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1 活动目标: 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跳跃和*衡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发展亲子关系。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选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1
活动目标:
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跳跃和*衡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发展亲子关系。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选用材料:
废旧纸盒、袋鼠妈妈的大图片、正面是字背面是小袋鼠的字卡若干、塑料袋、即时贴、针线
制作方法:
1、先将袋鼠妈妈的.图片,小袋鼠字卡图片压膜。
2、在袋鼠妈妈肚子上用针线把塑料袋缝上,当作袋鼠的大袋子。
3、把纸盒贴在袋鼠妈妈背上,用纸做的草装饰在盒子上。
应用年龄和地点:适合于2―4岁幼儿使用,可以作为教师活动时的教具,也可以投放在语言区,识字区供幼儿操作。
教具功能:
识字区:幼儿拿着有袋鼠宝宝的字卡,念出来袋鼠宝宝身上的字,再去找袋鼠妈妈。把字卡放进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这样袋鼠字宝宝就找到妈妈了。
教学反思:
小孩子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孩子们积极投入到这个游戏之中,大家兴致很高,从活动中学会了双脚向前跳的技能,锻炼其腿部力量。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2
活动目标:
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跳跃和*衡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发展亲子关系。
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布袋一个
活动过程:
1.妈妈扮演袋鼠妈妈,宝宝扮演袋鼠宝宝。
2.宝宝双脚站在布袋中,蹦蹦跳跳的和妈妈在草地上玩,妈妈趁宝宝不注意,偷偷躲起来,宝宝发现妈妈不在了,马上蹦蹦跳跳去找,找到妈妈后,妈妈也站在布袋里,和宝宝一起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3.家长和幼儿也可以互换位置,妈妈跳,宝宝躲;游戏过程中,妈妈和宝宝始终要学袋鼠跳。
教学反思:
小孩子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孩子们积极投入到这个游戏之中,大家兴致很高,从活动中学会了双脚向前跳的技能,锻炼其腿部力量。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扩展阅读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扩展1)
——《袋鼠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3篇
《袋鼠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跳跃和*衡能力;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及发展亲子关系。
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选用材料:
废旧纸盒、袋鼠妈妈的大图片、正面是字背面是小袋鼠的字卡若干、塑料袋、即时贴、针线
制作方法:
1、先将袋鼠妈妈的图片,小袋鼠字卡图片压膜。
2、在袋鼠妈妈肚子上用针线把塑料袋缝上,当作袋鼠的大袋子。
3、把纸盒贴在袋鼠妈妈背上,用纸做的草装饰在盒子上。
应用年龄和地点:适合于2―4岁幼儿使用,可以作为教师活动时的教具,也可以投放在语言区,识字区供幼儿操作。
教具功能:
识字区:幼儿拿着有袋鼠宝宝的字卡,念出来袋鼠宝宝身上的字,再去找袋鼠妈妈。把字卡放进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这样袋鼠字宝宝就找到妈妈了。
教学反思:
小孩子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 ,孩子们积极投入到这个游戏之中,大家兴致很高,从活动中学会了双脚向前跳的技能,锻炼其腿部力量。
《袋鼠宝宝找妈妈》小班教案2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与爸爸、妈妈的协作水*
活动准备:
沙包若干、带绳的纸篓或者竹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沙包。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沙包”宝宝,和大家一起做游戏。
二、教师向家长和小朋友示范游戏玩法。
1、一名教师将纸篓捆绑在腹部前面,扮作可爱的“袋鼠”,站在“小河”对岸。
2、另一位教师扮作小朋友,手拿“沙包”宝宝,站在河的另一岸指定圈内。
3、小朋友在指定位置将“沙包”宝宝抛入爸爸或者妈妈身上的纸篓内,爸爸或者妈妈尽力用纸楼接住沙包。注意活动过程中,宝宝不能离开圈,爸爸、妈妈可以走动,但不能掉入河中。在规定时间内看谁接的“沙包”宝宝多。
三、游戏进行。
请小朋友和爸爸或者妈妈站到小河*,进行游戏。
四、比较哪个袋鼠妈妈的“沙包”宝宝多。
五、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及其“袋鼠”妈妈贴红花,活动结束。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扩展2)
——树叶宝宝找妈妈教案 (菁选3篇)
树叶宝宝找妈妈教案1
设计意图:
秋天来了,幼儿园的地上,飘落了许多树叶,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会随手拾起地上的树叶玩一玩。树叶是哪来的呢?原来是离开了大树妈妈,偷偷跑出来“玩”了,后来这些树叶宝宝就找不到妈妈了,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数学活动《树叶宝宝找妈妈》。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化教学,从幼儿的生活环境入手,让孩子在捡树叶、说树叶、送树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归类的经验,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大小、颜色不同的树叶,并尝试按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2、能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有过按物体颜色分类,按大小分类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师自制的大绿树叶、小绿树叶、大黄树叶、小黄树叶若干。
3、布置背景图(有四棵大树的树林,树上分别有标记,树叶散落在地上。)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带领幼儿一起捡落叶。
师:咦!是什么声音啊?(师扮小树叶哭)啊!是树叶宝宝在哭啊!(边说边指着地下的树叶)你们知道树叶宝宝为什么要哭吗?幼:……(树叶宝宝找不到妈妈了)
师:你们看,这里有这么多的树叶宝宝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妈妈吧,好吗?幼:好。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到树林里来捡一片树叶,然后把它捧在手里。幼:(到树林里捡树叶)师:请宝宝们先回座位。
(评析: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一起捡树叶,为下一环节说树叶做准备。)
二、说树叶,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上进行描述。
师:谁来告诉我,你捡到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幼:……(绿的,黄的)师:那我们把它叫绿(黄)宝宝。
师:看看这两片树叶宝宝有什么不一样?(教师拿出两片大小不同的绿或黄树叶。)幼:……(大小不一样。)
师:那我们把大的叫大宝宝,小的叫小宝宝吧。
师:树叶宝宝有绿宝宝、黄宝宝、大宝宝、小宝宝,有这么多的宝宝。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捡的树叶宝宝是什么样子的,是大宝宝还是小宝宝,是绿宝宝还是黄宝宝。(师出示自己捡的树叶。)幼:(如:大宝宝、绿宝宝)师:那我们把它叫做大绿宝宝,好吗?师:那你捡的树叶宝宝叫什么呢?
幼:……(大绿宝宝,小绿宝宝,大黄宝宝,小黄宝宝。)
(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跟你边上的好朋友说说你捡的树叶叫什么?幼:(与同伴说说。)
(评析: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从颜色、大小上对树叶进行描述,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总结归纳出有四种不同的树叶宝宝,为下一环节送树叶回家做铺垫。)
三、送树叶回家。
师:小树叶离开妈妈很久了,想妈妈了,我们一起把树叶送回家吧。你们看,树林里有四棵树妈妈,那你们能帮树叶宝宝找到妈妈吗?幼:能。
师:那你们送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树叶宝宝和妈妈是不是长得一样的,长得一样的树妈妈才可以送给她。
幼:(送树叶宝宝回家。)
师:小朋友真能干,都帮树叶宝宝找到了妈妈,那到底找对了没有,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如有找错的,说出理由,并重新帮它找妈妈。)
师:树叶宝宝都回家自己的家了,大树妈妈说谢谢你们帮我把宝宝送回家。
(评析:送树叶宝宝回家,幼儿活动兴趣高涨,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在送的"过程中,获得归类的经验。)
四、延伸活动。
教师可以为幼儿多准备一些树叶,在区角活动时,可以把这些树叶也一起送回家。
树叶宝宝找妈妈教案2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里树叶的变化,知道有的树叶会变黄飘落。
2、根据树叶的外形特征寻找相应的大树。
3、体验用树叶做游戏带来的乐趣,体验大树妈妈与小树叶的亲情。
活动准备:
1、银杏叶、梧桐叶、杨树叶若干。
2、自制大树妈妈:银杏树、梧桐树、杨树各一棵,上面贴有几片树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北风一吹,小树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今天树叶宝宝来到了我们这里,想让小朋友帮个忙,好吗?(好)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片树叶,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像什么?
(目的:活动一开始,我直接请幼儿观察小树叶,简洁明了,同时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幼儿观察树叶,了解树叶的不同特征。
师:谁来说说,你手里的小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它像什么?
(幼儿发言)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谁也是拿这样小树叶的举起来,这种小树叶它的名字叫杨树叶。谁拿了不一样的树叶?
师:我们看,这个小朋友的树叶是黄色的,它是梧桐叶吗?
师:谁知道它是什么树叶?(银杏叶)
师:拿银杏叶的举起来。
小结: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杨树叶是绿色的,像一颗心;梧桐叶是枯黄的,像小朋友的手;银杏叶是黄的,像扇子。
(目的:幼儿观察的小树叶是自己捡来的,事先有了一些对这三种树叶的了解,能让幼儿有话可讲。在讲述小树叶的特征时,我采用小树叶像什么的方法,激发了幼儿的想象,调动了幼儿讲述的欲望,幼儿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进一步了解了杨树叶、梧桐叶、银杏叶这三种树叶的特征。)
3、出示自制的"大树妈妈",幼儿帮助小树叶找"妈妈"。
(1)"小树叶找妈妈"。
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被秋风一吹,变红、变黄、枯掉了,从大树上落下来了。小树叶们离开了妈妈,它们会怎么样呢?
幼:会很伤心;会很着急;会哭的……
师:哦,那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幼: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妈妈;送他们回家……
师:好,老师这里有三棵树,她们分别是这些树叶宝宝的妈妈,现在就请小朋友看清自己手里的小树叶,然后帮小树叶去找"妈妈",送到大树"妈妈"的脚下,送树叶宝宝时可以说:"XX树妈妈,这是你的树叶宝宝"。
(幼儿自由帮小树叶找大树"妈妈",将树叶放到相应的大树下面,教师在一旁观察,提醒幼儿边送边说。)
(2)师幼共同检验。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帮小树叶找到妈妈呀?
幼:找到了。
师:那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呢?
幼:看大树妈妈身上的叶子找到的。
师:小朋友真聪明,那送小树叶时你说了什么?
幼1:杨树妈妈,这是你的树叶宝宝。
幼
2、梧桐树妈妈,这是你的树叶宝宝。
幼
3、银杏树妈妈,这是你的树叶宝宝。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有没有帮小树叶都找对妈妈。(如果有找错的,请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帮助改正。)
师:小树叶找到妈妈了,真开心啊!它们谢谢小朋友们。
(目的:小班的幼儿天真、可爱,我以游戏的形式,请小朋友送小树叶到大树"妈妈"脚下,激发了幼儿极大的兴趣,这不仅是给这三种树叶分类,巩固幼儿对三种树叶的认识,又是激发幼儿的情感,让其体会树与树叶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使幼儿体验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及帮助别人的快乐。另外,我要求幼儿送小树叶到大树"妈妈"脚下时,用语言讲述,这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能给幼儿锻炼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们知道了,秋天小树叶会变黄从大树妈妈身上落下来,那么有没有什么树到了冬天小树叶还是绿绿的,和大树妈妈在一起的呢?小朋友回去时在外面找找吧。
树叶宝宝找妈妈教案3
活动目标:
1、认识区别大小、颜色不同的树叶,并尝试按不同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2、乐意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3、通过活动,让幼儿感受妈妈和孩子间的亲情,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找朋友》、录音机、黄色绿色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树叶宝宝找朋友,引发幼儿兴趣,初步认知黄、绿两种颜色以及大小。
1、出示树叶胸饰找朋友并播放《找朋友》。
“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那请小朋友戴上树叶听着音乐去找朋友吧!找到朋友后围成一圈坐下。”
2、请幼儿找朋友,通过比较,初步有大小的概念。
“刚才小树叶都找到朋友了,我们来看看找的对不对。”找出错误的幼儿“你是什么颜色的树叶?那你的朋友是谁呀?你是大宝宝还是小宝宝?”
“你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宝宝?”(我是黄(绿)颜色的(大或小)宝宝)
二、树叶妈妈找孩子
1、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兴趣
师扮演小树叶说“我是小树叶,秋天到了,风好大,我们一片一片地往下掉,都飞走了,离开了心爱的妈妈,现在我们真想妈妈,谁能帮我们找到妈妈呢?”
2、引发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我们能帮小树叶找到妈妈吗?(能)那,请小朋友捡一片树叶试着帮它找妈妈,找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妈妈身上的记号和你捡的树叶是不是一样,可以和他比一比贴上去。幼儿动手捡树叶,并区分大小、颜色贴到树叶妈妈的身上。
分别请幼儿说说捡到树叶宝宝贴到哪里?从颜色、大小评析。
“小朋友真能干,都帮小树叶找到了妈妈,那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认一认,好吗?”(找出错的地方问:这片小树叶是不是这个妈妈呀?为什么不是呀?他们有哪些地方一样?让我们来比一比。那我们把小树叶送回家吧!)
三、播放《找朋友》歌曲,幼儿戴上胸饰玩小树叶找妈妈的游戏。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扩展3)
——果核宝宝找妈妈教案
果核宝宝找妈妈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品尝、观察、交流、倾听中,发现各种水果有不一样的果核。
2、体验探索的乐趣。
3、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六种水果:葡萄、桂圆、苹果、石榴、金橘、柚子。一次性纸盘,纸巾,餐巾纸,各种果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逐一出示6种水果:猜猜今天老师带来了哪些水果。
(用猜谜语、闻味道、手触摸、观局部、看干果等方法猜出6种水果)价值分析:用不同的形式,感知各种水果的特征。
过渡:苹果里面有什么?
2、还有哪些水果也有果核?
二、观察果核:
1、出示装有果核的盘子:这里有好多的果核,他们长的一样吗?有哪些不一样?
价值分析:引导幼儿在看看、比比中,发现果核的颜色、大小、样子、数量等都是不一样的。
小结:果核都长得不一样,有的圆圆的.,有的长长的,有黑色,也有白色……
2、送果核回家:
水果妈妈说: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把我的果核宝宝送回来吗?"出自:大;考.吧"要求:每人拿一个盆子,取一些果核,将它们送到相应水果的前面。
三、交流、验证
1、看一看,所有的果核宝宝都找到妈妈了吗?
2、幼儿混淆的,当场吃水果,找出里面的果核。
价值分析:通过幼儿动手剥剥,吃吃,找找,亲自发现水果的果核。
四、欣赏故事《蜗牛和苹果》
1、我们知道了果核的秘密。想不想听一个有关果核的故事?
2、播放课件
3、故事告诉我们,果核有什么用呢?
小结:这是一个苹果核变成苹果树的故事,果核能在泥土里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小树。
附录:
故事:蜗牛和苹果“叭!”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正好落在蜗牛家的菜园里,蜗牛好高兴,立刻和苹果成了好朋友。
一天早晨,蜗牛一起床,立刻爬到菜园里,“嘿,苹果,我刚才梦见你做了我的新娘子!”蜗牛大声对苹果说。但是蜗牛发现,苹果身上有一大块皮肤变成了难看的茶色,原来苹果病了,“你别害怕,我马上去叫乌龟医生来救你!”蜗牛说着,立刻朝乌龟医生家爬去。
蜗牛爬呀爬呀,终于来到乌龟医生家,蜗牛说:“乌龟医生,救命呀,我的新娘子生病了!”正在吃午饭的乌龟一听,立刻背起药箱,和蜗牛一道出发。傍晚的时候,他们来到蜗牛的菜园。这时,苹果全身都变成了茶色,软软的,像一团烂泥。“我的新娘子病得好厉害呀!”蜗牛大哭起来。
乌龟医生用手戳了戳苹果,笑着说:“苹果没有生病,她是苹果妈妈,正在腐烂,好让她的宝宝钻进泥土里,生根发芽。”蜗牛惊呆了,原来苹果是一位妈妈,我还梦想她做我的新娘子呢,他害羞地连忙把头缩进自己的屋子里。
后来,蜗牛的菜园里,果真长出了一棵小苹果树,蜗牛就在苹果树下和蜗牛小姐举行了婚礼,小苹果树还为他俩唱起了婚礼进行曲。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扩展4)
——《袋鼠妈妈》小班游戏教案3篇
《袋鼠妈妈》小班游戏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模仿怀孕时的妈妈,发展幼儿跳的动作;
2.喜欢参与游戏,能与同伴轮换玩具玩游戏;
3.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4个不同颜色的大布口袋(里面装着沙子)、*衡木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动物模仿动作
2.游戏:《袋鼠妈妈》
玩法:幼儿分*数相同的四队,每一队排头的幼儿系上大口袋当袋鼠妈妈,走过*衡木,跳到呼拉圈里,再跳回来把口袋交给下一名幼儿;规则:当袋鼠妈妈必须要跳着完成游戏;没跳的幼儿要重新开始。
3.分散活动:提供大口袋,指导幼儿带着大口袋模仿袋鼠妈妈的动作,扮演角色进行袋鼠妈妈跳跳跳的游戏。
教学反思:
小孩子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孩子们积极投入到这个游戏之中,大家兴致很高,从活动中学会了双脚向前跳的技能,锻炼其腿部力量。设计教案时,紧紧抓住幼儿年龄特点,以游戏为主,通过让小孩子玩一些富有情趣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拓展思维,让他们在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中,使求知之欲望、探索之精神得到升华,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
《袋鼠妈妈》小班游戏教案2
活动目标:
1、习将两种实物有规律地交替排序,对应匹配感知序列。
2、能正确使用单位量词“根”。
活动准备:
大口袋一只,每人一根细绳子,泡沫花若干(红、黄、绿、紫),小卡片若干(小鸡、小猫、虫子、鱼)、录音带(歌曲“袋鼠妈妈”)。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师扮袋鼠妈妈,幼扮袋鼠宝宝,齐唱“袋鼠妈妈”。
二、做花环。
1、引导观察。
师:袋鼠妈妈买了好多的花,你们看,有哪些颜色的花?
看,妈妈做的花环用了哪两种颜色的花?
妈妈想请宝宝们每人选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做成花环戴在身上,好吗?
2、幼儿操作。
3、提问:你是用什么颜色的花来排队的?
4、戴花环。
三、修小路。
1、引导观察。
师:这儿有几条漂亮的小花路可以到草地上玩,你喜欢哪一条?为什么?
请你站到你喜欢的哪条路的线上。
可是这几条小路都坏了,我们来修一修吧。
2、幼儿合作修路。
3、带幼儿走小路到草地上。
四、给动物喂食。
1、动物排队。
师:草地上来了朋友,听,妙妙妙是谁呀?叽叽叽是谁呀?小鸡小猫排好队真神气,他们上怎么排队的?
2、送食物。
师:这里有好吃的,看看上什么?谁来把它们送给小鸡小猫吃?一边送一边说:“谁,我送你一根什么”。
3、幼儿操作。
师:这里还有好多的小鸡小猫 也想来排队,请我们袋鼠宝宝来帮忙,请你接着排下去,排好后还要送他们吃好东西,一边送一边说“谁,我送你一根什么”
五、结束活动。
师:袋鼠妈妈真高兴,我的抱抱真有礼貌,跟妈妈亲热亲热吧。齐唱“袋鼠妈妈”。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扩展5)
——兔宝宝找快乐中班语言教案3篇
兔宝宝找快乐中班语言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和经过。
2、激发幼儿乐于帮助别人的情感,体验帮助别人后的那种快乐。
3、积极参与活动,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兔宝宝情绪变化的原因和经过。
难点: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准备:
背景图、动物图片、动物指偶(幼儿操作)、音乐
教学过程:
1、质疑导入
出示一个兔宝宝,说:“今天开心,和中班的小朋友在一起。陈老师还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欢迎吗?你们看,兔宝宝怎么了?(引导幼儿从他的表情推测兔宝宝现在的心情)不知为什么,谁也没见他开心地笑过。聪明的小朋友快给出个主意吧,让他快乐起来。”
“有一天,他的好朋友小猫咪也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们看,兔宝宝现在的表情(换上一张快乐的脸)。小猫咪出了一个什么好主意呢?他的好主意就在接下来的`故事里呢”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图片操作,理解重点片断段。提问:
(1)故事讲了小兔子和哪些小动物的故事?(幼儿回答,指导幼儿把话说完整。)
(2)兔宝宝是怎么帮助他们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引导幼儿将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自由对话)
兔宝宝先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兔宝宝会怎么说?谁来学兔宝宝说一说。小狗会怎么说呢?谁来学小狗说一说。(小猴、小山羊)
(3)操作指偶,表演情节。
这个故事有趣吗?你们想说一说他们的故事吗?
师:请每个小朋友找到一个兔宝宝手偶,套在手指上,真有趣!再给兔宝宝找一个朋友,套在另一只手的手指上。想一想、说一说,兔宝宝是怎么帮助别人的,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
谁愿意为我们说一说他的有趣的故事?(请一位幼儿上前讲述。)
(4)幼儿讨论:兔宝宝现在快乐吗?它的快乐是什么呢?
教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
三、小记者采访活动(轻缓的背景音乐)
兔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帮助别人,小朋友,你的快乐是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表达自己对快乐含义的理解)
小朋友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陈老师的快乐是什么?后面听课老师的快乐是什么?其他小朋友的快乐是什么呢?做一个小记者,去采访一下吧。
四、放松活动:
今天我们和兔宝宝一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你们快乐吗?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快乐地唱起来、跳起来吧!
教学反思:
《兔宝宝找快乐》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故事里的小动物是孩子非常熟悉,也非常喜爱的。故事通过小猫咪给兔宝宝出主意,兔宝宝按小猫咪出的主意,在帮助别人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我通过分段教学,小朋友通过仔细的观察,理解兔宝宝做的每一件好事,分别是帮助哪个小动物。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形象的动物图象和生动的画面,让孩子更容易的理解故事情节。那么兔宝宝通过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那么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乐意帮助别人吗?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孩子们讨论的兴趣,有的说在家里帮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做很多事,有的说在幼儿园帮助班里的小朋友做事,大家争先恐后,兴趣盎然!通过讲述,使小朋友们充分体验了帮助别人后的快乐。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扩展6)
——大班音乐《袋鼠妈妈上学去》教案3篇
大班音乐《袋鼠妈妈上学去》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习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唱准附点音符和跳音。
2、在教师的提问和动作的帮助下记忆歌词。
3、感受歌曲带来的愉悦体验。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教幼儿学会清楚完整的演唱歌曲。
2、难点:教幼儿准确唱附点音符和跳音。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准备:
配套CD、钢琴、幼儿用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问好,组织教学
2、谈话引题。
二、基本部分
1、发声练习
1234|5—|5432|1—|
1234|5432|13|1—||
2、节奏练习
3、教师范唱歌曲一遍,引导幼儿认真听。
4、教师提问:
歌曲里唱了谁?她去干什么了?结果怎样?
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袋鼠妈妈一样?
5、朗诵歌词一遍,加深对歌词的记忆。
6、教唱歌曲
教师先分句教幼儿唱歌,后分段教唱。
7、师幼集体唱歌,激发幼儿兴趣。
8、幼儿集体唱歌,教师弹琴。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总结课情。
教学效果分析:
1、幼儿对所学内容掌握好,课堂效果明显。
2、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3、在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中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扩展7)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篇
【必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蝌蚪找妈妈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把各段连起来,理解课文内容。
3、从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5、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教学难点:
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小蝌蚪、长出前腿的蝌蚪、长出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蝌蚪、青蛙”小图片。
2、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从的过程当中,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二)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要保护青蛙。
(三)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当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引出课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对: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己设教学目标。
问:从课题你知道什么?
学课文你想知道什么?
3、师归纳教学目标。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小蝌蚪找它们的妈妈去。通过学习,我们要知道小蝌蚪找了几次妈妈,在找的过程当中它的形体有什么变化。学习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想;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同学们还要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思考:
1、小蝌蚪找了几次才找到妈妈?
2、它们都找到了谁?
读后学生回答:小蝌蚪找了三次才找到妈妈。它们找到了:鲤鱼、乌龟、青蛙。过渡: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段)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在自然段前标出序号。
(三)看图逐段学习理解。
1、观察第一幅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的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这幅图画的是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玩。)
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小蝌蚪长的什么样?
贴出小蝌蚪的图片。
板书:大、黑、长长
它们在水里怎么游呀?
快活、高兴。
你觉得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我觉得小蝌蚪长得很可爱。)
(3)指导朗读。
小蝌蚪长得这么可爱,在水里那么快乐活泼,我们读这一段就应该读出它们可爱、活泼的语气来。
试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都在想:我们的妈妈在哪?要跟妈妈学点本领那该多好啊!于是它们下决心找到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妈妈的呢?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们自己有什么变化?我们学习第2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
(1)出示学习方法:读,想,说。
想:
1、小蝌蚪有什么变化?
2、小蝌蚪看见谁?告诉了它们什么?
说:
什么样的小蝌蚪?看见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小声读第2自然段。
贴出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图。
(3)投影:
①看清小蝌蚪长出的两条后腿在什么位置。
②迎上去:面对面过去。
③观察小蝌蚪,迎上去时是什么心情?(着急的心情)
④我们读小蝌蚪说的话就应该读出它们着急的心情。
指名读、女生读。
⑤我们再观察鲤鱼妈妈回答它们的话是什么语气?(和蔼、可亲)那么我们就用和蔼的语气来读鲤鱼妈妈说的话。分小组分角色试读,请两组分角色朗读。
⑥小结: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是先读再想这两步来理解内容,最后说出了这段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4、学习第3自然段。
(1)小声读第3自然段。
边读、边想。
(2)看投影,观察小蝌蚪前腿的位置。
贴出长出两条前腿的小蝌蚪的图。
演示:追上去。
(3)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妈妈什么心情?(高兴。)他们怎么叫的?谁试着读一读。
(4)乌龟是小蝌蚪的妈妈吗?那为什么叫它妈妈?
(5)乌龟怎样回答小蝌蚪的?(笑着说。)
(6)有语气地读第3自然段。
(7)这段主要讲什么?
(又长出了两条前腿的小蝌蚪,错以乌龟为妈妈,从乌龟的话中,小蝌蚪又知道了它妈妈长得什么样。)
过渡:小蝌蚪知道妈妈长得什么样,他们又继续往前找,这回找到妈妈没有?我们学习第4自然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这段,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指名汇报。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看见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知道这就是自己的妈妈。)
小蝌蚪终于找到了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是怎么说的?从它的话里,你们知道了什么?
做书后练习题2。(投影)
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3)分角色朗读第4自然段。
这段主要写什么?
(尾巴变短的小蝌蚪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过渡: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又会怎样呢?我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贴青蛙图。
指图问:我们现在应该叫它们什么呢?
(小青蛙)
追问:小青蛙怎样到了荷叶上?用了哪些动词?
(蹬、跳、蹦)
这三个动词用的非常恰当,生动、具体写出了青蛙具有跳跃的本领。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他们要做些什么呢?
(跟妈妈一起捉害虫。)
青蛙一天捉70个害虫,一个月捉2100个,一年捉15000个害虫,所以人们都称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向小蝌蚪学习什么?
(做事不灰心,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成功。)
(四)朗读全文。
朗读这篇课文,我们应该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全文。
(五)总结:你们看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当中,它们开始是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不久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然后尾巴变短,最后尾巴不见了,就变成了青蛙。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青蛙是捉害虫的能手,我们一定要保护他们。今后我们做事,一定要像小蝌蚪那样:遇到困难,不灰心,直到取得成功。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2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青蛙生长的过程。全文配以3幅连环画,旨在让学生在图文阅读中识记生字、认识青蛙的生长过程,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1.识写生字。
课文有14个生字要求会认读,一个多音字“教”要读准,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其中,“宽、顶”既要求认读,也要求写。
归类识记用于指称具体事物的生字。如认读“塘、脑袋、灰、阿姨、宽、龟、肚皮”7个字词,宜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可拓展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如:“肚、腿”等。
借助动作演示,识记动词。如认读“捕、迎、披、跳”4个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后,通过演一演的方式,强化识记效果。教学“顶、鼓”2个名词活用作动词的生字,除演一演之外,宜通过组词“头顶”“大鼓”等,与事物关联,加强识记。之后读读课文,找找其他动词,进行动词归类识记,扩大识字量,如“甩、游、蹲”等。字不离词,动词学习还应放在具体的词或短语中认读,如“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甩着长长的尾巴”等。教学时,宜重识记,短语结构等语文知识可不讲。
创设生活语境,识记语气词。如认读“哇”字,宜借助具体的句子“小蝌蚪游哇游……”认读,之后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识记:“哇,这条鱼真大!”等。学习“哇”字后,可同时识记常用的语气词,如“吗、呢、吧、呀”等。
通过熟词辨析,识记多音字。“教”是个多音字,通过组词“教师”和“教书”等,借助熟词辧析,区分两个读音。教学时,能正确组词即可,多音规律可不讲。
通过比较,认读“哪”字。借助拼音认读,在“口+那”熟字加一加方式识记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哪里”和“那里”、“哪个”和“那个”等,把握字形、字义间的关联:“哪”表示疑问,“那”表示回答、肯定。
量词关联,认读“两”字。先借助拼音认读,然后在短语“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中,把握“两”和“对”的关系,再用“两”字说说身边事物,强化识记效果,如“两只耳环”,可以说成“一对耳环”等。教学时,不区分“两”和“对”,能将两者对应即可。
“顶、跳、孩”等10个生字要求会书写。在掌握基本笔画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教师需要边范写边提示书写要领;把握这些字的共同特点,即左窄右宽。其中“跳”和“孩”两个字中“足”与“子”做偏旁时,笔画出现变形,教学时宜进行熟字比较。
“两、皮”2字是独体字,宜让学生整体把握字的结构类型:“两”属于方正结构,要注意形态的方正,“边竖内收对称美,两人摆放空间匀”;“皮”属于三角形结构。要注意上尖下*,撇捺舒展,交对中线。
2.角色朗读。
这篇课文出现了大段的角色对话。朗读时,要读出叙述语言和角色语言的不同。
叙述语言的朗读,重点在于通过声音的延长表现故事的时空跨度。如“游哇游”这一短语,前两字声音宜延长,最后一字宜急收。教学时,可先通过教师示范朗读,在比较中体会其效果,如将三字都读短、都读长和恰当延长的情况作比较等。再扩展“想啊想”“跑啊跑”等,在具体语境中练习,丰厚学生的朗读经验。
角色语言的朗读,重点在于借助提示语读出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学时,宜在定位角色的基础上,采用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演小蝌蚪,通过试错朗读,让学生辨析小蝌蚪三次问话的不同语气语调:第一次是疑问,第二次是急切,第三次是惊喜。再设置情境表演,将文中的动作词表演出来。
3.复述。
本文的复述应把握事物的整体特征,借助句式呈现小蝌蚪的生长过程,从而全面认识青蛙。
聚散为整,认识青蛙。故事通过鲤鱼、乌龟等对青蛙的部分描述,总体勾勒出青蛙的特征。教学时,宜围绕“青蛙是什么样的”,先发现青蛙的局部特征,再连起来说整体描述。
借助句式和插图,复述生长过程。课文中用“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的句式呈现了小蝌蚪变为青蛙的变化过程。在复述变化过程时,教师可先利用图片质疑,引导学生找出关键信息,分句说出小蝌蚪的变化;再借助图片排列的方法,厘清小蝌蚪的变化顺序;最后图文结合,完整复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4.练习说话。
课文以动宾结构的短语描述事物特点,迁移时可创设情境图,让学生用此结构说话。如呈现一幅人物照,让学生说说他的穿着打扮。从简单的“戴着帽子”到“戴着怎样的帽子”;从单句到鼓励学生连着说,“戴着什么,穿着什么,拿着什么”。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
2.学写“两、哪、孩”等10个汉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把握角色说话的语气、语调和语态。
4.整体认识青蛙,并能借助图片复述课文。
5.学习用动宾短语和相关句式说话。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归类认读,认识事物
1.认识“蝌蚪”。
(1)借助拼音,读准词语:这个词,谁会读?
(2)比较“蝌蚪”与“小蝌蚪”:加了“小”字读起来有什么不同?要点:称呼前面加个“小”字,使事物显得更可爱。
(3)游戏:老师来说事物,你们换个说法,让事物更可爱。例如:猴子一小猴子:狐狸—小狐狸等。
2.归类识记“月字旁”的字。
(1)观察课文插图:小蝌蚪长什么样子?
提示: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指导学生朗读短语。
(2)“脑”是本课生字,是“月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里也带有“月字旁”?
提示:可以从课文中去寻找。比如“肚、腿”也可以交流生活中发现的字,比如“腰、脖、胳膊”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很多带有“月字旁”的字都是表示身体的一个部分。
(3)本课的生字还有:塘、哇、教、捕、迎、阿、姨、宽、龟、顶。谁敢来挑战?
提示: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开火车读生字。识记多音字“教”。
3.认识“青蛙”。
(1)小蝌蚪长大了叫什么?它长得还和小蝌蚪一样吗?
要点:找出青蛙外形的短语或句子: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出示“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对大眼睛”。谁能连起来说一说青蛙长什么样子呢?
提示:仿照小蝌蚪的样子,从头到脚有序介绍。
(3)小结:青蛙真有趣,小时候叫小蝌蚪,长大了就叫青蛙。
4.识记“披、露、鼓”。
(1)出示“有着碧绿的衣裳,有着大大的眼睛、有着雪白的肚皮”。谁来读?这样一变,你还认得出青蛙的样子吗?
要点:“披、露、鼓”3个动作词表现出了青蛙的外形特征。
(2)谁来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3)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叫动词,课文中还有很多动词,比一比,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得多、找得准。
板块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1.朗读叙述语,声音适时延长。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游了很远很远的路。出示三句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前腿,”“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2)听老师这样读,你觉得哪一种不仅好听还能感觉到它们游的路远?
提示:教师进行三种不同的朗读。学生比较,选择。
(3)跟着老师读一读。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学生跟读,再自由练读。
2.朗读角色语言,读准语气、语调。
(1)小蝌蚪游了很远的路,它遇到了哪些人呢?说了些什么话呢?
提示:定位角色,小蝌蚪是孩子,其余是大人。
(2)师生角色对话,教师当小蝌蚪。
提示:教师用不同的语气读三组对话:第一组对话,教师朗读的语调下沉;第二组,语速较缓;第三组,语气*和。
(3)老师这样读好不好听?应该怎么读呢?看看提示语,会不会有什么发现呢?
提示:迎上去问,语调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追上去叫,读出急切的语气,语速较快;看见妈妈叫,读出惊喜,语调上扬。
(4)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后,小组分角色练读。
3.情境表演读,把握语态。
(1)哪组小朋友愿意来读一读?
点评要点:角色语言的语气、语调是否恰当。
(2)小蝌蚪跟人说话时,难道是动不动的吗?看看课文,他会有哪些动作?这些动作什么时候做呢?
提示:区分“迎”和“追”,动作要准确:边比画动作边说。
(3)加上动作,读起来就更有趣了。请你再练一练把动作也加上。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点评要点:动作是否准确;动作和话语搭配是否合乎情境。
板块三复述小蝌蚪的成长过程
1.小蝌蚪是怎样慢慢长大,最后变成青蛙的呢?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把写小蝌蚪逐渐变化的语句画下来。
提示:引导学生画完整的句子;变化的过程: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
2.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仔细看图,每幅图中的小蝌蚪有了什么变化?
3.打乱出示课后练习第二题图片:这些图片被弄乱了,你能根据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重新排一排顺序吗?
4.谁能对照这些图,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提示:引导学生借用句式来说话:“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
板块四迁移说话
运用动宾结构短语,说样子。
(1)青蛙的样子真有趣,谁还记得它长什么样子?
提示,用上“披着什么,露着什么、鼓着什么”,青蛙的样子就能说清楚。
(2)出示图片,一个人的照片。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说说这个人的打扮吗?
提示:戴着帽子、穿着大衣等;能说短句即可。
(3)教师追问,把句子说具体。
提示:戴着什么样的帽子,穿着什么颜色的大衣等;引问指向不同的描述角度。
(4)鼓励学生连着说两三句话。
板块五观察字形,写好汉字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1)出示:顶、跳、就、肚、孩、睛;仔细观察,这几个字分别是什么结构?书写时有什么共同点?要点: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2)指导书写“跳、就、孩”。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注意避让右边部分,使右边的撇能穿插到左边,使整个字的结构更紧凑。如“跳、孩”2字,“足”的捺“子”的“横”变成“提”,“就”字的“京”的右点写小一点、稍上一点。教学时,教师可出示儿歌“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很友好。”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3)指导书写“肚”。
提示:“肚”字教学中,先借助形状块直观展示左窄右宽,再边讲边演示“错位”:左右两边差不多长时,左边的略下移,右边的略上挪,字更和谐,匀称:可出示儿歌“左右等长要错位,左高右低好可爱”帮助学生识记书写要点。
(4)指导书写“顶”。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顶”的右边首横宜短,保持“页”部瘦长,在短横中间出短撇,下部写“贝”时两竖左右对称,在字中心点处起笔顺势作点,与撇收笔处对称。
2.指导书写左中右结构字:“哪”。
提示: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哪”为左中右结构,三部分高低错落有致,结构紧凑。
3.指导书写“两、皮、宽”。
(1)出示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
(2)教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2、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
3、 能按问题的提示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通过选词填空连句,了解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4、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难点:懂得应保护青蛙,并能向他人宣传保护青蛙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蝌、蚪、池、脑、袋、甩、鲤、龟”等9个生字,理解词意。
3、能正确朗读第一段,说说蝌蚪的形态特点,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1、出示课件,认识“蝌蚪”,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2、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师:青蛙在水中产卵,小蝌蚪从卵里出来,慢慢地变成了青蛙。因为小蝌蚪没有看见过自己的妈妈,不知妈妈在哪里,所以小蝌蚪要去找妈妈。补充课题后齐读。]
1、 小朋友,我们已经观察过小蝌蚪的生长变化,谁能说说它是怎样的?
2、 揭题:小蝌蚪找妈妈。学习“蝌、蚪”,怎么记住它?
3、 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
他们是怎么找妈妈的?他们找到妈妈了吗?
二、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听录音,思考: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
2、 听完后汇报。
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和乌龟妈妈。(观察课文插图)
学习生字“鲤”,怎么记?
学习生字“龟”,共几笔,第七笔是什么?
小蝌蚪的妈妈是大青蛙。(观察课文插图4)
3、 跟录音轻读课文,给每幅图找出相应的课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 一群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
2、课文是怎么介绍这幅图的呢?指名读第一段并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 讨论:⑴、知道了蝌蚪生活在池塘里。你从课文的哪句话看出,指名读一读。
⑵、知道小蝌蚪长着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
学习生字“脑、袋、甩”。[比较:脑---胸 袋---裳 甩---用]
自由读读写蝌蚪样子的句子,想想“大、黑、长”三个词分别写出了什么?(大小、颜色、长短)
4、 朗读指导。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读出对小蝌蚪的喜欢和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四、 作业指导。
课后第四题:回答问题。
小蝌蚪游来游去。
1、 小蝌蚪在哪里游来游去?
2、小蝌蚪在哪里怎样地游来游去?
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五、巩固练习。
指导书写:重点“脑、袋、甩”。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扩展8)
——袋鼠妈妈小班教案 (菁选2篇)
袋鼠妈妈小班教案1
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在掌握儿歌的基础上变换多种形式练习2/4拍的节奏,如朗诵与默诵相结合、声势练习等。
二、训练幼儿对肢体的控制能力。
三、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让幼儿熟悉儿歌,对2/4拍的节奏有所了解。
2、准备猎人的道具、狼的头饰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谣《十个娃娃哈哈笑》。
2、听力训练: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3、对答游戏:《五只小袋鼠》。
4、请幼儿按2/4拍的节奏边拍手边念儿歌《袋鼠妈妈》。
5、引导幼儿用朗诵与默诵相结合的方式,练习2/4拍的节奏。例:(朗诵)袋鼠妈妈,(默诵)有个袋袋,或(默诵)袋鼠妈妈,(朗诵)有个袋袋。
6、声势练习。教师引导幼儿创编简单的声势,练习2/4拍的节奏。根据儿歌的内容,指导幼儿从脚的动作开始创编。
7、游戏:狼来了全体幼儿围成圆圈当袋鼠,顺时针边跳边念儿歌,当狼来了,幼儿躲到妈妈身边,猎人出现,开枪把狼打死。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狼可出现装死的情节。袋鼠妈妈带领孩子们一起看狼是否真的死了,装死的狼再一次爬起,猎人开枪,把狼打死。
袋鼠妈妈小班教案2
制作意图:
活动区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集体教学活动,更符合课程改革所追求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幼儿书面语言的学习,主要包括字学习和阅读学习。传统的观点是不赞成幼儿时期进行识字和阅读教育,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可以对婴幼儿进行有效的识字与阅读教学。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说,单纯利用字卡,图片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是不够的,因此我制作了“袋鼠找妈妈”教具。
教育价值:
我创编的“袋鼠宝宝找妈妈”的识字游戏,很适合小班幼儿。不仅培养他们的识字兴趣,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发展了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
选用材料:
废旧纸盒、袋鼠妈妈的大图片、正面是字背面是小袋鼠的字卡若干、塑料袋、即时贴、针线
制作方法:
1、先将袋鼠妈妈的图片,小袋鼠字卡图片压膜。
2、在袋鼠妈妈肚子上用针线把塑料袋缝上,当作袋鼠的大袋子。
3、把纸盒贴在袋鼠妈妈背上,用纸做的草装饰在盒子上。
应用年龄和地点:适合于2―4岁幼儿使用,可以作为教师活动时的教具,也可以投放在语言区,识字区供幼儿操作。
教具功能:
识字区:幼儿拿着有袋鼠宝宝的字卡,念出来袋鼠宝宝身上的字,再去找袋鼠妈妈。把字卡放进袋鼠妈妈的袋子里。这样袋鼠字宝宝就找到妈妈了。
《袋鼠妈妈找宝宝》教案3篇(扩展9)
——托班社会教案:宝宝找妈妈
托班社会教案:宝宝找妈妈1
活动目标:
1、道小动物和小朋友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妈妈,增进幼儿与妈妈的情感。
2、敢的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各种布制、毛绒、同类动物玩具大小各一个到两个。
2、每个小朋友妈妈的单人照片一张;“开火车”、“摇篮曲”音乐磁带,小孩哭声的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轻松活动(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1、游戏“开火车”进活动室。
2、让幼儿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动物玩具玩。
3、播放摇篮曲,让幼儿抱着玩具休息一会儿。
二、认识妈妈和宝宝。
(音乐中断,传出一阵哭声)
师:咦?谁在哭啊?(找一找)哦,是猴宝宝在哭(老师从录音机后面拿出猴宝宝)。
猴宝宝你为什么哭呀?哦!你找不到妈妈了,你的妈妈是谁呀?
哦,是大猴,猴妈妈在哪里呢?小朋友帮找一找好吗?(大家一起找)
找到了,猴宝宝的妈妈是大猴,猴宝宝是小猴,小朋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动物?
是妈妈还是宝宝呢?你怎么知道的?(幼儿自己观察、比较)
小结:妈妈大,宝宝小。
三、游戏“找妈妈”。
1、引导幼儿帮动物宝宝找到自己的妈妈。
2、展示幼儿妈妈的相片,让幼儿去找自己的妈妈。
3、共同欢呼“找到妈妈了”。
小结:每个宝宝都有妈妈。(妈妈用鼓励的语言表扬幼儿)
4、让幼儿对着相片跟妈妈说一句话,如“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等。
四、延伸活动:
让幼儿拿妈妈的相片向在座老师介绍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