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高考1977观后感五篇

时间:2023-01-08 08:00:05 观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高考1977观后感1  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全体同学去看一部电影,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高考1977观后感五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高考1977观后感五篇

高考1977观后感1

  一次,学校组织我 们全体同学 去看一部电影 ,名叫《高考1977》。

  这部电影主演有:潘志友、陈琼、张国强、老迟、陈甫德。影片描述了在1977年之前,许多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他们足足等了十一年,当得知高考恢复时,所有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但是,要去参加高考的人,必须要有推荐表才可以。所有的人都在争取着推荐表。虽然,在矛盾中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小根宝因为意外 事故不幸死亡 。但是老迟最终被他们的毅力深深地感动 了。1977年12月10日,孤独 地坐在考场外的老迟等来了拿着填满考卷却没有上交的潘志友……想留下的终究会留下,而想离开 的,无数像老迟这样的“主任”再也不会动用他们的公章设置障碍了。最后,老迟看到了这么多人考上了大学 ,欣慰的笑了。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许多道理。现在的我们复习时,环境 是多么的好,复习资料又是那么的齐全。然而,现在有的人复习的热情却不像以前。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将来考上理想 的大学,再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完成自己 的人生 梦想 ,为了身边的亲人 和朋友 ,为了自己,为了这个社会 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自己的人生尽量没有遗憾 ,少留遗憾,不是吗?如果 我们现在整天的无所事事,那等到高考成绩下来时,我们就会后悔 莫及了。所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人一样,不畏任何的艰险和困难,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拼搏 。

高考1977观后感2

  好久没流泪了!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的感慨。是的!我们好久都没流泪了。

  这是一片浩瀚的荒原,这是一片炽热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无数的知识分子挥洒了他们最完美的青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他们来自天南地北,大江东西。唯一共有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命运的不屈。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这是一个高呼劳动人民万岁,劳动最光荣的年代。但是只有劳动改变不了*的贫穷,只有劳动是满足不了*一代青年的梦想的。

  当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胫而走时,有一股小小的火苗开始蔓延,他在每个青年的心田上冉冉升起,我要读书,我要考大学,这个呼吁在那个年代,在那片荒原上是这么的突兀,这么的刺耳,可能吗?开始时是没人敢相信的,是的,相信这句话,在那个年代需要大多的智慧与魄力。但是,星星之火能够燎原,空穴能够来风,当阿三抱着收音机出此刻众人面前,当宣布恢复高考的声音从万里之外传来,这片火最后迎风而起,燃烧了着万亩北国的广土,这个冬天注定不*凡,这个1977注定改变这一群知识青年的命运,注定改变*的命运。当这片火迎着北国的风熊熊燃起的时候,热血在这一刻霎时奔涌……

  是的,他们要考试,他们要改变命运。没人能阻挡他们的脚步:十一年的时光,不能;场长的反对,不能;恶劣的环境,不能;路途的辗转,不能。是的,任何东西都不能。当场长舍不得他们抛下辛苦耕耘的农场而想法刁难的时候,他们一理抗争,不成,便绝食抵抗。他们是宁愿死去,也不愿与梦想隔绝的。当拖拉机坏掉,当时光急迫,他们毅然决然的选取用脚步丈量这抵达梦想之路。他们在雪中奔跑,在林间穿梭,一个跌倒,另一个拽起;一个倒下,一伙人把他托起……他们就这样狂奔,从黑夜奔向黎明,从现实奔向梦想……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强生想要读书,便去书库去偷,被人抓住,扭送到派出所,偷书不成,反遭惩罚,然而,一句:这是你的包吗?让他没有白费力气,是的,这是一个这样的年代,警察偷偷的在他的包里留了几本书。是的,知识本就有着这种力量。

  带着“历史*”的高帽的陈老师不远万里从上海赶到东北,冒着畏罪潜逃的风险,为的就是送一套高考复习资料给自我的女儿陈琼,但是却无法得到女儿的谅解,应对向他索要证明材料的愤怒的女儿,他显得那样的无奈与心痛,这是时代的罪过。为了帮忙想要考试的孩子,他又应求冒充招生办的主任,最后又为了自我的女儿伪造了一张证明。这是一个父亲的力量——不顾一切。

  这是一个怎样的年代?顽固的场长老迟最终被这群孩子所感化,最终被这种渴求所感染。是的,当渴望改变命运的雄火燃起,当渴望梦想的灵魂翻山越岭,这便无所不及,无所不动。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年代呢?被困了十一年的灵魂最后破茧而出,我们要高考!

  我不禁想到了我的高考,想到了我们的高考。我们或许以前抱怨,高考这座大山压制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高考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是的,1977的高考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这天的高考依旧会改变我们的命运。我感谢高考,他让我走出了狭隘的农村,他让我拥有过那么多的激情与梦想,他让我曾度过了三年繁忙充实的岁月。以前,我也曾抱怨,高考,掠夺了我最完美最失意的岁月,但这天,回过头观望,才发现,那时有着太多的美丽,太多的憧憬。

高考1977观后感3

  四年前的九月,我进入了这所学校,失落过,彷徨过,不知所措过,不明白这就是梦想的大学,还是已经忘记了自我的梦想。刻苦读书,仿佛已经成为了高中时的记忆,大学四年里,我们扪心自问,挑灯夜读的有几个,自发早起早读而不是为了红卡加分的又有几个?

  此刻,我已经进入了大四,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压的我喘但是气,为了找工作,许许多多的证等着我们去考,投简历、面试、笔试,考研、考公务员,放在我们面前的选取许许多多。而正是这个时刻,需要用到我们大学里所学到的知识,需要我们展示自我的实力。能够说,这是对我们大学生涯的一次大阅兵,它可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后半生,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可能正如电影里所演的,我们号召“读书去”,却仿佛指明了,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只有上大学才能有好的前途。大学生不再是“读书人”,而是代表一个孩子能否“有出息”的衡量标准。于是,这三十多年来,家家户户挤破脑袋让自我的孩子上好的高中,参加各种补习班,考名牌大学,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大学。而那些没考上的学生,便成了家长们口中的“反面教材”。

  记得高中的时候,完全不明白自我想要干什么,只明白顺着父母的意愿“考上大学”。如果我们在高中的时候就明白,自我上大学是为了什么,也许我们就不会有大学浑浑噩噩的四年,也许会读更多的书,学习更多的知识。

  《高考1977》,让我看到那群失去回程期望的知青,为了改变自我的命运所作出的一场斗争,他们只想用知识改变被耽误的人生和命运,不用每一天在农场,而是回到户籍地,当城里人。当他们为了赶上去高考的火车而一路狂奔时,他们奔向的是他们的理想,奔向的是他们新的人生的起点。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在农场,对高考的渴望成了知青的救命稻草,为了高考,他们能够绝食*,能够“反组织”,为了高考,他们能够放下一切。*将高考恢复从1978提前到1977,也验证了当时的*对知识型人才的渴望和需求。高考制度的回复,将知青从黑暗中拯救出来,给他们带来了曙光,给全*带来了生的期望。

  想想我们此刻,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有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传授知识,然而许多同学却趴在那里睡觉、玩手机,我真是为他们感到羞耻,这是花着家里的钱,浪费自我的光阴啊。书到用时方狠少,等到我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才会发现,原先我们的知识结构是如此不完整,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是如此浅薄,那时候,想要学习,想要找人请教,就比此刻困难多了。

  高考的恢复,是为了让更多的有志青年能学到更多知识,用知识武装自我,使自我变强,使*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国不倒,因此我觉得我们更就应珍惜大学的四年,因为他们来之不易。

高考1977观后感4

  看完了电影《高考1977》,我心潮起伏,回想起电影中的那些感人的片段,我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将城市中的那些知识青年分配到了农村,那些青年虽然每一天都要劳动,但是改变命运的念头仍然暗流涌动,仍然不失那一腔热血。有一天晚上,当他们百无聊赖在操场上等着看流动电影时,屏幕上竟然出现了*的身影,宣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以至于停电了,知青们轮流踩自行车发电继续看影片。我不禁感叹:他们最后看到了曙光了,多年的苦难生活就快结束了,他们是多么盼望着改变命运啊!在此之前,考大学的名额都要村里推荐的。当他们听说每个村子能够推荐一个代表来参加高考时,所有的人都渴望能够当选。于是,他们决定用背大包来决定谁能参加高考。那么大那么重的包,像大山一样,但他们仍拼了命去背。看到那里,我很是激动,为了高考,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为了学习文化,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也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是如何地不遗余力啊!

  从1977年到2009年,由高考制度的恢复到其后的一连串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此刻的国富民强,由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苍穹,到嫦娥一号奔月,收复香港、澳门*,洗涮百年国耻;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圆满主办奥运会,战胜特大地震灾害,抵御金融风暴……3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后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站在时代的这天,我们回望: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发生如此惊天动地的变化,不仅仅跟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政策有关,而且也跟全国人民奋发图强民族精神有关。

  我作为祖*亲的一个孩子,祖国的强弱荣辱与我息息相关。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团结统一,爱好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发达,我会用勤奋点燃期望之光,用青春浇灌成功之花。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我会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锦上添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不断奋斗。

高考1977观后感5

  刚看完电影《高考1977》,有人说这是献礼片,也有人说太煽情了。我,一名大三的学生,却是一个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学生,可能与别人更有一种不一样的心境吧。

  我在06年3月,因参加了小语种考试的提前招生,就被whu提前录取了。当时whu的小语种都是提前单独招生,高考之后也不招生的。当时我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自我在网上查找全国小语种招生的招生状况,很多很好的学校如北外,上外,外交学院之类的都没有给我们学校名额,毕竟我们又不在省会,也不是省里的一流学校。之后我就凭着我们学校是湖北省示范中学这一条,总算是由一个条件了,我就自我下载了whu的表格,然后自我去找了我们校长签字,然后寄到whu招生办。参加考试,等待结果,结果很幸运的就被录取了。当时原本是想为高考练兵的,结果就一步到位了。之后因为有些同学觉得我在学校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刺激,毕竟我已经有学校了。而且高三地狱式的魔鬼训练,我实在是不想参加,whu的预录取通知书上也说的是不准参加高考,所以之后就没怎样上学了。之后06年6月2日前往北京*参加了当年的*开放日活动,高考的那天我正在北京前往宜昌的火车上。说不定如果我当时在家的话,可能我也会去考场体验下。呵呵说来很奇怪,到此刻我都没有看过06年的高考题。不想看,以前看过几眼06年的语文题,但是却觉得看不下去。当时学校有的老师为了安抚大家,就说像我这种没机会参加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当时我听了也就

  一笑了之,但是此刻真的觉得没参加过高考是个缺憾。

  说实在的,心里此刻很复杂。看了电影,在当年高考真的是改变命运的事。因为那些人参加高考就能够去上大学了,学习知识,建设祖国这是宏观的说法,但是从小的方面来说,他们不用在农场劳动了,他们能够回家了,能够见见家人了。十一年的压抑最后能够爆发了。总之,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中的老迟,也就是他们的头,一个整天把公章挂在腰间的.领导,最开始对于这种恢复高考,招生改革是很排斥的,因为他明白这消息一出,那些农村上的青年都蠢蠢欲动了,都想去考试,心思就不在农活上了。但是他最终还是给与了理解,并且在最后关键的时刻开着车把那些人送到了考场。

  第一个让我震撼的场景是,老迟带领青年们开垦荒地,用火烧野草。这时一个青年骑着自行车过来,胸前挂着收音机。然后他把收音机高举起来,喊着让所有人都听广播,广播中着说着恢复高考的决定。所有的人都振奋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期望。借助风势使得火迅速蔓延,但是我想当时这个振奋的消息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在人们中传播,这种改变自我命运的期望,这种渴望必须把每个人都燃烧了。

  第二个场景,青年陈琼的父亲,一个被视为历史*的数学老师,想帮忙大家都能顺利报考,就去和老迟交涉。老迟说过,地里的活一耽搁就是一年。他说,那人耽搁呢?十一年要耽搁多少人呢?把知识还给民众,这是没有人能够阻挡的。我们国家也正需要更多有知识的人。

  第三个场景,青年们做拖拉机去火车站,准备赶考。结果拖拉机半路上坏了,眼看时光不够了,所有人都在雪地里狂奔。大家都使尽全身力气奔跑,也有跑不动的,只能跪在路上,哭喊着让大家好好考。但是他们还是晚了,火车开走了,即使当时他们的朋友向火车站站长下跪,期望能让火车晚点开,但是还是晚了。所有人都呆了,站都站不稳了,这时,老迟开着车赶到,让他们赶快上车,亲自把他们送到了考场。大家在奔向考场的时候,还不忘回头想老迟,说声多谢。我想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真心的感谢老迟。

  最后,他们很多人考上了。我想,很多人的命运就这样改变了。说实在的,此刻感觉好像高考,这一考定终身,改变命运的光环有所暗淡了。社会更加多元化,学习发展的途径更多样化,机会和选取越来越多,高考好像也被很多人鄙视,也有人觉得是对学生的压迫。我觉得,时代在变化,高考也是一向在变,在改革的。但是众口难调,我们国家各个地区,各个省市发展状况,教育状况差别还是很大,所以高考很难做得绝对公*和科学,但是我们还是就应努力把这项考试尽量做得更好些,更科学些。前几日,看新闻说教育部说今年要改革。说实话,我都有点习惯看到这中消息了。从我们上初中的时候就经常听说中考要改革,高考要改革。但是老此刻,到底效果如何?

  我很幸运,我虽然没有参加高考,但是从实际好处上来说,我也是高考改革的受益者。小语种举行提前招生,就是为了更进一步的选拔人才,听力,口语,面试,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被纳入考场范围。从这一点来说,我还是要感谢这种改革的。但是,我想有了*特色之后,一些质量不高的学生也的确混进了好的大学。这也是改革带来的不公*的地方。例如whu的小语种提前招生明年就要改革了,又改成需要参加高考的形式。我想这又改革,可能也是有必须原因的。

  我此刻也感觉到一种悲哀,我见过的大学生,明白活着的还是比昏昏沉沉的少。我记得在小学,老师经常会让我们每个人站起来说说我们自我的理想。每个人都很声音洪亮的说出自我的梦想,当科学家,当老师,当军人……记得在初中第一天报道的时候,班主任让我们每个人站起来说自我的梦想,然后大家有的说是周游世界啊等等……再之后高中好像就也没有提过理想,梦想之类的,好像每次班会都是围绕着学习,高考,上大学开展的。到大学,没有人问过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最起码,在我的三年大学生活中,基本上除了几个少数好友之外,没有人和我探讨过这个问题。我想问,如果我们此刻每个大学生在说自我的理想的话,能理直气壮,声音洪亮,毫不犹豫的说出的能有几个?有的人说这是人向现实妥协的过程,有的人说这是长大的过程,但是这从另一方面也能够说是个退化的过程。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内心的声音却越来越小。

  “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都就应看的电影”——这是广告宣传语。我想说,每一个学习知识,尊重知识的人都就应看看。不是电影拍得多么好,只是我想它多少对于我们处在不一样麻木程度的心脏能注入些强心剂吧。我们从小好好学习,上初中好好中考,不就是为了能上个好高中吗。上好高中不就是为了高考吗?高考需要我们12年的寒窗苦读,我们很多人把它看做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看做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过程。但是我想看了电影,我们就应多一份感恩的心。能有机会参加相对公*的考试,能有机会被检验,被挑选都是幸福的。

推荐访问:高考 观后感 高考1977观后感五篇 高考1977观后感1 高考1977观后感1000字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