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为题作文1 今天是个好日子,特好的日子。 清晨七点的街道非常宽敞,两边花坛的黄梅、红梅展颜吐蕊,格外俏丽。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红,鲜亮的*红-----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屑。往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拜年为题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
拜年为题作文1
今天是个好日子,特好的日子。
清晨七点的街道非常宽敞,两边花坛的黄梅、红梅展颜吐蕊,格外俏丽。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红,鲜亮的*红-----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屑。往日的车水马龙、喧闹拥堵不见了,汽车静静地泊在路边,商家店铺前所未有地一律关门闭户,城里的人们此时大多还没有起床,许是昨夜狂欢守岁太久,还在纳福中。
不错,今天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一个普天同庆,合家欢聚的好日子——*的传统节日春节。
出城,直奔乡下。因为此时的乡下应是成群结队,走家串户地拜家族年,特别的热闹、和美。
“拜年啦,拜年啦!”果然,远远就听到了人们喊拜年的声音,这声音一下子把我拉进了童年的拜年记忆里、、、、、、
很小的时候,每到年初一,妈妈就把我和妹妹打扮得像花儿般,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簇然一新,然后还不忘拉着“咯咯”笑的我们转几个圈,最后才含笑吩咐我们去给奶奶和小叔拜年,给大伯大妈,二叔二妈拜年。我们蹦蹦跳跳地去了。因为拜的是自家人,一进门我们都是使劲扯着嗓子大声喊:“奶奶,拜年啦!”“大伯大妈拜年啦”、、、、、、如果他们没听到,或者佯装说“怎么拜年啊?”那就还得跑到他们面前,双手作揖,弯腰,再大声喊一次,大人才呵呵笑着说:“好了好了,来了就是年!”边说边忙不迭地往我们手里或者口袋里塞糖果。等拜完了自家的年后,再由爸爸和伯伯叔叔带着我们这些小孩们去给家族里其他人以及邻居拜年。
我娘家是个大家族,拜年的阵势很大。走在前头的开始是父辈们,他们把村里年长的、辈分高的几家年拜完了就回家了,把队伍交给我们这辈里的大哥哥玉哥和细胖哥,由他们带着我们继续拜年。没了大人的约束,我们的拜年活动就热闹多了。
记得有一年,细胖哥家买了“三洋”录音机,拜年时让我们逐个在“三洋”前录下喊拜年的声音,然后提到人家门口,在一片嘻嘻哈哈的气氛中,“拜年啦,拜年啦!”很是热闹!幼时的我特别胆小,拜年时候总是缩在人群里,小声地喊一句,总是被主人疏忽,还没要到糖果,哥哥们就掉头到别家了,我只得藏起委屈的心,再次状着胆儿努力朝前站一点点,希望多得到一点糖果,但最后还是缩进了人群里。
糖果太多,有时候还得抽空跑回家掏空口袋再飞快地赶上队伍。最喜欢去的.是村里几个富裕人家,因为他们家给的糖果最好吃,都是*时见不到的稀罕物。还有跟父母关系特好的几家,主人会特意在人群里找到我给我塞上别人没有的好东西:大把的奶糖、一长封酥糖或者是红红的大苹果。喜得我的小脸蛋红扑扑的,捂着口袋,生怕哥哥姐姐抢走。
家乡拜年的风俗是先拜自家最亲的人,然后拜家族里其他的人,最后组成一个家族拜年的团队去拜整个村的年。每家每户都得去,若漏了谁家则是失礼或者是有怨仇断了往来。当然这天,各家各户都是敞开大门,摆好糖果,热情欢迎拜年客。即使是最贫寒的人家也都是倾其所有地招待。若谁两家*日里有芥蒂,只要一方主动上门拜年,那就是冰消雪融,握手言和了。
我们这个村子基本是依族而居,共四排,几十户人。拜年也是逐排而拜。男人们带着年幼的孩子们去团拜,老人们和家里的主妇、新媳妇则守在家里招待客人,倒茶递烟,给小孩拿糖果。后来我和妹妹渐大,就留在家里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妈妈在厨房做饭,我们在堂屋留意来客。客人一来,我们马上喊妈妈,妈妈快步上前递烟,我和妹妹一人倒茶一人拿糖果。写到这儿,想起了一件趣事。有一年,我偷买了两枚发夹,给了一枚妹妹,对着镜子,夹着几绺刘海,美美地互相打量,却在有拜年客来的时刻,匆匆忙忙地摘下,生怕被人看见。等客人走了,我和妹妹躲房间又偷偷美去了。
等妈妈的早饭做得差不多了,她就催我们赶快到门口去看爸爸拜年回来没有。这天的早饭一般都比较迟,得等到家族年都拜完了才吃。吃饭时候的话题还是拜年,比如,谁家的糖果好,谁家什么牌子的香烟,谁家卫生做得好,谁家添置了什么新的家什以及还有哪家人没来我们家拜年。早饭完毕,一放下碗筷,爸爸就自觉抹桌洗碗。妈妈净了手脸换了新衣去找大妈二妈聊天串门了。因为这剩下的半天拜年活动是属于妈妈这些妇女们的。她们邀了自家的妯娌或是村里要好的姐妹,喝茶嗑瓜子唠年事话家常,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若哪家男人有出息会挣钱或者体贴心疼人,则那家女人的嗓门最大。
而我们小孩儿吃完早饭就迅速聚在一起比糖果比新衣,男孩玩炮,女孩“跳房子”。那时没有太多的玩具,没有其他的电子产品,除了黑白电视机和能录能唱的收录机,却觉得好甜蜜好温馨、、、、、、
一晃过去了那么多年,年的味道早已融入了很多现代气息,但无论怎么变,年还是永远在那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如果说团圆是年的主题,拜年就是主题曲,而大年初一拜家族年则是这个主题曲的序幕和华章部分。
那么,今天你拜年了吗?
拜年为题作文2
今天是个好日子,特好的日子。
清晨七点的街道非常宽敞,两边花坛的黄梅、红梅展颜吐蕊,格外俏丽。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红,鲜亮的*红-----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屑。往日的车水马龙、喧闹拥堵不见了,汽车静静地泊在路边,商家店铺前所未有地一律关门闭户,城里的人们此时大多还没有起床,许是昨夜狂欢守岁太久,还在纳福中。
不错,今天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一个普天同庆,合家欢聚的好日子——*的传统节日春节。
出城,直奔乡下。因为此时的乡下应是成群结队,走家串户地拜家族年,特别的热闹、和美。
“拜年啦,拜年啦!”果然,远远就听到了人们喊拜年的声音,这声音一下子把我拉进了童年的拜年记忆里、、、、、、
很小的时候,每到年初一,妈妈就把我和妹妹打扮得像花儿般,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簇然一新,然后还不忘拉着“咯咯”笑的我们转几个圈,最后才含笑吩咐我们去给奶奶和小叔拜年,给大伯大妈,二叔二妈拜年。我们蹦蹦跳跳地去了。因为拜的是自家人,一进门我们都是使劲扯着嗓子大声喊:“奶奶,拜年啦!”“大伯大妈拜年啦”、、、、、、如果他们没听到,或者佯装说“怎么拜年啊?”那就还得跑到他们面前,双手作揖,弯腰,再大声喊一次,大人才呵呵笑着说:“好了好了,来了就是年!”边说边忙不迭地往我们手里或者口袋里塞糖果。等拜完了自家的年后,再由爸爸和伯伯叔叔带着我们这些小孩们去给家族里其他人以及邻居拜年。
我娘家是个大家族,拜年的阵势很大。走在前头的开始是父辈们,他们把村里年长的、辈分高的几家年拜完了就回家了,把队伍交给我们这辈里的大哥哥玉哥和细胖哥,由他们带着我们继续拜年。没了大人的约束,我们的拜年活动就热闹多了。
记得有一年,细胖哥家买了“三洋”录音机,拜年时让我们逐个在“三洋”前录下喊拜年的声音,然后提到人家门口,在一片嘻嘻哈哈的气氛中,“拜年啦,拜年啦!”很是热闹!幼时的我特别胆小,拜年时候总是缩在人群里,小声地喊一句,总是被主人疏忽,还没要到糖果,哥哥们就掉头到别家了,我只得藏起委屈的心,再次状着胆儿努力朝前站一点点,希望多得到一点糖果,但最后还是缩进了人群里。
糖果太多,有时候还得抽空跑回家掏空口袋再飞快地赶上队伍。最喜欢去的是村里几个富裕人家,因为他们家给的糖果最好吃,都是*时见不到的稀罕物。还有跟父母关系特好的几家,主人会特意在人群里找到我给我塞上别人没有的好东西:大把的奶糖、一长封酥糖或者是红红的大苹果。喜得我的小脸蛋红扑扑的,捂着口袋,生怕哥哥姐姐抢走。
家乡拜年的风俗是先拜自家最亲的人,然后拜家族里其他的人,最后组成一个家族拜年的团队去拜整个村的年。每家每户都得去,若漏了谁家则是失礼或者是有怨仇断了往来。当然这天,各家各户都是敞开大门,摆好糖果,热情欢迎拜年客。即使是最贫寒的人家也都是倾其所有地招待。若谁两家*日里有芥蒂,只要一方主动上门拜年,那就是冰消雪融,握手言和了。
我们这个村子基本是依族而居,共四排,几十户人。拜年也是逐排而拜。男人们带着年幼的孩子们去团拜,老人们和家里的主妇、新媳妇则守在家里招待客人,倒茶递烟,给小孩拿糖果。后来我和妹妹渐大,就留在家里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妈妈在厨房做饭,我们在堂屋留意来客。客人一来,我们马上喊妈妈,妈妈快步上前递烟,我和妹妹一人倒茶一人拿糖果。写到这儿,想起了一件趣事。有一年,我偷买了两枚发夹,给了一枚妹妹,对着镜子,夹着几绺刘海,美美地互相打量,却在有拜年客来的时刻,匆匆忙忙地摘下,生怕被人看见。等客人走了,我和妹妹躲房间又偷偷美去了。
等妈妈的早饭做得差不多了,她就催我们赶快到门口去看爸爸拜年回来没有。这天的早饭一般都比较迟,得等到家族年都拜完了才吃。吃饭时候的话题还是拜年,比如,谁家的糖果好,谁家什么牌子的香烟,谁家卫生做得好,谁家添置了什么新的家什以及还有哪家人没来我们家拜年。早饭完毕,一放下碗筷,爸爸就自觉抹桌洗碗。妈妈净了手脸换了新衣去找大妈二妈聊天串门了。因为这剩下的半天拜年活动是属于妈妈这些妇女们的。她们邀了自家的妯娌或是村里要好的姐妹,喝茶嗑瓜子唠年事话家常,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若哪家男人有出息会挣钱或者体贴心疼人,则那家女人的`嗓门最大。
而我们小孩儿吃完早饭就迅速聚在一起比糖果比新衣,男孩玩炮,女孩“跳房子”。那时没有太多的玩具,没有其他的电子产品,除了黑白电视机和能录能唱的收录机,却觉得好甜蜜好温馨、、、、、、
一晃过去了那么多年,年的味道早已融入了很多现代气息,但无论怎么变,年还是永远在那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如果说团圆是年的主题,拜年就是主题曲,而大年初一拜家族年则是这个主题曲的序幕和华章部分。
那么,今天你拜年了吗?
拜年为题作文3
今天是个好日子,特好的日子。
清晨七点的街道非常宽敞,两边花坛的黄梅、红梅展颜吐蕊,格外俏丽。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红,鲜亮的*红-----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屑。往日的车水马龙、喧闹拥堵不见了,汽车静静地泊在路边,商家店铺前所未有地一律关门闭户,城里的人们此时大多还没有起床,许是昨夜狂欢守岁太久,还在纳福中。
不错,今天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一个普天同庆,合家欢聚的好日子——*的传统节日春节。
出城,直奔乡下。因为此时的乡下应是成群结队,走家串户地拜家族年,特别的热闹、和美。
“拜年啦,拜年啦!”果然,远远就听到了人们喊拜年的声音,这声音一下子把我拉进了童年的拜年记忆里、、、、、、
很小的时候,每到年初一,妈妈就把我和妹妹打扮得像花儿般,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簇然一新,然后还不忘拉着“咯咯”笑的我们转几个圈,最后才含笑吩咐我们去给奶奶和小叔拜年,给大伯大妈,二叔二妈拜年。我们蹦蹦跳跳地去了。因为拜的是自家人,一进门我们都是使劲扯着嗓子大声喊:“奶奶,拜年啦!”“大伯大妈拜年啦”、、、、、、如果他们没听到,或者佯装说“怎么拜年啊?”那就还得跑到他们面前,双手作揖,弯腰,再大声喊一次,大人才呵呵笑着说:“好了好了,来了就是年!”边说边忙不迭地往我们手里或者口袋里塞糖果。等拜完了自家的年后,再由爸爸和伯伯叔叔带着我们这些小孩们去给家族里其他人以及邻居拜年。
我娘家是个大家族,拜年的阵势很大。走在前头的开始是父辈们,他们把村里年长的、辈分高的几家年拜完了就回家了,把队伍交给我们这辈里的大哥哥玉哥和细胖哥,由他们带着我们继续拜年。没了大人的约束,我们的拜年活动就热闹多了。
记得有一年,细胖哥家买了“三洋”录音机,拜年时让我们逐个在“三洋”前录下喊拜年的声音,然后提到人家门口,在一片嘻嘻哈哈的气氛中,“拜年啦,拜年啦!”很是热闹!幼时的我特别胆小,拜年时候总是缩在人群里,小声地喊一句,总是被主人疏忽,还没要到糖果,哥哥们就掉头到别家了,我只得藏起委屈的心,再次状着胆儿努力朝前站一点点,希望多得到一点糖果,但最后还是缩进了人群里。
糖果太多,有时候还得抽空跑回家掏空口袋再飞快地赶上队伍。最喜欢去的是村里几个富裕人家,因为他们家给的糖果最好吃,都是*时见不到的稀罕物。还有跟父母关系特好的几家,主人会特意在人群里找到我给我塞上别人没有的好东西:大把的奶糖、一长封酥糖或者是红红的大苹果。喜得我的小脸蛋红扑扑的,捂着口袋,生怕哥哥姐姐抢走。
家乡拜年的风俗是先拜自家最亲的人,然后拜家族里其他的人,最后组成一个家族拜年的团队去拜整个村的年。每家每户都得去,若漏了谁家则是失礼或者是有怨仇断了往来。当然这天,各家各户都是敞开大门,摆好糖果,热情欢迎拜年客。即使是最贫寒的人家也都是倾其所有地招待。若谁两家*日里有芥蒂,只要一方主动上门拜年,那就是冰消雪融,握手言和了。
我们这个村子基本是依族而居,共四排,几十户人。拜年也是逐排而拜。男人们带着年幼的孩子们去团拜,老人们和家里的主妇、新媳妇则守在家里招待客人,倒茶递烟,给小孩拿糖果。后来我和妹妹渐大,就留在家里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妈妈在厨房做饭,我们在堂屋留意来客。客人一来,我们马上喊妈妈,妈妈快步上前递烟,我和妹妹一人倒茶一人拿糖果。写到这儿,想起了一件趣事。有一年,我偷买了两枚发夹,给了一枚妹妹,对着镜子,夹着几绺刘海,美美地互相打量,却在有拜年客来的时刻,匆匆忙忙地摘下,生怕被人看见。等客人走了,我和妹妹躲房间又偷偷美去了。
等妈妈的早饭做得差不多了,她就催我们赶快到门口去看爸爸拜年回来没有。这天的早饭一般都比较迟,得等到家族年都拜完了才吃。吃饭时候的.话题还是拜年,比如,谁家的糖果好,谁家什么牌子的香烟,谁家卫生做得好,谁家添置了什么新的家什以及还有哪家人没来我们家拜年。早饭完毕,一放下碗筷,爸爸就自觉抹桌洗碗。妈妈净了手脸换了新衣去找大妈二妈聊天串门了。因为这剩下的半天拜年活动是属于妈妈这些妇女们的。她们邀了自家的妯娌或是村里要好的姐妹,喝茶嗑瓜子唠年事话家常,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若哪家男人有出息会挣钱或者体贴心疼人,则那家女人的嗓门最大。
而我们小孩儿吃完早饭就迅速聚在一起比糖果比新衣,男孩玩炮,女孩“跳房子”。那时没有太多的玩具,没有其他的电子产品,除了黑白电视机和能录能唱的收录机,却觉得好甜蜜好温馨、、、、、、
一晃过去了那么多年,年的味道早已融入了很多现代气息,但无论怎么变,年还是永远在那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如果说团圆是年的主题,拜年就是主题曲,而大年初一拜家族年则是这个主题曲的序幕和华章部分。
那么,今天你拜年了吗?
拜年为题作文4
春节到来了,在这期间,大家都是喜气洋洋的,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吃饺子,还要到亲朋好友家拜年。这就是我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光。
今年春节,我早早的从暖和的被窝里爬出来,刷牙洗脸,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就要去奶奶家拜年。到了奶奶家,便欢乐地说一声:“奶奶,新年欢乐!祝你和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奶奶笑着说:“新年欢乐!我的乖孙女又长大一岁了!”说完便给我找糖吃。
去玩奶奶家,便要去姨奶家了。我敲了敲门,姨奶刚开门,我便说:“姨奶,新年欢乐!祝你天天开心,永远健康!”姨奶笑着揉了揉我的头发:“新年欢乐!你的嘴可真是越来越甜了!快进屋吧,外面冷!”进去后发现张馨妍姐姐也在,便说了一句英文:“HappyNewYear!”姐姐笑了:“HappyNewYear,too!”她又说:“你会唱《新年好》吗?”我不屑的说;“英文版的我都没问题!”姐姐让我唱,我清了清嗓子,便开始唱:“HappyNewYear,HappyNewYear,HappyNewYeartoyouall!Wearesinging,wearedancing,HappyNewYeartoyouall!"不懂英文的妈妈问:“你在唱什么呢?”姐姐说:“我来翻译成中文歌曲吧: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贺大家新年好!我们唱歌,我们跳舞,祝贺大家新年好!”屋子里响起了阵阵掌声……
我们又去医院看了叔叔,我说:“叔叔,新年欢乐!祝你早日康复!”叔叔笑了:“新年欢乐!祝你早日长大!”我说:“我又长了一岁,就要长大了!”大家笑了……
我们又去了所有朋友家,大家喜气洋洋的。每到一家,我都会说一些祝福他们的话。我知道,这些话并不是灵丹妙药。握住病人早日康复,他们未必真的能恢复健康;我祝他们天天开心,他们更不可能没有烦恼。但是,这一句句的祝福饱含了我对他们的关心和喜爱,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鼓舞。
尽自己的所能去祝福别人吧!世界因祝福而精彩,春节因祝福而温馨。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在春节里最欢乐的事,就是祝福别人和被别人祝福!
拜年为题作文5
春节拜年对我来讲是一件非常欢乐的事情。
年初二一大早,妈妈就催我起床,说今天要到爷爷、奶奶家拜年。我一听,高兴极了,连忙起床。吃过早饭,穿上新衣服,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坐车前往爷爷家。
爷爷的家在乡下,汽车开了不到半小时就到了。我还没走到爷爷家,爷爷、奶奶就已经在门口等候了。我一看到爷爷、奶奶,就高兴地叫起来了:“爷爷、奶奶,我们来给你们拜年了!”爷爷、奶奶乐呵呵地笑个不停。
进了爷爷、奶奶家,他们就给我拿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有水果、有糖、有花生等等。我一边吃,爷爷一边问我:“学习好不好,有没有进步”。当听说我的学习成绩比以前有很大进步时,爷爷高兴地笑了,连连夸我既聪明又懂事,并给了我一个利是。
我高兴地接过了利是,连说谢谢。但我知道,我与其他同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暗暗发誓:在新的一年里,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学习,提高成绩,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吃过中饭,我们就告别了爷爷、奶奶,坐车回家了。
拜年为题作文6
今天是个好日子,特好的日子。
清晨七点的街道非常宽敞,两边花坛的黄梅、红梅展颜吐蕊,格外俏丽。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红,鲜亮的*红-----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屑。往日的车水马龙、喧闹拥堵不见了,汽车静静地泊在路边,商家店铺前所未有地一律关门闭户,城里的人们此时大多还没有起床,许是昨夜狂欢守岁太久,还在纳福中。
不错,今天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一个普天同庆,合家欢聚的好日子——*的传统节日春节。
出城,直奔乡下。因为此时的乡下应是成群结队,走家串户地拜家族年,特别的热闹、和美。
“拜年啦,拜年啦!”果然,远远就听到了人们喊拜年的声音,这声音一下子把我拉进了童年的拜年记忆里、、、、、、
很小的时候,每到年初一,妈妈就把我和妹妹打扮得像花儿般,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簇然一新,然后还不忘拉着“咯咯”笑的我们转几个圈,最后才含笑吩咐我们去给奶奶和小叔拜年,给大伯大妈,二叔二妈拜年。我们蹦蹦跳跳地去了。因为拜的是自家人,一进门我们都是使劲扯着嗓子大声喊:“奶奶,拜年啦!”“大伯大妈拜年啦”、、、、、、如果他们没听到,或者佯装说“怎么拜年啊?”那就还得跑到他们面前,双手作揖,弯腰,再大声喊一次,大人才呵呵笑着说:“好了好了,来了就是年!”边说边忙不迭地往我们手里或者口袋里塞糖果。等拜完了自家的年后,再由爸爸和伯伯叔叔带着我们这些小孩们去给家族里其他人以及邻居拜年。
我娘家是个大家族,拜年的阵势很大。走在前头的开始是父辈们,他们把村里年长的、辈分高的几家年拜完了就回家了,把队伍交给我们这辈里的大哥哥玉哥和细胖哥,由他们带着我们继续拜年。没了大人的约束,我们的拜年活动就热闹多了。
记得有一年,细胖哥家买了“三洋”录音机,拜年时让我们逐个在“三洋”前录下喊拜年的声音,然后提到人家门口,在一片嘻嘻哈哈的气氛中,“拜年啦,拜年啦!”很是热闹!幼时的我特别胆小,拜年时候总是缩在人群里,小声地喊一句,总是被主人疏忽,还没要到糖果,哥哥们就掉头到别家了,我只得藏起委屈的心,再次状着胆儿努力朝前站一点点,希望多得到一点糖果,但最后还是缩进了人群里。
糖果太多,有时候还得抽空跑回家掏空口袋再飞快地赶上队伍。最喜欢去的是村里几个富裕人家,因为他们家给的糖果最好吃,都是*时见不到的稀罕物。还有跟父母关系特好的几家,主人会特意在人群里找到我给我塞上别人没有的好东西:大把的奶糖、一长封酥糖或者是红红的大苹果。喜得我的小脸蛋红扑扑的,捂着口袋,生怕哥哥姐姐抢走。
家乡拜年的"风俗是先拜自家最亲的人,然后拜家族里其他的人,最后组成一个家族拜年的团队去拜整个村的年。每家每户都得去,若漏了谁家则是失礼或者是有怨仇断了往来。当然这天,各家各户都是敞开大门,摆好糖果,热情欢迎拜年客。即使是最贫寒的人家也都是倾其所有地招待。若谁两家*日里有芥蒂,只要一方主动上门拜年,那就是冰消雪融,握手言和了。
我们这个村子基本是依族而居,共四排,几十户人。拜年也是逐排而拜。男人们带着年幼的孩子们去团拜,老人们和家里的主妇、新媳妇则守在家里招待客人,倒茶递烟,给小孩拿糖果。后来我和妹妹渐大,就留在家里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妈妈在厨房做饭,我们在堂屋留意来客。客人一来,我们马上喊妈妈,妈妈快步上前递烟,我和妹妹一人倒茶一人拿糖果。写到这儿,想起了一件趣事。有一年,我偷买了两枚发夹,给了一枚妹妹,对着镜子,夹着几绺刘海,美美地互相打量,却在有拜年客来的时刻,匆匆忙忙地摘下,生怕被人看见。等客人走了,我和妹妹躲房间又偷偷美去了。
等妈妈的早饭做得差不多了,她就催我们赶快到门口去看爸爸拜年回来没有。这天的早饭一般都比较迟,得等到家族年都拜完了才吃。吃饭时候的话题还是拜年,比如,谁家的糖果好,谁家什么牌子的香烟,谁家卫生做得好,谁家添置了什么新的家什以及还有哪家人没来我们家拜年。早饭完毕,一放下碗筷,爸爸就自觉抹桌洗碗。妈妈净了手脸换了新衣去找大妈二妈聊天串门了。因为这剩下的半天拜年活动是属于妈妈这些妇女们的。她们邀了自家的妯娌或是村里要好的姐妹,喝茶嗑瓜子唠年事话家常,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若哪家男人有出息会挣钱或者体贴心疼人,则那家女人的嗓门最大。
而我们小孩儿吃完早饭就迅速聚在一起比糖果比新衣,男孩玩炮,女孩“跳房子”。那时没有太多的玩具,没有其他的电子产品,除了黑白电视机和能录能唱的收录机,却觉得好甜蜜好温馨、、、、、、
一晃过去了那么多年,年的味道早已融入了很多现代气息,但无论怎么变,年还是永远在那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如果说团圆是年的主题,拜年就是主题曲,而大年初一拜家族年则是这个主题曲的序幕和华章部分。
那么,今天你拜年了吗?
拜年为题作文7
拜年喽!——多么熟悉、温馨、悦耳、响亮的声音,它储藏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年年都是最温暖最动听的祝福。
拜年是春节重要的礼节和内容。正月初一清晨,天空刚刚放亮,拜年“大军”便身着新衣,欢快地从各家各户涌出。一声声“拜年喽”此起彼伏,回响在几乎每条街道,每座村庄,每个小巷。
“恭喜发财”“身体安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事业有成”……人们相互行礼,或作揖或握手或拥抱或躬身或磕头,脸上无一不挂着甜蜜的笑容。拜年,是*人对逝去岁月的送别,更是对未来生活的预祝。不管过去的时光怎样,每个人都对明天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拜年正是对这种美好愿望的郑重宣告。
首先要拜长辈。到长辈面前行礼祝福,这是礼道,也是规矩,更是孝心。长辈乃一家之首,背负重任,是家庭幸福的引领者,团结和谐的轴心,理应受到尊重和拥戴。一些偏远的乡村现在仍保持着过年见到长辈,无论亲疏,都要跪地磕头道福的习俗。其次是拜师。俗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师傅,导师,这些既教人知识、传授技艺又为人师表的辛勤劳作者,是拜年的重要对象。有教师的家庭都会有这样的记忆:初一一大早,一拨拨学生接踵而来,给自己亲爱的老师贺年。尤其是小学生,划片上学,住得集中,成群结队特别方便。叽叽喳喳的欢笑声,像一群报春的小燕子。徒弟给师傅拜年,更多的是勾起师徒间往事的回忆,技艺的传授,成长的印痕,都在这一刻一一重现。拜年,又多了一份感恩和激励。给邻居拜年也是重头戏。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过去住大杂院的多,打开家门,全院人家尽收眼底。*日里虽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家飘香百家闻,但拜年依旧不可缺少。尽管昨晚还打过招呼,初一却如同多日未曾谋面的好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述:“男女依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拜完了亲人近邻,同事朋友不能怠慢。拜年正是增进同事朋友感情的好时机,岂能疏忽错过?于是,十几个小时前还在一个办公室处理公务的同僚,转眼就变成了登门拜访的“贵客”。一番亲密的互动,尽管有夸张渲染甚至表演之嫌,但人人为之,也就没了做秀的感觉,反而觉得是不可缺少的“规定动作”。
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拜年还主要靠两腿双脚,古人就更不用说了。马路上熙熙攘攘,胡同里人满为患,村子里人欢马叫,大院里笑声鼎沸。人们在行进中感受着亲情,在疲惫中回味着欢乐,心境清新如洗却又沸腾不已。居民楼前,乡间村落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座驾,那大都是够得上级别的领导们在登门拜年,对象或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或老模范老工人老先进。领导们把体贴和关心送到群众中,播洒着党的阳光,让春节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朗清澈。谁家有这样的贵客到来都会感到自豪和荣幸,旁观者更是充满羡慕,交口称赞。这跟后来出现的万事万物唯领导马首是瞻的功利歪风真乃天壤之别。
成群结队是传统拜年的一道亮丽风景。街坊邻居,同事同学,老乡故友,提前说好集合地点,然后集体行动。根据线路图,由近至远,逐家挨户,欢笑一路。普遍是点到为止,因为拜年的络绎不绝,很少能坐下来安静说几句话。常常是屁股还没坐稳,下拨拜年的又来了,于是拔腿告辞转走下家。时间虽短,但其味无穷。拜年是习俗,更多的是情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拜年虽大都并非来自远方,但“乐”是一致的。当然,来的未必都是“好友”,也未必都是“知己”,然而拜年如同一座温馨的桥梁,可以把曾经忽略的亲情,意外丢失的友情,在一声声拜年的祝福里,重新连接起来。“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道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谛。拜年这个大*台,装载得下人间各种误会、别扭、意见、隔阂、矛盾、分歧和恩怨。古人言相逢一笑泯恩仇,拜年则是一句问候消百怨。春节过后,许多“仇家”变“亲家”,“愁脸”变“笑脸”,“矛盾”变“统一”,人与人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拜年的变革与电话普及密不可分。一场通讯革命,让电话拜年成了另一种时尚。从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响过,通讯系统便处于“瘫痪”状态。几亿人几乎同时在拨打电话,超负荷的使用,什么样的先进设备也难以承受。等有了手机,有了短信,有了QQ,有了微信,拜年更是可以足不出户,一键搞定了。
轻松了,悠闲了,但很快人们发现似乎少了些什么?味道变了,淡了,冷了,更重要的是那简单质朴却发自内心的真诚到哪儿去了?
很怀念那些日渐遥远的传统拜年。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声温馨的祝福,可以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曾几何时,单位里的领导同事,初一一大早集中相聚,道一声拜年,说一句祝福。年轻人相互欣赏彼此的新衣,年长者互祝身体康健、家庭美满,领导向每个人发出期望,众人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更增强了来年奋斗的信心。然而,这一切都成了回忆,人们好像更“现实”了,免去了出门之累,也丢掉了来之不易的精神凝聚*台。
拜年是华夏儿女世世代代沿袭的习俗,延续着传统的道德、伦理与文化,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也在变化,而且还会继续变化,但“核心”不能变也不会变。即便在一段时间里被模糊淡化,但终究还会“认祖归宗”。
说起来还是喜欢传统的拜年,不仅因为那些温暖的内容和形式,更因为那些厚重的传统感,因为再先进发达的技术也替代不了面对面的语言传递和感情交流。
传统不能丢,也不能忘。因为传统里有我们文化的根脉。
拜年为题作文8
拜年喽!——多么熟悉、温馨、悦耳、响亮的声音,它储藏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年年都是最温暖最动听的祝福。
拜年是春节重要的礼节和内容。正月初一清晨,天空刚刚放亮,拜年“大军”便身着新衣,欢快地从各家各户涌出。一声声“拜年喽”此起彼伏,回响在几乎每条街道,每座村庄,每个小巷。
“恭喜发财”“身体安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事业有成”……人们相互行礼,或作揖或握手或拥抱或躬身或磕头,脸上无一不挂着甜蜜的笑容。拜年,是*人对逝去岁月的送别,更是对未来生活的预祝。不管过去的时光怎样,每个人都对明天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拜年正是对这种美好愿望的郑重宣告。
首先要拜长辈。到长辈面前行礼祝福,这是礼道,也是规矩,更是孝心。长辈乃一家之首,背负重任,是家庭幸福的引领者,团结和谐的轴心,理应受到尊重和拥戴。一些偏远的乡村现在仍保持着过年见到长辈,无论亲疏,都要跪地磕头道福的习俗。其次是拜师。俗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师傅,导师,这些既教人知识、传授技艺又为人师表的辛勤劳作者,是拜年的重要对象。有教师的家庭都会有这样的记忆:初一一大早,一拨拨学生接踵而来,给自己亲爱的老师贺年。尤其是小学生,划片上学,住得集中,成群结队特别方便。叽叽喳喳的欢笑声,像一群报春的小燕子。徒弟给师傅拜年,更多的是勾起师徒间往事的回忆,技艺的传授,成长的印痕,都在这一刻一一重现。拜年,又多了一份感恩和激励。给邻居拜年也是重头戏。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过去住大杂院的多,打开家门,全院人家尽收眼底。*日里虽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家飘香百家闻,但拜年依旧不可缺少。尽管昨晚还打过招呼,初一却如同多日未曾谋面的好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述:“男女依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拜完了亲人近邻,同事朋友不能怠慢。拜年正是增进同事朋友感情的好时机,岂能疏忽错过?于是,十几个小时前还在一个办公室处理公务的同僚,转眼就变成了登门拜访的“贵客”。一番亲密的互动,尽管有夸张渲染甚至表演之嫌,但人人为之,也就没了做秀的.感觉,反而觉得是不可缺少的“规定动作”。
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拜年还主要靠两腿双脚,古人就更不用说了。马路上熙熙攘攘,胡同里人满为患,村子里人欢马叫,大院里笑声鼎沸。人们在行进中感受着亲情,在疲惫中回味着欢乐,心境清新如洗却又沸腾不已。居民楼前,乡间村落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座驾,那大都是够得上级别的领导们在登门拜年,对象或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或老模范老工人老先进。领导们把体贴和关心送到群众中,播洒着党的阳光,让春节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朗清澈。谁家有这样的贵客到来都会感到自豪和荣幸,旁观者更是充满羡慕,交口称赞。这跟后来出现的万事万物唯领导马首是瞻的功利歪风真乃天壤之别。
成群结队是传统拜年的一道亮丽风景。街坊邻居,同事同学,老乡故友,提前说好集合地点,然后集体行动。根据线路图,由近至远,逐家挨户,欢笑一路。普遍是点到为止,因为拜年的络绎不绝,很少能坐下来安静说几句话。常常是屁股还没坐稳,下拨拜年的又来了,于是拔腿告辞转走下家。时间虽短,但其味无穷。拜年是习俗,更多的是情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拜年虽大都并非来自远方,但“乐”是一致的。当然,来的未必都是“好友”,也未必都是“知己”,然而拜年如同一座温馨的桥梁,可以把曾经忽略的亲情,意外丢失的友情,在一声声拜年的祝福里,重新连接起来。“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道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谛。拜年这个大*台,装载得下人间各种误会、别扭、意见、隔阂、矛盾、分歧和恩怨。古人言相逢一笑泯恩仇,拜年则是一句问候消百怨。春节过后,许多“仇家”变“亲家”,“愁脸”变“笑脸”,“矛盾”变“统一”,人与人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拜年的变革与电话普及密不可分。一场通讯革命,让电话拜年成了另一种时尚。从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响过,通讯系统便处于“瘫痪”状态。几亿人几乎同时在拨打电话,超负荷的使用,什么样的先进设备也难以承受。等有了手机,有了短信,有了QQ,有了微信,拜年更是可以足不出户,一键搞定了。
轻松了,悠闲了,但很快人们发现似乎少了些什么?味道变了,淡了,冷了,更重要的是那简单质朴却发自内心的真诚到哪儿去了?
很怀念那些日渐遥远的传统拜年。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声温馨的祝福,可以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曾几何时,单位里的领导同事,初一一大早集中相聚,道一声拜年,说一句祝福。年轻人相互欣赏彼此的新衣,年长者互祝身体康健、家庭美满,领导向每个人发出期望,众人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更增强了来年奋斗的信心。然而,这一切都成了回忆,人们好像更“现实”了,免去了出门之累,也丢掉了来之不易的精神凝聚*台。
拜年是华夏儿女世世代代沿袭的习俗,延续着传统的道德、伦理与文化,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也在变化,而且还会继续变化,但“核心”不能变也不会变。即便在一段时间里被模糊淡化,但终究还会“认祖归宗”。
说起来还是喜欢传统的拜年,不仅因为那些温暖的内容和形式,更因为那些厚重的传统感,因为再先进发达的技术也替代不了面对面的语言传递和感情交流。
传统不能丢,也不能忘。因为传统里有我们文化的根脉。
拜年为题作文9
拜年喽!——多么熟悉、温馨、悦耳、响亮的声音,它储藏在每个华夏儿女的心里,年年都是最温暖最动听的`祝福。
拜年是春节重要的礼节和内容。正月初一清晨,天空刚刚放亮,拜年“大军”便身着新衣,欢快地从各家各户涌出。一声声“拜年喽”此起彼伏,回响在几乎每条街道,每座村庄,每个小巷。
“恭喜发财”“身体安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事业有成”……人们相互行礼,或作揖或握手或拥抱或躬身或磕头,脸上无一不挂着甜蜜的笑容。拜年,是*人对逝去岁月的送别,更是对未来生活的预祝。不管过去的时光怎样,每个人都对明天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拜年正是对这种美好愿望的郑重宣告。
首先要拜长辈。到长辈面前行礼祝福,这是礼道,也是规矩,更是孝心。长辈乃一家之首,背负重任,是家庭幸福的引领者,团结和谐的轴心,理应受到尊重和拥戴。一些偏远的乡村现在仍保持着过年见到长辈,无论亲疏,都要跪地磕头道福的习俗。其次是拜师。俗语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师傅,导师,这些既教人知识、传授技艺又为人师表的辛勤劳作者,是拜年的重要对象。有教师的家庭都会有这样的记忆:初一一大早,一拨拨学生接踵而来,给自己亲爱的老师贺年。尤其是小学生,划片上学,住得集中,成群结队特别方便。叽叽喳喳的欢笑声,像一群报春的小燕子。徒弟给师傅拜年,更多的是勾起师徒间往事的回忆,技艺的传授,成长的印痕,都在这一刻一一重现。拜年,又多了一份感恩和激励。给邻居拜年也是重头戏。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过去住大杂院的多,打开家门,全院人家尽收眼底。*日里虽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家飘香百家闻,但拜年依旧不可缺少。尽管昨晚还打过招呼,初一却如同多日未曾谋面的好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述:“男女依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拜完了亲人近邻,同事朋友不能怠慢。拜年正是增进同事朋友感情的好时机,岂能疏忽错过?于是,十几个小时前还在一个办公室处理公务的同僚,转眼就变成了登门拜访的“贵客”。一番亲密的互动,尽管有夸张渲染甚至表演之嫌,但人人为之,也就没了做秀的感觉,反而觉得是不可缺少的“规定动作”。
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拜年还主要靠两腿双脚,古人就更不用说了。马路上熙熙攘攘,胡同里人满为患,村子里人欢马叫,大院里笑声鼎沸。人们在行进中感受着亲情,在疲惫中回味着欢乐,心境清新如洗却又沸腾不已。居民楼前,乡间村落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座驾,那大都是够得上级别的领导们在登门拜年,对象或老干部老党员老军人或老模范老工人老先进。领导们把体贴和关心送到群众中,播洒着党的阳光,让春节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朗清澈。谁家有这样的贵客到来都会感到自豪和荣幸,旁观者更是充满羡慕,交口称赞。这跟后来出现的万事万物唯领导马首是瞻的功利歪风真乃天壤之别。
成群结队是传统拜年的一道亮丽风景。街坊邻居,同事同学,老乡故友,提前说好集合地点,然后集体行动。根据线路图,由近至远,逐家挨户,欢笑一路。普遍是点到为止,因为拜年的络绎不绝,很少能坐下来安静说几句话。常常是屁股还没坐稳,下拨拜年的又来了,于是拔腿告辞转走下家。时间虽短,但其味无穷。拜年是习俗,更多的是情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拜年虽大都并非来自远方,但“乐”是一致的。当然,来的未必都是“好友”,也未必都是“知己”,然而拜年如同一座温馨的桥梁,可以把曾经忽略的亲情,意外丢失的友情,在一声声拜年的祝福里,重新连接起来。“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道出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真谛。拜年这个大*台,装载得下人间各种误会、别扭、意见、隔阂、矛盾、分歧和恩怨。古人言相逢一笑泯恩仇,拜年则是一句问候消百怨。春节过后,许多“仇家”变“亲家”,“愁脸”变“笑脸”,“矛盾”变“统一”,人与人更和睦,社会更和谐。
拜年的变革与电话普及密不可分。一场通讯革命,让电话拜年成了另一种时尚。从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响过,通讯系统便处于“瘫痪”状态。几亿人几乎同时在拨打电话,超负荷的使用,什么样的先进设备也难以承受。等有了手机,有了短信,有了QQ,有了微信,拜年更是可以足不出户,一键搞定了。
轻松了,悠闲了,但很快人们发现似乎少了些什么?味道变了,淡了,冷了,更重要的是那简单质朴却发自内心的真诚到哪儿去了?
很怀念那些日渐遥远的传统拜年。一句温暖的问候,一声温馨的祝福,可以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曾几何时,单位里的领导同事,初一一大早集中相聚,道一声拜年,说一句祝福。年轻人相互欣赏彼此的新衣,年长者互祝身体康健、家庭美满,领导向每个人发出期望,众人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更增强了来年奋斗的信心。然而,这一切都成了回忆,人们好像更“现实”了,免去了出门之累,也丢掉了来之不易的精神凝聚*台。
拜年是华夏儿女世世代代沿袭的习俗,延续着传统的道德、伦理与文化,可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习俗也在变化,而且还会继续变化,但“核心”不能变也不会变。即便在一段时间里被模糊淡化,但终究还会“认祖归宗”。
说起来还是喜欢传统的拜年,不仅因为那些温暖的内容和形式,更因为那些厚重的传统感,因为再先进发达的技术也替代不了面对面的语言传递和感情交流。
传统不能丢,也不能忘。因为传统里有我们文化的根脉。
拜年为题作文10
今天是个好日子,特好的日子。
清晨七点的街道非常宽敞,两边花坛的黄梅、红梅展颜吐蕊,格外俏丽。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红,鲜亮的*红-----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红红的鞭炮屑。往日的车水马龙、喧闹拥堵不见了,汽车静静地泊在路边,商家店铺前所未有地一律关门闭户,城里的人们此时大多还没有起床,许是昨夜狂欢守岁太久,还在纳福中。
不错,今天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一个普天同庆,合家欢聚的好日子——*的传统节日春节。
出城,直奔乡下。因为此时的乡下应是成群结队,走家串户地拜家族年,特别的热闹、和美。
“拜年啦,拜年啦!”果然,远远就听到了人们喊拜年的声音,这声音一下子把我拉进了童年的拜年记忆里、、、、、、
很小的时候,每到年初一,妈妈就把我和妹妹打扮得像花儿般,全身上下里里外外都簇然一新,然后还不忘拉着“咯咯”笑的我们转几个圈,最后才含笑吩咐我们去给奶奶和小叔拜年,给大伯大妈,二叔二妈拜年。我们蹦蹦跳跳地去了。因为拜的是自家人,一进门我们都是使劲扯着嗓子大声喊:“奶奶,拜年啦!”“大伯大妈拜年啦”、、、、、、如果他们没听到,或者佯装说“怎么拜年啊?”那就还得跑到他们面前,双手作揖,弯腰,再大声喊一次,大人才呵呵笑着说:“好了好了,来了就是年!”边说边忙不迭地往我们手里或者口袋里塞糖果。等拜完了自家的年后,再由爸爸和伯伯叔叔带着我们这些小孩们去给家族里其他人以及邻居拜年。
我娘家是个大家族,拜年的阵势很大。走在前头的开始是父辈们,他们把村里年长的、辈分高的几家年拜完了就回家了,把队伍交给我们这辈里的大哥哥玉哥和细胖哥,由他们带着我们继续拜年。没了大人的"约束,我们的拜年活动就热闹多了。
记得有一年,细胖哥家买了“三洋”录音机,拜年时让我们逐个在“三洋”前录下喊拜年的声音,然后提到人家门口,在一片嘻嘻哈哈的气氛中,“拜年啦,拜年啦!”很是热闹!幼时的我特别胆小,拜年时候总是缩在人群里,小声地喊一句,总是被主人疏忽,还没要到糖果,哥哥们就掉头到别家了,我只得藏起委屈的心,再次状着胆儿努力朝前站一点点,希望多得到一点糖果,但最后还是缩进了人群里。
糖果太多,有时候还得抽空跑回家掏空口袋再飞快地赶上队伍。最喜欢去的是村里几个富裕人家,因为他们家给的糖果最好吃,都是*时见不到的稀罕物。还有跟父母关系特好的几家,主人会特意在人群里找到我给我塞上别人没有的好东西:大把的奶糖、一长封酥糖或者是红红的大苹果。喜得我的小脸蛋红扑扑的,捂着口袋,生怕哥哥姐姐抢走。
家乡拜年的风俗是先拜自家最亲的人,然后拜家族里其他的人,最后组成一个家族拜年的团队去拜整个村的年。每家每户都得去,若漏了谁家则是失礼或者是有怨仇断了往来。当然这天,各家各户都是敞开大门,摆好糖果,热情欢迎拜年客。即使是最贫寒的人家也都是倾其所有地招待。若谁两家*日里有芥蒂,只要一方主动上门拜年,那就是冰消雪融,握手言和了。
我们这个村子基本是依族而居,共四排,几十户人。拜年也是逐排而拜。男人们带着年幼的孩子们去团拜,老人们和家里的主妇、新媳妇则守在家里招待客人,倒茶递烟,给小孩拿糖果。后来我和妹妹渐大,就留在家里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妈妈在厨房做饭,我们在堂屋留意来客。客人一来,我们马上喊妈妈,妈妈快步上前递烟,我和妹妹一人倒茶一人拿糖果。写到这儿,想起了一件趣事。有一年,我偷买了两枚发夹,给了一枚妹妹,对着镜子,夹着几绺刘海,美美地互相打量,却在有拜年客来的时刻,匆匆忙忙地摘下,生怕被人看见。等客人走了,我和妹妹躲房间又偷偷美去了。
等妈妈的早饭做得差不多了,她就催我们赶快到门口去看爸爸拜年回来没有。这天的早饭一般都比较迟,得等到家族年都拜完了才吃。吃饭时候的话题还是拜年,比如,谁家的糖果好,谁家什么牌子的香烟,谁家卫生做得好,谁家添置了什么新的家什以及还有哪家人没来我们家拜年。早饭完毕,一放下碗筷,爸爸就自觉抹桌洗碗。妈妈净了手脸换了新衣去找大妈二妈聊天串门了。因为这剩下的半天拜年活动是属于妈妈这些妇女们的。她们邀了自家的妯娌或是村里要好的姐妹,喝茶嗑瓜子唠年事话家常,时而低声细语时而开怀大笑。若哪家男人有出息会挣钱或者体贴心疼人,则那家女人的嗓门最大。
而我们小孩儿吃完早饭就迅速聚在一起比糖果比新衣,男孩玩炮,女孩“跳房子”。那时没有太多的玩具,没有其他的电子产品,除了黑白电视机和能录能唱的收录机,却觉得好甜蜜好温馨、、、、、、
一晃过去了那么多年,年的味道早已融入了很多现代气息,但无论怎么变,年还是永远在那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如果说团圆是年的主题,拜年就是主题曲,而大年初一拜家族年则是这个主题曲的序幕和华章部分。
那么,今天你拜年了吗?
推荐访问:为题 作文 拜年 拜年为题作文【10篇】 拜年为题作文1 拜年为题作文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