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1-19 12:5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1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释义】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3年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完整文档)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1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释义】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释义】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释义】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释义】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释义】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释义】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释义】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释义】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释义】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释义】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12.子曰:“君子不器。”

  【释义】孔子说:“君子不像器具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释义】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我到过十三省,弟弟到过九省。小弟到过五省,老祖母只到过一省。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释义】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今朝儿童节,散会归来早。糖果与豆荚,送给小宝宝。豆荚自己种,滋味特别好。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义】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哀公问曰:“何为*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释义】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释义】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2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翻译及出处,孝道一直都是从古至今最推崇的仁义道德,百善孝为先。

  【出处】《论语·为政》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做父母的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

  【读解】

  乍一看来,孔子的回答真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的味道。人家问什么是孝。他却回答说父母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但我们稍加体会,就会发现圣人真是和*常人不一般,他的回答实际上非常深刻而精妙,依然是微言大义,他的意思是说“你要问什么是孝吗,想一想你生病时父母为你担忧的那种心情吧!这样你就会知道怎样尽孝道了。“说穿了,所谓孝不外乎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如何的焦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这就是孝。这种心情,这种幼时躺在病床上望着爸爸妈妈满怀爱怜地为自己喂汤喂药的温馨体验,不是时常在我们的脑际萦回,在文学家的笔端流淌吗?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扩展阅读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扩展1)

——《论语·为政》读后感3篇

《论语·为政》读后感1

  曾经有一位热爱历史的朋友问我:“*大多数君主提倡‘以道德教化人民’的儒家思想,但无论哪个朝代,都有相应的法律。你认为这矛盾吗?”

  我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一只羊被拴在柱子上,脚下是一片荒芜的沙地,那他必然会奋力反抗直至死亡;如果将羊放在一片丰腴的草场上而不加约束,这只羊依旧会走失或被狼吃掉。但如果将二者结合,将一只拴在柱子上的羊放在一片丰腴到草场上,那么羊会健康地活下去。

  对于统治者而言,拴柱就如同法治,大片的草场如同德治。若是一味地以严刑峻法管理、约束百姓的方方面面,结果必然是遭到人民的反抗。如夏桀商纣,还有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都因严刑峻法的滥用导致亡国,而那些拥有适应本国法律,并能合理使用法治的国家或君主,最终都能青史留名。比如古巴比伦的汉拉谟比法典将人民禁止做的事刻在了石柱上的告诫人们的作用。并最终创造出灿烂的`古巴比伦文化。一个国家的法治如同一块基石,没有法治,社会将毫无秩序,更不必说这个国家的兴衰与否。

  而德治,也决非法治的一种附属品,而是处于与法治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儒家学派自创立以来,便提倡以德治国,以礼乐制度维护社会秩序,的确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统一民众思想,并在晚年向民众颁发《罪己诏》,反省作为一位君王的过错,以德化民,开创一番伟业。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采用较为亲和的态度,以诚感人,开创了“贞观之治”。德治是广大人民的意愿与诉求,当权者须以水载舟,取得人们的支持,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稳定。

  同时,法治与德治必须在正确的方向上发展,一旦偏离了核心方向,很难有变更的机会。王莽篡汉后,建立新朝,实行托古改制,依照古代制度大力实施改革,结果不符合国家实情,被人民推翻。北宋的王安石变法,推行“青苗法”,被地方长官利用,人们苦不堪言,若不是苏轼等有识之士极力劝阻,将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而如今的*进入新时代,修改宪法,使其更适应现在的国情,颁布《民典法》,为人民生活提供各方面标准,推进着*复兴的巨轮驶向更加广阔的彼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一个国家,只有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并朝正确方向发展,才能走向复兴与繁荣。

《论语·为政》读后感2

  众所周知,论语每篇的标题是以文章的前二个字来命名的,当然除去“子曰”,因为,这两字出现的频率太高。

  为政篇,初步看去,好像比较乱,好像并不是在说为政,而是在讲孝,讲君子,将信用。其实,都是在围绕为政这个主题展开的,第一句是主旨,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接着,孔子从思无邪,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孝无违、孝敬,从君子不器,先行言后从之,周而不比,……

  以上这些说都是在围绕一个字展开——德,德代表着礼,代表着孝,代表着君子。曾国藩曾说过,德者,若水之源,树之本;才若水之流,树之叶,大概是这个意思,大概也是受我们伟大孔子的思想影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有两句关于谈论学习的经典名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能很多人会以为这两句出自学而篇,没想到却是在为政篇,乍看,我也是颇觉新鲜,过后,我觉得也很正常,无论从政,为学,都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肯定要注意学与思的结合,这也就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才,有时候,某个专业的问题跟他所研究的专业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却能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玄妙之门也!

  最后,有一点对现在为政者都颇具借鉴意义的是: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段话我觉得现在有志于从政而又摸不着门道的人,可以用心慢慢去琢磨,去悟,在*的政治里,这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比马克思的资本论都更厉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长期处于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而言,更是值得谨记!

  当然,学而篇谈到与朋友交很重要的一点——信用,其实,为政也一样,这不,孔子就说了,“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像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前提,所以,无论你是从政,还是为学,都是不可缺少的。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扩展2)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3篇

儒家经典论语为政读后感1

  和第一篇“学而”篇比较起来,个人觉得第二篇“为政”读起来难度就大了很多。第一篇其实只要明白了“学问”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则每一句都可以理解它的用意。但是第二篇中,除了几个句子是真正正面谈到政治外,其他说的似乎都是与政治没有关系的东西。

  为此,我也专门去查了“政”字的意思。在古文中,“政”也通“正”用,所以我就在想,这里是不是孔子还是在讲做人?讲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过很快我认为这样解释是很牵强的。其实为政就是讲如何来当政,很明白不过。不过南怀谨先生的一句注释也值得我们注意:《论语》中讲的是“为政”,不是“政治”。孔子没有系统地去提出政治相关的概念。根据这句注释去理解“为政”篇的句子,似乎开始有了一些头绪。

  “为政”一共二十四句。第一句讲的是为政的最高境界,然后用诗经的“思无邪”说明为政最需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再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说明为政需要丰富的人生经历。接下来,用了好几句的篇幅讲“孝”,然后讲了一个为政者的修为问题,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为政者“要有见义而为的大勇,要有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胸怀”。这样一看,为政篇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当然,这个思路是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中间理出来的。我也曾试着去怀疑它,但是找不出比之更好的解释,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解释的。 “为政”篇有好几句话都是讲“孝”的,似乎与为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关系很大。我国古代都是以孝治天下,所以在这里讲“孝”是有它的意义的。这点在“为政”第二十一句中也得到了证实: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在这一句中,孔子就明确说到:推行孝就是为政。所以该篇中间出现了很多人问孝的情况,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此外,孔子还讲到了一个为政者的基本要求:要周而不比,即不要偏心眼;要不器,也就是说要全面发展;要温故而知新,要且学且思,还不能钻牛角尖,等等。

  不过,虽然为政不能翻译成“做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可以看出,这些为政的道理,放小了看,也都是做人的道理,这点在后面的章节中也有体现。所以我个人认为,《论语》总体讲的还是做人,还是“学而”篇说的“学问”。不管是讲“为政”也好,还是后面讲“礼”、“仁”也好,孔子的主张都是从自身做人入手,就像第一章所讲的“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我想这也应该是“学而”篇作为开篇的原因吧。

  整体来说,为政篇给我的启发不如学而篇多,可能是“为政”这个话题对我们这些一般人来说,没有“如何做人”更贴近。不过在专家的解释中,我还是体会到了《论语》文章布局的特点,对中间的一些话也还是有一些体会。我想,只要能学到一点东西,也是很好的事情。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扩展3)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3篇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重点词语:

  ⑴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⑵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吾日三省吾身。

  ⑶传不习乎?

  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巳诲女知之乎!

  四、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识记字词。

  3、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研读后五段内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3、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课文。

  2、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

  1、见贤思齐焉。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4、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独立扫除文言文阅读障碍;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懂得诵读是阅读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中,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悠久、优秀的传统文化,并积极掌握并运用其中的一些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1、由介绍孔子和赵普(宋开国丞相)“半部《论语》(是我国现存的最早全部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治天下”一事导入。

  2、渐进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

  ⑴认读课文,落实字音:

  ①朗读课文,标记需要注意的字音。

  ②学生思考如何校正字音(生字词:矣,愠,弘,柏,罔,殆,诲;多音字:论语,三省吾身,不亦乐乎,传不习乎,任重而道远,曾参;通假字:“不亦说乎”的“说”,“诲女知之乎”的“女”,“是知也”的“知”)?

  ③大声朗读课文。

  ⑵析读课文,落实词义句义:

  ①学法指导:通过看注释、、上课讨论听讲、逐字逐句翻译,来落实词义句义?

  ②翻译概括各则大意。

  关于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之、吾三日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于求知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关于修身做人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在此基础上,划分句子的节奏,读出轻重音。

  ④结合文意揣摩练读,要读得节奏鲜明、有气韵。

  3、表演读、诵:

  摇头晃脑地读,动容地读,气韵畅达地读,陶醉地吟诵……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对。

  4、联系课文和自己生活,谈谈对《论语》中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修身做人的建议的理解。

  5、课外拓展,交流积累的其他语句: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6、布置作业:

  ⑴熟练背诵课文。

  ⑵课外阅读《论语》。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扩展4)

——论语原文,翻译,赏析5篇

论语原文,翻译,赏析1

  论语·先进篇 春秋战国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篇》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了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爵禄的*民;先做了官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让我来选用人才,那么我赞成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孔子说:“曾跟我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困厄的弟子们,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了。”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能说会道的有:宰 我、子贡;精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古典文献的有:子游、 子夏。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啊,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异议。”

  南容把几句“白圭”诗读了好多遍,孔子就把自己老兄的女儿嫁给了他。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早逝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我呀!*我呀!”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

  季路问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说:“人还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说:“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对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里能知道死呢?”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边,样子正直而恭敬;子路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的样子温和快乐。孔子很高兴。但他说:“像仲由这样,恐怕得不到善终”

  鲁国的执政大臣要翻修长府。闵子骞说:“照老样子不好吗?何必一定要翻修呢?”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常不大说话,但一开口必定说到要害上。”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其他学生因此而不尊重子路。孔子说:“仲由的学问啊,已经具备规模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优秀呢?”孔子回答说:“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那么是子张优秀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还要富有,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道德修养已经差不多了,可是他常常很贫困。端木赐不听天由命,而去做生意,猜测市场行情往往很准。”

  子张问成为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孔子说:“总是谈论、赞许那些言语诚实的人。这种善谈的人到底是真君子呢?还是只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子路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情就要立刻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兄弟在,怎么能听到就立刻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后来赶来。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先死呢?”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称作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宁可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呀,只算得上是备位充数的臣罢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肯听话吗?”孔子说:“如果是杀父亲杀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是祸害子弟的做法。”子路说:“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读书才算学习?”子说:“所以我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愿意学习罢了。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再问:“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论语原文,翻译,赏析2

  论语十则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补充词解释: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亦(yì):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补充词解释:吾:我。日:每天。三:多次。省:检查,反省。为:替。谋:谋划。忠:尽心尽力。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而:连词,表顺承,就知: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作为。另外词解释:温故知新(成语):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重点字词解释: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2、诲女知之乎!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3、诲女知之乎!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4、诲,女知之乎?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5、诲女,知之乎?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6、诲女知之乎!(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重点字词解释:女:通假字“女”通“汝”,你。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之:代孔子教的东西诲:教,传授。乎:语音助词。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重点字词解释:思:希望,想着。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齐:看齐贤:德才兼备的人焉:句末语气词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重点字词解释: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修身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词语解释: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第九则:修身做人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士:有抱负的人。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重点字词解释:一言:一个字。行: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赏析: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论语原文,翻译,赏析3

  论语·先进篇 春秋战国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篇》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了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爵禄的*民;先做了官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让我来选用人才,那么我赞成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孔子说:“曾跟我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困厄的弟子们,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了。”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能说会道的有:宰 我、子贡;精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古典文献的有:子游、 子夏。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啊,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异议。”

  南容把几句“白圭”诗读了好多遍,孔子就把自己老兄的女儿嫁给了他。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早逝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我呀!*我呀!”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

  季路问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说:“人还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说:“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对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里能知道死呢?”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边,样子正直而恭敬;子路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的样子温和快乐。孔子很高兴。但他说:“像仲由这样,恐怕得不到善终”

  鲁国的执政大臣要翻修长府。闵子骞说:“照老样子不好吗?何必一定要翻修呢?”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常不大说话,但一开口必定说到要害上。”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其他学生因此而不尊重子路。孔子说:“仲由的学问啊,已经具备规模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优秀呢?”孔子回答说:“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那么是子张优秀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还要富有,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道德修养已经差不多了,可是他常常很贫困。端木赐不听天由命,而去做生意,猜测市场行情往往很准。”

  子张问成为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孔子说:“总是谈论、赞许那些言语诚实的人。这种善谈的人到底是真君子呢?还是只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子路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情就要立刻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兄弟在,怎么能听到就立刻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后来赶来。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先死呢?”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称作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宁可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呀,只算得上是备位充数的臣罢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肯听话吗?”孔子说:“如果是杀父亲杀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是祸害子弟的做法。”子路说:“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读书才算学习?”子说:“所以我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愿意学习罢了。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再问:“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论语原文,翻译,赏析4

  论语·泰伯篇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兴于仁;故旧不遗,*不偷。”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论语·泰伯篇》译文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多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恰当的词句来赞美他。”

  孔子说:“恭敬却不知礼,就会徒劳无功;谨慎却不知礼,便会畏缩拘谨;勇猛却不知礼,容易莽撞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会显得尖利刻薄。君子能厚待自己的亲族,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弃故交旧朋,那民众便不会对人冷淡漠然了。”

  曾子生病了,把他的学生召集到身边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有没有损伤。如何做到没有损伤的呢?如诗所言:‘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从今以后,我才知道自己可以免于祸害刑戮了!弟子们!”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探望他。曾子对他说:“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使自己面色端庄严正,这样就容易使人信服;讲究言辞和声气,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

  曾子说:“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渊博的人却向知识浅薄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满腹知识却像空虚无所有;即使被冒犯也不去计较。从前我的一位朋友就这样做过了。”

  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寄放于他,即使在生死存亡关头也不会妥协。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人的修养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

  孔子说:“对于老百姓,只能使他们按照我们的意志去做,不能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孔子说:“喜欢勇敢逞强却厌恶贫困,是一种祸害。对不仁的人憎恶太过,也是一种祸害。”

  孔子说:“即使有周公那样美好的才能,如果骄傲而吝啬的话,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孔子说:“学了三年,还做不了官的,是不易找到的。”

  孔子说:“做人要勤奋好学,要坚持真理,坚定信仰。处在危险境地的国家不进入,处在乱世的邦国不去居住。天下国家有正道就现身,荒乱无道就隐退。国家有道,而自己贫穷鄙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有显贵,也是耻辱。”

  孔子说:“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到结尾演奏《关雎》乐曲的时间里,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又不谨慎老实,表面上诚恳却不守信用,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

  孔子说:“学习知识就像追赶什么似的,追赶上了又担心会丢失。”

  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禹拥有天下,不是为了自己享受却是为了黎明百姓。”

  孔子说:“真伟大啊!真崇高啊!尧这样的君主。只有天最高最大,只有尧能效法于上天。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百姓们真不知道该怎么来赞美他。真是崇高啊,他创建的功绩,真是崇高呀!他制定的礼仪制度,真是灿烂美好呀!”

  舜拥有了五位贤臣,就治理好了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位能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贤臣。”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虞舜时代以及周武王时,人才最盛。然而武王十位治国人才中有一位还是妇女,所以实际上只有九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孔子说:“对于禹,我对他没什么意见;他的饮食很简单却尽力去孝敬鬼神;衣服简朴,祭祀时却尽量穿得华美,他自己住的宫室很低矮,却把力量完全用于沟渠水利上。禹,我对他确实没有意见了。”

论语原文,翻译,赏析5

  论语·先进篇 春秋战国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篇》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了礼乐而后做官的,是原来没有爵禄的*民;先做了官而后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的子弟。如果让我来选用人才,那么我赞成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孔子说:“曾跟我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困厄的弟子们,现在都不在我的.身边了。”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能说会道的有:宰 我、子贡;精于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古典文献的有:子游、 子夏。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啊,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喜欢的。”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异议。”

  南容把几句“白圭”诗读了好多遍,孔子就把自己老兄的女儿嫁给了他。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早逝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卖了给颜渊做一个外椁。孔子说:“不管有才能还是没才能,说来也都是各自的儿子。孔鲤死了,也只有棺,没有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步行来给他置办椁。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是不可以徒步出行的。”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我呀!*我呀!”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厚葬他。孔子说:“不可以”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像对待儿子一样看待他。这不是我的意思呀,是那些学生们要这样办。”

  季路问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说:“人还不能服侍,怎么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说:“敢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对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里能知道死呢?”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边,样子正直而恭敬;子路是很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的样子温和快乐。孔子很高兴。但他说:“像仲由这样,恐怕得不到善终”

  鲁国的执政大臣要翻修长府。闵子骞说:“照老样子不好吗?何必一定要翻修呢?”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常不大说话,但一开口必定说到要害上。”

  孔子说:“仲由弹瑟,为什么在我这里弹呢?”孔子的其他学生因此而不尊重子路。孔子说:“仲由的学问啊,已经具备规模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优秀呢?”孔子回答说:“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那么是子张优秀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还要富有,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

  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道德修养已经差不多了,可是他常常很贫困。端木赐不听天由命,而去做生意,猜测市场行情往往很准。”

  子张问成为善人的方法。孔子说:“如果不沿着前人的脚印走,其学问和修养就不到家。

  孔子说:“总是谈论、赞许那些言语诚实的人。这种善谈的人到底是真君子呢?还是只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子路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情就要立刻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兄弟在,怎么能听到就立刻去做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日做事退缩,所以我激励他;仲由好勇胜人,所以我要压压他。”

  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后来赶来。孔子说:“我还以为你死了呢。”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先死呢?”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称作是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你是问别人,原来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宁可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呀,只算得上是备位充数的臣罢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肯听话吗?”孔子说:“如果是杀父亲杀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子路叫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是祸害子弟的做法。”子路说:“有百姓,有土地五谷,何必读书才算学习?”子说:“所以我讨厌那些能说会道的人。”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有,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愿意学习罢了。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孔子说:“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再问:“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扩展5)

——论语经典语录3篇

论语经典语录1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

  (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

  (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论语》

  (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

  (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9、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

  (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11、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孔子《论语》

  (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论语经典语录2

  1、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于丹

  2、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于丹

  3、如果你的心灵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种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于丹

  4、先要把我们生命中能够把握的东西尽可能掌握,先不要超越自己年龄去考虑那些遥不可及的事情。——于丹

  5、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与朋友相处同样要注意分寸。——于丹

  6、君子之骄,骄傲的是内心的风骨。——于丹

  7、物质的.东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于丹

  8、恒心与定力——心理的依据与底线。——于丹

  9、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于丹

  10、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于丹

  11、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于丹

  12、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于丹

  13、最快乐的方法是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于丹

  14、一个人的自信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于丹

论语经典语录3

  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3.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之恶,不*之美”。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6.当仁,不让于师。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8.言必行,行必果。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9.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1.不怨天,不尤人。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12.不迁怒,不贰过。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3.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4.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6.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18.三思而后行。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扩展6)

——国学经典征文3篇

国学经典征文1

  在我还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我耳边经常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稍稍懂事时,妈妈又给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我便深深地迷上了国学经典。

  上了小学后,我每次做作业都很不认真,甚至是边做边玩。妈妈很生气,在暑假时和我温习了之前学过的《论语》,论语中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每当我做作业时,思想准备又“开小差”时,我都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果然,在新的学期,我的成绩越变越好,妈妈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心里很高兴。

  9岁半时,我开始有些叛逆,爱对父母乱发脾气,于是,爸爸买了一本《弟子规》给我读。当我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这几句时,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对之前的所作所为后悔。

  去年的母亲节,因为我读了《游子吟》,所以我过得很有意义。那是因为妈妈还没下班,我就偷偷地把饭煮好,又煮了几个菜,等妈妈下班回家,我一听到妈妈用钥匙开门的“咔咔”声,就把饭菜用罩子罩起来。看见妈妈疲惫的脸,我的心酸酸的,泪珠差一点就掉了下来。妈妈看到了我煮的菜,很感动,紧紧地抱着我,像怕我跑掉似的。吃饱饭后,我拿出我的“秘密武器”捶背玩偶!我用它那圆圆的“锤子头”帮妈妈捶背。我看妈妈落出心满意足的微笑,心里太高兴了!

  后来,我在学校又参加了“中华颂”之类的朗读比赛,都是因为*时多看了国学之类的书,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获得好成绩。

  国学经典诵读,您不但给我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来的路就算再崎岖坎坷,我也会迎难而上。我爱您!

国学经典征文2

  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当中,经典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如《国学经典诵读》序言所讲,"‘经典’无疑是一个蕴含着情感力量与神圣感召力的字眼。"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个都是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明珠。

  是呀,古人,用一句诗,一句词,便可以概括自身的千言万语,概括了自己的心情。泱泱中华,无数文人墨客挥动笔杆写下鸿篇巨著,让后人品读、体会。

  秦汉的文人风骨凝就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盛唐的明月美酒流淌出流传千古的锦句华章;宋代的古笔酽墨书写着一朝盛世的婉约风骨;明清的演义传奇描摹出一个时代的人世沧桑。古老的文化犹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散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犹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品读经典,在时光的轨道中自由穿梭,与名家大师进行思想的对话,受益匪浅、回味无穷。

  我十分庆幸,在我的小学学习生涯中能够遇见《国学经典诵读》,当真是我的运气。其中,有朗朗上口的《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叫人回味无穷,有气概豪迈的《从军行》,"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仿佛自己就得到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品诗,亦是品人。读李白之诗,仿佛就看到了身着一袭白衣,诗句信手拈来,笑看风起云涌;豪放不羁的东坡居士抬头见明月,大醉做《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经典犹如一曲古筝,净化心灵,升华灵魂。读经典,品经典,已然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典已经让我成为一个恬静的女孩,永远"思无邪"。

国学经典征文3

  “人之初,性本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伴着郎郎的读书声,学校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所谓国学,就是一些古人的名人名言,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些古文,它所表达的道理却对现代人很有帮助。就比如“二人同心,其力断金”这句话。它告诉那些不团结的人: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两人意气投合,就有切金断玉的力量。再如“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注意细节,不能粗心,差了一点点,损失就很大。就像查里国王一样,因为少钉个马掌,就失了一个国家,最后饮恨自杀!

  《论语》,《三字经》,《庄子》,《孟子》,《墨子》……汇集了哲理的精华,浓缩了智慧的结晶,这是*多么灿烂的文化呀!

  从前,我一直有一个坏毛病——考试成绩好就骄傲自大。但书上讲“是君子,就要谦虚,不要高傲自大。”我可不想做伪君子,经过学习《论语》,我就时常约束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有一次考试我英语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高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英语已经学的很好,不再努力学习和认真听讲,而别的同学还在不断进步。使我在第二次考试中得了第三名,与第一仅相差2分。那次考试,是对我高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击。因此,我学的谦虚起来,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经常保持第一名;还有,我原喜欢斤斤计较,有时跟同学合不来;自从学了“做事斤斤计较,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时。”我学会努力控制自己。也是,本性难移嘛!有时会控制不住。但我不会气馁,我会更加努力做到!

  *现在是一个发展*家,如果一个民族不从自己的历史中吸取“营养”,怎么发展进步。就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还要回过头来学习沙士比亚,海伦……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历史,他们要寻找历史,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并非简单的能够被精华和璀璨来形容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忘记历史就是忘记未来。

  读书好似爬山,爬的越高,望的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的多,收获越满。让我们多读这些书,让国学和我们一起长大吧!


国学经典之《论语.为政》赏析3篇(扩展7)

——裴斐论语讲评国学 (菁选2篇)

裴斐论语讲评国学1

  本书是裴斐先生1993年9月至1994年1月在中央民族大学为中文系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专题课程的讲稿,当时开课后反响巨大,教室人满为患。如今10多年过去了,再读讲稿,如饮醇酒,愈陈愈香。讲稿中充溢人生智慧,贯注着裴斐先生人生和治学经历的"哲思和感悟,发他人所未发,悟他人之未悟。尽管讲稿只讲评了《论语》六篇另二十章,正好是《论语》三分之一,但胜义迭见,精彩纷呈。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信然!

裴斐论语讲评国学2

  裴斐(1933—1997),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裴家麟,四川省成都市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王瑶先生助教。1958年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建筑队干了20余年的泥瓦匠。1979年重返教学岗位。调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先后出版著作有《李白十论》、《诗缘情辨》、《看不透的人生》、《文学原理》、《李白研究资料汇编》(金元明清之部)等。

推荐访问:论语 为政 赏析 《论语为政》全文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