后一段)

3、齐读结尾议论段,品析韵味:

(并过度到下环节)

三、研读赏析(24分)

1、(关于“悲剧”的理解)作者高度评价“这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你认为悲剧指何而言?请选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谈谈你对“悲剧”的理解。(8分)

师评价引导准备:

⑴所有队员全部遇难,怪不得作者称这次探险为“悲剧”,那么这次探险只是因为这样的结局被称为悲剧吗?

⑵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⑶生命自然是最有价值的,除了生命,还有什么是有价值的呢?

⑷假如只死一个人是不是悲剧、假如没人死但是失败而归是不是悲剧?)

生找文中各种悲剧因素,老师和同学一起阅读交流、提醒注意细节。

师结:概括我们所说的内容,这次探险中包括了:死亡悲剧、失望悲剧、见证者悲剧……等。

2、(关于“伟大”的理解)同学们对“悲剧“的解读可以说很深刻了,那么作者为什么称这样的悲剧为“伟大的悲剧”呢?你认为什么体现了“伟大”呢?(在于他们的精神!)(2分)

3、在斯科特和他队员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请找出表示伟大的描写语段,读一读,并分析体现了什么精神。(国王跪拜的是一种精神,是诚信勇敢的绅士风度)(14分)

方法:抓重点句段分析。教师引导对话的准备:

①读到这个细节,你最感动什么?

②读了这段文字,你最想说什么?

③你欣赏哪个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面对这样的悲剧,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总结明确:这些细节饱含的情感是:或悲壮分别之情,或赞美敬重之情,或眷恋神往之情……读后感受是:或感动于威尔逊博士的执著,或震撼于奥茨笑对死神的勇气,或为斯科特直面死亡而无法排解忆和亲人的悲哀而感伤,或对英雄的敬意,对死者的缅怀,或感动于他们勇于探索、勇于献身的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样一些精神,是人类永恒的动力、精神的源泉!

板书:(诚信;坚毅、执着;团队精神;博爱等)

4、同学门的分析很透彻,那么,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自身对“悲”与“伟大”的理解。请用“悲在──,而──伟大”表述:

(如:悲在为胜利者作证,而老实守信的绅士风度伟大。悲在生命的毁灭,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伟大。悲在失去朋友亲人,而无私的爱伟大。)

5、解说辩证关系:

(弹性)

悲剧和伟大看起来矛盾的两个极端就是这样有机统一在一起的。生活中还有:

⑴胜利与失败,悲剧与伟大;

⑵平凡与伟大;

⑶奉献与索取;

⑷倒霉与幸运;

⑸苦难与幸福等也一样是辨证的统一。

四、拓展延伸,研读深层主题(7分)

斯科特队是悲壮的,他不只是英国的英雄,更是全世界的英雄!他的失败,后人有不同的分析:有人说,是南极寒冷天气提前到来,使他们在严寒中苦苦拼搏了两个多月,最终供给缺乏,体力不支;有人说,阿蒙森凭丰富的实践经验制定计划,选20条膘肥体壮的能接受极寒的北极的爱斯基摩狗做交通工具,而斯科特凭推理设想,主要选择了事实上无法接受南极寒冷的西伯利亚的矮种马。

在文章中,作者避开这些科学问题不谈,也不给胜利者立说,在实际的世界里,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胜利者,但作者打破世俗,偏偏用饱含感情的文笔,描绘斯科特失败的经历。为什么给失败者做传?请浏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好么?

(生依据课文分析、老师参与)

总结:同学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茨威格一定认为大家是知己了。是啊,他不选胜利者来赞美,却满怀深情礼赞这些失败的英雄,正是要赞美他们的精神。另外老师还读出了茨威格关注的不是事业的胜利与否,而是关注引起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的力量。关注人物的心灵,这正是伟大的价值取向。

科学探险,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第一步。比方登月;比方哥伦布航海;比方“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刺杀秦王失败的荆轲;一腔热情乘氢气球横渡海峡葬身大海的罗泽尔;一叶轻舟,漂流长江而翻船身亡的尧茂书……神舟五号,飞跃黄河,挑战者号航天飞机……

(注意区分“想与想要之别”和认识世界与征服世界的不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弹性)

【有关资料】

气温:南极年平均气温摄氏—36度(七大洲之中最冷)。南极冬季外围气温摄氏—15至—35度,内陆气温则低至摄氏—40至—70度,1983年7月21日在(寒极)(Poleofcold,俄罗斯的Vostok研究站和近)更录得摄氏—89.2度的地球上天然最低温纪录。夏季南极半岛的温度可升至摄氏15度,内陆则仍维持在平均摄氏—25度。

雨/雪量:年平均少于5厘米(七大洲之中最干),故南极可说是一个冰封的沙漠。其中,南极半岛和外围的雨/雪量明显较内陆多。

水/冰量:南极冰层平均厚度约2.300米,共约2.600万亿吨的冰占全球冰量的九成,或全球淡水量的75%。

风速:南极年平均时速80公里和沿岸最高达时速320公里的风速,令它成为全球最大风的地方。在南极一些地方,平均每三天便会刮起飓风级的风暴。

推荐访问:教案 悲剧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等奖 伟大的悲剧教案全国一等奖 《伟大的悲剧》教案成语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 《伟大的悲剧》教案中班 《伟大的悲剧》教案反思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 伟大的悲剧教案两课时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第二课时 伟大的悲剧教案第一课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