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发展绿色农业工作情况汇报通化县人民政府县长李永杰(2008年5月13日)首先,我代表通化县委、县政府欢迎国家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一行及省、市领导来我县检查指导农业工作。在汇报工作之前,我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汇报】通化县发展绿色农业工作情况汇报(仅供参考),供大家参考。
通化县发展绿色农业工作情况汇报
通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永杰
(2008年5月13日)
首先,我代表通化县委、县政府欢迎国家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一行及省、市领导来我县检查指导农业工作。在汇报工作之前,我把我县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介绍。
我们通化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南麓,浑江中游。东与白山市交界,西与辽宁省新宾县和桓仁县毗邻,南与集安市接壤,北与柳河县相连。全境环绕通化市区,幅员面积3726.5平方公里。全县辖15个乡镇,160个行政村,总人口24.5万人。
通化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份,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现有耕地面积43.6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有林地面积269199公顷,森林覆盖率75.6%。以“两江八河”(浑江、富尔江、头道沟河、二道沟河、喇蛄河、依木树河、二密河、下四平河、大罗圈河、小罗圈河)为代表的626条大小河流流经县域,水能总蕴藏量11万千瓦时。境内发现矿藏31种,已探明矿藏21种,已开发利用16种。镍矿资源储量超过1000万吨,居全省第二位;铁矿石、长白山麦饭石、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玻璃用白云岩等矿藏远景储量可观。特产资源十分丰富,有人参、贝母、细辛、五味子等名贵中药材311种,有蕨菜、薇菜、元蘑、榆黄蘑等食用植物70余种,以梅花鹿、林蛙为主的经济动物养殖已具备一定规模。我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公众心目中的和谐之城,在全国最具投资发展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评比中名列第十九位。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375350万元,比上年增长37.2%;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 40877万元,增长27.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9568万元,增长4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0186万元,增长61.6%。
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2007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3.53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39521万元 ,比上年增长15%;乡级财政收入实现16266万元,增长24.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239元,增长17.7%。下面,我把我县的农业及绿色农业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
一、农业及绿色农业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们以打造绿色农业大县为目标,以产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绿色优质标准化打造精品农业,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全县绿色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一是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调优、调绿、调特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2007年,全县优质特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4万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4%。同时,我们还加大了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共有17个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21个有机绿色食品、49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同时,我县还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基地认定总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玉米20万亩、水稻10万亩,是吉林省唯一获两个品种认证的县份。该基地的建立,为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了绿色产业公共资源,同时也扩大了我县绿色产业的知名度,促进了我县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截止2007年末,我县已初步形成优质水稻、鲜玉米、中药材、蔬菜、瓜果等产业格局。其中,优质大米主要以金贡源、粮食收储公司、江达米业为龙头企业,以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方式,带动农户进行订单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我县江甸、大泉源、快大茂、金斗、英额布等5个乡镇和聚鑫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建立绿优米基地6万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0%。鲜玉米主要以佳亿、佳禾为龙头企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县的金斗、英额布、三棵榆树、大泉源、果松、快大茂、四棚等7个乡镇。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3.7万亩,占旱田播种面积的11%。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目前,我县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户(东宝、华夏、振国、金江、江达、吉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户,共带动基地农户3800户,安置农民工14320人,工资性收入达到1650万元。全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发展到39家,产品加工能力达到33865吨,建立基地4.95万亩,带动农户36000户,龙头企业总资产达到25.8亿元。2006年,我县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药特产业化集中区;2007年,东宝药业被吉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农业产业化“30户重点企业”。
——在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方面
目前,我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品种达到70个,基地认定面积达到123538亩。主要有以下三种认证:
一是有机食品认证,已完成吉康有机食品、江达米业等2户企业产品的认证,认证品种2个,认证面积500亩。
二是A级绿色食品认证,已完成8户企业产品的认证,认证品种20个,认定面积105500亩。(1、通天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的5个品种,基地认定面积达5000亩;2、粮食收储经销有限责任公司的4个品种,基地认定面积达40000亩;3、江达米业有限公司的东北江达牌系列贡米,基地认定面积达10000亩;4、通化县忠祥精米加工厂的江甸子牌大米,基地认定面积达1500亩;5、通化江达米业有限公司的江达牌大米,基地认定面积达5000亩;6、通化金圣米业有限公司的江恒牌大米,基地认定面积达10000亩;7、通化嘉禾食品有限公司的嘉禾万穗牌保鲜糯玉米、超甜玉米粒罐头、速冻糯玉米,基地认定面积达3万亩;8、通化县益神参茸制品有限公司的贵神牌林下山参、优质生晒参、高丽红参、大力参,基地认定面积达9000亩。)
三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已完成6个基地和3个企业的产品认证,认证品种49个,基地认定面积17538亩。(1、快大茂镇无公害蔬菜基地的18个品种,基地认定面积3150亩;2、二密镇无公害蔬菜基地的16个品种,基地认定面积1710亩。3、都岭无公害蔬菜基地的6个品种,基地认定面积1275亩;4、三棵榆树镇无公害蔬菜基地的5个品种,基地认定面积1905亩;5、葫芦套无公害玉米基地的无公害玉米,基地认定面积7500亩;6、葫芦套生达养殖场的无公害鸡蛋,生产规模达4万只;7、葫芦套弘达养殖场的无公害鸡蛋,生产规模达4万只;8、都岭兴隆养殖场的无公害鸡蛋,生产规模达2万只。)
——在特产业发展方面
截止2007年末,我县中药材留存面积达到66000亩。其中,北细辛3500亩、北五味子5000亩、林下野山参30000亩、西洋参2000亩、人参10000亩;以穿龙骨、龙胆草、柴胡、天麻、黄芪、桔梗、当归、玉竹为主的中小药材达到2500亩;木椴木耳、袋料木耳留存总量达到10000立方米。开发经济沟470条。2007年全县多种经营总产值达到6亿元,实现特产业产值27000万元。农民人均实现产值1600元,实现特产业人均收入900元。“十五”期间,我县建立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示范区5000亩,其中国家级3个(国家经贸委“万帘北细辛规范化栽培基地”项目、国家发改委 “长白山道地中药材种源基地”项目、国家科技部“平贝母规范化栽培基地”项目),省级5个(省科技厅“北细辛无公害规范化种子基地项目”、省科技厅、农发办“长白山区中药产业现代化科技示范区” 项目、“平贝母无公害规范化栽培基地”项目、省农发办“中药材无公害规范化栽培基地”项目、“北五味子与北细辛间作项目”)。此外,平贝母GAP基地已通过国家验收。目前,全县多种经营面积已达到15.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同时,充分依托环绕通化市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全县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年产鲜食蔬菜5万吨,产值5500万元。
——在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方面
近年来,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产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和农业广播学校为骨干的农业技术推广力量,每年平均培训农民和科技带头人6.8万人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8个,总面积达到1万亩。推广粮食、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20项,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
2007年,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立了由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绿色食品办公室、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特产服务中心组成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和服务体系。向国家农业部申报了农产品质量检测项目和世行贷款项目,并被列为吉林省首批24个建设试点县之一,预计项目设备将于今年底全部到位。同时,我们坚持把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县农产品的检测力度。
二、发展绿色农业的基础和优势
近年来,中央相继出台了五个以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为主题的1号文件,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农业部也先后制定出台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国家粮食产业工程建设规划》、《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计划》等政策性文件,积极引导各地大力发展优质、安全、高效农业。因此,发展绿色农业不仅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也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一条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途径。我县在发展绿色农业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和探索,为今后发展绿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有着良好的政策优势。近年来,我们制定出台了《通化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目前,我们为企业争取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400万元,同时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对发展新品种、新技术和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基地建设的奖励。对于骨干企业,在政策项目建设上给予倾斜。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龙头骨干企业建立绿色农业基地,我们在全县“十一五”规划中,把发展绿色农业和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我县农业的发展方向,并予以积极推动。成立了全县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区项目的建设和日常工作。组织有关人员论证编制了《通化县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和《通化县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议书》。目前,我县农业正处在二次转型、创新发展时期,对发展绿色农业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并将以申报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是有着良好的生态区位优势。从生态环境看,我县地处长白山南麓,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4.3℃以上,年均降水量为900毫米,雨水较均衡充沛。全县境内土地肥沃,主要为冲积土和水稻土,土壤透气性和保肥能力较高。全县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小河流626条,水库28座。每年全县大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大气、土壤、水等三项主要指标没有受到污染,这些都为发展绿色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蕴育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我县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安全的原料。从区位优势看,我县交通便捷,是长白山区通往沈阳、大连、丹东、长春的重要门户。县城距通化市区19公里,距三源浦机场70公里,距长春市280公里,距沈阳市260公里,距大东港300公里。境内省、县、乡村公路交错成网,正在建设中的通沈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通丹、通长高速公路以及通丹铁路等交通建设项目,将为我县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创造条件,也为我县发展绿色农业开辟了“绿色通道”。
三是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我们始终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筑龙头,建基地,拓市场,构载体,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几年来,我县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北细辛无公害规范化栽培基地、全国平贝母无公害规范化栽培基地、国家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目前,我县已形成中药材、葡萄酒、优质特用粮、蔬菜等四大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也为今后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地讲,我县的农业产业优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具有骨干群体优势。我县绿色产品加工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县绿色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0家,培育了通化东宝、振国药业等6 户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佳艺公司、西江米业等 13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其中,通化东宝集团已发展成为一个总资产 21亿元、加工出口10多个品种、拥有职工 1000人的企业集团。
2、具有标准化的生产优势。我们把标准化作为发展绿色农业的核心,围绕生产标准、质量监测、监督管理、生产示范、质量认证五大体系建设,在原料生产、加工、储藏、流通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行了标准化管理。先后制订了26个主导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成立了1个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和2个镇级农业质检站,建立了4个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全县有70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生产认证,20个企业通过IS0900系列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6个企业通过HACCP认证,10个企业通过QS认证。全县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程度,以及动物产品检疫、免疫和检测率均达到100%。
3、具有集约化的加工优势。我们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名牌产品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目前,全县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79户,年加工能力达到 8万吨,带动农户1万余户,为农民增加收入1600万元。加工产品涵盖了速冻保鲜山野菜、肉制品、粮食制品、有机食品等4个系列 60个品种。
4、具有组织化的生产优势。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我们组建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组织。目前,我县共有合作经济组织 70 个,拥有社员6000户,资产总额 1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00万元,入股资金50万元。合作社年实现销售收入 1亿元,带动基地 5万亩,带动农户 6000户。
三、今后工作打算
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通化县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内容,采取得力措施,全力推进。为把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提高产业提升能力。要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基地。坚持农业结构调整不动摇,重点抓好特色基地建设,促进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达到产业基地区域化、规模化。2008年,我们将重点建设8个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其中,水稻绿优米生产基地7万亩,优质玉米基地15万亩,优质高油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8万亩,蔬菜基地3个,良种繁种基地3000亩,中药材生产基地6.7万亩。同时,继续提高特色产业开发能力,紧紧依托我县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参、人参、平贝母、北细辛等特色产业。要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严格生产操作规程,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全程质量监控,以点带面,促进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和普及。要加大农产品检测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检测站建设项目,配齐配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硬件设备,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法,对全县生产基地及其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查,提高农产品质量。
二是继续提高科技信息支撑能力。要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继续通过“绿色证书”、农民专业培训、“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等多种途径,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继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开展面对面的科技帮扶活动,不断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力度。要继续推广农田统一灭鼠、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增产增效技术,推广旱作节水 、“四位一体”农业生态环保技术、全程机械化、等离子种子处理、中药材标准化栽培技术等农业实用新技术,不断加快我县农业向生态效益型农业和节约型农业转变的步伐。要积极创建农业示范园区。依托生态优势,发挥区位优势,建立高标准的农特产业科技示范园区,规范栽培和管理,切实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三是继续提高生产经营主体能力。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决定着农业发展模式和水平。主体能力主要包括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等生产经营主体,按照组织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增进发展生产的动力和能力。要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在坚持做大、做强、做壮的原则下,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农户能力强、科技开发能力强、加工增值能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在项目建设、科技服务、政策服务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进一步提高东宝集团、振国集团、华夏集团、大泉源酒业、金贡源米业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要打造品牌抢市场。积极组织县内农业企业、产业协会、种养大户选送产品参加国家、省市各级所举办的各类优质农产品展销、展示活动,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保护,强化品牌整合,同时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及产品申报活动,提升我县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要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农村新型经合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载体。
四是继续提高组织保障能力。首先是加强组织领导。我们将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由农业、牧业、财政、发改、环保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示范区的建设。各乡镇也将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组织实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在本乡镇的落实,并定期向县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汇报。各有关部门将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主动承担完成本部门负责的示范区建设任务。
推荐访问:通化县 农业 汇报 【农业汇报】通化县发展绿色农业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