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数》教学反思(范文推荐)

时间:2022-06-26 08:5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数》教学反思(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数》教学反思(范文推荐)

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节课是一节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并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了让这节课上的不单调,能很好地让学生掌握,于是我设计这样一节课。

  在第一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巩固了一下100以内数的顺序,这让学生学习的非常扎实。我用不同的数学方式进行了巩固,一是让学生集体从0数到100,二是分组数数。一二组用5个5个数的方法数到100,三是分男女同学,女同学数100以内的双数,男同学数100以内的单数,然后再出示课题。这样,不但巩固了数的顺序,还加深了学生对单双数的概念和记忆。紧接着,我让学生用刚才数的这些数中的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在“猜一猜”活动中采用了如下三个层次的活动:

  首先我来示范,通过观察、模仿、认识“一大把”。要求学生不能抓得太紧,也不能抓得太多。

  数出一把蚕豆的粒数。

  以一把蚕豆的粒数为依据,分别估计一把花生米和一把黄豆的粒数。

  并在合作中让小组长明确分工,安排抓、猜、数的同学,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和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由于活动前安排了学生示范、活动要求的指导这两个环节,因此,在活动时,孩子们进行得比较有序;
另外,由于小组长的及时分工调节,每个小组合作得还是相当不错的。

  在最后一个环节“数一数”时,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数校园的大树,数校园的房间等等。让学生们在游戏当中,在快乐当中掌握了数,运用了数,并对枯燥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调解。

  这是一节活动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会用学过的百以内的数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个数,让学生在抓东西的动手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同时学会一些估计的策略和方法。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在课前调查中,让学生用一百以内的数说一句话的题目,书上也给了两个例子,结果发现学生说的例子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

  学生说的例子范围很窄,许多孩子就按照书上的例子套,没有发散开来。

  学生举的例子数字局限在10以内的数字居多。

  分析原因,在于学生接触的事物的数量以10以内的数为主,并且他们关注的事物是与他们生活密切联系的那一部分,比较狭隘。教师就在课前先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生活中的一百以内的数的例子,然后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一起找一找,并在上课时把找的东西带来全班展示,结果学生找的很多东西都非常有价值,比如一个学生带了一根皮尺,上面就有着百以内的数;
又如一个学生带了一本日历来指给大家看上面的百以内的数,班上甚至有一个孩子把家里的如筷子的支数,小人书的本数,光盘的张数,象棋子的个数,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更加深了百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课后调查中,仍有这道题目,目的是检测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活动,能不能更开放的说出生活中的例子。可惜的是结果并不如人意,学生的回答要么仍是自己找的例子,要么还是自己以前就知道的,如班上有36人,说明教师这一部分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先用课件演示书上的例子,这时已经有学生举起了手准备回答,但教师为了再开拓学生的思路,没有对此做出反应,而是拿出自己准备的东西展示给学生看,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里说,最后才请个别学生说他们的发现。问题出现在四人小组讨论这里,学生虽然都互相说了,但并没有认真听其他人的发言,也就没有吸取别人说的好的地方,最后能说出来的可能仍是自己带的例子或是自己以前就知道的。

  本节课以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为主,有四人讨论,更多的是四人动手操作抓糖果、花生米和黄豆的活动,在课堂中就呈现出一种比较乱的状态,教师对小组活动的组织和把握还需要改进和训练,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经历学习的过程,教师又能有序地进行组织教学,做数学活动中真正的合作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今天有幸和金陵小学仙林分校的徐梅老师上了一节同课异构课。整节课主要分为三部分: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

  “说一说”环节中,徐老师通过“我们自己的年龄超过10岁的小朋友请举手,爸爸妈妈的年龄在30几40几岁的请举手,爸爸妈妈的"年龄超过60岁的请举手,爷爷奶奶的年龄在50几岁,60几岁以上的请举手,爷爷奶奶的年龄是30、40岁的小朋友请举手。”让小朋友们对家人的年龄都一个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这个很好,很值得我学习。

  两节课中,区别最大,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部分:“猜一猜”的环节,两节课中,都是先开始提出要求,活动时如何操作,这一点在活动操作中确实很必要。而徐老师在说完要求后,还给学生示范了如何抓,她是原话:现在请看老师怎么做,老师现在要抓一把蚕豆,张开手抓一大把,不要太紧,不要太松,尽可能抓满就好。这样的示范为学生下面的操作提供了实效性,而我在这一个环节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后来学生在抓豆子的过程,学生相互之间不统一,有的抓太紧,有的抓太松,还有的同学自己前后抓的都不统一,这一点是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另外,徐老师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的,感觉很好,每个同学都能参与进来,而且积极性很高,真正觉得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而我的活动总觉得是一种形式上的动,没有让学生思维真正的动起来。在猜一猜环节中,我们都设计了记录结果的表格。

  从表格的设计上各有千秋,徐老师让每一次操作完,组员把结果报给组长,所以在报的过程中,学生比较的只是一种横向比较,我比你的多还是少?那种成就感源于与他人比较的结果,而没有跟自己前面的结果比较的一个纵向思维,而我的表格是学生每一次记录跟自己前面的结果比较的。所以从教材的设计安排角度考虑,我觉得我的表格比较合理些。

  另外,小组活动中,我一次操作,我是一贯的口令来让他们停止操作,而徐老师是通过按节奏拍掌声来让他们做好,这样拍掌声的过程中,其实也在等那些没有做好的孩子。

  在教学数一数,没法将孩子带到校园,可以通过视频的形式将校园美景带入教师,这还是比较好的!

  通过这两节课的对比,我觉得自己还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1、上课走动次数太多,容易忽略学生,原因:急躁。

  2、语言表达不规范,以后的课,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如今天课中量词的使用等。

  3、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说的机会。徐老师今天的课细节做得很好,如一个孩子民族的发音有误,她纠正两三次,孩子说的不完整,她一次次引导,看了真让人感动。而在我的课堂,我可能很容易忽略这些,包括孩子的生成性错误。以后这点要改,照顾到我的每一个孩子!

推荐访问:反思 数学 教学 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数》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我们认识的数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