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02-28 15:2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1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范例推荐)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1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活动内容: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区分。

  二、做泥团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区分(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区分(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扩展阅读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扩展1)

——泥土和石头教案

泥土和石头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泥土和石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泥土和石头教案1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 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区分泥土和石头

  1、 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 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 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 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 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 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 给泥土石头洗澡

  1、 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 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 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 做泥团

  1、 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 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 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三、 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 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泥土和石头教案2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活动内容: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

  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区分。

  二、做泥团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区分(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区分(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泥土和石头教案3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案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教案过程:

  1.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活动内容:

  一、给泥土石头洗澡1.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幼儿园教案。

  3.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做泥团1.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湿了怎么办?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三、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1.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扩展2)

——小班数学教案《区分1和许多》

小班数学教案《区分1和许多》1

  活动目标:

  1、能区分"1"和"许多"

  2、让幼儿感知"许多"可以分为许多的"1",很多的"1"合起来就是"许多"

  活动准备:

  1、苹果树一棵,苹果卡片,塑料筐,刺猬头饰

  2、教师帮幼儿戴上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冬天要到了,刺猬妈妈带着孩子们来采摘苹果做为过冬的食物.

  2、出示苹果树

  师:这是什么树啊?

  幼:苹果树

  师:树上有多少苹果啊?

  幼:一个,两个,三个……数也数不清

  师:数不清就是许多,树上有许多苹果?

  幼:树上有许多苹果

  师:树上有多少苹果?

  幼:树上有许多苹果

  3、参与活动

  师:下面请小刺猬们每人摘一个苹果,一边摘一边说:"我摘了一个苹果"

  幼:每人摘一个苹果说:"我摘了一个苹果"

  老师指着没有苹果的树问:"许多的苹果哪去了?"

  幼:"我摘了一个,他摘了一个……"

  教师总结:原来许多的苹果,你摘一个,他摘一个,就没有了.许多的苹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

  师:"现在请小刺猬们把摘到的苹果放进妈妈的筐里,一边放一边说:"我放了一个苹果"

  幼儿活动并说:"我放了一个苹果"

  师:"小刺猬们的苹果去哪里了?"

  幼:我放了一个在筐里

  师:筐里有多少苹果?

  幼:有许多的苹果

  师:许多的苹果哪里来的?

  幼:我放了一个,他放了一个……

  教师总结:原来你放了一个,他放了一个,一个一个的苹果合起来就是许多的`苹果

  4、活动结束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扩展3)

——小班科学教案:区分泥土和石头

小班科学教案:区分泥土和石头1

  人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一些刻骨铭心,一些也会渐渐淡忘。我有一个刻骨铭心的“第一次”——那是我第一次养狗,甜蜜且难忘,还有股淡淡的清香,那股纯真的香味儿使我久久回味着。

  小淘黑是我养的第一只狗,它有孩子般的"天真和顽皮,偶尔耍点小脾气,令人又好气又好笑。有的时候,它的眼泪会不真气地流下来,令我好心疼!小淘黑拥有一身乌黑光亮的毛,眼睛闪亮闪亮的,且炯炯有神,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总喜欢贴着背,胸前独特的白毛是它特有的标志。它总喜欢粘着我,朝我摇一摇尾巴,吐一吐舌头,时而跑在前头,时而跟在后头。它既会两脚走路,也会边倒立边走路……

  刚把小淘黑买来的时候,我并不知道怎么养它。我一边给它吃东西,一边呆呆的看着它。它那时怕生,不敢走来走去,最后,它终于忍不住在屋里寻找着什么。我急得焦头烂额,因为我不知道它在想什么呀!小淘黑第一次来到我家,我怎么可以亏待它呢?最终,它停了下来,看见地上有一滩水,便贪婪地喝起来。那水是刚才喝茶时不小心倒在地上的。看着它满足的样子,我不禁鼻子一酸:它怎么这么容易满足啊!我用双手接了一把水,送到小淘黑面前。它胆怯地看了我一眼,小心翼翼地舔了一下我手中捧的水,见我没反应,便大喝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它渐渐和我们混熟了,开始了疯狂的调皮捣蛋:一会儿把我的凉鞋咬破,一会儿把爸爸的袜子弄得无处寻,再过一会那妈妈的裙子垫窝……我们刚想教训它,它就巴眨着眼睛,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让我又下不了手,这可是它的“必杀计”呀!如果我不理它的话,它就会尽可能地弄出声响,引起我的注意。我要再不理它,它便会躲在一个离我最近的角落哭起来……

  狗狗其实就像人一样,需要关爱和呵护,也需要鼓励和帮助,小淘黑就像一个小宝宝,也有喜怒哀乐。狗狗也喜欢被捧在手心的感觉。这就是我难忘的第一次,难道不是吗?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扩展4)

——幼儿园小班教案《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5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1

教学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教学准备:

手环人手一个。

教学过程:

1.猜谜激趣。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①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只手,招招手。

②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③伸出左手摇一摇。

④出示手环,请把手环戴在右手。

⑤小结:戴手环的这只是右手。摇摇手的是左手。

(2)区别左右脚。

①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②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③小结:左手的这边是左边,右手的这边是右边。

3.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4.游戏:我说你做(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2)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5.竞赛游戏:我说你做(1)按手环颜色分组进行比赛(2)比赛中用五角星进行评价6.评出冠军组。

幼儿园小班教案《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2

  教学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

  2、愿意与同伴交流,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教学准备:

  手环人手一个。

  教学过程:

  1、猜谜激趣。

  “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①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只手,招招手。

  ②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右手?

  ③伸出左手摇一摇。

  ④出示手环,请把手环戴在右手。

  ⑤小结:戴手环的这只是右手。摇摇手的是左手。

  (2)区别左右脚。

  ①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②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③小结:左手的这边是左边,右手的这边是右边。

  3、感知左、右边。

  (1)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2)改变方位,区分左右。

  4、游戏:我说你做

  (1)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2)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3)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4)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5、竞赛游戏:我说你做

  (1)按手环颜色分组进行比赛

  (2)比赛中用五角星进行评价

  6、评出冠军组。

幼儿园小班教案《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空间方位的辨别,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关系判断,能正确区别空间位置关系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活动目标

  1、萌发感知、体验左右空间位置活动的兴趣,充分体验合作游戏活动带来的乐趣;

  2、让幼儿掌握左、右的概念,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

  3、提高幼儿观察力、抽象思维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感知“左右”方位;

  2、能正确区别“左右”空间位置关系,并理解其相对性、可变性;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过箭头符号,并理解其所代表的意思。

  2、材料准备:上下左右前后箭头标志、红绸巾若干、左右标志图、图示卡等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做得对”。(通过看看、说说、做做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学习看标志、说名称、做游戏。

  2、口头游戏:“左手举起来,右手举起来;……”

  设疑:“到底哪边是左手,哪边是右手?”

  (二)游戏“我的左右朋友”。(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区分左右的位置关系。)

  1、说说“我的左右手”,引导幼儿互相说说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2、区分左右手(请小朋友将能干的右手戴上红绸巾),鼓励幼儿两两互相检查、集体检查。

  3、游戏“我的左右朋友”。

  提问:“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有着很多像左手和右手一样的好朋友,看一看自己的身体,你能找出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旁边的朋友说一说。”

  (1)幼儿两两活动交流。

  (2)集体交流。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3)师生共同小结:靠左手的这边叫左边,靠右手的这边叫右边。

  (4)“说一说”,你座位的左右各是谁?左边与右边的物体是什么?(教师以图示的方法梳理幼儿的发言。)

  (三)分组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自主看符号、听口令、做动作,巩固对左右的认识。)

  1、介绍游戏玩法与要求:(1)先由组长出口令并检查小朋友们做得对不对;(2)速度可由慢到快,可轮流进行。

  2、分小组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四)游戏“碰碰歌”。(引导幼儿两两游戏,感受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可变性。)

  1、师:小朋友们做得真棒,老师想祝贺你们,让我们握握手吧,握手应该伸哪只手呢?(师幼面对面握手) 设疑: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都伸出右手,却不在一边呢?

  2、幼儿间两两面对面握手,进一步感知左右的相对性。

  3、游戏“碰碰歌”, 引导幼儿两两游戏,体验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可变性。

  4、师幼共同小结:小朋友站的方向变了,左右方向看到的东西也变了。

  (五)游戏:“我是小司机”。(巩固对左右的认识,感知左右方位在生活中的运用)

  1、讨论:认识左右可以给我们提供哪些帮助?(引导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上下楼梯、开车、走路等左右方位的运用。)

  2、游戏:“我是小司机”, 引导幼儿听信号开汽车,学习运用左右方位知识。(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选择以自身为中心开展“区别左右”教育活动。本活动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通过猜想、操作等方式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运用“看标志做动作”、 “找一找”、“听口令做动作”等游戏开展小组自主探索学习活动,充分体验、感知“左右”方向的空间位置关系;通过交流讨论、教师梳理、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其相对性、可变性;最后通过游戏“小司机”把学过的“左右”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的作用,给幼儿充分互动的空间、时间与机会,达到提高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本课的目标是通过律动、游戏等活动,感知以主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并能正确说出自己的左边和右边。激发幼儿与同伴交流的关系,能准确的说出物体所在的“左”“右”方位。

  在课中,多次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知左右,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幼儿在玩中学、乐中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孩子们的参与意识。通过幼儿的参与,让孩子们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方式更好的使教学进行下去。

  本次活动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师幼互动、生生互动良好,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案《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4

  活动目标:

  1、在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基础上,掌握以客体为中心正确区分左右。

  2、按照物体的不同方位,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培养空间方位感,感受左右的相对性与可变性。

  重点:以客体为中心正确区分左右。

  难点:能够按照物体的不同方位,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有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的经验。

  2、物质准备:大一点的毛绒玩具两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摸一摸,导入活动。

  1、 教师说幼儿做,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教师:摸摸你的左脸,拍拍你的左肩、拉拉你的左耳朵、跺跺你的左脚、摸摸你的右脸等等。

  二、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游戏法、讲述法来解决重点)

  1、游戏:握握手。

  教师:我们都伸出左手猜猜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2、请一位幼儿和教师面对面站立互相握手。

  讨论:当两个人都握左手的时候会怎么样?为什么?

  小结:面对面站立,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讲述。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事情?

  小结:面对镜子的时候,自己的左右正好和镜子里的相反。所以,教师面对小朋友做示范的时候,就叫镜面示范。

  三、游戏:看谁站的对。

  (游戏帮助幼儿区分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解决难点)

  1、请个别幼儿按照要求,快速站在教师的左边和右边。

  2、一位幼儿站在中间,请小朋友说出他的左边和右边,并按照自己的意愿站在小朋友的左边或右边,并快速说出自己站的位置。

  四、竞赛:比一比。

  (再次游戏加深难度,巩固幼儿已有经验)

  1、鼓励幼儿正确区分物体的左右。

  在场地的两边分别放一个大的动物毛绒玩具。引导幼儿说出,猴子的左边有什么?小鸭的右边有什么?

  2、幼儿按规则进行竞赛。

  全班幼儿分为两组,听教师的口令分别站在两个毛绒玩具的左边和右边,哪组快就获胜。

  五、音乐游戏:碰一碰

  鼓励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感受左右的相对性与可变性。

幼儿园小班教案《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5

  活动目标

  认识并能区分左右的方位。

  使幼儿能发现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培养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力、记忆力。

  让幼儿体验到与老师、同伴之间游戏的快乐,寓教于游戏之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引发幼儿学习左右的兴趣。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游戏不断重复巩固空间方位,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

  难点:能区分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左右。

  活动准备

  与全班幼儿人数一样多的动物图像和相应的眼睛、耳朵、手、腿等部位和红花圈圈。

  活动过程

  一、 热身运动:游戏《出操》。游戏中包含有“向前走,向后转”的方向,在游戏中复习了“前后”的空间方位。

  二、 通过《出操》游戏引出幼儿思考“*叔叔出操时还有哪些口令?(向左、向右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叔叔的操练吧!”利用幼儿对*操练的崇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引出新知识“区分左右”。

  三、 新课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用哪只手写字?那只手拿筷子?请举起来。”

  生:“这只手。”

  师:“这只手是右手,右手真棒,能做好多的事情,我们一起给它奖励一朵大红花(把红花圈圈戴在右手),另外一只是左手,今天我们来学习区分左和右。”

  2、发现自身的左右。

  (1) 启发幼儿发现自身的左右,说说自己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右的。(腿、肩、手、眼睛、耳朵、鼻孔)

  (2) 游戏:看谁做得对。

  幼儿根据教师的指令做相应的动作,开始速度可以慢点,随后游戏速度由慢变快。如:举起你的右手(戴红花圈圈的手)、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腿、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指你的左鼻孔、左脚跳一下、右脚踏两下。

  (3)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左边有谁,右边又有谁,左边和右边各有哪些物体。

  3、尝试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 请几名幼儿排成一横,其它幼儿说说XXX的左边是谁,右边又是谁。

  (2) 游戏:全班幼儿两排面对面站立,两人一组,听教师指令作相应动作,感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如:伸出右脚碰一碰,伸出左手拍一拍,向左/右边看。两排互换位置重复游戏一遍。

  (3)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4、操作活动

  一人一份动物图像,一幼儿说指令,另一幼儿根据指令给动物贴上相应方位的部位(如左眼、右耳朵、左腿),互换角色重复以上操作。

  5、小结:纵观以上游戏,让幼儿总结出左右可以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也可以以客体为中心区分。

  6、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回家的路上观察公路上的人、车都是往哪一边走?从而教育幼儿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教学反思

  一、 备课时我考虑了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在幼儿已具备的方位知识“前后”的基础下引入“左右”方位,使幼儿较容易接受新知识。

  二、 针对本次活动,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这节课总效果不错,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师幼配合得很好,通过这节课 ,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方面得到全面的,自主的发展。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抓住了幼儿对*操练的经验水*,学习特点和大班幼儿的个性特征,把握了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促进了幼儿对空间方位知识最大限度的发展。

  3、对师幼儿互动的反思:本次活动师幼儿配合得很好。

  三、 本节课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真正体现了寓教于游戏之中。不足之处在于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游戏设计过少,使个别幼儿撑握得不够好。

  四、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的内容上设计多层次的游戏

  小百科:左右是一个汉语词汇,方向词。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扩展5)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区分基数和序数》3篇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区分基数和序数》1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

  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

  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二、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

  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1)聪明的玩家

  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2)给一样多的发花

  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3)一样多的放一起

  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三、活动评价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动物的实物卡片,幼儿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知道:x数字的屋里放的全都是数量是x的小动物,数量是x的小动物都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等。

  中班数学:老奶奶的服装店

  一、活动目标:⒈在帮老奶奶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⒉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二、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奶奶图片一张 标记等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老奶奶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老奶奶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1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老奶奶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

  ——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老奶奶年老眼花分不清楚了,你们愿意来帮帮她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奶奶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熊奶奶要杨杨老师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2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老奶奶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老奶奶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老奶奶哦!)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

  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1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

  ——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都是×个吗?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2帮老奶奶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奶奶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奶奶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出示4至8):奶奶在这里告诉我们了,谁看懂了呀?x x看得这么认真,她一定看懂了!(幼儿自由表述)

  ——老师小结:上面是4,表示是四个纽扣洞洞,下面是8表示8个纽扣洞洞,这个箭头表示慢慢、慢慢地变,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对,是慢慢变多了……

  ——带上篮子去找一件自己的衣服,先看清楚老奶奶订纽扣的要求,再把纽扣倒出来摆一摆,想清楚就可以订纽扣啦!

  老师巡回关注:孩子能否按图示、按序订纽扣。

  ——展示个别,集中评价:

  这件衣服的纽扣是谁订的?这里,奶奶的要求是:纽扣上的洞洞是越来越……?真是越来越多了,你真聪明,谢谢你哦!

  这件呢?是谁做的?奶奶的要求是越来越……?原来是纽扣的队伍排错了,要改一改!

  (四)

  ——你们真能干,不仅帮老奶奶找到了纽扣,还做好了新衣服,老奶奶可高兴啦!她说:“谢谢这些聪明、有礼貌的宝宝。下次,欢迎你们去他的服装店卖衣服哦!”你们该说什么呀?(老师:嗯,帮老奶奶做事情我们也很高兴!)做完事情啦,我们出去放松放松吧?跟老奶奶、还有老师们说什么呢?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区分基数和序数》2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幼儿园中班的数学教案《区分基数和序数》3

  活动目标:

  1、区分基数和序数,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2、对序数和基数现象感兴趣,初步建立良好的秩序感。

  活动准备:

  1、有若干车厢的小火车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轻音乐。

  2、幼儿操作纸、蜡笔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数车厢(教师指导操作)“呜……一列长长的火车开来了,小朋友,谁来帮我数一数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8节车厢用数字8表示)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引导幼儿从火车头开始数起,并做好箭头标记)

  2、数动物

  “看小动物们都来车站集合,准备去春游啦!数一数站台上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

  “谁排第一?你是从哪里开始数的?”

  3、乘火车

  “这么多小动物要乘车,谁应该第一个上车?为什么?”(小猴排在第一个)“排在第一个的小猴子第一个上车,他说我的座位在从火车头开始数第四节车厢,谁来帮小猴子送到他的车厢里?”(送到后和小朋友一起检查有没有送对)“接下来轮到谁上车了?熊猫说我的座位在从前往后数第2节车厢,谁来帮熊猫送到他的车厢里?”

  “轮到小猫上车了,小猫告诉我它的座位在熊猫和小猴中间,谁知道它坐在第几节车厢?”

  “现在火车上有几只小动物?他们分别坐在哪节车厢?”

  4、小结:再次巩固序数和基数的不同。

  二、幼儿自由操作

  1、分散操作

  “还有小动物也想赶快上车呢,请小朋友按照顺序帮所有的的小动物都送上车,帮他们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轻音乐)

  2、集体检查

  “现在所有的小动物都上车啦,我们来看一看小动物都坐在第几节车厢。”(引导幼儿运用语句:“xx动物坐在第x车厢”)“现在谁能说一说,第五节车厢坐了谁?(“x号车厢里坐着xx动物”)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在哪个车厢,可以数一数,从火车头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节车厢。

  三、逛公园(操作游戏)

  “小动物们都上车了,火车开动了,呜……咔嚓咔嚓,公园到了!春天的公园真美呀!美丽的花朵都开了,好漂亮呀!这里一共有几盆花?”(个别数、集体数)“小猴说我要买一点花打扮我的家,看看小猴伸出了几根手指?它要买几盆花?”

  “小猴买了三盆美丽的花,他说我还要买1个水壶,我喜欢从箭头开始数第3个水壶,请小朋友帮小猴想买的水壶圈出来。”

  “哎!小动物玩累了,他们来到了蛋糕店买甜甜圈和饮料,猜猜看小兔需要买些什么?”(5个甜甜圈和第5瓶饮料)“请小朋友帮小猴和小兔选出他们需要的东西,数第几个的时候一定要从箭头开始数起,数到几就是第几个。”

  四、讲评操作部分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师幼共同验证,及时纠正错误的操作。

  五、结束部分

  小动物们春游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朵,品尝到了美味的食物,现在他们要乘火车回家了,呜……呜……火车又要开动啦!(音乐响起,全体幼儿听音乐玩开火车出活动室。)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扩展6)

——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方法3篇

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方法1

  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如果双方不存在协商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没有书面协议,也不存在口头约定,而是根据章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应当认为是劳动关系而不是劳务关系。

  2、主体不同。劳动关系是一种不*等的关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是管理和被管理,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是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产生的一种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付报酬的稳定关系;劳务关系是*等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情况,劳务方只要按照约定完成工作任务即可,另一方无权作出额外要求。

  3、以谁的名义实施工作以及由谁承担责任不同。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名义进行工作,由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与劳动者本人没有关系;劳务关系是提供劳务的一方以本人的名义从事劳务活动,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4、两者关系的稳定性不同。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关系较为稳定、长久,反映的是一种持续的生产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之间结合的关系,而劳务关系当事人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即时清结的关系。

  认定劳动关系的方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定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绩的组成部分。

  4、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的劳动关系时可参与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的;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劳动关系管理的概念

  (一)劳动关系管理的含义

  劳动关系是指企业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及其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劳动者的组织(工会、职代会)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安全卫生、劳动环境等。

  (二)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

  (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三)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

  (1)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

  (2)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建立健全市场就业机制的客观需求。

  (3)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是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I)*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休息、休假的权利。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均每周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二)劳动者的义务

  (1)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2)劳动者应当提高职业技能。

  (3)劳动者应当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区分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的方法2

  1、两者产生的依据不同。劳动关系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要素的结合而产生的关系;劳务关系产生的依据是双方的约定。如果双方不存在协商订立契约的意思表示、没有书面协议,也不存在口头约定,而是根据章程的规定而产生的一种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应当认为是劳动关系而不是劳务关系。

  2、主体不同。劳动关系是一种不*等的关系,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是管理和被管理,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是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产生的一种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付报酬的稳定关系;劳务关系是*等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情况,劳务方只要按照约定完成工作任务即可,另一方无权作出额外要求。

  3、以谁的名义实施工作以及由谁承担责任不同。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名义进行工作,由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与劳动者本人没有关系;劳务关系是提供劳务的一方以本人的名义从事劳务活动,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4、两者关系的稳定性不同。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关系较为稳定、长久,反映的是一种持续的生产资料、劳动者、劳动对象之间结合的关系,而劳务关系当事人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即时清结的关系。

  认定劳动关系的方法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定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制度适用于劳动者;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绩的组成部分。

  4、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的劳动关系时可参与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的;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劳动关系管理的概念

  (一)劳动关系管理的含义

  劳动关系是指企业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及其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劳动者、劳动者的组织(工会、职代会)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内容是指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劳动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如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安全卫生、劳动环境等。

  (二)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直接联系。

  (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

  (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内部劳动规则。

  (三)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

  (1)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是深化企业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

  (2)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建立健全市场就业机制的客观需求。

  (3)做好劳动关系调整工作,是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I)*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休息、休假的权利。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均每周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二)劳动者的义务

  (1)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

  (2)劳动者应当提高职业技能。

  (3)劳动者应当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扩展7)

——《石头书》教案

《石头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头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头书》教案1

  A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初步了解问话提示语表达的不同顺序,理解文中“雨痕、波痕、矿物”等科学名词。

  B类

  1.初步了解作者采用“对话设问、层层推进”介绍科学知识的方法。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体会文章中科学推想的严密、合理。

  C类

  1.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1.读课文,做到字音正确,不添字,不漏字。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懂的词语,并试着理解。

  3.收集有关“化石”方面的资料,准备交流。

  4.联系课文说说“刨根问底”的意思。

  5.文章第10小节是勘探队员根据化石得出的科学推断,你认为他的推断有根据吗,为什么?

  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

  学生课堂练习单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揭示课题,疑问导入。【C;3分钟】

  1.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石头书》(板书)

  2.疑问导入: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你想到的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读了课题,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大家都想把这些疑问探个明白,弄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板书)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

  自读课题

  自主质疑

  轻声读文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理解科学名词,整体把握。【目标A1、A3;15分钟】

  1.学生自读课文,老师也轻声读课文。

  2.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主要写了有着刨根问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从勘探队员那里得知了许多石头书的学问。)

  指导:画出文中的主人公(川川、磊磊、勘探队员)

  他们在做什么?

  3.分角色练习读,边读边想为什么称它为石头书呢?

  石头书的外形

  石头书上的字

  石头书上的画

  石头书上画的作用

  4.指导理解:“勘探队、雨痕、波痕、矿物、化石、地壳、矿石”等离学生生活实际遥远的科学名词

  自读课文。

  学生交流

  动笔圈画

  分角色读

  感受了解

  第三板块——检查生字,了解问话中的提示语【目标A2、A3;15分钟】

  1.生字识记。

  ①二类字——勘、趴、读、秃、壳

  ②生字

  队、怪、矿、煤、叔、印(左右结构)

  册、迹、壳、炭(其它结构)

  指名学生读,领读,齐读

  指导:“壳”是多音字,qiáo 、 ké

  2.指导书写。

  指导时重点注意生字各部分的比例和“纵让”关系,如“叔”要左宽右窄、左松右紧;“矿、怪”等则左窄右宽,左紧右松。

  “怪”字右下是“土”不是“工”,“壳”下面是“几”不是“儿”,“炭”字下边是“灰”,不能写成“厂”字头。

  3.学习问话中的提示语。

  出示: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提示语在前)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提示语在后)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没有提示语)

  指导:根据表达的需要,提示语有时放在说话的前面,这时要用冒号(:)提示下文说话内容,再把说话内容用双引号引起来;提示语也可以放在说话内容的后面,这时说话内容需要用双引号引起来,句末只需要句号就可以了;提示语有时也被省略,我们只要将说话内容用双引号引起来就可以了。

  出示:

  “我在读书呢。”叔叔笑着说,“你有什么事情吗?”

  指导:提示语也可以放在句子中间。

  小结:对话中的提示语还是我们说话内容的一个补充,它会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读懂人物。我们来看——

  川川好奇地问 (好奇)

  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 (高兴)

  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特点)

  ……

  生读生字

  学生领读

  学生练写生字

  自读语句

  感受交流

  再读有提示语的句子,交流

  感受理解

  第四版块——课堂作业【目标A2、B1;7分钟】

  1.抄写词语。

  好奇、足迹、矿物、贝壳、叔叔

  奇怪、煤炭、矿石、化石、脚印

  2.练习朗读,注意文中的提示语。

  3.课堂作业本。

  学生作业

《石头书》教案2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

  学生:喜欢。

  老师:都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啊?

  学生:像语文书一样,印在纸上的,一页一页的书。

  老师:今天啊,老老师请大家见识一本非常奇特的书

  (出示石头)

  学生:啊

  老师: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也能教给我们许多知识,这就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请同学们把手拿出来,跟老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头”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老师板书课题)

  老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说些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呢?

  学生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

  学生2:石头书的作者是谁呢?

  学生3:石头书上有些什么内容啊?

  学生4: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二、初读课文

  老师:同学们对课题提出了许多疑问,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这就叫“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好奇心来读读这篇课文。

  (教老师出示自读要求,学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课文。)

  老师:(出示词语)大家先自己读一下。(学学生自读)谁能读的请举手。(指名读)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朗读这些词语。(齐读)

  老师:谁能解决刚才同学针对课题提出的疑问?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回答)

  三、学习学生字(略)

  四、学习课文

  老师: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学生:他们不知道勘探叔叔在干什么!

  老师: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不像,那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怎么说是书呢?

  老师: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学生:因为那上面有字和画。

  老师:石头书上真的有字吗?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样的字?

  [老师]石头书上真的有字吗?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样的字呢?

  [学生]石头上的字,就是雨点留下的痕迹。

  [老师]还有吗?

  [学生]还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不点儿,叫矿石。

  [老师]看看他们说得对不对?(教老师通过课件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一段话:“有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上的字。”)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朗读一下。(一位学学生朗读。)

  [老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知道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了吗?

  [学生]是雨痕和波痕。

  [老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

  [学生]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还有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

  [老师]雨痕和波痕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学生]雨痕是一点一点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老师]石头书上的字就这些吗?

  [学生]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

  [老师](教老师指着视幕上的省略号问):这6个小点表示什么?

  [学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

  [老师]对的。这些小不点儿叫什么?

  [学生]叫矿物。

  [老师](教老师通过课件展示5幅不同矿物标本)这些矿物有不同的颜色,有的金光闪闪,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头书上的这些字,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

  [学学生纷纷回答]千奇百怪。五颜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态。姿态各异。

《石头书》教案3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

  生:喜欢。

  师:都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啊?

  生:像语文书一样,印在纸上的,一页一页的书。

  师:今天啊,老师请大家见识一本非常奇特的书——

  (出示石头)

  生:啊……

  师: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也能教给我们许多知识,这就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请同学们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头”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师板书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说些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呢?

  生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

  生2:石头书的作者是谁呢?

  生3:石头书上有些什么内容啊?

  生4: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

  二、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对课题提出了许多疑问,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这就叫“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好奇心来读读这篇课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课文。)

  师:(出示词语)大家先自己读一下。(学生自读)谁能读的请举手。(指名读)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朗读这些词语。(齐读)

  师:谁能解决刚才同学针对课题提出的疑问?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回答)

  三、学习生字(略)

  四、学习课文

  师: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生:他们不知道勘探叔叔在干什么!

  师: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不像,那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怎么说是书呢?

  师: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生:因为那上面有字和画。

  师:石头书上真的有字吗?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样的字?

  [师]石头书上真的有字吗?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样的字呢?

  [生]石头上的字,就是雨点留下的痕迹。

  [师]还有吗?

  [生]还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不点儿,叫矿石。

  [师]看看他们说得对不对?(教师通过课件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一段话:“有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上的字。”)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朗读一下。(一位学生朗读。)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知道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了吗?

  [生]是雨痕和波痕。

  [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

  [生]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还有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

  [师]雨痕和波痕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生]雨痕是一点一点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师]石头书上的字就这些吗?

  [生]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

  [师](教师指着视幕上的省略号问):这6个小点表示什么?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

  [师]对的。这些小不点儿叫什么?

  [生]叫矿物。

  [师](教师通过课件展示5幅不同矿物标本)这些矿物有不同的颜色,有的金光闪闪,有的晶亮透明……看到石头书上的这些字,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们?

  [学生纷纷回答]千奇百怪。五颜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态。姿态各异。

《石头书》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三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17、石头书)一起读课题

  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石头书?石头怎么能叫书?石头书上有什么?石头书在哪里?)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闪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到课文中去问个明白,探个究竟吧!

  二、初读指导,掌握生字词

  根据老师的要求去读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①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和同学。②读通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③思考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效果

  刚才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效果。

  认读生字词语,指导字形,理解词义

  A组:川川磊磊叔叔

  a、指读正音

  b、这是课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再读

  B组:地壳贝壳好奇好处藏着藏语

  a、指读

  b、强调这是两组多音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c、齐读

  C组:脚印足迹雨痕波痕矿物煤炭矿石

  a、指读

  b、读句:雨点留下的脚印是指导读流利。

  c、再读理解:雨点留下的脚印是波浪留下的足迹是还有哪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勘探员叔叔说石头书还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哪块地下藏着

  D组:一册书奇怪刨根问底指读齐读

  咱们的读书效率可真高呀!你看,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再次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①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用横线画出来②他们刨到了哪些问题,用曲线划出来。

  1、学生读课文,做记号

  2、交流板书

  书?哪里有书哇?一层一层的

  这书上有字吗?雨痕、波痕、矿物

  这书上有画吗?树叶、贝壳、小鱼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3、小结:同学们,川川和磊磊通过这三个问题就明白了石头书的样子,通过这两个问题就明白了石头书的用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石头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四、精读课文1-5小节,了解石头书的样子

  (一)学习石头书是一层一层的

  1、这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得正开心,咦?那边有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他在看什么呀?真好奇呀!咱们一起来问问叔叔吧!引: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齐读再好奇一点,再读

  叔叔笑着说:我在读书呢。

  2、哦!他在读书。同学们,这时你心里的疑惑已经全部解开了吗?(没,我感到更疑惑了。)疑惑什么呢?

  出示:书?哪里有书哇?眼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大石头,真奇怪呀!怎么在石头上读书啊?

  3、赶紧读读勘探员叔叔的话吧!出示: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图片)谁来看着图片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

  把这个词语放进句子里,你能读好吗?出示整句指名读

  4、比较句子初步了解反问句句式

  叔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说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再读读这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哦,好多同学喜欢第一句用问号结尾的句子。老师告诉你们,像这种不就是吗?的句式称为反问句,第二课中我们也见过。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反问句能加强说话的语气,这里叔叔想加强肯定的语气,肯定石头就是一册厚厚的书。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5、小结:同学们,1-5小节咱们已经学完了,你知道了些什么呢?(勘探员叔叔告诉孩子们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哦!石头就是书!明白了,不过,这时川川又有疑问了,他真好学,想来个打破砂锅问到底,勘探员叔叔又会告诉他什么呢?默读6-9小节,这几小节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石头书上有字又有画)

  (二)学习石头书上的字

  1、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呢?大家赶紧读读第七小节。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

  2、出示图片加文字。边指边引。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3、今天川川和磊磊遇到勘探员叔叔,可增长了不少见识呢!川川明白了许多,你明白了吗?赶紧读读这段,你能用上书上的文字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石头书上的字吗?赶快多读几遍,能背出来就更好了!指名介绍2个

  (三)学习石头书上的画

  勘探员叔叔又帮川川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可说他们两个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孩子还真没错。这不,磊磊有疑问了。(引读第八节: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1、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吗?石头上的这些树叶、贝壳、小鱼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化石。

  2、介绍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之后,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4、你在哪里看到过化石呢?

  5、说得真让人感兴趣呀!再来一起读这一节吧!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生字词,还了解了一种奇怪的书---石头书的样子,它是一层一层的,上面既有字,又有画。那么到底读懂了这本书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将在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六、作业:

  搜集有关石头书的资料,明天课上和同学交流。

  七、指导写字:

  今天咱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新词,一定要及时写一写才不会忘记。出示:

  叔煤矿怪

  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叔左宽右窄左松右紧

  煤矿怪左窄右宽左紧右松

  描红一次描成不能涂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了石头书是什么样的,它是石头书上既有又有。是石头书上的字,是石头书上的画,那看懂了这本书又有什么用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二、.精读课文

  1、出示第十一小节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也许你能从中刨到答案。

  A、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引导学生理解上下文思考。师小结:勘探队员根据石头书上的字、画推测到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密林,后来变成大海。

  B、了解化石的形成。(有些动物或植物,由于地壳运动被埋了起来,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以后,这些动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就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C、指导朗读。

  2、读懂了石头书还有什么用呢?(找矿、了解人类的发展、生物的进化)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我们班哪些同学特别喜欢刨根问底,就请你们读读川川、磊磊的话,爱解决问题的同学就读勘探队员的话。

  4、指名分步读六次对话。

  5、读了这些对话我们懂得了哪些知识?

  师小结:

  (1)难怪川川和磊磊最后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不少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他们之所以能读懂这些知识,是因为好奇、善问。文章开头说:他们本来是在山上玩的,看到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感到好奇,就提出问题向他请教。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刨根问底,深入思考)

  三、了解提示语

  1、这篇课文除了第一自然段,通篇都是写人物对话的,我们现在来看看提示语的安排形式有几种。

  (1)默读课文,仔细分析归类,相互讨论后回答。

  (2)归纳:提示语在前共5处

  提示语在后共4处

  不加提示语共4处

  四、总结深化,激发探究欲望

  1、今天我们和川川、磊磊一起刨根问底,了解到石头书上的学问可真不少。学到这里,老师也想和他们一样来刨根问底------

  川川和磊磊怎么会刨到这么多的学问的?(善于观察、充满好奇、不懂就问)

  勘探队员怎么会知道那么多知识的?(知识丰富、观察仔细、研究投入)

  2、教师小结:这样看来,不仅石头是一本书,川川、磊磊和勘探队员也是一本书啊!你们同意吗?

  3、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看来生活中许多看似普通的东西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也能学到许多知识,真可以说生活处处皆学问。

  五、作业

  1、从老师推荐的网站、书目当中,你又刨到了哪些知识?能自信地告诉大家吗?

  2、你还知道自然界中有什么可以被称为书的?

《石头书》教案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预习设计:

  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借助身边的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学习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书,回忆一下,你都读过哪些书?生:

  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读书的作用?生:(丰富知识)

  师:老师要告诉大家:读书只是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你知道吗,大自然也是一本书,只要我们善于探索观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老师给大家带了几张图片,这是什么?生:(石头)

  师:你可别小看了这些石头,他们隐藏着无穷的奥秘。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石头中的奥秘。(板书:石头书)

  师:当你看到石头书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生:??

  师: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对吗?

  生:对。

  师: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那么就让我们轻轻找开书,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词语、句子大闯关

  A组:川川磊磊叔叔(这是课文中的三位人物)

  B组:地壳好奇藏着(读了这几个词语,你有什么想要告诉大家的呢?)(多音字组词:贝壳好处*等)

  C组:雨痕波痕矿物(这是石头上的字,)(先让学生说:文中指什么?文中这样介绍他们,指名读)

  出示句子:雨点留下的脚印是波浪留下的足迹是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评价朗读)

  D组:树叶贝壳小鱼(先让学生说:文中指什么,还是我们生活中的树叶和贝壳吗?这些是石头上的画,是动物、植物保存在地层中的遗体、遗迹,他们是地球的日记。叫做化石)

  出示句子: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评价朗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文中的词语、句子大家读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不读破句。

  2)读后思考:用划出川川和磊磊向叔叔问了几个问题,并用①②等标上次序;用﹏划出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合作探讨〉

  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交流自读课文的收获。

  〈交流展示〉

  1)、交流,相机出示:

  在看什么?书哪里有书?石头就是书。书上有字吗?雨痕、波痕、矿物

  书上有画吗?树叶、贝壳、小鱼化石说明什么?以前后来又过了(地壳变化)

  看懂石头书有什么作用?煤炭矿石

  2)、刨根问底:川川和磊磊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真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用我们课文中的词语来说就是什么?(刨根问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破砂锅问到底。

  3)、这六个问题,要是老师把第一、二个放在一起,第三、四、五放在一起,第六个单独在一起。你觉得课文要怎样划分段落吗?(1---5、6---11、12---14)

  〈自我完善〉

  四、总结课文学习生字

  课文主要写了有着刨根问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从勘探队员那里得知了许多石头书的学问。下节课老师继续和大家探索石头中的奥秘。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生字。

  1、认读识记。2、交流识记方法。3、重点指导4、学生练习书写。

《石头书》教案6

  一、教材分析:

  《石头书》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讲述的是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孩子与勘探叔叔的交流,告诉我们石头就像一本书,外形像书,内容上也像书,蕴含着许多学问。课文还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文章人物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使课文的各部分衔接自然,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课文借着川川和磊磊这两个孩子与勘探叔叔的交流,介绍了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读来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二、教学理念:

  这篇课文层次清楚,构思精巧。所以全文设计以问答为主,在问答中有关"石头书"的含、如层层剥笋,逐次展开。由“好奇”——“奇怪”——“高兴”人物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贯穿全文,使课文的各部分衔接自然,有效地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能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中提示语摆放位置的不同及标点的不同用法。应用提示语摆放位置的不同及标点的不同用法进行写话的训练。

  教具准备:

  挂图、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

  2、谈话:上接课,我们读通课文,知道了两个小朋友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小黑板上的句子)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指名读读这句话。

  (2)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学习课文,感悟解疑:

  1、刚才,你们读了句子,也在一个接一个地提问,这就是(出示词语:刨根问底。齐读)

  2、课文中是谁在刨根问底呢?他们问了那些问题呢?现在你们要不知道呢?(要)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3、请大家一起读读第一、二节

  这两节告诉我们什么呢?

  (待学生回答后小结: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4、谁来朗读课文3、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两个孩子对勘探叔叔的回答感到摸不着头脑。)

  5、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指导朗读2、4这两个自然段。)"好奇"表现了川川看到勘探队员对一块大石头入迷时感到的疑惑,从而引发了他浓厚的兴趣。"奇怪"则表示两个孩子对勘探叔叔的回答感到摸不着头脑。

  6、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不禁是抑制不住的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看挂图认认石头上的字和画。(出示挂图)石头书第二课时相关内容:23日月潭的传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争吵》教学设计田忌赛马说课稿三年级语文试题——七颗钻石练习《雪儿》反思《月球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荷花练习题查看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第8、10自然段

  ①出示小黑板上的第8、10自然段

  ②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石头的字画和贝壳恐龙的化石,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的

  ③再读读这两句注意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在用法上的区别。

  ④学生观察练说后小结:注意提示语在前,标点是(:)提示语在后,标点是(。)

  ⑤应用提示语摆放位置的不同及标点的不同用法进行写话的训练。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刨根问底"是问个明白,探个究竟。)

  谁能用"刨根问底"说句话?

  7、朗读第14自然段。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8、分角色朗读课文。(设计意图:为了把课文读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为学生设置情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来读不谓是一种很好的手段。让学生抓住一些重要的词、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对话场景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让学生充分地读好对话,为后面的复述教学作好铺垫。)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四、作业设计:

  (设计意图:课内外的延伸继续采用学用结合,与课堂中创设的说话写话情境保持一致。为了提高学生对本课字、词掌握的能力,让本课的字、词得到更多的训练特设计这些字、词的练习)

  1、给下面带“-”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

  地壳(kéqiào) 好奇(hàohǎo) 地壳(kéqiào)

  好看(hàohǎo) 足迹(jījì)画册(cèchè)

  2、写出近义词。

  好奇( )高兴( )刨根问底( )聚精会神( )石头书第二课时相关内容:23日月潭的传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争吵》

《石头书》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辨识字音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找文中的对话,梳理文章的脉络,让学生初步认识石头哪儿像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书中能学到许多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与众不同的书——(补充课题:石头书)。齐读课题

  师: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有疑问吗?生回答。

  师归纳。板书(样子?、字?、画?、作用? )

  同学们的脑中出现了这么多的疑问,下面就让那个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初读指导,掌握生字词。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的大声地读课文,读正确每一个字音,读通顺每一句话。

  2、检查词语。

  A组:川川磊磊叔叔(这是课文中的三位人物。叠词的第2个词要读轻声,指名再读。)叔叔是干什么的呢?生:(勘探队员)

  B组:勘探队员

  师:勘探队员就是探索地壳的变化,寻找矿物、化石、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人。

  C组:地壳、矿物、化石、煤炭

  (课件:地壳、矿物、化石、煤炭依次出现)

  师:大家看,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它从内到外有4部分构成,这是内地核,这是地核,这是地幔、这是地壳。地壳就像鸡蛋的外壳一样,只是没有蛋壳来得光滑,而是凹凸不*的一层岩石。

  师:“壳”在文中还组成了另外一个词,那就是“贝壳”。(课件:贝壳)

  矿物提供一组图片

  化石师古代生物的遗体等埋藏在地下,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之后,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煤炭出示图片那我们该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知道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多数地方在写人物的——对话。而且问句很多,请快速读课文,用——划出问句。

  师:出示整理的6句话。你们看,川川和磊磊一问接着一问,他们意思那个要把问题弄清楚,这就是——刨根问底。

  2、他们刨到了什么学问?

  一问一问解答

  ①

  ②生:读“书?哪里有书哇?”

  师回答: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石头就是一册厚厚的书。(课件)

  看图,谁来找找它们的相似点。

  师: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谁来看着图片读好这个词?(指名读齐读)(板书:一层一层的)

  比较反问句和陈述句。

  师:用了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谁能来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③学习石头书上的“字”

  a、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呢?大家默读第七小节去找一找。谁来汇报一下你的读书收获?

  b、出示图片加文字。边指边引。“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指导朗读)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④、

  a、石头书上的画有:(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吗?石头上的这些树叶、贝壳、小鱼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化石。

  b、指导朗读。

  ⑤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10—13自然段,说说这部分内容又告诉我们什么?(石头书的作用)(板书:了解地质发现矿藏)

  ⑥

  四、指导写字:

  今天,咱们认识了好多生字,新词,一定要及时写一写才不会忘记。

  重点指导:怪壳炭印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新的生字词,还了解了一种奇怪的书。石头书的样子是一层一层的,上面既有字,又有话,那么这些字和画是怎么形成的呢?读懂了这本书又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将在下一节继续学习。

《石头书》教案8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22

  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生字词。

  ⑶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⒊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⒋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四、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夫人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⒊朗读第14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⒋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石头书》教案9

  教学要求: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板书课题)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自学生字词。

  ⑴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⒊检查自学情况。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队员趴在石头上看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⒈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清在稳重画出有关的词语。

  ⒉朗读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⒈朗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1)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2)指导朗读。

  ⒉朗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的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点拨: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这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

  三、作业: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外形:一一层一层

  石头书

  内容:有字有画

《石头书》教案10

  教学内容: 《17、石头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一 导入新课

  (1)(指着石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石头,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探索这些石头的奥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

  (3)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刨根问底”,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学问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节课,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做到“刨根问底”。

  (4)我的十分钟

  师:“什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讨论

  师总结: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样。

  想一想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课中“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义。

  “如果我们光读书,却不用心思考,提不出问题,这可是个问题”

  “提不出问题”的“问题”是想回答的题目。

  “这可是个问题”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师:例子举得不错,两个“意思”“问题”的意思的确不一样,通过刚才的讨论,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一样,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二 质疑激趣,精读课文。

  1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指名读这句话。

  (2)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继出示:石头怎么做成书呢?

  “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呢?

  该怎么读这本“石头书”呢?

  2 这三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课文里,现在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再与同座同学交流交流。(给予充分的时间)

  3全班交流。

  (1)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第几小节?谁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再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石头 像 书

  a听同学们这样说,老师倒有个问题了: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看我们*常用的书,语文书啦,思品书啦,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b 而这石头光秃秃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你能帮老师解答吗?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师教你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用笔在这些自然段前做一个记号。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这一段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石头哪儿像书?(一页一页)

  指导朗读这一段。

  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d 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那石头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a 自由读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练习说话:(出示)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 )。后来,这里变成了(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 ),这里又变成了( )。石头书会告诉我们( )

  (3)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话后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这里的“读”是我们*常读书的读吗?那这个“读”字该怎么理解?

  (读:钻研、探索)

  (3)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理解练习

  1)、填空:

  (1)石头就是书,不仅因为它 的,就像 ,而且因为石头书上也有字和画。“字”指 、 和 ,“画”指 。(2)“它能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中“它”指 。从 ,我知道这里曾是一片密林;从 ,我知道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2)、课外阅读:《奇怪的大石头》

  3、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四 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自主练习

  1、“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个歇后语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刨”到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石头→书

  一层一层 一页一页

  雨痕、波痕…… 字

  树叶、贝壳、小鱼…… 画

  告诉…… 获得知识

  智慧瞬间

  拓展阅读

  化石小资料: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从化石中可以看到古代动物、植物的样子,从而可以推断出古代动物、植物的生活情况和生活环境,可以推断出埋藏化石的地层形成的年代和经历的变化,可以看到生物从古到今的变化等等。

  人物小故事:

  奇怪的大石头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每次他都受藏在一块大石头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跑去问老师,老师想了想,说:“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

  “是谁把它放在哪儿的呢?”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我可说不上来了。”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石头书》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重点难点:

  读好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石头、小黑板、挂图、一堆石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一、我的十分钟,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板书:书)同学们,你们能说说书的好处吗?

  生交流汇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把书比作是灯塔,书是方向性的。”

  “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师,说得真好,希望大家今后多读书,读好书,在书中学知识,长见识,增长才干。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来读一本书。 (在“书”前板书:石头)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3.同学们,你们刚才提出的疑问,书上已有明确的答案,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课文,就会弄明白的。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 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生字。

  (3)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 足迹 聚精会神

  矿物 地壳 刨根问底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足迹 矿物 一册 脚印 叔叔 勘探队员

  奇怪 矿石 煤炭 化石 贝壳 刨根问底

  (2)指名逐个读,注意读准*舌音:册、足 翘舌音:叔叔

  前鼻音:印、勘、炭 后鼻音:矿

  (3)找出正确的读音。

  地壳(qiào ké) 好奇 (hǎo hào) 埋藏(cáng zàng)

  贝壳(qiào ké) 好看(hǎo hào) 宝藏(cáng zàng)

  (4)课文中有很多与地质勘探有关的词语,通过课前查课外书,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给大家介绍介绍。

  (5)齐读生字词。

  (6)出示生字黑板。指名读,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成语)

  这些生字中,你认为哪些特别容易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选择你认为比较难的字描一描,写一写。

  (7)试读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轻声试读课文。

  找出自己认为读得好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三、自主练习

  1.出示多音字组词

  壳ké ( ) 禁jīn( ) 好hǎo( )

  qiào( ) jìn( ) hào( )

  2.扩词。

  怪 ( ) ( ) ( ) ( )

  矿 ( ) ( ) ( ) ( )

  迹 ( ) ( ) ( ) ( )

  3.读句子,再用带点词语造句。

  (1)川川好奇地问:“叔叔,你在看什么?”

  好奇——

  (2)石头是一本很特别的书。

  特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书”里有什么学问,应该怎样读这本“书”。

  一、导入新课

  (1)(指着石头)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这些石头,你们还想不想继续探索这些石头的奥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石头书》。

  (3)检查朗读:指名分节读课文。

  过渡:课文中有这样一个词“刨根问底”,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做学问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节课,我就要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做到“刨根问底”。

  (4)我的十分钟

  师:“什么”这个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意思一样不一样?

  生讨论

  师总结:同样的词,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思不一定一样。

  想一想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生思考 交流

  生:《蒲公英》一课中“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第一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情趣。

  第二个“有什么意思”的意思是意义。

  “如果我们光读书,却不用心思考,提不出问题,这可是个问题”

  “提不出问题”的“问题”是想回答的题目。

  “这可是个问题”的“问题”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师:例子举得不错,两个“意思”“问题”的意思的确不一样,通过刚才的讨论,你

  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有些词语,用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一样,我们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二、质疑激趣,精读课文。

  1.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出示

  “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 指名读这句话。

  (2) 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继出示:石头怎么做成书呢?

  “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呢?

  该怎么读这本“石头书”呢?

  2.这三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答案就在课文里,现在请你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再与同座同学交流交流。(给予充分的时间)

  3.全班交流。

  (1)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第几小节?谁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再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石头 像 书

  a听同学们这样说,老师倒有个问题了: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看我们*常用的书,语文书啦,思品书啦,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b 而这石头光秃秃的,怎么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你能帮老师解答吗?怎 么才能找到答案?

  老师教你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一边默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用笔在这些自然段前做一个记号。

  C交流:你找的是哪一自然段?把这一段读一读。(第五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石头哪儿像书?(一页一页)

  指导朗读这一段。

  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说石头像书?

  d 按以上步骤完成第七、九自然段。

  (2)我们读书能获得知识,那石头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a 自由读十一、十三自然段。

  b指名回答。

  C练习说话:(出示)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 )。后来,这里变成了(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 ),这里又变成了( )。石头书会告诉我们( )···

  (3)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话后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这里的“读”是我们*常读书的读吗?那这个“读”字该怎么理解?

  (读:钻研、探索)

  (3)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理解练习

  3、小结:今天,我们跟随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石头里竟蕴含了这么多的学问。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知识,长大了去揭示那些奥秘。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自主练习

  1、“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它和哪个歇后语的意思相近?

  2、川川和磊磊从石头书中“刨”到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石头→书

  一层一层 一页一页

  雨痕、波痕…… 字

  树叶、贝壳、小鱼…… 画

  告诉…… 获得知识

《石头书》教案12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三、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3、浏览相关的网站。

  附:板书

  17、石头————像————书

  一层一层 一册

  雨痕波痕矿物字

  树叶贝壳小鱼画

  告诉 知识

  课后小记:

  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通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原因: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就像书一页一页。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4、人们通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本能告诉人们知识一样。紧紧抓住“刨根问底”一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意识。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分对话通过自学交流,从而培养学习的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1、看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2、课文写了几次对话?

  3、你提的问题分别能在第几次对话中找到答案?

  4、各自找伙伴分组学习:分角色读——说说知道的知识——看课件理解。

  5、总结,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操作发现有以下的优点:

  1、课文的条理清晰,整体感知好。

  2、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

  3、朗读,理解、说话的训练量大面光。

  能顺利的理解“刨根问底”一词。

《石头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大概内容,注意培养学生学习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课前准备:

  各种石头、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对比导入:

  1、同学们,再一次看到大家,老师心里很高兴,所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这第一件礼物就是:出示语文书,问这是什么啊?那你们能告诉老师语文书用什么用么?(生答)说得真好,老师带来的的第二件礼物就是:出示石头(生答)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同样教给我们知识,这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2、板书课题:17、石头书(齐读课题)

  3、当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一课题,读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们想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

  (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

  (2)石头书有多重啊?

  (3)石头书的作者是谁?

  (4)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

  (5)石头书有什么作用啊?

  过渡: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不少啊!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石头书,你们来看看里面有哪些学问?(课件)

  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富有想象力,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么说石头书的。

  二、初读指导

  1、出示自学要求。(投影)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词语自学情况。

  (1)快速认读生字。(生字卡片)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学生认读词语。(投影)

  4、检查读书自学情况。

  (1)师生分句对读。

  (2)男女生分节对读。

  过渡: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那他们都看到了哪些呢?

  5、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

  6、小结。

  学到这里,你们觉得石头书到底是一本()的书。(课件)

  三、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石头书里有很多知识,里面既有字,还有画,那这些字啊、画啊是怎么形成的,石头书里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将下节课来学习。

  四、钢笔字指导。

  1、指导写法。

  2、学生描红。

  字:雨痕、波痕、矿物

  板书设计:

  17、石头书画

  (化石):树叶、贝壳、小鱼

  教后记:通过多遍朗读课文,以老师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学懂课文。

《石头书》教案14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资料,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以和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

  2、谈话。(出示课文插图)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还知道两个小朋友川川、磊磊看见一位叔叔正看着一块大石头,这位叔叔还说他在——(生:读书)他读的是什么书呀?(石头书)为什么要读这石头书呢?请大家来读读这一句话。

  3、质疑。

  (1)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2)指名读句子。

  (3)质疑: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提问,师归纳)

  (4)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认真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解决“石头能做成书吗”。

  (1)师: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课文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读这一段,看谁能自身解决。(学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学生交流。

  师听后边说边板书:原来,这篇课文讲的是石头像书,而不是用石头做成书。(把课题改成“石头书”)

  (3)激趣:可是这石头怎么能像书呢?你们看我们*时用的语文书、数学书、英语书等等,它们都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板书:一页一页、字、画、获得知识)

  (师拿起一块石头)可是这石头光秃秃的,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它哪儿像书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协助老师解答吗?

  2、解决“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

  (1)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该怎么找答案呢?老师教你们一种读书方法,拿出笔来,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石头像书,找到了就在这个自然段前作一个“☆”的记号。然后同桌讨论讨论,说说自身选择这个自然段的理由。

  (2)学生自读课文,作上记号后同桌讨论。

  (3)交流。(应该是第五、七、九、十一、十三自然段)

  (学生说到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

  A、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请交流的同学读读这一段,并让他说说石头哪儿像书。(师板书:一层一层)

  ②句子训练。

  出示句子: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请学生把这句问号的句子改成句号的句子,然后进行比较,说说哪句好,为什么,最后指导朗读。

  ③说话训练。

  请学生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B、理解第七自然段。

  ①请学生说说选择这一段的理由。

  ②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找找这石头书上有哪些字,并把它们圈出来。

  ③再交流。学生回答,老师板书:雨痕、波痕、矿物……。

  理解“雨痕、波痕、矿物”,并想象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最后欣赏矿物(演示课件)。

  ④说话训练。还是用“因为……所以……”说一说为什么石头像书。

  ⑤师生对读第六、七自然段。

  C、理解第九自然段。

  ①请找到第九自然段的同学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

  ②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师板书:树叶、贝壳、小鱼……)

  ③理解“化石”。(化石就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物等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演示课件,欣赏化石。

  ④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再说说石头为什么像书。

  ⑤分男女生朗读第八、九自然段。

  D、理解第十一、十三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并想想石头书能告诉我们什么,用直线划出来。

  ②交流,板书:告诉我们……

  ③出示填空,指名口答。

  化石告诉我们:这里曾是__________,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__________,这里又变成了__________。石头书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

  ④探究。

  再读第十一、十三自然段,并联系上文,想想勘探队员是根据什么来推断这里曾经是密林和大海的。

  ⑤师生对读第十至十三自然段。

  (4)小结。

  再次出示句子: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让学生说说石头书里究竟有哪些学问,这里的“读”是指我们*时的读书吗?(“读”是指探索、研究)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石头的奥妙,知道石头里原来有这么多的学问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谈话

  四、课外延伸

  你们见过哪些石头?它们是什么样的?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扩展8)

——幼儿园小班教案想长脚的石头 (菁选3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想长脚的石头1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体验小石头实现愿望的喜悦心情。

  2、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小鸡、小猫、蜈蚣的立体教具各一个、一块贴有五官的石头、一串石头项链。

  活动过程:

  一、产生悬念

  1.教师手拿石头。"有一块小石头,很想跟别人一样可以走来走去,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可是,它没有脚,怎么办呢?你们谁能帮帮他吗?

  幼儿集体讨论并请个别幼儿回答。

  2.你们想出了这么多有用的办法啊,可真棒,让我们来听听小石头最后长脚了没有?"二、倾听故事并回答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有一块小石头,光溜溜"到"小石头多么想到处去看看")提问:"小石头为什么想长脚?

  2."这个时候,小石头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可以问别人借脚啊!远远地,走来了小鸡,小石头想问小鸡借脚,可是他有些害羞,你们愿意帮小石头向小鸡借脚吗?你们一起来说说看(幼儿一起说: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教师操作小鸡教具,"小鸡摇摇头,不肯把脚借给他。哦,小鸡可能觉得自己只有两只脚,要是借给小石头了,就没有办法捉虫吃了。"

  3."喵喵喵(教师做动作)远远地,走来了一只小猫。"教师操作小猫教具,"小猫摇摇头,也不肯借脚。哎呀,小猫也不肯借脚,可能小猫要捉老鼠,借了脚就不能捉老鼠了。"

  4."远远地,蜈蚣爬过来。""小石头问谁借了脚?这些动物把脚借给他了吗?如果是你,你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难过、伤心、生气)"

  5."小石头没有借到脚,真伤心,这时候来了个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咦,小石头要向小朋友借脚吗?让我们继续听下去。"

  6.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哟,多漂亮的小石头"到结束)"小朋友怎么做了,小石头有没有长出脚?""它跟着小朋友干了什么事?你觉得它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7.请幼儿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三、想像活

  1."小石头虽然最后还是没有长脚,但它感觉就想长了脚一样,因为到处去看看的愿望实现了。如果是你,你想带小石头去哪里?干什么?"

幼儿园小班教案想长脚的石头2

  语言:想长脚的石头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体验小石头实现愿望的喜悦心情。

  2、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立体桌面教具小鸡、小猫、蜈蚣各一个,可在积木上贴上动物形象制成。

  一块贴有五官的石头。

  活动过程:

  产生悬念

  1、教师手拿石头,有一块小石头和想跟别人一样卡以走来走去,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可是他没有脚,怎么办呢?

  2、讲述自己的想法。

  3、我们来看看这块想长脚的.最后长脚了没有?

  倾听故事

  1、教师操作桌面教具,讲述故事第一部分,

  2、小石头为什么想长脚?

  3、小石头问谁借了脚,他是怎么向这些动物借脚给他了吗?

  4、小石头没有借到脚真伤心,这时候来了个朋友,发生了什么事?

  5、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

  6、小朋友怎么做了,小石头又没有长脚。

  想象活动

  1、引导幼儿说说小石头前获的心情变化,体验小石头实现愿望之后的喜悦心情。

  2、小石头虽然最后还是没有长脚,但自己感觉就想长脚一样,因为到处去看看的愿望实现了如果你------你想带小石头去哪里?干什么?

幼儿园小班教案想长脚的石头3

  活动目标:

  1、通过仿编句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续编故事,并用完整的语句表达绘画的内容。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小石头、森林背景图、小鸡、小猫图片、

  句式“xx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x只脚要用来xx”

  白板、绘画纸、绘画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森林背景图,引入活动主题

  师:森林里,有许多的小动物在走来走去,一块小石头看见了,心里可羡慕了!

  提问:1、小石头羡慕什么呢?

  2、小石头想长脚,它会用什么办法?(引出借脚)

  二、模仿句式

  师:小鸡走来了,小石头会对小鸡说什么呢?小鸡是怎样回答的呢?

  1、出示句式:“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2只脚要用来走路”

  2、仿编:“小猫,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4只脚要用来跑步”

  ……

  3、小结:小石头向小动物们借脚,小动物都没有把脚借给它,为什么?

  (小动物们的脚都有自己的用途)

  三、创编故事

  1、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帮助小石头?会带小石头去到哪里走走、看看呢?

  2、请幼儿使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带领小石头游玩的地方。(要求:简单的,能看懂的)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学说:“我去xx,小石头也跟着我去xx”

  四、延伸

  1、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都帮助过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

  2、给故事起名字,结束活动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扩展9)

——小班科学玩石头教案

小班科学玩石头教案1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石头是周围世界中常见的事物,在生活里运用广泛,如石桥、石桌等,我班幼儿对我园草地上的石头路就很感兴趣,会蹲着、围着仔细地看石头。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石头的特性,结合小班幼儿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特点,根据《纲要》中科学领域的要求: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设计了这个科学活动。目的是通过提供丰富、可操作的石头、图片,让每名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势头的特性,从而体验科学活动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玩石头的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能通过找、看、摸、闻等方式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形状不一、品种不一)的石头若干、石头图片、照片

  活动过程:

  一、猜石头。

  通过猜猜的游戏,激发兴趣

  二、找石头。

  通过找石头的游戏,了解石头在哪里,石头有很多品种和造型,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石头。

  1、游戏一:从很多图画中找出有石头的图片。

  讨论:石头是什么样的?在哪里?

  2、游戏二:请幼儿从图片中找出石头变成的东西。(如:石头桥、石凳子等等)

  三、玩石头。

  通过玩石头游戏,充分的体验石头的特性

  1、引导幼儿看看、闻闻、摸摸、敲敲石头,感知石头的特性(硬、冷、光滑、粗糙、有花纹等)。

  2、给石头取名字,鼓励幼儿围绕石头的特性取名。

  3、用石头铺路。引导幼儿用石头铺一条小路,并在石头路上走一走,进一步感知石头的特性。

  活动反思:

  石头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是一种十分容易获取的教育资源,在这个活动里我以“石头”为学习材料。以“玩石头”为脉络设计了活动过程。活动中,我让孩子们听石头的声音,看石头,摸石头,敲石头,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认识,了解石头,激发幼儿对石头的兴趣。在活动组织中,我以游戏形式贯穿整个活动,让整个活动生动有趣,凸显了小班孩子活动的游戏性,让孩子的知识在游戏中得到积累和提升。整个活动中我与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敲,一起玩,共同体验学习的乐趣。我感到孩子们是快乐的,我也是快乐的。幼儿的参与度、参与热情高涨。

推荐访问:小班 泥土 区分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3篇 《区分泥土和石头》小班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