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古代诗歌》教学反思1 记得在教授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时,在初设计一堂课时,想到的是让学生去读一读,背一背,在读背的同时教学生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歌的意境,于是便把四首诗歌统统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上《古代诗歌》教学反思3篇,供大家参考。
七上《古代诗歌》教学反思1
记得在教授初中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时,在初设计一堂课时,想到的是让学生去读一读,背一背,在读背的同时教学生去体会诗歌的内容和诗歌的意境,于是便把四首诗歌统统的按照初读,听范读,再读想象诗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而在实际的讲课的过程之中发现一堂课是不能讲完的。于是改变原先的设计的方案,强调第一首和第四首,但是效果还不是一流的。
之后,我在想,一堂课把四首诗讲好是不现实的,讲一堂课就像是打仗一样,飞散兵力是很容易失败的,不如集中优势兵力突破一点。比如在讲课的时候,只讲一首诗歌,其余的让学生去学着体会。
我的最大的反思是,我的思想,是不是过于的小心了,讲课已经接近十年,一堂课的讲授的内容应该是有数的,为何还犯这样的低级的错误呢?只能是自己的思想过于的小心狭隘了,不敢讲真话,做实事,不敢于创新,阈于成规。有时,我们的做事是不是违心的去做,或是违背常识和规律去做呢?
七上《古代诗歌》教学反思2
基本设计:以“诗”字入手,让学生明白“诗言志”;切入到《观沧海》,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这首诗“言”的是曹操的什么“志”;然后再朗读诗歌,从读准字音到把握情感渐次进入分析;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诗中体现的曹操情感包括统一天下、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也包括面对无边无际的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而产生的渺小之感,当然更要让学生体会到,曹操虽然感受到这种人生的短暂和人的渺小,但正视现实,敢于向超出人力的威压挑战的勇气,感受曹操的昂扬奋发和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在此基础上,用一节课时间引导学生去自读《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前文用“你如何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之情”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后文则用“作者是如何抓住早春的特征来写钱塘湖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阅读思考的;第三课时则比较阅读《天净沙·秋思》,先让学生去阅读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从文本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再比较两种版本的《秋思》,分析其中的异同和各自的特点。总体上,引导学生理解“诗言志”,学会从文本中寻找理由支撑自己观点,训练学生的语感,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文化。
课后反思:
三节课基本上都是按照设计的思路进行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不少亮点可值得借鉴。如在把握《观沧海》情感时,学生在回答“为何你要这样读”时,提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让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人的渺小,而这本是我以为需要自己去提示的地方。还有在分析《钱塘湖春行》的“早”体现在哪里时,除了大家容易找到的“早莺”“新燕”“几处”“浅草”等方面,学生还找出了“水面初*”“绿杨阴”,理由也很充分,前者用《春》中的“水涨起来了”来印证,后者则说早春时杨柳最早发芽,容易被人注意。再如在讲《秋思》一诗时,学生也能抓住“枯”“老”“昏”“西风”“瘦”等词语,点出本文最主要的情感是思乡,也有学生指出“小桥流水人家”富有诗情画意,但在这里可以与其他景物联在一起,以家的感觉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确有独到之见。诗歌少不了朗读,学生在充分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后,能够有感情地配乐诵读。
自己对这几堂课感觉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一是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如何去读古诗的背景下去读,不为教诗而教;二是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三是结合刘勰、钟嵘、王夫之等人的评价来引出“苍凉慷慨、建安风骨”的特点;四是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能够进行比较阅读,并引用钱钟书的“盖生离死别,契合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选择黄昏这个时间的原因,有助于对课文更深入地理解;五是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跃。
推荐访问:反思 诗歌 古代 七上《古代诗歌》教学反思3篇 七上《古代诗歌》教学反思1 七上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学反思 七年级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反思 七年级古代诗歌五首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