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历及其习俗解析,荟萃2篇【完整版】

时间:2023-03-09 09:3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清明节的来历及其习俗解析1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节日就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来历及其习俗解析,荟萃2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来历及其习俗解析,荟萃2篇【完整版】

清明节的来历及其习俗解析1

  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节日就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节日”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节日气。冬至后第105天就就是清明节节日气。清明节节日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就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 烟节”。 民间传说寒食就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就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节的来历及其习俗解析2

  【清明节节日】清明节节日习俗就是指在清明节节日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

  清明节节日就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就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就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就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4月4-5日。

  清明节节日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节日,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就是节气又就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06年,清明节节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节日习俗起源】

  清明节节日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节日就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的正确日子就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日。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 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 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节日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就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认可,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推荐访问: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