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时间:2023-03-01 12:40:06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讲乌鸦叼到了一块肉,停在大树上。狐狸见了口水直流,他对乌鸦讲了三次奉承话:假惺惺地笑着问候,假装关心小乌鸦,假意夸乌鸦的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讲乌鸦叼到了一块肉,停在大树上。狐狸见了口水直流,他对乌鸦讲了三次奉承话:假惺惺地笑着问候,假装关心小乌鸦,假意夸乌鸦的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最后骗到了乌鸦口中的肉。教育学生懂得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寓意:喜欢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2.学会12个生字和多音字“差”,能据词定音;理解“东西、亲爱、不作声、羽毛、嗓子、得意”等词语的意思;会写“高兴、漂亮”等词语的近义词;会给较简单的句子加上逗号、句号、问号、叹号。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寓意:喜欢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直流口水、不作声、亲爱、得意”等词语;知道叹号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内容。

  (2)准备题。

  ①()把()找来的一块肉给骗走了。

  ②是用什么方法骗走的,认为对的打“√”:

  A.狐狸向乌鸦借肉,说以后再还给乌鸦。()

  B.狐狸故意对乌鸦说好话。()

  C.狐狸说肉有毒,吃了会生病的。()

  2.尝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一次尝试练习题。

  ①第二段中的“东西”指什么?

  ②乌鸦为什么事情而高兴?为什么高兴?

  ③第三段中“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④谁能把狐狸很馋的样子说一说。

  (2)汇报第一次尝试练习情况。

  ①第二段中的“东西”是指什么?

  ②乌鸦为什么事情而高兴?(板书:肉)为什么这么高兴?

  (A、找到一块肉可以给孩子吃;B.找到肉、并且叼回来很不容易,说明它有本领……)

  ③第三段中的“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④狐狸看见乌鸦嘴里的肉怎么样了?(出示幻灯片)

  用书上的.一个词怎么说?

  “口水直流”的“直”在词语解释中有三种意思(出示小黑板):(1)不弯,跟“曲”相反;(2)不住地、一个劲儿地;(3)挺直。这里该选哪一种?

  狐狸一个劲地流口水说明了什么?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意思?(板书:馋)

  谁能看图把狐狸很馋的样子说一说。

  3.尝试学习第四自然段。

  尝试练习课后练习题5:狐狸想得到肉,对乌鸦说了几次好话?听了狐狸的话,乌鸦又是怎样的?(学生尝试练习、在书上找出有关句子)

  (1)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好话?理解词语:亲爱、不作声。(板书:笑着、问候)

  (2)这“笑着”“问候”,真像是好朋友一样的问候吗?

  狐狸为什么这样问候?在想什么?

  (3)乌鸦不作声,狐狸不死心,又对乌鸦说什么?

  乌鸦怎么样?和第一次一样吗?

  “看了一眼”,说明了什么?

  (4)狐狸见乌鸦有些动心了,马上拣最好听的话说。第三次对乌鸦说什么?(板书:赞美乌鸦)

  实话实说,乌鸦的羽毛真漂亮吗?嗓子真好吗?

  狐狸为什么要说乌鸦羽毛漂亮,嗓子好呢?

  狐狸不顾事实,对乌鸦的胡乱吹捧都到了肉麻程度,所以这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标点符号?

  感叹号表示惊奇、请求、命令、高兴、赞叹这样几种感情,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请求)

  指导学生用请求的语气练读:您就唱几句吧!

  (5)不管狐狸是叫乌鸦说话,还是叫乌鸦唱歌,它的目的是什么?(让乌鸦开口)乌鸦清楚吗?怎么样啦?(重点理解“得意”。板书:得意极了;掉)那狐狸怎样了?(板书:叼)

  (6)练读最后一段。

  4.课中操:学生边唱《小兔子乖乖》边自己表演。(放录音磁带)

  启发:歌曲中的小兔子不像乌鸦,当它知道大灰狼要吃它,叫它开门,一个劲地说:小兔子乖,小兔子乖。小兔子听了好话,不像乌鸦那样得意极了,更不会上当——开门让大灰狼进来。

  5.出示第二次尝试练习题。

  (1)狐狸想得到肉,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行不行?为什么?

  (2)乌鸦嘴里的肉是怎么到狐狸嘴里的?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讨论尝试练习情况。

  (1)让学生知道,狐狸想得到肉,其他方法有,但行不通。

  (2)狐狸是怎么得到肉的?(用讲好话的方法得到肉的)

  乌鸦听了狐狸的好话上当了,狐狸的好话与你*时听到老师、家长、同学所说的表扬的、鼓励的、关心的好话有什么不一样?你听了以后会怎么样?能叫上当吗?

  乌鸦是听了什么样的好话上当的?

  不符合实际吹捧的话就叫——奉承话。

  (3)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求学习思考好,用精练的语言以最快的速度写下来)

  7.检查练习情况、学生互评。

  (1)同桌互读自己概括的寓意,再同桌评议互改;

  (2)学生集体交流修改后的寓意;

  (3)老师提出看法和评价,学生整理修改寓意:喜欢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8.让学生看着板书总结课文。

  9.答疑解难。

  总评:本教案对寓言课文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

  (1)明确寓言课文的教学目标,把寓意理解作为教学重点之一,较好地体现了寓言课文的特点。

  (2)把语言学习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训练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语言。

  (3)注重尝试学习,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特点,教案的设计富有童趣,给学生以较多的主动轻松地尝试学习的机会。

  (4)积极落实语文训练,如重点字词的练习,感叹号的练习,寓意的探讨、概括、整理等。这些训练都较好地体现了演练在前、指导在后的尝试法特点。

  (5)整个教程设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6)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阅读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1)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篇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教材分析】

  《狐狸和乌鸦》是九年义务教育九年制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狡猾的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分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这是课文的重点。理解狡猾的狐狸为得到乌鸦叼着的肉,连施三计是课文的难点。教学时应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而领悟道理是突破本文重点、难点的关键。另外,课文结尾直截了当地写狐狸叼起肉回到了洞里,这实际就是留给教者和学者的一个自由驰骋的天地,根据文章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就要进行巧妙引导,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整体感知,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应是阅读教学的根本。

  2、营造开放的语文教学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充分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张扬个性,启迪思维,激发创造潜能

  【教学目标】

  1、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及相关的动作、神情体会他是用欺骗的手段得到乌鸦嘴里叼着的肉的,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好话、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2、乐于与人交流,能针对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谈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中狐狸的3次施计和乌鸦的3次反应是教学的重点;对寓意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出示生字词:直流口水 眼珠一转 没有回答 赔着笑脸

  看了一眼 摇摇尾巴 唱了起来 刚一开口

  1、指名读词

  2、齐读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两位主角是狐狸和乌鸦,你们看,他们来了,多媒体出示狐狸和乌鸦的图片,揭示读题,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11课狐狸和乌鸦。

  二、教学新课。

  1、出示图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树林里的一棵大树下,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

  2、你们看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师板书(一片肉)你们觉得它心里一定怎么样?(很高兴)

  3、你们能读出乌鸦的高兴和狐狸的馋吗?指名读。

  4、你们知道狐狸这次出来的目的是什么吗?(找吃的)师板书。

  5、出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图,出来找吃的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它在想什么呢?(吃乌鸦嘴里的肉,板书:想吃)

  过渡:怎样才能吃到乌鸦嘴里的肉呢?狐狸“眼珠一转”想出了一个主意——说好话,让乌鸦开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狐狸一共说了几次好话?(三次)出示表格。

  【设计意图】以读促讲,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根据本课教材以对话为主,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趣的特点,在教学狐狸第一次说话时采用比较句子的形式,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传神。

  (二)学习2—5自然段

  狐狸在这三次对话中分别是怎么说的?

  乌鸦又有什么反应呢?同学们把课文的的2—5自然段读一读,找一找。

  1、自读课文2—5自然段。

  师板书: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学习第2自然段

  (1)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 生回答 师贴出板书

  (2)“眼珠一转”这个词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

  (3)你能读好狡猾狐狸的第一次问题吗?

  “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指名读,师适当点评

  (4)乌鸦的反应是什么?(没有回答,师贴板书)

  (5)同在动物王国,乌鸦对狐狸的狡猾多少有些耳闻,面对狐狸亲热的问候,乌鸦会想些什么呢?(奇怪,在打什么主意,一定没安什么好心)

  过渡:可狐狸又怎能甘心呢?接着他说了第二次好话,是怎么说的?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回答。师板书

  (2)这次狐狸问候的对象是谁?(乌鸦的孩子)

  (3)哪只小狐狸来问候一下乌鸦的孩子。

  狐狸想吃乌鸦的肉,让乌鸦开口,所以要讨好乌鸦,谁能读出这种讨好的语气?

  光是讨好还不够,还得加上表情,赔着笑脸,谁来赔着笑脸问候一下老乌鸦的孩子?

  【设计意图】充分激趣,强化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运用多种激趣手段辅助教学。

  (4)这次乌鸦的反应是什么?师板书

  (5)这次乌鸦虽然还没有回答,但他看了狐狸一眼,从这一眼,你觉得乌鸦心里会想些什么?

  过渡:这次狐狸又没有得逞,狐狸最终骗到肉了吗?

  4、学习第4-5自然段。

  (1)第三次乌鸦的反应是什么?

  师板书(非常得意,唱了起来)

  (2)是什么让乌鸦不顾嘴里的肉,竟得意地唱起了歌?狐狸这一次到底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出示。

  (3)自读,找出狐狸 的动作和从哪两个方面赞扬乌鸦的。

  生回答,师板书。

  (4)小姑娘,你喜欢别人赞扬你什么?乌鸦同样也喜欢别人说她漂亮。

  (5)乌鸦的羽毛真的比麻雀漂亮吗?它的嗓子真的这么好听吗?让我们来看看,也来听听,出示课件。

  A、谁的羽毛更漂亮?

  B、听听乌鸦的声音怎么样?

  (6)明明羽毛不好看,声音很难听,可狐狸还说漂亮,谁都爱听,你们看狐狸他多会说好话?谁来读出这种夸张赞美的语气。

  指名读。

  (7)出示三次对话,现在老师就是那只乌鸦,看我们二(3)班的哪只小狐狸能用语言打动我,让我开口。

  (8)“哇”听了狐狸的赞美,得意的乌鸦唱起了歌,可它的歌声并不动听,读的时候声音稍放低,拉长,谁来试一试。

  (9)结果呢,她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 ,师生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习充满了乐趣。

  5、学习第六自然段。

  看到这片肉掉了下来,狐狸有会么反应呢?有没有再听乌鸦唱歌呢?所有的男生一齐来读最后一小节,师根据板书小结。

  最后,狐狸吃到。师板书

  三、采访揭示寓意。

  现在同学们就是那只被骗肉的乌鸦,老师是动物王国的记者,小乌鸦我问你,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的肉为什么被狐狸骗走呢?以后你要注意什么?

  总结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

  过渡:小朋友们读书的本领老师可是见识了,为了奖励你们,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作业超市逛逛。

  四、作业超市。

  1、分角色朗读表演。

  2、根据词语复述课文。

  3、续编故事“肉被骗走之后”。

  (1)表演能力强的选第一题。

  记忆力强的小朋友选第二题。

  想象力丰富的选第三题。

  自由选择练习。

  (2)分角色朗读表演。

  (3)复述故事。

  再读词语,找出秘密,用上这些词语复述,描写狐狸和乌鸦。

  (4)续编故事。

  师适当引导。

  还想讲故事的,课后继续交流,最后老师送你们一句话:

  闪光的东西并一定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一定都是好话。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作业,题型灵活创新,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2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狐狸三次对乌鸦说话及乌鸦三次听后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每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投影:图上画了谁和谁?他们各在大树的什么地方?

  乌鸦的心情怎样?狐狸想干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

  狐狸多么想吃到乌鸦嘴里的肉呀,它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3、小结,指导朗读。

  这一段告诉我们:狐狸和乌鸦各在什么地方,我们读的时候,要强调大树上树枝上两个词语。

  自由练读,指导朗读。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而且在大鬼主意了?

  (直流口水眼珠一转)

  出示小黑板:A从上到下B成直线的;C 一个劲儿;D 公正的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出直正确的义项。

  2、再读第2-5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思考: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是怎么说的?乌鸦反应如何?

  要求学生用——画出狐狸的话,用——画出写乌鸦的句子。

  3、理解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狐狸为什么要这样说?(讨好乌鸦,表示亲近)

  指导读狐狸的话。

  4、讨论乌鸦的三次表现。

  乌鸦听了狐狸的三次话,都有什么反应?

  乌鸦为什么会有三次不同的反应,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读乌鸦的句子。

  乌鸦的心情是越来越高兴的开始可用*稳的语调读,然后用上扬的语调读,最后用兴奋的语调读,哇的声音要放低,拉长。

  三、齐读第6自然段。

  看图说说狐狸一次次讨好乌鸦的目的是什么?

  乌鸦脸上的表情怎样?它会想些什么?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1、乌鸦是怎样上当的?为什么会受骗?

  2、从乌鸦被受骗这件事,我们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

  一、复习词语。

  二、听录音,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乌鸦站在树上的插图,听课文录音。

  2、听了故事以后,你觉得图中还缺什么?(缺一片肉)

  3、乌鸦得到肉后,心里怎样?(高兴)

  4、用高兴的语气读读第二小节。(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狐狸也出来了,同学们读读第三小节,圈出表示狐狸动作的词。

  2、根据狐狸的动作给狐狸摆位置。

  3、教师在狐狸嘴边画一两滴口水,问:这样是直流口水吗?(学生:应把口水画得多一些)

  4、把狐狸馋的样子读出来。

  四、学习47小节。

  1、这时狐狸想出了什么办法?

  2、读课文,想想狐狸对乌鸦说了几句话?读狐狸的话。

  3、学习第一次对话。

  (1)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话。

  (2)假如你是狐狸,你是怎样说的?

  (3)狐狸说这句话时表情是怎样的?(朗读指导)

  (4)这么亲切,乌鸦为什么不作声?

  狐狸又想出了一句话,我们来看看狐狸怎么说。乌鸦怎么做?

  4、学习第二次对话。

  (1)出示狐狸的话和乌鸦表现的句子。

  (2)读狐狸的话。(朗读指导,读出亲切)

  (3)师:前一次,狐狸是问候乌鸦,这一次是问候乌鸦的孩子,前一次乌鸦不作声,这次为什么是看了一眼?

  (4)狐狸两次问候行不通,这时狐狸心里是怎样想?

  5、学习第三次对话。

  (1)出示狐狸的话。

  (2)哪个地方,你觉得乌鸦听了很舒服?

  (3)这句话该怎样读呢,同学们先练一练。

  (4)指名朗读,指导。

  6、学生分别当狐狸和乌鸦分角色朗读。

  7、谁来当大法官,说说狐狸的话是不是真的?

  五、想象说话。

  1、这时乌鸦心里是怎么想的?

  2、听录音(乌鸦心里说的话)。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4

  一、活动目标

  1、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预设故事的发展,并会运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模仿、表演乌鸦和狐狸的不同语言、动作、表情,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明白乌鸦上当的原因是喜欢听好话。

  二、重、难点

  1、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1、教具:场景图一幅,活动乌鸦和狐狸的头饰各1个,肉1块,《去郊游》的音乐,乌鸦、麻雀实物图各1张。

  2、草莓、苹果、香蕉、菠萝图。智慧星八颗。

  四、活动过程

  (一)创高情景,引入

  1、律动形式组织幼儿入场

  “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小手拉着小手去郊游,好吗?(放音乐《去郊游》,跳着舞蹈入座)

  2、出示场景图,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呀?(出示场景图)你看见了什么呢?(请幼儿说)。在这美丽的郊外发生了一个动听的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吗?(想)(出示狐狸和乌鸦教具),故事的名字叫——(大家一起说)狐狸和乌鸦。一起来听《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二)分析和理解故事

  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分析、讲解。把全班分成四个队(草莓队、苹果队、菠萝队、香蕉队)教师讲解时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举手快的并回答对的奖给一颗智慧星,哪队最后的智慧星最多的给这队的幼儿进行鼓励

  1、教师利用活动教具讲述故事开头,“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一个窝……心里很高兴。”

  老师引导:那小朋友们也来学一学乌鸦找到肉高兴的样子好吗?(幼儿学)乌鸦这么高兴,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幼儿说)小朋友们讲得真好,那我们继续来听听故事吧。

  2、教师讲述故事的发展:“这时候……馋得直流口水。”

  师引导:“小朋友,你们猜一猜,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它在想什么呢?”(幼儿说)他会怎么做呢?(幼儿说)小朋友们讲得太好了,自己鼓励自己!(嘿嘿!我真棒!)那狐狸真的那么做了吗?我们继续来听故事吧!

  3、老师讲述故事高潮部分,引导幼儿理解、学习、模仿狐狸和乌鸦的不同表情、语言和动作。

  (1)“狐狸想了想,就笑着对乌鸦说:‘你好,亲爱的乌鸦!’乌鸦不作声。”师:咦!狐狸是怎么说的?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狐狸吧!(幼儿学)恩,不错,那乌鸦是怎么做的,小朋友们一边说一边学一学吧。(可请个别学)

  (2)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你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师:呵呵……这回狐狸又是怎么说的呢?那乌鸦又是怎么做的呢?小朋友们也来学一学好吗?(幼儿一边做一边学)

  (3)狐狸又说:“亲爱的乌鸦,你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你来,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你唱歌,你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得意极了,就唱了起来。哇……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了下来……

  师:小朋友们,狐狸第三次是怎么说的啊?我们来比比看谁说得最好?学得最像呢?(幼儿学)这回……乌鸦怎么做的啊)

  出示乌鸦和麻雀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幼儿了解狐狸说的话是真的吗。

  4、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说出乌鸦上当的原因

  “小朋友们,刚才狐狸为什么要对乌鸦说这些话呢?为什么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幼儿说)乌鸦的羽毛真的比麻雀漂亮吗?(可引导幼儿观察乌鸦和麻雀的图片)小朋友们都知道乌鸦的声音并不好听,那为什么狐狸说他的声音好听,还想听它唱歌,是真的想听它唱歌吗?

  5、引导幼儿畅想故事的结局

  “乌鸦听了狐狸的奉诚话,心里一得意,刚一张嘴唱歌,嘴里的肉就掉下来了,结果会怎么样呢?“(幼儿说)

  老师可进一步提示:狐狸看到掉下来的肉他会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当乌鸦一张嘴,肉掉下去的时候他会想什么呢?(看,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一块肉,可却被狐狸骗走了,它会想什么呢?)

  (三)角色表演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讲完了,现在请两个小朋友们来表演《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要表现出狐狸三次对乌鸦说的话的语气,还有神态。

  (四)结束部分

  1、刚才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名字叫什么?(《狐狸和乌鸦》)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乌鸦是怎么上当的吗?那你现在想对乌鸦或狐狸说点什么呢?(幼儿说)

  2、乌鸦和狐狸听了小朋友们的话以后,他们又会怎么做呢?小朋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讨论,然后把你们讨论的结果画下来,或下次讲给老师听、同伴听好吗?

《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懂得乌鸦爱听奉承话上了狐狸的的当。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完成课堂作业第2、3、4题

  教学过程:

  1、复习生字听写词语

  2、完成课堂作业第二题

  3、指名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4、学习2、3两段

  讨论:狐狸为什么要骗乌鸦的这片肉?乌鸦有了这片肉高兴吗?哪里能看出来?

  指导朗读:乌鸦高兴的语气。

  5、狐狸又是什么样子呢?他会怎么想?狐狸是什么样子?(看图说话)

  6、练习朗读,读出狐狸很谗的样子。

  7、学习课文的4-7段

  A狐狸看见这片肉想了想它想到什么?

  B狐狸是怎样把肉弄到手的?用线把狐狸说的话用横线划出来

  C想想它一共骗了几次讨论:狐狸是用什么语气说的?(讨好的装腔作势虚情假意的假装亲切的)

  D讨论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一次比一次动听

  E自由朗读体会出狐狸的讨好的语气

  F指名让学生来读读比比谁体会的好。

  G想想这三次好话之间有什么关系?乌鸦又是怎样受骗的?

  H找找乌鸦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不作声——看了一眼——还是不作声——得意极了——唱

  I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J连起来说说狐狸受骗的经过。

  K连起来读读课文中间的部分。

  8、学习课文的第8段故事的结果怎样?

  9、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狐狸和乌鸦的不同语气。

  10、完成课堂作业。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2)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课时要求:

  1、讲读2——4小节,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理解“到处、又、很、也、怎么办、一个一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用“看见”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三、教具:

  1、多媒体

  2、瓶子及石子若干

  3、录音机

  四、教学形式:

  分组教学实验法讨论法五官体验法尝试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1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

  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

  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110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

  2、新授:

  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

  ⑶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

  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

  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

  愿意把第1句读给孙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

  ⑷①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

  ②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

  ③小组自学——讨论

  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

  ①自由找伙伴②指名2对③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D、学习第3节和第4节。

  ⑴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⑵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

  ⑶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组自学。

  ②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

  ③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

  ⑷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

  ①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

  ②乌鸦喝到水了吗?

  动手做——交流

  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请小朋友和孙老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

  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

  ⑸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3、总结全文:

  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B、朗读全文

  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课时要求:

  1、讲读24小节,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理解到处、又、很、也、怎么办、一个一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用看见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三、教具:

  1、多媒体2、瓶子及石子若干3、录音机

  四、教学形式:

  分组教学实验法讨论法五官体验法尝试法

  五、教学过程 :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1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

  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

  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110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

  2、新授:

  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

  ⑶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

  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

  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

  愿意把第1句读给孙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你看见了××,××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

  ⑷①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

  ②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

  ③小组自学讨论

  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Δ 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 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齐读)(看图)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

  ①自由找伙伴②指名2对③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D、学习第3节和第4节。

  ⑴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⑵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

  ⑶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组自学。

  ②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

  ③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

  ⑷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

  ①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

  ②乌鸦喝到水了吗?

  动手做交流

  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请小朋友和孙老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

  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

  ⑸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3、总结全文:

  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

  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B、朗读全文

  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3)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编3篇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编1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选自《伊索索寓言》,它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只乌鸦通过动“脑”、动“手”喝到水的经过,向我们展示了一只可爱的乌鸦。这个故事虽然简单,却能给人以启迪。教学这一课,将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体会动手和用脑的乐趣,激发创造的热情。

  学生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爱表演,喜欢想象,有较强的求知欲。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和朗读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设计理念

  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和语文课要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辨证统一的特点,教学中主要选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图文结合、以读悟情、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建立亲密、友谊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心灵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探究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过程,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创造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游戏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接力赛”游戏,比比哪个小组的火车开得又稳又快。

  (2)组词游戏。看卡片,拍小手,男生问,女生答。(如:这是谁?这是鸦。什么鸦?乌鸦的鸦。)

  (一年级小朋友易记生字也易忘,应提供学生和字词反复见面的机会,寓

  识字于比赛游戏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出示课件看画面把上节课的内容复述一遍,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二、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自读第四自然段,把乌鸦想出的办法划出来。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乌鸦衔放石子的动作过程),引导学生感悟乌鸦是一个一个,很有耐心地把小子放进瓶子里。

  (2)、指导读好“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叼起来,放到瓶子里。” 这句。

  (3)、瓶子里的水果真会升高吗?让学生分小组做往瓶子里放小石子的实验。引读及分组对读第四自然段的前后两句话,体会“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到瓶子里”与“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的关系。再用上“因为……所以……”这一句式说说它们的关系。

  (4)、采访小乌鸦们喝着水时的心情如何?

  (5)、感情朗读第四段。

  (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验中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主动学习的情境和合作意识,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活动化”、“自主化”。)

  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3、学生读文,思考:乌鸦为什么能想出这个办法?分小组讨论。

  4、结合插图2引导学生注意乌鸦是“看见小石子”,接着“想了一想”,最后终于“有办法了”,从而体会并欣赏乌鸦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5、教师把“许多小石子”误读为“几块石头”,让学生通过辨论明白这个“办法”与“小石子”的联系。

  6、体会想出办法后的高兴心情,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感悟事物之间相互有联系,课文的语言十分严谨,这比我们仅仅让学生明白课文内容更让人欣喜。)

  四、回归整体,突出主题

  7、表演朗读全文。

  8、引导学生向乌鸦学习,用上我们的两件宝。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或学习中通过动脑与动手把事情做成的事例。

  (源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把课文主题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深深刻入学生心中。)

  五、启发想象,鼓励创新

  小组合作探究:除了文中乌鸦想到的办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吗?然后全班交流。

  (语文教学要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也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六、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这样的写字练习,有利于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写字的良好习惯。)

  七、沟通课内外,拓展实践

  1、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类似浅显易懂的寓言故事,举办“寓言故事赛”。

  (通过大量的阅读,能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深厚的文化基础。)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4)

——《灯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灯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题

  1、谈话:灯光,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物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作家王愿坚笔下的灯光却有着一段感人的经历。今天我们走进王愿坚笔下的《灯光》。

  2、王愿坚在*战争期间,当过战地记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过渡:预习是考验自学能力最好的途径。昨天,己经布置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都有认真的去完成,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谁的自学能力最优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以下词语:郝副营长、挺进、、突击、战地、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千钧一发、焦急、璀璨。(个别读 全班读)

  2、这篇文章,作者以什么事物的描写为线索?(灯光)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篇文章,作者以“灯光”的描写为线索,那他又是从哪里的“灯光”入手呢?

  三、品读感悟

  1、(出示*广场灯光图片)请看,这就是*广场上的灯光。

  师:*广场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那永生难忘、举国欢庆的日子,那激动人心、举世瞩目的时刻,会在每一个*人心中定格。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多好啊!)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3、同桌讨论。

  4、汇报、交流。

  (1)、第一次出现是: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这是谁说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引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相机板书:千万盏灯(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① 一句“多好啊!”说出了心中的什么感受?(指名读,谈感悟)

  相机板书:吊着的电灯(羡慕)

  ②齐读。

  (3)“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师范读,生读

  采用个性演读的方式:

  郝副营长眯着眼睛,望着远方说——

  郝副营长深深地吸了一口烟,兴奋地说——

  郝副营长一边抚摸着图画,一边深情地说——

  郝副营长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深情地说——

  师引读: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

  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 (希望 愿望 梦想 )

  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师板书:憧憬)

  过渡:郝副营长美好的愿望实现了吗?他见到电灯了吗?

  5、“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1)他为什么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牺牲了。)

  (2)找出文中语句,再读一读。 (相机板书:火光 指路)

  过渡: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过去多少时间,革命先烈永远在我们心中。

  6、“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相机版书:华灯 璀璨)

  (1) 读、悟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引导习作中运用。(副板书:首尾呼应)

  (2)体会倒叙的手法。(副板书:倒叙)

  小结过渡: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正是这千千万万的革命者用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容易吗?

  板书: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珍惜)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你还知道哪些英雄人物?请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2、拓展: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说些什么?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

  如:郝副营长,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

  (郝副营长,您虽然没有见过电灯,但您的一颗心却照耀着千千万万的人,您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您真勇敢,我敬佩您!)

  过渡:同学们写得多好啊!看来收获不小。

  五、畅谈收获,总结全文

  1、引导从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畅谈收获。

  2、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

  (灯光象征了幸福生活。)

  六、布置作业

  1、阅读王愿坚的革命题材小说《小游击队员》,或观看王愿坚的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2、写读后感。

  板书设计:

  灯光

  千万盏灯 (温暖)

  吊着的电灯(羡慕) 幸福生活

  灯光 (憧憬) 来之不易(珍惜)

  (多好啊!) 一星火光 (指路)

  华灯光 (璀璨)

  教学反思: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的“多好啊”这一线索。让学生细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说的,把相关语句画出来,深入思考,他们在说话时,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仅仅是指在灯光下看书吗?让学生从中体会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与同学交流。

  细读三处“多好啊”,学生明白,这里“多好啊”不仅仅指孩子能在灯光下学习,而是郝副营长憧憬战争取得胜利后,孩子们有更优越的学习环境,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日子,祖国能繁荣富强。正是对未来的这种美好憧憬,郝副营长才会在后续部队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机关头,冒着生命危险,点燃书本,为后续部队找到前进的方向才取得战斗胜利的勇气。此时,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已在学生心中树立。

  不足的是讲解过多,学习词语花太多的时间。在往后的略读课文中,会放手给学生自学、自悟。

《灯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绝大部分写往事。开头写由*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第一课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三、教学目标:

  1、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及先烈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2、结合课后练习中的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并结合语言环境,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句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人物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9自然段。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入重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灯光》。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情况。

  1、谁来读?

  *广场赞叹沉入回忆

  千钧一发点燃回忆往事

  *前华灯怀念战友

  你能根据上面的词语快速完成填空吗?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听到一声(),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1947年初秋,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在()的时刻,郝副营长()一本书,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却牺牲了自己。很久以后,在*璀璨的华灯下,又一次()。

  2、仔细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课文的线索)

  沉入回忆

  ↓

  回忆往事

  ↓怀念战友

  (二)走近文本,感受英雄

  课文的题目是“灯光”,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的灯光,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前的灯光吧!(出示课件1,生谈感受)是啊,看到这明亮温暖的灯光,听到这一声赞叹,让作者想起一位故去的战友,他就是——

  我们知道作者是一位战地记者,战争已离我们那么久远了,他又采访过很多的人,为什么唯独郝副营长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出示课件

  下面就让我们深入地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出示课件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做批注,教师巡视。)

  全班汇报交流:

  ①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年轻有为,英勇善战,热爱学习的人。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你从哪里体会到的?指名汇报。

  老师特别注意到你刚才说到的“注视、沉思”,从中你又感受到什么?到底是一副怎样的画吸引着他,并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看插图,(出示课件4)就是这样一幅图,引出了作者与郝副营长的一段对话。(课件5出示)

  ★同桌合作读一读。谁愿意来展示?

  ★这段话中“多好啊”反复出现两次,每次出现郝副营长都格外动情,这又是为什么呢?请你找出并作简单批注。指名汇报谈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汇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该多好啊”这句话,他那么希望孩子们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可自己却没有见一见电灯,我很难过。师:你能联系整篇课文去体会,这很好。谁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生:我感受到郝副营长特别想见到电灯。这是郝副营长的心愿。

  师:是吗?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百感交集,我想用我的朗读来表达我读完这段话的感受。(师配乐朗读,乐曲:《雨的随想》)

  师:谁还想读一读郝副营长说的话?(指名3名学生读)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让我们一起来接读这段话。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生:齐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师: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憧憬”是什么意思?他向往、憧憬什么?

  灯光他只在图片中见过,灯光有多亮他也只能从别人的只言片语中想象,但是我们分明从中感受到他对灯光强烈的渴望。

  ②体会郝副营长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人。

  ★还有哪些描写郝副营长的语句?

  ★课件出示10自然段

  ★从中你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词体会出的?“划着、点燃、举得高高的”体会出他不怕牺牲、机智勇敢。你抓住他的动作来体会很棒,但我们还要考虑当时的情形如何,为什么迫使他做出这样的举动。

  ★理解“千钧一发”,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请你找一找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当时的情况危急。

  体会到了吗?能通过你的朗读再现这个场景吗?把你的感受送入文中读一读。(3人)

  千钧一发如果找不到突破口。突击连的战友就会();如果再找不到突破口,我军所精心部署的计划就会();如果还找不到突破口,这场战役就会()。

  ★这真是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生死攸关之时啊!就在大家万分焦急,束手无策的时候——突然,黑暗里出现了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但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了。此时此刻,这燃烧的书还仅仅是一星火光吗?它是什么?这就是胜利之光,这就是希望之光。

  ★课件出示插图孩子们,看,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这意味着什么?是这样的,对于一个打过许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孩子们,为了挽救更多战友的生命,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为了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郝副营长高高举起了燃烧的书,但是他却一眼也没看见过今天的幸福。

  ★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得及见一见渴望的电灯,想一想,除了电灯,还有什么他再也看不到了?(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郝副营长就这样放弃了幸福的生活,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再读这句话。(11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

  (三)对比感悟,领会写法

  课文学到这里,我总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课文以“灯光”为题,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前的灯光,这是为什么?去掉行不行?

  汇报:①不行,因为只有看到*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我倒觉得可行,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回忆郝副营长的英雄事迹,去掉开头和结尾还是一篇完整的课文。生在思考。

  我们还是回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话。(投影出示: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生小声读完

  郝副营长憧憬的是什么?

  憧憬将来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

  是啊,现在呢?

  明白了,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前明亮的灯光似乎在告诉郝副营长,您的梦想实现了,您可以安息了。

  过渡: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孩子们,郝副营长憧憬的仅仅是电灯吗?

  生:不是

  师:他还憧憬什么呢?

  生:他还憧憬未来

  生:他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他憧憬他的后人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师:说得真好(板书:幸福生活)此时的灯光已不再仅仅是“灯光”了,而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啊!同学们,再读一读课题,你的感受一定会更深刻的。生深情地读课题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①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了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作者王愿坚在《后记》中这样写道:我们今天走着的这条幸福的路,正是这些革命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铺成的;他们身上的那种崇高的思想品质,就是留给我们这一代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其实,不仅仅是郝副营长,为了新*,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还有无数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也许*时你并不觉得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但是就是这样的生活,却是革命先辈梦寐以求的理想。此时此刻,面对无数的革命先烈,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③英雄,应该铭记,历史,更不能遗忘,为此老师向你们推荐下列读物(投影出示:推荐阅读)

  (五)课堂检测

  1、根据理解填空。

  郝副营长是一个、、的人。

  2、根据自己的习惯选做不同的笔记。

  ★摘录笔记(至少摘录6个词语,2个句子。)

  ★心得笔记(100字左右)

  (六)回归单元主题,结束全课(两幅图)

  漫漫黑夜中,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了希望的火苗,战火纷飞中,是无数的革命先烈为我带来了幸福的曙光,让我们铭记英雄,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灯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关键: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词,简介作者。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时并不特别注意它。然而,我们今天要学的《灯光》一课,却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本文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二、出示小黑板,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对以下词语的理解:挺进、豫皖苏、围歼战、突击连、憧憬、千钧一发、璀璨、交通沟、胸墙。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口述作者回忆的往事。

  4、找出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1、快速读文,想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往事?(课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写现在的事,其余部分是作者回忆往事。)

  2、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画下来,并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自己画的句子,并谈体会。(略)

  4、拓展延伸。

  (1)同学们所知道的“郝副营长”有哪些?

  (2)假如你也参加了这次战斗,面对当时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A、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B、学生点评

  四、三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旁写上批注。

  2、小组汇报。(略)

  3、有感情朗读文中出现“多好啊!”的句子或段落。

  五、交流感受。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5)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可怕,体会老汉高尚的的人格。

  情感态度价值感:

  通过品读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初知洪水的凶猛可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歌的《桥》。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吞没   白茫茫

  1、请看大屏幕,谁能准确读出这些词语吗?

  2、齐读词语,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请试着在词语前面添上“洪水”两字读读,体会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肆虐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学生自由地读文,划句。

  3、指名学生汇报。

  4、出示所有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7)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5、引导理解句子,体会洪水的可怕。

  自由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1)“像泼。像倒。”形容雨大的词语很多,有----(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而课文却没有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雨大,却用(像泼、像瓢)这样的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水之大,雨势之猛)(板书:来势凶猛)谁能读出雨势之大?

  (2)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谁能读出这种可怕?(指名读-齐读)(板书:疯狂可怕)

  (3)说到跳舞,一般给人开心、愉悦的感觉,而此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还有哪些句子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狞笑、窜、舔、爬”体会洪水的疯狂可怕)

  6、反复练读,体会洪水的可怕。

  小结: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生动形象地感受到这场洪水的来势凶猛、疯狂可怕。现在让我们用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学生齐读)

  三、聚焦老汉,品悟老汉大山般的人格

  同学们,一般说来,如此可怕的洪水,往往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但是,这场洪水导致的结果怎样?在这场可怕的洪水中,村民们之所以能够得救,是谁起了关键的作用?(板书:老汉)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划下来反复朗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2、交流: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从中体会到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沉着冷静)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汉的沉着冷静?“一座山”——镇定如山。此时的人们是怎样的?(乱哄哄)老汉不说话,他想用眼神告诉人们什么?这句话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神态)从老汉这样一个神态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谁能读出老汉的沉着冷静?(指名读---点评-----齐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这句话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语言)从老汉喊的几句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从三个感叹号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老汉的话就是命令)老师在这句话中加了几个语气词,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谁能学着老汉的语气来喊一喊这句话?一起来,放开嗓子喊一喊。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动作、语言)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老汉的舍己为人?(揪)他揪出的是谁?是儿子吗?此时此刻,眼前的这们小伙子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一名党员。是党员就得怎么样?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例外。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不徇私情)读谁能读好这句话?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汉?(父爱如山)哪个词最能体会到老汉对儿子如山般的爱?(推)是呀,在关键时刻,老汉把生的希望让儿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我们一起来感受老汉对儿子如山般的爱。(齐读)此时,水已经爬到老汉的胸膛了,老汉心急如焚,再读。

  3、小结,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习作指导。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形象

  孩子们,老汉大山般的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

  1、请你们快速默读15-22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发现了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前后说的、做的,似乎充满了矛盾。孩子们,你们能读懂吗?

  读了下面这段话,相信你们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让我们随着这哀伤的音乐读读这段话。

  3、现在,你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一对亲生父子啊!)课文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而在结尾才交待他们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呀,这样的情节,这样的构思,的确让人揪心,让人震撼,

  4、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句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5、分组写,交流汇报。

  五、聚焦“桥”,感悟其深刻含义

  课题是《桥》,但文中写桥的句子并不多,看到大屏幕,读读这几个写桥的句子。

  (1)    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桥。

  (2)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

  (3)    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

  桥和老汉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是呀!在洪水肆虐的时候,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让我们深情地来歌颂这座桥吧!

  桥颂

  北面,有座窄窄的桥,

  桥上,雨像泼,像倒。

  桥下,洪水咆哮着,势不可当。

  是您,指引村民穿过险桥,奔向安全。

  老支书啊,您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您,是一座山。

  您,是一座桥。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用上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桥

  洪水   来势凶猛          比喻

  疯狂可怕          拟人

  沉着冷静          神态

  老汉   舍己为人          语言

  不徇私情          动作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六课《桥》。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有高尚品质的优秀党员、干部已有过多次学习,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已有过多次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通过写景以渲染气氛,侧面烘托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有过接触,但并没有刻意强调,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搀扶、祭奠、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洪水影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感受洪水的肆虐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桥”的课文?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2、今天让我们在走近一座桥,一起去感受一个动人的故事,板书课题《桥》

  (设计意图:这一导入,为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作好情感上的铺垫,通过回忆学过的课文从而直观地理解题目。)

  二、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可怕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78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出示要求。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描写了几副场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随文指导“祭奠”两个字,那现在请同学们把小标题串连在一起,再去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生答)这也是我们*时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用到。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3、(幻灯片出示)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这是课文中的词语,认识吗?谁能来读一读?

  声音洪亮,读音准确,老师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组,你们发现上面这一组是描写————,下面这组是描写————。请同学们在上面一组的每个词语前面加上“洪水”两个字去读一读,读完思考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4、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哄水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语句

  课件出示: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 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同学们找得很准,但是,像刚才几位同学那样读,能让人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

  5、下面请同学们再去观看一段视频,告诉老师看完后你的感受。

  播放视频

  把你们的感受带入文中,再去读一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文本,把握文章结构。在学生自主、自由、充分的读书之后,将个人的感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同时指导学生朗读,以此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

  三、走进老汉,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

  洪水如猛兽般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村庄,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舍,死亡正向人们一步步地逼近。可劳动了一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男女老少命在旦夕,我们来看看村民们是如何逃生的,(课件出示三,四自然段)生读

  求生是人的本能。但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1、在这危机的一刻,老汉出现了,他是怎样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的呢?

  2、课件出示: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老汉此刻像一座山?

  如果让你在站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

  3、谁能像老汉一样稳稳地站着,读一读这两段话。

  4、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不说话,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再次用心地朗读。

  5、面对惊慌失措的村名,老汉却像座山一样的站着,说明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板书)

  在危难时刻,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课件出示: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板书)

  这一道命令中,哪一个标点引起你们的注意?

  6、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让我们铿锵有力地朗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研读文本,推敲词句,在学生交流感受时适度引导学生深究并作点拨,在此基础上再有感情地读,加上动作读……)

  四、设置矛盾,感受老汉父亲的大山形象

  1、同学们,老汉的大山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请你们认真默读最后几个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句。

  2、课件出示句子: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2)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3、从老汉的“揪”和“推”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4、是啊,为什么明明是一个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前后两种动作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背后的真相

  生:配乐激情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原来,老汉和小伙子,他们是一对亲生的父子!这用力一推,表达出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啊!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读读这段话。

  5、为了大家,老汉牺牲了自己,也牺牲了他儿子。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父亲远去了,儿子也远去了,只留下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可是英雄的光辉形象却留在了我们的心中,同学们,你想对英雄说些什么,请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写下对英雄的哀思吧。

  7、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突然呈现意外的结尾,再以多媒体渲染气氛,让文本更加深刻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情动而辞发”,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语言实践的活动。)

  五、小结

  课文中留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老汉的形象,下节课让我们再走进这篇课文,去思考课文为什么用“桥”为题?而你又怎么理解这个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后再说一说课文以“桥”为题所蕴含的深意,和开课时的猜想遥相呼应,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总结全文时承上启下,为下节课作好过渡时的铺垫。)

《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洪水肆虐,老汉沉稳果敢,舍己救人的精神。                            2、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谈感受等,锤炼潜心读书的思维品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4、介绍小说的三要素,扩展学生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通过对环境的烘托,故事情节的展开感受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形象。

  【设计理念】

  本文以频频分段的形式,笔调简练而利索地勾勒出洪水来袭的迅猛,老汉临场指挥的果敢,舍己救人的震撼力量。虽然桥是连接当时生与死的纽带,但是这桥是窄的,是经不起折腾的。所以,真正联结起村民生与死的坚实的桥梁,恰是老汉沉稳指挥的风范,舍己救人的力量,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而语言表达是为主旨服务的,所以,本课的设计旨在借以想象,描述,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并以情感渲染为依托,以多层次回环朗读为情感推波助澜,力求体现思维、语言及情感三者的和谐共振。

  【教学过程】:

  一.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谈歌的小小说《桥》。板书课题你们读过小说吗?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 随机板书:(环境 故事情节 人物)

  二. 1、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再现那个可怕的黎明。老师不了解大家,我们班谁的朗读最好,给我们读一下。如果他在读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请及时在书上标注。(读完后,找其他同学订正)

  2、老师考虑到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训练重点,又想大家已经五年级了,我决定采用大家自主学习的方式,老师设计了这张表,请组长把表格发给同学们。

  请大家再次走入文本,深入细致的读,你会有很多发现!然后用精炼简短的语言填写手中的表。(3-4分)

  3、回到你的小组中,看看另外三个同学的表格,如果有问题,可以相互交流一下。(2分)

  4、同学们通过自学,讨论已经把表格完成,哪位同学愿意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指生回答)我们应先从哪方面汇报起? 环境是为了烘托故事情节和人物,我们就围绕环境先来汇报,其他人也可以就这一主题进行补充。老师把这些描写水的句子组合在一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找出修辞方法。

  我觉得你们的读得缺少点东西,这样,我们一起看一段录像,看看这里面有没有咱们朗读时需要的那种感觉。(播放山洪录像)找到了吗?孩子们,对啊,我们需要读出水势之大,水势之猛啊,再读!!这水是怎么上来的?文中有一个字用的特别好,你能找到吗?“窜”,(课件展示)水先是没腿深—舔着人们的腰—爬上老汉的胸膛—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除了水之外,关于环境描写还有什么?

  5、危难时刻总会有英雄挺身而出,今天谁是英雄?(板书老汉)老汉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健壮,魁梧,他是那样的清瘦,文中还说他像一座山,说到这里,老师想给大家看2个句子(课件出示句子对比)看看有什么不同?虽然只差一个标点,一个字,课文把原作的两句话改为三句话。使“他像一座山”的形象更加突出,使语言更富表现力。我们再读。

  6、这样的英雄人物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情节呢?我们接着汇报,(课件出示三句话)党员排在后面!(之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适当让把学生回答中的精炼词语板书到“情节”的下面。

  7、出示课文21—23段,老师引读。

  8、师配乐朗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读到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们才知道这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

  受人拥戴的老汉最终还是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洪水只能吞没老汉的躯体,吞不没的是什么呢?说的好,孩子们让我们齐读这四段,用我们的感情告诉那位孤苦伶仃的老妈妈:你不会孤单,还有我们在!?(齐读)五天以后……

  三、虽然英雄老汉的下面没有任何文字,但他的死却是重于泰山,假如,我们在河边立一块碑,来纪念这个故事和牺牲在这里的人,你最想在这碑上写些什么呢?拿起笔,写在书上。

  (课件出示) (舍己为人精神崇高 捐躯铸就生命金桥 )

  四、大家齐读这碑上的最后一个字,“桥”,再读课题“桥”,现在我知道了这篇课文为什么用《桥》做题目了,你知道吗?

  这四种表达方法就是第四单元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6)

——《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词品句中感受济南泉水的美,感受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品读词句,感受济南泉水的特点。

  2、有感情朗读甚至背诵,激发学生乐于表现、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师评:以泉水而闻名天下,难怪会有这样的别称!

  2、出示第六自然段,齐读。

  3、济南的泉水多有名呀!(点出:天下闻名)读词,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真有名呀!再读句子

  4、过渡:说到泉城济南,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那就让我们跟随着课文去泉城看看那里天下闻名的泉吧!

  (设计说明:以总结段导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比较清楚。)

  二、精读感悟:

  1、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你读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听听,想想:济南的泉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交流: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泉水?(出示句子)

  这些泉有的白浪翻滚,好像银花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个别读)

  a 看图片理解“白浪翻滚”!洁白的浪花上下滚动,不断地翻腾,多有气势呀!(读词“白浪翻滚”) 白浪翻滚,好像――(读句子)

  b 那你又见过晶莹剔透的东西吗?说说哪些东西是晶莹剔透的?(露珠、钻石、水晶、雨滴、水珠…)你又从晶莹剔透中体会到这泉是怎样的?(透明的,细腻的,纯净的…)(读句子)

  c 这泉水真是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

  *除了这形态美,如果你闭眼倾听,泉声也带给你别样的感受。(出示句子)

  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自由读)

  a泉声带给你什么感觉?

  b你从哪儿感受到泉声的大?( “洪大”、“虎啸狮吼”) 引读:这声音洪大,如同—(个别读)有的声音还很小呢,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低细得如--( “低细”“秋雨潇潇”)(个别读)秋天的雨声有什么特点呢?(评价:真是细雨绵绵!沙沙的雨声给人宁静、柔和的感觉。)

  c个别读,评价指导:这声音是雄浑的!这声音是轻柔的!看来,聆听着来自泉城的声音,也足以令人陶醉!(齐读)

  (3)感情朗读:济南的泉形态美,声音美,让人看不厌,让人听不够!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细细体会泉水的美丽、神奇吧!

  (4)引读:在这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数——

  (5)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浏览一下济南的四大名泉吧!

  2、二至五自然段:

  (1)请你自己读读二至五自然段,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泉多读几遍,想一想:泉在哪儿?泉水有什么特点?在表示特点的词句上圈圈画画,做记号。

  (2)交流:你喜欢哪个泉?泉在哪儿?这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交流。)

  珍珠泉(神奇)

  出示: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a读句子,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神奇?

  b(忽…忽…)读词,评价:这珠串还有变化呢,真神奇!真是变化多端,让人捉摸不透!说话训练:谁能用“一会儿…一会儿…”来说说吗?真神奇啊!你还能用其他词来说说吗?

  c再读句子,指导朗读。

  d(拎)谁愿意来做做拎的动作?(师生对话) 你拎得这么快,你拎出来的泉水会是什么样的呢?(提示:是急的还是缓的呀?)

  你是在慢慢地拎,你拎出来的泉水又会是什么样的呢?一个“拎”字用得多好呀,给泉水赋予了生命力,再找找这一小节还有哪个字也让我们感觉到泉水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涌)

  e指导朗读。

  f这一涌,涌出了串串珍珠,那珠串――(引读)

  五龙潭(泉多)

  a泉在哪儿?

  b这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师:这就是五龙潭得名的原因)(汇注)你从“汇注”一词也体会到什么?(泉多,说明泉水从几个方向流入)

  c想象“月牙泉”“悬清泉”“古温泉”名字的由来。

  d齐读第三自然段

  黑虎泉(水声喧腾)

  a你能谈谈对黑虎泉的了解吗?

  b师相机评价:你了解了它的源头(它的源头也很特别)!我想黑虎泉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c(出示图片)你看,这就是黑虎泉,泉水不断地从老虎口中喷吐而出(出示词:喷吐),你耳旁仿佛响起什么声音?这声音怎样?(水声喧腾、昼夜不息)(读词)你会用第一自然段学过的句子说说黑虎泉的水声吗?(再读词)多么响亮!多有气势!永不停息!(看图片)

  d齐读第四自然段

  趵突泉(大、清、美,充满活力)

  a泉在哪儿?这泉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b之首也就是第一!它不仅在七十二泉中位居第一,而且在全国也位居第一,可是天下第一泉呀!

  c大—差不多占了大半个公园,指导朗读,读出大。

  d清—清到什么程度呢?真是清澈见底!指导朗读,读出清。

  e美—如同三堆白雪,洁白无瑕,真美!指导朗读,读出美。

  f充满活力-冒(看图片,师描述:泉池中央,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设计说明:课标中指出:学生应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达情意的作用。抓住表现泉水特点的词,体会关键词句的意思。)

  g刚才老师描述的这段话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爷爷游览趵突泉之后写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齐读)

  (设计说明:语文教学应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应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学习语言。)

  h现在再来看看这段文字,除了大、清、美,你一定还感受到了什么?(有活力,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哪儿看出来的?冒)指导朗读。

  j难怪会名列七十二泉之首!让我们再次来领略天下第一泉的魅力吧!(齐读第五自然段)

  3、背诵课文。把你最喜欢的泉水背下来吧,这样你就能当小导游了。(自由背,指名背。)

  4、小结:

  刚才,随着文字,我们领略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龙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声喧腾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充满活力。这四大名泉只是七十二泉中的一个缩影,七十二泉的美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再次来感受。(配乐齐读)

  (达成目标1、2)

  三、延伸:

  1、关于济南名泉还有许多的文字介绍,课后大家不妨去搜集一下,读一读,你会对济南的泉水有更多的了解!

  2、这里,老师就向大家推荐一篇刚才我们读过的老舍爷爷写的<趵突泉>全文,课后大家读读,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的感想。

  3、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看书籍、旅游、看电视片等去了解济南更多的泉。

  板书设计:

  8 泉城

  珍珠泉 神奇涌

  五龙潭 泉多汇注

  黑虎泉 水声喧腾喷吐

  趵突泉 大、清、美冒

《泉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会用"有的……有的……"练写课间活动的一个场景。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重点:

  品读课文,了解各泉水的特点,体会泉水的美。

  三、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四、关于著名的珍珠泉、五龙泉、黑虎泉、趵突泉的多媒体图片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⒈、读课题。

  ⒉、谁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为什么人们称济南为"泉城"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告诉我们什么?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那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银华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

  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指名读这句话。

  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行,后两句写泉的声音。)

  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有的……有的……)

  谁能用"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三)练习

  1、朗读课文

  2、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些一段话,用上"有的……有的……"

  (四)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

  读后回答。(第一句写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写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写泉水的样子)

  把描写珍珠泉样子的句子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这两个句子那个好,为什么?

  欣赏"在阳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们拧到水面上来。"

  "拧"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拧的动作。

  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自然段具体写了珍珠泉美丽、神奇的景象。

  ⒉自学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学习要求。

  ①默读3,4自然段。

  ②数一数每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③五龙潭、黑虎潭分别在什么地方?(用:"____"画出来)有什么的特点?

  ⑵学生自学。

  ⑶检查。

  ①看图

  ②填表。

  ⑷学生练读。

  ⒊学习第五自然段。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趵突泉样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园"说明什么?

  那句话描写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赏"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还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图理解。

  指导朗读。

  小结: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观尤为壮观。

  ⒋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朗读全文

  泉城的景色多美呀!是什么创造这奇迹?对,是大自然。让我们再次细细朗读课文,欣赏那一幅幅如画的风景吧!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以导游的身份,向家人介绍泉城——济南。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7)

——《鸬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鸬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部分句子。

  2、运用比较的方法,感悟课文的语言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夫捕鱼的乐趣。

  二、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鸬鹚,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美?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完之后,说说你的感受。

  (2)再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湖面是*静的?再挑一句话读给大家听。

  (3)结合词句交流、

  随机出示相关的句子:评议。

  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得像一面镜子。

  ①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出*静的感觉。

  ②同学们读好之后,要求他们把这些句子背下来。

  B、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①体会内容,问:如果老师把后面句子去掉,你读读看通吗?课文为什么还要这么写呢?

  师:同桌互读,读出这种静静的感觉。

  师:老师跟你们一起背这句话好吗?教师引背。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这个句子或另外的句子淡化处理,不做细讲。

  (4)将第一段内容整体朗读(配上优扬的音乐),读出湖面的*静的感觉来。

  5)出示板书

  湖面

  渔人 静

  鸬鹚

  3、学习第二段

  导入:湖面多么*静啊,你们看……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1)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画面,谈谈感受。

  (2)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句子写出湖面不*静的`?

  (3)逐句打出,然后请学生任选一句,读出动的感觉来,看谁读得好。

  (4)学生交流、评议。

  (5)比较一、二两段,感悟语言特点。

  ①师:同学读得真好,现在你们跟第一段比比看,你们会发现什么呢?

  ②分别朗读动与静的句子。

  a.两人小组互读

  b.指名读

  c.男女生分别读

  静 动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得像一面镜子。

  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

  (6)小结、出示板书

  湖面

  渔人 静→动 美

  鸬鹚

  师:是啊,都写了湖面、渔人和鸬鹚,所不同的是有静有动,这一动一静构成了多美的画卷啊!

  (7)请把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摘抄下来。

  4、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不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通过自学悟出课文的特点,还背出了好的句子,同学们可真能干。

《鸬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部分句子。

  2、运用比较的方法,感悟课文的语言特点。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夫捕鱼的"乐趣。

  二、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鸬鹚,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美?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完之后,说说你的感受。

  (2)再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湖面是*静的?再挑一句话读给大家听。

  (3)结合词句交流、

  随机出示相关的句子:评议。

  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得像一面镜子。

  ①学生结合句子谈体会,再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出*静的感觉。

  ②同学们读好之后,要求他们把这些句子背下来。

  B、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①体会内容,问:如果老师把后面句子去掉,你读读看通吗?课文为什么还要这么写呢?

  师:同桌互读,读出这种静静的感觉。

  师:老师跟你们一起背这句话好吗?教师引背。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这个句子或另外的句子淡化处理,不做细讲。

  (4)将第一段内容整体朗读(配上优扬的音乐),读出湖面的*静的感觉来。

  5)出示板书

  湖面

  渔人 静

  鸬鹚

  3、学习第二段

  导入:湖面多么*静啊,你们看……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觉?

  (1)学生边听课文录音,边看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的画面,谈谈感受。

  (2)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哪些句子写出湖面不*静的?

  (3)逐句打出,然后请学生任选一句,读出动的感觉来,看谁读得好。

  (4)学生交流、评议。

  (5)比较一、二两段,感悟语言特点。

  ①师:同学读得真好,现在你们跟第一段比比看,你们会发现什么呢?

  ②分别朗读动与静的句子。

  a.两人小组互读

  b.指名读

  c.男女生分别读

  静 动

  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得像一面镜子。

  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

  一只鸬鹚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船,喉囊鼓鼓的。

  (6)小结、出示板书

  湖面

  渔人 静→动 美

  鸬鹚

  师:是啊,都写了湖面、渔人和鸬鹚,所不同的是有静有动,这一动一静构成了多美的画卷啊!

  (7)请把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摘抄下来。

  4、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很好,不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且通过自学悟出课文的特点,还背出了好的句子,同学们可真能干。

《鸬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指板书,齐读课题《鸬鹚》。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湖面都发生哪些变化?

  3、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静→不*静→*静

  4、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湖面发生这种变化呢?这种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二、研读第一段

  1、请同学们打开书听课文第1自然段的录音,边听边思考第1自然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用“﹏﹏”把描写景物的词划出来。

  2、反馈并板书:湖面、垂柳、稻田、小渔船、渔人、鸬鹚。

  3、请你自己再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可写出湖面很*静?

  4、针对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展开讨论并研读

  ⑴、课件出示: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得像一面镜子。

  A、自己认真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B、为什么把湖面比作一面镜子?湖面和镜子有什么相像的地方吗?

  C、你能读出这种*静的样子来吗?自己先来试试看

  自由读→指读(请三四名学生)→齐读

  ⑵、你还能找到其它句子也是写出了湖面*静吗?

  课件出示句子:近处的一只小船上,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

  A、什么叫“悠然”?

  B、你能读出悠然的样子来吗?

  指读(三四名)→乐意读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⑶、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静?

  A、课件出示句子: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B、从哪里看出*静?你能读出*静来吗?

  5、这一段作者把湖面写得多么地*静啊,写得多么地美啊。老师给这段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同学们连起来把这段美美地读一读。

  6、有你特别喜欢的句子吗?同桌互相读一读并把句子摘录下来。

  三、研读第二段

  1、湖面是多么的*静啊,可忽然却发生了变化。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段,用“﹏﹏”划出课文直接告诉我们湖面发生变化的句子。

  2、出示课件: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⑴谁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⑵读时我们能不能读出跳跃的样子来?

  A、自由读;

  B、女生读;

  C、男生读;

  3、为什么湖面会发生这些变化的呢?

  讨论总结:鸬鹚在渔人的指挥下下水捕鱼。板书:下水捕鱼

  4、课文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自己先来读读课文,再完成老师这里的练习。

  课件出示:渔人忽然( )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 ),这些水鸟都扑扑地( )进水里去了。一只鸬鹚( )出水面,( )着翅膀( )上渔船,喉囊鼓鼓的。渔人一把( )住它的脖子,把吞进它喉囊的鱼( )出来,又把它( )进水里。鸬鹚不断地( )上渔船,渔人都要忙不过来了。

  5、指生口答。

  6、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7、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呢?

  随机教学并围绕“一抹”展开教学:

  ⑴“一抹”是什么意思?“一擦”就是这样吗?(动作演示:重重地一擦)

  ⑵“一抹”就是轻轻地一擦,如果你是渔人,你会这样一擦(动作:重擦)?还是这样一抹(动作演示:轻擦)?为什么?

  ⑶鸬鹚这“一抹”会抹出什么?

  8、作者所写的渔人也像你们一样爱鸬鹚,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生接读

  9、渔人为什么忙不过来了?

  四、研读第三段

  1、是呀,渔人是多么的忙啊,湖面是多么的热闹啊,可岸上已炊烟四起,袅袅地升上了天空。渔人——生接读;鸬鹚——生接读

  2、这时湖面又怎样?什么叫“恢复”?为什么用恢复?恢复还可以跟哪些词语搭配?

  (健康、秩序、元气、失地、原状、名誉)你能用恢复说一句话吗?

  3、出示课件: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得像一面镜子。

  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天色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静。

  是的,你看*静时,生接读——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得像一面镜子。

  不*静时,生接读——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粼粼的波纹,无数浪花在夕阳的柔光中跳跃。

  恢复*静时,生接读——天色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静。

  4、这一段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组织解疑。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湖面从*静变化到不*静再变化到恢复*静,原来是鸬鹚下水捕鱼带来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了水乡渔民的渔乐之情。

  2、摘录好词、好段、好句。

  板书:

  鸬鹚

  *静————→不*静————→恢复*静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扩展8)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菁选3篇)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狐狸对乌鸦的三次说话,乌鸦是怎么做的。并理解谗,得意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从狐狸的好话,乌鸦的受骗上当,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狐狸的三次说话。

  重点:

  理解狐狸的三次施计和乌鸦的三次反应。

  难点:

  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边看黑板的图,一边听第一自然的录音。

  1、问:通过听和看你知道了什么?

  2、再听录音二,三自然段:

  边听边想:[出示投影片]

  1、乌鸦为什么很高兴?

  2、狐狸看到乌鸦嘴里的肉后怎么样了?它心理会想什么?

  1、问:乌鸦为什么很高兴?(让一学生读)

  2、乌鸦在高兴,得意洋洋的时候,被狐狸看见了,狐狸看见那片肉后它怎么样了?

  3、谁能说说谗是什么意思?

  (读一读该段,读出嘴谗的感情)

  二、学习四八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四八自然段,边读边想:

  ①、狐狸说了几次话?都说了什么?(用划出)

  ②、乌鸦又是怎么做的?(用00划出)

  1、问:狐狸说了几次话?三次说话说了什么?

  2、听了狐狸的三次说话,乌鸦每次有什么反应?

  3、狐狸第一次说话前,想了想,它想什么呢?

  4、狐狸说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而且用了您,亲爱的表示对乌鸦怎么样?

  (二)四人小组讨论,狐狸的三次说话该怎样读并各自在小组中试读。

  1、谁来读一读狐狸的第一次说话?这次狐狸要和乌鸦表示友好,骗乌鸦开口,骗到了吗?

  于是它接着又想到了什么?

  2、所以,狐狸第二次又怎么说?这次成功了吗?

  3、狐狸两次都不能骗得乌鸦开口,这次为了能让乌鸦开口,狡猾的狐狸要进一步骗乌鸦,这时狐狸又在想什么?

  4、谁来读一读狐狸的第三次说话,是怎样的好听?

  (三)生:演示乌鸦的第一次反应

  1、乌鸦怎么做的?它不做声在想什么?

  2、(生演示第二次反应)

  3、乌鸦这次有什么反应?

  乌鸦看了狐狸一眼,又会想什么?

  4、(生演示第三次反应)

  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怎么样了?

  得意极了可以换成我们学过的哪个词语?

  乌鸦一得意,就忘记了什么?

  (四)四人小组各自扮演乌鸦和狐狸进行练习。

  (自由读)(表演读)

  小结:乌鸦听了狐狸一次一次的好话,终于怎样了?

  (投影出示:狐狸得手的一刻)

  (五)理解寓意:

  1乌鸦为什么会上狐狸的当?

  2乌鸦现在心理有什么感受?

  3请大家教训,教训这只爱听好话的乌鸦,帮它改过吧!

  (我们做人也一样:贴寓意)

  教学设想: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听录音和挂图引入理解狐狸和乌鸦的关系,用美丽的图案,把学生带入故事情景中。

  二、自主学,发展思维

  在教学中,我围绕狐狸骗乌鸦的三次说话及乌鸦的三次态度上的变化这一重态点。设计问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做做,找出狐狸的三次说话和乌鸦的反应。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能力,发展其思维能力。

  三、从读中理解课文,培养语感

  本课语言夸张、有趣,读来琅琅上口。在指导学生读的方面,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先指导学生想象狐狸的心态、表情。想象狐狸会用怎样的语气去骗乌鸦,小组讨论读、个人读,并且在理解课文基础上表演读。让学生从读中理解狐狸如何三次施计骗乌鸦。从读中感受出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爱听好话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寓意。而且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课文,提高朗读水*。

  四、创设说话情境,培养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设计了狐狸一次又一次施计后的想法。引导学生想象狐狸施计失败后的心理变化。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话。并且乌鸦对狐狸每次说话后想法,也让学生想象,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说话想象能力。

  五、步步深入,突破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意,在抓好三次说话上,我还设计了问题:乌鸦现在心里有什么感受?请大家教训、教训这只爱听好话的乌乌鸦,帮它以后改过吧!使学生在懂得寓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到爱听好话的.后果。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重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呢?后来它是怎么喝到水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观察比较、动手实践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a黑黑的乌鸦连眼睛都看不到了,所以“乌”字没有点

  b喝水要用嘴巴,所以“喝”是口字旁

  2、看小乌鸦来了。现在,它可要考考大家呢。

  a复习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b“着”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是什么,给它找个朋友吧!(指名一个,板书拼音)

  c“喝”和“渴”(这课的生字中有一对孪生兄弟长的很像?你有好方法分清吗?)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用屏幕上的词语来概括一下。

  二、细读课文

  过渡:这个句子,谁来读一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句子: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a:(指名读)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b:生:乌鸦口很渴。那它是什么心情?(着急)指名读

  c:你还从哪里看出来乌鸦很着急?

  d:我们用望远镜去看一下,它都到哪里找水喝了?

  【去了那么多地方,这就是“到处”】

  过渡:这里也找不到,那里也找不到,心情怎么样?(着急)

  e:指名读,看谁读得好。(生练读后做动作齐读)

  【1、口渴的厉害!2、嘴巴都干了!3、多着急呀!】

  (2)是的,乌鸦很渴,很着急,到处找水喝,找到了吗?(生:找到了!)从哪里知道的?

  指名读。(出示: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背景:乌鸦看到水图片)

  你们看:小乌鸦找到水了,这时心情怎么样?(高兴、激动、兴奋)

  请学生以高兴的心情读。(说一个心情,读一个)

  (3)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小乌鸦们你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喝水)那快去喝水吧!

  咦,你们怎么还不喝呀?你们遇到了什么麻烦呢?(指名交流)板书:瓶口小喝不着

  师:真不错,观察得很仔细,想得也很有道理。那我们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请同学自己往下读。(出示: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指名读

  (4)同学们,乌鸦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这可(怎么办呢?)

  这时它该又是什么心情呢?如果你是小乌鸦,会怎么想?(注意观察图中乌鸦的表情,指名交流)

  (预设:a.乌鸦眼睛睁得大大的,嘴巴极力往瓶里伸。b.很气愤。c.很心烦。d.它一定很着急。)

  (5)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乌鸦的心情变化。(说一个心情,读一个)

  【1、特别苦恼的乌鸦。2、很失望。3、真的很着急呀!】

  (6)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这只乌鸦确实非常着急,可光着急也没什么用啊,该干什么呀?(得想想办法呀)

  那乌鸦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1)请大家继续读读课文的二自然段,把乌鸦想出的办法用横线画出来。(指名简单交流)

  (2)出示句子,理解词语。

  a、那乌鸦的办法是一下就想出办法了吗?不是,你从哪里知道?(指名读)

  (出示: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

  b、读了这句,你有什么体会?“终于”。【思考了很长时间。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心思。】

  c、你知道这时,小乌鸦的心情是怎样的吗?带着兴奋的心情读一读这句。

  (3)快去看看它的方法吧,指名回答。

  出示:(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相机板书:放石子喝着水

  (4)相机指导:

  a体会“一颗一颗”的用法。

  出示课件: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

  ①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如果把这句话去掉几个字,再读读,有什么感受?自由读。

  课件出示:它叼起小石子,放到瓶子里。

  ③指名说,体会“一颗一颗”的用法。

  b练习用“渐渐”说话。

  课件出示夏天来了,天气渐渐。

  渐渐长大了。

  渐渐。(指名说。)

  你也能用“渐渐”说话吗?(结合看图,说说瓶子里、外石头的变化、春天来了,天气)

  (5)乌鸦到底是怎样喝到水的呢?大家要不要看一看?(指名学生做实验)

  这就是乌鸦找到的半瓶水,谁想来演示一下?

  请大家注意观察:他是怎么做的?瓶子里的水又有什么变化?

  (6)乌鸦终于喝到水了,此时,它的心情又是怎样呢?(开心、高兴……)那我们就带着这样的心情把第三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三、朗读课文,启发学生。

  1、教师:同学们,如果当时,那儿没有石子,乌鸦还可以想什么办法喝到水?

  2、讨论、交流:从乌鸦喝水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动脑筋想办法。

  3、儿歌: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集体反馈。教师引导:是呀,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

  4、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捧起书0.

  自己美美的读一读课文,试试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四、指导背诵。

  (1)想不想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记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

  (2)自己去背一背吧!谁来挑战,给我们背一背。

  a指名背第一小节。b这么快就会被背了,真棒,第二小节谁来背?c指名全文背。

  d齐背愿意背的可以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一看书;还可以加上动作和表情——-师总结评价学习情况。

  五:补充习题

  巩固练习

  佳文共赏

  《老办法不行了》

  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中遇到了猴(hóu)子。猴子告诉它:“村子井里有水。”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xián)到井里,可是衔(xián)了很久,还是不见水升上来。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到乌鸦用这种方法喝水,哈哈大笑,说:

  “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啦!”说完,猴子很快就打了一桶(tǒng)水,请乌鸦喝了个够(gòu)。

  1、本文写了()和()之间发生的事。

  2、在文中找出合适(shì)的字填空。

  一()石子一()乌鸦一()井

  一()办法一()猴子一()水

  3、乌鸦的老办法是什么?找出句子,并用“_”画出来。

  作业设计

  回家后把《乌鸦喝水》的故事复述给家长听。能够表演一下就更好了!

  《乌鸦和狐狸》

  一只乌鸦停在一棵树上,嘴里叼着一块奶酪。一只狐狸被奶酪的气味吸引了过来,对乌鸦说道:

  “哎,尊敬的乌鸦,您好!您是多么漂亮啊!在我看来您真是美极了!真的不骗您,如果您的歌喉和您的羽毛一样美丽,那么,您就是这林中的百鸟之王了。”

  听了这些话,乌鸦得意忘形,喜不自胜。为了显示它那美丽的歌喉,乌鸦张大了嘴巴,奶酪就掉了下来。狐狸得到了奶酪,并对乌鸦说:

  “我的好好先生,你要记住:所有阿谀奉承的人都是靠损害爱听吹捧的人的利益过日子的。这一教训也许值一块奶酪吧。”

  乌鸦满脸惭愧,不知说什么好,发誓以后再也不上当受骗了。可惜,这已有点儿晚了。

  板书设计

  24乌鸦喝水

  瓶口小喝不着

  ↓想办法

  放石子喝着水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一、课时要求:

  1、讲读24小节,使学生知道乌鸦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2、理解到处、又、很、也、怎么办、一个一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用看见一词说话。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

  2、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三、教具:

  1、多媒体

  2、瓶子及石子若干

  3、录音机

  四、教学形式:

  分组教学实验法讨论法五官体验法尝试法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复习词语: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1课(指着板书)(齐读)乌鸦喝水的词语,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请小朋友来读词语。

  A、出示词:乌鸦、口渴、喝水、找水、怎么办、瓶子

  B、数一数:瓶的第9笔是什么?(乙)

  C、出示:喝、渴一起读。

  你怎么来记住喝和渴?

  (喝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渴要喝水,因为嘴巴干了,所以是氵三点水。)

  D、请把书翻到第110页,我们来做课后第2题选词填空,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开始。

  ⑴自己做。

  ⑵交流:谁愿意来说第1句?第2句?第3句?(指名)

  ⑶都对了吗?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把这三句句子读一遍。

  (齐读3句句子)

  2、新授:

  A、过渡:通过第1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指着板书)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到底找到水了吗?老师请小朋友边看边听边想想。

  B、⑴播放多媒体录象及录音。

  ⑵问:乌鸦找到水了吗?(齐答)喝到水了吗?(齐答)

  ⑶我们来读读课文。(自己读)找一找哪节写了乌鸦找到水,可是喝不到水。开始。

  ⑷你找得最快,请你来说,是哪一节?(第2节)

  C、学习第2节。

  ⑴真聪明,找对了。现在请小朋友仔细地读读第2节,你是从哪句话里知道乌鸦找到了水?开始。

  ⑵轻声读交流

  ⑶谁来说?把句子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①对了,乌鸦看见了一个什么?(齐答)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怎么样?

  愿意把第1句读给孙老师听的小朋友一起来读第1句话。

  ②用看见说话。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那么你看见了什么?(指名每一组46号的小朋友说。)

  你看见了xx,xx怎么样?(指名13号说)谁也愿意向他学习说一说。

  ⑷①课文里的乌鸦看见了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它可高兴了,可是(出示多媒体图象)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它喝不着。(学习第2句)

  ②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在3号组长的带领下读读第2句句子,并讨论一下,找找词儿说说乌鸦怎么会喝不着水的?开始。

  ③小组自学讨论

  交流:老师这里有四个瓶子,找找哪个是乌鸦找的瓶子?(因为,模拟多媒体点出高、小、不多。)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在你们桌子上的瓶子和乌鸦,是不是因为这样而喝不到水?小组观察,请哪个小组愿意派个代表来说说乌鸦为什么喝不到水?(指名2人)

  ④如果瓶子怎么样了,乌鸦就能喝到水了?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说说看。

  Δ如果瓶子不高,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如果瓶口很大,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Δ如果里边的水多,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⑤可是,现在(出示多媒体图)(指名说)(瓶子、瓶口、里边的水,它喝不着。)乌鸦遇到的困难可真(多),请小朋友在小组里读一读。(指名每组派1个代表来读。2对)大家一起来试试,读读第2句。

  (齐读)(看图)

  ⑸可是瓶子很高、瓶口又小、里边的水也不多,乌鸦喝不着,它心情怎么样?(很着急)对呀,可着急了,请小朋友自由找伙伴把第3句读一读,读出乌鸦很着急。

  ①自由找伙伴

  ②指名2对

  ③齐读

  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2节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D、学习第3节和第4节。

  ⑴是呀,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替小乌鸦出个主意?怎样才能让乌鸦喝到水?(指名说,边说边出示方法)大家想的办法真多,我们的小乌鸦也想出了办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⑵播放多媒体,师读课文第3、4节。

  ⑶老师这里有道填空题,请小朋友在3号小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第3、4节。想想乌鸦的办法是什么,怎么填?

  出示:乌鸦看见_____,于是,它把_____

  ①小组自学。

  ②哪个小组愿意来读一读读读课文第3、4节?

  ③请一组派代表来说齐说。

  ⑷点出:一个一个地,乌鸦为什么要一个一个地衔石子?在你们的桌子上有2个瓶子和一些小石子,请你们在1号组长的带领下,动手试一试乌鸦的办法,边做边观察边想。

  ①乌鸦一个一个地把小石子衔来放到瓶子里,会怎么样呢?(水会慢慢升高)

  ②乌鸦喝到水了吗?

  动手做交流

  小结:是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来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心里怎么样?(很高兴)

  请小朋友和孙老师来合作读课文第3、4节。

  师生合作读(注意一个一个地、慢慢地,读得又轻又慢)学生连起来一起读课文第3、4节。

  ⑸刚才你们也为乌鸦出了许多主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主意更好?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乌鸦的办法很省力,还能喝到瓶子里全部的水。所以,你觉得这只乌鸦怎么样?

  3、总结全文:

  A、是呀,这是一只聪明的、爱动脑筋的小乌鸦。让我们

  重温一下乌鸦聪明的办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B、朗读全文

  C、总结:这是一只爱动脑筋、聪明的小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喝到了瓶子里的水,我们也要向这只乌鸦学习,遇到困难多动脑筋,解决困难,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

推荐访问:课时 教学设计 乌鸦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篇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狐狸和乌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分钟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