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地理海陆变迁知识点3篇(全文完整)

时间:2023-01-19 18:2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1  1魏格纳(德国科学家)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2现在科学家研究表明,地壳运动和海*面的升降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3板块构造学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地理海陆变迁知识点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地理海陆变迁知识点3篇(全文完整)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1

  1魏格纳(德国科学家)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2现在科学家研究表明,地壳运动和海*面的升降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3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裂拉伸,俯冲碰撞,断裂错动。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5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6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5%以上,蕴藏着及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舱”,“蓝色的油田”,“盐类故乡”,“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重要基地。

  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经联合国批准并生效实施。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2

  1.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其观点是: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图P37)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3篇(扩展1)

——《海陆的变迁》初中地理教案3篇

《海陆的变迁》初中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的若干证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达等认知能力;

  ②通过对相连证据的找寻方向的探究,提高学生研究手段的科学性、指向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③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大陆漂移假说解释一些现象。

  难点:寻找大陆源移的证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海陆是变迁的

  导入:歌曲<东方之珠>引出“沧海桑田”这个成语。

  提问:“沧海桑田”是什么意思?

  生: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师:其实它的原意就是指海陆的变迁。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海陆是变迁的,因而在我国就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

  二、海陆变迁的方式

  师: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呢?出示海陆变迁的动态课件。(可以出示喜马拉雅山、我国东部海底、荷兰围海造田图片)

  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提示: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反映了该海域过去是状况?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3篇(扩展2)

——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海陆的变迁知识点1

  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水*运动和垂直运动。水*运动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也称为造山运动或褶皱运动。该种运动常常可以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巨形凹陷、岛弧、海沟等。垂直运动,又称为升降运动、造陆运动,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和相邻区的下降,可形成高原、断块山及拗陷、盆地和*原,还可引起海侵和海退,使海陆变迁。地壳运动控制着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影响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形成各种构造形态,改变岩层的原始状态,所以有人也把地壳运动称构造运动。按运动规律来讲,地壳运动以水*运动为主,有些升降运动是水*运动派生出来的一种现象。

  地壳运动按运动的.速度可分为两类:地壳运动。

  1、海*面升降。

  2、人类的活动。

  思考: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海陆变迁的例子?海陆变迁及周期?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3篇(扩展3)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3篇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1

  一.沧海桑田

  1.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三.板块的运动

  1.魏格纳在大陆漂移说中提出了地球“活动论”的观点。

  2.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3.六大板块是: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洋板块,亚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4.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的变迁》知识点2

  1.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实例举证:喜马拉雅山中方向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道遗迹;荷兰的围海大堤)

  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其观点是: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a地表岩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图P37)

  b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c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注:每个板块都是由陆地和海洋共同组成,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

  4.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洋火山地震带(最大)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5.板块的运动可以分为张裂和碰撞挤压两种运动。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出现新的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面积扩大将成为新的海洋;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甚至消失如: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发生挤压运动)、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3篇(扩展4)

——上海高中地理的知识点3篇

上海高中地理的知识点1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上海高中地理的知识点2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

  气旋的气流在水*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锋面气旋

  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如果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3)高压(反气旋)系统

  反气旋的气流在水*方向上由中心向四外流出后,垂直方向上高层的空气就自上而下来补充,形成下沉气流。空气在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其中所含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天气晴朗。例如,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4)存在锋面的低压系统,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多见于温带地区,人们习惯称之为锋面气旋。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是我国常见的天气系统。

  (5)低压系统(气旋)、高压系统(反气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比较

 

气 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梯度力方向

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

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气流流向

北半球

逆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顺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南北球

顺时针方向中心辐合上升

逆时针方向四周辐散下沉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我国典型的天气

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暴发的寒潮天气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3篇(扩展5)

——中考地理知识点3篇

中考地理知识点1

  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地球的大小:*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在,说明地球在。

  2、纬度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纬,用符号来表示;以南为南纬,用符号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度数向南增大则为纬;相邻度数向北增大,则为纬)

  3、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用符号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来表示。(判断方式:相邻经度数向东增大,则为经;相邻经度数向西增大,则为经)

  5、特殊经线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本初子午线(00经线)和1800经线是东西经的界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东西半球的判断:在所要判断的地点的相应经度标注在下面的数轴上,即可准确的判断出所在的半球。)

  6、特殊的纬线

  赤道(00):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纬,以北是北纬。 回归线:(23.50N),太阳直射的.最北点;(23.50S),太阳直射的最南点。 极圈:(66.50N),(66.50S) 低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极点:900。北极点是900N南极点是900S 7、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格式:(经度,纬度),例如:北京(1160E,400N)

  9、五带划分:

  ①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②五带:

  热带(23.50N-00-23.50S)、 南温带(23.50S-66.50S)、 北温带(23.50N-66.50N)、 南寒带(66.50S-900S)、 北寒带(66.50N-900N)

  如果你想让你住的地方永远昼夜*分,哪你应选择住在哪里?

  11三种表示方法: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及与所画地图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 13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填绘地图时,要写得清晰匀正,大小合适。字的排列横写从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

  14、地形图的判读: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 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

  5 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 米

  ③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 ,表示坡缓;等高线 ,表示坡陡。 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 表示山谷, 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 ; 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中考地理知识点2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 ②四大洋:

  ③洲界:亚洲与非洲:; 运河

  亚洲与欧洲:山脉、河、海、山脉 、 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 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运河

  2、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原因: ① ② ③ 。

  海陆变迁的实例有:

  ③ ② ③

  3.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注意: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 对完善的一个学说。

  ②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 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③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环太*洋地震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板块与板块、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板块与板块的 红海将扩大:位于板块与板块的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3篇(扩展6)

——地理必修一常考的知识点3篇

地理必修一常考的知识点1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 三圈环流——记气压带、风带名称及各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

名称

分布

成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的影响

赤道低压带

0°附近

热力作用

受热膨胀上升

高温多

副热带高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作用

受空气重力作用下沉

炎热干燥

副极地低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作用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抬升

温和湿润

极地高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作用

冷却下沉

寒冷干燥

风带

名称

风向

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炎热干燥

中纬西风带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暖湿润

极地东风带

东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

  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也随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1. 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分布

时间

亚洲大陆

太*洋

七月: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西太*洋副高对我国夏季天气影响显著)

一月: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对我国冬季天气影响显著)

阿留申低压

形成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季风环流

 

成因

风向

气候类型

分布范围

东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月西北 风;7月东南风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月东北风;7月西南风

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3. 副热带高压与我国的降水和旱涝

 

 

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雨带

位置的影响

4-5月(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华北出现春旱;

 

6月(夏初)长江中下游梅雨;

 

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此时长江中下游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副高异常对我国水旱灾害的影响

副高(夏季风)势力弱,南涝北旱;

副高(夏季风)势力强,北涝南旱。

地理必修一常考的知识点2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 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④日照长短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 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高于海洋)

  ⑤洋流 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 ②洋流 ③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 ④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⑤ 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决定热量)  ②大气环流(降水)

  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②下垫面A.海陆位置(海陆热容量差异) B.地势高低(H上升,T差下降)

  7.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

  ①大气状况 ②海陆位置(热力性质差异) ③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类型) ④纬度

  8.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昼长大于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且受寒潮影响大

  9.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因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

  故获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云雾多

  10.影响吐鲁蕃盆地夏季炎热,形成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②海拔低,气温高③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④气候干旱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⑤焚风影响

  11.云贵高原少受冬季风影响的因素

  ①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②北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的隔挡 ③高原地形,地势高

  12.长江流域“三江大炉”的形成因素

  ①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且气流下沉增温 ③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比较快 ④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伏旱) ⑤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强

  13.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全国第一的影响因素

  ①位于山坡迎风坡,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②冬季,东北季风经过海洋表面温度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

  14.吐鲁蕃盆地中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的影响因素

  ①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②地形闭塞,山地环绕,水汽难以进入

  15.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影响因素

  ①地形起伏 ②洋流 ③海陆分布

推荐访问:海陆 知识点 变迁 地理海陆变迁知识点3篇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1 地理海陆的变迁的知识点1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