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艺术*的小作文1 古话说得好,“自古英才多磨难”。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 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却不贪图富贵安逸,独处陋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艺术*小作文,菁选2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走进艺术*的小作文1
古话说得好,“自古英才多磨难”。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名人志士都很注重在逆境中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
清代著名作家曹雪芹,出身官宦世家,但他却不贪图富贵安逸,独处陋室,在墙壁上写下了“富非所望不忧贫”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苦心创作。
孔子的高徒颜回,家境贫寒,屋舍破陋,卧在席上只能蜷着身子,他处在这样的逆境里却“自得其乐”,学有所成。于是,孔子便在《论语·雍也》中留下了这样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赞扬颜回是一个“士志于道而不胜恶衣恶食者”。
我想,这些名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就,与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磨砺是分不开的。放眼现实,我们又何尝能丢掉吃苦的精神呢?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能真正树立起面对困难的信心。“不经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这是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俞振飞老先生在向演员们传授技艺经验时说的话,也是他发自肺腑的感受。确实,俞振飞老先生走过的是一条不*凡的艺术道路,在这崎岖的小路上,他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费尽了毕生的心血。他是经过了一番“冰霜苦”,才终得“梅花放清香”啊!
天空不只有蔚蓝,云朵不只是白色;草木不只有碧绿,花儿不会永远绽开。从呀呀学语到“夕阳西下”,有几人会是一帆风顺?换一种眼光看待生活的坎坷与痛苦,也许你会发现,吃苦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幸福!
走进艺术*的小作文2
总想着能找到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来流放自己的思想,然而却寻着不得,但那次与《边城》的邂逅,却让我的精神寻觅到了寄寓的处所。
喜欢《边城》中的浅浅流水,喜欢《边城》中赶集时的热热闹闹,不过我更喜欢她——翠翠。我固执地认为,她不仅是人性美的体现,犹为重要的是,她是文化的具象化,地域文化的具象化,地域乡村文化的具象化。我想,这才是作者想要诠释的内涵。
可以这么说,翠翠是一种象征,象征着中国西南农村传统的自闭思想,在外来文化潜移默化地熏染下,所展现的那种茫然无措地转变过程。一开始,在文本中对她有这样地描写: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泉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这只是个伊始,在这段文字间,作者所要表现的便是原汁原味的湘西本土文化,未作丝毫地粉饰,而湘西文化的脱变是与翠翠的成长一道进行的,或者说是与翠翠对爱情的理解一起切换的。
我读完《边城》,一直觉得它在人物的塑造及文法上与其它小说有些迥异。
第一,人物对话轻描淡写,心理描写浓墨重彩。甚至,可以说是无聊——因为人物常自言自语,说着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但作者正是通过这种语言的忽略,心理的突出,将翠翠这一文化形象推向了前台。翠翠那杂夹百味的心理正是农村文化被渐染的写照。翠翠原本整日坐在埠边望闲云流水,然而一次“宋家堡新娘的花轿”,却让她的心底泛起了波澜,一种转变由此开始。翠翠的心理跃然纸上。
第二,以一局外人的口吻叙情道事。读着《边城》,仿佛自己是个过客,站在渺远的地方看着小说中人物在演绎。可是你的思想又无法完全与之剥离,你无法从《边城》的烛照中逃逸,冥冥之间,似有无尽的契合。这使我只能选择躲藏在翠翠的背后,铭记她心中的点点滴滴。
第三,人物对比个性鲜明。《边城》中有两个重要人物,一个是翠翠,另一个便是她的祖父——老船夫。我想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那位老船夫代表的是对农村文化传统的固守,而翠翠则代表了对新来文化的默认。祖孙之间有着莫名地抵牾。这可视为一种文化的冲突。不仅如此,在那兄弟俩——天保和傩送身上也有印证。
小说的最后写了白塔的圮坍与重建,然则倒了终究倒了,在革命之火全国燃烧之际,有些东西是无法固守的,应该破旧立新,冲破旧思想旧文化的束缚。可白塔的圮坍昭示着人文坚守的破碎。我很想知道老船夫去世当晚的雷声从何而来?是否来自翠翠的心底呢?或许,她在试着冲破封建桎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收获自己爱情的果实。但最终她没有,她在等待那位“也许永远不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的人。
由此可知,翠翠的身上依然裹挟着旧思想、旧文化的烙印,这一切她无法割舍。
小说的结局诚如作者说过的那样:死去的莫不皆在职务上死去,不死的也必然的将在职务上终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