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农村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菁选2篇

时间:2023-02-04 16:4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新农村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  在工作中,她始终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以一名合格的*员和人民警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勉敬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她为人妻母,以“舍小家、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新农村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菁选2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新农村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菁选2篇

新农村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1

  在工作中,她始终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以一名合格的*员和人民警察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勉敬业、脚踏实地、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她为人妻母,以“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成功扮演了一位女警、一位“警嫂”、一位母亲的多重身份。

  从我做起,无私奉献

  出入境管理是*机关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出入境窗口是展示党和*形象的一个重要*台,警察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党和*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声誉。随着新形势下各种法律法规的推陈出新和健全完善,某感到,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才能打牢执法为民的坚实基础,才能够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才能够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才能够适应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工作提出的新期待、新要求,才能够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打铁还是自身硬”,要做到办事程序烂熟于心、政策法规运用自如,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每天早晨,她总是提前来到受理大厅,打扫室内卫生,规范着装上岗,等待着办事群众的到来。每天中午,别人都午休吃饭去了,某经常在岗位为没有办完手续的群众忙碌着,有时甚至别人都吃饭回来了,她还默默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晚上下班,她又是离开办证大厅最晚的一个,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这是因为有许多群众由于多种原因直到快要下班的时候才能赶来办理手续。也就是因为她依着“能办的事情马上办,绝不让手续齐全的百姓跑第二趟”的工作原则,日常工作中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有时一上午连一口水都喝不上。不仅如此,作为一名*员和窗口警长,她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国庆、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带头值班备勤,永远奋战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以民为本,热情服务

  在工作中,某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积极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微笑是某服务群众的一大“亮点”。在接待成千上万的办事群众的过程中,她总是带着微笑,耐心细致地回答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热情周到地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情,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来没有出现过“冷、硬、横、推”的现象,对待群众她总是心怀一颗热诚而善良的心。

  2016年6月,某区体育局应台湾相关部门的.邀请,拟赴台参加第四届新北—某龙舟文化活动,因此需要为将近60名参赛人员统一办理赴台手续。由于办理时间比较紧迫,手续比较繁琐,区体育局专门派员来到某*出入境窗口寻求帮助。窗口警长某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在耐心地了解了他们的实际需求后,积极与市局出入境管理局协调沟通,安排所有参赛人员统一在某*出入境窗口采集电子制证照片,并帮助他们集中递送相关应邀赴台材料,省去了他们近60人来回奔波的时间。后来由于市局办证系统故障,部分参赛人员的取证时间有所延误。区体育局再次找到某出入境窗口寻求帮助,某了解情况后立即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她的努力下,经过多方协调,终于确保所有参赛人员及时取证,顺利赴台参与活动。为此,某区体育局特别写了一封感谢信,对某*出入境窗口热心帮助该局解决在办理应邀赴台手续中遇到的问题表示了感谢,并高度赞扬了民警某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和热情高效的服务态度。

  开拓创新,屡创佳绩

  近年来,由于市局出入境管理局各类新业务的不断下放以及*部和市局关于支持某“科创中心”建设各类出入境政策措施的陆续出台,某*出入境窗口受理量持续增长,受理种类不断扩大。

  为了应对一波又一波办证高峰,某提前谋划,针对各种突发状况制定了详细的应急处置预案,采取多种措施维护窗口正常秩序。作为警长,她带头放弃中午休息延时办证,尽力缩短群众排队等候时间。同时积极与分局宣传部门联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醒群众错峰办证。在业务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她并没有放松对工作的要求,在受理时严格把关,认真复核,确保办证质量。同时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办证,提高出入境服务水*,2016年上半年某策划并创建了“某*出入境”微信公众号,并致力于改革创新,首次提出高峰预警、团队预约、即时问答等便民服务,受到了市局、分局领导的肯定和办证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她的带领下,某*出入境窗口先后荣获了“某区优质服务示范窗口”、“某*出入境窗口工作先进集体”、某市*局“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新农村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2

  我今年47岁,是村妇代会主任兼村两委成员。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倍感荣幸。下面,我将我的一些工作和心得体会向大家汇报一下,请各位领导和姐妹们批评指正。

  一提起我们村,方圆百里那可是小有名气,全村户户种大棚,而且全是清一色的黄瓜,一个大棚一年收入近2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黄瓜生产专业村。这个村在20多年前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候可穷得叮当响。

  我是1981年嫁到村的,当时担任该村的小学教师,我教的两个班在全镇46个村中名列前茅,赢得了全镇教师和家长的赞赏和信任。我也信心百倍的要把这工作干好。

  1982年,随着可爱的儿子的出生,使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儿子9岁那年眼睛突然失明,我和爱人带着孩子跑五莲、去潍坊、到济南,踏上了漫长的求医治病路,这一治,就是整整两年,两年中,我顶着沉重的打击挑起了家务和农活的全部重担,我的爱人则带着孩子走遍了县医院和附近几乎是所有的地、市级医院,可就是看不到明显的疗效,老天不负有心人,最后两次往返北京,才终于治好了孩子的病。为此,我们耗尽了家中的全部积蓄,另外又欠下了5000元的饥荒。面对繁重的债务和一连串沉重的打击,我绝望过,甚至想到了自杀。

  当时的老妇代会主任听说我的情况后,多次找我谈心、做思想工作,还组织广大妇女帮助我。是妇代会救了我,我下决心从头干起,这年,我和丈夫承包了村里8亩地,在保证口粮的前提下,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另外又饲养了1头母猪,我虚心向有养猪经验的农户请教,到县上买了书籍,认真研读,母猪的喂养、防疫、配种都依据科学方法进行,经过精心饲养,母猪第二年就落了一窝10头小猪。苍天不负有心人,这一年我们的生活有了起色,我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于是我又开始尝试发展茶叶、蔬菜等高产高效的作物。

  1985年,在村里干部群众的一致推举下,我担任了村里的妇代会主任,为了不辜负群众和广大妇女对我的信任,多年来,我起早贪黑把村计划生育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得到了镇*和村两委的一致好评。这时,我心里又着急了,因为我们这些村的老少爷们,多年了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伺弄几亩土地,没有一项致富的产业,特别是广大妇女更是小打小闹养点鸡鸭、勾点花什么的,赚个零花钱。

  恰在这时,村里响应镇党委*的号召,制订了优惠政策,划出了最好的土地,发动群众建冬暖式大棚,并从外地请来了蔬菜技术专家,但当时的群众并不理解,他们认为建冬暖式大棚投资大,万一亏了怕担不起风险,所以尽管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细致地讲道理、摆例子,响应者寥寥。

  这时候,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心动不如行动”,主动做好了我丈夫的思想工作,赢得了丈夫的支持,率先报名建起了一个冬暖式大棚。我到外地买来了有关蔬菜种植方面的科技书籍,没白天没黑夜的潜心学习,按照书本上的理论大胆探索实践,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虚心向请来的师傅请教,不到一年时间,不但揭帘、盖帘、喷药、施肥等体力活*得得心应手,连点花、疏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蔬菜管理技术我也能样样精通,摸透了各种蔬菜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各种病情网适用农药。辛勤的汗水终于得到了回报,看着我的大棚蔬菜喜人的长势,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连干活嘴里都哼着歌儿。第一年,我的大棚就换了4000元钱。

  有了好的开端,我的干劲更大了。在科技种植保证蔬菜质量的基础上,我还广泛搜集信息,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更换蔬菜品种和种类,既调剂了茬口,又做到了上市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几年下来,我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盖了南屋、装潢了堂屋,购置了农用车,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我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作为一个妇代会主任,我不能只顾自己致富,看到乡亲们看在眼里馋在心上的样子,我就就瞅准时机就走东门串西门,及时鼓动他们建大棚,在我鼓励和帮助下,全村又有20名妇女建起大棚。到现在,我们村共有190多名妇女从事大棚菜生产,大棚菜生成了我们村里的主要致富项目。

  大棚是发展起来了,可是随着蔬菜大棚的不断增多,由于技术等原因,很多种植户的生产效益较低,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及时与农技站的技术人员取得联系,多次从外地请来老师,办了多期培训班,按照蔬菜生长的不同季节,分期分批地对妇女进行科技培训,我自己抽空就到各家大棚转转,帮助她们提前发现问题,解答她们的技术疑难,对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及时提醒,遇到自己也不会的问题就帮他们请来老师。

  由于忙于四处传经,我自己家大棚的活大部分都让丈夫干了,直到现在他还经常开玩笑的说我“不务正业”,可是我知道我帮助全村妇女致富,务的才是一个妇代会主任真正的正业!

  可就是这样,大棚菜种植效益也没有大幅度的增加,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恍然大悟。那是随镇里组织的一次外出参观,我看到院西的农户种植的全是西葫芦一个品种,铺天盖地的一片。参观中我知道了农业专业协会的作用,知道了什么是产业化经营。

  回来后,我积极争取,在镇妇联的支持帮助下,借鉴外地经验,组织成立了妇女蔬菜专业技术协会。协会成立之初,仅有本村的多名种菜妇女参加,我就召集她们不定期的聚到一起,交流蔬菜生产情况,探讨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解决技术难题,率先尝试先进技术,成功后再在群众中推广普及。在协会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妇女们的科技种菜水*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好,越来越好的效益吸引了附近的丹土村、张家庄村这两个蔬菜种植专业村的妇女群众,她们纷纷要求入会,并提出三个村联合成立一个蔬菜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议。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适应农村妇女学科技、用科技、联合闯市场的需要,于是就将情况向镇妇联反映,并提出了联合成立协会的具体方案,1999年12月1日,三个村联合的涉及黄瓜、西红柿两个品种的蔬菜专业技术协会终于正式成立了。协会由、丹土、张家庄三个村的60多名文化素质高、种菜经验丰富的女能手组成,定期召开会议、举办妇女科技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技术要点、市场行情等;协会还组织女能手与贫困妇女结成帮扶对子,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和计划、目标。协会的成立和运作使得三个村的妇女人人懂技术、人人有致富项目、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增强了妇女发家致富的能力。如今,像丹土村妇女徐衍美,紧跟市场行情确定种植品种,年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妇女群众比比皆是。在了解了市场和多方考察听取意见后,我感觉到时机成熟了,决定动员妇女走绿色蔬菜和产业化生产之路,抱起团来打市场。我们请来了蔬菜种植专家,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对我们村的土壤、种植传统等情况进行分析,当时村有65%以上的大棚是黄瓜,而丹土村、张家庄村有种西红柿的传统,于是,我首先摆事实、讲道理,统一了协会会员的思想,又让她们分头行动做甚好妇女的工作,集全村的力量搞一个品种的生产,并统一使用有机肥,杜绝一切有害农药,实现绿色蔬菜的集约化发展。当时许多种植户不理解,有的说我多管闲事,有的不愿多投资、多费力,有的种植别的习惯了,不愿意转产黄瓜,也有的是怕都生产一个品种卖不出去,当时说什么的都有,我就耐心的说服教育,苦口婆心的劝,积极寻找一些市场信息给他们看,还组织带领了部分妇女到院西等乡镇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