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李白》诗词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1-01 16:15: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梦李白》诗词1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赏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寒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梦李白》诗词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梦李白》诗词3篇【精选推荐】

《梦李白》诗词1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赏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寒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赏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赏析:

  《梦李白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全诗体现了李杜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梦李白》诗词3篇扩展阅读


《梦李白》诗词3篇(扩展1)

——《梦李白·其二》诗词鉴赏3篇

《梦李白·其二》诗词鉴赏1

  [原文]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1、楫:船浆、船。

  2、斯人:指李白。

  [韵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 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

  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 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

  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 还总说相会可真不容易。

  你说江湖风波多么险恶, 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 好象是辜负了*生壮志。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 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

  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你已年高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 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评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 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 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 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 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 谊。

  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人,读来叫人心碎!


《梦李白》诗词3篇(扩展2)

——《赠李白》诗词3篇

《赠李白》诗词1

  原文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译文

  秋天离别时两相顾盼,像飞蓬一样到处飘荡。没有去求仙,真愧对西晋那位炼丹的葛洪。每天痛快地饮酒狂歌白白消磨日子。像您这样意气豪迈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为了谁?

  注释

  飘蓬: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

  未就:没有成功。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此处作褒义词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四载(1745年)秋。天宝三载(1744年)初夏,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

  赏析

  杜甫作七绝《赠李白》的当年秋天,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难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不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以“痛饮”对“狂歌”,“飞扬”对“跋扈”;且“痛饮狂歌”与“飞扬跋扈”,“空度日”与“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梦李白》诗词3篇(扩展3)

——梦李白·其二诗词

梦李白·其二诗词1

  朝代:

  唐代

  作者:

  杜甫

  原文: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鉴赏

  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

  杜甫远在北方只知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忧思拳拳,久而成梦,因梦而得《梦立白》诗二首。

  两首记梦诗,分别按梦前、梦中、梦后叙写,依清人仇兆鳌说,两篇都以四、六、六行分层,所谓“一头两脚体”。(见《杜少陵集详注》卷七。本篇文字亦依仇本。)上篇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故人吉凶生死的关切;下篇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此后数夜,又连续出现类似的梦境,于是诗人又有下篇的咏叹。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若负*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思愈愤懑,愈想愈不*,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梦李白二首》,上篇以“死别”发端,下篇以“身后”作结,形成一个首尾完整的结构;两篇之间,又处处关联呼应,“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但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却颇不相同:从写“梦”来说,上篇初梦,下篇频梦;上篇写疑幻疑真的心理,下篇写清晰真切的形象。从李白来说,上篇写对他当前处境的关注,下篇写对他生*遭际的同情;上篇的忧惧之情专为李白而发,下篇的不*之气兼含着诗人自身的感慨。总之,两首记梦诗是分工而又合作,相关而不雷同,全为至诚至真之文字。


《梦李白》诗词3篇(扩展4)

——体现李白豪放的诗词3篇

体现李白豪放的诗词1

  公无渡河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波滔天,尧咨嗟。

  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

  箜篌所悲竟不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体现李白豪放的诗词2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体现李白豪放的诗词3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梦李白》诗词3篇(扩展5)

——梦李白·死别已吞声翻译赏析 (菁选3篇)

梦李白·死别已吞声翻译赏析1

  作者: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死别已吞声翻译赏析2

  1、明:表明。

  2、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3、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4、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 可见。

梦李白·死别已吞声翻译赏析3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梦李白》诗词3篇(扩展6)

——李白描写月亮的诗词

李白描写月亮的诗词1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3、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4、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李白《郢门秋怀》

  5、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李白《渌水曲》

  6、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李白《长歌行》

  7、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李白《独不见》

  8、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李白《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9、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10、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1、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12、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13、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4、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15、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李白《谢公亭·盖谢脁范云之所游》

  16、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李白《乌栖曲》

  17、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李白《春日醉起言志》

  18、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19、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20、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李白《天台晓望》


《梦李白》诗词3篇(扩展7)

——梦李白·其一原文翻译赏析

梦李白·其一原文翻译赏析1

  原文:

  梦李白二首·其一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译文及注释:

  翻译

  为死别往往使人泣不成声, 而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 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 被贬谪的人为何毫无消息? 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梦里, 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 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 哪有羽翼飞来这北国之地? 梦中的你恐不会是鬼魂吧, 路途遥远生与死实难估计。 灵魂飘来是从西南青枫林, 灵魂返回是由关山的黑地。 明月落下清辉洒满了屋梁, 迷离中见到你的颜容憔悴。 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 不要失足落入蛟龙的嘴里。

  注释

  明:表明。

  枫林青:指李白所在;

  关塞黑:指杜甫所居秦陇地带。

  落月两句:写梦醒后的幻觉。看到月色,想到梦境,李白容貌在月光下似乎隐约可见。

  赏析:

  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因而写下这首梦李白·其一。

  诗以梦前,梦中,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 “故人来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推荐访问:李白 诗词 《梦李白》诗词3篇 《梦李白》诗词1 梦李白古诗文网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