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在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暨政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2022年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暨政务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全市“放管服”改革成效,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把改革全面推向深入。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级政府要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国务院将“放管服”改革作为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作为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坚持不懈强力推进,连续六年来召开会议作出部署,李克强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前不久,国务院和省政府又相继召开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深刻阐述了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大意义,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放管服”改革任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市上下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主动作为,在让政府“放权”、对企业“松绑”、为群众“解绊”、给市场“腾位”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及时有效承接了国务院决定下放的*项行政审批事项,及时取消了国务院决定取消涉及市级的**项行政审批事项,及时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并实现清单动态管理。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等改革全面推进,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全面推行,有效增强了经济发展活力,截止5月底,全市市场主体(含仁怀市)总量***万户、增长**%,新设立市场主体***万户、增长**%。二是市场监管不断强化。“一单两库”动态管理不断加强。加大联合惩戒力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市级办理企业移出异常经营名录**户。在全省率先推行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三是减证便民持续发力。各窗口单位在压缩法定办结时限50%的基础上再压缩,行政许可审批环节由****个压缩为***个,减少***个,压缩率**%;
审批时限压缩率达**%。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个县(市、区)共清理部门***个,取消证明材料****项,保留****项;
市级清理部门**个,取消证明材料**项,保留***项。四是职业资格改革不断深化。取消***个职业(工种)资格认定事项,严格执行目录清单制度,清单以外不再审批鉴定。全市新增*个省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个(**区、**县)国家返乡农民工创业试点区(县),充分发挥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五是减费降税切实落实。截止5月底,全市共办理出口退(免)税**亿元,减免增值税**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亿元(其中为****户盈利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万元,优惠面达***%),减免个人所得税****万元,减免各类地方税收**亿元。全市**个办税服务厅全部实现涉税业务“一厅办理,一窗通办”,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多头找”“往返跑”“重复问”等问题。六是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市级共有***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实体大厅(含分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其中***项实现了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达**%。今年以来,全市网上办事大厅共受理**万件,办结**万件,办结率**%。“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方面,全市***个乡镇(街道)、****个村(居)均已挂牌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便民服务站),并开通了网上办事大厅服务站点,覆盖率达***%。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所取得的改革成效,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与中央和省的要求、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改革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痛点和堵点。一是“放”得仍不彻底。制度立改废不到位,审批留恋、自设门槛、先放后收、审批长征、公章旅行、数字放权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比如在“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中,仍然存在市场主体“进”“退”不协调等问题,市场主体有效退出机制还不完善,对进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没有相关处罚依据,依然可以任意移进移出。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领域,一些部门放事不放权,仍然把“含金量高”的最终审批权握在手中,一般工程类建设项目平均审批时限超过***个工作日,图纸审查周期占用了**%左右的审批时间。二是“管”得仍不到位。重事前审批、轻事中事后服务监管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对下级部门执行政策是否到位、审批流程是否规范等过问少、指导少、现场督查少,一放了之的思想仍较突出。一些部门把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审批权下放给基层后,不培训、不指导,基层接不住、管不好,出现了“小脚穿大鞋”的问题。个别单位没有专人负责“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业务人员变动频繁,工作效果不好。信用监管不到位,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机制还不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一些地方政府不诚信,因拖欠工程款被施工方告到国家信访局;
一些企业不诚信,欺诈、套取地方政府补贴,给地方政府造成了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三是“服”得仍欠成效。仍有一些单位对集中入驻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认识不到位,主动性不够高,没有选优配强窗口工作人员,让年龄偏大、业务不熟的人员入驻,依然存在应进不进、明进暗不进、体外循环、敷衍对待等问题,群众办事“多头跑、往返跑”现象还未彻底解决,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社保等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事项还未进驻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一些部门对企业反映的问题仍是“接单式”服务,没有转变为“诊疗式”服务,在“先照后证”改革中,部门之间仍然存在“认领不认可、准入不准营”等问题。线上“一网通办”差距较大,**个市直部门仍然分别使用国家、省或市级自行开发的**个业务系统,“数据烟囱”“信息孤岛”问题还很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背水一战的决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高效率政府。
二、结合实际,开拓创新,推动“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的“硬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进入了“双机场”和“高铁”新时代,但市场发育不好,信用体系不健全,营商环境、创业环境、公共服务等“软环境”差距还很大。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五个为”“六个一”(五个为,即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为公平营商创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六个一,即企业开办时间再减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一半、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取消),认真对标对表全国、全省“放管服”改革重点任务,结合**实际,瞄准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开放诚信的市场环境、保障有力的投资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开有效的政策环境,扎实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实,确保“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第一,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着力“放”出活力和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放”是前提。各级各部门要坚决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来一场行政权力瘦身的革命。
一要精简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和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情况,及时更新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更新权责清单,及时有效做好“接放管”工作。对跨部门、跨领域的审批事项,权责清单中保留的审批事项与已取消的审批事项实质相同,但名称不同的要一律取消,已下放的行政审批配套事权要全链条下放。要着力推进“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加快制定公布网上办理、当场办理、就近办理、限时办理、承诺办理、便民服务、从严监管等事项清单。加快推行行政许可标准化,实行权责清单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三级四同”,今年底必须实现同一行政权力事项在市县乡三级的名称、类别、依据、编码等要素基本一致。要着力强化事项管理,建立完善行政权力下放、承接工作机制,开展跟踪评估,严查取消和下放事项“明消暗不消、明放暗不放、你放我不放、审批留尾巴”现象。
二要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全面实施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集群注册制度改革,切实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要从源头上精简生产许可,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积极争取开展“取消发证前产品检验、后置现场审查”等简化审批程序试点。要进一步简化办理环节,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精简市场退出手续,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程序,推动商务登记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今年底前要全面实施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明年内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
三要狠抓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项目审批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直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老大难问题,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各级各部门要坚持能简则简、能并则并、能快则快,对立项用地规划、工程招标投标、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全过程涉及的事项进行梳理,加快制定工程建设项目一家牵头、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联合勘测、联合验收办法,积极推进工程项目“一次性”审批,推行“一张蓝图”明确项目建设条件、“一个系统”受理审批督办、“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要大力缩减项目审批时间,确保明年底前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至开工的审批时间压缩在**个工作日以内,其中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个工作日以内。积极推广区域评估,经开区、高新区、综保区要先行先试,明年底前全面推行“区域综合评价评估”制度,对区域内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地质灾害、节能、文物考古、交通影响等事项进行统一评估,实现区域整体评价评估成果由区域内建设项目共建共用。
第二,要持续创新监管方式,着力“管”出公平和秩序。深化“放管服”改革,“管”是基础,只有管得好、管到位,才能放得开、放得彻底。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宽严相济、审慎包容,不断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决防止走进“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
一要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对随机抽取的市场主体实行“一次抽查、全面体检、综合会诊”;
对同时涉及多层级、多部门的检查事项,实现一次性联合检查。各县(市、区)要持续推动跨部门间“双随机”联合检查,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等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法设定监管“红线”,除“双随机一公开”、全面监管、举报核查、国家和省统一安排的执法检查活动、质量检测随机抽检外,不得随意安排执法监管活动,坚决防止各个部门你查一遍、我查一遍,坚决避免选择性执法,确保市场主体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不受影响。
二要强化审管衔接。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进一步理顺审批部门与职能部门的权责关系,各审批部门要依法依规对受理过程、审查内容、评审评估等严格把关,对审批结果负责,各职能部门要对事后监管负责。要着力推进协同监管,制定“审批目录清单+监管责任清单”,明晰“批”和“管”的责任边界,建立审批和监管信息双向推送通道,做到“审管同步、一批就管、无缝衔接”。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监管局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扎实抓好资源整合、队伍磨合、技能提升,有效解决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全面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各县(市、区)也要加快机构改革步伐。
三要加强信用监管。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要加快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加快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和跨部门联动响应,推动违法线索互联、监管信息互通、处理结果互认,让市场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一时失信、长期受限”。要将企业信用信息纳入信贷审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审批程序,让违法失信企业受惩戒、没市场。各县(市、区)政府要带头讲信用,不得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作出违背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或超出本级政府职权范围的政策承诺,加大对政府合同履行情况的清理力度,绝不允许出现“新官不理旧账”的行为。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审慎包容的理念,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既要鼓励创新,又要区别对待。对看得准的新生事物,要量身定制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和标准规范;
对一些现在还看不准的,可先观察一段时间,在深入研究论证后再行决策;
对存有潜在风险的产业和企业,决不能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胡干蛮干。
第三,要持续优化服务,着力“服”出便利和品质。深化“放管服”改革,“服”是目的,这是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聚焦便民利企,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公平可及的服务环境。
一要优化政务服务。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是企业和群众办事最集中的地方。要大力推进线下“只进一扇门”,确保2024年完成市县乡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标准化建设,加快完善市县乡综合实体政务大厅集中服务模式,真正做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实现从“多头找部门”“多次办理”转变为“一个窗口”“一次办成”。到明年底,除对场地有特殊要求的部门和事项外,必须全部进驻大厅,确保2024年底前实现事务服务事项100%入驻,实现“中心之外无审批”,坚决杜绝“体外循环”“明进暗不进”“人进权不进”等现象。要大力推进线上“一网通办”,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编制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目录清单和办事流程图,确保今年底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70%以上,明年底达80%以上,2024年底前达到100%、“零跑腿”事项占比力争超过70%,真正让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事“一次登录、全网通办,一次认证、全国漫游”。要着力推进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实现功能互补、无缝衔接。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要加强对入驻单位和全市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制定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绩效管理指标,并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各级政府及部门绩效考评体系和县(市、区)发展增比进位考评体系。市直各部门要把业务精、能力强的同志派驻窗口,加强教育、培训和管理。要大力推进政府数据互联互通,坚持联网通办是原则、孤网运行是例外,推动政府数据“聚通用”。市政务和大数据局要成立工作专班,对市直各单位数据系统进行逐一清理评估,全力打通纵向对接、横向连通的数据交换接口,提高系统运行质量,严守网络信息安全。除特殊情况外,各部门一律不得再另行自建政务网络系统。
二要切实推行政务公开。政务公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关系到发展环境优化、关系到各级政府形象、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标注着如何构建透明政府、现代政府的文明刻度。政务公开搞不好,营商环境也不会好,项目落地也就遥遥无期。去年,我市在全省政务公开第三方评估中排名第*,这与**在全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也不是各级各部门的真实水平。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关切,推进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公开,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三要优化招商服务。市场主体最终是会用脚来投票的,人才往哪走、资金往哪流、项目在哪建,说到底取决于哪里的机会多、障碍少、效率高、服务好。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全程服务机制,建立完善从项目对接、磋商洽谈、项目签约到落地建设、达产检验和政策兑现的全流程跟踪服务工作机制,及时帮助解决项目落地建设、生产经营各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大力推行“企业特派员”制度,做到有求必应、有诉必理、无事不扰。要切实有效降低企业用电、物流等要素成本,以及评估、鉴定、勘察、咨询等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入开展正税清费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不断为企业减负松绑。要大力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制定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划定“红线”和“绿线”,引导领导干部、工作人员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负责人接触交往,既要防止亲而不清、官商勾结,又要防止清而不亲、谈商色变。市发改委、市工能委、市投促局等单位要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机遇,抓紧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全市产业招商优惠政策指导意见,加快建设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四要优化公共服务。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新模式,推动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场所及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全面提升供水、供电、供气、银行、公证等服务机构办事效率,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编制公布证明材料保留和取消清单,大力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大幅精简办事事项的前置条件和申请材料,切实减少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各种繁琐环节和手续,确保今年底前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提供的材料减少30%以上,2023年底减少60%以上。
三、主动作为,真抓实干,确保“放管服”各项改革措施在黔北大地落地生根
当前,“放管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越来越顽固,触及的利益和矛盾也越来越多。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深入践行“五步工作法”,坚定不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市政府将比照省政府做法,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放管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政府办公室,由市政府秘书长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统筹、协调、督促和指导全市“放管服”改革工作。市政府常务会议将每半年专题研究一次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放管服”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简政不减责,放权不放任,主动担起改革重任。特别是各牵头单位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主动担当、主动统筹、主动协调,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链,将改革任务清单化、项目化,确保每年重点推出一至两项标志性改革举措。各责任单位要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扎实有效推进。要注重统筹好机构改革相关工作,机构改革后涉及部门职能划转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要相应随同划转。
第二,要加强学习调研,不断探索创新。“放管服”改革既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探索,也是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涉及观念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深刻变革。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来一场全新的学习,学会用全新的方式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要多到东部沿海发达城市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对好的经验做法要采取“拿来主义”,对其他地方曾经走过的一些弯路,要坚决摒弃。要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在做好中央和省的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实际多搞一些自选动作,认真总结推广一批好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市编委办、市发改委、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投促局等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调研,鼓励各地在国开区、经开区、高新区、综保区开展工作试验试点,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
第三,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放管服”改革是国务院大督查必查的专项任务,今年的国务院大督查又将实地督查**,市政府办、市督查局、市政府法制办要切实加强统筹调度,涉及到的相关牵头单位和具体责任单位要切实履职尽责,扎实抓好迎检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放管服”改革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硬考核,实行台账化管理、项目化落实,通过全面督导、重点督导、定期督导、随机督导等方式,加强对重要改革节点、关键改革环节的督促检查。营商环境是否有所优化、群众办事是否更加便利、发展环境是否得以改善,最终都要由企业和群众说了算,要善于倾听企业和群众的呼声,引导企业和群众参与到改革中来,真正让企业和群众成为改革的监督者、推动者、受益者。要把“放管服”改革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加强考核评估,强化成果运用,对行动迟缓、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的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及时约谈、公开曝光。
同志们,深化“放管服”改革事关发展全局和人民福祉,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断推动“放管服”改革纵深发展,为发起总攻夺取全胜、建成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