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台河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10月23日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党和全国瞩目,全球关注。会议最重要的议题,就是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前天晚上6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讲话】市委书记在七台河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讲话(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在七台河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10月23日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党和全国瞩目,全球关注。会议最重要的议题,就是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前天晚上6点,《决定》全文公布。我们今天召开这次中心组学习会议,主要目的就是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并对如何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拿出初步意见。刚才,各位领导同志分别结合分管工作,谈了自己的认识、体会和贯彻办法,说得都很好。
前几天,我把全会公报反复学习了几遍,昨天又认真地把《决定》全文读了两遍,也看了一些媒体专家的解读。《决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这里,我也把几天来学习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对四中全会精神的初步理解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我想,这些就是中央出台这个《决定》的缘由所在。
一是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要求。从整体上把握,《决定》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主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重点突出了“一条主线,一个总目标,五大原则,五大体系,六大任务”。“一条主线”,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这条主线,贯穿《决定》全文。“一个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两个建设”。《决定》对这个总目标的具体内涵进行了阐释,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个原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个坚持”是重大原则和底线,也是实现总目标的重要保证。“五大体系”,就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包涵了法律的制定、实施、监督、保障以及与党内法规衔接等各个方面。其中,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的前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法治的核心,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法治的关键,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法治的基础,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法治的内在要求。“六大任务”, 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些,就是《决定》的大框架。
二是继承了社会主义必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其基本内涵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去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决定》中,强调要建设“法治中国”。这次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上升到全会的主题,把依法治国不仅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可以说,今后中国走向法治国家的脚步越来越清晰,进程必然加快。这种演进是历史性的,现在所强调的依法治国,是最初提出这一概念的“升级版”。
三是明确了若干重大关联性问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依法治国不能孤立于党和国家其它各项重点工作之外。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是什么关系,与人民当家作主是什么关系,与全面深化改革是什么关系,这些重大关联问题,《决定》都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依法治国与加强党的领导的关系。《决定》强调,“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决定》还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决定》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使人民认识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依法治国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决定》指出,“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
四是在重大理论与具体实践上有创新。公报中亮点频现,提出了一系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阐述、新观点、新论断。①首次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纳入最高意识形态理论体系,公报在指导思想中加上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是第一次在最高规格会议的文件中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与已经载入党章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共同作为指导思想。②首次提出“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这不仅表明我们党对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刻认知,更标志着我们党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把握上升到新的高度。③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原来的法律体系到现在的法治体系,一字之差体现的是认识的飞跃、理念的飞跃、实践的飞跃。④首次要求“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将守法提高到与立法、执法、司法在依法治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⑤首次指出“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强调党内法规要同国家法律相衔接相协调。⑥拓宽公民参与立法途径,包括“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健全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使得未来的立法将更具有民意的代表性,更加可操作。⑦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提出“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禁止地方制发带有立法性质的文件。把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明确立法权力边界。”⑧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制,理顺城管执法体制,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⑨保障司法独立,提出“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核心是尽量将司法权力和行政权力分开,加速司法机关去行政化的进程,让司法摆脱其他约束。⑩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明确司法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改变法院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制。”“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坚决破除潜规则,绝不允许法外开恩,绝不允许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对司法领域的腐败零容忍”等。这些,也是我们下一步司法改革的着力点。此外,还有完善职业准入,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为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从事立法工作、做法官或者检察官,打开了大门。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提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这将会起到鲜明的导向作用,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进一步转变执政理念,树立法治思维,认真对待法律、执行法律。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我初步梳理出这些,还有许多,以后我们再细细咀嚼、慢慢消化。
二、宣传和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几点想法
一是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热潮。这次会后,各区县、各单位和部门要立即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学习和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做到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基层群众全覆盖。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要召开专题学习会议,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学深学透,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为干部职工作出解读。宣传部门要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党建大课堂、道德大讲堂”活动的中心内容,及时组织理论骨干,深入基层进行宣讲解读,推动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市委组织部要抓紧制定培训计划,依托党校对全市干部分期分批开展培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二是要切实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落实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法治建设,最根本的还是干部群众的头脑中要有法治意识。《决定》指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要由市依法治市办公室牵头,在全市分层次建立法律的学习制度和学习成果考核评价机制。把四中全会的各项要求,纳入“六五”普法活动,拓展学习宣传的内容、形式和对象,定期开展“法律广场”等活动,着力在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广大职工、农民和城镇居民中,普及依法用权、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等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形成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的社会风气。
三是要抓紧制定相应的意见。中央依法治国《决定》已经颁布,省里也即将召开全会,专门研究部署学习和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市依法治市办公室要提前准备,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我们市依法治市的现状和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意见既要充分体现上级的要求,也不能照抄照搬,必须符合七台河的实际,说七台河的话,针对七台河的事,解决七台河的问题。
四是要加快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要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当前,要按照上级有关部署,突出抓好审判公开等审判制度、检务公开等检察制度、户籍制度、社会治安等公安管理体制、法律援助和司法人员管理机制、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制度、公共安全体系等改革。要加快改革节奏,根据确定的改革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建立改革清单,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具体责任人,抓紧动作,力争早日见到成效。
五是要加强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决定》提出,“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坚决查处执法犯法、违法用权等行为。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落实这些要求,把法治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市级领导做起,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得干涉司法机关正常办案。要适度提高法治工作在全市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把法治工作成果,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三化”、“四个忠于”的要求,拿出有效的办法,不断提高全市法治工作者队伍整体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