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暨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套开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民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荆州市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全市的人社和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社讲话】荆州市长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暨民政工作会议上讲话(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暨
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套开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民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荆州市有关会议精神,总结工作,表彰先进,分析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全市的人社和民政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市政府与各乡镇办区、市直有关部门分别签订了人社、民政工作责任状,楚源集团、小河口镇、桃花山镇、大垸镇分别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开拓人社和民政工作的新思路
近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工作重点,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富余劳动力健康安全转移就业培训项目先进实施单位、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殡葬改革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首批创建创业型城市、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市”等荣誉称号;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关正世同志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838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13人,培训技能人才2163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30万元,五项社会保险新增扩面11845人,征收社会保险费3.15亿元,全年发放社会保险待遇2.48亿元,新农保参保27.6万人,参保率达99.5%。发放低保资金4922万元,各类社会救助资金64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5万人,改造农村特困户危房203户,企业退休人员“五七工”、“家属工”基本养老保险、返城知青和返城居民等“老大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从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来看,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畏难、讲奉献、敢创新,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社、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民政工作是民生的重要支柱,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提高做好新时期人社和民政工作的认识,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是要充分把握新机遇。从国家层面上讲,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各级领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人社和民政工作。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和举措,这为人社和民政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全省来说,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把就业、社会管理、惠民工程等列入了推进和谐湖北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人社、民政事业的发展拓展了更大空间,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我市实际来看,随着荆州“壮腰”工程的实施和我市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对民生投入的力度将不断加大,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这为我们推动人社、民政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保障。因此,各地各部门特别是人社和民政部门一定要抢抓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支持,最大限度地用活用足政策,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二是要积极应对新挑战。当前,我市正处于追赶进位、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人社和民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首先,促进稳定就业的压力很大。一方面,体制转轨遗留下来的一批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失业人群以及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农民工群体、待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等等,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稳定就业;另一方面,随着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广大企业需要大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部分企业已经出现了“用工荒”的问题。劳动力结构性过剩与企业“招工难”问题同时存在,劳动者技能较低与企业要求高的矛盾较为突出。其次,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任务艰巨。随着大批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传统的以城镇企业为主体,以单位就业人员为本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多元化、分散化、流动性强的格局。建立和完善适合城乡各种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第三,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任务越来越重,这对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化养老服务等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三是要不断适应新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改善民生的期待越来越高。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很大的篇幅就“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这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对民生的重视,体现了老百姓对人社和民政工作的新愿望。因此,我们必须把人社和民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实抓好,让广大人民群众及时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突出重点,聚力实干,奋力推动人社工作的新突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涵盖经济、民生两大主战场,关乎发展、稳定两大中心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缺乏各类人才作支撑,赶超发展就无从谈起;就业是民生之本,不能保障充分就业,就难以确保民生幸福;社会保障是“稳定器”,缺少这道防线,社会稳定就会失去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抓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一)稳固民生之本,在促进充分就业上取得突破。就业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用工问题事关工业经济发展。今年,我市计划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扶持创业600人,带动就业24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任务重、压力大。人社部门要主动担当重任,动脑筋、想办法,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要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和创业补贴等政策,满足劳动者享受扶持政策的权力;要配合“工业兴市”的深入实施,主动服务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需求的联动机制,实现市场需求与教育资源、就业岗位、劳动力供给的有效配置;在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上,要创造条件,创新举措,搞好对接服务,采取委托培训、订单培训等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实用性高技能产业工人;要通过举办“春风行动”等各类人才招聘会,精心搭建企业用工平台,及时提供用工信息,密切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用工对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专项活动促进就业,大力开展回归创业工程,确定一批创业项目,打造一批创业载体,引导劳动者就近就业,返乡创业。
(二)筑牢民生之基,在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上取得突破。一是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今年,我们要以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为契机,打好扩面征缴攻坚战。重点推进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大学生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努力做到应保尽保。要完善社会保险稽核监察联动机制,加强社会保险稽核监察工作,确保年底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89万人次(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6.93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0.3万人,失业保险2.62万人,工伤保险2.65万人,生育保险2.39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征收25171万元,确保社会保险待遇按时按规定支付和发放。二是认真做好医保扩面。重点推进农民工、城镇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疗保险工作,参保率要达到90%以上,农村大额医疗保险参保率要达到80%以上。做好企业“老工伤”工伤保险工作,并将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个体工商户纳入生育保险,扩大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三是扎实推进新农保工作。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今年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6%以上,续保率在98%以上,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同时,妥善处理好新农保与老农保、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衔接问题。
(三)维护民生之权,在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上取得突破。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根本,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一是要依法调整劳动关系。认真抓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文件的贯彻落实,不断提高用人单位规范用工、科学用工水平,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要依法调解劳动人事争议。充分利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平台,坚持以协商、调解等方式化解争议,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三是要依法监察用工行为。加强对用人单位用工行为监察,做好难点问题的日常检查、热点问题的专项检查和法律实施的重点检查,及时妥善处理重大案件尤其是群体性案件。
(四)提高民生之技,在人才工作上取得突破。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把人才资源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以人才的优先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要以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再就业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重点,努力提高不同层次劳动者素质。要加快建立政府推动与社会参与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引进石首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任用、评价、激励机制,推进人才制度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引导公务员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三、以民为本,乘势而上,努力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民政事业肩负着党委政府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注,直接面对群众,具体服务群众,更应该充满感情、饱含深情地做好民政工作。实践证明,有时候民政系统的同志说几句话,跑几步路,就能为群众办一些好事,解决一些困难,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今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生活保障、优抚安置、灾害救助、基层民主、社会福利等民生问题,带着深厚的感情抓落实,带着强烈的责任抓落实,带着解决问题的决心抓落实,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保障弱势群体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一是积极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今年是我市确定的“城乡低保公示公开年”。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为主题,全力打造“阳光低保”工程。继续完善分类施保办法,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确保应保尽保。适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加大医疗救助力度,逐步将救助范围扩大到城乡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难人群。继续做好移民项目申报和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的监管工作,帮助移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二是全力做好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立足于“未灾先动、闻灾速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切实提高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确保灾害救助实现“五有﹢1”(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按时完成因灾倒房恢复重建任务)目标。加强灾情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国家自然灾害灾情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水平,争取纳入全省乡镇网络报灾试点县市。三是不断提高特殊群体救助水平。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高供养标准,做到应保尽保。继续组织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确保在年底前基本实现城区街面无流浪未成年人的目标。四是全面落实涉军政策。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积极落实农村籍退伍老兵生活补助、军休人员“两个待遇”、60岁以上烈士子女生活补助和现役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政策,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以社会养老服务为方向,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一是持续推进国办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按照管理规范标准,加强市社会福利院建设,争取市荣康养老服务中心尽快竣工投入使用,开启社会养老高端服务。继续开展农村福利院提档升级工作,探索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医疗康复等服务,为农村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条件,力争再创1所全省模范福利院。二是加快民办福利机构建设步伐。采取建设资金补贴、民办公助等优惠措施,倡导民办养老福利事业,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今年争取新建1所具有50张床位规模的民办养老机构。实现民办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环境的较大改善。三是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模式。要高度重视农村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孤独问题,在有条件的村可试点建立村级老人照料中心,配置一定的设施设备,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情感交流、精神慰藉等问题,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新模式。四是抓好慈善事业和福彩发行工作。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慈善资金公开透明机制,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继续争取福彩“中福在线”,实现福彩发行可持续发展,全年完成福彩销售1200万元。
(三)以创新社会管理为手段,进一步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一是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以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工程为抓手,围绕理顺社区组织关系、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整合社区服务资源等内容,进一步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好全市第五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二是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市要巩固7个、培育12个“一站式”服务窗口社区,支持1-2个社区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社工工作站,培养有特色有影响的社区服务典型,努力形成石首社区服务品牌。三是加快社会组织发展。以培育发展为着眼点,探索突破现行“双重管理”模式,对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探索,对新成立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进行直接登记试点,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举办社会组织管理培训,制定并出台我市社会组织评估实施方案,建立社会组织资质评估、信用评价和运行监管机制,全面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四是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组织社工专业培训,开展社工工作试点,制定落实社工专业人才的相关奖励和补贴政策。
(四)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抓手,进一步做好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一是做好区划地名工作。要设立地名网站,丰富查询内容,方便群众,服务社会,探索地名服务新渠道,完成《中国政区大典湖北分卷》石首部分的编撰工作。继续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二是不断深化殡葬改革。巩固殡葬改革成果,积极推进惠民殡葬、绿色殡葬,确保火化率、取缔套棺重葬率、村级公墓覆盖率达100%,保持在全省、全国的先进地位。三是加强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加强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全国婚姻信息系统联网,争创首批国家婚姻登记5A级单位。此外,切实加强老龄工作,提升老年人的福利水平。
同志们,人社和民政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和政府爱民之情、为民之举,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这两项工作来体现的。市人社和民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创新举措,争先进位,各项工作要继续在荆州保持先进,力争在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名气。全市各乡镇办区、市直有关部门要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积极支持人社和民政工作,努力形成上下一条心、全市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社会和谐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