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庄的水作文1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个美丽的古镇,她历史悠久,淳朴自然。 我见过雄伟壮观的赵州桥,游玩过做工精致的五亭桥,却从没见过周庄这一带的桥。周庄的桥真奇啊,一座座虽然都是木桥,可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周庄水作文3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周庄的水作文1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个美丽的古镇,她历史悠久,淳朴自然。
我见过雄伟壮观的赵州桥,游玩过做工精致的五亭桥,却从没见过周庄这一带的桥。周庄的桥真奇啊,一座座虽然都是木桥,可造型却千姿百态,有的像张牙舞爪的龙,有的像一跃而起的鱼儿,有的桥与影子互相映衬,像个大月饼,还有的桥两座连在一起,就像横躺着的数字8;周庄的桥真坚固啊,它们久经风雨,依然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周庄的桥真美啊,一座接着一座,加上空中满是云雾,让人感到像是走进了天堂,农民们养的鸭儿嘎嘎地叫,才让人感到这是周庄,不是天堂。
我看见过汹涌澎湃的长江,观赏过水*如镜的千岛湖,却从没见过周庄的"水。周庄的水真啊,静得宛如一位温和恬静的少女,令人陶醉;周庄的水真柔啊,流水抚摸着白墙黑瓦还有绿树红花,轻轻柔柔,甜甜蜜蜜;周庄的水真奇啊,船儿在水上穿行,水声也会变换着调子,有时时少女哼唱着轻盈欢快的农场歌曲,有时是青年欢唱着热血沸腾的爱*曲,更有时是老人吟唱着悲伤又古老的情歌。
这样的桥依傍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萦绕着这样的桥,再加上天上蓝天白云,村里果树菜园,田间鸡鸭牛羊,让人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壮锦。难怪人们会说,“唐风宋水美周庄,烟雨江南鱼米乡”。
周庄的水作文2
家乡美,最美是那柔柔的家乡水,水边的风儿轻轻吹,天空的燕子悠悠的飞,远方的游子请你快快回。家乡美,最美是那家乡的人,天天都唱歌,年年都欣慰,一方水土一方情哎,生在心里的根……”——题记
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河埠廊坊,临河水阁,水镇一体,是大陆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泽国。这是印象中的周庄。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绿影婆娑,令人不禁地想起元代名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难怪台湾女作家三毛声称到周庄才找到了“旅游的感觉”,俄罗斯画家列昂尼特称周庄是“东方威尼斯”,而常人都说,到江南不到周庄是你的一大遗憾。
周庄是水的世界,古镇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或说,周庄是睡在水上的,水便是周庄的床。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依水而立,错落有致,再加之淳朴的民风习俗,使周庄有了江南第一水乡的美誉。从高处俯瞰周庄,湖水恰将周庄环抱入怀,湖水潺缓,虽没有河流的湍急、大海的善变,却有它独特的味道。水的绝美不仅是流过门前,还可穿过亭院。偶尔湖上划来一支橹船,摇橹人有力的臂膀、橹船发出的节奏分明的吱吱声与湖水交织成一曲动静互融的恋曲。
有水即有桥。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圆或直,而最典型当数双桥了。石桥牢固而又质朴,建于明代,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横跨于南北市河和银子浜两条小河上。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错落有致,宛如一把大锁将两条小河紧紧地锁住。小桥多由青石板铺成,不同肤色的游客们踩在上面,磨得它失去了棱角,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光滑透亮。画家陈逸飞当年就以双桥为素材画了一幅油画,名为《故乡的回忆》。
周庄的水作文3
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是一个美丽的古镇,她历史悠久,淳朴自然。
我见过雄伟壮观的赵州桥,游玩过做工精致的五亭桥,却从没见过周庄这一带的桥。周庄的桥真奇啊,一座座虽然都是木桥,可造型却千姿百态,有的像张牙舞爪的龙,有的像一跃而起的鱼儿,有的桥与影子互相映衬,像个大月饼,还有的桥两座连在一起,就像横躺着的数字8;周庄的"桥真坚固啊,它们久经风雨,依然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们;周庄的桥真美啊,一座接着一座,加上空中满是云雾,让人感到像是走进了天堂,农民们养的鸭儿嘎嘎地叫,才让人感到这是周庄,不是天堂。
我看见过汹涌澎湃的长江,观赏过水*如镜的千岛湖,却从没见过周庄的水。周庄的水真啊,静得宛如一位温和恬静的少女,令人陶醉;周庄的水真柔啊,流水抚摸着白墙黑瓦还有绿树红花,轻轻柔柔,甜甜蜜蜜;周庄的水真奇啊,船儿在水上穿行,水声也会变换着调子,有时时少女哼唱着轻盈欢快的农场歌曲,有时是青年欢唱着热血沸腾的爱*曲,更有时是老人吟唱着悲伤又古老的情歌。
这样的桥依傍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萦绕着这样的桥,再加上天上蓝天白云,村里果树菜园,田间鸡鸭牛羊,让人感到像是走进了一幅壮锦。难怪人们会说,“唐风宋水美周庄,烟雨江南鱼米乡”。
周庄的水作文3篇扩展阅读
周庄的水作文3篇(扩展1)
——《周庄水韵》教案3篇
《周庄水韵》教案1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品析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品析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熟读课文,自行解决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周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被称为 “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个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称为“*第一水乡”的旅游景点在哪?(周庄) 这两个旅游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水多、桥多)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周庄的材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思考: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讨论、明确: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
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
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讨论、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讨论、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水中的倒影是清晰的还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些词来形容,(斑斓)、(朦胧炫目)(斑斓迷离);作者还描写了小石桥,都举了哪些桥?这些桥都是一个样的吗?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很有特色,各呈风采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则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除此以外,作者还用什么将街道和楼宅连缀为一体?(桥)
(6)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板书:
小 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桥
流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诗情画意
水
人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家
四、作业:课后习题二、三
《周庄水韵》教案2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预习
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赵丽宏,上海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诗人,上海作家协会副*。1951年2月出生于上海,种过田,学过木匠,做过乡村邮递员。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在《萌芽》月刊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成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20xx年被华东师大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等共40余部。
2、周庄简介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的昆山市境内,始建于公元1086年。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宋代迪功郎周君在此设庄,舍宅为寺,百姓感其恩德,故称此庄为“周庄”。由于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故历代免遭战乱,900多年来仍保留独特的古朴的江南水乡风貌。
“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水巷、拱桥、石板街、古屋构成了周庄水乡特有的风貌。镇内河汊纵横,四条水道将古镇分割为“井”字型,形成八条长街;小小周庄,就有14座石桥,分别建于元、明清三代;镇上的建筑,古色古香,粉墙花窗,傍水而建,全镇近千座民居中明清及民国初年建筑占一半以上;这些形成了周庄独特的风景。
着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山川之美,周庄集*水乡之美”。
周庄被誉为“*第一水乡”,名副其实。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来朗读这篇优美的《周庄水韵》,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为突破难点,应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四自然段,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可分两部分
一(1—3自然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二(4—6自然段):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
五、探究:
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给他的总印象?
水中倒影:漾动的彩绸
小河泛舟:接连掠过的拱桥 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井”型河道:古镇缀为一体
2、作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所见到的周庄景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飘忽朦胧——水墨画 第二次:纯净、简单、明快、对比强烈——版画
3、第三次所看到的节日夜景和前两次又有什么不同?
前两次:宁静、含蓄、朦胧、庄重的周庄
第三次:极力渲染周庄的节日热闹气氛,是一幅色彩斑斓,气氛热烈的油画。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为我们展示了三幅风格迥异的周庄风景图。
4、作者描写古镇的节日夜景,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时间顺序:坐船从古镇的这头到古镇的尽头
空间顺序:水中——屋脊——天空——屋脊——水中。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
5、此文与《巴东三峡》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巴东三峡》:按时间、空间顺序记叙作者游历的全过程
《周庄水韵》:记叙对象的空间相同,但随时间的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的所见和感受都不相同。
七、作业
1、字词积累听写并解释
2、课后练习一、三。
《周庄水韵》教案3
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的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将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声有色、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其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在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欣赏美,感悟美,把对课文的学习转化成个人独具个性的创造性审美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文言文,因此对游记这一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应该再加深对游记的理解,学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身处北京,没有去过江南水乡,现有的"认识水*不够理想,在欣赏景物时抓不住景物景物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促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习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品味本课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体会祖国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写作方法。
2、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赵丽宏
仲春——雨雾朦胧——水墨画
周庄、冬天——冰雪消融——版画
春夜——盛大节日——梦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新课情境导入
相信大家对这样一句话都非常熟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在江苏苏州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小镇,它四面环水,因其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历代免受战乱,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然保持着独特的古朴神秘的江南水乡的水乡的风貌,这就是被誉为“*第一水乡”的周庄。
现在就让我们乘着一叶小舟,摇着木橹,在水面上缓缓前行,也许你就会获得很美的享受。
看图片,考眼力
看图片,挑出不属于周庄的一幅,并说明理由。欣赏周庄的图片
一、整体感知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到底周庄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的印象呢?下面来学习课文。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都是在什么样的季节里,印象如何?
1)作者第一次游周庄,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怎样的天气?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当时的情境?
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文章的题目是《周庄水韵》,那它体现周庄水的那份情致,那份水韵的?
2)第二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冬天?用一个词来形容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3)第三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一个什么样的特殊日子?
用一个词形容这个日子的特点?
这一次带给作者的既不是水墨画,也不是版画,而是什么呢?
小结:刚刚我们在浏览课文时,从找到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作者三次游览周庄,每一次带给作者的感受都不一样,那么到底作者是怎样展示它不一样的感受呢?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接下来我们一具体的来看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在作者描写周庄的语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水墨画的特点?
2、第二次游览周庄,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遇见的是“小雪”?作者为什么刻意强调是“小雪”?
作者从什么角度表现了周庄的“水韵”?
除此之外还选取了怎样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描写周庄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如果说前面两次走入周庄带给作者的是*面的周庄,是妙不可言的周庄,那么作者第三次走入周庄,走入梦境一般的周庄,那感受就更不一般了。
我想想问一问同学们,什么样的情境称为梦境?
3、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能给人带来梦境般的感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盛大”的节日?
这段所写内容很多,但是却很有条理,那么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提示:作者怎样游览的?经过了哪些地方?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人们常说,再美的景色如果少了人的活动的话,好像就缺少了几分生气,那么这段中表现了周庄人怎样的生活呢?
课堂小结:
1、写景方法灵活多样
移步换景
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去描写
2、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
3、文章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比喻生动、贴切
三、品味赏析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出来。
友情提示:
可以从修辞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去品味,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示例: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赏析:
词语运用:“悠然”“不慌不忙”等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恬静与闲适的周庄。
修辞角度:作者将小船划过、木橹搅动的河面比做“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比喻十分形象,既抓住了河面晃动、倒影纷杂而富有光泽的特点,而且显得极其柔美。
春天—仲春
雨天---雨雾笼罩水墨画
冬天版画
春天---夜晚旅游节
盛大梦境
看第一次游览周庄
词语:雨雾笼罩、隐约
飘忽、出没
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斑斑积雪
参差交织、黑白分明
视觉
齐读课文“在阳光下”至本段结尾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课文第5段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一座拱桥——桥洞——古镇的尽头
(移步换景)空间方位顺序
船娘……
几个当地农民摆弄丝弦
齐读诗歌
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出示问题1及词语
出示问题2及语句、词语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出示杜荀鹤的《宋人游吴》
课堂小结
不错,被誉为“*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周庄水韵》通过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课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好好从这优美的字里行间领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情。
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2、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课后反思
1、通过阅读,学生是否感悟了周庄水韵之美境,真正受到了美的熏陶。
2、学生是否体会了本文语言的精妙,理解了多角度描写以及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3、学生能否在实际写作中得以恰当的运用。
周庄的水作文3篇(扩展2)
——《周庄水韵》教课反思3篇
《周庄水韵》教课反思1
《周庄水韵》一文已经教过两遍。此文常教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当然,也难免每每有些许遗憾。对于备好课,我思考了很多。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生成性得到强调,教学的过程不仅仅再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过程,而更多的是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样,备课的功能也就发生了变化。备课不仅仅是教学方案设计,还要生成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材料的准备,内容的准备,方法的准备。这种准备,是对各种“可能性”的预知,是为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备课对教学来说还处于“未定”状态。正因为是“未定”,所以备课必须从“方案设计”的层面上退下来,退到为方案设计作准备的层面上。这种“退”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我们备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过程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课堂里常常出现了与我们备好的课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原来的备课,二是迫使学生按照备课里的设计来理解和学习。显然,第二种方式不符合我们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是,放弃原来的备课,我们又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效果不佳。
教学出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不能预测,我们可以在教学某课之前可以向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让学生读课文后,写出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与我们准备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进行比较,这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预想的与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差异,甚至很大差异。这时候我们也就明白我们一直是在以我们的主观意志设计重难点时,我们备课真的不能做到关注学生。
因此,我觉得备课要注意:
1、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语文课应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主要内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的首要使命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它有别于政治课、班会课、环保课。
2、对文本要深入探究,对文本的关键处、精彩处品读要到位。那些细腻的笔触,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出来,品味出来。这样的语文课有意义、有深度。
3、导入用的时间不要太长。我在教学本文时,就直接进入课文学习,从题目入手,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学生学习的效果就比较好。
4、分组讨论要有效。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似乎分组讨论是最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课上看到的表现是:老师说讨论学生就马上开说;老师说停止,马上鸦雀无声。而且马上学生就说出讨论结果。咱们先不说讨论的过程,单就这形式就是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根本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咱们再说讨论过程存在的问题:
①、有的学生根本不讨论,说闲篇,或忙里偷闲玩会;
②、在学生讨论之前,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提示思考这一问题需要研读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匆匆开始,草草结束。讨论的收获不大。其实,在思考的基础上商讨才有意义。咱们讨论一个问题,还要组织组织语言才说呢。
5、注重评价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评价,恰当地使用评价语,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益。
《周庄水韵》教课反思2
《周庄水韵》讲过之后,我脑中的记忆好像也没有多少,回过头来再读这篇散文,觉得这么优美的文章,还应该让学生学习其好的写作方法,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闭眼体会优美而又有诗情画意得特写镜头——文章的开头。
1.文章开头安排特写镜头,独具匠心。
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是周庄,而是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随着这搅动的木橹,我们也不知不觉走进了这个世界。原来这个世界里还有这么多丰富的东西:桥、楼、树、云、鸟,还有那美丽的似彩绸一般的水面,真是让人浮想联翩,无限向往。达到了这个目的,作者才笔锋一转,告诉你这就是周庄,而且是富有诗意的周庄,于是牵引着你不断随他的文字探索。这种独特的开头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们学习。
2.文中写景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也像周庄水乡一般让人赏心悦目,“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古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小雨中,“飘动的雨雾”、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的古桥和屋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则使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而且,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用“江南丝竹”和“万般柔情”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
《周庄水韵》教课反思3
从选好文本到讲课完毕,因最近琐事缠身、水*有限,也是在梦幻般的感觉里过去的。稀里糊涂里课就完毕了,因身为讲课人,听得最多的`便是两种意见:
1、选这课来讲也太难点了吧!
2、课上的还是不错的!
但这时我性格的优点便显示出来了,那就是从不在别人的批评赞美里迷失自己。所以,对这节课自己进行品析:
一个亮点:
早在05年秋季听省语文优质课时,就在教师们的评价语言里听出了单调与困乏,简单、重复、无主见的“好!”占了评价语的大半。这样的一视同仁抹杀了学生回答的积极性也放弃了最佳的教育机会。
所以,在自己课堂对学生的评价里,就尽量增加内容,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学生回答好的,好在哪里,有问题,问题又在何方。
这次讲课也不例外,我尽量让自己的评价语因学生而异因学生的答案而异。这点现在回想起来依然甚为满意。
例一:理解文意,欣赏美景板块(以下节选自雅阁老师的记录)
生1:《春游周庄》
师:不错,抓住了春这个字,很准确。
生2:《依依周庄情 悠悠周庄水》
师:哟,这么有诗意的语言呀,有地点,有特点。很好。
生3:《井乡之景》
师:不错,一下子找到了文中的井形河道,抓词很准确。
生4:《三访周庄》
师:哦,你的立足点在作者来周庄的次数上,角度不一般。
例二:品味语言,丰富积淀板块
生1:“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周庄水的声音很动听。
师:嗯,我们仿佛听到了四处的滴水声,犹如天籁之音,那他把什么比做什么了呢?
生1:把水声比作江南丝竹。
师:是啊,滴水与流水的轻柔、音乐感都表达出来了,我们耳边也好像听到流水在叮咚成韵,轻婉、柔媚而又悠扬,你来读读看……
生3: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生:我读出了一种安详的景色
师:水面上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3:石桥、楼屋、树影还有云彩和飞鸟。
师:那后来呢?
生3:成了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生3:木橹把水面搅碎后……
师:是啊,你看,这幅图画便有静有动,在木橹的“悠然”“不慌不忙”里,周庄的古朴、宁静、神秘便展现出来,使人浮想联翩又无限向往……
两点遗憾:
按道理要出外讲课,在家里是应该让同事们听听指导指导的,但由于高招、课本剧、地生会考临近等事情的冲突,时间实在很紧,于是我只是在自己的班级里没有预习的情况下简单进行了实验,把握一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能力便算完事了(因此还被领导批了一顿呢!)。所以,对于文本的挖掘问题和课堂的时间分配,再加上陌生的学生,课堂走向哪里目的何在效果怎样我几乎是没有一点把握。反正上场时是一点紧张的感觉都没有,我和春云(小学上课老师)戏称自己上课的状态是泼水,流哪里算哪里。
这样的状态,遗憾肯定是不会少的,我的这节课堂就有两点大遗憾:
1、教师引导、调控能力不到位:这点主要体现在3个环节:
①学生品味语言阶段,自己的设计是学生赏析语言,在赏析的过程中会有人提到三游周庄的三幅图画,(在家里学生品析到了),然后自己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可遗憾是我提问了11个学生,还是没有等到我要的答案。许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问题,许是他们的爱好问题,或者干脆就是我的指令有问题,学生并没有注意到我需要他们注意的内容。结果我是只好依着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把品析语言时大家学到的方法、技巧用到自己的现实中,我们的作文会增色很多!”
所以,在课后对话环节翟国玺校长就提到讲课深度问题时,我就自我批评了一下。当时,自己的大脑也在飞速的转动,希望可以找到更好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达成目标。可惜的是,我绞尽脑汁的无奈的看着时间流逝而没有想到好办法呀!
②在学生品味语言板块,我设计了一个范读引导的环节。但是由于水*有限再加上对文本情感把握不够,所以自我感觉不是很好。但是学生的悟性非常强,我示范引导之后连着3位同学的朗读都是有滋有味像模像样,当时我已经认识到这点,应该借机大家表扬,强化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但遗憾的是念头倒是闪了,自己却没有抓住机会实施。
③讲课时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失误,在第一环节自己设计的速度原意是默读课文,可由于指令不清晰或者学生习惯的不同,学生们是在朗朗读书,这时我是干着急没办法,只好看着时间流逝暗怪自己为什么没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引导好呢!
2、思想上漏洞导致行为的偏差
其实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却反映出大问题。表现在两个环节:
①在课堂最后,我留出时间让学生在跳读课文后找语言对周庄进行一句话一段话的总结,等待了3分钟后,我转了一圈,却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只写了一句话“周庄真美丽呀!”在晕及的情况下,时间已经到了。我慨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不够好,便拿出自己学生的两段文字介绍给他们。
这行为本无可厚非,遗憾的是我当时说的话“给大家推荐两段文字,是济水的学生写的,希望大家下去后也能够写出诗意的文字来!”
现在想来,这是思想的错误,我不了解学生状况能力,直接拿济水的学生来和他们比对,本身就不公*的体现。如果非要说,也应该是推荐一些学生的,不应该将他们和城区的学生放在对立面。
②在课后对话环节时,自己总结了3个没想到,其中第三个,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总结时提到两点,一是学生对速读的理解,二是写作能力的表现。我本意是说出自己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问题,书面表达能力有些差,提醒老师们以后注意培养。但后来思索,我又有什么资格说这话呢?老师们都在辛辛苦苦的干着,自己又没有调查,何来发言权?
本身,自己拿城区学生的标题、文段和他们的学生来对比就是一种思想的错误,忽略了许多不该忽略的问题,真是思想一时不到位导致行为缪千里呀!
上完课两天了,但这两个大遗憾我一直是耿耿于怀!
周庄的水作文3篇(扩展3)
——水韵周庄作文
水韵周庄作文1
从雄奇壮丽的敦煌到风景如画的桂林,从广袤无垠的蒙古到四季宜人的杭州,从大漠孤烟直的塞外到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溪边,无不被人赞许和向往,直到现在,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被誉为*第一水乡的周庄了。
我独自走在周庄的石板桥上,古色古香的水乡景色,倒映在水面上,映入我的眼帘。远处的孩子们也跑来嬉戏,脱了鞋子和上衣,跳到水浅的地方,一会儿踩水,一会儿泼水,玩的不亦乐乎!两只可爱的小鸟站在河岸旁的垂柳上,两双眼睛注视着陌生的我,又好像在议论着什么新鲜事,但又像在欢迎我。我抬头仰望着蔚蓝的天空,心中的烦恼仿佛天上的白云,越飘越远。
妈妈,快看!那边好多小船停在水面上,我们去坐船吧!弟弟高兴地又蹦又跳,往船篷那边跑去,我和爸爸妈妈也紧随其后,我们一家四口坐在了一只较小的木船上。船夫爷爷以娴熟的动作,轻快的摇着木橹,小船在*静的河面慢慢滑行,船的轨迹和橹的划痕留在水面上。我侧着身子,闭上了眼睛,倚在小船的一角,一吸一呼,鼻腔和身体都在享受着纯净沁人心脾的空气。这一刻,我置身于千里之外,真正感受到了而无车马喧,我在享受属于我自己的世界。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有诗意呢?长长的柳条温柔地抚摸着*静的河面,水中的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抬望眼,一座石拱桥伫立在我面前,船夫放下木橹,静静地望着那棵翠绿而又饱经沧桑的垂柳,好像在思考着什么。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
周庄,一个古老而宁静的地方,此次来周庄,我感受到了它作为*第一水乡的不负其名,如果让我再为旅行做出一次选择,我依旧会选择来周庄。
周庄的水作文3篇(扩展4)
——周庄水韵教案10篇
周庄水韵教案1
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的作者用优美的文笔将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犹如欣赏了一幅有声有色、韵味十足的动态风景画。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其自由发挥、发展的空间,在朗读、品味课文的语言中欣赏美,感悟美,把对课文的学习转化成个人独具个性的创造性审美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等文言文,因此对游记这一体裁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应该再加深对游记的理解,学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身处北京,没有去过江南水乡,现有的认识水*不够理想,在欣赏景物时抓不住景物景物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促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习掌握写景的顺序和方法,品味本课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体会祖国山川美丽多娇,享受美的乐趣,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教学难点
1、学习写作方法。
2、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赵丽宏
仲春——雨雾朦胧——水墨画
周庄、冬天——冰雪消融——版画
春夜——盛大节日——梦境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使用
新课情境导入
相信大家对这样一句话都非常熟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在江苏苏州还有一个令人瞩目的小镇,它四面环水,因其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历代免受战乱,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然保持着独特的古朴神秘的江南水乡的水乡的风貌,这就是被誉为“*第一水乡”的周庄。
现在就让我们乘着一叶小舟,摇着木橹,在水面上缓缓前行,也许你就会获得很美的享受。
看图片,考眼力
看图片,挑出不属于周庄的一幅,并说明理由。欣赏周庄的图片
一.整体感知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到底周庄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的印象呢?下面来学习课文。
作者曾经三次游览周庄,都是在什么样的季节里,印象如何?
1)作者第一次游周庄,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怎样的天气?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当时的情境?
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文章的题目是《周庄水韵》,那它体现周庄水的那份情致,那份水韵的?
2)第二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冬天?用一个词来形容给作者留下的印象?
3)第三次游览是在什么季节?
赶上了一个什么样的特殊日子?
用一个词形容这个日子的特点?
这一次带给作者的既不是水墨画,也不是版画,而是什么呢?
小结:刚刚我们在浏览课文时,从找到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作者三次游览周庄,每一次带给作者的感受都不一样,那么到底作者是怎样展示它不一样的感受呢?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接下来我们一具体的来看课文。
二.研读课文
1.在作者描写周庄的语句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水墨画的特点?
2.第二次游览周庄,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作者遇见的是“小雪”?作者为什么刻意强调是“小雪”?
作者从什么角度表现了周庄的“水韵”?
除此之外还选取了怎样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描写周庄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如果说前面两次走入周庄带给作者的是*面的周庄,是妙不可言的周庄,那么作者第三次走入周庄,走入梦境一般的周庄,那感受就更不一般了。
我想想问一问同学们,什么样的情境称为梦境?
3.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能给人带来梦境般的感受?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盛大”的节日?
这段所写内容很多,但是却很有条理,那么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提示:作者怎样游览的?经过了哪些地方?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
人们常说,再美的景色如果少了人的活动的话,好像就缺少了几分生气,那么这段中表现了周庄人怎样的生活呢?
课堂小结:
1.写景方法灵活多样
---移步换景
---从视觉、听觉等角度去描写
2.先略后详,逐步加深了描写3.文章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比喻生动、贴切
三.品味赏析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放声朗读出来。
友情提示:
可以从修辞方法、词语运用等角度去品味,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示例: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
赏析:
词语运用:“悠然”“不慌不忙”等词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恬静与闲适的周庄。
修辞角度:作者将小船划过、木橹搅动的河面比做“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比喻十分形象,既抓住了河面晃动、倒影纷杂而富有光泽的特点,而且显得极其柔美。
春天—仲春
雨天---雨雾笼罩水墨画
冬天版画
春天---夜晚旅游节
盛大梦境
看第一次游览周庄
词语:雨雾笼罩、隐约
飘忽、出没
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斑斑积雪
参差交织、黑白分明
视觉
齐读课文“在阳光下”至本段结尾
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课文第5段
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一座拱桥---桥洞---古镇的尽头
(移步换景)空间方位顺序
船娘….
几个当地农民摆弄丝弦
齐读诗歌
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出示问题1及词语
出示问题2及语句、词语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
出示杜荀鹤的《宋人游吴》
课堂小结
不错,被誉为“*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周庄水韵》通过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运用优美的文笔将这座水乡古镇的美景及韵致,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课下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好好从这优美的字里行间领略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妙风情。
作业
1.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2.将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仿照其句式、修辞等特点进行仿写。
课后反思
1.通过阅读,学生是否感悟了周庄水韵之美境,真正受到了美的熏陶。
2.学生是否体会了本文语言的精妙,理解了多角度描写以及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3.学生能否在实际写作中得以恰当的运用。
周庄水韵教案2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学习 内 容
笔 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周庄”因河成街,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图景“水韵”是指周庄水的韵味,即多姿多彩的水乡
2、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上海作协副*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3、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山川之美,周庄集*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4、学习生字:
木橹(lǔ) 搅动(jiǎo) 斑斓(bān lán) 漾动(yàng)
彩绸(chóu) 连缀(zhuì) 仲春(zhng) 屋脊(jǐ)
覆盖(fù) 目眩(xuàn) 屋檐(yán) 渗出来(shèn)
谛听(dì) 参差(cēn cī) 娴熟(xián) 轨迹(guǐ)
剔透(tī) 丝弦(xián) 勾勒(lè) 黑黝黝(yǒu)
缤纷(bīn) 隐匿(nì) 璀璨(cuǐ càn) 摇曳(yè)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明确: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
明确:由总写到分写,共四幅“水韵图画”即
(1)整体水韵图画:“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2)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详写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和感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3段
2.讨论探究:
(1)开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不说地点,直接描绘出幽静的场景,色彩斑斓,比喻形象、生动,给人意味深长的遐想
(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明确:悠然搅动的木橹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搅碎后的美丽画面周庄水美:倒映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3)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本体是倒映着的石桥、楼屋、云彩和飞鸟的水面,喻体是彩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倒映着美景的周庄水面的美丽画面,有形有色,有静有动
(4)“还有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反问,强调了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周庄的实物描写
(5)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明确: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6)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景像,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生动、具体,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句话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写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体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和对外开放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周庄水韵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
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培养学生依据文本,由浅入深的品析文章关键词句。
2、方法与过程:创设情境探究拓展
指导朗读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感与价值观:
领略全文的境界和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能引发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的思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体会作者抓住水乡特征来体现周庄的优美和韵致的写法。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引发学生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初步思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提问引导法、点拨拓展法
【教学用具】PPT多媒体
【课前准备】师:1准备播放的音乐和教学课件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课前预习,朗读课文,完成学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文导入:(约3分钟)
师:让学生以游客或者导游的身份对周庄简介(每人不超过100字)。
几位同学已经非常出色地给我们简介了周庄。下面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感悟他笔下的“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周庄水韵》之美。(板书)。
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有感情的诵读中,品析文章关键词句,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之美。老师呢,只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专注投入,用情读文,大胆感言。同学们能做到么?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亲近周庄:(约10分钟)
师:要想走进文本,体味作者的情感,必须要抓住课题。大家看课题《周庄水韵》,字典义有四种解释,你认为哪一种最适合本文?从题目入手,请从1-3段中找一句话来阐释:体现作者对周庄饱含感情,又印证了本文课题的恰当?
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答案不必唯一,能从文本中找出依据,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小结:
周庄的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添了韵味。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这里的情趣,不仅仅体现在它是水乡,水多。还包括: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水中倒影如画,水面波动如绸。一声声好听的声音,和面临水人们的美好感受等多方面的元素。因此,情趣一词能更能全面的概括文章内容。用文章1——3段的一句话概括——周庄水的情趣包含:周庄的水和一切与水有关的事物。
三:局部品味——对话文本,欣赏周庄。(15分钟)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以一个外乡人的身份去泛舟周庄的小河,领略它富有诗意的水乡情趣。看前三段,你认为哪一段最富有诗意,通过你精彩的朗读和品评,带领大家初游周庄,领略它的情趣?
学生朗读后,按照: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的思路来点评
学生活动:朗读、评点自己喜欢的段句(比喻句、描写句、关键词),教师点评,引领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朗读舒缓悠扬,并且能关注重点词句去赏析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倒影如画,波动如绸的胜景,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周庄中去,恍惚我自己,忍不住放慢脚步,放松心情,悠闲自在地细细品味这水乡的韵味。在这样美丽的小河里泛舟,怎能不更富于诗意呢?因而也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不止一次流连忘返于周庄的小河中,从不同季节感悟它的水韵之美。
学生活动:学生可选择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前两次游览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游览,作者把的周庄比作?(板书)
教师:哪一位同学愿意带领我们欣赏春雨雾中的周庄水韵?
学生活动:朗读、评点自己喜欢的段句(修辞句、描写句、关键词),教师点评,引领同学补充。
教师小结:也许,因为雨阻住了游客们的脚步罢,这一天的小镇一下子恢复了昔日的宁静。近看,雨雾飘动,视线逐渐远行,石桥屋脊也失去往日的明艳线条,随着雨雾忽隐忽现变得飘忽起来。烟雾迷离中的周庄,静穆在清新的春雨中,恬静、安详。一切是那么的素雅,朦胧,把我们带回一座古朴的有着悠远历史古镇中。此时泛舟周庄怎能不更富有诗意呢?
请同学们再次体味,自己朗读一遍,注意朗读的时候语速舒缓,语气轻柔,读出朦胧、神秘、水墨周庄的特征。
第二次游览,作者把的周庄比作?(板书)
江南的雪天是十分可贵而短促的,她的美犹如昙花一现。一层薄薄的雪,根本经不住阳光的照射,阳光下,积雪消融了。
请大家细细品味,作者给我们描绘的这两幅画的确很美。可是,这仅仅停留在视觉欣赏的角度,让我们觉得这只是这两幅*面画,像是?梦境,这样的画似乎缺少点什么。很好,作者笔锋一转,从视觉引入到听觉的美。
作者觉得周庄冬天的积雪融化声和流水声好听吗?
学生活动:轻声朗读积雪融化的句子,点评、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教师预测学生评点的难点:“如诉如泣”,形容水声的柔细,并非悲凉。用“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比喻水声。又说“人类乐曲无法模仿”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实则不然,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雪水初融化时的优美动听,后面的句子强调这种声音是自然造就的,难以人为模仿,突出各种水声的悦耳动听赏心。
教师小结:这部分,作者用两个完整的比喻句分别先从视觉角度写出色彩对比强烈的街景,后从听觉角度写出水声的悦耳动听,多角度描绘周庄之美。富有韵味的叠词,形象生动的拟人比喻,描绘出了雪后初晴的水声轻婉、柔媚、悠扬,如同人们赏画时的背景音乐,令游览者的心情随乐声的变化而变化,增添了游览的情趣。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抓住轻柔和绵长不绝的水的韵味
配乐,朗读接龙,邀请两位同学。
前面同学读得那么好,也感染了老师,激发了老师的读的信心,我想邀请咱班朗读水*最好的两位同学和我一起朗读这一部分,请大家闭了眼仔细聆听,并用一句话概括你听读后的感受。
学生活动:畅所欲言,教师加以肯定、指导。
四、合作探究,拓展发散(约10分钟)
1、虽然我们不能亲临周庄,但是通过作者优美的文笔,在大家绘声绘色的朗读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写意的画卷,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把你读文后感悟周庄水韵之美的句子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形式:周庄的水韵在于:
教师示范:周庄水韵在于:清明时节的杏花雨,撑一支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
寥的青石板雨巷。远看飘忽的雨雾笼罩古镇,近赏静淌缓流的小河拥抱拱桥。
周庄的水韵在于:踏一叶扁舟,悠然穿行于碧水蓝天中,仰首是桥,座座别致;俯首是水,闪烁迷离。
2、展示两张未来周庄图片,让同学们观察:一张古朴典雅、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木橹轻摇;一张高楼林立、马路宽阔、水星点点。对比讨论,哪一幅更适合未来周庄?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之后,推选代表回答,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评定。设计意图:
三:课堂总结(约2分钟)
周庄的情趣在于它多变的水,阅读的乐趣在于深入探究之后的`惊喜发现。只有投入的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才能读懂作者,才能与文本对话。也才能走出文本,引发你的独特思考。
紧张,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常多浮躁,也让我们的心蒙尘埃,希望这节课,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静下心去读书,品味文字带给我们的视觉享受,放牧心灵于美文中。回归古朴的宁静,净化灵魂,陶冶性情。
四、课后作业:
1、自学赏析课文5、6段,圈点批注,选择你最喜欢的1、2个句子,深入感知周庄水乡童话世界绚丽之美。
2、课文为我们描绘不同风格的三个周庄,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随笔:推荐课外阅读:本文与《感悟周庄》《绝版的周庄》,联系历史与现实,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五、板书设计
周庄水韵
雨雾中水墨画灰蒙蒙、朦胧、清新、写意
情雪后初晴版画黑白分明、色彩对比强烈
水声如音乐
趣温暖春夜童话变幻多姿、流光溢彩
周庄水韵教案4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欣赏、朗读初步体会周庄的水韵美。
2、 能划出优美的句子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3、 通过探究训练,学会用生动贴切地句子描述自己的所见。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通过朗读、寻找优美语句感受语言美。
2、 学会描述自己的所见。
【教学设想】
1、 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周庄、感受周庄的水韵美。
2、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有同学到过周庄吗?
学生回答
被誉为“*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睡莲,清丽可人。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一起去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展示播放周庄视频资料(以“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后,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周庄。(幻灯片出示)
(三)、细读课文部分选段
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章主要通过写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以“水”突出周庄特色,以“韵”点化周庄灵气。在作者笔下,第一次所见之景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所见之景犹如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那么,第三次呢?
请同学们听课文片段朗读后,并试着同样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第三次所见之景。
参考:可以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幻灯片出示)
(四)精读课文第五节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次所见之景,划出你认为能突出周庄美景的句子,读读并说说理由(幻灯片出示)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贴切传神的词语等角度入手。
组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评价。
小结: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将周庄之水描绘地柔情万般,韵味十足,这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正好相匹配。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另一个水世界“威尼斯”。
(四)拓宽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
看了这一组图片后,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一组周庄和威尼斯的图片)
参考:周庄:朴素清纯 威尼斯:富丽堂皇
小结:这一节课,同学们和我在作者的带领下,通过观赏、朗读、寻找优美语句一起感受了周庄的美,其实像我们身边的美景比比皆是,只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发现、去保护、去描绘。相信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世界会应为我们人类的存在而更加精彩。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建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吧。
(五)作业
1、写作训练
如果我去周庄,我会这样来描写它……
2、辩论题
如果你是当局者,你认为一座城市是发展经济重要还是保持古镇旧貌重要?
1 师:作者三次游历的过程,都对周庄有一个整体比喻,请大家细读课文,把这三个句子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
2 抽学生回答。
3 让学生指出三次游周庄的时间和天气,据此领略比喻的贴切之处。
作者第一次去周庄,时值“仲春”,又在雨中,景色虽美,印象却不深,所以用“水墨画”比喻,恰到好处;第二次游周庄是在雪后的冬天,古老的小城与清新的白雪,色彩对比强烈,所以喻之为“版画,”与前者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一为粗线条的勾勒,精深细致的刻画;第三次游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景色和情调与前两次又有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实际情况这一夜的景色,由岸上写到河中,由光带写到花船,有章有法,意境幽美,衬以节日的礼花,惊喜的欢呼,都渲染了周庄水乡欢乐的气氛,并且将小镇古老悠远的历史和五彩缤纷的现实联系了起来。
周庄水韵教案5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游记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祖国山川壮丽可爱,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式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中写景时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生动形象的语言,并能在写作中运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渗透在游记中的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周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的意义就不仅在欣赏、旅游的价值,更应该是我们汲取民族历史文化营养的脐带。课文包含一种韵致,两相联系,三次游历,四个画面,四种方法。
二、学生学情分析
在学习《巴东三峡》的基础上,理解了山河的壮丽可爱。现阶段的中学生感情丰富,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不可低估的想象力。课文文字清丽,似一幅幅充满流动感的画面,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和个人内心的情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初二学生已经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摄入的信息量比较狭窄,不能主动地、积极地合作探究学习。个别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依赖性较强,学习较为被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品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4)学会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多种阅读方式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感受。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要求学生根据画面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4)增强语言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了解祖国如诗如画的水乡风貌,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2)引导学生增强对外开放意识,理解改革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品味清新优美的语言,欣赏出周庄水韵的古典意境。
2、难点:走出文本,联系历史与现实,对周庄历史人文的当代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五、教学策略设计
采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游记散文的基本知识。采用通读、讨论、交流见解、归纳总结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好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按照感知——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心理规律教学。先整体感知,再局部揣摩,最后整体评价。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始终注意阅读探究的方向——文本,在*等的对话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近周庄,走出文本,评价周庄。指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阅读中能知人论世,对课*出评价,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如歌曲导入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强调开放性、体现层次性,采用整体分解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局部作品的思想情感,再在此基础上归纳主旨。
六、教学媒体设计
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为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周庄图片,突破想象难关,以期利用网络资源,制做多媒体课件,发挥网络信息量大创设情景生动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通过多媒体课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缩短了语言与联想的距离,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堂课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教学的进程先后出示了周庄的画面投影,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并恰当地播放了配乐朗诵,使学生受到感染,学生亲自上网搜集整理有关周庄的各种资料,培养学生在Internet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始终沉浸在周庄美好的意境中。整堂课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始至终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不断地“动口”朗读和讨论,特别是积极地“动脑”思考和领悟,四种关系(师生关系、讲练关系、知能关系以及主次详略关系)处理恰到好处。整堂课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都体现得比较好,课堂气氛自然、和谐、融洽。
周庄水韵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写作思路。
3、品析清新优美的抒情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品析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要求:熟读课文,自行解决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周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被称为 “漂浮之都”的“水城”是意大利哪个旅游城市?(威尼斯)被称为“*第一水乡”的旅游景点在哪?(周庄) 这两个旅游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水多、桥多)
今天就让我们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笔下的周庄,以及周庄给予他心灵的感悟。
二、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作者及周庄的材料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思考: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那么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请找出其起止段落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并用最美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周庄的“水韵”画面。
讨论、明确:
第一幅——碧波荡漾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第二幅——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 )
第三幅——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 )
第四幅——春夜(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
3、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1)齐读第1—3段的文字。
(2)找出文中作者表述对周庄水乡整体印象的句子。
讨论、明确:“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
(3)找出作者对这样的印象评价的句子。
讨论、明确:“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4)说说作者将周庄与威尼斯比较的用意。
明确:突出周庄所具有的特别的“水”的特点。
(5)第一部分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周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水中的倒影是清晰的还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一些词来形容,(斑斓)、(朦胧炫目)(斑斓迷离);作者还描写了小石桥,都举了哪些桥?这些桥都是一个样的吗?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很有特色,各呈风采 ;“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则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除此以外,作者还用什么将街道和楼宅连缀为一体?(桥)
(6)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板书:
小 水中倒影 斑斓迷离
桥
流 水上石桥 各呈风采 诗情画意
水
人 水傍古镇 浑然一体
家
四、作业:课后习题二、三
周庄水韵教案7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欣赏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难点:目标4.
学习 内 容
笔 记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马致远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表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特色;并引用李健吾作品中的一句话:“山没有水,如同人没有眼睛,似乎少了灵性”那么,作为古色古香的古城遗址的旅游胜地,如果没有水,也是一种美中不足,似乎缺少一点韵味如果说*云南的丽江充分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特色,那么,江苏苏州的周庄被誉为“*第一水乡”则展示了“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周庄”位于江苏昆山“周庄”因河成街,呈现出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图景“水韵”是指周庄水的韵味,即多姿多彩的水乡
2、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上海作协副*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3、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三分水,二分桥,一半是旧城”,难怪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黄山集*山川之美,周庄集*水乡之美”今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走进《周庄水韵》,一起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
4、学习生字:
木橹(lǔ) 搅动(jiǎo) 斑斓(bān lán) 漾动(yàng)
彩绸(chóu) 连缀(zhuì) 仲春(zhng) 屋脊(jǐ)
覆盖(fù) 目眩(xuàn) 屋檐(yán) 渗出来(shèn)
谛听(dì) 参差(cēn cī) 娴熟(xián) 轨迹(guǐ)
剔透(tī) 丝弦(xián) 勾勒(lè) 黑黝黝(yǒu)
缤纷(bīn) 隐匿(nì) 璀璨(cuǐ càn) 摇曳(yè)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1.朗读课文后,周庄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个什么印象呢?
明确:充满诗情画意,如一曲悠长的乐曲,如一幅写意的画卷,如一杯醇香的美酒……“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小桥流水人家”……水给古老的旧镇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增添了神采,增添了韵味……
2.作者向我们描述了旧镇周庄的哪几幅“水韵图画”?
明确:由总写到分写,共四幅“水韵图画”即
(1)整体水韵图画:“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图
(2)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第一次——仲春烟雨笼罩的周庄迷蒙水墨画;第二次——冬天冰雪融化的周庄动感版画;第三次——春夜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星火辉映、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四、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略写作者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5、6)详写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水乡的情景和感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13段
2.讨论探究:
(1)开头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不说地点,直接描绘出幽静的场景,色彩斑斓,比喻形象、生动,给人意味深长的遐想
(2)本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体现了什么?
明确:悠然搅动的木橹把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天上的云彩和飞鸟搅碎后的美丽画面周庄水美:倒映如画(静态美),波动似绸(动态美)
(3)找出文段中的比喻句,指出它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本体是倒映着的石桥、楼屋、云彩和飞鸟的水面,喻体是彩绸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倒映着美景的周庄水面的美丽画面,有形有色,有静有动
(4)“还有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反问,强调了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最富有诗意,同时也引起读者的思考——如何有诗意?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周庄的实物描写
(5)找出在周庄泛舟有诗意的景物
明确:小小的木船、窄窄的河道;拱形的桥孔,古老的形状风格不同的石桥;桥上的行人,船上的乘客
(6)周庄布局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景像,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这句话如何理解?
明确:河道呈“井”字形,街道和楼宅被河分隔,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为一体生动、具体,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这句话是对周庄水乡整体的高度评价
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写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充分展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和动人心弦的景象,体现了周庄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生机,反映了周庄人民幸福欢乐的生活和对外开放的意识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周庄水韵教案8
一、教材分析
《周庄水韵》是一篇语言优美,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游记散文。作者从不同的时间、季节入手,分三次描写了周庄水乡给人的印象,充分表现了周庄水乡的多姿多彩,动人心弦。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由于周庄离我们遥远,我们又地处山区,学习起来还不太容易;再者,本校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主动意识不强,在分析和表达方面也还是有待训练的,考虑到这一点,在教学内容及练习方面做了适当的调整,积极引导,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训练。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习游记,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游记的特点这个要求,特制订了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中精彩的词语。
2、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2、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3、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情感目标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新课
由学生预习的“水韵”入手,教师补充。
结合预习,说说对课题中的“韵”的理解。
从题目入手,直接切入文章的题眼,更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把握。
(二)品味“水韵”
1、快速阅读三次游周庄,说说作者抓住了周庄什么特点来表现“水韵”的。
2、作者在文中写道第一次是春雨朦胧的水墨画,第二次是雪后初霁的版画,那么根据作者的描写你认为第三次是什么画呢?
3、除了三次游让我们感受到了周庄独特的韵味以外,文中还有哪些描可以写体现周庄的水韵。
4、教师小结:
正如作者所说,前来古镇的人印象最深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起来的事物。那是一种如诗如画,富有诗情画意的情趣。水成全了周庄,周庄因水而久远,周庄因水而闻名。
1、自由阅读:圈划并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文中三次游周庄体现“水韵”的文字。
2、同桌间交流,得出结论:第三次游是浓墨重彩的油画(色彩艳丽的水彩画)
3、学生自由读课文前三小节,圈划、交流,体味周庄带来的图画美之外的诗意的美。
4、学生总结,周庄的韵不仅在于风景的优美,更在于周庄古老的建筑、淳朴的民风。
引导学生,沉浸文本,抓住景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由浅入深的感受文章所展现的“水韵”。
(三)拓展
延伸
根据我们学过的对联特点和你对文章的理解,补写对联。
“走双桥,感陈逸飞传周庄画意。 ”
例:(系兰舟,思马致远品水韵诗情)
结合综合学习中对联的内容,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小组合作完成对联的补写。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把语文教学与综合学习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布置
作业
1、“蒙眬”是什么意思,文中出现过两次,是否用得准确?
2、以《校园一景》为题,借鉴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个300字的片段。
在积累词语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通过写作借鉴,把语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加强课内学习与课外生活的整合,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语言的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
雨 水 版画
雪 水 水墨画 韵
河 水 油画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 这节课你积累了哪些词语?
2、这节课你学会了运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描写景物的方法吗?
3、你在这节课里的收获是什么?
八、教学反思
赵丽宏的《周庄水韵》重点写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水韵”是本文的线索,作者紧紧抓住周庄最突出的特点——“水韵”,多角度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的多姿多彩,体现出了一种柔美。“水韵”并非只在重点三次游中才有,文中的前半部分也是水韵的体现,作者也正是抓住了不同角度来表现景物的特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深入的沉浸文本,在文本中体味作者所表现的“水韵”。
周庄水韵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观赏课本中的插图,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让学生说说作者三次游周庄留下的印象。
3、重点研读、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庄的段落,欣赏文中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具准备
1、选一幅周庄水乡的图画,张贴于黑板。
2、画一幅周庄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
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资料自行解答。
2、教师检预习效果。
斑斓
顔色错杂灿烂
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莹
光亮透明
参差
指不整齐,不一致
谛听
仔细听
娴熟
熟练
摇曳
摇动
如诉如泣
形容声音柔细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
内变化多
稍纵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
3、自读课文,并思考:
(1)“我”曾经几次到周庄,每次留给我的印象是什么?
(2)与《巴东三峡》相比,这篇游记有什么不同?
三、精读课文
1、讲解前三个自然段
提问:开头三段,叙述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体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讲解“我”前两次到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写第二次到周庄,不仅写了“令人目眩”的色彩,而且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将水声描写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更为动人。
3、齐读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一段。并细细品味。
第2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讲解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旱情景和感受。
1、默读第5处自然段,并结合“思考与练习”第一题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庄时,重点描写了在古镇尽头看到的节日夜景,他是按怎样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按时间先后顺序
空间顺序:由“岸上”写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绘水中朦胧景色。小船经过拱桥,而至古镇尽头。
由“天上”写到“地上”
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镇的欢呼。
2、历史与现实相联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将古镇悠远的历史与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3、提问:文中除了写石桥、流水外,还花了不少笔墨描写了彩灯、花船及礼花,写一个古镇为什么要这样写?
表现了古镇水乡在改革开放后充满了生机,反映了周庄人们的幸福生活,具有对外开放意识。
4、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达的效果。
三、朗读附文《江南》,想想诗中描写的江南与课文描写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也无法模仿”一段文字。
五、布置作业。
周庄水韵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2、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3、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4、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学生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味欣赏散文清新优美、抒情性强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了解课文随“时(令)”换景、景色各异、多角度写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
3、背诵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4、学会贴切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学方法:
本课以合作、探究为主,结合自主等多种方法。以学生介绍周庄为重点。
教学课件:
运用了Authorware技术,并将在网络上下载的图片以及有关周庄的资料应用于课件中,显出真效。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注音及解释
1、生字注音
木橹(lǔ)-搅动(jiǎo)-斑斓(bān)(lán)-漾动(yàng)
彩绸(chóu)-连缀(zhuì)-仲春(zhòng)-屋脊(jǐ)
覆盖(fù)-目眩(xuàn)-屋檐(yán)-渗出来(shèn)
谛听(dì)-参差(cēn)(cī)-娴熟(xián)-轨迹(guǐ)
剔透(tī)-丝弦(xián)-勾勒(lè)-黑黝黝(yǒu)
缤纷(bīn)-隐匿(nì)-璀璨(cuǐ)(càn)-摇曳(yè)
2、词语积累
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闪烁:光亮的样子。
朦胧:不清楚,模糊。
连缀:相接。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夏、仲秋、仲冬以此类推。
丝竹:代指弦乐器。
清澈剔透:形容水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
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勾勒:画出形象的轮廓。
黑黝黝:形容黑的样子。
隐匿:藏起来,不显露。
凝重:聚集在一起,很浓。
蔓延:不停地生长。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播放周庄简介课件。
三、探究学习
1、作者简介
赵丽宏,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递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全国*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一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2、结构探究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走进周庄,包括小河泛舟与古镇风貌。
首段安排很巧妙,开门见山,先来一段描写,就像一个特写镜头,让人随着文字自由想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支在水面上搅动的木橹,弯曲的,颇有点小镇古朴之风。接下来你的视线延伸到了周围的地方:石桥、楼屋、树影、云彩和飞鸟,这些景物可以被你随意组合成一幅幅水墨山水画,而且很美,你看:它们“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丝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的花纹……”如此美景,多么让人流连忘返,让人随着作者的思路继续下行,探个究竟。
一句“什么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到对周庄的实物描写,而且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显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周庄的桥多,有特色,因此作者把第二段用于对桥的描述,视角是从河面看桥,“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当然,由于笔墨有限,不能一一概述,只能统而言之,“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则化用于一首现代诗,诗的原句是这样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意境是一样的。“相看两不厌”则源自于李白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虽然表面上语言很*常,但细细琢磨,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底非常深厚。
水和桥都看完了,该说说古镇了。作者仅用丁一个“井”字,就让我们对古镇的概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就是语言的精辟之处。这是一个古镇,它永远都不可能与往事割裂,因此作者笔调一转,想起了当年的古镇,“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样的景象,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以前是这样,我们不难想像现在的周庄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不,作者又正正经经提到了现在的水:“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事物。”这句话承上启下,后一部分就是自己作为一个外乡人来看周庄的水了。
第二部分(第4~6段),作者三次到周庄的所见所感。
先交待一句,“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那么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不禁很好奇,这也是课文设下的玄机。接下来,作者开始介绍第一次到周庄的时间——仲春、天气——“天下着小雨”,那么在这样一个下着小雨的仲春时节,作者看到了什么呢?“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在这样的时刻,作者“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这句比喻手法的运用将雨中山河写得生动了。
紧接着作者写第二次到周庄,仍然是先交待时间——冬天、天气——刚刚下过一夜小雪,不同的是,作者这次可比第一次看得仔细了,他不仅看到“阳光穿破石层抚摸大地”,看到路边、屋脊、树梢、河边石阶的积雪,还看到了小镇四处滴水、淌水的情景。这段景物描写作者写得非常细心,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启动各种感官,将雪后小镇写得妩媚动人,“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不禁让人十分向往。
作者的重点不是前两次周庄之行,而是第三次,所以他在安排文章结构时将前两次放在一个自然段,而第三次则单独一段,费墨颇多。第三次去周庄“是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正是那里的旅游节,“古镇把这天当成一盛大的节日”,既然是个节日,肯定很热闹,于是描绘当时的盛况,“古老的楼房和曲折的小街缀满了闪烁的彩灯,灯光倒映在河中,使小河变成一条多姿多彩的光带。”作者开始坐船夜游,接下来的景物描写就是以船行驶时的所见为顺序的。先写船娘,“轻松”一词将她娴熟的动作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接着写船行后留下的轨迹和橹的划痕,再写船经过一座拱桥时传来的音乐及当时的水面,再写划过来的花船,最后写泛舟结束后的小河,“小河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静的水面上闪烁着点点星光。”星光出来了,大家不免往天上看,“突然,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爆炸声,小小的光点变成满天盛开的缤纷礼花,天空和大地都被这满天焰火照得一片通明。”在这焰火的烘托下节日的氛围突然变得这么浓,它给夜晚的古镇增添了一份新的光彩。“在七彩的焰火照耀下面目一新,瞬息万变,原本墨一般漆黑的屋脊,此时如同被彩霞拂照的群山,凝重的墨线变成了活泼流动的彩光。”最后,作者的思想又回到了水中,他把由“天上的辉煌和璀璨”映照的“*静幽深的河水”比喻成“一条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而倒映在水里的河畔楼屋则“像从河底泛起的一张张仰望天空的脸”,他甚至赋予它们生命,“当新的一轮焰火在空中盛开时,他们又从遥远的水下泛起,只是又换了另一种表情。”如此良辰美景,虽然泛舟结束,但惊喜仍在蔓延,这是人们陶醉于大自然中的快乐,作者很好地渲染了周庄水乡节日欢乐的气氛,巧妙地将古镇水乡悠久的历史和欢乐、五彩缤纷的现实有机地联系了起来。
第六段是这部分的最后一段,也是课文的结束。作者回忆起这个奇妙的夜晚,他的言词之中还是充满了喜爱和向往:“周庄在宁静的夜色中变得像神奇的童话,古镇悠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都荡漾在被竹篙和木橹搅动的水波之中。”
四、课堂练习
课件展示《基础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游记线索
文章以作者三次游周庄为线索,虽然记叙的对象都相同,但随着时间转换,景色各异,三次游周庄时的所见及感受,也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也正反映了周庄随着时间悄无声息的变化,体现了周庄人民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主旨探究
文章描述了三次去周庄的所见所感,表现了古镇水乡的勃勃生机及周庄人民的幸福欢乐生活。
三、写作探究
1、文章开头安排特写镜头,独具匠心。
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是周庄,而是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随着这搅动的木橹,我们也不知不觉走进了这个世界。原来这个世界里还有这么多丰富的东西:桥、楼、树、云、鸟,还有那美丽的似彩绸一般的水面,真是让人浮想联翩,无限向往。达到了这个目的,作者才笔锋一转,告诉你这就是周庄,而且是富有诗意的周庄,于是牵引着你不断随他的文字探索。这种独特的开头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们学习。
2、文中写景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也像周庄水乡一般让人赏心悦目,“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古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小雨中,“飘动的雨雾”、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的古桥和屋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则使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而且,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用“江南丝竹”和“万般柔情”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
3、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使所状之物活灵活现,如在眼前。
文中比喻之处很多,“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火虫”等,都用了生动形象又不乏淡雅清新的比喻将我们带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里,仿佛亲眼目睹了如此这般的一番景物,这是比喻的妙处,也可见作者的功底。
四、课堂训练
课件展示《阅读拓展》
附板书设计:
整体水韵图画(1段——3段)。
“小桥流水人家”的周庄整体印象图
三次游历周庄时的不同水韵图画(4段——6段)
第一次——烟雨迷蒙的周庄水墨画
第二次——冰雪消融的周庄动感版画
“水”(雪)之“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的版画
“水”之“声”——如诉如泣神秘悠远的江南丝竹
第三次——水天一色的周庄七彩梦幻图
周庄节日的夜景——多姿多彩的光带-摇曳生辉、光华四射的彩带
节日夜晚的周庄——似梦境,像神奇的童话
教学反思:
《周庄水韵》讲过之后,我脑中的记忆好像也没有多少,回过头来再读这篇散文,觉得这么优美的文章,还应该让学生学习其好的写作方法,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闭眼体会优美而又有诗情画意得特写镜头——文章的开头。
1.文章开头安排特写镜头,独具匠心。
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这是周庄,而是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随着这搅动的木橹,我们也不知不觉走进了这个世界。原来这个世界里还有这么多丰富的东西:桥、楼、树、云、鸟,还有那美丽的似彩绸一般的水面,真是让人浮想联翩,无限向往。达到了这个目的,作者才笔锋一转,告诉你这就是周庄,而且是富有诗意的周庄,于是牵引着你不断随他的文字探索。这种独特的开头方式安排得非常巧妙,也很有吸引力,值得我们学习。
2.文中写景语言清新优美,抒情性强。
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也像周庄水乡一般让人赏心悦目,“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古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小雨中,“飘动的雨雾”、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的古桥和屋脊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头带面纱的少女形象,朦胧、绰约、富有魅力。“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则使用通感的手法,将听觉和视觉融合起来,很形象,仿佛水声的热闹伸手可及。而且,比喻与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将水声比喻成“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水声仿佛也有“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用“江南丝竹”和“万般柔情”表现水声的轻婉、柔媚、悠扬。这些清新可人的语言不仅将当时的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对这些景色是多么喜爱,因为他的感情在这些抒情性的语言中已溢于言表。
周庄的水作文3篇(扩展5)
——东湖的水作文3篇
东湖的水作文1
今天,我有幸来到绍兴东湖参观。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小山、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一棵棵雄壮的绿树等等……然后导游带我们去乘乌蓬船,因为湖里有三个洞,如果不乘乌蓬船那是看不到的。
我们兴冲冲的坐上船,兴致勃勃的游了起来,这湖又大又宽,但非常窄,这山又高,岩石又多,但不长树光秃秃的,船在湖里弯弯曲曲中慢步前进,不一会儿到了第一个洞,因为它的洞口非常像仙桃,所以取名叫仙桃洞。我正琢磨着这洞口怎么这么像仙桃,就被一声声呼喊声吸引住了,我想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呀?一问才知道是喇叭洞到了,因为从这里传出的声音可以传到非常远的地方,所以叫喇叭洞,船一进,我就大喊一声,爸爸妈妈也跟着大喊,我们就笑着出了洞。
船越往前开,路越窄,船小心翼翼缓慢地开着,终于到了第三个洞——陶公洞,岩石上有著名诗人郭沫若的题词,字写得刚劲有力,非常有气势。这个洞非常深,我们在里面就像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点点的天空。
水底里还有非常多鱼网。
好一幅江南水乡的美景呀!回来的路上,我还有点恋恋不舍呢!
东湖的水作文2
晴空万里,蔚蓝的天空上飘动着一丝丝浮云。在这样的天气和爸爸一起去东湖游玩,真是妙不可言。
我怀着兴奋的心情下车,拉着爸爸去买票。买好票我们便步入古朴的.风景区大门。一入门内,好清秀的一幅“山水画”展示在我眼前。湖面上,一座山峰破水而出,山上积石累累,像墨染一般,丛丛灌木,点缀在山石之间;山脚下,密密层层地长着一大片莲叶,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夏天的时候,这莲叶中会托出一朵朵出水芙蓉,使人不禁想到古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泛舟湖上,只见水天一色,让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那鹤发童颜的老船工兴致勃勃地介绍那关于“仙桃洞”的传说,更使人心驰神往。船近“仙桃洞”,我们才看清洞口呈桃形,左边有一个上联“水深三千尺不见底”,右边也有一个下联“桃树三千年一开花”。
游船又把我们带到陶公洞,传说这是东晋大诗人陶潜游踪所至之处。我们一进洞,就看见石壁上刻着几行苍劲挺拔的大字,是一首诗,我费力地读出内容,正在琢磨,船进洞啦,我这才恍然大悟,这首诗写得不错,船行至此,看如无路可走,却见船首一转,一个岩洞奇迹般地出现,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东湖名不虚传,果然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不愧是绍兴的大湖之一啊!
周庄的水作文3篇(扩展6)
——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教学反思3篇
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教学反思1
审美素质指主体用审美的态度去发现、感受对象的美,在对美的感应中与审美对象沟通的能力。教学大纲强调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中,审美情感的培养这一环节不能忽视。
《周庄水韵》是一篇语言、情境优美的散文,庄最美的是水,也是作者迷恋的,在学生已经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让学生逐步加深自己的审美体验,从而体味“水韵”的内涵。
1、感悟周庄的美
审美第一步让学生整体感知审美对象。首先,整个过程运用幻灯片辅助,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各种具体的表象,使学生更好也更主观的产生各种审美感受。接着我让学生运用文学中通感的手法,从视觉、听觉、感觉等多个角度,将周庄想象成各种事物,有的将周庄比喻为一位古典美女、一曲柔和的乐章、一首婉约派的词等等,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文学功底的学生会得出不同的审美结论,课堂异彩纷呈。
2、品味周庄的水
通过前面的初步的审美体验,同学们得出了周庄的美在于水的结论。语言是美的载体,培养审美素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培养语言审美能力。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于是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水的句子,反复朗读、品味。同时播放与课文文字相对应的图片,让同学们体味水乡韵味和情趣。这时,学生们的审美体验进了一个层次,是该迁移运用的时候了。于是我提出了要学生口头描写图中景物,要求不能与课文雷同。刚开始学生们有点胆怯,慢慢地举手的人多起来,兴奋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周庄的一幕幕图景。这时,我将课堂思路转回文本,让学生思考“周庄水韵”的“韵”的内涵,在前面的基础上,学生们轻而易举拿下了文章最难的问题,并且获得了自己的体验。
在这一个环节中,学生们将外在美的体验通过产生共鸣转化为内在拥有。
3、讨论周庄未来
课外查阅资料得知周庄已经慢慢开始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了,联想许多美好事物被现代文明蚕食的现状,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展示两幅未来周庄图,一幅古朴典雅、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木橹轻摇,一幅高楼大厦林立。让学生讨论哪个更适合周庄的未来。拥有了前面美的体验,学生们都明白,应该保护我们的原生态文明与文化。
以上是我对本堂课的反思,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教学反思2
《周庄水韵》一文已经教过两遍。此文常教常新,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当然,也难免每每有些许遗憾。对于备好课,我思考了很多。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生成性得到强调,教学的过程不仅仅再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过程,而更多的是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这样,备课的功能也就发生了变化。备课不仅仅是教学方案设计,还要生成教学过程的准备,包括材料的准备,内容的准备,方法的准备。这种准备,是对各种“可能性”的预知,是为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可能性”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备课对教学来说还处于“未定”状态。正因为是“未定”,所以备课必须从“方案设计”的层面上退下来,退到为方案设计作准备的层面上。这种“退”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我们备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过程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课堂里常常出现了与我们备好的课不一致的情况,出现了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情况,这个时候,教师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原来的备课,二是迫使学生按照备课里的设计来理解和学习。显然,第二种方式不符合我们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但是,放弃原来的备课,我们又没有充分的准备。课堂效果不佳。
教学出现的可能性如果我们不能预测,我们可以在教学某课之前可以向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让学生读课文后,写出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与我们准备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进行比较,这时候我们就知道我们预想的与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有差异,甚至很大差异。这时候我们也就明白我们一直是在以我们的主观意志设计重难点时,我们备课真的不能做到关注学生。
因此,我觉得备课要注意:
1、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课应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主要内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教学的首要使命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它有别于政治课、班会课、环保课。
2、对文本要深入探究,对文本的关键处、精彩处品读要到位。那些细腻的笔触,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出来,品味出来。这样的语文课有意义、有深度。
3、导入用的时间不要太长。我在教学本文时,就直接进入课文学习,从题目入手,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学生学习的效果就比较好。
4、分组讨论要有效。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似乎分组讨论是最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课上看到的表现是:老师说讨论学生就马上开说;老师说停止,马上鸦雀无声。而且马上学生就说出讨论结果。咱们先不说讨论的过程,单就这形式就是完全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根本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咱们再说讨论过程存在的问题:①、有的学生根本不讨论,说闲篇,或忙里偷闲玩会;②、在学生讨论之前,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没有提示思考这一问题需要研读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匆匆开始,草草结束。讨论的收获不大。其实,在思考的基础上商讨才有意义。咱们讨论一个问题,还要组织组织语言才说呢。
5、注重评价语。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评价,恰当地使用评价语,能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益。
八年级上册《周庄水韵》教学反思3
说实在的,在过去的现代散文教学中,我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学习专家毛洪其老师的讲座时,其中有句话让我深受触动:“既然属于文学作品,那么我们的`散文阅读教学,也就界定为一种审美阅读,而不是着眼于信息筛选和处理的信息式阅读。”因此,在《周庄水韵》的教学设计中,我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所刷新和改进。这篇课文的教学令我较为满意的地方有以下几个:
1、以画导入,营造气氛好。
本文本来就是一篇文字美、景物美、意境美的散文。为了切合这个“美”字,我从优美的画面入题,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被周庄的美吸引且陶醉,并在美的享受中对周庄的有关建筑风貌有了深刻印象。
2、对有关语文知识教学能落到实处。
如游记知识的巩固及字词、修辞知识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理解。
3、朗读指导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指引了方向。
在学生朗读前,我要求学生把握好本文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时的语调和节奏停顿,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韵味并进行创造性阅读。
4、教学目标一完成得较为理想。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抓住了周庄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不同角度来描写周庄水韵。在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时,我从本文的整体脉络(总分结构)入手,让学生把探讨的重点放在了“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及感受”的描写上,并布置学生完成表格作业,使学生对作者三次游周庄的时间、观察角度、景物特点和详略安排了然于心。
当然,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也感觉有明显的不足:
1、因为时间关系,我对学生朗读过程中出彩和欠缺之处,忽略了进行有的放矢的鼓励性评价和具体有效的指引纠正。只是在学生读前作了指导,而读后只是用一句“好”或“读得好”草草带过。
2、虽然课前我很想一反过去的“讲读教学法”,但事实上,我感觉自己在课堂上还是讲解、分析得较多,对“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主体”还是突出得不够。
周庄的水作文3篇(扩展7)
——周庄蜷缩在贝壳里高中生作文3篇
周庄蜷缩在贝壳里高中生作文1
穿梭于如织的人流之中,我意识到“黄金周”造访周庄的愚昧,周庄蜷缩在贝壳里。七天之中仅有0.47*方公里,近三千人的古镇却溶解了二十万人次。当周庄的老百姓津津乐道这些极度膨胀的数字时,却没有意识到周庄已经饱和了。
周庄的休闲和舒畅已被数十万的游者分食殆尽,而周庄人的腰包也迅速地鼓了起来。最先迎接游客们的并不是周庄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人家,而是古镇那条长达1500米的河道商业街。周庄人在此纷纷安营扎寨,虽然是小打小闹,却因为可观的人流量,而收入颇丰,但谁也不想离开周庄,离开这片滋润他们的沃土,因为这里有钱赚,因为有沈万山这个美丽的传说。所以你可以在周庄看见扑天盖地的万山蹄,在别处却休想觅见。沈万山给周庄带来过辉煌,更带来过迷茫。这位富可敌国的财神为朱元璋又建城墙又赏军队,却被流放江南,最终客死他乡的悲惨经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周庄人因此人心惶惶了数百年,墨守成规、安分守己了数百年。
周庄是不适合有这么多人来顶礼膜拜的,正如桃花源的`良田美池,不可人为地去破坏他的恬静。来的人多了,来的人满了,来的人溢了,周庄已经不是昔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的周庄了,周庄蜷缩在贝壳里。周庄已有些贪得无厌。用周庄人的话说:“反正知名度有了,来的人多了,我们就有赚了。”人越来越多,我为周庄感到累了。周庄就连让听惯车鸣的都市人来暂得休憩的能力也失去了,单靠它历史遗留下的残羹冷炙,又怎能栓住城市人的呢?
周庄的包袱该卸下了,周庄人嗜财如命的性格也该抹掉了。周庄人以一副不屑、甚至抵触的态度,去对待周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他们不愿将周庄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肯搬出这块赚钱的风水宝地。随着一批新的古镇的开发,“周庄集*水乡之美”已经名不副实。周庄人如果一味保持这种市井小民的心态,旅游资源总有一天会被蚕食殆尽,将来门庭冷落的凄惨并不是不可想象的。那时的周庄人因为长期的守株待兔,终将陷入困境。
如果真有这么一天,辉煌过后的周庄小巷里是否还会回荡着往日的繁华?
点评
游记重在写旅游之感受,并不一定要唱赞歌。周庄作为“江南第一水乡”,曾经被无数人赞美过,但时至今日,周庄原有的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宁静、恬淡早已被纷至沓来的天南海北的游客打破,周庄已不再是陈逸飞先生油画中的故乡,它仿佛成了一个*的场所,一个交易的场所,“休闲”二字已无从谈起。由此作者想到了周庄人的“贪婪”,想到了周庄人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不良态度,字里行间透露的是对周庄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