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同学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同学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同学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同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同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同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同学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同学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同学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同学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同学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同学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同学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同学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同学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同学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同学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同学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同学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同学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同学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同学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同学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与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与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是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与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我们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力争渗透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教育思想,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扎实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⑷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措施: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下,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科与学科相结合的策略。将两种学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做到学科间的整合,实现“综合”的目的。
五.活动内容安排
三年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安全责任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时确应对的习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四年级: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以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为主旨,正确认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依存关系,帮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共处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的)
五年级:
中华传统知多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为目的。)
六年级:
感恩母校(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六年的小学生活短暂而又美好,如今,同学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在即将毕业的时刻,你想为母校做些什么呢?)
六、活动时间安排
二月份:1、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各班级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活动。
2、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月份:1、组织老师观看优秀录像课,大家谈体会。
2、组织一次教研备课活动。
四月份:以五年级课题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五月份:以三年级课题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六月份:1、各教师写好教学总结,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本学期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具体工作: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邮资我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同学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同学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同学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同学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同学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同学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同学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同学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同学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同学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同学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同学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同学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同学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同学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同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同学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同学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同学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同学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同学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同学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同学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同学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同学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同学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同学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同学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工作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礼乐”文化特色和学校活动,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总体目标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三、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加强理论在实际中的作用。
1.理论学习。借助学校的相关材料(书籍、光盘等)、网络资源以及老师们的手头上的资料,通过共享的方式,提高本教研组成员的理论素养。
2.专业引领。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教研活动为契机,获取专家对我组教研以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的专业引领。
3.学习取经。努力创建各种交流*台,使教研组成员有更多的机会,到校外考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借鉴同行们的先进经验。
(二)加大组内教研力度,提高教师教学水*。
1.加强教研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学科,要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加强教研活动。听课、评课,开展校内教研课活动,共同提高进步。
2.课教师及时认真地记好教学反思,不断累积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共同交流,使全体受益。
3.发挥网络在线优势,开展高效教研。
建立高效互助的教研团队。除了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外,只要有问题,在QQ群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三)以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初步形成我校研究特色。
1.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生存能力的要求。
2.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使每一名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能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在活动中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四、过程开展
1.明确活动主题: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学期初选定好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根据活动主题,认真制定好计划,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计划和方案,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实施保障
1.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为课程的成功实施奠定基础。
2.及时制定各级各类实施计划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实行弹性课时制,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
4.评价创新: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身发展、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评、他评、师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激励。
5.强调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因而学
科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不仅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更是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前提,因而本学期我们对此项工作尤为重视,并将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动效率。
7.资源保障:开放校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等作为活动基地,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科学性。
8.加强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制,强化过程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做到每一次活动全程万无一失,不出事故
六、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
3.学习计划、明确本期工作;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主题。 三月份: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研究活动。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研讨活动。
四月份:
1.教研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情况。
2.进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
3.重点讨论综合实践活动的中期反馈与指导。
五月份: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2.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评比。
六月份
1.课程结束,缴交各种材料。
2.回顾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进行学期工作总结。
九月份
1.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3.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登记表。
十月份
1.参加全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评选。
2.参加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论文评选。
十一月份
1.校综合实践活动。
2.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十二月份
1.教师学科素养提升工程活动。
2.组内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元月份
1.参加校优秀教研组评比。
2.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一、背景分析:
本学期,在校领导和教科所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通过研究、实践,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由于低年级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较弱,搜集资料和对资料进行加工的能力有待培养,所以教师、家长引导孩子、陪伴孩子一起参与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生在家长和老师指导下,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了解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
2、间周一次,在班队活动课中,开展诵读竞赛,激发对传统美德的崇高之情。
3、班级举办以“孝敬父母”、“诚实礼让”等为主题的绘画展,宣扬美德。
4、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情感,养成合作分享、明辨是非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内容安排:
九月份:在家长和老师带领下,购买《弟子规》、《三字经》读本,并进行诵读。
十月份:班队活动课,举办“传统美德”故事会。
十一月份:“家长讲坛”开播,主题为“道德教育”。
十二月份:举办以“孝敬父母”、“诚信待人”为主题的绘画展。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2)班,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本学期,主要是在课堂内开展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动制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在活动中创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
2、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
6、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7、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2、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活动成果的呈现,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4、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5、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观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6、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小养成有良好的法制观念。
四、教学进度:
第一周:我爱我家
第二周:水果拼盘
第三周:玩具交易会
第四周:小小志愿队
第五周:我们的礼貌用语
第六周:时刻准备着
第七周:下雪了
第八周:交通小博士
第九周:交通规则遵守好
第十、十一周:奇妙的七巧板
第十二周:不挑食
第十三周:脸谱创意画
第十四周:鱼儿哪儿去了
第十五周:集中注意力
第十六周:爱护公共场所
第十七周:我是班级小主人
第十八周:动物世界
第十九、二十周:十二生肖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的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起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
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的方式来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通过学习本套教书,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增进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提高、重在发展的宗旨,特对本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标: 1、组织学生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2、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提高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态度,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习惯。
二、活动内容 1、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组织开展以“实验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为核心的科学探究活动及技能活动。 2、利用课间操、升旗仪式、重大节日、法制报告等方面的活动,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遵守学生守则,养 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增强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感情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1、认真组织教学,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2、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及时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3、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就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就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就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就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就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淡无奇的。这就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就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就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就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就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就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扩展阅读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扩展1)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 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 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 具体工作:
1、设情境 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 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邮资我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 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全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3 我们身边的环境
4——5 花卉的扦插与繁殖
6——7 家乡的清明风俗
8——9 饮食与健康
10——11 生活与服饰
12——13 情系母校
14——15 课外阅读与学习
16——17 走进社区
18 复习、考试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目标与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班级情况分析:
六年级班共有学生266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接触了解,发现班级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时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了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设情境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编写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主题《心灵驿站》
1、情系母校
2、奇妙的网络世界
三月份:主题《亲近自然》
1、水果大观园
2、巧用太阳能
四月份:主题《健康快车》
1、暖暖的红丝带
2、请勿吸烟
五月份:主题《社会频道》
1、家乡风俗
2、走*间艺人
六月份:制作天地
1、日晷
2、森林医生——啄木鸟
3、电动小快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XXX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xx],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xx])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都有相当的童趣,也可以从中取得不少直接经验。但是,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 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 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 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 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 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等。 《稳定与牢固》是看现象,说道理。《有形状的数》就是研究数学问题;《架桥比赛》基本活动是研究桥的结构,制作桥的模型,延伸活动就要进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了;《变一变效果好》从田忌赛马开始,到玩游戏“变一变”,最后要进行“创新”的辩论,这显然是要求学生深入思考了。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例如,《水的观察和实验》、《空气的观察和实验》里都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架桥比赛》里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 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我们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力争渗透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教育思想,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扎实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⑷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
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措施: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下,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科与学科相结合的策略。将两种学
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做到学科间的整合,实现“综合”的目的。
五.活动内容安排
三年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安全责任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时确应对的习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四年级: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以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为主旨,正确认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依存关系,帮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共处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的)
五年级:
中华传统知多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为目的。)
六年级:
感恩母校(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六年的小学生活短暂而又美好,如今,同学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在即将毕业的时刻,你想为母校做些什么呢?)
六、活动时间安排
二月份:
1、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各班级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活动。
2、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月份:
1、组织老师观看优秀录像课,大家谈体会。
2、组织一次教研备课活动。
四月份:以五年级课题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五月份:以三年级课题
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六月份:
1、各教师写好教学总结,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年级段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经过二年级的实践活动体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本学期不仅继续进行实践活动,更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加强实践研究。同时也将结合校本课程、学科内容进行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展相应的学习研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本学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本学期每周有一节实践课,除去节假日和学期首尾,实际约有18周,即18节实践课。这学期的实践课我们打算分三大块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标准的要求的适合我们三年级操作的有关内容来上;一块是根据实践体验活动开展相关实践汇报交流、实践小课题研究活动;另一块是结合学科内容开展一项小课题研究。
具体要求:
1、认真选择、认真准备每一堂实践课活动内容,让学生真正能在实践课堂中通过动手、动脑,有感悟,有收获,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开展体验活动。为让学生的体验活动不留于形式,更有实践意义,在上学期基础上,改善体验条件和体验方式,让学生活动更多更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感体验。实践活动管理、评价更到位。
3、认真开展小课题研究。由于这方面知识和能力的欠缺,上学期,这项工作做得不是很好。这学期,将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研究,学会寻找问题,研究问题,结合实践体验活动,结合学科知识,更大范围地做好小课题研究工作。
三、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安排:本学期,学校安排有每周一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一学期实际上综合实践课大概有18节。
四、活动资料积累:课堂实践活动资料积累:活动方案等
过程资料。体验活动过程资料:如照片,活动记录,评价表格等。研究学习活动资料:活动方案,研究活动的过程资料,包括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有条件的可以做好活动跟踪拍摄。
落实教学的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根据班级实践情况,因材施教。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并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以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
提优补差的途径、内容、方法: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空间。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实施措施:
1、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要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
2、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融合起来。
3、积极鼓励学校和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开发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习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学校的植物园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园的开发与利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一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三、综合实践教学计划(暂定)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班级情况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较深的了解,有较强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单元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个别比较优秀,个别比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继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级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通过活动,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
2、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3、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课程实施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扩展2)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8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 “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习。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习、观摩内容,通过学习、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6、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总的指导思想:
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三、活动目的要求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开展问题探究,体验探究过程,对感兴趣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五、实践途径和活动安排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甲型调查。
活动侧重:留心周围的一切,善于观察与思考,从生活中产生问题,转化成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参加社会实践,解决问题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服务,定期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能做好宣传工作,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六、活动措施和注意事项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活动评价方面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我们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力争渗透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等教育思想,推进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扎实全面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和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性的实践性课程,其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阶段。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⑴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
⑵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他人与自己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⑷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⑴认识社会资源,并能有效运用。
⑵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⑶发展人际交往,养成合作品质,融入集体。
⑷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会参与社区服务的意义。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⑴注重生活卫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
⑶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⑷认识和了解自己,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⑴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
⑵考察科学发现,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
⑶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⑷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1、综合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上,不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情意、能力和认识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在内容安排上,与社会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方法上,提倡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形式,重视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综合实践能力,是一种体验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供实践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3、活动性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针对学生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强调遵循“开放”原则,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以及教育管理与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指导教师;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
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点拨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学措施: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下,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科与学科相结合的策略。将两种学
科、两种以上学科,融合在一堂课中进行教学,做到学科间的整合,实现“综合”的目的。
五.活动内容安排
三年级:
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安全教育,培养小学生安全责任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事件时确应对的习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四年级: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以培养保护环境意识为主旨,正确认识个人、社会、自然之间互相依存关系,帮学生获得人与环境和谐共处需要的知识技能为目的)
五年级:
中华传统知多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修养为目的。)
六年级:
感恩母校(时光如水,岁月如歌。六年的小学生活短暂而又美好,如今,同学们又面临着一个新的起点,在即将毕业的时刻,你想为母校做些什么呢?)
六、活动时间安排
二月份:
1、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确定各年级、各班级小组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活动。
2、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月份:
1、组织老师观看优秀录像课,大家谈体会。
2、组织一次教研备课活动。
四月份:以五年级课题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五月份:以三年级课题
推出一节研究课并进行交流评析。
六月份:
1、各教师写好教学总结,整理教学资料并归档 。
2、做好学期总结工作,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辅导思想
归纳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历,密切联络学生自身日子和社会日子的、体现对知识的归纳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日子的隔离,孩子们在校园傍边在与其他场合傍边相同,需要享用一种完整的日子。
学习的进程就是日子的进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日子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进程变成日子的进程,加强校园教育与儿童日子、社会日子的联络。它改动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动教育方法,为学生体现立异精力和实践才能供给空间。
二、学习状况剖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明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会还非常有限,所以在施行归纳实践活动课程的方针应该是“在体会中研讨”,即以形成直接体会为主,在研讨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开始的方向。
施行归纳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供给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日子环境,重视自己及同伴傍边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天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展视界,积累经历。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色,咱们的归纳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天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期望经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考虑和立异才能。
三、课程总体方针
密切学生与日子的联络,推进学生对天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络的全体知道与体会,开展学生的立异才能、实践才能以及杰出的个性质量。
1、亲自参加实践,重视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敞开的学习情形中取得亲自参加实践的积极体会和丰厚的经历。
2、取得对天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络的全体知道,形成亲近天然、关爱天然、关怀社会以及自我开展的责任感。
3、开展学生在自己的日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学会认知、开展学生的着手才能,养成探究学习的情绪和习气。
4、培育学生经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使用信息的才能。
5、鼓舞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考虑,别具一格,斗胆提出自己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激发他们探究和立异的欲望,培育立异才能。
6、养成协作认识、民主认识、科学认识、环境认识、培育学生积极进取、长于交往等杰出的个性质量。
四、活动要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开展的特色,在编写“活动材料”时,把进步学生的调查力作为三年级的要点。
1、咱们要在活动中有认识、有计划地开展儿童的调查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意图、系统的调查,全面的调查。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归纳起来进行考虑。
2、在三年级深化的调查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化的研讨(归纳、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考虑,培育他们的立异精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深化地调查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本质的进步非常有利。
五、活动难点
从直接经历抽出问题的本质,完成思维开展的飞跃,然后进步学生的本质。
六、施行策略
1、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相互浸透。在学科教育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讨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才能,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归纳实践活动的研讨课题,教师都要在教育中培育自己挖掘归纳实践活动资料的认识,使学科教育深化、彻底,更使归纳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日子实践相结合
日子,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日子视而不见,丰厚多彩的日子对他们来说是*铺直叙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假如用研讨的眼光看待、剖析、知道身边的小事,不仅会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进步思维的质量与研讨习气。这是归纳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
3、与社会热门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怀国家大事,重视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大众现象,他们有自己共同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期望得到与大人们相同的成就。咱们把社会热门问题引进校园,辅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法展开深度探究,然后取得自己独创性的了解。这是归纳实践活动的主旨地点。如经过对天然界调查、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天然要和谐相处、喜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天然景观中取得美的体会。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文明精华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咱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咱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归纳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校园作业相结合
归纳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是并不是没有方针。而这些方针与要求往往也是校园德育作业要达到的。因而,咱们将归纳实践活动的课题与校园德育、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相互学习、相互浸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开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播送栏目,开展行为习气系列、文明品德系列、时势热门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归纳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1、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2、校内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他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此类活动通过学校统一组织和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教案、调查报告、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综合学习与实践》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同时渗透相关法制教育内容。
二、学生分析:
1、通过半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学科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教研室教学教研工作精神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组本学期工作思路,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本学期工作,围绕“稳步推进课改和提升教学质量”中心工作,突出以课堂为阵地,扎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全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课堂教学水*,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常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深化教科研,努力使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工作目标
1、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2、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3、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建立全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档案。
4、配合普教科,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5、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6、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健全学生评价体系。
7、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8、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9、全面完成各级各类各项教研工作目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
加强对课改理论的再学习、再认识,组织一次有代表性的学科骨干教师参入的以“再学习课改理论,再反思课改行为”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深入反思前一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现状,再次深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进一步科学地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任务,确定下一阶段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稳步、高效地推进。
2、建立学科信息交流的*台,健全学科教研网
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健全全区学科教研网。
以专题研究为载体和驱动力,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专题研究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发展档案,成立区级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骨干教师的作用,为骨干教师定目标、分任务、给机会、搭舞台,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发现和发展一批新的骨干教师,组建相对自由的研究团队,合作研究,分享经验,沟通信息,共同发展。
3、配合普教科,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范和创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常规管理方式
要反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理念,指导学校正确的实施。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配备,高度支持教师活动的参入,高度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和效果。本学期将对全区所有初中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撰写专题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汇报。
抓好教师学期教学计划的审定工作,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从本学期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期教学计划(方案),实行区级审定制。经审订通过的教师教学计划将作为区级检查和校级管理的依据。
本学期的各校应以省编《劳动与技术》教材为依据,根据学校资源和学生教师实际情况,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制定教学计划。如要自行开发主题需经区教研室教研员同意备案。各校各年级教师教学计划于10月16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到XXX邮箱。
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活动与“创新素质实践行”紧密结合的新形式。
4、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突出“课堂教学质量主题月”活动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稳步推进课改的核心,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核心。12月份,作为全区“课堂教学质量月”活动的一部分,区教研员将在区中心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在吴家山第三中学试讲一节研讨课,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①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及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导向作用;
②教与学方式的适时选择;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
5、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各校教师要在*时教学中,注意积累学生活动中的各类原始资料。积极探索学生评价方法,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6、组织好教师活动方案(案例、论文)的评比活动和学生的技能创新大赛
教学评优活动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各校教师要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案例、论文,于20xx年1月10日前交区教研室。
全市中学生技能创新大赛(初中学生制作多功能防盗报警器[型号:CX20xx],高中学生制作超外差式收音机[型号:ZX20xx])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一次大型活动,各校要认真对待这项竞赛,结合此项活动搞好课外活动和培优工作。区级选拔赛于10月13日前报名,10月16日举行(地点另行通知)。市级竞赛10月29日进行。
7、做好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工作
重新对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委员会会员进行登记,发展一批新的会员。筹备、召开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会。作好专业委员会活动的的宣传工作。
四、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1、建设和完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网站,充分发挥网站的指导、交流*台功能。
2、积极参加市编《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修订工作
3、撰写一篇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状调研报告
4、建立和完善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指导思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综合实践课逐步建成了一种以校为本、校内外兼承的研究性学习的道路。为了使我们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得以更广泛的铺开,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利用学校及周边有利环境,开展以学科教学为龙头,辅助实践性研究的综合实践课及以校本专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相关主题活动。因此,本学期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基点,把学科教学的知识点融进实践活动中去,产生主题性实践活动,开展系统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以推动学生综合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能力。
课程实施:
(一)课时安排: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在具体实施时三到六年级每周安排两节,并严格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所有课时不得移作它用,教导处将不定时进行随堂听课检查。
另外,除了课表上安排的课时,鼓励指导教师要有吃苦精神,鼓励他们还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不可忽视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二)教师落实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专职的老师,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对从事这门课程的任何一个教师来讲,都将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目前还没有专职的教师,在这样的困难面前,我们学校在教师落实上作了如下安排:
1、三、四、五、六年级各班班主任(多数为语文教师);
2、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家长及教师组成“导师团” ,共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三)实施策略:
1、制定活动目标:
(1)跳出以往研究的小圈。前面的探索我们走的路可谓是举步维艰,成绩也取得了一点,经验也积累了一点,但综观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领域,我们的研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资料探索的方法做研究的层面,具有很大的狭隘性,故我们要让学生在这学期通过观察、调查、研讨、实践等多种方法,从更广的角度去研究和开发这们课程。
(2)继续走学科整合之路。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自己感兴趣的、想研究的主题,所有任课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这些主题,积极参与课程内容的建设。这不是几个教师的任务,每个教师都要求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进入课堂。各班在整合的基础上选出2-3个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活动。
(3)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校外、家庭的资源服务于课程的建设,学校、校外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特色,在这一块上好好地动一番脑筋,做做文章。
(4)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5)三、四、五年级提供一个大的研究主题,每一个班再根据学生实际,班级实际生成小的研究主题,这作为体现学校科技特色的必选课题。之外每班还可自选1-2个课题进行研究,要充分体现“问题从学生中来”的选题原则。
2、开展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 :一是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二是建设好能体现科技特色、学校特色的宣传阵地。
开发农村资源 : 一是与本乡企业挂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二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这一点这一学期要引起重视。
(2)定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开展活动。
本学期,各年级可以以班为单位,也可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各班、各年级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并要教师坚持边实践边反思的原则,根据计划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及时整理课程内容和学生在过程中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在学期末完成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料汇编工作。
(3)加强学习与指导。
对教师的提升,这学期不仅要加大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力度,且要有的放矢地利用家长会等机会向价值大力宣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念等。在学期中,学期末各年级各推荐一堂面向全体教师展示,其余教师也要认真上好这门课,不得移作他用。再则,要组织教师研讨优秀案例,定期反思总结,还要开展自由式研讨活动和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升教师的素质及时对这门课程的全新认识。
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并加以整理,指导学生能运用调查、观察、询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研究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研究活动安排:
1、必选课题:
现在为每个年级提供一个必选课题。各班可在这一课题下自主选择确定一个小主题展开研究。如以班为单位,班与班之间不能重复,如以年级为单位,年级与年级之间不可重复,制订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三年级:我们的校园(历史、植物、教师、学生、食堂??)
四年级:快乐的节日(由来、风俗??)
五、六年级:我爱我家乡(历史故事、环境卫生??)
2、自选课题:
本着“问题从学生中来,研究在学生中进行”的原则,从第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要求每个学生从学习、生活、娱乐中,从学校、家庭、校外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是不明白的问题,每人至少三个。然后,带领学生先来筛选,再进行整理,自主选择,最后组成研究小组开展“我想研究??”的研究活动。
(五)评价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建好师生成长记录袋是我们评价的主要方式。对于每个学生和教师,要能及时保存好活动过程的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的实际体会。主要采用汇报、成果作品展示、研究报告、观察日记、竞赛等。要求做到三个认真:一是认真准备,计划;二是认真上课;三是认真总结。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一、 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三年级“活动资料”的形式还是以有趣的游戏和制作为主,《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都有相当的童趣,也可以从中取得不少直接经验。但是,这些活动都渗透了激发学生探索和发明的内容,也就是要学生探索事物的内涵和本质,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 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 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 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 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架桥比赛》、《有形状的数》、《变一变 效果好》、《塑料瓶的妙用》等。 《稳定与牢固》是看现象,说道理。《有形状的数》就是研究数学问题;《架桥比赛》基本活动是研究桥的结构,制作桥的模型,延伸活动就要进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了;《变一变效果好》从田忌赛马开始,到玩游戏“变一变”,最后要进行“创新”的辩论,这显然是要求学生深入思考了。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测量身体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学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数学关系,这就是研究性学习。它和传统的做数学题“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学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规律。《水的观察和实验》则是有目的的科学实验,更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从心理活动来说,这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例如,《水的观察和实验》、《空气的观察和实验》里都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架桥比赛》里我们要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一边实验一边观察,观察出问题再实验,再研究,再观察,再实验,这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 2、师资配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组实验教师 3、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 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就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就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就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就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就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淡无奇的。这就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就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就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就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就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就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 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 开展行为习惯系列、 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 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
一、工作思路及目标
本学期,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工作仍坚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常规为规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厚德强能,用心研教”,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继续提高中学两学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与教学能力,促进两学科的教研工作和课程改革的从深发展,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指导思想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重点着眼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特性,以“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突出课程“开放”,关注探究“过程”,不断完善课程形态。倡导在研究过程指导以及研究方法指导领域的纵深发展与大胆突破创新。同时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开展课题培训,加强指导,切实提高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研究水*和专业素养,在实践中继续探寻最佳的课程实施方法。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提升组织和指导课程实施的水*。
三活动措施
1、定期组织区级综合实践活动评比工作,不断总结、反思和交流活动的成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2、利用网络优势,形成交流的*台,建立市、区、校三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为学生及时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动态、丰富教育资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提供支持和帮助。
3、新学期将继续组织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专题学习或观摩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继续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台,以促进郊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水*的提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人际交往和分工协作能力得到提高,遇事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及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得到培养。
二、工作目标:
1.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课程改革动态》、《新课程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按“主题----方案----实施----总结----拓展”的步骤进行。我们将采用综合主题活动(以主题带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将体现“以实践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组织学习内容,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组织学习内容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搭起一座认知的桥梁。
(2)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3)以学生自主经历、体验、探究为主,使学生体验生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发现、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社会,对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体会到了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快情绪,也体验到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喜悦,真正达到了体验生活的目的。
3.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如怎样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怎样理解他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等。分析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教和学的程式的。从现实生活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成果的表现方式,充分的自由,充分的自主。
(1)植物栽培组的同学种下豆芽,了解植物种子发芽的条件。
(2)走进儿歌世界——走进童话世界——走进古诗世界——走进图书世界
十月份:我们还注重建立组际间的交流策略,通过研究成果展示的形式,将各阶段调查研究中学生精心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照片、充满童真童趣的调查菜单、形式各异的书面的调查表、日记,实录、体会等进行布展交流。
十一月份:强调每个学科每堂课都要重视学生的经验的引入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在各学科都得到了较好的渗透。如数学教师调查地板砖的价格,查阅了有关装修知识,让学生进行了房间、校园、舞台的设计;语文教师都组织学生的自行出试卷、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展开相关的实践活动;音乐学科进行了世界著名音乐家、民曲的调查,进行学生作词作曲的尝试、*打击乐器的调查等;美术学科教师让学生进行了世界著名画家的生*、名作、轶事的调查,以及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出版学科小报、网上收集信息等;社会学科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少数民族风情方面的调查等。
十二月份:组织学生积极地上网浏览相关网站信息,去书店购买或摘抄相关的书籍材料,将自己获取的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与学习伙伴享,设计社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还要展开实地的商讨,得出设计的方案,最后制作成图、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完全是学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学生、家长和领导满意为教学目的,以满足学生终身需求、社会需求为己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思路:
本学期将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完成这一目标,我校以教研活动为主攻方向,听课评课为措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能力。
一、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学习,推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实施,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今学期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和领会,加强落实力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教学研究,开展听课评课,课堂教学开放日等活动,重点规范以下三方面:
(一)“三讲三不讲”即: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不讲学生已会、自学后能会、讲也不会的知识。
(二)“三要三不要”即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反馈,堂堂反馈,节节落实,“三不要”即不要搞形式、不要无效环节、不要齐步走。
(三)“五体现五不准”即指导学生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拓展性;“五不准”及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2、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我校将组织两次,公开开放日活动期中前后分别安排一次。校长主任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检查规范课堂教学的三点要求,保证完成听课任务45节以上,其他教师不少于25节,真正通过听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课堂模式,减少课堂上浪费时间现象,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新路子,克服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
1、各任课教师认真总结上学期期终考试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差距,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2、学校制定出备课作业等检查制度,本学期大检查三次,校长主任不定时抽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反馈,计入教师量化档案。
3、各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所任课程都要有“三清”措施即“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特别抓好单元清,语文、数学、英语要有单元清试卷成绩、质量分析、矫正措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早解决,不要日积月累。
4、建立建全学生作业,即课堂作业、练习作业、家庭作业、作文写字等,都要按要求设置,达到要求的数量和质量,批改要及时,批语要有启发性,二次批阅要重视面批面改。
三、落实朝阳读书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农村小学由于条件差,学生刊物、图书少,所以读书活动开展不够广泛,发展不*衡。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各班设图书角,开辟校园读书角,给学生创设一个有书读有好书读的环境,学校内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学校保证学生在校每天一节的读书时间,定期组织开展学生读书汇报会、演讲会、故事会、阅读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完成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2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200万字的读书任务,三至六年级并要写好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使读书活动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鼓励在读书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使读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展开,使课内阅读与课外、校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和写作水*。
四、强化基本功训练
1、强化教师的普通话训练,要求师生走进校门说普通话。
2、加强“三字”训练,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钢笔字2张,毛笔字1张,粉笔字1次。
3、加强教师的口语交际和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德育教育的思路为指导,结合班级特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设和谐的学风,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班级基本情况和目标:
大家都说班主任工作是烦琐而辛苦的,要真正做好并不容易。我也有同感,特别是一年级的班主任更不好做,如何才能使天真烂漫的小朋友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呢?我觉得责任非常重大,现制订计划如下:
(一)激发爱上学的热情
一年级的小同学刚从幼儿园升上来,过惯了有吃有玩的生活,现在一下子要他们适应小学生活是很难的。首先应稳住他们的情绪,根据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开展多种有兴趣的活动,并在上课时想方设法吸引他们,让他们慢慢适应小学的生活,热爱小学的生活。
(二)制订好班规文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作为刚步入本校门的小学生,他们很多事情不懂,辨不清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能做。所以刚开学时比较难管理,应制订好班规文约,并组织全班反复地学习,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三)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课堂纪律
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由于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这样变被动的各种要求为主动的行为,有助于学生将文字内化为行为。我们班的宗旨是“说到就要做到。”
2、课间纪律
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跳绳,做游戏,大课间"等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同时,随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危险活动和场地,寓教于乐。
3、路队纪律
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适应集体生活,将在班级开展"路队小标兵"评比活动,使学生不仅做到快,齐,静,而且能够进行自主管理。每一个路队将分别设立一个小队长,每天定时向班级汇报路队情况,及时监督,及时管理树立榜样,培养班干。(四)培养学生中的榜样
一年级的学生自理能力弱,自学性差,要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先培养好得力的班干部,给每一位同学一个机会,考察一个星期,看谁各方面的能力最强,表现最好,然后才选出最好的那位作为班长,为全班同学树立榜样,其他的班干部也同样,只要谁有进步,表现好,就给他机会。这样,我想同学们都会从各方面争着表现,良好的习惯也就会很快形成
(五)其他方面
班级管理中还应注重个体的发展,在各项活动中挖掘各种人才及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同学都能在某一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班级继续开展各种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力推出新人,新作,让每个孩子都敢于面对大家展示自我,充分锻炼自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充分利用班级板报中的德育阵地,加强管理。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在工作中努力吸取新经验,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5
一、年级的`基本情况:
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此,他们应该逐步培养一些探索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有趣的活动话题,在小组学习中尽量与学生合作,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潜力。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使其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资料问题的方法,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和良好学习行为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引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实践操作。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践学习,让学生融入社会公益活动,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和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身边的民间活动,可以了解家乡的产品和悠久的历史,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人与计算机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增强学生合理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通过防火知识和开展防火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防火意识和在危急情况下为自己和他人采取正确救援措施的能力。
三、活动评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各方面的个体表现。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能,还要关心学生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和合作活动。要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我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各种表现,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现有水*上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学习成功的快感。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活动流程,熟知整个活动操作。
2、努力创造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和收获。
3、利用现代媒体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三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要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
二、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重点:
针对三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三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四、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实施措施:
1、活动内容:
从三年级开始,就要进行创新和发明活动,要孩子们进行有目的的.创新活动。要求仔细观察和研究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创新。
2、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六、课程评价:
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
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
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7
一、目的意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新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着重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新的物理小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物理、数学等学科抽象原理的问题生动、形象地再现。
2、丰富课余生活,为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3、为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工具;
4、创造灵活、轻便、美观的仪器;体现仪器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直接、实用的特点。
二、课程特点:
1、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加深。
2、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是课程实施的重点。
4、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5、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活动安排活动课题:
自制土电话、橡皮筋吉他和小孔成像仪。
活动方式:
(一)在讲授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即可布置学生思考并准备各种材料。在活动课上利用学生准备的纸杯和细线(金属丝)等材料制作土电话。在制作之前,师生共同探讨土电话的原理,由此分析利用哪些材料及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土电话的传音效果更好。形式可以是个人制作也可以是小组制作,但教师需对小组制作的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以防止部分学生不投入活动中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
利用学生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游戏,根据传声效果好坏和是否有新意等因素进行评价。
(二)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橡皮筋吉它,并积极进行材料的准备。在活动课上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橡皮筋吉它发出不同音调的原理,从而共同得出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细节,如何使发音效果更好等。之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盒和橡皮筋等材料制作橡皮筋吉它。
学生做好后,进行弹奏,比较发音效果,并进行考核评比。
(三)学了光沿直线传播后,即布置学生根据教材思考如何制作小孔成像仪。在活动课上先由师生进行讨论:小孔成像仪成像的原理,进一步探讨如何才能使其成像更清晰等,并得出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然后学生利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盒、针、蜡烛和火柴制作小孔成像仪。教师注意过程监控。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写出活动报告。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8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地展示,人际交往和分工协作能力得到提高,遇事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及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得到培养。
二、工作目标:
1.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课程改革动态》、《新课程解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2.我们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按“主题----方案----实施----总结----拓展”的步骤进行。我们将采用综合主题活动(以主题带活动)为主要形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将体现“以实践为中心”、“以探究为主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践经验,从日常生活中组织学习内容,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组织学习内容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搭起一座认知的桥梁。
(2)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我们不能将学生囿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
(3)以学生自主经历、体验、探究为主,使学生体验生活。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注重让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探究、发现、感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把知识学习与人格养成融为一体。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接触、了解社会,对身边的一些现象进行积极的观察和思考。学生通过操作实践,体会到了自己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快情绪,也体验到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喜悦,真正达到了体验生活的目的。
3.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如怎样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怎样理解他人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等。分析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总结经验。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打破了按部就班的教和学的程式的。从现实生活中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自主选择合作学习的伙伴,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选择成果的表现方式,充分的自由,充分的自主。
(1)植物栽培组的同学种下豆芽,了解植物种子发芽的条件。
(2)走进儿歌世界——走进童话世界——走进古诗世界——走进图书世界
十月份:我们还注重建立组际间的交流策略,通过研究成果展示的形式,将各阶段调查研究中学生精心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照片、充满童真童趣的调查菜单、形式各异的书面的调查表、日记,实录、体会等进行布展交流。
十一月份:强调每个学科每堂课都要重视学生的经验的引入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在各学科都得到了较好的渗透。如数学教师调查地板砖的价格,查阅了有关装修知识,让学生进行了房间、校园、舞台的设计;语文教师都组织学生的自行出试卷、结合语文教材内容展开相关的实践活动;音乐学科进行了世界著名音乐家、民曲的调查,进行学生作词作曲的尝试、*打击乐器的调查等;美术学科教师让学生进行了世界著名画家的生*、名作、轶事的调查,以及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出版学科小报、网上收集信息等;社会学科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少数民族风情方面的调查等。
十二月份:组织学生积极地上网浏览相关网站信息,去书店购买或摘抄相关的书籍材料,将自己获取的信息上传到校园网与学习伙伴享,设计社会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总结,还要展开实地的商讨,得出设计的方案,最后制作成图、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完全是学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学生、家长和领导满意为教学目的,以满足学生终身需求、社会需求为己任,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工作思路:
本学期将以新课程理念为基础,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完成这一目标,我校以教研活动为主攻方向,听课评课为措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为目的,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的能力。
一、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学习,推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实施,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今学期继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和领会,加强落实力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1、通过教学研究,开展听课评课,课堂教学开放日等活动,重点规范以下三方面:
(一)“三讲三不讲”即:讲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不讲学生已会、自学后能会、讲也不会的知识。
(二)“三要三不要”即要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反馈,堂堂反馈,节节落实,“三不要”即不要搞形式、不要无效环节、不要齐步走。
(三)“五体现五不准”即指导学生体现启发性、差异性、结构性、规律性、拓展性;“五不准”及不准简单重复、不准机械照搬、不准琐碎设问、不准一刀切、不准信口开河。
2、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我校将组织两次,公开开放日活动期中前后分别安排一次。校长主任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评课,检查规范课堂教学的三点要求,保证完成听课任务45节以上,其他教师不少于25节,真正通过听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课堂模式,减少课堂上浪费时间现象,使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新路子,克服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常规。
1、各任课教师认真总结上学期期终考试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的差距,认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2、学校制定出备课作业等检查制度,本学期大检查三次,校长主任不定时抽查,并把检查情况及时反馈,计入教师量化档案。
3、各任课教师对自己的所任课程都要有“三清”措施即“堂堂清”、“周周清”、“单元清”。特别抓好单元清,语文、数学、英语要有单元清试卷成绩、质量分析、矫正措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早解决,不要日积月累。
4、建立建全学生作业,即课堂作业、练习作业、家庭作业、作文写字等,都要按要求设置,达到要求的数量和质量,批改要及时,批语要有启发性,二次批阅要重视面批面改。
三、落实朝阳读书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农村小学由于条件差,学生刊物、图书少,所以读书活动开展不够广泛,发展不*衡。针对上述情况,我校将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各班设图书角,开辟校园读书角,给学生创设一个有书读有好书读的环境,学校内掀起一股读书热潮。学校保证学生在校每天一节的读书时间,定期组织开展学生读书汇报会、演讲会、故事会、阅读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完成小学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2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200万字的读书任务,三至六年级并要写好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使读书活动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鼓励在读书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使读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展开,使课内阅读与课外、校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和写作水*。
四、强化基本功训练
1、强化教师的普通话训练,要求师生走进校门说普通话。
2、加强“三字”训练,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钢笔字2张,毛笔字1张,粉笔字1次。
3、加强教师的口语交际和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扩展3)
——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
综合实践学科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二)具体目标
1、研究性学习: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2)关心社会现实,主动探究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活动,服务社会,发展社会实践能力;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劳动与技术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具体要求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扩展4)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篇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身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主要教学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工作措施
1、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搜索整理资料。
四、主要教学任务安排
一、有趣的纸世界
1.查阅纸的历史,了解纸的变化。
2.了解纸文化的简单知识,并学会剪折纸品。
3.了解造纸的流程,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二、钱币.历史.生活
1.了解钱币的历史及知识。
2.认识中外各种钱币。
3.具有理财意识,懂得节约用钱。
三、校园里的浪费现象
1.学会观察校园里的各种浪费现象。
2.调查并统计学校的水资源浪费情况。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四、生活中的艺术
1.了解花语。
2.懂得插花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欣赏。
3.懂得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并实践。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我是社区小主人
1.调查和统计社区的文化与服务设施。
2.能为社区的服务提出有效的建议。
3.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六、我为交通绘蓝图
1.附近交通情况大调查。
2.学会设计交通安全的蓝图。
3.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七、小导游
1.熟悉本地区的旅游景点。
2.学会设计旅游景点的广告宣传。
3.学做小导游。
4.培养学生热爱旅游景点的意识。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导本年段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 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 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 具体工作:
1、设情境 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 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邮资我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 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全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3 我们身边的环境
4——5 花卉的扦插与繁殖
6——7 家乡的清明风俗
8——9 饮食与健康
10——11 生活与服饰
12——13 情系母校
14——15 课外阅读与学习
16——17 走进社区
18 复习、考试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和家长及课任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在展示学校风采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展牌,展示学校的内涵,通过开展征文、演讲等活动赞美学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活动安排
1、二月份到三月份围绕*传统春节文化进行系列活动;
2、五月份到六月份围绕《高淳环境》地方课程的内容展开活动;
3、七月份到八月份与少先队配合以暑期自主管理及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活动。
4、劳动与技术部分内容随进度开展。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2课时。
二、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通过学生的实践和探究,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励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构建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关心生态环境的道德堡垒。
三、具体措施: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励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必将彻底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素质,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进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不断探究,不断实践,积累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学习和培训力度,加强课程管理与开发,加强研究与交流,使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指导更为有效。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的实践方法,使学生真正得到综合素质的提高,使新课程健康、快步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
三、具体措施
1、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和课题的选定一定以学生为本,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联,使学生有兴趣。
2、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做好物质准备,提供工具、图书、信息等,为学生研究活动提供各种方便。
4、争取各任课教师及校领导的支持,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宽广领域所必须的。
5、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
6、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确保顺利进行。
7、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8、对学生的调查、研究成果要及时展示,并予以恰当的鼓励,使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充分展示它的魅力。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渗透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变化规律,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强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实施措施: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发学生活动的兴趣,帮助小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
2、审视小学生预期的探究方法与实践途径的可行性,并对学生的方案进行相应的指导。
3、督促和激励小学生的实践与探究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同时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体验与探究活动引向深入。
4、指导学生合作方式与技术,保持有效的小组合作与分工,并指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反思。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7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年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多数孩子学习纪律好,善于团结协作,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解脱出来,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教学进度
根据教学时间及学生的兴趣、需要,筛选以下五个主题进行教学,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
课题
1—2
爱护我们的眼睛
3—4
探秘生活中的广告
5—6
设计校园环境警示牌
7—8
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
9—12
变废为宝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同学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学习情况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一年级同学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活动重点:
针对一年级同学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一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同学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一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动难点: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七、课时安排
略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9
本学期我任教六年级四班、五班、六班、七班的综合课教学。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走入更广阔的社会活动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等方面的体验。活动课程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和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有一定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六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近五百人,学生在过去的几年中参与研究了许多课题,有一定的研究经验,对于研究新鲜事物很感兴趣,本学期配合日照提倡的文明主题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公民。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对自己身边的环境了解的更加透彻。
三、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使学生了解日照的人情风物文化,关心父母的工作环境,关注生活,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热爱生活。配合日照大力提倡的文明城市主题,教育学生做一个文明人。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和家长及课任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在展示学校风采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展牌,展示学校的内涵,通过开展征文、演讲等活动赞美学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活动安排
1、二月份到三月份围绕*传统春节文化进行系列活动;
2、五月份到六月份围绕《高淳环境》地方课程的内容展开活动;
3、七月份到八月份与少先队配合以暑期自主管理及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活动。
4、劳动与技术部分内容随进度开展。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扩展5)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篇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班队活动。该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初步技术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在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态度,培养合作精神和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学生珍视生活、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形式的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识方面:
主要是通过学生探究学习,发现和获得知识。即不再是以间接经验为主,而是直接经验为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社会生活、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
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时应重过程轻结果,特别要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应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身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教学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措施
1、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搜索整理资料。
四、教学进度表
第1-4周身边的名俗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春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了解春天的变化特征,启发学生体验、感受春天的美。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了解传统文化的美好。通过小组合作查阅、春游、探究交流等活动,逐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和学习交流能力。
第5-9周生活中的科技
活动目标:通过课外走访,上网调查,收集资料,了解生活当中处处是科学,处处都是窍门!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查阅、实际操作等活动,逐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验证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第10-14周植物与环境
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后调查搜集资料,认识、了解绿色食品标志,也通过到超市辨别、调查绿色食品,从而学会如何选购绿色食品,做一个理性的、聪明的消费者。同时,发动学生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告诉他们怎样正确选购绿色食品,让自己和家人、朋友吃得科学,吃出健康。
第15-20周网络与人们的生活
活动目标:通过这次活动就让学生走进网络,了解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并自主发现、寻找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世界。活动注意点:
1.注意文明礼貌与交通安全。
2.注意制作工具的安全。
3.注意活动过程中做好活动记录。
4.调查及采访相关文字必须保证真实有效。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六、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课五年级下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力的教材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年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这个五(3)班的同学,学习纪律好,善于团结协作,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其次,因语文、数学课业负担比较重,课余时间大多被繁重的家庭作业占领,学生对挤时间去开展实践活动感到很有压力,很辛苦,个别同学甚至感到厌倦。因此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多和语数老师沟通协商,尽量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解脱出来,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教学进度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八个主题:
1、地震防护;
2设计与制作;
3、水与我们的生活;
4、爱护我们的眼睛;
5、生活中的广告;
6、欢欢喜喜过春节;
7、生活垃圾的`调查与处理;
8、可爱的家乡。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共任教五年级(1)(2)(4)三个班级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501班共有学生48人,502班共有45个学生,503班有学生49人。经过上学期陈长春老师的教学,这些学生已经基本学会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技巧,如制定调查计划、开展调查活动、小组合作等,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好,课堂纪律也较好,积极进取心较强。这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但通过我的观察也发现,学生在对资料的整理能力较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兴趣与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对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较差,这些问题需要在接下去的学习中逐渐加以解决。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需要老师根据本地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维度的要求,本学期的活动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线,其中穿插项目设计和短课时活动。具体为:《小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瞿溪谚语的调查》《小学生课外学习情况的调查》《春游项目设计》《废旧调查的危害》。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3、通过实践活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小动物的意识和能力。
5、通过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体现自身生活,对每一事物提出为什么。
2、在问题讨论会上,给学生提供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问题的机会。
3、开展学生有兴趣的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根据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确定研究主题。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生成主题。
5、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6、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活动方式开展活动。
7、成果展示交流时,激励学生发挥个人优势表现自己的个性。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身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教学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4、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三、教学措施
1、组织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搜索整理资料。
四、教学进度表
第1-4周快乐的春天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对春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了解春天的变化特征,启发学生体验、感受春天的美。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查阅、春游、探究交流等活动,逐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和学习交流能力。
第5-9周妙除小污渍
活动目标:通过课外走访,上网调查,收集资料,了解生活当中处处是科学,处处都是窍门!只要你善于发现、善于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查阅、实际操作等活动,逐步提高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验证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第10-14周绿色食品调查
活动目标:让学生通过课后调查搜集资料,认识、了解绿色食品标志,也通过到超市辨别、调查绿色食品,从而学会如何选购绿色食品,做一个理性的、聪明的`消费者。同时,发动学生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告诉他们怎样正确选购绿色食品,让自己和家人、朋友吃得科学,吃出健康。
第15-20周网络与人们的生活
活动目标:通过这次活动就让学生走进网络,了解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并自主发现、寻找网络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密切的联系,重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网络世界。
活动注意点:
1、注意文明礼貌与交通安全。
2、注意制作工具的安全。
3、注意活动过程中做好活动记录。
4、调查及采访相关文字必须保证真实有效。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教师教学的观念,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的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实施策略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策略。
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根据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自主性、创新性的特点,实践活动要做到内容开放、过程开放和方法开放。通过课内与课外结合,拓宽实践活动的空间,充实实践活动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和指导相结合的策略。
实践活动要遵照新课程的理念,突出实践活动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实践活动的帮助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能力。
3、一般活动和专题活动相结合的策略。
在活动中,既有面上一般的团体实践活动,又要重点开展《小课题》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般与专题结合中,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创新性学习能力。
四、实施步骤
1、明确活动主题:本学期初步预设每班开展四次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主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并加以确立。
2、制定方案:对于每次活动都要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制定详实活动方案,明确目的、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预期成果等,做到活动前心中有数。
3、组织活动:教师要根据方案和学生一起亲历实践并给予学生及时恰当指导以解决实际困难,并注意生成性专题以完善活动内涵。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及时活动总结,积累经验弥补不足,提出建议,展示成果,发展能力。
五、活动评价
方式:对学生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用自我评价、档案袋评价、他人评价。
1、自我评价:以学生自身作为评价主体的一种评价方式,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由学生设计一张自我评价表。对于自身获得的学习结果、思考方式、生活方式、心理变化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促进自身向好的方向发展。
2、他人评价: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评价手册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为学生设计一张评价卡,在每一次活动后,由同学、老师或家长来填写评价卡,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六、活动安排
拥抱自然
1、不辞辛苦的“旅行”
知道哪些动物有迁徙行为,初步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有不同的迁徙方式。学习运用多种方式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动物迁徙的原因。增强探究、合作意识,培养认识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以及保护自然的情感。
2、风与我们的生活
风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认识风的两面性,并系统整理,在班内展示交流。
3、关注沙尘暴
什么是沙尘暴?近几年来,我们当地的沙尘暴天气呈现怎样的变化?引导、组织学生记录今年春天沙尘暴天气的天数,并通过访问有关人士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我市近几年春天发生沙尘暴的天数情况,做好统计比较,研究沙尘暴天气的变化趋势。
走进社会
4、我是社区(村庄)小主人
社区(村庄)是我家,建设、管理靠大家。每个社区(村庄)里的人都应该关注社区(村庄)里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己的社区(村庄),发现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及时记录并写出自己的感想,与同学相互交流。
5、地名的由来
城市、村庄、社区、街道、公园等都有各自的名称,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了解地名的由来,撰写研究报告,班内交流调查研究所得。
6、妈妈,我想对您说
召开主题班会:妈妈,我想对您说。以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每人准备一段发言材料,在全班进行演讲,抒发自己对妈妈的爱,体验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体验生活
7、老师的一天
老师一天都做了哪些工作?引导学生确定一位教师作为自己的观察、访谈对象,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这位教师在一天中的工作,并做好记录(时间、工作内容),体会老师工作的特点,发表自己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看法。
8、家庭生活采购员
家庭生活需要采购哪些物品?与家长商量好,在征得家长支持、配合的基础上,承担起家庭生活采购员的角色,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做一周的采购员,并记录好自己的工作情况以及家长对你的评价。
动手操作
9、学烹饪
向家长学习,学会几种家常菜的做法。班内举办烹饪大赛,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请大家尝尝你的手艺。
10、学编织
生活中有许多编织高手,他们编织所用的材料五花八门,如草叶、毛线、竹皮、藤条等等。寻访身边的编织高手,向他们请教几手,把自己编成的作品带到班级进行展示、评比。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扩展6)
——二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篇
二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 、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5个班,每个班都有45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 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特别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五、教学进度安排:
1、校园里的鸟———————————————————————1课时
2、保护珍稀动物——————————————————————1课时
3、学种花—————————————————————————1课时
4、制作叶子标本——————————————————————1课时
5、浮起来和沉下去—————————————————————1课时
6、会爬高的水———————————————————————1课时
7、怎样干得好———————————————————————1课时
8、森林——————————————————————————1课时
9、防治沙漠————————————————————————1课时
10、时间——————————————————————————1课时
11、雷鸣和闪电———————————————————————1课时
12、管子——————————————————————————1课时
13、季节与我们的生活————————————————————1课时
14、体态语言————————————————————————1课时
15、买食品的学问——————————————————————1课时
16、职业模仿————————————————————————1课时
二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2)班,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上进心强,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地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出于一些安全方面的考虑,本学期,主要是在课堂内开展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动制作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在活动中创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
2、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学法、懂法、用法。
6、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7、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措施:
1、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2、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在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活动成果的呈现,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4、搞好分层教学,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5、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观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6、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小养成有良好的法制观念。
四、教学进度:
二年级综合实践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类新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选择是从学生身边事物开始,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其主要思路是围绕“我与家家庭、我与学校、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等综合性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展开。
二、学生分析:
1、通过一学年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科学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2、虽然经过一学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5个班,每班都有45人左右。大部分学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教师*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活动目标:
1、学生的发展,围绕发展学生潜能这一核心,正确处理学生、教师、教材、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使其获得参与研究的积极体验。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自由活动,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
3、重视学生知识、经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视学生全体参与,学会共处、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5、使学生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四、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收集各种资料,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等,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地发展。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运用和验证益友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采用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学会沟通合作,学会互相交流,学会与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运用教具、挂图、音像教材进行直观教学,尤其要组织好每一个观察认识活动,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每一个活动。
7、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扩展7)
——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计划 (菁选2篇)
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本学期在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感情,激发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学的欲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 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 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 具体工作:
1、设情境 列课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将根据《综合实践活动》中所提供的内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产生研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进行思考,制定好活动方案,自主探索,自主研究,从而解决问题。
2、重感受 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他的评价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等交流,邮资我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我们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3、学理论 明目标
我们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对本学期的期望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希望能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研究和主动探究、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计划2
一、综合实践课小学阶段具体目标
1、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
2、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并制作有一定创意的数字作品。
二、综合实践课初中阶段具体目标
1、形成国家认同。亲历社会实践,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2、增强服务意识,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初步形成社会公德意识,初步具备法治观念。
3、能关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
4、将一定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课高中阶段具体目标
1、深化社会规则体验、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初步体悟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的能力。
2、关注社区及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热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
3、能对个人感兴趣的领域开展广泛的实践探索,提出具有一定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科学方法开展研究,形成比较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
4、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实践,熟练掌握多种操作技能,形成在实践操作中学习的意识,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学文化作为天津综合实践课程活动的先行者,主导开发了红色记忆、工业文明、航空航天、民俗文化、食品安全、科技创新等多种类多主题的综合实践课程。
推荐访问:教学计划 实践 综合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2篇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