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说课稿,菁选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2-21 19:5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所见》优秀说课稿1  教材分析:  古诗《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所见》说课稿,菁选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所见》说课稿,菁选3篇【精选推荐】

《所见》优秀说课稿1

  教材分析:

  古诗《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教学目标:

  1、认识“所、捕、蝉、闭”等生字,会写“诗、林、立”3个字。

  2、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所见》。

  3、能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难点:古诗的理解与背诵。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设计思路: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

  第一,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在导入时,我请小朋友们看图,说说自己从图中看到的,启发小朋友充分想象当时森林中的情景。然后通过听蝉鸣声,请小朋友想象牧童当时的心理活动等。这样在小朋友在真正学习古诗之前已经有的一定的心理基础,对后面的理解就比较容易。于是,在学习古诗时,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当然,在我实施教学的时候,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小朋友理解“歌声振林樾”时,引导不好,究竟是谁的歌声就是引不出来,最后有小朋友说到了是牧童的歌声,但有很多小朋友仍不肯同意,说是蝉的叫声,我只好以它们共同的歌声结尾。

《所见》优秀说课稿2

  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古诗《所见》。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教材编排、学习目标、古诗简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

  【教材编排】

  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信》是一首儿童诗,一个学写信的孩子想给万物写信;《泉水》是一个童话故事,想象泉水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这条小鱼在乎》是一个儿童故事,小男孩拯救一条又一条小鱼的生命,小男孩说的话“这条小鱼在乎”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这三篇课文表达的主题是爱和爱心。古诗《所见》安排在这里,仅仅是诗人袁枚捕捉儿童瞬间的神态变化呈现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形象吗?我认为,还有借事借人借景抒情,体现了对生活、生命的爱,对自然、自由的爱。

  【学习目标】

  1.会认“牧、骑、振、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所见》,并背诵《所见》。

  3.结合插图和注释,了解《所见》大意,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

  三项目标,第一项是关于识字的,第二项是关于朗读背诵的,第三项是关于古诗理解的。

  其他版本的教材,《所见》安排在一二年级居多,为什么鄂教版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呢?说明第三项目标“感受古诗描写的意境”是重难点。

  第三项目标中,“结合”一词指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因为插图能够准确地表现诗意,注释也给出了诗中两个关键词的解释。“了解”一词明确了学生需要达到的能力水*。“感受意境”则提示了两个核心问题,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前一个问题体现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我将在“古诗简析”里谈;后一个问题体现教师实施教学的能力,我将在“教学设计”里谈。

  【古诗简析】

  《所见》是一首以农村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写的是一件小事,一个儿童唱着歌骑牛而行,发现了树上的鸣蝉,忽然不唱歌也不行走了。写到此,戛然而止。从插图上,我们看见了什么?看见了骑黄牛的儿童,看见了树上的蝉,看见了儿童捕蝉吗?没有。看见了诗人袁枚吗?没有。但,我们仿佛看见了儿童悠闲地侧坐牛背,或仰躺牛背,手中摇着树枝。黄牛慢悠悠地走走停停,或停下甩甩尾巴,或停下啃啃青草,或停下哞哞低叫。我们仿佛看见了儿童坐直身体,四处张望,发现了树上的鸣蝉,跳下牛背,悄悄靠近鸣蝉,敏捷地扑上去,双手罩住蝉,尽情地放声大笑,得意洋洋地骑牛继续唱歌前行。我们仿佛看见了诗人袁枚面带微笑地注视着这一切,徜徉在山村自然之中。我们感受到了山村悠闲自在恬静的生活,感受到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活,生命的自由只能在山村中寻找求得。所以,古诗的题目是“所见”,不是“牧童”,不是“捕蝉”,也不是“山村”,而是“所见”,见到的是诗人心中所向往的生话。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所见》的意境。

  【教法学法】

  教法是对教师而言的,学法是对学生而言的。课堂上,因为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师和学生走进文本已经融为一体,因此教法和学法也就“水天一色”了。

  拓展迁移法,我将用一首学过的同题材同意境的古诗把学生引向《所见》的学习。

  直观感受法,我将用画面上的风景、人物的表情把学生引向对《所见》意境的感受。

  图文结合法,我将用插图引导学生对《所见》大意的自主学习。

  主观演绎法,我将引导学生进入牧童的角色感受其悠闲、活泼、可爱,进入诗人的角色体验其感情。

  话画联结法,我将用话语描述帮助学生建立一副完整的连环画,以感受古诗的意境。

  引导质疑法,我将引导学生从对题目的质疑思考中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学设计】

  一、图文结合温故引新

  先出示一副画,让学生回忆一首古诗并背诵出来。(二年级下册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再请学生抓住画中孩子的神情、诗人的神情感受悠闲自在的意境。

  最后引出古诗《所见》。

  设计意图有三点:题材相同,都是写农村儿童生活的;事情相近,前者为钓鱼不应人,后者为捕蝉不唱歌;意境相近,孩子活泼可爱,诗人热爱农村悠闲自在的生活。

  二、自主读诗了解诗意

  这个环节,学生有四个学习任务:认识生字,正确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师生交流解疑。

  三、再读古诗体会诗情

  这个环节主要运用创设情景、指导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诗情,采用的教法学法是话画联结法、主观演绎法。

  比如:你们看,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一会儿坐,一会儿躺,真快乐!风在吹,蝶在飞,牧童情不自禁高唱山歌,歌声飞旋在茂密的树林里。

  引导学生读出牧童的活泼可爱快乐神气!

  请学生当牧童,边演边读: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比如:响亮的歌声吸引了诗人袁枚,他正在树林中享受呢!哎,歌声忽然没有了,牧童骑着牛也不走了。诗人看到了什么?诗人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在猜测、在观察的意味。

  请学生当诗人,边演边读: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最后请学生再读整首诗,想想诗人还看到了什么?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呢?牧童、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四、品读古诗感受诗境

  进入第四个环节,再运用直观感受法、拓展迁移法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出示一幅画,这画比教材插图视野更显开阔,绿意更显盎然。请学生说说对画面的感受,想象诗人在这样的山村中的心情。

  再请学生读古诗,想象诗人看到牧童捕蝉神情时的心情,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的意境。

  五、诵读古诗趣味创作

  通过前面的四个环节,学生朗读、背诵古诗也已经水到渠成了。为什么要安排最后的这样一个环节呢?为了丰满课程,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为了发展个性,给学生一个自己的舞台。趣味创作的形式很多,比如:诗配画、变奏读、演绎读、诗文汇、诗改剧、诗再创……当然,我也会和学生互动,给学生一份自己的作品——诗再创

  童戏

  蓬头牧童骑黄牛,

  悠悠歌声振林樾。

  忽闻树上夏蝉鸣,

  怕得蝉惊闭口立。

  《所见》说课已近尾声,再见吧!

《所见》优秀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所见》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3课。它是一首充满儿童生活气息的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这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所、牧、捕、蝉、闭、立樾”等生字,会写“童、闭、立、黄”等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合作、表演等方法读懂诗句的意思。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感受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真切喜欢这首诗,愿意主动诵读,激发向往大自然,并有在大自然中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的愿望。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识字、写字教学

  〈2〉;会背诵课文。

  难点:感受牧童活泼、好奇的特征。

  4、教学准备:音乐、图片、课件等

  二、学情分析:

  古诗短小浅显、琅琅上口,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已会背诵。这首诗小学生应该喜欢,因为它生活气息浓郁,形象生动,语言充满机趣,且这些夏天里的故事、景致也是很多儿童所能经历,感受的,但由于它是古诗文,意蕴较为丰满,学生不易读懂。

  因此,应巧妙地利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加以引导。另外,诗中出现的一些字,如“樾”、“意欲”等词理解难度较大,教师可作引导解释。

  三、教法、学法

  1、反复诵读法

  经过千百年来大浪淘沙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歌都积淀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它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理解和体味。通过诵读来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与诗人同欢同喜,感受诗歌的意蕴,使诗人的情感自然地辐射到诵读者的情感之中,换言之,诵读者的情感自觉地融入古诗的意境中。这种自觉替代的情感反过来会进一步作用于诵读过程之中,诵读者脑海里呈现的画面,事物也会强化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情境教学法

  古诗的教学易使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也很难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教学时,我分别采用观察图片、聆听音乐、动作表演、语言渲染等多种方法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儿童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让学生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古诗。

  3、合作学习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一种师生、生生*等的和谐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四、设计理念

  在学习内容上构建三个维度:即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选择的学习内容;学生自行选择的学习内容。三个维度之间在课上以教材内容学习为主,另两项内容作为延续。

  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合作学习,留出充分的时间,留出充分的空间,通过学生多角度的相互作用走进对文本的理解,以及情感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继续阅读的欲望,也许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设置情境,促成互动,合理评价,在教师有效地参与下理解诗意,体会诗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一读感知:

  1、揭示课题。(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来进入《所见》这首诗)

  2、“所见”是什么意思?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图,“所见”就是诗人所看见的。

  引导学生观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出示古诗。在这幅美丽的画面上,有一首诗。借助拼音,谁能读会它?(应该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并纠正字音,必要时教师范读或领读,并指导读出节奏)。

  4、组成合作小组,互帮互助,看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5、检查小组朗读情况。

  这一环节通过合作,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描绘的情境中,为解诗意、体诗情设下伏笔;通过合作,借助拼音、读通、读熟诗歌。

  (二)、二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想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拔。

  在这个阶段,通过学生之间有效地互动,教师的相应点技,以及不断地丰富画面,不正是理解诗意的过程吗?这里展示的过程,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讨论、交流、判断。学生在过程之间得到发展。

  (三)、三读想像

  1、看着画同带着想象朗读全诗。(齐读)

  2、想像一下,这牧童唱的会是什么样的歌。

  3、有感情地朗读过首诗(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

  体会诗情,对一年级的儿童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儿童的言语描绘也好,动作表演也好,无不是用他的生活经验来诠释、演绎动人的诗境,同时,兴趣也在这里涌动。

  (四)、四读成诵

  1、根据画面背诵这首诗(愿意背的齐背随着音乐)。

  2、向好伙伴背诵这首诗(可加上动作)。

  (五)、写字指导

  1、让学生自己说出书写要点

  2、学生练习

推荐访问:所见 说课稿 菁选 《所见》说课稿 菁选3篇 《所见》优秀说课稿1 《所见》优秀说课稿1分钟 《所见》优秀说课稿10分钟 《所见》优秀说课稿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