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12篇

时间:2022-09-29 12:20:04 观后感 来源:网友投稿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12篇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1

  2022年春节,张艺谋、张末父女携手打造的电影《狙击手》收获了2022年春节电影档评分榜首。《狙击手》把镜头聚焦在小人物身上,折射出了一场宏大的抗美援朝战役,将感人的家国情怀、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坚持不懈的坚毅意志彰显得淋漓尽致,成功收获全国观众的肯定与认可。

  在新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广大党员干部亦会遇到千难万险,每个人都要争做干事创业的“狙击手”,将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指引前行道路的旗帜,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奋斗不止、砥砺前行,不负新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伟大使命。

  找准方位,耐心等待,把握正确拼搏奋斗“风向标”。在电影《狙击手》中,许多诸如小徐、胖墩、孙喜等小人物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和人民义无反顾地献出了生命,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极其坚韧的军人的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主动挑起重担,明确前行的目标和方位,面对复杂的情况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住初心,咬定牙关耐心等待,方能在沧海横流中彰显“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英雄本色,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到实践中的每一处细节中,沿着正确的“航向”行稳致远。

  苦练技术,用兵一时,磨练锐利干事创业“金刚钻”。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时代,永远要牢记,静好岁月是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奋斗来的。奋斗并非一时兴起、一时脑热,也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任何精湛的专业技术都是依靠一点一滴的练习和积累打造而成,正如狙击手们反复练习枪法,只为战场上的成功“命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广大党员干部要在平时积极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克服缺点,积蓄起强大的力量。

  聚焦靶心,精准出击,践行为民服务奉献“赤诚心”。瞄准敌人一枪毙命是狙击手的基本专业素养,一分一毫的偏差都会错失重大的机会。广大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既要把握住大方向、大趋势,提升自身审时度势的眼界,也要聚焦“靶心”,培育见微知著的观察能力,注重民生领域,多走入基层倾听民意,立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做好目标瞄准的前期工作,方能一击必中,实现“占据有利地形、实现精准打击”的良好成效。

  新时代的形势错综复杂,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狙击手”,手持“上好膛的枪”,面对困难,要以“舍我其谁勇担当”的意识冲锋上前,找准有利的形势和地形,保持“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精准瞄准阻力与问题,及时为人民群众扫除前方的障碍,打出一场又一场“漂亮仗”,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2

  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去看电影《狼图腾》。开场之前我的心情非激动,渴望能看到那广大的草原,美丽的动物,还有那可爱的小狼,我激动的等待着。

  终于开始了,在影片里面的陈阵挖狼窝的时候,不巧被兰木扎布发现,他把小狼扔向腾格里(天上),结果掉下来摔死了。陈阵幸亏把一只小狼放在了狼洞里就把小狼养了起来,不料这件事惹怒了狼群,所以狼群要进行报复,有一天下着很大的“白毛风”,马群都乱了,组织人“巴图”急忙骑上他的马去赶马群。群狼咬死了好几头马,还把马赶到“天鹅湖”里,因为冰还很薄,还承受不了马群的重量,所以马群都掉进去了,组织人巴图因为马受到了惊吓,把他摔倒在地,就这样过了一晚上。

  当人们发现巴图的尸体的时候,已经到第二天上午了,巴图的妻子抱头痛哭,然后才下了葬。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巴图的儿子巴雅尔,被陈阵养的小狼咬着了。更不幸的是毕利格老人家被炸死了。小狼被放了,陈阵以为小狼死了,可是陈阵教小狼的本领小狼全用上了,远远的传来一阵阵狼嚎声......看了这个电影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们以后不能再猎杀动物。就像猎杀了草原狼草原鼠就会增多,多了之后草就会一扫而光,这个草原就不存在了。我们大家一起保护动物吧!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3

  今天,老师播放了电影《我的长征》,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在我的脑海中,长征就是“爬雪山,过草地,两万五千里。吃草根,啃树皮……”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但看完电影后才知道战争也是无情的。在战争中,主人公小瑞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画面非常残忍……

  电影主要讲了少年红军王瑞一家四口全部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的惨烈炮火夺取了他父亲的生命,王瑞被毛泽东救起。战争给王瑞内心留下了创伤,但他牢记父亲和连长说过的话,跟着走。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他渡过了长征艰苦的岁月,也正是这句话让他在失去自己姐姐、姐夫和敬重的连长时,依然艰强地活了下来,使他在炮火硝烟中真正地成长起来。

  看完电影,我热泪盈眶,想想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我们更要珍惜每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千千万万红军的努力,我们怎么能有今天和平的生活呢?我们要把长征的精神牢记在心,并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为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4

  《我的长征》讲述16岁的少年王瑞的长征经历。父亲、姐姐、姐夫、战友都在长征途中牺牲。小小年龄,面对着亲人朋友在炮火中逝去,少年王瑞依旧坚定着跟着走,跟着党走,跟着红军走。四渡赤水河,横渡金沙江,大渡铁索桥,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如果可以重来,“我”依旧不会后悔那段征途;如果可以重来,“我”庆幸碰到了曾连长;如果可以重来,“我”仍然会感谢毛泽东主席那一番教导。如果可以,“我”宁愿以自己的身躯对抗熊熊炮火;如果可以,“我”要在那青山上插遍红旗,告慰那些逝去的英灵;如果可以,“我”想让和平鸽放飞在蔚蓝的天际;如果可以,“我”愿今后的人儿铭记长征的快乐多一点,苦难少一点。看了《我的长征》,我推测王瑞的心里定是对长征充满的怀念。同时长征也教会我们长征精神。“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的回忆跟痛苦的回忆,我最幸福的回忆是我的长征,我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的长征”。我想,世界上总有些人有些事。只得自己去任眼泪在脸颊肆虐的。《我的长征》就是那一个可以主宰我的悲喜的故事。也许是长征时,类似“瑞牙儿”(王瑞)故事实在是太普遍了,但不可否认,这些“普遍性”又往往带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殊性”。

  红军过湘江,死伤无数。但王瑞一家都坚强的撑了过来。可是快乐才刚开始,悲伤,却早已潜伏而来。昌仔先是躺在手术台上,愤怒的吼着,“这哪里是打仗?这是挡仗”。然后因为没有麻药,但不得不减掉胳膊上的烂肉时发出痛苦的哀鸣。而当昌仔以无限凄凉的声音,叫出了最心痛的一声“爹”,感动了多少人啊!我一直以为,兵荒马乱的年代,没有爱,但当我听到那一声“爹”的时候,才真真切切的感觉到,爱,原来一直存在,不管何时,都存在于你、我、他心底。

  在后来,红军到达了遵义,到达了那个让人看见曙光的遵义。王瑞在帮毛泽东主席梳头时这样说,“ 主席,我爹说,‘跟着走!’”于是就是这样一种信仰,让他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下来,也让所有人坚持了下来。很惊讶,原来,那时人们的信仰,竟是那么的伟大!可以让无数的人,义无反顾的扑向死亡,或者是新生。比如共产党,扑向的,就是凤凰涅磐。

  飞夺泸定桥,到底死了多少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每一个战士从那座只有铁索的桥上跌下翻滚怒吼的大渡河时,我的心像是被刀割了一样,生疼生疼,特别是昌仔掉下桥时,他的手,一只一只的松开,悲伤地喊着竹妹子的名字。跟着走,然后找到许多许多的爱。

  亲情、友情、爱情,它们明明都是那么那么的重,可一旦出现在民族危亡面前,却又变得那么的渺小。“我多么希望现在的人,多一些幸福的回忆,少一些痛苦的回忆……”然后,《我的长征》结束了,我的眼泪,却依旧,不停流。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5

  在这一战之前,没有人会相信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可以潜伏十多万人。没有人会相信,中国人敢去主动围歼美军。没有人会相信,这只简陋的军队能击溃全副武装的美陆战一师。这一战就是“长津湖战役”。

  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在朝鲜处于生存存亡、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恶劣的环境下忍受着饥饿,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曾退缩。最终,他们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打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威和国威,也是这场胜利让我们国家从此变成了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影片开头,战士们在火车上打闹,不经意间,火车车厢打开,出现了万里长城,这里有他们想要守护的祖国大好山河和子孙后代,所以他们能不顾生死,也要去打这场保卫战。他们说:“这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他们用一代人的鲜血,换来了后代人的和平,这是他们的流血牺牲,赢得了这场不屈之战,才使得西方列强不敢再轻视我们,为我们赢得了发展的尊严和底气。

  雷爹牺牲时说:“不要把我留在这里,带我回家。”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国家更不会忘记你们。从2014年到现在,已经有七百多名烈士陆续被祖国接回家。

  英雄不死,浩气千秋。烈士永在,山河铭记。如今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身为华夏儿女,当无愧炎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先辈们替我们负重前行。现如今,山河已无恙,光影致英雄!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忠烈致敬!愿吾辈之青春,护卫这锦绣山河!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6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感觉家就是一座房子,一个地方,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庆假期,跟着朋友一起去看了《长津湖》,这是一部新时代战争影片的高峰之作,三个多小时的时长,没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个小时不足以记录抗美援朝时期先辈的付出,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相信现在很多中国青年可能对这场战役一无所知,课本上也介绍的很少,只是从老一辈回忆中听到,这部电影在国庆期间上映,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剧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场景:火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火车上时;电影最后战士们被冻在雪地里的那个镜头。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

  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无数先烈用甘于奉献、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未来拼死战斗的战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当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7

  长津湖战役发生在1951年11月27日,当时,陆战一师前进到长津湖西侧,这里连绵的山地。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十万大军的包围中。影片中一张战场形势图,显示了双方战场态势。蓝色为陆战一师的位置和突围路线。湖东侧是陆战一师的1团和5团共8000人,湖的南头是陆战一师师部和部分工兵,有3000人。湖东侧是陆军第7师31团在担任右翼掩护,有4000人。合计总兵力有18000人左右。另外,在战斗中陆战一师还得到第一航空联队的空中支援。红色为另一方部队,形成一个包围圏,为9兵团的20J,27J和26J共三个军,最终投入兵力计15万人。中间浅蓝色是长津湖,它是截流长津江的水库,长津江流入鸭绿江。

  《长津湖》这部影片,以老兵的视角回顾那场惨烈的战斗,无涉胜败。零下40度的严寒,使战斗变得更加悲壮。健在的老兵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充满感情。离开战场就不再敌对,他们对敌方军人流露同情和敬意。六,七十年过去了,当年爱吃冰激凌的年轻人,都垂垂老矣,但他们依然可爱。

  陆战一师师长,作为主角,在影片中一带面过。史密斯将军是个富有经验而且非常谨慎的指挥员。陆战一师深陷重围未被歼灭,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指挥。

  陆战一师最终突出重围,一路撤到兴南港,乘船离开了。同时带走了9万多北朝难民。此役美军伤亡5000人,其中第7师31团占到3000多人。战役双方共伤亡数万人。

  陆战一师1941年2月1日成立,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加了瓜达尔纳尔岛战役、格洛斯特岬战役、贝里琉岛战役‘冲绳岛战役,对日作战屡建奇功。二战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在索马里进行的“重建希望”人道主义救援行动。

  这部影片中除了几个历史学家外,其他的解说都是老兵们的语言,即使他们不出现于画面。他们心里没有仇恨,会拥抱昔日的对手。老兵们有自己对胜败的诠释他们觉得,虽然没有胜利,但是南韩还在,值得去战斗 。此生无悔,一点也不!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8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再打了”,是志愿军战士用行动来诠释革命的精神与情怀。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秉承这种精神与情怀,为宝山区体育类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去冲锋陷阵,为宝山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去奋力前行,体现一个体育人的价值和传承。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9

  人活百岁,半生是梦。

  梦境,一直是神秘的话题。自古便有周公解梦,近代又有“梦的解析”,然而,我们依然对梦的解构十分疑惑。

  本片中的梦境,实际上是参杂进了潜意识的人为之梦,主角以及其同伴们潜入别人的梦境,盗取他们潜意识下的秘密。同时,他们也能植入意念进入别人的潜意识,从而彻底改变这个人的一生。

  剧中有个场景,很多的人被注射镇静剂后,长时间的成眠于梦中。每天对他们的唤醒,于他们而言则是做梦。因为他们已经把梦境当作现实,而现实本身却成了梦境。很像《黑客帝国》,活在一个意识的世界中,真实——不过是头脑中的影像而已。现实中我们孤立无助,似乎只是某些人的附庸。梦中我们是思绪的焦点,可以达到梦想的彼端。游走在感知的边缘,亦真亦幻。

  当主角与他的妻子,在梦的边缘数十年的停留后,已经完全分不出现实与梦境的区别。只有做梦的人在梦中死去,才能从梦中醒来。于是主角和妻子选择了卧轨自杀。而主角的妻子,却在返回现实后,仍深深的怀疑现实也是梦的一层,最终自杀身亡。无边的梦境,竟是无穷的痛苦。当梦俨然成为现实,也便不再拥有真实。

  人生虚空大梦,转眼韶华白首。一觉醒来,一切仿佛曾经来过,又模糊不清。我们走过的岁月,我们执着过的一切,都汇入了我们的意识,潜藏在了梦的深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它们曾有喜怒哀乐,我们带着各自的记忆,汇于现实——这个共享的“梦境”。谁是世间的醒者?思绪无穷,梦境无穷,意识,也许才是这个世间的本真,一切的源泉。只是我们以为物质才是基础而已。

  梦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梦中之梦,你是否也在其中,却依旧浑然不知?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10

  (一)About love:银字筝调,心字香烧

  或许你会想起我,就像想起一朵不重开的花朵 ——叶赛宁

  那个屋子永远不会衰老,它站在瀑布边站成了回忆时的美好与自然的注脚。

  Pixar反复刻画的声色是我们遥遥在望的日暮和未曾来临的清晨。影片开头的十几分钟就已经泪流满面,只觉得平平淡淡值得珍贵, Carl和Ellie相守芳菲不尽,初遇到黄昏,相看两不厌,尘世多么美。

  你是否曾遇到过一个无知无畏的小女生,大声嚣张地对你说:I like you;你是否曾遇到过圆脸的小男生,他充当你的保护神却在你面前惟命是从。是否还记得小时候,飞翔都是我们最本然的梦想,冒险是我们从一个院落到另一个院落的追逐。

  一步步成长,我们总以为梦想可以实现,随时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以为自己可以飞翔,旅行是那样简单的事情,背起双肩包就可以环游世界。虽然并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什么地方。一直觉得不着急呀不着急呀,我们还有时间的。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许只是这一眼和那一眼的瞬间交错。彼此就老了。青春已然散场,柴米油盐的生活,让我们平淡又繁忙。

  那空荡荡的日记本里曾经有我们多少的青春、快意、梦想,而当某一天我们翻出它们只是纸页泛黄没有写完的故事。暖暖的,略带惆怅,原来人生在世,相同的时候居多,能有多少新鲜事儿。

  等我们年迈的那一天,或许世界更大更繁华。但似乎已经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太多的书籍,暗色调的电影,低哑的音乐,他们说要做聪明而理智的人,男人是靠不住的,女人亦不可信,爱情是含笑饮毒酒,婚姻是无关感情的生活。交友、社群、校内……留言,都是加入好友;相亲网站,有人爱一阵子,有人玩到过了火。是在玩弄爱情还是爱情在玩弄我们?就这样,谁还相信爱情?

  还好,还有这些温暖的动画片,它们告诉我们,爱始终在。

  就这样,还是要善良,要坚持梦想,要做一个被别人喜欢的人。要相信爱。那么即使有一天,只剩彼此可以相濡以沫,也并不会觉得孤单。

  等到我们的脸上都布满皱纹,你是否还会亲吻我。一如初遇。

  谁用幼稚的笔迹写下我们的梦想,谁一边伤感一边温暖,谁在我们死后静静的怀念。

  I like you.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遇到某一个你。

  “晴空的气息澄清而蔚蓝/我走过鲜花盛开的林间/奔向碧绿的天际的旅人/你一路走去看不到荒原/晴空的气息澄清而蔚蓝”

  (二)About dream: 记年年、曾来几度

  我们埋藏在青春底下的人性本色,那刻意被我们封锁于甜美的回忆之中,至今潜伏心中的孤寂,彷徨与不安,当青春的有形之物渐行渐远,人生,是否也像放学后的校园一般空荡荡?

  ——白岩玄

  不论是片中的拆迁大建设时代,还是现在的经济建设为中心,都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可我们还是只能叹息一城飞絮几度春风,长恨还无用。我们没有等来飞屋,却迎来了绿坝。它的出现好比Charles,Charles为了向大众证明而不顾一切,绿坝则是对于净化网络近乎歇斯底里的追求。

  《礼记》《中庸》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不管是全面harmony,还是Green dam,以致于Twenty years ago, those students who died in the dark night.每念及这些媒体事件,我都觉得十分痛心,便真是要做一个没勇气认错反省的党,一个懒得独立思考的民族?

  蔡元培先生在1918年《xx大学月刊》发刊词上说: “吾国学子,承举子、文人之旧习,虽有少数高才生知以科学为单纯之目的,而大多数或以学校为科举,但能教室听讲,年考及格,有取得毕业证书之资格,则他无所求;或以学校为书院,暧暧昧昧,守一先生之言,而排斥其他。”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的大学除了屈指可数的那几个大学之外,可有所改观?

  而当今青年的理想和普世价值又从何谈起?

  “梦想,多久开始实现都不晚”

  从19岁的某一天后,我开始清晨五点三十五分起来,推开窗,站在阳台上深呼吸。对自己轻轻说:Sober me up.请让我清醒,让我振作。

  现在的我有小小的遥远的梦想,并为之奔波、尽最大的努力。很多时候,看到B大的字眼就忍不住流泪。

  怕这梦想和现实之间过于浩大的落差,寒窗苦读只换来一朝黄粱梦。

  怕断篇无用、倾尽一切却难博君一顾,书中的墨纸砚剩,泪念案前。

  怕把自己放得极低极低,卑微到了尘土里却还是做不了一株它欣赏的花。

  棠叶心事重,谁滴的几册伤,回首灯火不见阑珊。

  从卑微的角落远远仰望,你不能读懂的悲伤。

  若能实现,彼时身安处,即是心安处,今日种种俱是值得。

  若半年后以败北而终,也只好收起自己的一纸伤怀,碾过尘埃。不知那时自己是否还能伪饰坚强,又将怎样的生活。

  当飞屋飞走之时,我听见气球破裂的声音,听见自己儿时的梦想,听见那些不重来的时光,听见花开,就在那一瞬间。

  Carl在Paradise Fall旁翻开那本原本空白的温情色彩的冒险日记本,发现后面竟被妻子贴满了自己和她的照片。也许他们在一起的那些时光就是一生中最宝贵的冒险。也许从她对他说出“I like you”的那刻起,从她为他们存下的每一分硬币,从她一次次为他打的各色领带,她已经不再需要什么了……

  即使自由与民主仍然难以实现,即使就连自己小小的梦想也仍然未知而遥远,生命中有此番氤氲朦胧、笔锋眷恋也就韵脚不倦浅别流年。因为遇到一些极好极好的人,所以即使路途百转千回仍是心甘情愿。

  “这是应该的/依照我的愿望/在期待着的日子/也将要用自己的悲惨的灰白/去衬映出/新生的跃动的鲜红”

  (三)About ending:花事了,楼影沉沉。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张爱玲

  “看流水带走两岸的云烟/在手指交汇之间/看穿过空气的阳光耀眼/在你我之间在天地之间/谁转过身遮住脸/不忍看一段青春走远”

  六月里人来人往,日光倾城,毕业的气息在学校里愈发浓郁。突然很担心,有一天会不会一切恍若春秋一梦,梦醒已是华发初染心事苍茫。就像影片一样,用短短十分钟就交代了两个人的一生。

  一个人对于死,直到亲眼目睹后才会明白,原先自己一无所知。

  Carl在Ellie死后,满怀哀思成了一个执念的老头,他舍不得,舍不得老旧的房子,舍不得家里的相框,舍不得栅栏旁的邮筒……那些都是暖色的回忆。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的外婆,外公刚刚去世不到一个月。我非常非常想她。

  我写不下去了。也许我真的是该去把选修课的论文再改一遍,而不是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写影评。我多么怕写不完自己的故事,怕梦想照不进现实。嗯,这可能会是我明年1月前最后一部认真看完的电影,写的最后一篇影评。

  动画片里的结局都是美好的。挂着五彩缤纷气球的飞屋摇摇晃晃自顾自降落到倾流而下的瀑布之旁,伫立成一幅绝美的水彩画。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这是这个夏天让我流了数次眼泪的话语。

  当影片温温润润画上句号的时候,似水往昔浮流年。直至时间呼啸而过。仿佛隔着沧海桑田。

  当故事结束之时,心中忍不住泛起感伤。

  然而我们心里总怀着些希望的,明天还会有新的故事吧。

  “月光下的城城下的灯下的人在等/人群里的风风里的歌里的岁月声

  谁不知不觉叹息叹那不知不觉年纪/谁还倾听一叶知秋的美丽”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11

  我是在清明当天观看了《我的姐姐》,可能脑袋秀逗了,有个顽固念头,也想写写自己观影后的感受,当那千分之一的“哈哈--母雷特”。

  电影的前半段在剧情铺垫,不会让人跳戏,却也还有点没入戏,一边在确定着人物关系,一边在寻找剧情脉络。虽然时隔三日,但好几个场景和很多的细节镜头仍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女主人公安然的父母因车祸双双离世,二十几岁的她没有悲痛万分,没有万念俱灰,甚至只有一滴泪也没流的一脸冷漠。葬礼上,似乎唯有姑妈哭诉着难过,这期间也还不忘问孩子和客人饿不饿要不要煮面吃,剩余的人里有安然的表姐和舅舅一干人等还在搓着麻将,表姐还冲着这个吊儿郎当的赌徒样舅舅喊,没钱给就退下换人...这个年龄的人应该不会再仅凭这几个画面就非要去评断这些个人的善恶好坏吧,因为已经知道人性复杂得难辨边界,只是感叹大家伙心态确实好好,能将生命的逝去看得如此平淡寻常。虽然毫无关系,但我有联想到《请回答1988》中德善奶奶去世的那场戏,那个葬礼上也是没有太多悲伤气氛的,德善爸爸和叔伯们都在好生招待前来悼念的亲朋,忙碌的白日里看不见伤心,可当夜晚来临,亲朋们已经散去,德善的爸爸放声嚎啕,悲痛难掩,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也应了那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便只剩归途。”不论你是多大的年纪,父母亲的恩情、深爱,当是此生难报。

  父母离去,留有一幼弟,白天在墓地前,这个稚嫩的孩童一心只想去拿祭品中的糕点吃(安然几次拨开他的小手没能阻止成功),他尚不会明白生死又怎会拘泥于礼,爸爸妈妈去哪了?安然淡定解释道,变成灰了,所有人最终都会变成灰,只是时间问题,没有例外。到了晚上,大家族开会探讨着,安子恒这个年幼的“大拖油瓶”当然应该由他的姐姐安然来照顾,因为父母的突然离世除了留下安子恒还有一套写着安然名字的学区房,大家的意思很明确,安然你既是安子恒的亲姐姐,并且“怎么能只拿了好处不办事”。安然是坚决反对的,从小父母为了生个男孩,让她假扮残疾开证明,把她常年丢在姑姑家,那严重缺失的爱与关怀是她心中耿耿于怀的埋怨。何况这个6岁的安子恒是她快成年的时候父母才有的,至今她们总共没见几面,没啥感情。

  姑妈有自己的不富裕的家庭,丈夫女儿也不断反对,带了两天就把安子恒放在那套学区房里了,她知道安然不会不管不顾的。于是这两极其陌生的姐弟开始了一系列的磨合斗争。。。

  片中其实有些桥段并不鲜见,有很多经典的影子,但效果依然屡试不爽:

  1、安然带安子恒出去,没到目的地,安子恒冲下公交站,用力的奔跑追赶着,嘴里一直喊着爸爸妈妈,安然不解的跟着,原来他看见了和爸爸的车一样的同款车,他似乎忘了安然告诉过他,父母已成灰,于是这次安然直接用了“死”这个字希望他能听得更明白。在商场的洗手间,安子恒进去后出来找不到安然,又是一阵奔跑,四处哭泣寻找,一圈后回来洗手间,安然说她也只是去了趟洗手间,安子恒说骗人会长象鼻子。没错,她原是想把他丢下的,但人类的善良不就是那颗恻隐之心,那份不忍么。这段跟赌神里,刘德华丢掉失忆又让他输钱的周润发,又回去找他很像。

  2、安然是痛恨父母的,为了要男孩,让她自小假扮残疾,好不容易开了证明,一次检察人员突然到家里来,她偷穿红裙被发现,爸爸狠狠地打了她。她很小被扔在姑妈家,被表哥当沙包,被姑父偷看洗澡...她从父母那得到的爱寥寥无几,她高中毕业报了xx的医生专业,志愿被父母无情偷改成家乡的护士专业,理由是女孩子要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她受伤的地方都长成了厚厚的坚硬的茧,所以谁欺负了她,她打得赢要打回去打不赢也要打。她努力攒钱,刷题,她要离开这里去xx,她有规划好的未来,她想卖掉学区房,帮安子恒找个好的领养人家...谈了5年的男友,迟迟没有坚定去xx的打算,她就毅然决然的分手,男友哭着说他从未想过他们会分开,他很担心安然脾气这么硬将来也遇到个脾气不好的怎么办。分手安然当然也难过,但她就是这么硬,哭一晚上,过了就好。她后来回答安子恒为啥会分手时只是说,他想去吃麻辣烫,我想去大海里冲个浪。安子恒说,为啥不能一起去吃麻辣烫,然后一起去冲浪,她说,人生太短,各自奔忙...

  3、安然看护的一个待产孕妇,突发危险情况,按医疗原则,必须保大弃小,当镜头拍到孕妇床边站着两个有年龄差的小女孩,头发乱糟糟,衣服脏兮兮...当安然十分着急的劝孕妇的丈夫,情况相当危及,一定得保大弃小,被近乎疯狂的推开,丈夫嘴里说着必须得生,生了两个女孩了这次好不容易才再怀上,一旁丈夫的妈妈态度亦然,没得商量。最最最可悲是,那脸色苍白躺在病床上的孕妇本人也是声音无力但态度坚决的说,让我生,让我生...安然绝望般的难过,无力,这种旧观念深深的荼毒,狠狠地扼杀,却是陷入旧时代旋涡里的人的无能为力“乐”此不疲。“人类永远是被关进自己认知框架里的囚徒”!回到姑妈家,看到冰箱上的俄罗斯套娃,与姑妈的谈话让安然得到了一些释怀。姑妈从小学业就比安然的爸爸好很多,但身为姐姐,家庭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倾斜,她无怨成全自己的弟弟安然的爸爸,后来选择去到俄罗斯,那时安然刚出生,因为安然奶奶一通电话需要,又马上回国来。还有一次,安然的奶奶偷偷拿西瓜给安然爸爸吃,还说赶紧吃完,别让你姐姐知道,可这一幕正好被姑妈偷偷看到...是旧时代的错,是旧观念的荼毒,原来爸妈也是受害者,安然开始选择去理解去原谅。离开了姑妈家,她跑去寺庙给爸妈弟弟都祈了福。想起在奇葩说有一回黄执中说到的一个观点,“多年媳妇熬成婆”,还好社会不断进步,女性地位也不断提升,不然那无休止循环的黑暗,身为男生就是利益既得者,身为女生就是命运不堪人。

  4、安然终于在父母的灵位前也好好地哭了一场,其实无论留着那件爸爸的旧皮衣闻味道还是想起妈妈帮她洗头发的很多细节,不难看出父母也有给过她爱,只是都太少太短暂太吝啬了...安子恒这个可爱又聪明的小家伙,会用生姜泡水给来例假的安然,会考虑到不给安然添麻烦,主动联系领养家庭,太多很有爱的姐弟画面了...

  5、还有肖央扮演的舅舅形象也很深刻,他自己虽然是个赌徒,自己的家庭经营得一团糟,可他对安然的关心某种意义上弥补了一些些安然缺失的父爱,从皮衣的隐喻不难看出,甚至后面安然也有亲口说。

  害,写到这,突然不想写了,别去质疑现实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剧情发生,至少看的时候不会觉得剧情突兀,还引发很多发散性的思考,最后是开放式的结局。

  就这样,很好看都去看看吧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篇12

  今天的富足生活不知是多少血肉换来的,今天宁静和平不知是多少的生命换来的——有时,真的感觉我们的生活实在是过得太恍惚却又不知足。而今天看了的这部《我的长征》之后让我恍然大悟。

  《我的长征》讲述了王瑞老人回忆年轻时跟随红军长征的故事。那时,王瑞一家全参加了长征。湘江之战上,父亲被惨烈的炮火夺去宝贵生命。在大渡河中,自己的姐姐、姐夫和最敬重的连长,都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倒在血泊中。最终,他在毛泽东主席的关怀和鼓励下,重新振奋起来,继续 “跟着走”。

  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每个人都坚定自己的信念,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没有人坚定自己的信念,半途而废,就不会取的最终的胜利。想成功就必先拥有自己的信念,要是没有信念,就不用说要努力了,只会让自己变得更迷茫。所以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是想要成功的基础,但光有信念还是不够的,还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并加上努力,可是只有信念而不付出行动,那么这些信念就会成为遥远的幻想,甚至会成为阻碍成功的绊脚石。

  我们要学习那种在硝烟中的精神——不论是坚持不懈、刚毅坚强、艰苦朴素,都得向红军同志学习。如今,长征结束了,我们虽触及不到,但我们也不能就这样任性猖狂,我们必须要持有这种精神,那是中国的传统也是长征的烙印,我们不能没有。

推荐访问:遵义会议 观后感 电影 遵义会议电影的观后感 遵义会议电影精彩观后感摘录 遵义会议电影感悟 观看电影遵义会议观后感 看电影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1500字论文 看完遵义会议这电影写出观后感 电影遵义会议观后感6 遵义会议观后感400字 观看遵义会议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