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1 今天校领导安排来听我的随堂课,按照进程我上了《位置与方向》中最后一个例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例题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观测点变化的情况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1
今天校领导安排来听我的随堂课,按照进程我上了《位置与方向》中最后一个例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例题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观测点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一做”呈现了学生合作画路线图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鉴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出示了两种类型的题目,用角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和两个相对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这些都是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为本课的学习铺设了桥梁。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先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我出示例题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提问要准确描述出方向与距离,我们得先做好什么呢?学生都知道要量出角度与计算出距离。第一段路程,我示范,在观测点上先画出方向标,找到较小的角测量出角度,在这里量角器的使用我也细致得讲解了,确定了方向后,我让学生用比例尺测量、计算出该段路程是多少,这样确定了方向和距离就可以描述从教学楼出发到1号检查点怎么走了。接着,我提示学生在1号检查点处标上方向标,选择较为小的夹角测量大小,然后再测量计算出路程,用这种方法在书上尝试完成。然后黑板上示范校对后,让他们说一说从1号检查点到2号检查点怎么走,注意说出方向和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说一说2号检查点到终点怎么走,待学生熟练后尝试用“先、再、最后”全部连起来说一说。在学生基本能描述路线图后进入第绘制路线图的环节,我提示学生先定下起点和比例尺,在黑板板演一部分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选取了书上练习题,先根据描述绘制路线图,再说说回程时候的方向和路程。
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问题也很多。课后周主任和宋老师、叶老师都参与了讨论,给我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指明了方向,再加上听了黄老师的课后得到一些启示,把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归纳如下:
1、课堂语言有时过快,老师的.语速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碰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和重点部分要放慢语速。
2、课堂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比如量角度是四年级上册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我在讲每个观测点的时候,都详细得讲了量角的方法,大可不必,只要第一个角详细讲,第2个稍微讲下,第3个可以直接出来度数。
3、要善于使用实物投影仪,学生绘制好路线图后我还是在黑板上也画了一遍,让学生校对,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是新授课,学生知识不了解,我应该先在投影仪上展示正确的画法,再展示错误的案例,主要有3种,一是再南偏西走是有的学生还是以起点作为观测点,那是没有意识到观测点已经发生位置转移了;二是虽然定了比例尺,但学生画的时候没有根据比例尺的长度来画,画得过长或过短了,那是不理解比例尺的作用;三是南偏西30°画成了北偏西30°。如果这样,把学生的典型错误展示出来,那错误的同学肯定印象特别深刻,以后尽量不发生类似错误了。
4、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根据描述画示意图的时候,为了方便反馈,比例尺的定制我给了学生要求,让他们都用图上1厘米代替实际50米,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觉得方便的自由确定。
5、教学术语不到位,比如我说了“每到一个点都要画上4个方向”,若能说成“每到一个观测点都要表示方向标”那就更符号数学语言了。
总之,今天的随堂听课活动,让我收获很多,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感想校领导给了我一次磨练的机会。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扩展阅读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扩展1)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1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创设激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为了充分体现新教学思想,老师给学生创设了小明想为住院的妈妈去商店买东西的情境,急需大家帮助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也表现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又通过同伴表演问路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主动去认识行走路线图,并充分自由的去表达自己的见解。数学教学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学生经验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个图形也会有不同的表达。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帮淘气制定去动物园的路线,让学生设计合理的行走路线,只要自己认为合理,有他的理由,就要给予肯定,但是,老师还请同学比较哪种方案好?好在哪?这样使学生知道在数学学习中,什么是最优化的方案。在教学中,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在*面图上认识路线很准确,但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后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很好的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2
“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
这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真的是认识这么简单吗?意义不在此,活学活用的数学才有意义,回想我们生活中很多事例,路线图的作用是逃生时,乘搭公交车时,参观时候会用到这些路线图。
这些都是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才会用到的,因此学完了这节课后是否就完事嗯?不是的,应该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
这些课的知识点不多,学生掌握得也不错,如果能将这些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体验这些有用的数学知识。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八个方位之后,结合这些方位再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认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因此,本节课,李老师就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作为导入,将数学与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
但是在教学中,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在*面图上认识路线很准确,但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后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很好的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
听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进行描述行走的路线。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由于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如“自己设计一条合理的参观路线”的路线图。尽管学生都有去完成,但只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在班级展示,却没有让学生交流“参观”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的一个遗憾。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反应等,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手段,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一开始,从学生制作*面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了“制作*面图形→主动发现问题→规范*面图”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地图上统一规定方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经历了从无规则到有规则、从不规范到规范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在学生认识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绘制规则后,教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熟悉的省份或城市在我国的哪个方向,并说明判断的理由。整节课都遵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5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进行描述行走的路线。课的开始,通过已经学习的儿歌,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接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线路图,让学生每次看*面图的时候,要养成好习惯,先看方向标,找到四个方向,通过确定四个方向,确定去某个地点的路线。
学生在新知的学习后,教师以趣味性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生活环节中,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描述行走的路线。
在这节课中,教师先扶着学生进行探索,在学习中耐心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并贯穿了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6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四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简单的路线图》听课建议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基础上是学生再次辨认东南西北,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方向的认识和感知还是相对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实际的感想支持来感受这一内容。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创造了大量的活动情境,也注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很高涨的。在课堂中,学生也十分踊跃的发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交流学习体会。老师也在教学中很好的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一堂课下来觉得一下几点是老师需要注意的:
1、老师的提问语句还需要精确。
2、在情同学设计一条最合适的旅游路线的时候,小组内交流了,但是全班组织交流的还不够,不知道是不是担心时间的原因,老师没有很好的落实。
3、在看公交车路线的时候,没有说明“几站”的头尾是如何确定的。有一小部分学生总是没有把终点站算进来。
认识简单的路线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投影出主题图,把学生带入具体动物园参观情境中,学生目光都投向主题图,认真观察并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抢当游客向他人介绍人家想去的地方。其间其他同学听得很认真,及时做出评价。可以说课堂气氛很浓,争先恐后当导游、游客。真正体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的局面。同时通过同桌换角色。多次练习,老师在此指导学困生。这样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中。符合新课标要求与理念:“面向全体,全员参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符合当前倡导的参与式教学。整堂课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组织与点拨。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公园进行参观,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看行走路线和描述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拓展练习,质疑问难,反馈矫正,师生互动中巩固了位置与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让生活数学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听认识路线反思
“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7
今天校领导安排来听我的随堂课,按照进程我上了《位置与方向》中最后一个例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例题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观测点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一做”呈现了学生合作画路线图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鉴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出示了两种类型的题目,用角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和两个相对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这些都是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为本课的学习铺设了桥梁。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先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我出示例题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提问要准确描述出方向与距离,我们得先做好什么呢?学生都知道要量出角度与计算出距离。第一段路程,我示范,在观测点上先画出方向标,找到较小的角测量出角度,在这里量角器的使用我也细致得讲解了,确定了方向后,我让学生用比例尺测量、计算出该段路程是多少,这样确定了方向和距离就可以描述从教学楼出发到1号检查点怎么走了。接着,我提示学生在1号检查点处标上方向标,选择较为小的夹角测量大小,然后再测量计算出路程,用这种方法在书上尝试完成。然后黑板上示范校对后,让他们说一说从1号检查点到2号检查点怎么走,注意说出方向和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说一说2号检查点到终点怎么走,待学生熟练后尝试用“先、再、最后”全部连起来说一说。在学生基本能描述路线图后进入第绘制路线图的环节,我提示学生先定下起点和比例尺,在黑板板演一部分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选取了书上练习题,先根据描述绘制路线图,再说说回程时候的方向和路程。
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问题也很多。课后周主任和宋老师、叶老师都参与了讨论,给我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指明了方向,再加上听了黄老师的课后得到一些启示,把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归纳如下:
1、课堂语言有时过快,老师的语速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碰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和重点部分要放慢语速。
2、课堂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比如量角度是四年级上册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我在讲每个观测点的时候,都详细得讲了量角的方法,大可不必,只要第一个角详细讲,第2个稍微讲下,第3个可以直接出来度数。
3、要善于使用实物投影仪,学生绘制好路线图后我还是在黑板上也画了一遍,让学生校对,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是新授课,学生知识不了解,我应该先在投影仪上展示正确的画法,再展示错误的案例,主要有3种,一是再南偏西走是有的学生还是以起点作为观测点,那是没有意识到观测点已经发生位置转移了;二是虽然定了比例尺,但学生画的时候没有根据比例尺的长度来画,画得过长或过短了,那是不理解比例尺的作用;三是南偏西30°画成了北偏西30°。如果这样,把学生的典型错误展示出来,那错误的同学肯定印象特别深刻,以后尽量不发生类似错误了。
4、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根据描述画示意图的时候,为了方便反馈,比例尺的定制我给了学生要求,让他们都用图上1厘米代替实际50米,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觉得方便的自由确定。
5、教学术语不到位,比如我说了“每到一个点都要画上4个方向”,若能说成“每到一个观测点都要表示方向标”那就更符号数学语言了。
总之,今天的随堂听课活动,让我收获很多,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感想校领导给了我一次磨练的机会。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8
简单的路线图是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4课时。这部分内容要让我们综合应用8个方位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二学段继续学习确定位置打下基础。
在三班上课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已经对之前学习过的8个方向非常明确。本节课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以哪个地方为出发点就以哪个地方为观测点画十字图。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混淆这一点。而且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我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给出多种路径和方案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找出最佳的方案。尤其是动物园导游图是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根据实际生活,如果我们去动物园游玩的话,我们肯定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制定最佳的方案。这一点没有引导学生说出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方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实践活动为主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中体验方位,有利于学生方位感的形成。
在课堂中我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为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扩展2)
——路线图教学反思
路线图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路线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路线图教学反思1
本节课一开始,从学生制作*面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了“制作*面图形→主动发现问题→规范*面图”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地图上统一规定方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经历了从无规则到有规则、从不规范到规范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在学生认识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绘制规则后,教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熟悉的省份或城市在我国的哪个方向,并说明判断的理由。整节课都遵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路线图教学反思2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进行描述行走的路线。课的开始,通过已经学习的儿歌,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接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线路图,让学生每次看*面图的时候,要养成好习惯,先看方向标,找到四个方向,通过确定四个方向,确定去某个地点的路线。
学生在新知的学习后,教师以趣味性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生活环节中,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描述行走的路线。
在这节课中,教师先扶着学生进行探索,在学习中耐心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并贯穿了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
路线图教学反思3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创设激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为了充分体现新教学思想,老师给学生创设了小明想为住院的妈妈去商店买东西的情境,急需大家帮助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也表现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又通过同伴表演问路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主动去认识行走路线图,并充分自由的去表达自己的见解。数学教学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学生经验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个图形也会有不同的表达。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帮淘气制定去动物园的路线,让学生设计合理的行走路线,只要自己认为合理,有他的理由,就要给予肯定,但是,老师还请同学比较哪种方案好?好在哪?这样使学生知道在数学学习中,什么是最优化的方案。在教学中,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在*面图上认识路线很准确,但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后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很好的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
路线图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八个方位之后,结合这些方位再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认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因此,本节课,李老师就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作为导入,将数学与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
但是在教学中,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在*面图上认识路线很准确,但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后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很好的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
听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进行描述行走的路线。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由于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如“自己设计一条合理的参观路线”的路线图。尽管学生都有去完成,但只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在班级展示,却没有让学生交流“参观”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的一个遗憾。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反应等,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手段,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路线图教学反思5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四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简单的路线图》听课建议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基础上是学生再次辨认东南西北,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方向的认识和感知还是相对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实际的感想支持来感受这一内容。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创造了大量的活动情境,也注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很高涨的。在课堂中,学生也十分踊跃的发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交流学习体会。老师也在教学中很好的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一堂课下来觉得一下几点是老师需要注意的:
1、老师的提问语句还需要精确。
2、在情同学设计一条最合适的旅游路线的时候,小组内交流了,但是全班组织交流的还不够,不知道是不是担心时间的原因,老师没有很好的落实。
3、在看公交车路线的时候,没有说明“几站”的头尾是如何确定的。有一小部分学生总是没有把终点站算进来。
认识简单的路线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投影出主题图,把学生带入具体动物园参观情境中,学生目光都投向主题图,认真观察并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抢当游客向他人介绍人家想去的地方。其间其他同学听得很认真,及时做出评价。可以说课堂气氛很浓,争先恐后当导游、游客。真正体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的局面。同时通过同桌换角色。多次练习,老师在此指导学困生。这样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中。符合新课标要求与理念:“面向全体,全员参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符合当前倡导的参与式教学。整堂课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组织与点拨。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公园进行参观,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看行走路线和描述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拓展练习,质疑问难,反馈矫正,师生互动中巩固了位置与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让生活数学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听认识路线反思
“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
路线图教学反思6
“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
这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真的是认识这么简单吗?意义不在此,活学活用的数学才有意义,回想我们生活中很多事例,路线图的作用是逃生时,乘搭公交车时,参观时候会用到这些路线图。
这些都是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才会用到的,因此学完了这节课后是否就完事嗯?不是的,应该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
这些课的知识点不多,学生掌握得也不错,如果能将这些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体验这些有用的数学知识。
路线图教学反思7
《认识路线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的内容,是上册简单示意图的发展。本课要使学生能用方位描述行走的路线,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应用能力。这节课内容较多,教学任务较重。后面的综合运用部分,学生有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对于这节课有很大的影响。课后,回想这节课,体会较多。
1、要及时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数学学习。新课导入中的“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学生“触景生情”,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你想游玩南山公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触景生需”,畅所欲言,出现了像“我想游览公园里的所有景点”这样的好想法,更有了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的好想法;为小兔设计从家到小狗家的路线时,一句“还有其他路线吗?”,学生“触景生思”,提出了好几种设计方案,粗粗一算,竟有八九种。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认识路线图》一课,学生能用方位描述示意图上的行走路线,已初步掌握了相关知识。但是本课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价值,所以我又给同学布置了课外作业:看站牌,去公园游玩,并要求用上本课所教知识,让同学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还耗时耗力。所以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必须建立小组学习的规范,引导学生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次的学习活动中,我共安排了5次小组合作学习。第1、第2、第3次学习学生或已有基础,或想法不受限制,有几条说几条,只要学生能互相学习,所以教师不需多话;第4、第5次学习,则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集一组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为了让学习有效,我给出了提示。事实证明,提示有利有弊,帮助了一些人,也纵容了一些人。
4、合理安排时间,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时间花费少和学生掌握得好是一个两难选择,往往顾了这头,失了那头,尤其是像《认识路线图》这样的课,很容易顾此失彼。为了节约时间,我舍弃了一向使用的四大组竞赛法(包括发言、纪律、作业等),可是却多花了时间管束学生。仔细想想,有些地方我可以再松一把手,不必时时事事都扶着学生,教师少一些语言,说不定效果倒更好。
路线图教学反思8
今天校领导安排来听我的随堂课,按照进程我上了《位置与方向》中最后一个例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例题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观测点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一做”呈现了学生合作画路线图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鉴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出示了两种类型的题目,用角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和两个相对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这些都是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为本课的学习铺设了桥梁。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先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我出示例题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提问要准确描述出方向与距离,我们得先做好什么呢?学生都知道要量出角度与计算出距离。第一段路程,我示范,在观测点上先画出方向标,找到较小的角测量出角度,在这里量角器的使用我也细致得讲解了,确定了方向后,我让学生用比例尺测量、计算出该段路程是多少,这样确定了方向和距离就可以描述从教学楼出发到1号检查点怎么走了。接着,我提示学生在1号检查点处标上方向标,选择较为小的夹角测量大小,然后再测量计算出路程,用这种方法在书上尝试完成。然后黑板上示范校对后,让他们说一说从1号检查点到2号检查点怎么走,注意说出方向和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说一说2号检查点到终点怎么走,待学生熟练后尝试用“先、再、最后”全部连起来说一说。在学生基本能描述路线图后进入第绘制路线图的环节,我提示学生先定下起点和比例尺,在黑板板演一部分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选取了书上练习题,先根据描述绘制路线图,再说说回程时候的方向和路程。
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问题也很多。课后周主任和宋老师、叶老师都参与了讨论,给我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指明了方向,再加上听了黄老师的课后得到一些启示,把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归纳如下:
1、课堂语言有时过快,老师的语速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碰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和重点部分要放慢语速。
2、课堂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比如量角度是四年级上册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我在讲每个观测点的时候,都详细得讲了量角的方法,大可不必,只要第一个角详细讲,第2个稍微讲下,第3个可以直接出来度数。
3、要善于使用实物投影仪,学生绘制好路线图后我还是在黑板上也画了一遍,让学生校对,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是新授课,学生知识不了解,我应该先在投影仪上展示正确的画法,再展示错误的案例,主要有3种,一是再南偏西走是有的学生还是以起点作为观测点,那是没有意识到观测点已经发生位置转移了;二是虽然定了比例尺,但学生画的时候没有根据比例尺的长度来画,画得过长或过短了,那是不理解比例尺的作用;三是南偏西30°画成了北偏西30°。如果这样,把学生的典型错误展示出来,那错误的同学肯定印象特别深刻,以后尽量不发生类似错误了。
4、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根据描述画示意图的时候,为了方便反馈,比例尺的定制我给了学生要求,让他们都用图上1厘米代替实际50米,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觉得方便的自由确定。
5、教学术语不到位,比如我说了“每到一个点都要画上4个方向”,若能说成“每到一个观测点都要表示方向标”那就更符号数学语言了。
总之,今天的随堂听课活动,让我收获很多,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感想校领导给了我一次磨练的机会。
路线图教学反思9
认识路线这节课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是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生活中的路线图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学生从生活实际环境中建立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充分运用书中的公共汽车路线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春游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介绍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方向和路线的知识,介绍汽车行驶路线图,同时,通过接龙游戏,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自始自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教后,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却没有让学生交流“上学、放学”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最大的缺憾。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热情等,灵活使用教材、驾驭教材,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路线图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位之后,结合这些方位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城市*面图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我认为本节课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我做的不够好,没有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更没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整节课学生学的比较累,老师教的也不轻松!
在课后,我反思其实在前面环节的教学中,其实我可以脱离课本,自己设计一个情景,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课本排列顺序来教学,如:我可以以“小芳迷路”为切入点,让孩子直接“帮忙寻找孩子”或者“打电话给家长”等活动,这样可能更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到后来,我完全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操作(这点是我在本课上没做好的)。而且在引导学生学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图时,我可以用分步填空的形式,如:
“先从( )出发,到( );再往( )方向到( );最后往( )方向到( )。”这样比我原先设计的“从( )方向到(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路线图教学反思11
简单的路线图是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4课时。这部分内容要让我们综合应用8个方位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二学段继续学习确定位置打下基础。
在三班上课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已经对之前学习过的8个方向非常明确。本节课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以哪个地方为出发点就以哪个地方为观测点画十字图。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混淆这一点。而且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我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给出多种路径和方案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找出最佳的方案。尤其是动物园导游图是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根据实际生活,如果我们去动物园游玩的话,我们肯定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制定最佳的方案。这一点没有引导学生说出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方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实践活动为主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中体验方位,有利于学生方位感的形成。
在课堂中我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为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路线图教学反思12
10月份的下乡送教活动,我组织了大班数学活动路线图的教学。在这次教学活动的准备、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从而使这次教学活动开展得非常的成功,本人表示非常感谢。
此次活动教学目标:
1、在玩操作游戏中体验寻找路线图的乐趣。
2、能够理解箭头所表示的意义,运用空间方位指示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看路线图,从起点走到终点,相应的路线。
此次活动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箭头的意义;学会看路线图,根据路标从起点走到终点,找到相应路线。
2、难点是在学会路线图的基础上,自制路线图。
教学方法上总结一下几点:
1、首先是认识箭头理解箭头的意义。我让孩子通过回忆,强调孩子以往的经验通过数学活动的寻找法的教学策略来实施的。
2、与箭头游戏,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游戏法,这样使数学活动活起来,孩子与孩子的*互动,孩子与老师的师幼互动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3、认识地图。了解起点终点。怎样从起点走到终点。我先提出问题,让孩子讨论该怎样走,通过讨论法来明确路线的设置。
4、从而引导法宝—路线图,也是此次活动需突破的重点。
我运用示范性操作,以及验证性操作(并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以及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验证实施的)活动中都鞭策让孩子们获得学习方法(活动中看图线路时是先看箭头指示的方向再看数字需要走几步)其次是让孩子们还得良好的品质(不懂就问等以及操作后相互验证也是终身受用的品质)尊重儿童,(让孩子们相互合作)以及教师的角色:引导者和支持者。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扩展3)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八个方位之后,结合这些方位再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认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因此,本节课,李老师就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作为导入,将数学与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
但是在教学中,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在*面图上认识路线很准确,但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后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很好的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
听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进行描述行走的路线。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由于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如“自己设计一条合理的参观路线”的路线图。尽管学生都有去完成,但只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在班级展示,却没有让学生交流“参观”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的一个遗憾。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反应等,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手段,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2
今天校领导安排来听我的随堂课,按照进程我上了《位置与方向》中最后一个例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例题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观测点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一做”呈现了学生合作画路线图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鉴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出示了两种类型的题目,用角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和两个相对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这些都是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为本课的学习铺设了桥梁。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先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我出示例题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提问要准确描述出方向与距离,我们得先做好什么呢?学生都知道要量出角度与计算出距离。第一段路程,我示范,在观测点上先画出方向标,找到较小的角测量出角度,在这里量角器的使用我也细致得讲解了,确定了方向后,我让学生用比例尺测量、计算出该段路程是多少,这样确定了方向和距离就可以描述从教学楼出发到1号检查点怎么走了。接着,我提示学生在1号检查点处标上方向标,选择较为小的夹角测量大小,然后再测量计算出路程,用这种方法在书上尝试完成。然后黑板上示范校对后,让他们说一说从1号检查点到2号检查点怎么走,注意说出方向和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说一说2号检查点到终点怎么走,待学生熟练后尝试用“先、再、最后”全部连起来说一说。在学生基本能描述路线图后进入第绘制路线图的环节,我提示学生先定下起点和比例尺,在黑板板演一部分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选取了书上练习题,先根据描述绘制路线图,再说说回程时候的方向和路程。
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问题也很多。课后周主任和宋老师、叶老师都参与了讨论,给我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指明了方向,再加上听了黄老师的课后得到一些启示,把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归纳如下:
1、课堂语言有时过快,老师的语速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碰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和重点部分要放慢语速。
2、课堂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比如量角度是四年级上册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我在讲每个观测点的时候,都详细得讲了量角的方法,大可不必,只要第一个角详细讲,第2个稍微讲下,第3个可以直接出来度数。
3、要善于使用实物投影仪,学生绘制好路线图后我还是在黑板上也画了一遍,让学生校对,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是新授课,学生知识不了解,我应该先在投影仪上展示正确的画法,再展示错误的案例,主要有3种,一是再南偏西走是有的学生还是以起点作为观测点,那是没有意识到观测点已经发生位置转移了;二是虽然定了比例尺,但学生画的时候没有根据比例尺的长度来画,画得过长或过短了,那是不理解比例尺的作用;三是南偏西30°画成了北偏西30°。如果这样,把学生的典型错误展示出来,那错误的同学肯定印象特别深刻,以后尽量不发生类似错误了。
4、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根据描述画示意图的时候,为了方便反馈,比例尺的定制我给了学生要求,让他们都用图上1厘米代替实际50米,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觉得方便的自由确定。
5、教学术语不到位,比如我说了“每到一个点都要画上4个方向”,若能说成“每到一个观测点都要表示方向标”那就更符号数学语言了。
总之,今天的随堂听课活动,让我收获很多,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感想校领导给了我一次磨练的机会。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创设激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为了充分体现新教学思想,老师给学生创设了小明想为住院的妈妈去商店买东西的情境,急需大家帮助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也表现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又通过同伴表演问路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主动去认识行走路线图,并充分自由的去表达自己的见解。数学教学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学生经验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个图形也会有不同的表达。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帮淘气制定去动物园的路线,让学生设计合理的行走路线,只要自己认为合理,有他的理由,就要给予肯定,但是,老师还请同学比较哪种方案好?好在哪?这样使学生知道在数学学习中,什么是最优化的方案。在教学中,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在*面图上认识路线很准确,但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后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很好的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4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四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简单的路线图》听课建议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基础上是学生再次辨认东南西北,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方向的认识和感知还是相对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实际的感想支持来感受这一内容。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创造了大量的活动情境,也注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很高涨的。在课堂中,学生也十分踊跃的发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交流学习体会。老师也在教学中很好的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一堂课下来觉得一下几点是老师需要注意的:
1、老师的提问语句还需要精确。
2、在情同学设计一条最合适的旅游路线的`时候,小组内交流了,但是全班组织交流的还不够,不知道是不是担心时间的原因,老师没有很好的落实。
3、在看公交车路线的时候,没有说明“几站”的头尾是如何确定的。有一小部分学生总是没有把终点站算进来。
认识简单的路线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投影出主题图,把学生带入具体动物园参观情境中,学生目光都投向主题图,认真观察并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抢当游客向他人介绍人家想去的地方。其间其他同学听得很认真,及时做出评价。可以说课堂气氛很浓,争先恐后当导游、游客。真正体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的局面。同时通过同桌换角色。多次练习,老师在此指导学困生。这样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中。符合新课标要求与理念:“面向全体,全员参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符合当前倡导的参与式教学。整堂课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组织与点拨。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公园进行参观,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看行走路线和描述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拓展练习,质疑问难,反馈矫正,师生互动中巩固了位置与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让生活数学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听认识路线反思
“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5
“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
这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真的是认识这么简单吗?意义不在此,活学活用的数学才有意义,回想我们生活中很多事例,路线图的作用是逃生时,乘搭公交车时,参观时候会用到这些路线图。
这些都是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才会用到的,因此学完了这节课后是否就完事嗯?不是的,应该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
这些课的知识点不多,学生掌握得也不错,如果能将这些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体验这些有用的数学知识。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6
本节课一开始,从学生制作*面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了“制作*面图形→主动发现问题→规范*面图”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地图上统一规定方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经历了从无规则到有规则、从不规范到规范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在学生认识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绘制规则后,教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熟悉的省份或城市在我国的哪个方向,并说明判断的理由。整节课都遵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7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进行描述行走的路线。课的开始,通过已经学习的儿歌,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接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线路图,让学生每次看*面图的时候,要养成好习惯,先看方向标,找到四个方向,通过确定四个方向,确定去某个地点的路线。
学生在新知的学习后,教师以趣味性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生活环节中,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描述行走的路线。
在这节课中,教师先扶着学生进行探索,在学习中耐心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并贯穿了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8
简单的路线图是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4课时。这部分内容要让我们综合应用8个方位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二学段继续学习确定位置打下基础。
在三班上课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已经对之前学习过的8个方向非常明确。本节课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以哪个地方为出发点就以哪个地方为观测点画十字图。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混淆这一点。而且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我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给出多种路径和方案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找出最佳的方案。尤其是动物园导游图是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根据实际生活,如果我们去动物园游玩的话,我们肯定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制定最佳的方案。这一点没有引导学生说出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方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实践活动为主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中体验方位,有利于学生方位感的形成。
在课堂中我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为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扩展4)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5篇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1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习。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2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对于如何点亮小灯泡,学生已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在这节课中主要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新的装置——小灯座和电池盒,用导线连接完整的电路。并在使用这些装置建立电路和探索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更多地建立电路的经验。
根据这样的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设计组装点亮一个小灯泡的电路,掌握电池盒、小灯座和导线的安装和连接方法,画出简单的线路图,形成一个简单电路的概念。但是由于学具袋中的学具质量不是很好,导致很多学生在安装小灯座和电池盒时,时间用去了一大半,而且个别小组没有成功安装好,因为有些材料被折断了。后来让学生点亮一个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电路图时,大部分学生显得很是困难,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玩上面,根本没有按着教师的要求去做。个别画出来的电路图也是不准确的,导线没有画直,小灯泡画得不准确,电池盒也画出来。没有真正形成简单电路的概念,所以我只好临时改变教学流程,将下面的内容安排在下节课。
今天我承接上节课留下来的内容又上了一堂课,指导老师也来听我的课。总感觉整个教学流程不是很好,学生方应慢、交流部积极;而且对于上节课的知识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存在的主要问题:1、指导组装用电器时,注意点强调未到位,使个别实验组在安装电路时小灯泡没有亮,未找出原因。2、学生在用不同的方法使多个小灯泡发亮的实验操作后,才展示其中一组连接的实物图,这并不能代表全班学生的做法,太过局限。学生的电路图画的不规范,没能及时的纠正。
所以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时,他们实验的很慢,显得交流的时间很紧迫。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一些意见:1、不要让一个小组中的一个学生来画电路图,让他们先都画着实是看,在让他们动手做实验;或者是让完成好的小组立刻上黑板画出电路图,接着跟大家一起交流画出来的那些连接方法是相同的,哪些方法是不同的,并指出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可使学生意识到使两只小灯泡亮起来可以有两种方法,并让学生尝试去试试第二种方法。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3
我所设计的简单电路一课,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从日常的霓虹灯引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研究其中的奥秘,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学生大多知道是由哪些东西组装的,但对组装方法和灯泡为什么会亮等问题并不很清楚,由此引入教材的研究重点。学生利用基本的电路元件组装简单的电路并画出实物电路图,使学生由实物图向抽象电路图过度。老师选择几个连亮的连接图找连接方法的共同点,即导线接在哪里才能使小电珠亮起来,学生基本不知道原理是什么,此时再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电池有正负两极、小电珠的结构等,从而明白其中的原理,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形成电流的通路,小电珠才会发亮。在了解了基本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在电路里加上开关(开关作为简单电路的控制器件,在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两个人合作把开关加入电路中,并画出电路图。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电路是否工作取决于电路是否连通,而开关则是一个由人为控制电路电流的器件。学生制作红绿灯这部分我做了些处理,交给学生一个双向开关,把它连进电路里,让它分别控制两个小电珠的亮与灭,这样,就形成了整节课一步一步的递进,有了一定的层次感,学生思维达到了连贯性。四人小组合作,通过亲手做,增强对电路的认识,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本课内容呈阶梯状分布,逐步递进,使学生在由浅到深的活动中逐渐认识简单电路,了解简单电路,学生从一个人动手做实验,到两个人合作动手实验,到四人合作动手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使学生的共同合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设计符合了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在实验中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
这一课很适合开展探究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是在教学中,我把注意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才能成功连接电路,学生预设猜测、思考的时间少了一点,所以学生在乎的就是电路有没有连接,至于为什么连接成功了,或者没有连接成功问题在哪里,不少学生都没有思考,还是不知其所以然。科学探究活动并不是为了热闹,而是通过活动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这里不应该单单指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还有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所以还需作一些改进。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4
这节课主要目的是:1、认识几种电路中常用的元件,2、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3、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为此,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地带领学生认识灯泡,同时观看灯泡的剖面图,为下面了解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地埋下伏笔。接着提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灯泡会亮?引出电源,告诉学生生活中插座中的电不可以做实验,因而引出电池再次思考:有了电池灯泡就可以亮了吗?引出导线。在学生充分认识材料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利用提供画好的电池和剪好的灯泡,设计一个可以让灯泡亮起来的电路。电路图设计好后,学生心中非常期待自己的设计能否成功,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利用提供的材料检验一下自己设计的灯泡是否能亮。让能亮的同学介绍自己的连接方法,从而找到他们连接的共同点:灯泡的两个锡点要分别和电池正负极相连接。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连灯泡就可以亮了呢?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同时介绍通路,在通过查找不亮的电路图中相机介绍断路和短路。然后让学生对有问题的电路图再次修改并且检验一下。
在学生初步了解电路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利用开关来控制灯泡的亮与不亮,同时介绍了两个好工具的使用方法,电池盒和灯座。再次让学生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从而对简单电路有了更深的认识。
需要改进的
1、 生活中各种电池该向学生介绍一下,其实我已经做好了PPT可是在课堂中给忘记了。
2、 可以把灯泡换做其他的用电器如喇叭,小电机,让学生更能了解到电的作用,丰富学生对电的了解。
3、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仔细地发现学生是否有用一根导线、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如果有的话应该向学生开始一下。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只要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灯泡就可以亮。
4、 科学课堂的驾驭能力和科学术语的表达需要多加学习。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5
去年参加培训时,西大附小的一位年轻老师选择上《简单电路》的第一课时,当时上得可以说不是很成功,我在听课时就在想,如果让我来上又该如何把握呢?
很久没有上过五年级的课,今年重新来一篇还是感觉挺有意思的,好多实验我自己也想重新做一篇。在进入《电与磁》单元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购置了新的电池,新的导线,新的小灯泡,自制了一块简单电路的演示板,为了让学生能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与动手机会,我将小组分为两人一组,以便为课堂提供最大的保障,有经验的科学老师可能都有一个体会,准备不充分的科学课堂,真正上起课来会让自己都感觉很别扭的。
本课虽名为《简单电路》,但对学生来说实则不简单。如其中一个环节需要学生用导线、电池、小灯泡组成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并尝试点亮小灯泡,然后画出电路图。就这样简单的过程对他们来也是不易的,原因有二:一是现在的学生不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经常去小商店买电池的经历,店主一般会用小灯泡与导线连好的简单电路来试灯泡,所以对如何点亮小灯泡是比较清楚的,但他们现在的生活中小灯泡基本不会用到了,也没有去买电池的经历,所以没有实际经验;二是小灯泡里面的结构学生们并不清楚,而且既便事先给他们讲清楚,因为没有通路的概念,他们也还是不能理解只有电流流过小灯泡才能点亮。记得前几年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我在提供材料时给学生准备了小灯座,孩子们很快点亮了小灯泡,但后来一研究教材我才发现,我多提供了一个材料却导致孩子们少了很多探索的步骤,少了思考的机会,于是在这次上课时,我重新整合了教材进行教学,并得到以下经验:
1.我只准备了小灯泡,导线和电池,让他们自己去试,看能有多少种方式可以让小灯泡亮起来。课堂上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接触点和电池负极相连。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螺纹处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接触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种方式的小组极少,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习惯使然,学生们一般都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
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2.本课的难点是掌握电流在电路里的流向。在认识小灯泡的时侯,根据小灯泡的解剖图,学生很容易就指出了电流从一个接点进入,通过灯丝从另一个接点流出。在组成简单电路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安装成功一个电路,就思考这个电路里的电流的流向。虽然在我的引导下,利用课件上的示意图学生勉强能说出,
但我清楚,能真正理解的学生不多。这个知识点虽不是本课的重点,不是一定要学生掌握的内容,但如果这个知识学生理解了,那么对于以后学生组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是有帮助的。
课后我想,如果下次能把各种方式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向都做成动画课件,那就更形象直观了,也许这样对于学生的理解会大有帮助。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扩展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5篇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1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到文具店买文具这一情景,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置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数学信息,用连续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判断“钱够不够”的方法,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全班分享时,以读懂他人的想法为基础,注重对学生的数学表达进行指导,重点体会不同策略的思考方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鼓励学生小组交流策略,鼓励他们用熟悉的方式表征问题及解答过程。在解决问题之后,不是戛然而止,而是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加以回顾,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指导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正好可以相互检验。同时在各个环节中小组合作的方式,又不仅限于新授知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情感体验。
本题以“你读懂了哪些信息”为主题,组织学生交流读懂的信息和怎样读懂的经验。情境虽稍稍复杂,但也充满童趣。提供了4种动物的体重,提出了多个能否同时上桥的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2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购物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教学时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本课在学法指导上注重:(1)通过计算共需多少钱?来理解如何计算小数加法。(2)通过如何找零,一种物品比另一种物品贵(便宜)多少钱?自主地学习小数减法,并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本课中,书上的练习题都是一位小数加减法,考虑到其他情况,我在本课教学中加入了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包括整数减小数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3)最后一起观察对比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来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人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体验中发展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3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到文具店买文具这一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
本课在学法指导上注重:(1)通过计算共需多少钱?来理解如何计算小数加法。(2)通过如何找零,一种物品比另一种文具贵(便宜)多少钱?自主地学习小数减法,并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其中,对本节中出现的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3)最后一起观察对比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来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与一定的引导和帮助,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4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学习数学的根本是解决问题。数学教育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培养,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内容的置换。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上进行教学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复习,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一个购物情境,让学生自由选择想买的文具,从而获得图片上呈现的数学信息,通过信息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先让学生说出想买什么?然后由教师的问题引入例题,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方法进行重点教学。在教学竖式时,我设计了质疑环节,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点的认识,并讲述了生活中一个有关小数点的真实故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次让学生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
接着教学小数减法时,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激励学习兴趣。用他们开始想买的文具提出自己的减法问题,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结论。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我就乘势追击,巧妙的提出想让他们解决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在板书减法竖式时(1.2元-0.6元),故意不写差上的0和小数点,使0.6变成6,这时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反映,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七嘴八舌的指出老师的错误,有的学生说漏了“0”就不是小数了,还有的学生说没有小数点就变成6元了,大家说得可热闹,把一堂枯燥的计算课,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课,而这样的质疑效果也是我想要的。就着这样的气氛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不能不写?”结合刚才的争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总结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并完成了一个思维拓展题,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升华。把教师的讲解权充分还给学生,这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为孩子们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
在这次教学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为教学与生活架起一座桥梁,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合作交流、讨论、说理、争辩、纠错,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听取同伴意见的同时进行反思、取长补短,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结构,使每位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其中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下来,我认为整堂课缺乏严密的安排。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从“静态设计”走向“动态设计”,“从固化设计”走向“弹性设计。”教材的灵活运用不够,创造性差,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时间把握的不好,导致练习量不够,学生的反馈老师无从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体验,通过自己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近期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和以前熟练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只涉及到一位小数的加减(小数的性质到五年级上学期再学,所以整数减小数、得数末尾是0的计算都不涉及)。
在课前对5位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了解时,全部学生都能说出0.3+0.9等于多少,并能列出正确的竖式。可见学生能把整数加减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对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算理与算法都能比较容易理解掌握。
根据对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分析,在本课教学中,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1.拓展例题功能,渗透搭配规律。
例题是点心店买点心的情境。四种点心及其价格分别是馒头- 0.5元、豆浆 -0.7元、馄饨-1.8元、面条-2.4元,通过提出问题求其中两种点心的总价和价格差引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内容的相对简单也提供了可拓展的空间。在教学完例题后,我让学生思考“任意选两种食品,求它们单价的和与单价的差,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再让学生同桌合作,列出算式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搭配规律,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
2.精心设计,提升计算练习的功能。
计算课往往给人枯燥乏味之感,其中计算练习单一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课学习内容简单,所以我力求在练习设计上有所突破,希望在计算练习中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提升。而书上的五道练习中,第1、2题是纯粹的计算练习,第3、4 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第5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总体来说都比较简单。经过思考,我合并简化了1、2两题,因为在课堂上大量练习竖式计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舍弃了解决实际问题,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计算,而且像第3题“水中插竹竿”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理解题意并进行变式练习,可以在下节练习课进行。同时重新设计了两个练习:
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渗透加减计算的一般规律,发展学生思维。
3.创造一个有规律的数列。
让学生在找规律中既能练习小数的加减法,又能发展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第一个练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第二个练习在第2小题填中间数时对学生有一定的思维难度,这也是我自认为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导师却指出,这样的数列很容易产生歧义。像第1小题的两个数列,即使再多给几个数,答案也是不唯一的。为了更严密些,可以尽量多给几个数或后面加个数进行验证。而第2小题填中间数,答案更是不唯一,在学生还没有“等差数列”概念之前,做这样的题目要“小心”。曾经听曹老师做过有关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缺失的讲座,这一刻自己对此有了更深感受。数学是严谨的科学,对所教知识没有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再巧妙的设计也会弄巧成拙。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扩展6)
——K线图基础知识3篇
K线图基础知识1
大阳线:代表超强势,是重要反转的讯号。
长阳压回可能会成为重要支撑,代表持续续涨升和向上突破,或者是轧空行情。
大阳线一般多出现在脱离底部初期、回调结束后的再次上涨、高位拉升、严重超跌之后的大力度反弹。
操作策略:1)现身在低价区时,可买进。
2)现身在长期横盘之后,闭着眼跟进。
3)出现在高位区时:宜谨慎观望,如果第二天不涨反跌,则是一个卖出讯号。
大阴线:属于超弱势,是重要反转讯号。
长阴回升产生压力,代表行情结束或产生关键性扭转。
大阴线大多出现在头部开始下跌的初期、反弹结束后的打压。
操作策略:1)股价处于高价区时:长阴线确认上档反压,走为上。
2)跌破盘局的下档支撑:代表新一轮跌势的开始,宜卖出。
3)出现在恐慌性下跌的赶底行情中:容易成空头陷阱,导致反弹或恢复性上升。
4)大阴线往往在重要型态完成时的颈线位或顶点附近产生,对行情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会扭转整个多空趋势。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扩展7)
——《分数简单计算》教学反思3篇
《分数简单计算》教学反思1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9页~100页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计算1减去一个分数的计算题,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现就本课教学有如下反思:
1、 充分利用主题图,教师启发得当,学生学得较好。
教师示主题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分别提出:1、猪八戒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2、猪八戒第二次比第一次多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3、这个西瓜还剩几分之几?这就为学习简单的"分数加减法引出了课题和内容,致使后面的教学顺利进行。我也就是利用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教学活动。
2、把握起点,合理定位在这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这些孩子刚学了两节课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如:在计算2/8+1/8=3/8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8是2个1/8,1/8是1个1/8,合起来是3个1/8。当算出2/8+1/8=3/8时,要求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老师又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看图、实物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道理,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学习完分数的加法后,可以直接教学例2,利用学生提出的“猪八戒第一次比第二次多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进行例2的教学,这样处理显得比较自然,也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学生说算理,总结计算方法,比较容易掌握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形象直观,容易理解,降低认知难度。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把看似简单的课上出数学味。
《分数简单计算》教学反思2
在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这一课的时候,当我看到例1中的分西瓜的情景图,再看看例题中用圆形来代替西瓜,我就觉得,情景图好像不太好。因为,这是分数的简单计算的超始课,学生从过去的整数运算,转入学习分数的加减,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点觉得抽象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圆形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个几分之一加、减几个几分之一,等于几个几分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之所以觉得情景图不太好的原因,是因为用圆形来代替椭圆形的西瓜,不够直观。而且,例2用了一张长方形纸的5/6,拿走其中的二份,来讲解分数的减法,我觉得也是不太好,“一张长方形纸无故的少了一份”,对于以这作为起始课,我觉得也有必要用更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作为情景。
究竟举什么例子好呢?在思索中,我看到了上一页一家人分蛋糕的一幅图(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我的灵感马上来了,不如就以小红生日,然后一家人分蛋糕来作为情景图,毕竟,用圆形来代替蛋糕,更加的贴切,更加的直观。我又想,既然是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的吃蛋糕,出现了3/8,1/8,2/8三个分数,不如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如“爸爸、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我和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比我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爸爸比妈妈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这样,既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能让学生在一个情景中同时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可谓一箭双雕。至于书本的例题,则可以作为练习,让学生自主去解决。
在课堂实施中,虽然三年级学习的只是分数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不明白分数单位这一概念,但我这样的设计能让学生较容易的理解“几个几分之一加、减几个几分之一”的算理,学生学习起来,很容易就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并能说出计算的依据。因而,相关的练习题,学生出错较少。
此外,为有效突破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这种特殊的情况,我把书本做一做中的1/4+3/4这一道题目稍往后移一移,让学生熟练掌握了方法之后,再让学生完成这一题,并通过生动的课件显示,让学生看出这两个分数移在一起之后,刚好就是一个完成的整体,即是1。这样,再让学生去完成两个分数的和是1的题目,并*一些得数是0或一个分数与0相加的题目,学生也顺利的解决了。
当然,上完课之后,自己回想这一节课,其实还有不少的地方自己在课前没有细致的考虑。如: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来提出数学问题时,没有强调学生提出的是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导致部分学生提出的是“……吃了几块蛋糕”之类的整数计算的题目。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了两个分数相减等于0时,没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是等于0。还有在黑板所贴的用来表示分数的圆形,如果能通过移动其中所表示的份数来突出答案是多少,应该更能帮助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来理解。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扩展8)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路线》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首先设置了一个情境“选拔总导游”。先由人人做小导游带领明天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介绍乘1路车去动物园的行车路线,并看谁表现得最好,最后确定谁为总导游。别看这一小小的激趣,可真给了同学们无限的力量,为当选为“总导游”他们个个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部激起,没有一个甘于落后。这为一节课的成功打响了前奏。
其次是小组的合作。我将学生每4人分一组,其中有3个小组中各有一个方向感很强的同学,同时也各有一个方向感特差的同学,由方向感特强的同学带领着方向感特弱得同学共同学习、探究,其余各组也有个别方向感较好的同学为组长带领着操作,而且着重强调“人人参与”。
再者是适当借助辅助性教学手段。我这里讲的是利用一些恰当的肢体语言帮助我们去识记一些东西。如我在教学第一课时《辨认方向》时,为记住八个方向,我让全班同学站立,跟着我用手指出图上的八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左上方为西北、左下方为西南、右上方为东北、右下方为东南,每次制作方向板之前也用手势来帮助回忆和记忆这八个方向。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确实不错,以至于本节课上学生在叙述路线时,反应之快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料。
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份快乐的心情。给孩子一份快乐的心情,并且一直保持到最后。因为快乐心情让学生神采飞扬,让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活跃点,所以学生们的自主探究也落到了实处。另外老师的激励评价,给了孩子一份自信,这份自信让他们的课堂表现更加出色,我们不可以吝啬自己的表扬,把赞许的目光给孩子们,把欣赏的话语给孩子们,让他们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孩子们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2
《认识路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内容属于新课标提出的《空间与图形》范畴中《方向与位置》领域,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在学生一年级学会用左右、前后、上下等术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二年级上册认识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了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的路线图。教材设计的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通过为小客人介绍行车的路线,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方向和路线的知识,介绍汽车行驶的路线,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学生经验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个图形也会有不同的表达。而
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游玩“海上乐园”时,让学生设计自己的合理的游玩路线,只要自己认为合理,有他的理由,就要给予肯定,但是,我还请同学比较哪种方案好?好在哪?这样使学生知道在数学学习中,什么是最优化的方案。
在教学中, 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在*面图上认识路线很准确,但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后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很好的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
对于以谁为中心这一训练,教师可应在补充一下,个别学生仍然找不准。注意强调用手势来表示所学的八个方向,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3
我在教学《认识路线》本节课时,是通过让学生在认识东、南、西、北、西北、西南、东北、东南这八个方向的基础上,来学习路线图的。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充分运用书中的公共汽车路线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
春游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为本班学生介绍公共的行车路线,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方向和路线的知识,介绍汽车行驶路线图。同时,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自始自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独立思考,要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教材很多地方提出“你最喜欢这个公园的哪几个景点?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游览路线”,“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各种问题情境中,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很多环节我只是提供给学生学习活动的线索,让学生在足够的空间里,放飞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建构方位知识。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我在上课前能把学生因素考虑在内,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入手,从认识动物家之间的路线,再从学生实际出发,认识上学路线,这样再引入例题,由浅入深,效果会更好。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4
导入:这节课我们学习认识路线,(课件出示一张简单的路线图)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路线图吗?在什么地方见过?
看这条路线图,你能了解到什么?
生1:能了解经过的地方。
生2:知道路线。
生3:能看出方向。
师:注意看,知道起点和终点吗?
生:起点是广场、终点是动物园。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 ;起点是动物园、终点是广场。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说?
生:因为还可以往回走。
师:现在我们要从广场出发到动物园,应该怎样走?请同学们按照书中的提示自己试着做一做。
生在书上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学生都已做完)请同学们在小组中相互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师:谁愿意汇报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我先找出起点和终点,在判断方向,最后数几站。
师:他说出了自己的思路,非常好。那么,在描述路线时哪些地方容易错呢?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生:起点和终点容易在变,容易错。
师:谁听懂他的话了?给大家具体说说。
生:比如从广场到电影院,起点是广场;再从电影院到少年宫起点就不是广场而是电影院了。
师:同学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他说的很对,还有什么易错的?
生:我提醒大家正确判断方向。
师:他说的这点很重要,那么怎样正确判断方向呢?
生1:在图上标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标,再判断方向。
生2:用方向板来判断方向。
生3:我不用表反方向标,我是这样做的:比如从商场到少年宫,是往左就是西,又是往上就是北,合计来就是西北。
生4:我也是在心里想的,没用方向标。
师:其实后两位同学是把方向标放在了心里,判断的时候在心里找的方向。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老师也要提醒大家注意正确判断方向。
用课件演示判断方向的方法。
师:除了起点、方向易错,还有什么易错的地方?
生:还有走了几站容易数错。
师:那么怎么数几站呢?
生:两个站点之间是一站。
师:他说得对吗?为什吗?
生:他说的不准确,应该说相邻两点间是一站。
师:用课件演示,从广场到动物园不是一站,从广场到科技馆才是一站,数的是相邻两点间的一段路,而不是数点。强调相邻两点间才是一站。
师:现在按照同学们的提示,我们一起出发吧!
生汇报结果。小组检查、改错。
师:我们顺利到达了动物园,那么,回来的路线你能说清吗?
生:能。(汇报回来的路线)
师:和来的路线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1:方向改变了,比如来时从广场到科技馆是向西,回来就变成向东了。
生2:起点和终点变了,比如来时广场是起点,回去时广场变终点了,动物园变起点了。
生3:行驶了几站没变。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现在我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
生做两个游戏:
1、小明从商场出发坐了4站,他在哪站下车?
2、小红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从哪站上车?
师:同学们做的很好,现在奖励你们做自由游戏:你想从哪到哪?在组内交流行车路线。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认识路线,请同学们回家后绘制一张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下节课我们交流。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位之后,结合这些方位在观察行车路线图、*面图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我认为,本节课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学时我力求创设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自觉的建构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提高。具体如下:
1、 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MPL),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汽车行驶了几站学生误理解为一共有几个站点。我利用MPL制作动画,当动画上的小矮人走了1个站时闪烁一下,学生齐数走了几个站,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电脑屏幕上。通过了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手段,突破了这一难点,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
2、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MPL插入一张规划建设大运中心的效果图片。由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引入,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接着,我继续利用MPL出示大运中心的*面设计图,学生好奇极了,一个个瞪大了双眼,在舒缓的音乐中认真的欣赏画面,不时还发出惊叹声,学生高兴极了......就这样,学生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3、 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知识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的过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学生熟悉的319路公共汽车,使用MPL制作319路车的路线图,让学生介绍从体育馆到锦绣中华的行车路线;另外在课尾我还利用MPL设计了学校及附近公共场所、小区的*面图,让学生介绍从丽苑阁到西丽小学的行走路线。为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真正还教材以生活的本色。
4、提供线索,开放思维。
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独立思考,要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时教学时教师提出小红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哪站下车的?丽苑阁的同学怎样走可以到达西丽小学?你觉得走哪条路较近?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各种问题情境中,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很多环节我只是提供给学生学习活动的线索,如用今天掌握的本领,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在足够的空间里,放飞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建构方位知识。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整节课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东、南、西、北这些方位之后,结合这些方位在观察情境图,为别人引路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制作线路图是经过学生的一定思考,做过一些调查之后的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感觉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这一课时,教学容量较大。教材在“做一做”中安排的认识公交车的路线图是实用性很强的练习题。新课中,我充分运用书中的情境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为别人指路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方向和路线的知识,介绍路线图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自始自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巩固拓展练习时,由于学生对地铁了解较少,虽然利用知识的提升与应用,但错误较多,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做好前测。努力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6
《认识路线》在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充分运用书中的公共汽车路线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春游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八个方位之后,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介绍公共的行车路线,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方向和路线的知识,介绍汽车行驶路线图,同时,通过接龙游戏,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自始自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教后,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由于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本来让学生预习时,“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尽管学生都有去完成,但只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在班级展示,却没有让学生交流“上学、放学”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最大的缺憾。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位之后,结合这些方位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城市*面图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我认为本节课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此,课前我安排学生试着画一画自己从家到学校上学的线路图。虽然学生可能漏洞百出,但我想,方位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制作线路图是经过学生的一定思考,做过一些调查之后的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感觉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新课中,我充分运用书中的公共汽车路线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春游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介绍公共的行车路线,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方向和路线的知识,介绍汽车行驶路线图,同时,通过接龙游戏,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自始自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观察“动物园导游图”时,要求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七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各场馆所在的位置,并能描述行走路线。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这一要求,但是对那些比正方向稍稍偏斜一点的方向,说的不够准确,尤其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在看方向,应该把四个基本方向标上,然后再判断,而有些孩子图省事,一般在脑子里想,而不借助直观手段来思考。就容易出现错误。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教后,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由于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本来让学生预习时,“画出自己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尽管学生都有去完成(有的还做出立体图形),但只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在班级展示,却没有让学生交流“上学、放学”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最大的缺憾。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除了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热情等,灵活使用教材、驾驭教材,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8
提倡“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发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节课通过为小客人介绍行车的路线,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方向和路线的知识,介绍汽车行驶的路线,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在*面图上认识路线很准确,但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后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热情等,灵活使用教材、驾驭教材,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中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数学魅力!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9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教学时,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发现,尝试说一说,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主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学生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学生在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初步认识包含八个方向的简单路线。这时对先前“方向”这一知识的补充与延伸。教材在内容的呈现上都是力求借助学生的生活情境和己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构建方位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4、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方位知识,已能辨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但学生的这些知识仅仅停留在经验的层面上,因此,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拓展到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位是必要的。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10
《认识路线》这节课实际上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因为辨认方向、认识生活中的路线图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学生从生活实际环境中建立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对于学生们来说,路线图并不陌生,在上个学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后他们就已经接触过,所以认识路线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难就难在怎么根据路线图判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新认识的方向,特别是当路线拐弯时方向会随之改变,这时又要重新判别方向。所以在这节课中,我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课前复习回顾方法。
一上课就让学生说出八个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然后老师说一个方向,让学生抢答说出与之相反的方向,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兴趣中掌握去和回时方向的相反性,如去时是从商场向西北方向行驶4站到少年宫,而回时就是从少年宫向东南方向行驶4站到商场。抢答结束后随着出示一幅简单地图,图中画着淘气家、笑笑家、商店、学校,让学生说出这些建筑的位置,任由学生选择说,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当学生叙述完后我马上给笑笑家到商店和学校的路程增加数据40米和60米,让学生说说笑笑要去学校的话该怎样走,因为这里面含有上学期的知识,所以学生非常容易地回答了问题,至此恰到好处地引出了确定行走路线要确定行走的方向和路程,这一铺垫就教给了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方法,于是学生在说从广场到动物园的行车路线时都按照方向和路程去叙述。
二、充分的课前准备化解难点。
这节课的难点就在方向的抽象性,当面对一幅路线图,说出它七拐八拐的走向时,莫说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大人也要在脑袋里想想方向,才能准确地说出来,对于一个初学方向的孩子来说就更难了,如果用笔简单的在路线上画方向板,那么画多了就会画乱。于是我在课前就先让学生制作一张方向卡,上课时,首先指导学生熟练地找到中心点,然后将方向卡的中心点与路线中的中心点重合,这时路线的走向一目了然,而且这个方向卡是活动的,随着中心点的位置变换而变换,也就是说中心点在哪儿,方向卡就可以放在哪儿,这样他们就很容易的就可以判断出是哪个方向了,到以后熟练之后他们就可以做到心中有个方向板,那么判定方向就不在话下了。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11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设计这节课时,教师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教学情境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必要性。
本节课呈现的是“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使学生了解,到达每一处后要确定到下一个位置的方向和距离。这就需要学生明确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观测点也会随之变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充分考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一方面亲身体验识别路线图,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绘制路线图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并通过让学生小组活动,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经验。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12
本节课一开始,从学生制作*面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了“制作*面图形→主动发现问题→规范*面图”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地图上统一规定方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经历了从无规则到有规则、从不规范到规范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在学生认识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绘制规则后,教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熟悉的省份或城市在我国的哪个方向,并说明判断的理由。整节课都遵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在原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认识并记住“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新方向并不难,但找准中心点、正确地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学生课后最容易混淆的地方,所以在课中我采用了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强化表达的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1、关于认识方向的知识是上个学期学习的内容,时间久了,学生会有所遗忘,所以开课时先复习巩固四个方向,描述四个主方向上的物体的位置,然后再认识四个新方向,这样分散了学习的难点,学生能够顺利的领悟新知。
2、用方向词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是学生学习“方向路线”的难点,许多学生表达时会因为中心点确定不准而刚好说反,找准中心点至关重要,所以在本课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发现方向板中的规律,正确确定中心点,而且强调让学生表达准确,描述同一个物体的位置我都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比如“学校在图书馆的东南方,学校的西北方有图书馆”等,这样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表达方式所指的中心点不同,这样反复练习,不仅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并运用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位之后,结合这些方位在观察北京地铁。公交车路线*面图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我认为,本节课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教学时我力求创设真实的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自觉的建构知识,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提高。具体如下:
1.注重利用自制课件,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地铁行驶了几站”学生误理解为“一共有几个站点”。我利用动画,当动画上的圆点走了1个站时闪烁一下,学生齐数走了几个站,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电脑屏幕上。通过了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手段,突破了这一难点,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
2、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本节课,一开始我利用幻灯片插入一张北京**面图图片。以争当小小导游员来介绍各建筑物的位置。学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一个个瞪大了双眼,看小小导游员介绍是否正确。就这样,学生在这种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知识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的过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学生熟悉的1路公共汽车路线图,还设计了动物园导游图让学生介绍从动物园到广场的往返行车路线;及学生介绍从“学校”到“家”的行走路线等等。为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真正“还教材以生活的本色”。
4、提供线索,开放思维。
课改的理念告诉我们: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独立思考,要鼓励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时教学时教师提出“小红坐了3站在少年宫下车,她可能是从哪站下车的?”“游动物园怎样合理?你觉得走哪条路较近?”等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各种问题情境中,提高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很多环节我只是提供给学生学习活动的线索,如“用今天掌握的本领,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在足够的空间里,放飞思维,主动探索,主动建构方位知识。
《认识路线》教学反思15
认识路线这节课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是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生活中的路线图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学生从生活实际环境中建立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充分运用书中的公共汽车路线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春游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介绍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方向和路线的知识,介绍汽车行驶路线图,同时,通过接龙游戏,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自始自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教后,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却没有让学生交流“上学、放学”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最大的缺憾。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热情等,灵活使用教材、驾驭教材,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反思3篇(扩展9)
——路线图教学反思
路线图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路线图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路线图教学反思1
《认识路线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确定位置》的内容,是上册简单示意图的发展。本课要使学生能用方位描述行走的路线,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应用能力。这节课内容较多,教学任务较重。后面的综合运用部分,学生有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对于这节课有很大的影响。课后,回想这节课,体会较多。
1、要及时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数学学习。新课导入中的“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学生“触景生情”,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你想游玩南山公园的哪些景点?”学生“触景生需”,畅所欲言,出现了像“我想游览公园里的所有景点”这样的好想法,更有了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的好想法;为小兔设计从家到小狗家的路线时,一句“还有其他路线吗?”,学生“触景生思”,提出了好几种设计方案,粗粗一算,竟有八九种。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能够在实际中得到应用。《认识路线图》一课,学生能用方位描述示意图上的行走路线,已初步掌握了相关知识。但是本课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更好地体现价值,所以我又给同学布置了课外作业:看站牌,去公园游玩,并要求用上本课所教知识,让同学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还耗时耗力。所以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必须建立小组学习的规范,引导学生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在这次的学习活动中,我共安排了5次小组合作学习。第1、第2、第3次学习学生或已有基础,或想法不受限制,有几条说几条,只要学生能互相学习,所以教师不需多话;第4、第5次学习,则要求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集一组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但是,为了让学习有效,我给出了提示。事实证明,提示有利有弊,帮助了一些人,也纵容了一些人。
4、合理安排时间,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时间花费少和学生掌握得好是一个两难选择,往往顾了这头,失了那头,尤其是像《认识路线图》这样的课,很容易顾此失彼。为了节约时间,我舍弃了一向使用的四大组竞赛法(包括发言、纪律、作业等),可是却多花了时间管束学生。仔细想想,有些地方我可以再松一把手,不必时时事事都扶着学生,教师少一些语言,说不定效果倒更好。
路线图教学反思2
认识路线这节课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是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生活中的路线图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是学生从生活实际环境中建立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开放性、实践性、趣味性较强的活动。充分运用书中的公共汽车路线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春游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介绍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方向和路线的知识,介绍汽车行驶路线图,同时,通过接龙游戏,为学生创设了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自始自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教后,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却没有让学生交流“上学、放学”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最大的缺憾。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参与热情等,灵活使用教材、驾驭教材,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路线图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位之后,结合这些方位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城市*面图等活动中,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我认为本节课的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我做的不够好,没有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更没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整节课学生学的比较累,老师教的也不轻松!
在课后,我反思其实在前面环节的教学中,其实我可以脱离课本,自己设计一个情景,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课本排列顺序来教学,如:我可以以“小芳迷路”为切入点,让孩子直接“帮忙寻找孩子”或者“打电话给家长”等活动,这样可能更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到后来,我完全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操作(这点是我在本课上没做好的)。而且在引导学生学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图时,我可以用分步填空的形式,如:
“先从( )出发,到( );再往( )方向到( );最后往( )方向到( )。”这样比我原先设计的“从( )方向到(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路线图教学反思4
“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
这节课,要求学生认识简单的路线,真的是认识这么简单吗?意义不在此,活学活用的数学才有意义,回想我们生活中很多事例,路线图的作用是逃生时,乘搭公交车时,参观时候会用到这些路线图。
这些都是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才会用到的,因此学完了这节课后是否就完事嗯?不是的,应该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中。
这些课的知识点不多,学生掌握得也不错,如果能将这些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体验这些有用的数学知识。
路线图教学反思5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获得发展,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创设激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为了充分体现新教学思想,老师给学生创设了小明想为住院的妈妈去商店买东西的情境,急需大家帮助的情境,学生学习兴趣很高,也表现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质。又通过同伴表演问路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主动去认识行走路线图,并充分自由的去表达自己的见解。数学教学与其他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学生经验不同,认识水*的差异,即使面对同一个图形也会有不同的表达。而教育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帮淘气制定去动物园的路线,让学生设计合理的行走路线,只要自己认为合理,有他的理由,就要给予肯定,但是,老师还请同学比较哪种方案好?好在哪?这样使学生知道在数学学习中,什么是最优化的方案。在教学中,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在*面图上认识路线很准确,但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后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很好的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
路线图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八个方位之后,结合这些方位再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会用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不仅要从儿童的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产生兴趣,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的思维方法去看待、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数学问题,认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因此,本节课,李老师就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作为导入,将数学与生活自然地联系起来。
但是在教学中,学生质疑和创新的欲望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引导。学生在*面图上认识路线很准确,但在完成开放性作业时,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以后要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很好的把数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也为生活服务。
听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进行描述行走的路线。
但“认识路线”这节课,总也感觉有很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由于怕教学时间不够,所以,如“自己设计一条合理的参观路线”的路线图。尽管学生都有去完成,但只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在班级展示,却没有让学生交流“参观”的路线如何走。这是本节课上的一个遗憾。
总之,要上好一节课,除了要认真按课标要求,要转变教学观念外,还要根据课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反应等,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手段,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让学生学会、学懂。
路线图教学反思7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知道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进行描述行走的路线。课的开始,通过已经学习的儿歌,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接着以谈话的形式引入线路图,让学生每次看*面图的时候,要养成好习惯,先看方向标,找到四个方向,通过确定四个方向,确定去某个地点的路线。
学生在新知的学习后,教师以趣味性的练习环节,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生活环节中,学会看简单的线路图,描述行走的路线。
在这节课中,教师先扶着学生进行探索,在学习中耐心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整节课是由各种活动贯穿其中,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的生活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等新理念,使学生愿学、乐学、突出教学重难点,课堂气氛轻松、愉悦,是一个立体化的开放式教学,学生也从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提高了各种能力,并贯穿了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
路线图教学反思8
简单的路线图是第1单元位置与方向的第4课时。这部分内容要让我们综合应用8个方位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第二学段继续学习确定位置打下基础。
在三班上课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已经对之前学习过的8个方向非常明确。本节课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以哪个地方为出发点就以哪个地方为观测点画十字图。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往往会混淆这一点。而且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我没有注重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给出多种路径和方案之后,没有引导学生找出最佳的方案。尤其是动物园导游图是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根据实际生活,如果我们去动物园游玩的话,我们肯定会按照自己的需求制定最佳的方案。这一点没有引导学生说出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方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实践活动为主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在观察描述和交流中体验方位,有利于学生方位感的形成。
在课堂中我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为知识的体验,进一步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路线图教学反思9
10月份的下乡送教活动,我组织了大班数学活动路线图的教学。在这次教学活动的准备、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从而使这次教学活动开展得非常的成功,本人表示非常感谢。
此次活动教学目标:
1、在玩操作游戏中体验寻找路线图的乐趣。
2、能够理解箭头所表示的意义,运用空间方位指示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看路线图,从起点走到终点,相应的路线。
此次活动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理解箭头的意义;学会看路线图,根据路标从起点走到终点,找到相应路线。
2、难点是在学会路线图的基础上,自制路线图。
教学方法上总结一下几点:
1、首先是认识箭头理解箭头的意义。我让孩子通过回忆,强调孩子以往的经验通过数学活动的寻找法的教学策略来实施的。
2、与箭头游戏,这就是我们最熟悉的游戏法,这样使数学活动活起来,孩子与孩子的*互动,孩子与老师的师幼互动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3、认识地图。了解起点终点。怎样从起点走到终点。我先提出问题,让孩子讨论该怎样走,通过讨论法来明确路线的设置。
4、从而引导法宝—路线图,也是此次活动需突破的重点。
我运用示范性操作,以及验证性操作(并用语言来说说自己的操作结果,以及请个别幼儿上台示范验证实施的)活动中都鞭策让孩子们获得学习方法(活动中看图线路时是先看箭头指示的方向再看数字需要走几步)其次是让孩子们还得良好的品质(不懂就问等以及操作后相互验证也是终身受用的品质)尊重儿童,(让孩子们相互合作)以及教师的角色:引导者和支持者。
路线图教学反思10
本节课一开始,从学生制作*面图形入手,让学生经历了“制作*面图形→主动发现问题→规范*面图”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地图上统一规定方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经历了从无规则到有规则、从不规范到规范的知识形成过程,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在学生认识了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绘制规则后,教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熟悉的省份或城市在我国的哪个方向,并说明判断的理由。整节课都遵循“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路线图教学反思11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四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简单的路线图》听课建议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基础上是学生再次辨认东南西北,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方向的认识和感知还是相对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实际的感想支持来感受这一内容。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创造了大量的活动情境,也注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很高涨的。在课堂中,学生也十分踊跃的发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交流学习体会。老师也在教学中很好的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一堂课下来觉得一下几点是老师需要注意的:
1、老师的提问语句还需要精确。
2、在情同学设计一条最合适的旅游路线的时候,小组内交流了,但是全班组织交流的还不够,不知道是不是担心时间的原因,老师没有很好的落实。
3、在看公交车路线的时候,没有说明“几站”的头尾是如何确定的。有一小部分学生总是没有把终点站算进来。
认识简单的路线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投影出主题图,把学生带入具体动物园参观情境中,学生目光都投向主题图,认真观察并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抢当游客向他人介绍人家想去的地方。其间其他同学听得很认真,及时做出评价。可以说课堂气氛很浓,争先恐后当导游、游客。真正体现课堂气氛活而不乱的局面。同时通过同桌换角色。多次练习,老师在此指导学困生。这样使全体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中。符合新课标要求与理念:“面向全体,全员参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符合当前倡导的参与式教学。整堂课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组织与点拨。学生身临其境进入公园进行参观,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看行走路线和描述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通过拓展练习,质疑问难,反馈矫正,师生互动中巩固了位置与方向,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让生活数学化,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听认识路线反思
“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的依赖教师讲解去获取”。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的。
路线图教学反思12
今天校领导安排来听我的随堂课,按照进程我上了《位置与方向》中最后一个例题——《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例题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观测点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一做”呈现了学生合作画路线图的情境,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鉴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我做了如下教学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出示了两种类型的题目,用角度来描述物体的方向和两个相对物体的位置关系描述。这些都是本节课知识学习的基础,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为本课的学习铺设了桥梁。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先学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我出示例题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提问要准确描述出方向与距离,我们得先做好什么呢?学生都知道要量出角度与计算出距离。第一段路程,我示范,在观测点上先画出方向标,找到较小的角测量出角度,在这里量角器的使用我也细致得讲解了,确定了方向后,我让学生用比例尺测量、计算出该段路程是多少,这样确定了方向和距离就可以描述从教学楼出发到1号检查点怎么走了。接着,我提示学生在1号检查点处标上方向标,选择较为小的夹角测量大小,然后再测量计算出路程,用这种方法在书上尝试完成。然后黑板上示范校对后,让他们说一说从1号检查点到2号检查点怎么走,注意说出方向和距离,再根据方向和距离说一说2号检查点到终点怎么走,待学生熟练后尝试用“先、再、最后”全部连起来说一说。在学生基本能描述路线图后进入第绘制路线图的环节,我提示学生先定下起点和比例尺,在黑板板演一部分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三部分是巩固练习,选取了书上练习题,先根据描述绘制路线图,再说说回程时候的方向和路程。
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问题也很多。课后周主任和宋老师、叶老师都参与了讨论,给我提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指明了方向,再加上听了黄老师的课后得到一些启示,把自己有待改进的地方归纳如下:
1、课堂语言有时过快,老师的语速不应该是一层不变的,碰到比较难懂的问题和重点部分要放慢语速。
2、课堂要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比如量角度是四年级上册的知识,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我在讲每个观测点的时候,都详细得讲了量角的方法,大可不必,只要第一个角详细讲,第2个稍微讲下,第3个可以直接出来度数。
3、要善于使用实物投影仪,学生绘制好路线图后我还是在黑板上也画了一遍,让学生校对,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因为是新授课,学生知识不了解,我应该先在投影仪上展示正确的画法,再展示错误的案例,主要有3种,一是再南偏西走是有的学生还是以起点作为观测点,那是没有意识到观测点已经发生位置转移了;二是虽然定了比例尺,但学生画的时候没有根据比例尺的长度来画,画得过长或过短了,那是不理解比例尺的作用;三是南偏西30°画成了北偏西30°。如果这样,把学生的典型错误展示出来,那错误的同学肯定印象特别深刻,以后尽量不发生类似错误了。
4、教学中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个性发展,根据描述画示意图的时候,为了方便反馈,比例尺的定制我给了学生要求,让他们都用图上1厘米代替实际50米,这样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应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觉得方便的自由确定。
5、教学术语不到位,比如我说了“每到一个点都要画上4个方向”,若能说成“每到一个观测点都要表示方向标”那就更符号数学语言了。
总之,今天的随堂听课活动,让我收获很多,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感想校领导给了我一次磨练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