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处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5篇项目处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演练制度 一、目的 针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订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组织力量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处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5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项目处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生产应急预案管理演练制度一、目的
针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制订应急准备和响应计划,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组织力量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将事故损失减至最低。通过对应急预案的学习演练,提高反事故能力。
二、职责
1、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对存在重大危险的火灾爆炸、环保污染、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呈报当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2、事故应急预案演练由安全生产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共同组织进行。
三、应急响应
经营单位凡发生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部门主管必须立即向公司安全生产主任、总经理汇报。
四、应急预案演练
1、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火灾爆炸、环保污染、人身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2、演练每季度进行一次,由安全生产部根据当前生产实际落实演练的具体科目及特殊要求。
3、由安全生产部负责与对口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演练协调与接洽工作。
4、由安全生产部对应急预案演练过程中职工的情况进行记
录、考核和 总结评价。
5、参加演练的全体职工必须态度严肃认真对待此项工作。
6、每次演练工作结束后,由安全生产部写出书面的评价总结,参加考评的评委打分要合理、公正,要能真正体现班组的水平。
五、演练程序
1、组织成立强联发化工公司应急预案演练考评小组。
组长:安全生产主任 成员:部门主管
2、演练执行程序:
1)桌面演练要求:口述实际操作内容;
2)现场演练要求:操作人员到达要求部位、器材场位置后,手触摸器材口述操作内容。
3)消防器材的使用与报警演练,根据评委当时的实际要求执 行。
六、奖罚方式
1、以部门、班组为单位,对评委打分并统计后平均值为最终评分奖罚依据。
2、考评以部门、班组为单位奖优罚劣。对考核评分职工个人低 于 80 分者,由班组自己申报重新演练至合格为止。
七、本管理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篇二:项目处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预案定期演练制度 一、培训 根据接受培训人员不同,选择不同侧重点,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如下:1 、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 (1)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2)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3)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4)学习使用各种器件、工具的技能知识;(5)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二、演练 定期组织进行演练。驾校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训练和演习可以验证事故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发现与实际不符合的情况,找出不足项和整改项、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每年至少一次应急演练。
进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习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编制完成后,驾校向所有员工及外部应急服务机构公布; 2 、每一次演练后,驾校应核对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内:
容是否都被检查,找出不足的缺点,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运作;(2)员工是否安全撤离;
(3)急救服务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4)是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三)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内容及分类
1 、分类事故应急救援演习。可分为室内演习和现场演习两种。
(1)室内演习又称组织指挥演习。主要由指挥部的领导指挥、通讯、调度等组成的指挥系统。在各级职能机关、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以室内组织指挥的形式将各级救援力量组织起来,实施应急救援任务和对危害到的人员实施有效防护的指导。
(2)现场演习即事故设想实地演习。根据其任务要求和规模可分为单项训练、部分演习、综合演习三种。
a、单项训练,针对性完成应急救援任务中的某个单科目而进行的基本操作。如个人防护训练、火灾处置训练、人员互救训练等的单一课目训练。
b、部分演习。部分演习是检验应急救援任务中的某个课目、某个部门准备情况,同应急单位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而进行的基本工作, c、综合演习。综合演习是检验指挥部的指挥、协调能力和救援专业队的救援能力及其配合情况、各种保障系统的完善情况及员工的避灾能力等。
(三)演习基本要求和内容
1 、基本要求。为了使演习得到预期的效果,演习的计划必须细致周密,要把各级应急救援力量和应配备的器材组
成统一的整体。
2 、演习的基本内容是根据演习的任务要求和规模而定,应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各演习单位相互支援、配合及协调程度; (2)驾校生产系统运行情况,驾校内应急情景、驾校内应急抢险、急救与医治; (3)驾校内消防安全通道保障及安全撤离通道路演;(4)事故区清点人数及人员控制,防护指导,包括专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及对员工对毒气的防护; (5)通信及报警讯号联络,各种标志布设及对危害区域的变化布设点的变更; (6)交通控制及交通道口的管理,治安工作。
(7)员工及无关人员的撤离、防护区的洗消污处理及上、下源受污染情况调查,事故的善后工作;当时当地的气息情况及地形、地物情况及对事故危害程度的影响; (8)向上级报告情况及向友邻单位通报情况;(9)各专业队讲评要点,演习资料汇总需要的表格。以上这些内容仅是一般情况,还应根据演习的任务增减内容。
3 、演习人员的组成 不论演习规模的大小,一般都要有两部分人员组成。(1)事故应急救的演习员工,占演习人员的绝大多数,主要为各工段生产操作人员及部分后勤保障人员,即将来可能与事故应急救援直接关系。
(2)考核评价者,由驾校应急领导、安全员及部分外
协专家组成。对于每一次的事故应急救援案演练进行评价,对其中不足之处进行持续改进。
鑫杨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 二零 xx 年五月三日
篇三:项目处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部应急救援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项目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提高处置安全生产事故能力,在事故发生后,能迅速有效、有序的实施应急救援,保障员工和周边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并确保在意外情况发生时,抢救队员和全体员工能有条不紊地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及时地抢救伤员,最大限度地降低伤亡、伤害程度,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部生产经营中潜在的安全生产事故、职业安全健康事件等紧急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3.引用标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2014]第 13 号 3.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 69 号 3.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2009]第 17 号 3.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3.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 4.管理职责 4.1 应急救援指挥部是突发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负责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
4.2 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4.3 安全管理部负责全面组织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
4.4 各部门、项目部依据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和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事故专项和项目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公司有关决定事项。
5.内容及要求 5.1 成立应急救援管理机构 5.1.1 项目部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包括主要项目经理、分管负责人、各部门、工区(班组)负责人等。
5.1.2 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项目经理担任,副总指挥由常务副经理、总工、分管安全和生产副经理担任,下设协应急救援大队、治安防卫组、财务、物资保障组、医疗救护组、信息发布组等。
5.1.3 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成员及职责:
1)总指挥:项目经理 a 全面负责应急处理的指挥和协调,对事故与灾害的紧急处置迅速做出判断与决策; b 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能的发展过程; c 指挥现场人员撤离,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d 决定事故现场是否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e 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处理做出安排; f 及时向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报告重大伤亡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g 在紧急状态结束后,加速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h 负责组织制定安全技术培训教育和训练,使员工掌握应急救援技能。
2)第一副总指挥职责:总工或常务副经理 a 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组织编写项目总体应急预案,提出抢险报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b 指导抢险报修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 c 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d 审核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资料,发生应急救援事件时为组长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e 组织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f 总指挥不在现场时代行工作。
3)第二副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副经理 a 负责应急现场的直接指挥以及组织应急救援方案的演练; b 负责组织专业救灾队伍进行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与救灾工作; c 负责组织自愿救险救灾队伍进行紧急情况下配合或替换专业救灾队伍抢险与救灾,防止事故或灾害扩大与蔓延。在事故调查清楚并定性的条件下,尽快清理现场,恢复生产。
5.1.5 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
1)项目部应根据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原则和要求,结合项目部工程特点,分析施工作业环境危险因素,充分考虑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项目部应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人员、设备、器材,开展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定期组织演练。对施工过程中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牵头或聘请专家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施工方案,必要时可向上级主管单位申请技术支持。
3)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救援预案,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救援。并根据具体情况拨打 110、119、120 请求救援,必要时请求当地政府、驻军、附近施工单位给予支持和帮助。
4)主动向上级主管单位和总指挥部提供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发生后现场抢险救灾的详细情况,对事故有可能扩大或对周边环境有进一步影响的问题必须如实报告,以有利于上级主管单位、总指挥部掌握情况,有效的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5)向参与事故应急救援的单位提供现场属实的技术资料和情况说明,以利于其他单位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6)在上级抢险救援队伍没有到达前,项目部应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救援,上级抢险队伍到达后,应主动配合上级抢险救援方案的实施,服从上级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7)负责与总指挥部和相关部门的联络工作。
5.1.6 项目部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兼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增强快速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5.1.7 项目部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建立应急救援协作单位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
5.1.8 结合实际工作配备完好的专业抢险救援装备并存放固定场所,救援人员也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抢险救援装备,且定期进行专业培训、训练。
5.1.9 应急救援指挥部结合本项目生产安全特点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在应急救援指挥部领导下,成立了五个应急救援小组,各应急救援小组职责如下:
1)应急救援大队 a 接到临灾警报后,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立即佩戴好应急防护装备进入临战状态; b 携带应急器材、物资在第一时间内组织现场安全抢险救灾工作; c 对抢救过程中的车辆、设备、管线以及电力等进行调整和控制; d 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e 负责组织调查事故经过,查明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f 应急事件结束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抢险救灾实施报告。
2)治安保卫组
a 事件发生后组织警戒保卫人员封闭事故现场、隔离事故或灾害区域; b 负责保护现场、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照相取证; c 负责维持秩序、疏通交通等工作;协助、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对伤亡事故的处理。
3)财务、物资保障组 负责应急所需的机械、装备、材料、生活保障物资的供应、组织、调集工作。
4)医疗救治组 a 负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b 区分伤重程度,使重试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c 并协助医护人员护送重伤员到相应的医疗机构治疗; d 及时了解转送受害者的治疗效果,并将治疗进展情况及时反馈给应急领导机构,以便领导及时做出决策。
5)信息发布组 a 负责对外消息的发布与澄清事宜; b 负责保险索赔事宜的处理,做地善后事宜; c 负责应急过程的会议、记录与整理,应急事件结束后向应急领导小组提交会议记录报告; d 负责在整个救险救灾过程事与遇险人员的家属联络和接待,作好精神和生活上的安抚工作。
5.1.10 各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分队。
5.2 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 5.2.1 项目部组织应急救援人员日常训练,不断提升应急救援人员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5.2.2 应急救援队伍训练要结合实际,制定训练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对相关训练科目及预案的训练演练。
5.2.3 项目部安全管理部负责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培训,增强员工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2.4 应急救援队伍的训练的过程及时填写应急救援队伍训练记录并存档备案。
5.3 预警机制 5.3.1 预测与预警 各项目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故,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每个应急人员必须在岗位能熟练使用两个以上预警电话或其他报警方式。
5.3.2 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将以下四类事故列入适用范围:
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 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50 人以下 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 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 企业级事故。企业级安全事故分为四类{(1.基层单位发生一类生产事故:
无人员伤亡,财产经济损失在 500——3000 元内的事故(含 3000元)。
2.发生二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轻伤或财产经济损失在3000——10000 元的事故(含 10000 元)。3.三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或财产经济损失在 10000——50000 元的事故(含 50000 元)。4.四类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财产经济损失在 50000 元以上的事故。
5.虽未发生人员伤亡,但严重影响公司生产经营和公司声誉的安全事故,根据具体情况由公司安全领导组研究后也可认定为三类或四类安全生产事故。)} 对应应急响应级别为: 1) 一级响应级别(红色):特别重大事故
2) 二级响应级别(橙色):重大事故 3) 三级响应级别(黄色):较大事故 4) 四级响应级别(蓝色):一般事故 5) 五级响应级别:企业级安全事故 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同时向项目部上报事故地点、时间和事故的基本情况,项目部应急救援总指挥部根据事故基本情况和事故的发展和扩大情况,及时决定响应级别或响应升级。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地点、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级别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经有关领导批准可通过有线广播、信息网络、警报器;特殊情况下目击者可大声呼叫、敲击能发出较强声音的器物或打电话的方式进行。
5.4 应急处置 5.4.1 信息报告 重大突发事故发生后,各事发源的第一目击者必须立即报告有关部门领导,最迟不得超过 10 分钟,同时报告专职人员和专业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项目部安全管理部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向有关部门续报有关情况。
5.4.2 先期处置
突发事故发生后,事发源的现场人员、应急分队与增援的应急人员在报告重大突发事故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的蔓延。
5.4.3 应急响应 1)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重大突发事故,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3)需要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处置的突发事故,由安全管理部牵头统一指挥,其他部门予以协助。
5.4.4 应急结束 重大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宣布恢复正常工作。
5.5 恢复与重建 5.5.1 善后处置 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补充。有关部门还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5.5.2 调查与评估
对重大突发事故的起因、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调查评估和处理。
5.6 信息报告与发布 突发事故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重大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主管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报告工作。也应当向员工发布简要信息和应对防范措施等。信息的报告与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报告或发布、组织报道、接受采访等。
5.6.1 项目部内事故报警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和外部电话线路进行报警,由总指挥部根据事态情况通过项目部内部电话发布事故消息,做出紧急疏散和撤离等警报。需要向社会和周边发布警报时,由总指挥部人员向政府以及周边单位发送警报消息。事态严重紧急时,直接联系政府以及周边单位负责人,由总指挥亲自向政府或负责人发布消息,提出要求组织撤离疏散或者请求援助,随时保持电话联系。
5.6.2 项目部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和外部电话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在 48 小时内向指挥部报告。指挥部必须在 24 小时内向各成员和相关部门发布变更通知。
5.6.3 现场事故应急处理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遏制事故,从而防止事故扩大到附近的其它设施,以减少伤害。在处理事故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1)消除事故原因; 2)把受伤人员抢救搬运到安全区域; 3)危险范围内无关人员迅速疏散、撤离现场;
4)事故抢险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和必要的防范措施后,迅速投入排险工作。
5.6.4 安排对工人情况进行记录,包括姓名、工作岗位、工作班次、地址等,并保存在应急控制中心,还要定期更新,以便在应急疏散人员时保证所有人员都疏...
篇四:项目处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为做好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准备,提高对应急反应、控制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常抓不懈、重在预防”的安全思想,保障公路畅通,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结合管理处实际,依据有关应急预案,模拟应对突发事件,制定本制度。一、应急演练的目的 (1)检验预案 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和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 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设备、装备、技术等方面准备工作,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 增强演练组织单位、参与单位和人员等对应急预案的熟练程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应急演练原则 (1)结合实际、合理定位。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明确演练目的,根据资源条件确定演练方式和规模。
(2)着眼实战、讲求实效。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智慧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的评估、考核、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3)精心组织、确保安全。精心策划演练内容,科学设计演练方案,周密组织演练活动,制定并严格遵守安全措施,确保演
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练的安全。
三、应急管理指挥机构 111 管理处建立突发事件应对长效机制,成立抢险应急指挥部,并将逐步建立一支完善相对固定、精干的抢险救援应急队伍,以此逐步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及时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111 管理处抢险救援应急指挥部由处长、党委副书记两人担任总指挥,其他相关领导任副指挥,所属各单位由行政正职任总指挥、相关领导任副总指挥,对突发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有重大社会影响和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事件的,按照应急响应职责范围进行统一指挥,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组成职责范围内的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应急救援指挥系统。
四、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装备 (1)队伍组成 管理处所属各单位应建立一支相对固定和精干的应急救援队伍。
(2)应急物资及设备 应急救援物资主要包括沥青、碎石、砂石、水泥、钢桥、钢板、木材、编织袋、融雪剂、防滑料、吸油材料等; 救援物资包括方便食品、饮水、防护衣物及装备、医药、照明、帐篷、燃料、安全标志、车辆防护器材及常用维修工具、应急救援车辆等。
按照应急救援的需要保证证一定数量的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撒布机、汽车起重机、清雪车、平板拖车、运油车、发电机和大功率移动式水泵等。
(3)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
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各单位应将应急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工作。原则上,应急保障相关人员每两年应至少接受一次相关知识和涉及到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应急抢险的培训,并依据培训记录和考试成绩实施应急人员的动态管理,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应急演练的实施
处属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年度应急正常化、制度化演练计划方案,其内容如下:
1、制定年度正常化、制度化演练计划并保证年度内落实。
2、有针对性的制定应急演练实施方案,经应急领导小组或有关专家评估认可后实施。
3、在正式演练之前,进行模拟或桌面演练,检查其演练方案是否可行。
4、根据应急演练实施方案进行演练的筹备和准备工作。
5、应急演练领导小组现场查看应急演练现场、演练队伍、演练设备、物资及安全设施情况。
6、应急演练筹备小组向应急演练领导小组对演练准备情况进行汇报并决定演练时间。
7、实战演练要严格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其过程和计划方案不得擅自更改。
8、应急演练结束后,应认真总结并对此次演练进行评价。
9、结合演练效果,修改和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值班
应急演练应根据实际发生突发事件程序,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
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度。带班领导及值班人员应保持手机 24 小时开机,值班期间,如发生紧急重大突发事件,必须立即向应急办电话报告。
七、演练结束与终止
演练完毕,由应急演练总指挥宣布演练终止,演练终止后所有人员停止演练活动,按预定方案集合并依次组织疏散,应急保障部门负责组织人员对演练场地进行清理和恢复。
八、应急演练评估 管理处所属各应急管理机构应对所属单位应急演练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编写估报告,按要求上报。
(一)评价目的
针对评价得出的结论,对不足之处进行有目的的整改,以达到提高实战应急救援工作整体水平的目的。
(二)总结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1、应急机构、应急平台、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2 救援队伍建设情况、事故救援情况、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情况; 3、演练预案编制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4、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 5、参演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6、应急演练所用设备装备的使用性、演练目标的实现情况; 7、应急演练的成本效益分析; 8、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及对策、对完善预案的建议等。
(三)报告的要求及上报时间 本单位相应的统计分析和总结评估工作制度,确保能够全面、
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准确、及时地掌握有关情况,并按要求汇总、分析、总结、上报。
演练结束后将应急演练总结评估报告上报交通建设管理局应急办。
九、演练信息管理 演练结束后,经演练指挥机构审核同意,指定专人可在新闻媒体发布此次应急演练信息。
十、归档与备案 演练组织单位在演练结束后,经应急演练机构有关人员审核后,将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评估报告、演练总结报告等资料归档保存。
对于上级有关部门布置或参与组织的演练,或者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备案的演练,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将相关资料报有关部门备案。
十一、应急演练考核 应急演练考核内容列入年度创建文明行业基础管理检查细则,处应急管理小组每年将进行一次检查考核:
(一)应急机构设置情况 (二)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三)应急制度建设情况 (四)应急队伍管理与培训情况 (五)应急管理抢险物资和机械装备情况 (六)应急演练风险排查效果(视演练开展情况考核)
(七)应急演练评估(视演练开展情况考核)
(八)应急管理信息报送情况 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篇五:项目处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急预案与演 练制度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评估公司应急准备状态、 应急能力, 发现并及时修改应急预案和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 识别资源需求, 澄清相关机构、 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改善不同机构、 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 检验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 执行程序的了解程度和实际操作技能。
根据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和《**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细
则 第二条
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组织相关单位(部门)
按照规定编写本单位应急预案。
当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 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时, 应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第三条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或修订完善后, 应进行评审。
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
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
评审修订后, 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
发布实施的应急预案应每年评审一次。
第四条
预案评审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总则、 危险性分析、 组织机构及职责、 预防与预警、 应急响应、 信息发布、 后期处置、 保障措施、 培训与演练、 奖惩、 附则等。
预案评审的主要效果应包括:
评估预案描述的应急准备状态是否满足要求, 提出应急预案执行程序中的缺陷和不足; 评估预案确定的重大事故应急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识别资源需求, 澄清相关机构、 组织和人员的职责, 改善不同机构、 组织和人员之间的协调问题; 评估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人员对应急预案、 执行程序的可操作性是否可行可靠, 进一步提高应急响应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能力。
最终达到确保应急预案的充分性, 确保应急设备的保障能力。
第五条
针对已批准的应急预案, 各单位应编制对各类专业应急人员、 企业职工的年度培训计划, 并组织实施。
职工应熟悉避灾路线, 掌握危险自救和互救知识。
特殊作业人员(如救护人员、 特殊环境、 关键岗位人员等)
在学习和考试后, 应进行相应的训练和演习。
应急预案如有修改补充, 要组织职工重新学习。
应急响应中心会同有关部门,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 对公司周边公众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应急意识。
第六条
培训结束应编制应急培训总结, 内容应包括:
培训时间、 培训内容、 培训师资、 培训人员、 培训效果、 培训考核记录等。
第七条
各单位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习。
第八条
应急演习可采用包括桌面演习、 功能演习和全面模拟演习在内的多种演习类型。
第九条
各单位应成立应急演习指挥策划小组, 根据选定的演习类型制定应急预案演习方案, 演习方案包括下列事项:
确定演习时间、 目标和演习范围, 演习方式, 确定演习现场规则, 指定演习效果评价人员, 安排相关的后勤工作, 编写书面报告, 演习人员进行自我评估, 针对不足及时
制定改正措施并确保实施。
第十条
应急演习结束后, 应进行演习评价总结, 并编制演习评价报告。
应急预案的演习检验下列效果:
人员配置的合理性、 充分性, 参与人员的反应能力与处理能力, 应急预案的操作性, 应急设备的充分性、 可用性与有效性, 应急预案的组织协调性, 外部机构响应的及时性, 应急预案的经济性及有效性。
第十一条
应急演习结束后, 演习指挥策划小组应对演习发现进行充分研究, 确定导致该问题的根本原因、 纠正方法、 纠正措施及完成时间,并指定专人负责对演习发现中的不足项和整改项的纠正过程实施追踪, 监督检查纠正措施的进展情况。
第十二条
演习结束后, 各单位要依据演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 保持应急预案的持续改进。
推荐访问:项目处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制度 演练 应急预案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