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3-01 10:50:07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1  望江南①  闲梦远②,南国正清秋③:千里江山寒色远④,芦花深处泊孤舟⑤,笛在月明楼⑥。  注释  ①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  ②闲梦远: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范例推荐)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1

  望江南①

  闲梦远②,南国正清秋③:千里江山寒色远④,芦花深处泊孤舟⑤,笛在月明楼⑥。

  注释

  ①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

  ②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④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⑤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⑥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翻译:思绪渐行渐远,我原本所在的南方应该正值清瑟的秋季。连绵千里的江山正笼罩在苍茫雾气之中,芦花深处停泊着一叶孤舟,从月明楼上传来悠远的笛声。

  简析:

  这首词像一幅清疏淡雅的出水画。“千里江山”是远景;满湖芦花,孤舟停泊,是近景。月下楼中吹笛,是画面的主体。船泊芦花深处,体现逍遥自在;月夜吹笛,笛声悠扬,则尽显风流潇洒。“自古逢秋悲寂寥”,而此词盛赞江南秋色,因为这是后主被俘入宋的追忆和回想,借梦中的美景来补偿已失去的欢乐。正是“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全篇描写了一幅清冷寂寞的画,被俘后的南唐后主借景抒发了自己心中的亡国之痛,追思之痛。

  赏析:

  这首词以“闲梦”起,梦中所见是“清秋”。“清秋”即深秋,是不免引人怀 《望江南·闲梦远》词意图

  思、惹人烦恼的秋景。全词是一种即景抒情、直笔忧思的写法,开篇即写出作者如“清秋”般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怀远的心境。后面两句具体写“清秋”的景色,作者是含思而视,凝情相望,秋景自然就有了抹不去的凄清寂寞之感。这首词写秋,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这是以静写烦。“千里江山”由大处下笔,愈见作者心境空寥,“寒”字融情,更显作者的情怀冷寂。“芦花深处”由小处见意,隐约可见作者无法*复、如波逐浪的烦怨心情,“泊”字随意,有无系无收之感,恰好是作者身如浮萍、心如孤舟的真实写照。“舟”实际上是借物写人,以物写心,即物咏情,这些景物虽然本都是秋景中常见,但此情此境中却已别具寓意。结尾一句“笛在月明楼”,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有人的画面来接续,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笔意翻复,韵致更浓。笛声清远、凛冽,向来有思旧、感怀的用意,向秀《思旧赋》有“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句;杜甫《吹笛》也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之句;李煜自己也曾有“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句。作者在这里以笛写人,以笛声喻情声,其人孤独,其怀寂寞,其愁悠远,其恨绵长,以一语收全词,词意毕显,寓意深沉。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2

  [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释】:

  1、寒色:景物在寒冷季节的"颜色。即秋色。远:别作"暮"。

  2、芦花:芦苇花。

  此词与上阕同,都是以梦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前阕词为春景,此阕词为秋景

  开头也是以梦起。梦中的故国南唐正值清秋季节。千里江山笼罩在秋色中,万物苍茫,更显寂寞清冷。芦苇深处,一扁孤舟停靠岸边.月下的高楼中传来悠远的笛声.

  与上阕不同的是,春景是反衬.以春光的明媚反衬出现实的凄凉.而此阕秋景.则直抒胸臆,梦境中的清冷与现实中的孤寂相映衬.梦中既有”千里江山”之苍凉空旷,大气下笔又有”芦花深处”之细微深远,小处描写.但无论大景与小景,皆一片清冷秋色,如作者寂寞悲凉的情怀.而芦花深处孤舟停泊无人系,正如作者转烛飘蓬,随波起伏的经历.冷月寒笛,更谱出愁肠一片.声声催忆当初.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扩展阅读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扩展1)

——《望江南·闲梦远》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望江南·闲梦远》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翻译

  ①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

  ②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③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④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⑤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⑥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赏析

  这首词以“闲梦”起,梦中所见是“清秋”。“清秋”即深秋,是不免引人怀思、惹人烦恼的秋景。全词是一种即景抒情、直笔忧思的写法,开篇即写出作者如“清秋”般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怀远的心境。后面两句具体写“清秋”的景色,作者是含思而视,凝情相望,秋景自然就有了抹不去的凄清寂寞之感。这首词写秋,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这是以静写烦。“千里江山”由大处下笔,愈见作者心境空寥,“寒”字融情,更显作者的情怀冷寂。“芦花深处”由小处见意,隐约可见作者无法*复、如波逐浪的烦怨心情,“泊”字随意,有无系无收之感,恰好是作者身如浮萍、心如孤舟的真实写照。“舟”实际上是借物写人,以物写心,即物咏情,这些景物虽然本都是秋景中常见,但此情此境中却已别具寓意。结尾一句“笛在月明楼”,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有人的画面来接续,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笔意翻复,韵致更浓。笛声清远、凛冽,向来有思旧、感怀的用意,向秀《思旧赋》有“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句;杜甫《吹笛》也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之句;李煜自己也曾有“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句。作者在这里以笛写人,以笛声喻情声,其人孤独,其怀寂寞,其愁悠远,其恨绵长,以一语收全词,词意毕显,寓意深沉。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扩展2)

——望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 (菁选2篇)

望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1

  作者: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

  注释  ①斜晖:偏西的阳光。

  ②脉脉(mòmò):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这里形容阳光微弱;

  ③白?(pín)洲:开满白色 苹花的水中小块陆地。古代

  词中长用以代指分别的地方。白苹,一种水中浮草。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苹”简体:上“艹” 下“频” 读pín。

望江南原文及翻译赏析2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

  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苹洲上。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扩展3)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赏析: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首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老。“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于是,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作者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这首词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的表现了作者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扩展4)

——《月》全诗翻译赏析3篇

《月》全诗翻译赏析1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这两句是说,秋天将到,天清气爽,人们看到的月亮也格外明朗、清晰。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了静谧清朗的氛围,又为望月生情、借月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诗当作于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时两京未复,形势未容乐观,张良娣、李辅国用事,朝廷不宁。诗人借月言怀,希望政局如秋日之月朗影清,荡*叛逆,天下太*。

  出自杜甫《月》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

  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②。

  【注】

  ①该诗写于安史之乱中,此时诗人身陷贼中,与家人远隔。

  ②国西营:长安西部的兵营,是抗击安史叛军的军队。

  简析

  诗抒发了思家念亲之情,对国家战事与人民疾苦的忧心。前两联描写秋期将至时的清朗月光,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围,表达了家国之思和动乱之痛。(2分)直抒胸臆:后两联写月光只能增添内心的痛苦和头上的白发,劝告月亮不要去照“国西营”,以免将士们因睹月而思家念亲。

《月》全诗翻译赏析2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注释

  ⑴娄秀才:即娄图南。

  ⑵客:指娄图南。何焯《义门读*》:“谓娄将入道也”。

  ⑶潇湘:陶岳《零陵总记》“潇水在永州西三十步,(出)自道州营道县九疑山中。湘水在永州北十里,出自桂林阳海山中。至零陵北与潇水合。二水……自零陵合流谓之潇湘,故零陵亦有‘潇湘’之称。”

  ⑷居士室:指娄图南所居开元寺的房舍。慧远《维摩义记》:“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当时,娄图南寓居开元寺修道,故称之为“居士”。

  ⑸羽人丘:传说中的羽人国。据《山海经》说:“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人得道身生羽毛也……丹丘昼夜常明。”。章士钊《柳文指要之部》卷二十五说:“子厚尝作《梦归赋》,不梦则已,梦则思归,而娄梦羽人之丘,则其入道之志坚矣。”

  ⑹道:揣摩、品味“中道”之说。《后汉书·申屠蟠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知止,《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⑺壁:一作“堂”。曙:光亮。

  ⑻候虫秋:秋虫入室鸣叫。《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⑼双金:一对金杯。环佩:环形的佩玉。委金酬佩,是指柳娄二人唱和应答。

  ⑽离忧:离人之忧。

  白话译文

  寓居寺院挡不住思乡的感情,潇湘之夜又勾起愁思绵绵。

  病卧寺庙却仍然一心向“道”,羽人国常在你梦里绵延。

  体悟大道而喜“知止不殆”的嘉训,遗失名利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残月微光映照着空壁石岩,虚掩门扉等候秋虫入室长鸣。

  承蒙厚爱,赠与我黄金一般贵重的诗作,欲酬杂佩,却使我羞愧汗颜。

  碧天云霄,本没有来去之路,就让我写下这首诗消除离人忧怨。

  赏析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为酬赠娄图南所作,写于元和十年(815)秋。前二句奠定愁怨忧思的感情基调;三、四句剖析娄病的主要原因;五、六句为诗人劝勉之句;七、八句,勾画了一幅独守残月空壁、候虫入室长鸣的清幽愁伤的楚地秋夜图;最后四句既是劝慰之句,又是抒怀之言。全诗以“愁思”开头,以“离忧”结尾,不仅是写娄图南的忧愁情怀,也是在抒写诗人自己的“愁思”和“离忧”。

  此诗的前二句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愁怨忧思。娄图南常年飘零在外,羁旅天涯,今又客居他乡,难免不生愁绪。这一“思”一“愁”,既抒发了情感,又点明了娄的部分病因。三、四句“梦绕羽人丘”,进一步剖析娄病的主要原因。原来,娄整日魂牵梦绕的是如何入道,虽然被称为“居士”,也“将入道”,但终究还没有入道,个中滋味,常人很难了解,只有诗人深谙其中奥秘。诗的前四句,诗人不仅摹写其状,更主要的是通过娄病这一情形的描摹观照娄的内心,为下文劝勉娄图南做了铺垫。

  诗的五、六句为诗人劝勉之句。娄图南甘于清贫,乐于求道,并为入道孜孜以求,文才“传咏都中”之名已丧失殆尽。要想找回“遗名”,诗人给他指出一条正确的途径:“得自求”。两句中一“怜”一“得”,表明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诗人在《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中指出:“(娄)为处士,吾以为非时也……以图寿为道,又非吾之所谓道也。”并针对娄图南“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之道,发出激问:“……其于道何如也?”

  “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两句,勾画了一幅独守残月空壁、候虫入室长鸣的清幽愁伤的楚地秋夜图:天上悬挂着弯弯残月,透着星许亮光。月光下,寺院幽寂,寺门虚掩,石壁空空,秋虫“唧唧”。这里有残月的微光,秋虫的长鸣,声光俱见,情景交融。此情此景,不禁使人愁肠百结、思绪绵绵。这两句历来被后来的诗人学者所推崇。

  诗的最后四句既是劝慰之句,又是抒怀之言。作为朋友,应礼尚往来。娄图南“委以双金”,诗人却很难酬以杂佩。这当然是诗人的谦逊之辞。对娄一心只想羽人飞天,诗人郑重指出:“碧霄无枉路”,意即无碧天云霄的来去之路,求道的结果也只会是“徒此助离忧”,奉劝娄不要继续迷恋于入道,应清醒过来,奉行“君子之道”。

  全诗以“愁思”开头,以“离忧”结尾。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写娄图南的忧愁情怀。其实只要联系柳宗元贬永十年的非凡遭遇,就不难发现,诗人也是在抒写自己的“愁思”、“离忧”。

《月》全诗翻译赏析3

  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昔日的耻辱和飘零身世告别;在高楼之上对着明月,和少年知音纵情歌唱,以期共勉。诗句用典寄托怀抱,把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豪气和不*之鸣。

  出自温庭筠《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释

  ①“江海”句: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人本当高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

  ②“秋风”句:在秋风箫瑟的时节,诗人与一少年相遇。彼此情意相投,瞬息又要分别,自然流露出无限离愁与别恨,给人以极深的艺术感染。“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③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④“月照”句:最后在高楼对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告勉,表达豪放不羁的情怀。

  参考译文

  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

  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赏析

  《赠少年》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诗人与一少年相逢又相别的场面,表达了无限的离恨别情,抒发了深沉的豪情壮怀。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诗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这首小诗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扩展5)

——登科后原文翻译、赏析、注释

登科后原文翻译、赏析、注释1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日及第令人神采飞扬,兴致高涨。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

  注释

  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第,经吏部复试取中后授予官职称登科。

  龌龊(wò 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思无涯:兴致高涨。

  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疾:飞快。

  赏析

  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此时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逢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这两句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两个成语。

  按唐制,进士考试在秋季举行,发榜则在下一年春天。这时候的长安,正春风轻拂,春花盛开。城东南的曲江、杏园一带春意更浓,新进士在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唐摭言》卷三)。新进士们“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赵嘏《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书此奉贺》)。可知所写春风骀荡、马上看花是实际情形。但诗人并不留连于客观的景物描写,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觉上的“放荡”: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还要“一日看尽长安花”。在车马拥挤、游人争观的长安道上,不可能容得他策马疾驰,偌大一个长安,无数春花,“一日”是不能“看尽”的。然而诗人尽可自认为当日的马蹄格外轻疾,也尽不妨说一日之间已把长安花看尽。虽无理却有情,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也就不觉得其荒唐了。同时诗句还具有象征意味:“春风”,既是自然界的春风,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谓“得意”,既指心情上称心如意,也指进士及第之事。诗句的思想艺术容量较大,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因而“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后人喜爱的名句。

  创作背景

  唐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已经46岁的孟郊又奉母命第三次赴京科考,终于登上了进士第。放榜之日,孟郊喜不自胜,立即作了此首诗表达难以自抑的激动心情。

  孟郊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扩展6)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沈鱼通:沉)

  注释:

  ⑴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凤栖梧”。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集》入“商调”。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⑵消魂:魂魄消灭。多以名悲伤愁苦之状。江淹《别赋》有“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⑶惆怅:因失望或失意而哀伤。消魂:一作“佳期”。

  ⑷尺素:书写用之尺长素绢,借指简短书信。素:白绢。古人为书,多写于白绢上。

  ⑸浮雁沉鱼:古代诗文中常以鸿雁和鱼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又《汉书·苏武传》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因合称书信为鱼雁,亦有以鳞代鱼,以鸿作雁者。另亦指传书信者。

  ⑹终了:纵了,即使写成。无凭据:不可靠,靠不住。

  ⑺移破:犹云移尽或移遍也。破:唐宋大曲术语。大曲十余遍,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破,犹尽也,遍也,煞也。

  翻译:

  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梦境里黯然销魂无处诉说,醒后惆怅不已全因梦中消魂误。

  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能寄出。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

  赏析:

  此词上片写梦里相思。下片写醒后遣怀。全词语言清畅,而抒情有递进、有顿挫,故沉挚有力。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梦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

  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彩,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备“惆怅”,更觉得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备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不多见。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

  结尾两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她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首词就有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推荐访问:赏析 注释 翻译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3篇 《望江南·闲梦远》全词注释翻译赏析1 望江南闲梦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