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玲玲画》教学设计【10篇】【完整版】

时间:2023-01-09 15:4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玲玲画》教学设计【10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玲玲画》教学设计【10篇】【完整版】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中、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是伤心。那么怎么办呢?(课件出示单元导读语)谁来读一读(指名读)是啊,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走进第七单元,从刚才的那段话中,你了解了这个单元着重选了关于哪方面内容的文章?(如何正确看待问题方面)

  接下来,我们要走进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写在黑板上。

  2、听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字音。

  3、指读,进一步正音。

  4、同桌互读。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三、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1、小组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

  三、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中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糟肯脑楼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展示,评议。

  5、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6、积累词语。

  7、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2

  一、了解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1)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用动作体会“满意地端详”的意思)

  (2)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4、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出示第九自然段讨论)

  5、师小结。

  6、现在,你有心里话想对玲玲、玲玲爸爸或自己说吗?

  三、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的说

  满意的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3、、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好事”这样的事情。

  板书: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创设情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情境中感悟,朗读中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重点:

  1、会认8个字,会写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情景中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不仅大家喜欢画画,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瞧!(板书:玲玲)快来和她打打招呼吧!你来吧!

  师:我发现第二个玲你读的是轻声,读准了,谁还行?齐读。

  3、多好听的名字啊![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4、玲是这一课的生字,在这篇课文里还有许多生字,你瞧!

  二、识记生字

  1、[课件:带音节生字]你认识哪几个就领大家读哪几个?(抽生领读)

  你们都认识吗?自己快借助拼音读读吧!

  [课件:去拼音生字]这样你还行吗?自己先试试。

  2、咱们来玩个游戏吧!你看!这是什么?[出示:魔方]生字魔方。

  [师抛]怎么读?这个?会玩了吧?在小组里玩一玩吧!玩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

  师抛生读。

  三、情境中感悟

  1、表演朗读,感悟满意。

  ①指名读玲玲一开始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句子。(出示句子)分男女读句。

  ②教师出示玲玲的画实物,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玲玲,看着自己即将参加比赛的作品心情怎样?

  ③学生带着这种心情表演端详自己的画,感悟玲玲的心情。

  ④学生带着表演中的感悟诵读,满意之情溢于言表。

  ⑤指名读,全班读。

  2、移情体验,感悟伤心。

  ①指名读玲玲哭了的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②分组读句。

  ③出示课件:(弄脏了的图),

  引导学生体会:一幅那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多伤心、多难过呀!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些什么?学生移情体验,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师创设的情境里面。

  ④指导学生感情读。

  ⑤指名读、男女读、全班读。

  3、展开辩论,感悟满意。

  ①指名读玲玲又笑了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②师:玲玲为什么又笑了?我们再读读想想!(出示两幅图:图1为弄脏了的画;图2为画上了小花狗的画)

  ③师:玲玲为什么画小花狗?想想这儿还可以画什么?

  ④出示了三幅图:第一幅是玲玲一开始画的没有小狗的画;第二幅是弄脏了的画;第三幅是添上了小狗的画。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⑤学生展开辩论,体会到玲玲肯动脑筋,把画变得更美了!坏事变成了好事!

  4、角色表演,体会含义。

  ①自由读爸爸说的话,在小组中讨论读懂了什么?

  ②指名答。

  ③教师扮演爸爸说这段话,祝贺玲玲获得成功,学生扮演玲玲,表达此时最想说的话,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④指导背诵爸爸说的话。

  3、角色诵读,深化体验。

  (1)学生在小组里分角色演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按角色演读课文。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l、教师介绍自己动脑筋把坏事变好事的真实事例、

  2、学生谈自己生活中像这样的事。

  赠学生名人名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4

  一、了解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1)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用动作体会“满意地端详”的意思)

  (2)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4、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出示第九自然段讨论)

  5、师小结。

  6、现在,你有心里话想对玲玲、玲玲爸爸或自己说吗?

  三、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的说

  满意的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3、、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好事”这样的事情。

  板书:25、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

  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

  教学难点:

  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但对待这些事的态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玲玲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她是怎样把坏事变好事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作业:熟读课文,把学过的5个生字各写3次。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词语。*时可能在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都是由我牵着走的,因此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差,课堂气氛也很不好。所以这节课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教,自己学。我先让学生自学生字,再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识字游戏。没想到学生的能力远远超出我的预料。什么猜字谜、编儿歌、编故事,教得有模有样。学的同学因为看到是同学当老师,很有亲切感,个个是兴趣盎然。而我自己就在一旁略加提点,非常轻松。所以新课程一再指出课堂要在老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有了自主投入,学习效果就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自然老师学生都轻松。多一点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去备课,也许教学设计会很不一样。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谁都认识:

  出示:玲 详 催 奖 幅 叭 脏 筋

  (2)咦,生字宝宝哪去了?找一找,是不是跑到你们的座位上了?哦,原来是跑到词语姐姐那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玲玲 端详 评奖 催人 一幅画 叭的一下 弄脏 动脑筋

  (3)顽皮的生字宝宝最喜欢捉迷藏了,它们藏在了句子里,你们能找到它们吗?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b、“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c、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d、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4)你们*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那你们认为你们刚才的表现怎么样?那就表扬一下自己吧。

  2、检查读课文:句子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读得非常棒,谁愿意读?(五名学生分段朗读)

  二、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同学们的表现太好了,我奖励你们欣赏一下玲玲的画,玲玲画的是什么?

  2、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画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所以,玲玲自己觉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

  (2)“端详”是什么意思?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呢?现在你们就是玲玲,请你仔细地端详端详这幅画。用“端详”说一句话。

  (3)谁能读好这句话?

  3、就在这时候,爸爸催玲玲睡觉,可是,意外发生了?(出示弄脏的画)自己读课文,看看这时候玲玲是什么表现?爸爸又是什么表现?(请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1)这时候,玲玲的心情又会怎么样呢?(难受、着急)

  (2)现在你们是玲玲,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从你的语气里和你的表情里读出你的难受和着急。(请2-3名学生读、齐读)

  (3)“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

  请你们读第八自然段。

  (4)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

  a、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么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b、出示: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了什么?

  (5)出示幻灯片,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的心情一样吗?

  4、出示爸爸的话。爸爸又是怎么说的呢?现在,谁来当爸爸,跟玲玲说说话?指读。爸爸这时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三、总结

  1、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你是玲玲,你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2、是啊,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谁来说说课文里的`坏事指的是什么事?好事指的是什么事?那爸爸的话有道理吗?我们要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现在我们就认认真真抄一遍吧。

  四、扩展,小组讨论

  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解决,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4个“肯、脑、筋、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玲玲不但聪明可爱,而且还会画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2、学生读课题,学习四会字“玲”。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3、“玲玲”两个字放在一起,第二个“玲”读轻声。玲玲画的是什么?她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这么好的一幅画怎么会弄脏?

  自由读文第1——4自然段。指名读文。汇报画是怎么弄脏的?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这四个自然段中有六个生字是我们要认的,请同学们读一读它们在文中的词语。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老师把生字请出来你还认识么?

  (字卡出示)详、幅、催、叭、奖、脏。指名读、开火车读。

  学生识四会字“叭”,强调字音。

  学了这个字,你能填空吗?(叭)的一声,铅笔尖断了。引导学生理解“叭”是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

  叭的一声,( )掉到了地上。叭的一声枪响,________________。

  学生齐读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2、画被弄脏了,玲玲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读文。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

  玲满意地笑了。

  (学生汇报)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把弄脏的地方遮掩了。

  在这两个自然段中,三个生字是我们要写的,学生读。

  练习:用加一加的方法组成新字,并组词。句(狗)、弟(梯)、娄(楼)

  3、看到玲玲的做法,爸爸是怎么说的?学生读文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扩词:糟糕、糟害、糟蹋

  “肯、脑、筋”三个字都带有月字旁。你知道月字膀的字和什么有关系吗?(和身体的部位有关系)

  “肯”为什么也和身体有关系?“肯”在以前是这样书写的(课件演示),它的本意是指“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但是到了今天它的意思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你知道他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你能为它换个词吗?

  只要( )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生活中的你,通过动脑筋,解决了什么难题?

  学习四会字“筋”,动脑筋也是要花费很大气力的!

  4、学习了所有生字,希望同学们能把课文读流利,同桌两个人对着读一读吧!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她通过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四、写字指导。

  1、出示9个要写的生字,按结构给生字归类。

  说一说不同结构的字,都有什么特点。

  2、指导写字“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学生讲字。这个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注意哪些,如:左窄右宽,头齐脚齐等等。

  注意观察“一、曲、日”怎么写才正确、美观?(先写一,再写曲,曲的两竖要穿透一,写得略比一宽,日字变得比*时矮小一些。重点指导“曹”笔顺。

  3、“脑、筋、肯”。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主笔在横。

  “脑筋”两字月字旁的写法相同,但由于结构不同,写的位置和大小也不同。示范写字(练写、展评)

  四、巩固识字、总结全课。

  1、换词认读:玲珑、详细、条幅、夸奖、催促、喇叭、脏乱、筋疲力尽

  2、换语境巩固。

  玲玲的这幅画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催她到学校展览。可是在家里怎么也找不到那幅画。突然,听到门外叭的一声。她来到楼梯间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画上。她想:糟糕,又弄脏了,这可怎么办?她又动脑筋想起办法来……

  看来玲玲真是一个爱脑筋的孩子,也希望同学们能向她学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动脑筋解决。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但往往这样却是我们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大家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很难寻找“闪光点”。在我们语文工作室全体成员的帮助下,最后上课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很好。

  以下是我认为在教学时比较满意的地方:

  1、“叭”字的教学设计有梯度;

  首先知道“叭”是表示声音的词语:(叭)的一声,铅笔尖断了;然后想一想,还有什么掉到地上发出了“叭”:叭的一声,( )掉到了地上;最后展开联想:叭的一声枪响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在完成这三个练习后,从音、义上已完全掌握了这个字。

  2、“肯”字带来了语文味。

  “肯”中带有月字底,为什么也和身体部位有关系?查找《说文解字》后,才知道“肯”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指“附着在骨头上的肉”。相关知识用多媒体课件展出,为识字课堂带来了浓浓的语文味。

  3、写字教学扎实、学生写字充分。

  学生*时训练到位,写字前已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如“四观察”:结构、宽窄、头脚、定位笔划。要写的字都是合体字,要注意互相避让,互相包容。“糟”字右边的“曹”分为三部份记忆,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住笔顺。

  通过这次活动,我成长了许多。在工作室的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取得了点滴成绩。再次感谢的室友们!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2、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来比比看谁都认识:

  出示:玲 详 催 奖 幅 叭 脏 筋

  (2)咦,生字宝宝哪去了?找一找,是不是跑到你们的座位上了?哦,原来是跑到词语姐姐那里去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玲玲 端详 评奖 催人 一幅画 叭的一下 弄脏 动脑筋

  (3)顽皮的生字宝宝最喜欢捉迷藏了,它们藏在了句子里,你们能找到它们吗?

  a、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b、“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c、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d、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4)你们*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那你们认为你们刚才的表现怎么样?那就表扬一下自己吧。

  2、检查读课文:句子读得这么好,我相信课文一定读得非常棒,谁愿意读?(五名学生分段朗读)

  二、理解课文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同学们的表现太好了,我奖励你们欣赏一下玲玲的画,玲玲画的是什么?

  2、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画了很长时间才完成的,所以,玲玲自己觉得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

  (2)“端详”是什么意思?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呢?现在你们就是玲玲,请你仔细地端详端详这幅画。用“端详”说一句话。

  (3)谁能读好这句话?

  3、就在这时候,爸爸催玲玲睡觉,可是,意外发生了?(出示弄脏的画)自己读课文,看看这时候玲玲是什么表现?爸爸又是什么表现?(请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1)这时候,玲玲的心情又会怎么样呢?(难受、着急)

  (2)现在你们是玲玲,谁来读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从你的语气里和你的表情里读出你的难受和着急。(请2-3名学生读、齐读)

  (3)“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

  请你们读第八自然段。

  (4)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

  a、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么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b、出示: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了什么?

  (5)出示幻灯片,玲玲的心情跟刚画好的心情一样吗?

  4、出示爸爸的话。爸爸又是怎么说的呢?现在,谁来当爸爸,跟玲玲说说话?指读。爸爸这时是什么心情?为什么?

  三、总结

  1、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获得了一等奖,玲玲多高兴呀!你是玲玲,你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2、是啊,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谁来说说课文里的坏事指的是什么事?好事指的是什么事?那爸爸的话有道理吗?我们要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现在我们就认认真真抄一遍吧。

  四、扩展,小组讨论

  我们知道了遇到困难要动脑筋解决,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玲”、“肯”、“糟”三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难点: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读单元导语,说说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学习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齐读课题。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玲玲画了一幅什么画?为什么要画这幅画?在画画的过程中,她遇到了什么事,是怎么解决的?)

  二、初读识字

  1、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读带有生字的词语(生字带拼音),然后去掉拼音读。

  3、读生字,组词。

  4、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5、把这些生字放入课文中你还认识吗?指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玲玲在画

  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她是怎么解决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画弄脏画小花狗

  三、细读感悟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玲玲心情的句子。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2)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玲玲满意地笑了。

  2、指读第一句,理解“端详”一词,同桌相互做端详的动作。请你仔细地端详玲玲的画,说说画的怎样?

  3、玲玲对自己的画多么满意啊!可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在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怎么样了?(哇地一声哭了起来)板书:哭这时玲玲是多么伤心啊!谁能带着伤心的语气读读这句话?(指读、齐读)哭什么呀,画弄脏了,再画一张不就行了吗?(来不及了)这时候的玲玲是多么伤心,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不光伤心,还很着急,你能读读玲玲说的这句话吗?(指读男女生读齐读)

  4、这么伤心、这么着急的玲玲,谁能来安慰一下?

  这时爸爸也在安慰玲玲,爸爸是怎样安慰玲玲的?读爸爸的话。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呢?

  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玲玲看了现在的这幅画是怎样表现的?(满意地笑了)板书:笑

  5、读“想了想……满意地笑了。”这一自然段,“想了想”说明了什么?从“懒洋洋”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玲玲的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们对这幅画满意吗?请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6、玲玲不小心把画弄脏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住了污渍,更给这幅画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7、读爸爸说的话。在课文中,“坏事”指什么?板书:坏事这里的坏事还指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好事”在文中又指什么?板书:好事这里的好事还指生活中令人满意的事、令人高兴的事。要想把坏事变成好事,我们应该怎样做?板书:肯动脑筋

  8、从爸爸说的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背诵爸爸说的这句话。

  四、指导写字

  1、写“玲、肯、糟”三个字时应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3、先摆好姿势,再在书中田字格内书写。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粗知课文大意,学习本课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板书 玲玲)

  2、观察揭题: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书的画)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采用“大转盘”、“摘果子”等多种方式帮学生巩固识字。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三、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研读

  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三、感悟

  1、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肯、脑筋“,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点拨,同桌互相评议。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端详:仔细地看。

  仔细;细心

  相关链接: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 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美 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奥 弗洛伊德)

  阅读在线:

  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个年轻人为贫所困,便向一位老者请教。

  老者问:”你为什么失意呢?年轻人说:“我总是这样穷。”“你怎么能说自己穷呢?你还这么年轻。”“年轻又不能当饭吃。”年轻人说。老者一笑:“那么,给你一万元,让你瘫痪在床,你干吗?”“不干。”“把全世界的财富都给你,但你必须现在死去,你愿意吗?”“我都死了,要全世界的财富干什么?”老者说:“这就对了,你现在这么年轻,生命力旺盛,就等于拥有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又怎能说自己穷呢?

  年轻人一听,又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板书设计:

  25 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玲玲 《玲玲画》教学设计【10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