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个一”做好困难群体服务保障工作汇报【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靠前站位、高度负责、精准履职,提高站位主动作为,行动在早快抓落实,精心温暖帮扶保障,切实以系统性治理举措发力突破,重点打造“五个一”工作体系,建立“五化”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机制(五个一:一套系统性制度机制、一份责任清单、一本政策性规程手册、一张工作流程图、一个信息化数据库;五化:政策体系化、责任清单化、流程标准化、职能科学化、服务精准化),切实提升基本民生保障的工作质效。
一、坚持提升引领力,构建一套系统性制度机制
结合“三定方案”,积极完善*个方面制度机制。在指导基层自治方面,建立健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村(居)民委员会主导、政社良性互动、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能动善治”机制,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推动*个村(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建设,在完成首批*个新型农村社区、*个城市社区治理服务示范建设基础上,再实施*个新型农村社区、*个城市社区示范建设;建强用好市县两级社会工作指导中心和*个镇(街)社会工作站,加强基层精准服务有效覆盖力量。在婚姻登记管理方面,严格执行“1+2+N”(1,即民法典;2,即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规范;N,即相关政策文件)婚姻登记服务机制,开展登记机关、登记服务、登记档案“三个规范化”建设,100%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和颁证大厅,100%实现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在全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市*个婚姻登记处推行“三官一律”(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模式,联合妇联、法院等部门成立婚姻家庭辅导工作专班,“线上+线下”开展婚姻辅导,推*个省级婚俗改革试点,打造一场(婚礼广场)、一地(红娘基地)、一馆(婚俗展览馆)、一街区(喜庆文化街区)、一小镇(潘安婚礼小镇)“五个一”,弘扬优秀婚俗文化。在残疾人福利管理方面,建立与残联、人社、医保、资规等部门信息互通制度,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与发放机制,围绕*项、*条关键环节开展规范化建设试点,探索实行凭据报销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重度残疾人提供服务;推进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城乡一体化,实施规范化管理三年行动,全量核对*万人次的补贴发放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政府规划建设+社会组织运营”“医院+社区+家庭”“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援建管理+社会组织运营”等模式,做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方面,建立预警排查、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依法收养“六位一体”救助保护机制,全面实施“三步排查”(大数据比对、网格化+上门走访、解决疑难复杂个案)、“四色管理”(红色-高风险;黄色-中高风险;蓝色-中低风险; 绿色-低风险)、“N 重关爱”(多部门综合保障+全面保护)做法,主动送政策上门,帮助符合条件的儿童及家庭完成申报和认定程序,实现应保尽保;推动县级建有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全覆盖,*%以上的镇(街)建有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为全市近*万未成年人提供基本关爱阵地。在低保及特困人员救助方面,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若干措施,制定完善低保及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特困人员供养、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等*个具体认定办法,在*个镇(街)全部实行社会救助“一窗办理、部门协办”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村(居)互助金、互助会、互助APP互助工程,在困难群众较多的村(社区)设立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建立“信用+”、“物质+”、“慈善+”综合救助模式,提升困难家庭生活品质和获得感。在生活无着流乞人员救助方面,健全街面巡查及发现机制,联合政法部门出台进一步加强生活无着的精神障碍患者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并发挥社区(村居)救助服务站点作用,做好主动报告、引导护送和应急救助工作,推动站内照料、托养、落户等工作一体化建设。在农村为老服务方面,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立市、县两级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和基本养老服务指导性目录,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以农村敬老院转型为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根本,以“互助中心”“幸福小院”等养老服务为辅助,全力推进农村养老服务“1+N”体系建设,年内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率不低于*%,新增养老床位*张以上,普惠养老床位、家庭养老床位以及适老化改造户均不低于*张(户),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入住机构比例不低于*%。
二、坚持提升行动力,明确一份责任清单
分类梳理困难群体救助帮扶权责清单,落实属地主体责任、部门指导监管责任,压紧压实业务条线责任。对社会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等已经建立的办公室,全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每年制定一次重点工作清单。在创新治理上,落地落细村级组织“1套表”(统计数据)、“2本账”(党建+民生)、“3项清单”(主体责任、事项准入和负面事项),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在强化保障上,对低保及特困救助,县级责任部门负责“是否符合保障条件”确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受理和审核,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申请递交、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信息公开、动态管理等工作,其中入户调查时,明确查实吃、穿、住、用等实际生活情况。同时,与公安、残联、妇联、卫健、人社等部门建立协同通报机制,上门人员对异常情况记录在案,及时向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在管理服务上,对流乞救助工作,横向上加强与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协调合作,纵向建立“市—村”四级立体化救助网络,市救助站对受助流乞人员年度回访率不低于*%,其中未成年受助人员回访率要达*%。对婚姻登记工作,严格落实县级登记部门负责制,制定《婚姻登记处主任岗位职责》《婚姻登记员岗位职责》,继续保持近五年无一违法登记的良好态势,提优婚姻服务水平。在责任监督上,市级层面每*年聘请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对重点地区按照*%进行抽取,其他县(市)区按照每个镇(街)不少于*%的比例进行抽取调查。
三、坚持提升针对性,出台一本政策性规程手册
汇编制作《基本民生保障政策操作规程手册》,建立实施效果评价机制,确保规程适时、适度、适用。立足精准化,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暂行办法》《临时救助实施办法》,明确入户调查覆盖面应达到*%,每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人,调查人员和申请人应当分别对调查结果签字确认,做到“一户一档一策”。立足示范性,建立《“五社联动”项目设计、实施、管理制度流程》,推广民生月谈、“5G”社区合伙人”(G代指“共”,即5型共建模式、5条共享路径、5股共治力量)等*个村(居)治理项目典型经验,打造灵活管用的“微自治”品牌。立足主动性,完善《尊老金办理流程》,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变当事人自愿申请、逐级审批为到龄主动告知、主动办理、主动发放。立足协同度,完善《流浪乞讨人员转介处置流程》,明晰流乞人员的发现、接收、查询、寻亲、送返等6大工作环节,增强工作合力。立足温馨感,制定《婚姻登记标准化服务手册》,登记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业务办理实行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三声服务”。
四、坚持提升规范性,绘制一张工作流程图
实施基本民生保障操作规程规范化示范建设行动,制定10大流程图,着力形成层次分明、内容完备、执行清晰的工作闭环。以入户调查、民主评议、阳光公示为核心,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流程图》《临时生活救助流程图》《特困人员救助流程图》《困境儿童申请流程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办理流程图》,全面推行“街头巷尾”公示法。以多元联动、密切配合为核心,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流程图》《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管理工作流程图》,引导专业人才力量驻点或上门服务。以双方亲自、要证齐全、依法依规为核心,建立《婚姻登记服务流程图》,明确3个过程(填表核查、现场宣誓、登记颁证)、1个必备项(宣传婚姻法律法规)。以党委领导、村(居)主导、民主自治为核心,建立《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流程图》《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流程图》《“四议两公开”工作流程图》(四议—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提升基层治理组织力。
五、坚持提升便捷性,完善一个信息化数据库
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及时纳入低保、特困、支出型困难家庭、留守(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大群体数据,挖掘自有数据、争取外部数据,推动信息、数据、系统、服务“四项集成”。在救助时效上,开发运行社会救助综合预警平台,自付医疗费用超*万元人员主动反馈至镇(街)办理救助;会同检察、法院等*部门联合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拓宽渠道保障困境儿童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定期互通涉及儿童保障的数据。在监管方式上,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贯通的阳光资金监管平台,对特困供养资金、养老服务补贴、尊老金等*条养老资金线实行监管全覆盖,确保项项可查、笔笔可控;积极推行手机客户端进行生存认定,保障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可让审批人员即时了解生存状况,缩短复核过程。在服务渠道上,加快内部的低保、残疾人、困境儿童、困难老人、殡葬等纵向数据畅通,加大与公安、残联、人社、房产、工商、公积金等外单位数据实时共享,缩减审批时限;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加强与数字化城管平台发现、公安人脸识别、DNA比对等技术协作,保持救助寻亲成功率全省前列位次;加大已上线运行儿童救助保护专线宣传力度,维护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提高工作站位,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联动协作,加快措施出台,在增创群众福祉、深化社会治理、重塑徐州形象上拿出作为、贡献力量,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