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封面催生各类乱象,购买时小心骗局,菁选2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3-12 09:2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微信红包封面催生各类乱象,购买时小心骗局1  虎年春节在即,线上红包又将迎来“高光时刻”。为了能在发红包时展示一款好看的“皮肤”彰显个性,不少网友对微信红包封面显示出了浓厚兴趣。  由于市场存在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信红包封面催生各类乱象,购买时小心骗局,菁选2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微信红包封面催生各类乱象,购买时小心骗局,菁选2篇(精选文档)

微信红包封面催生各类乱象,购买时小心骗局1

  虎年春节在即,线上红包又将迎来“高光时刻”。为了能在发红包时展示一款好看的“皮肤”彰显个性,不少网友对微信红包封面显示出了浓厚兴趣。

  由于市场存在需求,小小红包封面背后,悄然形成了注册、售卖等产业链,也滋生了灰产乱象。上周,“微信珊瑚安全”公众号发布提醒,称“要买的微信红包封面都是骗局”,用户不要相信网上有偿出售的红包封面广告。

  封面争奇斗艳,实为展示引流

  封面右侧,山岳之间祥云浮动,点开后,大幅代言人照片闪过,仙鹤仙鹿竞相飞出……“哟,这么好看!”女儿生日当天,小陆收到表姐发来的微信红包,与以往普通静态长方形红包相比,这个红包显然被精心设计过,还加上了动画效果,免不了让人多看几眼。

  临近虎年春节,围绕微信红包的花样正逐渐升温。诸多品牌商家纷纷推出各自定制的微信红包封面,以期赢得网友欢心。微信甚至设立了“新年红包封面”专场,网友可提前查看多个品牌所定制的红包封面款式,选择心仪封面,按照发放时间点击领取。

  品牌红包封面,有*台引流设置

  据了解,微信仅向红包封面制作者收取1元1个费用,不向使用者收费。即企业若向网友发放1万个微信红包封面,需缴纳1万元费用,网友则可免费领取使用。记者领取到一款来自某美妆品牌的红包封面,向朋友发送了一个红包。对方打开时,弹出醒目的动画宣传其“典藏版礼盒”。轻点画面,还会显示“进入小程序”的提示,直接向其销售*台进行引流。

  由此不难理解,为何企业愿意花钱在红包封面上“争奇斗艳”,吸引用户领取使用。当用户向其他人,甚至在微信群中发放红包时,对品牌的信息、产品包括购买途径等都是一种展示和送达。1元1个的红包封面换得可观的曝光量和潜在客源,对品牌来说无疑是很划算的。

  代办权限认证,一月获利数万

  品牌红包毕竟个数有限,一些热门款式往往“秒空”,很是难抢。也有网友不希望红包封面上带有明显品牌标识,只想单纯要一款“好看”的封面。由此不少脑筋活络者纷纷打起主意,并从中获利。

  其实,在红包封面上做文章并不是今年才有的新鲜事儿。早在2019年,企业微信便上线了这一功能。由于未在普通用户中流行开来,没有太过火爆。而2020年底,伴随微信红包封面向所有人开放,即成为春节期间的“流量担当”。

  据官方信息显示,目前企业认证公众号和个人用户均可注册、发放红包封面。如果是个人用户,需要注册开通视频号并有100粉丝基础。虽然相较2020年底的“至少达到1000粉丝”有了大幅简化,但若视频号粉丝连100个也没有,又想定制红包封面,该怎么办呢?

  记者以红包封面、创作权限等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网络*台上出现了不少宣称可代办“创作者权限认证”的商家。一位卖家表示,代办个人定制权限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证号、邮箱以及视频号,收费100元,会在48小时内开通。事实上,“代办权限”的奥秘非常简单,即卖家替个人视频号“充粉”以达到100个粉丝的最低要求。

  代办“创作者权限认证”业务,月销超过1000

  如果已有个人权限,提供图片,卖家也可代办封面定制后续步骤,一张图片收费50元。该店铺月销量显示“1000+”,意味着即便全部以50元的最低售价计算,卖家月收入也妥妥超过5万元。当完成注册和定制步骤并通过审核,用户即可向微信官方交费下单。每个红包封面价格1元,使用期限为3个月。

  售卖利润可观,分销生意涌现

  企业出于宣传推广考虑,愿意自掏腰包制作封面,免费发放给网友使用。而不少人自行定制红包,则是奔着售卖去的。

  在网购*台,红包封面相关商品琳琅满目。记者购买了一款小老虎图案的封面,标价5.8元。下单后卖家发来一个序列号,发送红包时将该序列号进行添加,封面即进入到可选图案列表中以备使用。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静态图案的封面售价在5-10元之间,动态视频封面则可卖到近20元。较之付给官方的1元费用,转手间便可轻松赚取几倍到十几倍的利润。

  此外,在亲自售卖红包封面之余,还涌现了不少更加“外围”的生意,即招募替自己卖红包封面的“代理”。在多个社交*台上,都可以很容易找到招募红包封面代理的帖子和信息。一些帖子中还标注“日赚百元很轻松、日进千元不是梦”等字样。

  招募红包封面代理宣传海报

  记者以希望成为代理为由,随机联系一位红包封面卖家。对方发来自己红包封面批发店铺的二维码,表示可以有两种方式合作。其一为直接在他店里“拿货”,即付费购买红包封面序列号,然后每个封面可以自行加价自行在任意*台销售。这种模式下,每个红包封面会以标价4-5折的价格向代理者出售,成功售出的话,代理者的利润较高。

  另一种方式,则是代理者自己开设微店,申请成为他店铺的分销商,这样就不需要拿货,直接“帮着”卖他店铺里的款式。这种模式下,约定每个红包封面给到代理者的价格为标价的6-7折,与代理者实际售出价格之间的差价,即为代理者的利润。相对来说单个封面利润没有那么高,但省事省心,不用承担进货卖不掉的风险。

  “主要看你想去别的*台卖还是直接在微信上卖”,该卖家建议,可以先用第二种方式试试,他招募的代理中做得好的,单日销售额可以达到1000元以上。

  警惕下架风险,提防钱货两空

  事实上,微信红包封面自推出之日起便明确规定,定制方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用户收取费用。针对有偿销售微信红包封面的行为,将作出如下处理:涉及到类似违规行为的定制方账号,已通过审核的红包封面将被下架,已被领取的红包封面将无法继续使用,尚未发放的红包封面将无法继续发放。

  为规避监管,商家多宣称售卖壁纸、表情包等,顺便“赠送”微信红包封面。但依旧存在被查风险,一旦被查封下架,用户购买的红包封面即便未满3个月使用期限,也将无法再用。不久前,有知名博主在店铺中销售壁纸,同时“赠送”红包封面,即被投诉下架。该博主发布通知,称会通过短信免费为“赠品”失效的用户补发一款新赠品,一时被视作良心商家。但评论中仍有不少用户表示,“买了四个封面,只补一个”“客服不回复”“没有收到短信”等。

  除了下架风险,付费购买红包封面的用户可能还会面临受骗风险。在黑猫投诉*台,围绕这一话题有多位消费者投诉称,“购买时承诺是永久封面,到期了就不给续约,客服也不回复”“购买红包封面后,联系商家迟迟不发货,全部是机器人自动回复。申请售后,客服直接强制关闭,无法继续申请,货和钱都没有了!”……

  “微信珊瑚安全”公众号发布提醒称,“最近发现有不少网友在购买红包封面时被骗,骗子谎称自己有大量红包封面序列号出售,定价不贵、花样N多。有人前来问询,骗子便以几元到数十元不等的价格叫卖。交易时骗子又会避开*台,称序列号是虚拟商品,买家必须先款后货。而一旦收到钱,骗子便会发去虚假序列号,或者干脆拉黑删人。”

微信红包封面催生各类乱象,购买时小心骗局2

  微信红包封面最早始于2019年,但直到2020年年底、2021年春节前才正式推出该功能。

  据腾讯营销观察TMI《新年味 新过法》报告显示,去年春节期间,人均发出了7.8个电子红包,收藏了2.6个红包封面,80%来自品牌。

  除了微信,年年让大家“集五福”的支付宝也在同期推出了红包封面,只是,微信红包封面起步于为品牌提供一次新的营销服务,支付宝则意在通过红包封面加强社交属性。

  那么,作为一款虚拟产品,消费者设闹钟“蹲”红包封面到底为的是什么?从品牌方来看,推出一款只有3个月时效的红包封面,究竟有怎样的价值?当红包封面成为灰产目标之后,微信又会怎么办?

  年轻人的社交货币

  *人的年俗里,年夜饭是春节必备的仪式,发红包亦如此。

  吃好年夜饭,长辈们逐一给小辈发压岁红包,已经成为千百年来的传统。整个春节期间,亲友间的走访往往也少不了红包的维系。

  如果说早期红包主要是寄托长辈对晚辈的祝福,那么,如今红包的功能早已向社交延伸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助推,实物红包在很大程度上被电子红包取代。以往只有聚在一起才能发红包、收红包的仪式感被搬到了线上,凭借手机和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体会到聚众发红包、收红包以及抢红包的娱乐性。

  此时,红包的社交属性也随之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原本受到地理位置限制的实物红包,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加持,成为可以发送到全球各地的电子红包。原本只有过年过节才发的红包,有时候也成为活跃气氛、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在新消费时代来临、Z世代崛起的大背景下,千篇一律的电子红包显得有些单调。于是,2020年末的红包封面一经推出,便形成了一股抢封面热潮。

  发送一个带有封面的红包,既显得自己嗅觉敏锐,也能彰显与众不同的品位。

  晓卉去年通过各种渠道一共拿到13个品牌的红包封面,不过最终在发红包的时候,真正喜欢的也就两三款,“其他红包封面也就是在闺蜜群里显摆的时候被‘宠幸’过一次,毕竟买不起LV,抢一个LV的红包封面也是很带感的。”

  说到抢封面,就不得不说微信和支付宝两家不同的红包封面玩法和机制。

  作为社交媒体,微信的红包封面主要服务于品牌,先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申请,审核通过后,才能以1元/个的价格购买。当然,个人也可以制作红包封面,但需要申请个人视频号来实现。

  而以线上支付功能起家的支付宝,其红包封面功能则直接向个人用户开放。去年,支付宝推出“串门红包”和“PK红包”等玩法,用户可以直接将日常的照片和视频,用在定制化的红包封面之上。

  今年,两大玩家的红包封面也各有新意:微信推出了异形红包封面,只要在朋友圈看到有“摇动惊喜”字样的广告,摇摇手机,就有机会摇到异形红包封面;

  支付宝则将已经连续玩了七年的“集五福”活动与红包封面功能打通,用户可以用福卡换取喜欢的红包封面,封面设计不同,所需福卡的数量也不一样。

  有意思的是,今年支付宝还与*美术学院国潮艺术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藏品”,五张福卡即可兑换一张拥有唯一数字凭证编号的数字头像,由于蚂蚁链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个数字头像还可用于任何社交*台。

  看来,在春节档的争夺上,微信和支付宝的战斗远没有结束。

  是营销,也是情绪价值

  今年1月份开始,品牌方们就开始陆续进入微信红包封面的营销狂欢中。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公布的红包封面派发清单里,各个行业的头部品牌仍然是红包封面的主力玩家。

  既有京东、美团优选、B站等互联网企业,也有蒙牛、金典、滴露等传统快消品牌,还有江诗丹顿、爱马仕、杰克琼斯、热风等奢侈品或时尚品牌……

  今年,收藏玩具品牌52TOYS新推出Panda Roll、Sleep森之精灵、Kimmy&Miki等7款封面,均以52TOYS自有IP为基础设计。

  据52TOYS介绍,这7款IP虽然有“国潮”作为共同点,但彼此拥有相对独立的粉丝群体,红包封面主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等渠道,分批限量免费发放。

  一些不差钱的国际品牌则通过朋友圈投放广告的方式来发放红包封面。

  爱马仕就是其中之一,其在朋友圈广告的下方设置了链接,用户点击后可直达爱马仕微信小程序,在完成互动游戏后便可领取红包封面。

  不过,或许是玩的人太多,又或许是发放的数量有限,爱马仕每一批红包封面基本都是秒没。

  还有媒体报道称,因粉丝争抢微信红包封面,导致推出王一博红包封面的多个品牌公众号瘫痪。

  对大品牌而言,红包封面既是一次关于节日的事件营销,也是一次关于品牌情绪价值的传递。

  比如永璞的微信红包封面,以自有IP“石端正”为主角,而这个形象在永璞粉丝中识别度非常高。在他们的心中,石端正不是一个冰冷的符号,而是一个可爱有趣又有温度的立体化形象。于是,当永璞发布红包封面信息后,粉丝们便摩拳擦掌,抢到后还在群里炫耀、交流和评价。

  显然,此时的红包封面不只是一个小封面,而是完成了一次品牌与粉丝的情感链接。

  不过,相比一些品牌红包封面所引发的争抢潮,还有一些品牌的体感则完全不同。

  某品牌创始人表示,去年尝试向粉丝投放了几千个微信红包封面,如同在大海里丢了个小芝麻,没什么效果,“可能我们产品本身也不太适合这种社交传播方式,所以今年就不凑这个热闹了。”

  还有品牌创始人表示,在春节这种全民狂欢的节日,其实没有小品牌什么事儿。想要靠一个小小的红包封面就营销出圈,概率不高。

  他认为,“红包封面其实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营销方式,未来主要是大品牌的游戏。小品牌的封面即使抢到,又有几个人会用呢?”

  是创新,还是新灰产

  今年官方正式宣布品牌发布微信红包封面是在2021年12月31日。第一批参与的品牌包括江诗丹顿、哈利波特、热风、安慕希、DR钻戒,等等。

  然而,早在官方正式发布这些品牌红包封面之前,抖音、淘宝、闲鱼,甚至快团团等各类*台上,就已陆续出现了红包封面的身影。

  基于供需的失衡,小小的红包封面背后,一个由各方利益体组成的灰色产业链已经形成。

  由于微信红包封面的申请有一定的资质要求,于是,资质提供成为这个产业链的最上游,当然这个资质分为企业资质和个人资质两种。

  资质问题解决之后,下一个就是设计的问题,除一些设计类人员承接业务外,淘宝上还有卖家提供红包封面设计服务。

  设计好的红包封面最终要走到消费端,于是,淘宝、闲鱼、抖音……甚至连微信自己都成了或明或暗的销售渠道。据媒体报道称,在这个产业链中,有人月入百万。

  另一方面,微信2020年1月30日就发布公告,明确表示有偿售卖红包封面是违规的,一经查出,违规的红包封面将会被下架。这意味着,凡用户通过付费形式购买的红包封面,将面临随时停用的风险。

  然而,红包封面的买卖仍然十分红火。

  “价格不高、手速不行、懒得去蹲”等,是不少消费者购买红包封面的主要原因。此外,今年的红包封面也告别了去年相对单一的设计,不少品牌采用了“动态+音乐+效果”的做法,增强了微信红包的趣味性和独特性,自然也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力。

  从去年微信首次推出红包封面,只允许通过资质认定的企业才有资格定制这一规定来看,微信显然是希望向品牌方提供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至于个人红包封面的定制规则与视频号关联,目的则在于推动视频号原创内容的生产,这也符合彼时视频号的实际发展需求。

  今年,微信继续在红包封面的形式及投放上推出新的功能,比如裂变等方式,助力品牌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将公域流量留存到私域池。

  微信的这些创新,一方面将为品牌带来良好的营销转化,另一方面,由于投放成本的限制,也必然带来一定的稀缺性。庞大的"需求如果在正规渠道得不到满足,灰产就不可避免。

  在淘宝上,不少微信红包封面已经有了上万的销量。如果微信真的要严格治理,比如停用违规序列号,一则可能会引发较大的连锁反应,二来查处难度也比较大。

  未来,对于红包封面的灰色产业链,微信究竟会选择堵还是疏,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推荐访问:催生 骗局 红包 微信红包封面催生各类乱象,购买时小心骗局 菁选2篇 微信红包封面催生各类乱象 购买时小心骗局1 微信红包封面诈骗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