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范文推荐)

时间:2022-12-31 10:35: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  (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范文推荐)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

  (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权利给孩子

  徐教授称,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自*“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徐教授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称,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三)亲子沟通有技巧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徐教授介绍了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这样,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和自己的父母成为朋友。因此,希望家长在与叛逆期孩子沟通时,应注意以上的三大原则,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期。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2

  大家好!今天我想分享、以及和各位探讨的是:“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和谐,怎样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才能帮他们*稳度过青春叛逆期”。

  大家都知道我们家有三个年龄跨度相当大的孩子,大的上初二,小的才刚上幼儿园小班。身为母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他们*安顺利长大就是我和他们之间沟通的目的!我们群内很多人只有一个孩子,一般的是两个孩子,而我却是三个孩子,因此在沟通方面我要比大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不过,这也使我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今天,我想重点分享和正在青春逆反期的老大的一些沟通技巧,希望能给家有青春叛逆期孩子的父母带来一些帮助,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和我一样的苦恼和担忧:我家的乖宝宝怎么上了初中后变得好难管教?什么都要听他们的!做错事多批评几句就要顶嘴!有的孩子骂狠了甚至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导致一些不好的情况出现……

  我常常觉得父母教育孩子,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我们要和孩子斗,要和自身的种种弱点(比如贪玩、易怒、不能持久等)斗,要和社会环境斗……要想打赢这场战斗,我们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对手,也就是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会出现剧烈的变化,面对这些,他们的情绪难免出现波动。他们会觉得自己懂的已经太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父母懂得还要多,所以渴望像大人一般独立,像大人一般得到尊重。其实这些都是好事,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在这里我不想说那些大家都懂的大道理,就说说自己在日常当中是如何和孩子沟通的吧。在说这些之前,我想说一句我经常和孩子说的话:最好的修养就是将心比心。我不喜欢整天听人唠叨,所以,我尽量避免唠叨孩子。

  我总结出五个和孩子沟通的"小法宝。

  我的第一个法宝:当孩子出现错误,用写信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任何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是需要沟通的,而且是要建立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双方都很愉快的前提之下的沟通。以前,我的性子很急躁,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容易因为恼怒而冲动地说一些伤害到他们的话,结果,我发现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更不稳定,和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糟。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得想法改变。后来,我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启发,便试着在发现孩子犯错时写条子,再后来变成写信。在写给他们的信里面,我会讲一些故事,让他们从别人的故事中比对出自己的错误。在用这个方法时,我分析问题、指出孩子不足时的的头脑是冷静、清晰的,孩子们接受批评或建议时的头脑也是冷静、清晰的,这样子一来,我和孩子之间便避免了很多因情绪失控而产生的冲突,双方的关系也自然而然的好了。

  我的第二个法宝:陪孩子看电视、电影或同一本书等。

  很多的父母会说,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好像无话可说了。这方面的困扰,我好像还没出现,因为我会和孩子们同看一些电视(我们一般看记录片和科教片)、电影或课外书,看完之后,我们会一起讨论电视或电影中的情节,发表对剧中情节或人物或自然环境等等的看法。尤其是看书,我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哪本书好看,哪本书不好看,或者就书的作者和写作手法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些讨论中,我会问孩子,你和你的同学现在喜欢哪些书,为什么喜欢?有时候,我还会问孩子喜欢听什么歌,要她把自己喜欢或同学中最流行的歌介绍给我听听。

  我的第三个法宝:和孩子一起运动。

  说到运动,我做得很不够,因此我们家孩子也不太爱运动,到现在我们家老大都还没学会骑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后来,我只好叫孩子爸爸带大家一起去游泳,因为我们家两个大的孩子前几年学会了游泳。在游泳当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嬉戏,亲子之间的感情便在这些嬉戏笑闹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们还会向他们讨教如何做蛙泳或蝶泳的动作。在充当老师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觉得自己特别棒,也就是说,他们会特有成就感。说到成就感,我想说句题外话,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成就感来对抗这个世界的种种挫折,小孩也不例外。还有,据科学家研究证明,运动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会使人的大脑中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是一种可以使人变得更快乐的物质。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自己心烦时来一场大汗淋漓的跑步之后,是不是也会开心得多?

  我的第四个法宝,适当示弱,告诉孩子:你让我受伤了。

  有的家长会认为在孩子面前示弱会失去威信,影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对于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觉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没有人是万能的神,每个人都有长处或短处,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失败或不如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人能接受自己的种种不如人,他的心里就会少掉很多的不良情绪,比如挫败感、嫉妒心等,这样人的心态会比较*和,比较容易满足,这些也是使人内心真正快乐的必备元素。所以,我会告诉孩子:妈妈做事累到了,妈妈的身体有点疼痛,某些事情使妈妈觉得力不从心,妈妈被某些人或事伤害到了……

  我的第五个法宝,带他们一起劳动。

  这第五个法宝我其实不舍得使用,不过以后我会尽量的多用。我常常会想:为什么孩子不懂自己的艰辛?为什么自己小时候那么体贴父母、那么乖巧听话?为什么我们的成长没那么多让父母头痛的叛逆?答案就是劳动。我们小时候有几个不用跟着父母上山下地?有几个人不知道父母养活我们的艰辛?有个词叫“感同身受”,意思是: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一样。对这个词,我一直表示不敢认同,试问,没有相同的经历、没有亲身经历,感觉能一样吗?能产生共情吗?

  暑假时,我们家孩子做作业爱拖拉磨蹭,我一时火起,就叫她不要做了,和我们大人一起搬木皮,并且还给点工资。结果搬了半天后,她就嫌太累,不肯再干了。我见此就说:父母就是靠做这个挣钱养活你们的,不喜欢干就多读点书去干点别的什么!此后,孩子写作业就变得越来越认真了起来。意识到这点,现在我每天都会带着老三一起做家务,让他站在凳子上面炒菜,母子俩说说笑笑,其乐无穷。我想,只要我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他一定会长成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和孩子沟通这些事情,也是可以巧妙点的。有一次,孩子把我手里的东西夺了,我去追着要,结果追来追去追不到,无可奈何,我便倒到地上假装像个孩子一样大哭大闹。结果,孩子看了又气又好笑,只好乖乖的举手投降,把东西还了给我。当然,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我们家的孩子是吃软不吃硬的,我只好用这种耍赖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找出他们的软胁,想出合适的方法来沟通。

  好的,我的方法大概也就是这么多了,希望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意义。最后,我想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家长朋友们真正用心去寻找适合孩子的沟通方法,是没有做不到的。

  孩子是家庭、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相信只要大家尽量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成为一个让我们在年老时省心省力的孩子!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3

  (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权利给孩子

  徐教授称,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自*“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徐教授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称,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三)亲子沟通有技巧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徐教授介绍了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这样,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和自己的父母成为朋友。因此,希望家长在与叛逆期孩子沟通时,应注意以上的三大原则,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期。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4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很多同学,都是在初中时代就确立自己的优势,打下很好的数理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中就会越来越突出,直至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位孩子的妈妈找到我,很痛心的向我诉说,后来竟忍不住落泪。这位家长大学毕业,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可为了孩子中考,她辞去工作,专门陪着孩子,辅导孩子功课,陪孩子上补习班,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总是放不到学习上来。这里就存在一个与孩子沟通,怎样帮助孩子的问题。

  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2.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北京青年报上就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它的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综合上面的特点,我们给家长们提供以下这些建议,以供参考:

  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

  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5

  七心”协力有效沟通

  在亲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呢?有专家认为至少需要童心、真心、细心、专心、耐心、恒心以及狠心,“七心协力”,才会有好的效果。

  家长要有童心感,知童趣。这颗童心里装着好奇、幼稚、善良、乐观以及自由。做父母的若是昂着高高的头,老是用*的思维去看儿童的世界和问题,就永远走不进儿童的心灵。

  同时,家长要用真心换来孩子的信赖。说父母对孩子不真心,很多人都会反对。但是想想家长为孩子进名校、上兴趣班,有没有与同事邻居攀比的动机?有多少事情听取了孩子的想法或者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才敲定下来的?家长犯了错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时,能够真心地认错,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吗?尊重和民主可能是一件非常美丽的外衣。

  明智的沟通还需要一点“狠心”来把握尺度。“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和危险时,看他是否敢于对父母说。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高线是当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看父母是否敢于惩戒孩子以及孩子是否能够承担责任。”显然,做到后者是需要一点狠心的,但狠心不是体罚,更不能是家庭暴力,是要把握度的。

  亲子沟通有“戒律”

  亲子沟通还有不少禁忌,家长应尽力避免。从沟通的话题看,忌三句话不离“学习”。孩子还需要健康、友谊、兴趣爱好、以及自由的心境等。除了谈学习还是谈学习的亲子沟通会非常无聊。忌无原则地攀比,把孩子比得一无是处,信心全无。

  从沟通的途径看,要忌面对面地单一说教。沟通的途径很多,可以谈话、可以玩游戏、可以去远足野炊、也可以书信,单一的形式只会产生单一的效果甚至没有效果;从沟通的方式看,忌父母观点不一;忌父母双重打压;忌冷言与拳脚。这些不能全部戒掉,也要尽力而为。

  坚持寻找有效的沟通方法。争吵、责骂或不理睬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但都不是有效的沟通方法。争吵、责骂是用声调、身体语言和文字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或不接受。不理睬是表达出“我不愿意和你沟通”的信息。然而,父母和孩子总要在一起生活,而双方是最能相互关心的人,如果大家因为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膜,家里就缺少和谐和快乐,不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有效的沟通至少应表达出“我想了解你”,“我不拒绝你”的信息,在这个前提下,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以前沟通的方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不等于没有更好的方法可行,坚持寻找新的方法并努力尝试,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特点的方法。

  沟通需要热身

  用愉快的语调和孩子打招呼;

  察言观色,确定孩子有心情及时间说话;

  问孩子现在是否能和他聊聊,征求他的同意;

  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切入。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6

  1、真正地去“听”你的孩子讲话。当孩子和父母交谈时,父母应该“停止手中所作的一切事情”。如果父母继续他们在做的事情,孩子会认为父母对他们所说的事情不在乎。

  2、不管孩子说什么,千万别笑他。孩子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

  3、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当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但有时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4、必要的时候只要倾听,不要说教。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让孩子把真实感受说出来,要诚信的听,不要急于说教。如果你与孩子一开始聊天就开始变成“你说教孩子听训”的模式,那么这样的聊天相信有第一次,第二次,孩子就不会与你第三次的聊天。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之中只有正确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

  5、充分利用身体语言。目光的接触、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孩子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也别心急,指望一坐下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已准备和他“聊”了。

  6、了解孩子的想法。大部分时间,孩子只是想从他信任的*中,确定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所以,我们可在了解情况后,做个回答或支持。

  7、成为孩子受到鼓励的来源。当孩子信任父母,有疑难时和父母商量时,父母要让孩子觉得他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与认可。而不能让他有自己很无用,做了许多让父母失望的事情的感受。当孩子来到跟前,向父母述说时,父母要认真听,并不时给与他一些鼓励的话语。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7

  (一) 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权利给孩子

  徐教授称,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自*“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徐教授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称,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三)亲子沟通有技巧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徐教授介绍了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这样,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和自己的父母成为朋友。因此,希望家长在与叛逆期孩子沟通时,应注意以上的三大原则,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期。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8

  七心”协力有效沟通

  在亲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呢?有专家认为至少需要童心、真心、细心、专心、耐心、恒心以及狠心,“七心协力”,才会有好的效果。

  家长要有童心感,知童趣。这颗童心里装着好奇、幼稚、善良、乐观以及自由。做父母的若是昂着高高的头,老是用*的思维去看儿童的世界和问题,就永远走不进儿童的心灵。

  同时,家长要用真心换来孩子的信赖。说父母对孩子不真心,很多人都会反对。但是想想家长为孩子进名校、上兴趣班,有没有与同事邻居攀比的动机?有多少事情听取了孩子的想法或者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才敲定下来的?家长犯了错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时,能够真心地认错,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吗?尊重和民主可能是一件非常美丽的外衣。

  明智的沟通还需要一点“狠心”来把握尺度。“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和危险时,看他是否敢于对父母说。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高线是当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看父母是否敢于惩戒孩子以及孩子是否能够承担责任。”显然,做到后者是需要一点狠心的,但狠心不是体罚,更不能是家庭暴力,是要把握度的。

  亲子沟通有“戒律”

  亲子沟通还有不少禁忌,家长应尽力避免。从沟通的话题看,忌三句话不离“学习”。孩子还需要健康、友谊、兴趣爱好、以及自由的心境等。除了谈学习还是谈学习的亲子沟通会非常无聊。忌无原则地攀比,把孩子比得一无是处,信心全无。

  从沟通的途径看,要忌面对面地单一说教。沟通的途径很多,可以谈话、可以玩游戏、可以去远足野炊、也可以书信,单一的形式只会产生单一的效果甚至没有效果;从沟通的方式看,忌父母观点不一;忌父母双重打压;忌冷言与拳脚。这些不能全部戒掉,也要尽力而为。

  坚持寻找有效的沟通方法。争吵、责骂或不理睬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但都不是有效的沟通方法。争吵、责骂是用声调、身体语言和文字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或不接受。不理睬是表达出“我不愿意和你沟通”的信息。然而,父母和孩子总要在一起生活,而双方是最能相互关心的人,如果大家因为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膜,家里就缺少和谐和快乐,不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有效的沟通至少应表达出“我想了解你”,“我不拒绝你”的信息,在这个前提下,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以前沟通的方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不等于没有更好的方法可行,坚持寻找新的方法并努力尝试,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特点的方法。

  沟通需要热身

  用愉快的语调和孩子打招呼;

  察言观色,确定孩子有心情及时间说话;

  问孩子现在是否能和他聊聊,征求他的同意;

  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切入。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9

  专家:想要缓和孩子们的情绪,还是要依靠家长沟通技巧的提高和改善。为避免磨擦、缓解矛盾,这里为家长们提出六条建议;

  一、正确对待孩子缺点,切忌说话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学会留心静静聆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受重视;

  三、学会以*等身份交谈,这会让孩子感到轻松自在;

  四、只做孩子的顾问、盟友,不做经理人,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

  五、家长要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房间,不问他们不想答的话;

  六、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效果不错。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

  一、孩子固执的原因

  1、孩子的天然敏感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2岁后变得特别喜欢说“不”,这实际上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自我意识的增强,让他们对待某些事物越来越主观,而这个过程是孩子必须经历的,我们称它为“执拗敏感期”。

  所以说,这时的宝宝固执并不是脾气坏,只是他们自己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要求与安排,他们想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想让别人了解这一点,但又因为能力有限,就会经常和家长的主张产生冲突。愿望达成之路被阻挠时,沮丧、失败、委屈会让孩子大哭。

  2、家长的错误

  小部分孩子的固执是受遗传因素影响,大部分孩子的固执都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比如说父母十分娇惯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无论是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家长都乐意帮孩子达成。过量的关爱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长时间下来,偶尔一次没有满足孩子,那么孩子会用各种方式*大闹,直到父母妥协,这不就是固执的一种表现吗?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实行的是严格式教育,不允许孩子有一点过失,一旦出现失误,轻则训斥重责打骂,长此以往,孩子的反抗心尤其强烈,就算真的是自己的错也不肯低头,越来越固执。

  另外,有一部分孩子的固执性格是出自父母的心理暗示。比如孩子有时耍耍小性子,家长马上会用任性、犯倔这些词汇来形容孩子,给孩子贴上标签后,孩子会认为:哦,我原来是这种孩子。他想不固执都难。

  二、怎样帮助固执的宝宝

  1、不去讽刺孩子固执的后果

  孩子固执于自己去完成某件事情,但却受能力限制很难做好,比如想自己穿袜子,却怎么穿都穿不上,这时家长一定不要对宝宝说:你看,我说你穿不上吧!而是对宝宝说:穿不上没关系,妈妈帮你!然后很自然的去帮助宝宝。

  2、不必一味压倒

  孩子的固执如果合理,那就让他们自己做主去做吧,等到自己无法完成时,他们会向家长求助的。这样更容易培养起孩子的独立与自信!

  对于孩子所固执的事情,如果没有危险性,家长可以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孩子去做,但若不合理有危险,那家长应该巧妙的引导孩子放弃做这件危险的事,对于固执的孩子要理解,但也要有规矩哦!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扩展阅读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扩展1)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10篇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1

  (一) 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权利给孩子

  徐教授称,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自*“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徐教授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称,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三)亲子沟通有技巧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徐教授介绍了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这样,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和自己的父母成为朋友。因此,希望家长在与叛逆期孩子沟通时,应注意以上的三大原则,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期。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2

  专家:想要缓和孩子们的情绪,还是要依靠家长沟通技巧的提高和改善。为避免磨擦、缓解矛盾,这里为家长们提出六条建议;

  一、正确对待孩子缺点,切忌说话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学会留心静静聆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受重视;

  三、学会以*等身份交谈,这会让孩子感到轻松自在;

  四、只做孩子的顾问、盟友,不做经理人,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

  五、家长要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房间,不问他们不想答的话;

  六、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效果不错。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3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很多同学,都是在初中时代就确立自己的优势,打下很好的数理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中就会越来越突出,直至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位孩子的妈妈找到我,很痛心的向我诉说,后来竟忍不住落泪。这位家长大学毕业,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可为了孩子中考,她辞去工作,专门陪着孩子,辅导孩子功课,陪孩子上补习班,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总是放不到学习上来。这里就存在一个与孩子沟通,怎样帮助孩子的问题。

  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2.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北京青年报上就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它的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综合上面的特点,我们给家长们提供以下这些建议,以供参考:

  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

  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4

  感谢老师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家长一起交流“关于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下面谈谈我们家的做法。主要有六点:

  1、要树立家长的形象。家长要爱学习、爱工作,少打牌、少打麻将、少争吵。同时,家长之间要团结、和谐、协商,在孩子心中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做好榜样。

  2、要进行适当的分工。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两个家长一起上。等大家都*静了,另一个家长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先检讨《资料库》家长的做法,再指出孩子该如何如何。

  3、要参与孩子的活动。家长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锻炼、游戏、娱乐,参与孩子的活动,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才有共同的语言。

  4、要关心孩子的利益。*如果不关心群众的利益,干群关系就会紧张。电脑游戏、MP3、奖金、肯德鸡等都是孩子的利益。你关心他的利益,他才把当你朋友,才跟你说心里话。

  5、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孩子大了,对情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家长要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与孩子说话,态度要诚恳,要尊重孩子,孩子才愿意与家长沟通。

  6、要讲究谈话的技巧。家长与 孩子谈话,不要见面就指责,要本着“爱心、信心、耐心,不定性、不指责、不失望”的心理,采用“先外后内”、“先轻后重”、“先扬后抑”的谈话技巧。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人,一问三不知的人,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人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无知的人尽量少在家中接待。另外也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

  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对孩子做到欣赏优点,包容缺点,允许孩子有不完美。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6

  总有父母抱怨,慢慢地搞不懂孩子的一些做法,不妨试试一下几个方法,你就会发现,读懂孩子的心思并不是一件难事。

  *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学会倾听孩子

  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

  成长心理点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勿以亲友做对比

  “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

  点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7

  一、真诚相待,信任尊重家长。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成功的老师通常是最佳的倾听者。倾听不意味着不说话,但倾听绝对是少说话。在倾听时,要听明白家长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谈话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三、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

  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要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8

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想分享、以及和各位探讨的是:“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和谐,怎样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才能帮他们*稳度过青春叛逆期”。

  大家都知道我们家有三个年龄跨度相当大的孩子,大的上初二,小的才刚上幼儿园小班。身为母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他们*安顺利长大就是我和他们之间沟通的目的!我们群内很多人只有一个孩子,一般的是两个孩子,而我却是三个孩子,因此在沟通方面我要比大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不过,这也使我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今天,我想重点分享和正在青春逆反期的老大的一些沟通技巧,希望能给家有青春叛逆期孩子的父母带来一些帮助,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和我一样的苦恼和担忧:我家的乖宝宝怎么上了初中后变得好难管教?什么都要听他们的!做错事多批评几句就要顶嘴!有的孩子骂狠了甚至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导致一些不好的情况出现……

  我常常觉得父母教育孩子,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我们要和孩子斗,要和自身的种种弱点(比如贪玩、易怒、不能持久等)斗,要和社会环境斗……要想打赢这场战斗,我们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对手,也就是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会出现剧烈的变化,面对这些,他们的情绪难免出现波动。他们会觉得自己懂的已经太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父母懂得还要多,所以渴望像大人一般独立,像大人一般得到尊重。其实这些都是好事,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在这里我不想说那些大家都懂的大道理,就说说自己在日常当中是如何和孩子沟通的吧。在说这些之前,我想说一句我经常和孩子说的话:最好的修养就是将心比心。我不喜欢整天听人唠叨,所以,我尽量避免唠叨孩子。

  我总结出五个和孩子沟通的小法宝。

  我的第一个法宝:当孩子出现错误,用写信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任何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是需要沟通的,而且是要建立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双方都很愉快的前提之下的沟通。以前,我的性子很急躁,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容易因为恼怒而冲动地说一些伤害到他们的话,结果,我发现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更不稳定,和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糟。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得想法改变。后来,我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启发,便试着在发现孩子犯错时写条子,再后来变成写信。在写给他们的信里面,我会讲一些故事,让他们从别人的故事中比对出自己的错误。在用这个方法时,我分析问题、指出孩子不足时的的头脑是冷静、清晰的,孩子们接受批评或建议时的头脑也是冷静、清晰的,这样子一来,我和孩子之间便避免了很多因情绪失控而产生的冲突,双方的关系也自然而然的好了。

  我的第二个法宝:陪孩子看电视、电影或同一本书等。

  很多的父母会说,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好像无话可说了。这方面的困扰,我好像还没出现,因为我会和孩子们同看一些电视(我们一般看记录片和科教片)、电影或课外书,看完之后,我们会一起讨论电视或电影中的情节,发表对剧中情节或人物或自然环境等等的看法。尤其是看书,我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哪本书好看,哪本书不好看,或者就书的作者和写作手法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些讨论中,我会问孩子,你和你的同学现在喜欢哪些书,为什么喜欢?有时候,我还会问孩子喜欢听什么歌,要她把自己喜欢或同学中最流行的歌介绍给我听听。

  我的第三个法宝:和孩子一起运动。

  说到运动,我做得很不够,因此我们家孩子也不太爱运动,到现在我们家老大都还没学会骑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后来,我只好叫孩子爸爸带大家一起去游泳,因为我们家两个大的孩子前几年学会了游泳。在游泳当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嬉戏,亲子之间的感情便在这些嬉戏笑闹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们还会向他们讨教如何做蛙泳或蝶泳的动作。在充当老师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觉得自己特别棒,也就是说,他们会特有成就感。说到成就感,我想说句题外话,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成就感来对抗这个世界的种种挫折,小孩也不例外。还有,据科学家研究证明,运动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会使人的大脑中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是一种可以使人变得更快乐的物质。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自己心烦时来一场大汗淋漓的跑步之后,是不是也会开心得多?

  我的第四个法宝,适当示弱,告诉孩子:你让我受伤了。

  有的家长会认为在孩子面前示弱会失去威信,影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对于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觉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没有人是万能的神,每个人都有长处或短处,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失败或不如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人能接受自己的种种不如人,他的心里就会少掉很多的不良情绪,比如挫败感、嫉妒心等,这样人的心态会比较*和,比较容易满足,这些也是使人内心真正快乐的必备元素。所以,我会告诉孩子:妈妈做事累到了,妈妈的身体有点疼痛,某些事情使妈妈觉得力不从心,妈妈被某些人或事伤害到了……

  我的第五个法宝,带他们一起劳动。

  这第五个法宝我其实不舍得使用,不过以后我会尽量的多用。我常常会想:为什么孩子不懂自己的艰辛?为什么自己小时候那么体贴父母、那么乖巧听话?为什么我们的成长没那么多让父母头痛的叛逆?答案就是劳动。我们小时候有几个不用跟着父母上山下地?有几个人不知道父母养活我们的艰辛?有个词叫“感同身受”,意思是: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一样。对这个词,我一直表示不敢认同,试问,没有相同的经历、没有亲身经历,感觉能一样吗?能产生共情吗?

  暑假时,我们家孩子做作业爱拖拉磨蹭,我一时火起,就叫她不要做了,和我们大人一起搬木皮,并且还给点工资。结果搬了半天后,她就嫌太累,不肯再干了。我见此就说:父母就是靠做这个挣钱养活你们的,不喜欢干就多读点书去干点别的什么!此后,孩子写作业就变得越来越认真了起来。意识到这点,现在我每天都会带着老三一起做家务,让他站在凳子上面炒菜,母子俩说说笑笑,其乐无穷。我想,只要我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他一定会长成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和孩子沟通这些事情,也是可以巧妙点的。有一次,孩子把我手里的东西夺了,我去追着要,结果追来追去追不到,无可奈何,我便倒到地上假装像个孩子一样大哭大闹。结果,孩子看了又气又好笑,只好乖乖的举手投降,把东西还了给我。当然,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我们家的孩子是吃软不吃硬的,我只好用这种耍赖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找出他们的软胁,想出合适的方法来沟通。

  好的,我的方法大概也就是这么多了,希望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意义。最后,我想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家长朋友们真正用心去寻找适合孩子的沟通方法,是没有做不到的。

  孩子是家庭、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相信只要大家尽量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成为一个让我们在年老时省心省力的孩子!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9

  宝宝在两岁的时候是很调皮的,他们可能会经常做出一些让家长生气的事情,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想和他们讲道理,但是家长们看着两岁大的孩子说,这么小的孩子话都不会说还能和他们讲道理吗?是的,我们可以用一下三个方法和宝宝讲道理。

  1、用孩子体会过的感受讲道理

  我们往往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有一个很深的记忆。美美不到1岁时,对家里的电饭煲煮饭时冒的蒸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想伸手去触摸,我们都很担心会烫着她,于是就教育她说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你可能会被烫伤的,但是她就是听不下去。终于,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她停止了这个危险的举动,愿意就是她摸暖气管时被烫了一下,我告诉她这就叫“烫”(后来我摸了暖气片,真的是很烫),于是她就记住了。当她再伸手去摸锅里的蒸汽时,我就告诉她“烫,暖气烫了你,白汽也烫”,还带她走到暖气边。这时她就开始边说“烫”边后退,也就不再靠近蒸汽了。

  2、让孩子从大人的感受中懂得道理

  孩子其实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经常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观察模仿。如果大人有不高兴的情绪,他们也会琢磨这个表情的含义。美美不爱吃丝瓜,有一天我做了一个丝瓜炒鸡蛋给她吃,她吃了之后马上就吐出来。起初我们以为是有什么籽,不过把籽全都去除了再给她吃她还是吐。我板起脸来告诉她,如果不爱吃可以告诉妈妈,这样吐得一地脏脏的,妈妈不高兴。她看了我的表情后,低着头也不高兴了,竟然抓起我的手咬我。我告诉她把妈妈咬疼了,她是明白什么是“疼”,因为孩子摔了碰了的时候我都告诉她这叫“疼”。我问她现在妈妈疼了,怎么办呢?美美看着我,想了想,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手,相当于给我揉了揉,因为*时我就这样对她的。我非常感动,表扬了孩子。这个就和丝瓜联系了起来,接下来虽然她不想吃,但是也含在嘴里,看着我。最重要的是,她以后很少再咬人了。

  3、让孩子从大人的示范中明白道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听不懂复杂的话,但是父母*常的做法会给孩子一个示范性的作用。孩子在发展自我意识的时候,我知道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说“这是你的,不要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的确会特别保护自己的玩具以及食物,谁也不能动,包括最亲近的人。美美在这个方面就显得比较没有“心眼”。她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在家里我们会经常和她交换物品,包括吃的也不是只给她自己吃。所以,当她在外面玩,看到别的孩子为了争夺玩具而哭泣时,她会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美美当然也有自己物品的归属感,无非是我们不让她独占罢了。同样,如果不希望孩子登到高处危险地向下看,大人也最好不要当孩子的面站在凳子上或床上关窗户。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10

  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父母是否时常会感觉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跟孩子说说知心话,他却心不在焉……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已经成为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那么,与孩子沟通,家长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方法一:制造亲子谈心花园

  相对于晚饭桌上的沟通,敏感型的孩子也许倾向于在他的“秘密花园”里说出他的“难言之隐”,比如某个街心公园,或小区游乐场的秋千上。专家认为,轻松的环境氛围,更容易诱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作为回报,父母不仅应当为其保密,而且可以提供自己儿时的类似事件、类似经验让孩子放松。并在倾听的过程中经常对孩子说:“别紧张”,“没关系”,“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

  方法二:固定谈心时间

  专家建议,要建立起“常态”的沟通习惯,规定一周至少有一天关掉电视,一家人一起来谈“令我烦心的事”。注意,不是让孩子一个人谈,那样会造成“审讯”式的紧张空气,而是每个人都谈,通过*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诉孩子,任何遭遇都不会遭致家人的讪笑,你的背后有我们;也告诉孩子,倾诉是有好处的,倾诉会让大家感觉更亲密。

  方法三:孩子以多元方式发泄

  父母应当意识到发泄是沟通的基础,对于表达能力还很弱的孩子而言,学会自控还是后话。例如,一个孩子被逼弹琴两个小时后,在纸上画了头发像电击一样竖起的妈妈,旁边写着:妈妈是个坏妈妈!妈妈看了,这时,不是针锋相对地斥责孩子的时候,而是等孩子的激烈情绪*复后,再找她谈:“为什么讨厌妈妈?你要讲出一个让妈妈服气的理由来。”

  也许,孩子此刻已经*静,脸上浮起羞愧的笑。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当时发火,把孩子的“反抗情绪”硬压下去,就不会有后面的谈话和沟通了。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是堵塞、压制,还是疏导,决定了沟通是否能继续下去。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扩展2)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

  一、孩子固执的原因

  1、孩子的天然敏感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2岁后变得特别喜欢说“不”,这实际上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自我意识的增强,让他们对待某些事物越来越主观,而这个过程是孩子必须经历的,我们称它为“执拗敏感期”。

  所以说,这时的宝宝固执并不是脾气坏,只是他们自己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要求与安排,他们想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想让别人了解这一点,但又因为能力有限,就会经常和家长的主张产生冲突。愿望达成之路被阻挠时,沮丧、失败、委屈会让孩子大哭。

  2、家长的错误

  小部分孩子的固执是受遗传因素影响,大部分孩子的固执都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比如说父母十分娇惯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无论是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家长都乐意帮孩子达成。过量的关爱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长时间下来,偶尔一次没有满足孩子,那么孩子会用各种方式*大闹,直到父母妥协,这不就是固执的一种表现吗?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实行的是严格式教育,不允许孩子有一点过失,一旦出现失误,轻则训斥重责打骂,长此以往,孩子的反抗心尤其强烈,就算真的是自己的错也不肯低头,越来越固执。

  另外,有一部分孩子的固执性格是出自父母的心理暗示。比如孩子有时耍耍小性子,家长马上会用任性、犯倔这些词汇来形容孩子,给孩子贴上标签后,孩子会认为:哦,我原来是这种孩子。他想不固执都难。

  二、怎样帮助固执的宝宝

  1、不去讽刺孩子固执的后果

  孩子固执于自己去完成某件事情,但却受能力限制很难做好,比如想自己穿袜子,却怎么穿都穿不上,这时家长一定不要对宝宝说:你看,我说你穿不上吧!而是对宝宝说:穿不上没关系,妈妈帮你!然后很自然的去帮助宝宝。

  2、不必一味压倒

  孩子的固执如果合理,那就让他们自己做主去做吧,等到自己无法完成时,他们会向家长求助的。这样更容易培养起孩子的独立与自信!

  对于孩子所固执的事情,如果没有危险性,家长可以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孩子去做,但若不合理有危险,那家长应该巧妙的引导孩子放弃做这件危险的事,对于固执的孩子要理解,但也要有规矩哦!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2

  一、孩子固执的原因

  1、孩子的天然敏感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2岁后变得特别喜欢说“不”,这实际上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自我意识的增强,让他们对待某些事物越来越主观,而这个过程是孩子必须经历的,我们称它为“执拗敏感期”。

  所以说,这时的宝宝固执并不是脾气坏,只是他们自己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要求与安排,他们想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想让别人了解这一点,但又因为能力有限,就会经常和家长的主张产生冲突。愿望达成之路被阻挠时,沮丧、失败、委屈会让孩子大哭。

  2、家长的错误

  小部分孩子的固执是受遗传因素影响,大部分孩子的固执都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比如说父母十分娇惯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无论是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家长都乐意帮孩子达成。过量的关爱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长时间下来,偶尔一次没有满足孩子,那么孩子会用各种方式*大闹,直到父母妥协,这不就是固执的一种表现吗?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实行的是严格式教育,不允许孩子有一点过失,一旦出现失误,轻则训斥重责打骂,长此以往,孩子的反抗心尤其强烈,就算真的是自己的错也不肯低头,越来越固执。

  另外,有一部分孩子的固执性格是出自父母的心理暗示。比如孩子有时耍耍小性子,家长马上会用任性、犯倔这些词汇来形容孩子,给孩子贴上标签后,孩子会认为:哦,我原来是这种孩子。他想不固执都难。

  二、怎样帮助固执的宝宝

  1、不去讽刺孩子固执的后果

  孩子固执于自己去完成某件事情,但却受能力限制很难做好,比如想自己穿袜子,却怎么穿都穿不上,这时家长一定不要对宝宝说:你看,我说你穿不上吧!而是对宝宝说:穿不上没关系,妈妈帮你!然后很自然的去帮助宝宝。

  2、不必一味压倒

  孩子的固执如果合理,那就让他们自己做主去做吧,等到自己无法完成时,他们会向家长求助的。这样更容易培养起孩子的独立与自信!

  对于孩子所固执的事情,如果没有危险性,家长可以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孩子去做,但若不合理有危险,那家长应该巧妙的引导孩子放弃做这件危险的事,对于固执的孩子要理解,但也要有规矩哦!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3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很多同学,都是在初中时代就确立自己的优势,打下很好的数理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了高中就会越来越突出,直至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前一段时间,就有一位孩子的妈妈找到我,很痛心的向我诉说,后来竟忍不住落泪。这位家长大学毕业,拥有一个很好的工作,可为了孩子中考,她辞去工作,专门陪着孩子,辅导孩子功课,陪孩子上补习班,可以说是付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可孩子的成绩却总是提高不上去,心思也总是放不到学习上来。这里就存在一个与孩子沟通,怎样帮助孩子的问题。

  那么,怎样与孩子沟通才能起到引导,帮助孩子,促进他学习的目的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初中的孩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1、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2、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北京青年报上就曾有过一则报道,一个13岁的天才儿童,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可是他无法自己料理日常生活,无法与其它的同学相处。入学不久就被退学了。原来,他过去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打理,就连学习也是妈妈跟着一起学,学完后再教给他的。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综合上面的特点,我们给家长们提供以下这些建议,以供参考:

  1、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

  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2、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

  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3、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去年,我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喜欢在做作业的时候看电视,他的爸爸妈妈为了改正他的毛病,在孩子学习时,不仅不让孩子看,自己也不看电视,避免孩子分心,效果特别好。

  4、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5、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

  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6、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

  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4

  七心”协力有效沟通

  在亲子沟通的问题上,家长究竟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呢?有专家认为至少需要童心、真心、细心、专心、耐心、恒心以及狠心,“七心协力”,才会有好的效果。

  家长要有童心感,知童趣。这颗童心里装着好奇、幼稚、善良、乐观以及自由。做父母的若是昂着高高的头,老是用*的思维去看儿童的世界和问题,就永远走不进儿童的心灵。

  同时,家长要用真心换来孩子的信赖。说父母对孩子不真心,很多人都会反对。但是想想家长为孩子进名校、上兴趣班,有没有与同事邻居攀比的动机?有多少事情听取了孩子的想法或者征得孩子的同意后才敲定下来的?家长犯了错误、对孩子造成了伤害时,能够真心地认错,并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吗?尊重和民主可能是一件非常美丽的外衣。

  明智的沟通还需要一点“狠心”来把握尺度。“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和危险时,看他是否敢于对父母说。衡量亲子关系好坏的高线是当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看父母是否敢于惩戒孩子以及孩子是否能够承担责任。”显然,做到后者是需要一点狠心的,但狠心不是体罚,更不能是家庭暴力,是要把握度的。

  亲子沟通有“戒律”

  亲子沟通还有不少禁忌,家长应尽力避免。从沟通的话题看,忌三句话不离“学习”。孩子还需要健康、友谊、兴趣爱好、以及自由的心境等。除了谈学习还是谈学习的亲子沟通会非常无聊。忌无原则地攀比,把孩子比得一无是处,信心全无。

  从沟通的途径看,要忌面对面地单一说教。沟通的途径很多,可以谈话、可以玩游戏、可以去远足野炊、也可以书信,单一的形式只会产生单一的效果甚至没有效果;从沟通的方式看,忌父母观点不一;忌父母双重打压;忌冷言与拳脚。这些不能全部戒掉,也要尽力而为。

  坚持寻找有效的沟通方法。争吵、责骂或不理睬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但都不是有效的沟通方法。争吵、责骂是用声调、身体语言和文字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或不接受。不理睬是表达出“我不愿意和你沟通”的信息。然而,父母和孩子总要在一起生活,而双方是最能相互关心的人,如果大家因为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膜,家里就缺少和谐和快乐,不利于大家的身心健康。有效的沟通至少应表达出“我想了解你”,“我不拒绝你”的信息,在这个前提下,表达自己的看法。如果以前沟通的方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不等于没有更好的方法可行,坚持寻找新的方法并努力尝试,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特点的方法。

  沟通需要热身

  用愉快的语调和孩子打招呼;察言观色,确定孩子有心情及时间说话;问孩子现在是否能和他聊聊,征求他的同意;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切入。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5

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想分享、以及和各位探讨的是:“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和谐,怎样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才能帮他们*稳度过青春叛逆期”。

  大家都知道我们家有三个年龄跨度相当大的孩子,大的上初二,小的才刚上幼儿园小班。身为母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他们*安顺利长大就是我和他们之间沟通的目的!我们群内很多人只有一个孩子,一般的是两个孩子,而我却是三个孩子,因此在沟通方面我要比大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不过,这也使我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今天,我想重点分享和正在青春逆反期的老大的一些沟通技巧,希望能给家有青春叛逆期孩子的父母带来一些帮助,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和我一样的苦恼和担忧:我家的乖宝宝怎么上了初中后变得好难管教?什么都要听他们的!做错事多批评几句就要顶嘴!有的孩子骂狠了甚至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导致一些不好的情况出现……

  我常常觉得父母教育孩子,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我们要和孩子斗,要和自身的种种弱点(比如贪玩、易怒、不能持久等)斗,要和社会环境斗……要想打赢这场战斗,我们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对手,也就是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会出现剧烈的变化,面对这些,他们的情绪难免出现波动。他们会觉得自己懂的已经太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父母懂得还要多,所以渴望像大人一般独立,像大人一般得到尊重。其实这些都是好事,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在这里我不想说那些大家都懂的大道理,就说说自己在日常当中是如何和孩子沟通的吧。在说这些之前,我想说一句我经常和孩子说的话:最好的修养就是将心比心。我不喜欢整天听人唠叨,所以,我尽量避免唠叨孩子。

  我总结出五个和孩子沟通的小法宝。

  我的第一个法宝:当孩子出现错误,用写信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任何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是需要沟通的,而且是要建立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双方都很愉快的前提之下的沟通。以前,我的性子很急躁,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容易因为恼怒而冲动地说一些伤害到他们的话,结果,我发现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更不稳定,和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糟。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得想法改变。后来,我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启发,便试着在发现孩子犯错时写条子,再后来变成写信。在写给他们的信里面,我会讲一些故事,让他们从别人的故事中比对出自己的错误。在用这个方法时,我分析问题、指出孩子不足时的的头脑是冷静、清晰的,孩子们接受批评或建议时的头脑也是冷静、清晰的,这样子一来,我和孩子之间便避免了很多因情绪失控而产生的冲突,双方的关系也自然而然的好了。

  我的第二个法宝:陪孩子看电视、电影或同一本书等。

  很多的父母会说,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好像无话可说了。这方面的困扰,我好像还没出现,因为我会和孩子们同看一些电视(我们一般看记录片和科教片)、电影或课外书,看完之后,我们会一起讨论电视或电影中的情节,发表对剧中情节或人物或自然环境等等的看法。尤其是看书,我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哪本书好看,哪本书不好看,或者就书的作者和写作手法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些讨论中,我会问孩子,你和你的同学现在喜欢哪些书,为什么喜欢?有时候,我还会问孩子喜欢听什么歌,要她把自己喜欢或同学中最流行的歌介绍给我听听。

  我的第三个法宝:和孩子一起运动。

  说到运动,我做得很不够,因此我们家孩子也不太爱运动,到现在我们家老大都还没学会骑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后来,我只好叫孩子爸爸带大家一起去游泳,因为我们家两个大的孩子前几年学会了游泳。在游泳当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嬉戏,亲子之间的感情便在这些嬉戏笑闹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们还会向他们讨教如何做蛙泳或蝶泳的动作。在充当老师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觉得自己特别棒,也就是说,他们会特有成就感。说到成就感,我想说句题外话,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成就感来对抗这个世界的种种挫折,小孩也不例外。还有,据科学家研究证明,运动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会使人的大脑中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是一种可以使人变得更快乐的物质。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自己心烦时来一场大汗淋漓的跑步之后,是不是也会开心得多?

  我的第四个法宝,适当示弱,告诉孩子:你让我受伤了。

  有的家长会认为在孩子面前示弱会失去威信,影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对于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觉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没有人是万能的神,每个人都有长处或短处,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失败或不如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人能接受自己的种种不如人,他的心里就会少掉很多的不良情绪,比如挫败感、嫉妒心等,这样人的心态会比较*和,比较容易满足,这些也是使人内心真正快乐的必备元素。所以,我会告诉孩子:妈妈做事累到了,妈妈的身体有点疼痛,某些事情使妈妈觉得力不从心,妈妈被某些人或事伤害到了……

  我的第五个法宝,带他们一起劳动。

  这第五个法宝我其实不舍得使用,不过以后我会尽量的多用。我常常会想:为什么孩子不懂自己的艰辛?为什么自己小时候那么体贴父母、那么乖巧听话?为什么我们的成长没那么多让父母头痛的叛逆?答案就是劳动。我们小时候有几个不用跟着父母上山下地?有几个人不知道父母养活我们的艰辛?有个词叫“感同身受”,意思是: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一样。对这个词,我一直表示不敢认同,试问,没有相同的经历、没有亲身经历,感觉能一样吗?能产生共情吗?

  暑假时,我们家孩子做作业爱拖拉磨蹭,我一时火起,就叫她不要做了,和我们大人一起搬木皮,并且还给点工资。结果搬了半天后,她就嫌太累,不肯再干了。我见此就说:父母就是靠做这个挣钱养活你们的,不喜欢干就多读点书去干点别的什么!此后,孩子写作业就变得越来越认真了起来。意识到这点,现在我每天都会带着老三一起做家务,让他站在凳子上面炒菜,母子俩说说笑笑,其乐无穷。我想,只要我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他一定会长成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和孩子沟通这些事情,也是可以巧妙点的。有一次,孩子把我手里的东西夺了,我去追着要,结果追来追去追不到,无可奈何,我便倒到地上假装像个孩子一样大哭大闹。结果,孩子看了又气又好笑,只好乖乖的举手投降,把东西还了给我。当然,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我们家的孩子是吃软不吃硬的,我只好用这种耍赖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找出他们的软胁,想出合适的方法来沟通。

  好的,我的方法大概也就是这么多了,希望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意义。最后,我想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家长朋友们真正用心去寻找适合孩子的沟通方法,是没有做不到的。

  孩子是家庭、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相信只要大家尽量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成为一个让我们在年老时省心省力的孩子!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6

  (一)避免两极教育误区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权利给孩子

  徐教授称,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下放各种权利,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自*“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徐教授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支配权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表决权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隐私权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徐教授称,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三)亲子沟通有技巧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徐教授介绍了几条比较实用的亲子沟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从学习入题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成绩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孩子犯错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这样,再叛逆的孩子也会和自己的父母成为朋友。因此,希望家长在与叛逆期孩子沟通时,应注意以上的三大原则,正确看待孩子的叛逆期。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7

  注意倾听

  初中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倾听,用心倾听孩子的诉求,对于孩子诉说的内容,一定要用心的倾听,并且最好能够给出适当且满意的回应,这样才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宽容与严格相结合

  家长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说的最多的也是“严格要求”。的确,严格要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使孩子按照*理想的模式发展,少走弯路,这方面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但是更多的还是要宽容,宽容更多的是对孩子感情、心灵上的宽容,让孩子有健康的心态在宽松的环境下接受严格的教育。

  *等交流

  家长在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等的交流,不能居高临下的命令孩子,如果总是命令孩子一方面可能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孩子胆小怕事,不敢表达自己。

  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侦查举止会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属于孩子的隐私。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8

  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想分享、以及和各位探讨的是:“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和谐,怎样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才能帮他们*稳度过青春叛逆期”。

  大家都知道我们家有三个年龄跨度相当大的孩子,大的上初二,小的才刚上幼儿园小班。身为母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他们*安顺利长大就是我和他们之间沟通的目的!我们群内很多人只有一个孩子,一般的是两个孩子,而我却是三个孩子,因此在沟通方面我要比大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不过,这也使我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今天,我想重点分享和正在青春逆反期的老大的一些沟通技巧,希望能给家有青春叛逆期孩子的父母带来一些帮助,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和我一样的苦恼和担忧:我家的乖宝宝怎么上了初中后变得好难管教?什么都要听他们的!做错事多批评几句就要顶嘴!有的孩子骂狠了甚至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导致一些不好的情况出现……

  我常常觉得父母教育孩子,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我们要和孩子斗,要和自身的种种弱点(比如贪玩、易怒、不能持久等)斗,要和社会环境斗……要想打赢这场战斗,我们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对手,也就是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会出现剧烈的变化,面对这些,他们的情绪难免出现波动。他们会觉得自己懂的已经太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父母懂得还要多,所以渴望像大人一般独立,像大人一般得到尊重。其实这些都是好事,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在这里我不想说那些大家都懂的大道理,就说说自己在日常当中是如何和孩子沟通的吧。在说这些之前,我想说一句我经常和孩子说的话:最好的修养就是将心比心。我不喜欢整天听人唠叨,所以,我尽量避免唠叨孩子。

  我总结出五个和孩子沟通的小法宝。

  我的第一个法宝:当孩子出现错误,用写信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任何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是需要沟通的,而且是要建立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双方都很愉快的前提之下的沟通。以前,我的性子很急躁,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容易因为恼怒而冲动地说一些伤害到他们的话,结果,我发现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更不稳定,和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糟。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得想法改变。后来,我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启发,便试着在发现孩子犯错时写条子,再后来变成写信。在写给他们的信里面,我会讲一些故事,让他们从别人的故事中比对出自己的错误。在用这个方法时,我分析问题、指出孩子不足时的的头脑是冷静、清晰的,孩子们接受批评或建议时的头脑也是冷静、清晰的,这样子一来,我和孩子之间便避免了很多因情绪失控而产生的冲突,双方的关系也自然而然的好了。

  我的第二个法宝:陪孩子看电视、电影或同一本书等。

  很多的父母会说,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好像无话可说了。这方面的困扰,我好像还没出现,因为我会和孩子们同看一些电视(我们一般看记录片和科教片)、电影或课外书,看完之后,我们会一起讨论电视或电影中的情节,发表对剧中情节或人物或自然环境等等的看法。尤其是看书,我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哪本书好看,哪本书不好看,或者就书的作者和写作手法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些讨论中,我会问孩子,你和你的同学现在喜欢哪些书,为什么喜欢?有时候,我还会问孩子喜欢听什么歌,要她把自己喜欢或同学中最流行的歌介绍给我听听。

  我的第三个法宝:和孩子一起运动。

  说到运动,我做得很不够,因此我们家孩子也不太爱运动,到现在我们家老大都还没学会骑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后来,我只好叫孩子爸爸带大家一起去游泳,因为我们家两个大的孩子前几年学会了游泳。在游泳当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嬉戏,亲子之间的感情便在这些嬉戏笑闹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们还会向他们讨教如何做蛙泳或蝶泳的动作。在充当老师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觉得自己特别棒,也就是说,他们会特有成就感。说到成就感,我想说句题外话,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成就感来对抗这个世界的种种挫折,小孩也不例外。还有,据科学家研究证明,运动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会使人的大脑中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是一种可以使人变得更快乐的物质。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自己心烦时来一场大汗淋漓的跑步之后,是不是也会开心得多?

  我的第四个法宝,适当示弱,告诉孩子:你让我受伤了。

  有的家长会认为在孩子面前示弱会失去威信,影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对于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觉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没有人是万能的神,每个人都有长处或短处,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失败或不如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人能接受自己的种种不如人,他的心里就会少掉很多的不良情绪,比如挫败感、嫉妒心等,这样人的心态会比较*和,比较容易满足,这些也是使人内心真正快乐的必备元素。所以,我会告诉孩子:妈妈做事累到了,妈妈的身体有点疼痛,某些事情使妈妈觉得力不从心,妈妈被某些人或事伤害到了……

  我的第五个法宝,带他们一起劳动。

  这第五个法宝我其实不舍得使用,不过以后我会尽量的多用。我常常会想:为什么孩子不懂自己的艰辛?为什么自己小时候那么体贴父母、那么乖巧听话?为什么我们的成长没那么多让父母头痛的叛逆?答案就是劳动。我们小时候有几个不用跟着父母上山下地?有几个人不知道父母养活我们的艰辛?有个词叫“感同身受”,意思是: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一样。对这个词,我一直表示不敢认同,试问,没有相同的经历、没有亲身经历,感觉能一样吗?能产生共情吗?

  暑假时,我们家孩子做作业爱拖拉磨蹭,我一时火起,就叫她不要做了,和我们大人一起搬木皮,并且还给点工资。结果搬了半天后,她就嫌太累,不肯再干了。我见此就说:父母就是靠做这个挣钱养活你们的,不喜欢干就多读点书去干点别的什么!此后,孩子写作业就变得越来越认真了起来。意识到这点,现在我每天都会带着老三一起做家务,让他站在凳子上面炒菜,母子俩说说笑笑,其乐无穷。我想,只要我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他一定会长成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和孩子沟通这些事情,也是可以巧妙点的。有一次,孩子把我手里的东西夺了,我去追着要,结果追来追去追不到,无可奈何,我便倒到地上假装像个孩子一样大哭大闹。结果,孩子看了又气又好笑,只好乖乖的举手投降,把东西还了给我。当然,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我们家的孩子是吃软不吃硬的,我只好用这种耍赖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找出他们的软胁,想出合适的方法来沟通。

  好的,我的方法大概也就是这么多了,希望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意义。最后,我想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家长朋友们真正用心去寻找适合孩子的沟通方法,是没有做不到的。

  孩子是家庭、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相信只要大家尽量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成为一个让我们在年老时省心省力的孩子!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9

  1、真正地去“听”你的孩子讲话。当孩子和父母交谈时,父母应该“停止手中所作的一切事情”。如果父母继续他们在做的事情,孩子会认为父母对他们所说的事情不在乎。

  2、不管孩子说什么,千万别笑他。孩子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

  3、主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当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担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担忧的心理负担,但有时不妨主动地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对事情的看法,孩子当然也就比较容易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了。

  4、必要的时候只要倾听,不要说教。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让孩子把真实感受说出来,要诚信的听,不要急于说教。如果你与孩子一开始聊天就开始变成“你说教孩子听训”的模式,那么这样的聊天相信有第一次,第二次,孩子就不会与你第三次的聊天。在与孩子聊天的过程之中只有正确的方法,我们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

  5、充分利用身体语言。目光的接触、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将上身略为前倾地听孩子讲话等,这些小动作,皆能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当然,也别心急,指望一坐下来,孩子就会滔滔不绝地开讲,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已准备和他“聊”了。

  6、了解孩子的想法。大部分时间,孩子只是想从他信任的*中,确定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所以,我们可在了解情况后,做个回答或支持。

  7、成为孩子受到鼓励的来源。当孩子信任父母,有疑难时和父母商量时,父母要让孩子觉得他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与认可。而不能让他有自己很无用,做了许多让父母失望的事情的感受。当孩子来到跟前,向父母述说时,父母要认真听,并不时给与他一些鼓励的话语。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

  一、孩子固执的原因

  1、孩子的天然敏感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2岁后变得特别喜欢说“不”,这实际上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自我意识的增强,让他们对待某些事物越来越主观,而这个过程是孩子必须经历的,我们称它为“执拗敏感期”。

  所以说,这时的宝宝固执并不是脾气坏,只是他们自己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要求与安排,他们想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想让别人了解这一点,但又因为能力有限,就会经常和家长的主张产生冲突。愿望达成之路被阻挠时,沮丧、失败、委屈会让孩子大哭。

  2、家长的错误

  小部分孩子的固执是受遗传因素影响,大部分孩子的固执都和父母的教育有关。比如说父母十分娇惯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无论是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家长都乐意帮孩子达成。过量的关爱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长时间下来,偶尔一次没有满足孩子,那么孩子会用各种方式*大闹,直到父母妥协,这不就是固执的一种表现吗?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实行的是严格式教育,不允许孩子有一点过失,一旦出现失误,轻则训斥重责打骂,长此以往,孩子的反抗心尤其强烈,就算真的是自己的错也不肯低头,越来越固执。

  另外,有一部分孩子的固执性格是出自父母的心理暗示。比如孩子有时耍耍小性子,家长马上会用任性、犯倔这些词汇来形容孩子,给孩子贴上标签后,孩子会认为:哦,我原来是这种孩子。他想不固执都难。

  二、怎样帮助固执的宝宝

  1、不去讽刺孩子固执的后果

  孩子固执于自己去完成某件事情,但却受能力限制很难做好,比如想自己穿袜子,却怎么穿都穿不上,这时家长一定不要对宝宝说:你看,我说你穿不上吧!而是对宝宝说:穿不上没关系,妈妈帮你!然后很自然的去帮助宝宝。

  2、不必一味压倒

  孩子的固执如果合理,那就让他们自己做主去做吧,等到自己无法完成时,他们会向家长求助的。这样更容易培养起孩子的独立与自信!

  对于孩子所固执的事情,如果没有危险性,家长可以给孩子充分的空间让孩子去做,但若不合理有危险,那家长应该巧妙的引导孩子放弃做这件危险的事,对于固执的孩子要理解,但也要有规矩哦!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扩展3)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10篇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1

  感谢老师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家长一起交流“关于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下面谈谈我们家的做法。主要有六点:

  1、要树立家长的形象。家长要爱学习、爱工作,少打牌、少打麻将、少争吵。同时,家长之间要团结、和谐、协商,在孩子心中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做好榜样。

  2、要进行适当的分工。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两个家长一起上。等大家都*静了,另一个家长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先检讨《资料库》家长的做法,再指出孩子该如何如何。

  3、要参与孩子的活动。家长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锻炼、游戏、娱乐,参与孩子的活动,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才有共同的语言。

  4、要关心孩子的利益。*如果不关心群众的利益,干群关系就会紧张。电脑游戏、MP3、奖金、肯德鸡等都是孩子的利益。你关心他的利益,他才把当你朋友,才跟你说心里话。

  5、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孩子大了,对情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家长要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与孩子说话,态度要诚恳,要尊重孩子,孩子才愿意与家长沟通。

  6、要讲究谈话的技巧。家长与 孩子谈话,不要见面就指责,要本着“爱心、信心、耐心,不定性、不指责、不失望”的心理,采用“先外后内”、“先轻后重”、“先扬后抑”的谈话技巧。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2

  今天我想分享、以及和各位探讨的是:“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和谐,怎样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才能帮他们*稳度过青春叛逆期”。

  大家都知道我们家有三个年龄跨度相当大的孩子,大的上初二,小的才刚上幼儿园小班。身为母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他们*安顺利长大就是我和他们之间沟通的目的!我们群内很多人只有一个孩子,一般的是两个孩子,而我却是三个孩子,因此在沟通方面我要比大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不过,这也使我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今天,我想重点分享和正在青春逆反期的老大的一些沟通技巧,希望能给家有青春叛逆期孩子的父母带来一些帮助,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和我一样的苦恼和担忧:我家的乖宝宝怎么上了初中后变得好难管教?什么都要听他们的!做错事多批评几句就要顶嘴!有的孩子骂狠了甚至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导致一些不好的情况出现……

  我常常觉得父母教育孩子,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我们要和孩子斗,要和自身的种种弱点(比如贪玩、易怒、不能持久等)斗,要和社会环境斗……要想打赢这场战斗,我们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对手,也就是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会出现剧烈的变化,面对这些,他们的情绪难免出现波动。他们会觉得自己懂的已经太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父母懂得还要多,所以渴望像大人一般独立,像大人一般得到尊重。其实这些都是好事,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在这里我不想说那些大家都懂的大道理,就说说自己在日常当中是如何和孩子沟通的吧。在说这些之前,我想说一句我经常和孩子说的话:最好的修养就是将心比心。我不喜欢整天听人唠叨,所以,我尽量避免唠叨孩子。

  我总结出五个和孩子沟通的小法宝。

  我的第一个法宝:当孩子出现错误,用写信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任何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是需要沟通的,而且是要建立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双方都很愉快的前提之下的沟通。以前,我的性子很急躁,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容易因为恼怒而冲动地说一些伤害到他们的话,结果,我发现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更不稳定,和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糟。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得想法改变。后来,我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启发,便试着在发现孩子犯错时写条子,再后来变成写信。在写给他们的信里面,我会讲一些故事,让他们从别人的故事中比对出自己的错误。在用这个方法时,我分析问题、指出孩子不足时的的头脑是冷静、清晰的,孩子们接受批评或建议时的头脑也是冷静、清晰的,这样子一来,我和孩子之间便避免了很多因情绪失控而产生的冲突,双方的关系也自然而然的好了。

  我的第二个法宝:陪孩子看电视、电影或同一本书等。

  很多的父母会说,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好像无话可说了。这方面的困扰,我好像还没出现,因为我会和孩子们同看一些电视(我们一般看记录片和科教片)、电影或课外书,看完之后,我们会一起讨论电视或电影中的情节,发表对剧中情节或人物或自然环境等等的看法。尤其是看书,我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哪本书好看,哪本书不好看,或者就书的作者和写作手法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些讨论中,我会问孩子,你和你的同学现在喜欢哪些书,为什么喜欢?有时候,我还会问孩子喜欢听什么歌,要她把自己喜欢或同学中最流行的歌介绍给我听听。

  我的第三个法宝:和孩子一起运动。

  说到运动,我做得很不够,因此我们家孩子也不太爱运动,到现在我们家老大都还没学会骑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后来,我只好叫孩子爸爸带大家一起去游泳,因为我们家两个大的孩子前几年学会了游泳。在游泳当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嬉戏,亲子之间的感情便在这些嬉戏笑闹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们还会向他们讨教如何做蛙泳或蝶泳的动作。在充当老师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觉得自己特别棒,也就是说,他们会特有成就感。说到成就感,我想说句题外话,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成就感来对抗这个世界的种种挫折,小孩也不例外。还有,据科学家研究证明,运动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会使人的大脑中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是一种可以使人变得更快乐的物质。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自己心烦时来一场大汗淋漓的跑步之后,是不是也会开心得多?

  我的第四个法宝,适当示弱,告诉孩子:你让我受伤了。

  有的家长会认为在孩子面前示弱会失去威信,影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对于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觉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没有人是万能的神,每个人都有长处或短处,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失败或不如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人能接受自己的种种不如人,他的心里就会少掉很多的不良情绪,比如挫败感、嫉妒心等,这样人的心态会比较*和,比较容易满足,这些也是使人内心真正快乐的必备元素。所以,我会告诉孩子:妈妈做事累到了,妈妈的身体有点疼痛,某些事情使妈妈觉得力不从心,妈妈被某些人或事伤害到了……

  我的第五个法宝,带他们一起劳动。

  这第五个法宝我其实不舍得使用,不过以后我会尽量的多用。我常常会想:为什么孩子不懂自己的艰辛?为什么自己小时候那么体贴父母、那么乖巧听话?为什么我们的成长没那么多让父母头痛的叛逆?答案就是劳动。我们小时候有几个不用跟着父母上山下地?有几个人不知道父母养活我们的艰辛?有个词叫“感同身受”,意思是: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一样。对这个词,我一直表示不敢认同,试问,没有相同的经历、没有亲身经历,感觉能一样吗?能产生共情吗?

  暑假时,我们家孩子做作业爱拖拉磨蹭,我一时火起,就叫她不要做了,和我们大人一起搬木皮,并且还给点工资。结果搬了半天后,她就嫌太累,不肯再干了。我见此就说:父母就是靠做这个挣钱养活你们的,不喜欢干就多读点书去干点别的什么!此后,孩子写作业就变得越来越认真了起来。意识到这点,现在我每天都会带着老三一起做家务,让他站在凳子上面炒菜,母子俩说说笑笑,其乐无穷。我想,只要我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他一定会长成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和孩子沟通这些事情,也是可以巧妙点的。有一次,孩子把我手里的东西夺了,我去追着要,结果追来追去追不到,无可奈何,我便倒到地上假装像个孩子一样大哭大闹。结果,孩子看了又气又好笑,只好乖乖的举手投降,把东西还了给我。当然,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我们家的孩子是吃软不吃硬的,我只好用这种耍赖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找出他们的软胁,想出合适的方法来沟通。

  好的,我的方法大概也就是这么多了,希望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意义。最后,我想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家长朋友们真正用心去寻找适合孩子的沟通方法,是没有做不到的。

  孩子是家庭、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相信只要大家尽量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成为一个让我们在年老时省心省力的孩子!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3

  一、孩子生气时,父母要保持冷静。

  孩子火冒三丈时,父母可千万别跟着激动,否则接下来只会吵得不可开交。此时父母的最高行为原则是:孩子越火,父母越冷。

  二、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希望受到尊重。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他们保有自己的隐私,侦查举止会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父母和孩子可以制订一个专属的“孩子的隐私合同”,写下什么事情父母可以知道,哪些事情属于孩子的隐私。

  三、批评孩子的行为,而非人格特质。

  告诉孩子,他有些地方做错了。当父母批评行为本身,孩子知道他只要改进行为,就有可能改善他在父母心目中形象。父母如果对孩子说“你这个笨蛋!”“你这个不争气的人!”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对他这个人有成见,可能打消了改变的念头。

  四、当孩子分享心事时,不要做出早就了解的模样。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的感受是独特而唯一的",所以当大人一眼就看穿他们的行为动机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无趣而且不愉快。当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些成长的心得,父母应该积极配合,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听孩子的心声。

  五、当顾问,不当领导。

  在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时,父母说话时的语气十分重要。如果用命令口吻,可能会吃闭门羹,换一种语气就会更贴近孩子的内心,如“我建议你可以考虑……”。

  六、不说“但是”。

  有些父母常希望和孩子交流,于是他们耐着性子听完了孩子要说的事,接下来就说:“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你的想法是错的。”父母使用“但是”一词,会让孩子渐渐感受到父母并为未认真倾听自己,不过摆姿态,从而厌倦交流。家长可以用“如果……会更好”句型来取代“……但是……”。

  七、澄清语意的沟通法。

  孩子很容易对父母的意见有过多错误的解读,因而造成不必要的情绪反弹。为了避免这样的误会,父母可以用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就是做语意上的澄清—— “我的意思不是……,我的意思是……”。

  八、做建设性的批评。

  孩子行为不当时,父母应使用建设性的批评技巧来开口,以成功地协助孩子矫正行为。例如,孩子早上出门,来不及吃早饭。建设性的批评做法,则应该是谈事件、感觉、期望和好处。如“你今早出门没吃早饭。我很担心,你这样做会伤身体。我希望从明天开始,你每天都吃早饭,这样一来,你就更有精神,也能长得更高!”

  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亲子沟通时,要多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不再是父母一言行,和谐的与孩子相处。掌握上述的八大法则,轻松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打破隔阂。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4

  许多家长一直觉得现在的孩子不理解当父母的心,觉得自己的孩子很不懂事,从不听父母的教导,很任性。但当父母的是否想过自己有没有很好地与自己的孩子沟通过。暑假期间,大多数家长都因工作忙没有时间或经济条件不允许,故不能带孩子外出旅游,但*时也很少有时间陪孩子,有时就只在吃饭的时候叮嘱几句,叫孩子要好好复习功课,不要只顾着玩,跟*时上学时间差不多,也没有特别的沟通。

  在这里提出几个在暑假里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方式供家长们参考:

  一、带孩子外出旅游

  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去参观古迹名胜;没钱也没关系,因为没钱人也有没钱人旅游方式。一般的孩子都对外面充满好奇心,这一游,不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在欣赏自然美景的过程中与孩子进行了一次很好的交流,同时也清洗了孩子被“污染”了的心灵。

  二、带孩子参观自己的单位或工作场所

  让自己的孩子明白自己为了赚钱供他们读书不辞劳苦,让孩子从中感受到父母的伟大。这种情境下,孩子们都会默默地下定决心,好好读书,为父母争一口气。

  三、晚上尽量拒绝一些可去可不去的邀请或少打几回麻将

  用一些时间像朋友般地陪孩子看看共同喜欢的电视节目或电影;家里有电脑,可以陪孩子一起上网,引导他们健康上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四、陪孩子逛逛街,从中让对方了解彼此的爱好。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5

  感谢老师的信任,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和各位家长一起交流“关于与孩子沟通的话题”。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下面谈谈我们家的做法。主要有六点:

  1、要树立家长的形象。家长要爱学习、爱工作,少打牌、少打麻将、少争吵。同时,家长之间要团结、和谐、协商,在孩子心中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做好榜样。

  2、要进行适当的分工。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不要两个家长一起上。等大家都*静了,另一个家长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先检讨《资料库》家长的做法,再指出孩子该如何如何。

  3、要参与孩子的活动。家长要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锻炼、游戏、娱乐,参与孩子的活动,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才有共同的语言。

  4、要关心孩子的利益。*如果不关心群众的利益,干群关系就会紧张。电脑游戏、MP3、奖金、肯德鸡等都是孩子的利益。你关心他的利益,他才把当你朋友,才跟你说心里话。

  5、要尊重孩子的情感。孩子大了,对情感的要求越来越高,渴望得到家长的尊重。家长要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与孩子说话,态度要诚恳,要尊重孩子,孩子才愿意与家长沟通。

  6、要讲究谈话的技巧。家长与 孩子谈话,不要见面就指责,要本着“爱心、信心、耐心,不定性、不指责、不失望”的心理,采用“先外后内”、“先轻后重”、“先扬后抑”的谈话技巧。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6

  总有父母抱怨,慢慢地搞不懂孩子的一些做法,不妨试试一下几个方法,你就会发现,读懂孩子的心思并不是一件难事。

  *等相处

  小明已经5岁了,在家里,父母叫他做事情时常常会这样说,“去把杯子拿来”,“把报纸拿来”,“赶快去弹钢琴”。

  虽然有时候小明很愿意去做这些事情,可是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反倒没有动力了。

  点评:“把杯子拿来”和“帮妈妈把杯子拿来”两句话,在*听起来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却会有很大的不同。孩子虽小,但同样不喜欢命令式口吻,喜欢受人委托。所以,每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角色,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等的地位,“你要”、“你应该”、“你不能”等词语会常常挂在嘴边,其结果是家长谈得越多,就越可能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渐渐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愿望。

  学会倾听孩子

  3岁的小新是家里的小皇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十分宠爱。小新的爱好是看图画书,等爸妈回来,他就要手舞足蹈地跟父母汇报“读后感”,但由于他说话不清楚、表达吃力,爸爸往往听到一半就看报纸去了,任由小新自说自话。

  成长心理点评: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候,往往只顾自己“畅所欲言”,这其实是在堵塞孩子的耳朵或让他们闭嘴,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为最常见的错误——说教。孩子也有渴望交流的愿望,他们也希望自己的话能被好好倾听。

  每当孩子跟父母说话时,父母应尽可能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全神贯注地听孩子说话,这能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在意听他说话,孩子感到受到尊重和鼓励,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勿以亲友做对比

  “你看,隔壁的小涛都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你还什么都不会,你怎样才能赶上人家啊?”“楼下的那个妮妮实在太不像话了,去年读一年级以来,数学从来没考及格过,将来你可别这样。”读大班的小菲现在最怕听到妈妈提小涛、妮妮,原来大家常常在一块玩,可是自从听了妈妈的唠叨,她都不知道自己还要不要和他们一块玩了。

  点评:儿童由于抽象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不要给他们一个笼统的“好孩子”、“坏孩子”的概念,而应该具体和清楚,更多时候还需要一个样本。不过,这个样本最好是从故事书、动画片、文学典籍中寻找,会比较稳妥。父母若是以亲戚朋友为例,恐怕会为自己的孩子将来建立人际关系制造难题;另一方面,父母片面的评价会无形中伤害到其他人。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7

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想分享、以及和各位探讨的是:“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使彼此的关系更和谐,怎样和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才能帮他们*稳度过青春叛逆期”。

  大家都知道我们家有三个年龄跨度相当大的孩子,大的上初二,小的才刚上幼儿园小班。身为母亲,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和谐,让他们*安顺利长大就是我和他们之间沟通的目的!我们群内很多人只有一个孩子,一般的是两个孩子,而我却是三个孩子,因此在沟通方面我要比大家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不过,这也使我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今天,我想重点分享和正在青春逆反期的老大的一些沟通技巧,希望能给家有青春叛逆期孩子的父母带来一些帮助,也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和建议。

  相信很多父母都会有和我一样的苦恼和担忧:我家的乖宝宝怎么上了初中后变得好难管教?什么都要听他们的!做错事多批评几句就要顶嘴!有的孩子骂狠了甚至逃学旷课、离家出走,导致一些不好的情况出现……

  我常常觉得父母教育孩子,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我们要和孩子斗,要和自身的种种弱点(比如贪玩、易怒、不能持久等)斗,要和社会环境斗……要想打赢这场战斗,我们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所以,我们要先了解对手,也就是孩子各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都会出现剧烈的变化,面对这些,他们的情绪难免出现波动。他们会觉得自己懂的已经太多,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父母懂得还要多,所以渴望像大人一般独立,像大人一般得到尊重。其实这些都是好事,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不也有过这样一段经历?

  在这里我不想说那些大家都懂的大道理,就说说自己在日常当中是如何和孩子沟通的吧。在说这些之前,我想说一句我经常和孩子说的话:最好的修养就是将心比心。我不喜欢整天听人唠叨,所以,我尽量避免唠叨孩子。

  我总结出五个和孩子沟通的小法宝。

  我的第一个法宝:当孩子出现错误,用写信的方式和他们沟通。

  任何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是需要沟通的,而且是要建立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双方都很愉快的前提之下的沟通。以前,我的性子很急躁,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时,容易因为恼怒而冲动地说一些伤害到他们的话,结果,我发现这样做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使孩子的情绪变得更不稳定,和他们的关系也越来越糟。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得想法改变。后来,我从《曾国藩家书》中得到启发,便试着在发现孩子犯错时写条子,再后来变成写信。在写给他们的信里面,我会讲一些故事,让他们从别人的故事中比对出自己的错误。在用这个方法时,我分析问题、指出孩子不足时的的头脑是冷静、清晰的,孩子们接受批评或建议时的头脑也是冷静、清晰的,这样子一来,我和孩子之间便避免了很多因情绪失控而产生的冲突,双方的关系也自然而然的好了。

  我的第二个法宝:陪孩子看电视、电影或同一本书等。

  很多的父母会说,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在一起,好像无话可说了。这方面的困扰,我好像还没出现,因为我会和孩子们同看一些电视(我们一般看记录片和科教片)、电影或课外书,看完之后,我们会一起讨论电视或电影中的情节,发表对剧中情节或人物或自然环境等等的看法。尤其是看书,我会和孩子一起讨论哪本书好看,哪本书不好看,或者就书的作者和写作手法等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些讨论中,我会问孩子,你和你的同学现在喜欢哪些书,为什么喜欢?有时候,我还会问孩子喜欢听什么歌,要她把自己喜欢或同学中最流行的歌介绍给我听听。

  我的第三个法宝:和孩子一起运动。

  说到运动,我做得很不够,因此我们家孩子也不太爱运动,到现在我们家老大都还没学会骑自行车和打羽毛球,后来,我只好叫孩子爸爸带大家一起去游泳,因为我们家两个大的孩子前几年学会了游泳。在游泳当中,我们会和孩子一起嬉戏,亲子之间的感情便在这些嬉戏笑闹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们还会向他们讨教如何做蛙泳或蝶泳的动作。在充当老师的过程中,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觉得自己特别棒,也就是说,他们会特有成就感。说到成就感,我想说句题外话,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成就感来对抗这个世界的种种挫折,小孩也不例外。还有,据科学家研究证明,运动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会使人的大脑中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这是一种可以使人变得更快乐的物质。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自己心烦时来一场大汗淋漓的跑步之后,是不是也会开心得多?

  我的第四个法宝,适当示弱,告诉孩子:你让我受伤了。

  有的家长会认为在孩子面前示弱会失去威信,影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对于这一点,我不认同,我觉得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没有人是万能的神,每个人都有长处或短处,坦然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失败或不如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一个人能接受自己的种种不如人,他的心里就会少掉很多的不良情绪,比如挫败感、嫉妒心等,这样人的心态会比较*和,比较容易满足,这些也是使人内心真正快乐的必备元素。所以,我会告诉孩子:妈妈做事累到了,妈妈的身体有点疼痛,某些事情使妈妈觉得力不从心,妈妈被某些人或事伤害到了……

  我的第五个法宝,带他们一起劳动。

  这第五个法宝我其实不舍得使用,不过以后我会尽量的多用。我常常会想:为什么孩子不懂自己的艰辛?为什么自己小时候那么体贴父母、那么乖巧听话?为什么我们的成长没那么多让父母头痛的叛逆?答案就是劳动。我们小时候有几个不用跟着父母上山下地?有几个人不知道父母养活我们的艰辛?有个词叫“感同身受”,意思是: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一样。对这个词,我一直表示不敢认同,试问,没有相同的经历、没有亲身经历,感觉能一样吗?能产生共情吗?

  暑假时,我们家孩子做作业爱拖拉磨蹭,我一时火起,就叫她不要做了,和我们大人一起搬木皮,并且还给点工资。结果搬了半天后,她就嫌太累,不肯再干了。我见此就说:父母就是靠做这个挣钱养活你们的,不喜欢干就多读点书去干点别的什么!此后,孩子写作业就变得越来越认真了起来。意识到这点,现在我每天都会带着老三一起做家务,让他站在凳子上面炒菜,母子俩说说笑笑,其乐无穷。我想,只要我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他一定会长成个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和孩子沟通这些事情,也是可以巧妙点的。有一次,孩子把我手里的东西夺了,我去追着要,结果追来追去追不到,无可奈何,我便倒到地上假装像个孩子一样大哭大闹。结果,孩子看了又气又好笑,只好乖乖的举手投降,把东西还了给我。当然,我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其他人,我们家的孩子是吃软不吃硬的,我只好用这种耍赖皮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找出他们的软胁,想出合适的方法来沟通。

  好的,我的方法大概也就是这么多了,希望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意义。最后,我想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家长朋友们真正用心去寻找适合孩子的沟通方法,是没有做不到的。

  孩子是家庭、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相信只要大家尽量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我们的孩子都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成为一个让我们在年老时省心省力的孩子!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8

  一、真诚相待,信任尊重家长。

  我们要真诚地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充分感觉到教师是真心地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着想,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家长,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二、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

  成功的老师通常是最佳的倾听者。倾听不意味着不说话,但倾听绝对是少说话。在倾听时,要听明白家长反映的事情和此次谈话的真正用意。

  任何教师,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家长的水*也在不断提高,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三、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素质和修养都不同,因此,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与不同类型的家长进行沟通。如:

  一是对于素质比较高的家长,我就坦率地将孩子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并主动地请他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他的意见和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二是对于那些比较溺爱孩子的家长,我就首先肯定其孩子的长处,给予真挚的赞赏和肯定,然后再用婉转的方法指出其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

  三是对于那些对孩子放任不管,把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的家长,要想办法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教育孩子的活动中来,开始主动关心孩子,主动与子女沟通,与学校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是对于后进生或是认为自己对孩子已经管不了的家长,我们应尽量挖掘其孩子的闪光点和特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和进步,对孩子的缺点适时地每次说一点,语气委婉,并提出改正孩子缺点的措施,重新燃起家长对孩子的希望,使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地与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配合我共同教育好孩子。

  五是对于个别不太讲理的家长,或是不理解学校的一些工作安排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沉住气,先让家长说完,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然后再耐心地以*静的语气与家长解释、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9

  专家:想要缓和孩子们的情绪,还是要依靠家长沟通技巧的提高和改善。为避免磨擦、缓解矛盾,这里为家长们提出六条建议;

  一、正确对待孩子缺点,切忌说话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二、学会留心静静聆听孩子说话,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受重视;

  三、学会以*等身份交谈,这会让孩子感到轻松自在;

  四、只做孩子的顾问、盟友,不做经理人,提出建议而不插手干预;

  五、家长要让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擅入他们房间,不问他们不想答的话;

  六、把想说的话写下来,以文字的形式进行交流,效果不错。

孩子与家长如何沟通10

  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父母是否时常会感觉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跟孩子说说知心话,他却心不在焉……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已经成为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那么,与孩子沟通,家长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方法一:制造亲子谈心花园

  相对于晚饭桌上的沟通,敏感型的孩子也许倾向于在他的“秘密花园”里说出他的“难言之隐”,比如某个街心公园,或小区游乐场的秋千上。专家认为,轻松的环境氛围,更容易诱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作为回报,父母不仅应当为其保密,而且可以提供自己儿时的类似事件、类似经验让孩子放松。并在倾听的过程中经常对孩子说:“别紧张”,“没关系”,“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

  方法二:固定谈心时间

  专家建议,要建立起“常态”的沟通习惯,规定一周至少有一天关掉电视,一家人一起来谈“令我烦心的事”。注意,不是让孩子一个人谈,那样会造成“审讯”式的紧张空气,而是每个人都谈,通过*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诉孩子,任何遭遇都不会遭致家人的讪笑,你的背后有我们;也告诉孩子,倾诉是有好处的,倾诉会让大家感觉更亲密。

  方法三:孩子以多元方式发泄

  父母应当意识到发泄是沟通的基础,对于表达能力还很弱的孩子而言,学会自控还是后话。例如,一个孩子被逼弹琴两个小时后,在纸上画了头发像电击一样竖起的妈妈,旁边写着:妈妈是个坏妈妈!妈妈看了,这时,不是针锋相对地斥责孩子的时候,而是等孩子的激烈情绪*复后,再找她谈:“为什么讨厌妈妈?你要讲出一个让妈妈服气的理由来。”

  也许,孩子此刻已经*静,脸上浮起羞愧的笑。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当时发火,把孩子的“反抗情绪”硬压下去,就不会有后面的谈话和沟通了。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是堵塞、压制,还是疏导,决定了沟通是否能继续下去。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扩展4)

——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3篇

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1

  生活中,孩子之所以不听话、不愿意与妈妈合作,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与妈妈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沟通障碍,或是妈妈在与孩子沟通时扮演了错误的角色,或是妈妈用错了态度,或是妈妈没有讲究沟通的技巧;妈妈们不要小看这些沟通的障碍,正是由于这些障碍,孩子才会不听我们的话,才会故意与我们对着干……那么,妈妈如何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下面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给妈妈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很多妈妈这样与孩子沟通:

  “你的房间总是很乱,你什么时候才能把它收拾干净啊?”

  “别忘了喂你的小狗!”

  “作业做完了吗?你总是等着我提醒!”

  “吃完饭后把碗筷收拾好,为什么总是要妈妈来做呢?”

  听到妈妈这样说,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大多数的孩子肯定会用不耐烦的语气这样回答妈妈:

  “好啦!知道了!”

  “我一会儿就去,真啰嗦!”

  大多数的妈妈对上面的这些场景和语言一定都不会陌生。生活中,妈妈随时随地需要与孩子沟通,提醒他们错误的行为、教他们学东西、表扬他们正确的行为,等等。这些沟通很琐碎,有时还需要费很大的力气,但还不一定能达到妈妈想到的结果,因此便出现了上面所说的那些场景:

  妈妈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孩子对妈妈的教育感到厌烦→妈妈渐渐对孩子失去耐心

  其实,很多妈妈之所以会对孩子失去耐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们走进了亲子沟通的误区,并亲手为亲子之间的沟通增设了很多障碍。每一位妈妈与孩子沟通,都是想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只是妈妈无意或有意扮演的那些角色,却扼杀了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勇气,扼杀了孩子想倾诉自己的欲望。

  一般来说,妈妈所扮演的以下几种角色,将会很严重地影响亲子之间的顺利沟通。

  一、指挥型妈妈

  场景一:

  厨房里,妈妈正在站着择菜,孩子在旁边玩,妈妈对孩子说:“辛辛,把你旁边的那个凳子给妈妈搬来!”孩子装作没听见,心想:“你自己不会过来搬吗?”

  场景二:

  客厅里的垃圾筒满了,妈妈对孩子说:“辛迪,去把垃圾倒了!”孩子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说:“我不管!”

  这种类型的妈妈总认为自己是妈妈,是一家之主,因此自己有权命令孩子做一些事情。殊不知,这种命令的口气常常会令孩子很反感,有时,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反感情绪,常常故意不听从妈妈的命令,故意与妈妈对着干。

  作为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妈妈要时常转换一下思维。如果你的上司用命令的口气跟你说:“周末你必须加班!”听了这样的话你有什么样的反应,是不是会有满腔的怒气?在这样的情绪下,即使在老板的权威下,你勉强同意加班,但你是不是也会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中?

  同理,如果孩子常常在“命令”和强迫下去做一些事情,他们肯定会有很多的不满和抱怨。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不满和抱怨之中,不但不利于亲子之间的顺利沟通,而且这也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值得妈妈们注意的是,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妈妈并不是喜欢充当“指挥者”的角色,而是常常会无意识地“命令”孩子。

  例如,天凉了,妈妈想提醒孩子加件衣服,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意思从妈妈的口中表达出来变成了:“天这么凉,还不去加件衣服!”本来是好心,但却让孩子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毋庸质疑,这也将成为妈妈与孩子之间沟通的一大障碍。

  二、唠叨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的成绩只考了60分,因此耷拉着头不想理任何人,这时妈妈说:“你如此垂头丧气是不对的,你应该振作点!”孩子不耐烦地说:“妈妈,你烦不烦呀?”

  场景二:

  孩子放学一回家,就对妈妈说:“今天我捉弄了老师一番,让他很生气。”妈妈说:“你应该为你的行为向老师慎重地道歉!”孩子听后很失望,很生气地对妈妈说:“不用你管,我自己知道怎样去做!”

  都说女人擅长唠叨,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都扮演着“说教者”的角色,总是试图通过“唠叨”、“说教”教育孩子。例如,无论孩子做什么,她们总喜欢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做、“不应该”怎样去做……但孩子往往对这种“说教”很反感,他们会认为妈妈不理解他们,而且妈妈的“叨唠”让他们很厌烦。

  正如上面场景所表明的那样,在孩子情绪不佳的时候,妈妈的“说教”不但不会为他们解决问题,相反,它会使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糟糕。

  三、万事通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不小心跌倒了,这时妈妈跑过去对他说:“看吧!你不听我的话,失败了吧!”孩子听后马上趴在地上大哭,不肯起来。

  场景二:

  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单回家了,妈妈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开始对孩子说:“当年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我的成绩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妈妈还没说完,孩子就哭着跑开了。

  这种类型的妈妈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姿态。他们喜欢替孩子解决问题,常常给孩子提供一些劝告、建议或分析原因,有时甚至是长篇大论,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形象。

  但令这些妈妈很疑惑的是,孩子常常会不买她的账。对于妈妈的建议、劝告、分析原因,孩子往往是左耳听,右耳冒,有时甚至连听都不听,或者干脆捂起耳朵来。

  孩子对妈妈所说的话不感兴趣,大多数原因在于妈妈的沟通方式。可以说,妈妈这种“万事通”的角色已然成为了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

  四、判官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哭着回家了,妈妈对他说:“我认为成绩不好要怪你自己!”孩子没理妈妈,沮丧地躲进自己的房间里。

  场景二:

  孩子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妈妈这样对孩子说:“你的行为是错误的,我认为你必须马上把玩具还给别的小朋友。”孩子把玩具抱得更紧了,说:“不,我想要这个玩具。”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多妈妈总是试图充当“法官”的角色,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作出审判,而且审判的结果一般都是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

  虽然妈妈的这种审判大多数是正确的,但孩子往往因为妈妈没有接受他的情绪而拒绝接纳妈妈的审判。所以妈妈的这种判官角色也会成为与孩子沟通的一大障碍。

  五、批评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晚上很晚才回家,妈妈生气地对他说:“你翅膀硬了,想飞了是吗?我们管不了你了,是吗?”孩子很气愤地说:“是的,我不用你管!”

  场景二:

  妈妈在教孩子做一道题,教了很多次,孩子还是不会,这时妈妈说:“你真笨得可以,谁教你都会疯掉。”孩子生气地把笔扔在地上说:“我不学了!”

  这种类型的妈妈也是试图在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试图让孩子认同自己的观点和情绪。但她们喜欢用一种很“冒险”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例如,利用嘲笑、讽刺、开玩笑、贴标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批评型妈妈的这种语言和行为,会造成亲子之间很大的代沟和隔阂,而且还会对孩子的自尊造成很大的伤害。

  虽然以上的几种妈妈在与孩子的沟通中,都企图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但很不幸的是,妈妈在给孩子灌输正确观念的同时,都忘记了认同孩子的情绪,因此也导致了亲子沟通的.障碍。

  另外,妈妈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的各种态度,无一例外地向孩子传递着令孩子沮丧、受挫的信息,那就是:孩子,你错了。

  很明显,类似的沟通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帮助,或密切亲子关系,相反,这种沟通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害处,如,扼杀了孩子表达的勇气、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剥夺了孩子自我反思的机会、阻断了孩子想自己负责的行为……

  因此,每一位做妈妈的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自己是否有过不经意间扮演这种角色的经历?如果没有,那当然是最好;如果妈妈确实发现了自己曾经或者经常扮演这些角色,为了与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为了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们就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了。

  希望以上的五种方法能够给予妈妈们以下帮助,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以与小编探讨下。

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2

  生活中,孩子之所以不听话、不愿意与妈妈合作,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孩子与妈妈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沟通障碍,或是妈妈在与孩子沟通时扮演了错误的角色,或是妈妈用错了态度,或是妈妈没有讲究沟通的技巧;妈妈们不要小看这些沟通的障碍,正是由于这些障碍,孩子才会不听我们的话,才会故意与我们对着干……那么,妈妈如何才能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呢?下面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给妈妈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很多妈妈这样与孩子沟通:

  “你的房间总是很乱,你什么时候才能把它收拾干净啊?”

  “别忘了喂你的小狗!”

  “作业做完了吗?你总是等着我提醒!”

  “吃完饭后把碗筷收拾好,为什么总是要妈妈来做呢?”

  听到妈妈这样说,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大多数的孩子肯定会用不耐烦的语气这样回答妈妈:

  “好啦!知道了!”

  “我一会儿就去,真啰嗦!”

  大多数的妈妈对上面的这些场景和语言一定都不会陌生。生活中,妈妈随时随地需要与孩子沟通,提醒他们错误的行为、教他们学东西、表扬他们正确的行为,等等。这些沟通很琐碎,有时还需要费很大的力气,但还不一定能达到妈妈想到的结果,因此便出现了上面所说的那些场景:

  妈妈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孩子对妈妈的教育感到厌烦→妈妈渐渐对孩子失去耐心

  其实,很多妈妈之所以会对孩子失去耐心,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们走进了亲子沟通的误区,并亲手为亲子之间的沟通增设了很多障碍。每一位妈妈与孩子沟通,都是想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只是妈妈无意或有意扮演的那些角色,却扼杀了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勇气,扼杀了孩子想倾诉自己的欲望。

  一般来说,妈妈所扮演的以下几种角色,将会很严重地影响亲子之间的顺利沟通。

  一、指挥型妈妈

  场景一:

  厨房里,妈妈正在站着择菜,孩子在旁边玩,妈妈对孩子说:“辛辛,把你旁边的那个凳子给妈妈搬来!”孩子装作没听见,心想:“你自己不会过来搬吗?”

  场景二:

  客厅里的垃圾筒满了,妈妈对孩子说:“辛迪,去把垃圾倒了!”孩子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说:“我不管!”

  这种类型的妈妈总认为自己是妈妈,是一家之主,因此自己有权命令孩子做一些事情。殊不知,这种命令的口气常常会令孩子很反感,有时,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的反感情绪,常常故意不听从妈妈的命令,故意与妈妈对着干。

  作为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妈妈要时常转换一下思维。如果你的上司用命令的口气跟你说:“周末你必须加班!”听了这样的话你有什么样的反应,是不是会有满腔的怒气?在这样的情绪下,即使在老板的权威下,你勉强同意加班,但你是不是也会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中?

  同理,如果孩子常常在“命令”和强迫下去做一些事情,他们肯定会有很多的不满和抱怨。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不满和抱怨之中,不但不利于亲子之间的顺利沟通,而且这也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值得妈妈们注意的是,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妈妈并不是喜欢充当“指挥者”的角色,而是常常会无意识地“命令”孩子。

  例如,天凉了,妈妈想提醒孩子加件衣服,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意思从妈妈的口中表达出来变成了:“天这么凉,还不去加件衣服!”本来是好心,但却让孩子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毋庸质疑,这也将成为妈妈与孩子之间沟通的一大障碍。

  二、唠叨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的成绩只考了60分,因此耷拉着头不想理任何人,这时妈妈说:“你如此垂头丧气是不对的,你应该振作点!”孩子不耐烦地说:“妈妈,你烦不烦呀?”

  场景二:

  孩子放学一回家,就对妈妈说:“今天我捉弄了老师一番,让他很生气。”妈妈说:“你应该为你的行为向老师慎重地道歉!”孩子听后很失望,很生气地对妈妈说:“不用你管,我自己知道怎样去做!”

  都说女人擅长唠叨,的确,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都扮演着“说教者”的角色,总是试图通过“唠叨”、“说教”教育孩子。例如,无论孩子做什么,她们总喜欢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做、“不应该”怎样去做……但孩子往往对这种“说教”很反感,他们会认为妈妈不理解他们,而且妈妈的“叨唠”让他们很厌烦。

  正如上面场景所表明的那样,在孩子情绪不佳的时候,妈妈的“说教”不但不会为他们解决问题,相反,它会使孩子的情绪越来越糟糕。

  三、万事通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不小心跌倒了,这时妈妈跑过去对他说:“看吧!你不听我的话,失败了吧!”孩子听后马上趴在地上大哭,不肯起来。

  场景二:

  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单回家了,妈妈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开始对孩子说:“当年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我的成绩在班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妈妈还没说完,孩子就哭着跑开了。

  这种类型的妈妈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出一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姿态。他们喜欢替孩子解决问题,常常给孩子提供一些劝告、建议或分析原因,有时甚至是长篇大论,在孩子面前总是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形象。

  但令这些妈妈很疑惑的是,孩子常常会不买她的账。对于妈妈的建议、劝告、分析原因,孩子往往是左耳听,右耳冒,有时甚至连听都不听,或者干脆捂起耳朵来。

  孩子对妈妈所说的话不感兴趣,大多数原因在于妈妈的沟通方式。可以说,妈妈这种“万事通”的角色已然成为了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

  四、判官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拿着不理想的成绩哭着回家了,妈妈对他说:“我认为成绩不好要怪你自己!”孩子没理妈妈,沮丧地躲进自己的房间里。

  场景二:

  孩子拿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妈妈这样对孩子说:“你的行为是错误的,我认为你必须马上把玩具还给别的小朋友。”孩子把玩具抱得更紧了,说:“不,我想要这个玩具。”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很多妈妈总是试图充当“法官”的角色,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作出审判,而且审判的结果一般都是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

  虽然妈妈的这种审判大多数是正确的,但孩子往往因为妈妈没有接受他的情绪而拒绝接纳妈妈的审判。所以妈妈的这种判官角色也会成为与孩子沟通的一大障碍。

  五、批评型妈妈

  场景一:

  孩子晚上很晚才回家,妈妈生气地对他说:“你翅膀硬了,想飞了是吗?我们管不了你了,是吗?”孩子很气愤地说:“是的,我不用你管!”

  场景二:

  妈妈在教孩子做一道题,教了很多次,孩子还是不会,这时妈妈说:“你真笨得可以,谁教你都会疯掉。”孩子生气地把笔扔在地上说:“我不学了!”

  这种类型的妈妈也是试图在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是错的,试图让孩子认同自己的观点和情绪。但她们喜欢用一种很“冒险”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例如,利用嘲笑、讽刺、开玩笑、贴标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批评型妈妈的这种语言和行为,会造成亲子之间很大的代沟和隔阂,而且还会对孩子的自尊造成很大的伤害。

  虽然以上的几种妈妈在与孩子的沟通中,都企图给孩子灌输正确的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但很不幸的是,妈妈在给孩子灌输正确观念的同时,都忘记了认同孩子的情绪,因此也导致了亲子沟通的障碍。

  另外,妈妈在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的各种态度,无一例外地向孩子传递着令孩子沮丧、受挫的信息,那就是:孩子,你错了。

  很明显,类似的沟通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帮助,或密切亲子关系,相反,这种沟通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害处,如,扼杀了孩子表达的勇气、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剥夺了孩子自我反思的机会、阻断了孩子想自己负责的行为……

  因此,每一位做妈妈的都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自己是否有过不经意间扮演这种角色的经历?如果没有,那当然是最好;如果妈妈确实发现了自己曾经或者经常扮演这些角色,为了与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为了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妈妈们就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角色了。

  希望以上的五种方法能够给予妈妈们以下帮助,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可以与小编探讨下。

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3

  宝宝在两岁的时候是很调皮的,他们可能会经常做出一些让家长生气的事情,在幼儿教育中,家长想和他们讲道理,但是家长们看着两岁大的孩子说,这么小的孩子话都不会说还能和他们讲道理吗?是的,我们可以用一下三个方法和宝宝讲道理。

  1、用孩子体会过的感受讲道理

  我们往往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有一个很深的记忆。美美不到1岁时,对家里的电饭煲煮饭时冒的`蒸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老想伸手去触摸,我们都很担心会烫着她,于是就教育她说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你可能会被烫伤的,但是她就是听不下去。终于,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她停止了这个危险的举动,愿意就是她摸暖气管时被烫了一下,我告诉她这就叫“烫”(后来我摸了暖气片,真的是很烫),于是她就记住了。当她再伸手去摸锅里的蒸汽时,我就告诉她“烫,暖气烫了你,白汽也烫”,还带她走到暖气边。这时她就开始边说“烫”边后退,也就不再靠近蒸汽了。

  2、让孩子从大人的感受中懂得道理

  孩子其实非常善于察言观色,他们经常在大人不注意的时候观察模仿。如果大人有不高兴的情绪,他们也会琢磨这个表情的含义。美美不爱吃丝瓜,有一天我做了一个丝瓜炒鸡蛋给她吃,她吃了之后马上就吐出来。起初我们以为是有什么籽,不过把籽全都去除了再给她吃她还是吐。我板起脸来告诉她,如果不爱吃可以告诉妈妈,这样吐得一地脏脏的,妈妈不高兴。她看了我的表情后,低着头也不高兴了,竟然抓起我的手咬我。我告诉她把妈妈咬疼了,她是明白什么是“疼”,因为孩子摔了碰了的时候我都告诉她这叫“疼”。我问她现在妈妈疼了,怎么办呢?美美看着我,想了想,用小手轻轻地摸了摸我的手,相当于给我揉了揉,因为*时我就这样对她的。我非常感动,表扬了孩子。这个就和丝瓜联系了起来,接下来虽然她不想吃,但是也含在嘴里,看着我。最重要的是,她以后很少再咬人了。

  3、让孩子从大人的示范中明白道理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听不懂复杂的话,但是父母*常的做法会给孩子一个示范性的作用。孩子在发展自我意识的时候,我知道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地说“这是你的,不要给别人”。久而久之,孩子的确会特别保护自己的玩具以及食物,谁也不能动,包括最亲近的人。美美在这个方面就显得比较没有“心眼”。她也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东西,但是在家里我们会经常和她交换物品,包括吃的也不是只给她自己吃。所以,当她在外面玩,看到别的孩子为了争夺玩具而哭泣时,她会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美美当然也有自己物品的归属感,无非是我们不让她独占罢了。同样,如果不希望孩子登到高处危险地向下看,大人也最好不要当孩子的面站在凳子上或床上关窗户。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扩展5)

——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3篇

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可见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对话。从事教育工作决定了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人与机器的不同在于人有思想、有感情。我们对学生做思想工作主要途径之一是找学生谈话。目的是修正学生行为或思想上存在的偏差不足,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谈话中接受老师的观点或建议。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多年,对与如何与学生有效的沟通有一些体会。

  学生的心灵像未干的水泥,只字片语都会对他们有所影响,父母和老师所讲的话,哪怕是开玩笑的戏言,都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严重的后果。因此,作为与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老师——班主任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尤其是和学生谈心的时候,应该尽量谨慎地使用语言。因此,师生之间的沟通要遵循以下原则:

  1.要注重情感交流,不要拒人以千里

  班主任站在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度和学生谈心,很容易把学生推向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对立面。无形之间就筑起了一道沟通的“高墙”,再好的道理学生也听不进去。*易近人这个词,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却很难。难就难在许多班主任难以放下自己被传统“架”起来的架子,维护着所谓的“尊严”,把自己的角色神圣化,让自己去扮演说一不二的神,而忽略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本质。

  事实上,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老师讲的道理,而是看老师的对自己态度和感情。因此,班主任既要把谈心看作是心理沟通的过程,更要把谈心看作是感情交流的过程。谈心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说教,而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和学生的一种互动。谈心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只有在相互*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氛围,才能谈的拢、谈得好。

  2.要耐心聆听,不要随意插话

  一些班主任在与学生谈心时,更多的是谈话,而不注重交流。表现在交谈过程中没有耐心、也没有意愿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听”了,也是在冷漠地听,批判地听,更多的时候是没等学生说完,就劈头盖脸的批评责备,表达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失望心情。即使学生表达了希望交流的愿望,也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往往被教师的随意插话和主观评判所打断。这样,谈心的效果自然会打上大大的折扣。此外,在一般的教育性谈话中,班主任往往难以忍受交谈过程中的片刻静默,学生的表述出现停顿时,班主任可能会马上加以催促:“你说,快说啊!”这就会使学生感到自己在被审问,并且产生抵触情绪。但是事实上,班主任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沉默可能正是在寻找适当的措辞来描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候,班主任的催促或者插话都会使学生产生“老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也不重视我本人”的想法,从而失去了解学生的良机。

  3.要学会接纳,不要一味批评

  一味地批评学生时,班主任往往带有自己个人的情绪,使学生感到难以接受。这时候,既使班主任再苦口婆心地批评教导,也只会成为学生的耳旁风,过耳即忘。要想使自己的话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应该首先学会接纳学生。班主任在谈心中接纳学生、关心学生,是心的自然表露。(班主任  )这种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班主任给学生以真心的接纳,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敝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才能“对症下药”,使谈心收到应有的效果。

  接纳应该是表里如一的,建立在人本主义学生观的基础上,从心底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接纳并不代表认可或同意学生所讲的一切,而只是代表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等的人,承认其想法和情绪体验的合理性,尽管有时那种想法和自己的观点很不相同。接纳也不代表班主任不能有自己的观点,而是指虽然教师的观点和学生的意见有所不同,也仍然愿意认真听取学生的看法,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接纳看成是一种主动与积极的态度。

  4.要支持鼓励,不要同情安慰

  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那么做为班主任通常会如何处理呢?一些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很自然的反应便是劝慰和同情,比如会说“好了,别哭别哭,不要哭了”,或者说“这有什么好想不开的?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好了”等等之类的话。试想,这种安慰能够帮学生振作起来面对问题吗?相反,可能还会使学生产生自己的情绪被否定了,自己在教师心里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感受。

  5.要注重引导,不要命令训导

  班主任与学生谈心时,基本上采用规劝或说教方式,并总是以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问题为直接目标。所以,班主任常常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目前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做。无论学生能否接受,都没有选择的权利。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使学生产生“学好学不好是老师和家长的事”的想法,个人的意愿和主动性被磨灭。

  引导是一个以讨论为基础,以启发为目标的积极的思想过程。班主任要学会引导学生积极认识当前的问题、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主动地剖析自我,承担责任,协助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为其安排一切。具体地说,它要求班主任谈心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以共同探讨代替强制的说理和武断的解释。要记住,培养学生自主的管理意识和责任心,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才是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

  那么,班主任如何与学生沟通有哪些方法?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1、赏识捕捉教育时机,以理导其行。

  对问题学生的缺点错误,绝不能姑息迁就,无原则地让步,或是简单地说教惩罚,要坚持批评与说理相结合。要通过说理,对事件进行合理、客观的分析,让他认识他所犯的错误及可能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在说服教育中也要讲究技巧。抓住时机,引导其换位思考,并进一步对其进行说理,让他从中去亲身体会应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而当他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时,老师及时肯定了他的这一做法,并转述了其他学生的话去鼓励他,让他感受到教师与同学对他是真诚、善意的。

  2、巧设情境氛围,用爱动其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单向流动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一旦教师与问题学生之间有情感的沟通,教师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育。而老师的宽容和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要以教师对学生所表示的积极情感为前提。一次我们班小宇又去玩泥巴时,我没有急于去教育他,而是先用纸帮他擦试脸上的污迹。这一小小的举动,很大程度除去了他的惧怕、不安,使他对我产生信任。主动向我认了错还保证一定没有下次了。

  3、凝聚集体力量,用情暖其心。

  人若处在一个互相关心、帮助、和谐的集体中,其心态会更健全,人也会更加积极向善向上。有时候,同学们的认可、理解、鼓励、接纳比老师的教育更有用。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是后转入我班的,他自我意识强,不懂与人相处,班上的同学对其是疏远的,他自己也身有体会,在他心理上有一定阴影,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我针对这一情况对全班的学生进行疏导,交心谈话,让他们接纳属于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懂得,尊重是相处之根本,想得到关心是每一个人的情感需求。这样在同学的`理解、包容、关爱中,他深受感动,从而影响了他在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使他获得了感悟和启迪。集体的这种温暖的力量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

  4、与家长共携手,搭起教育的桥梁。

  对问题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与其家长密切配合,包括扭转其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要达成共识。首先就要主动与其家长联系,为他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诚恳告诉他,孩子的这种毛病,光靠学校是无法矫正过来的,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并且要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沟通,处处做“有心人”和“知心人”,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扩展6)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3篇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1

  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父母是否时常会感觉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跟孩子说说知心话,他却心不在焉……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已经成为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那么,与孩子沟通,家长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方法一:制造亲子谈心花园

  相对于晚饭桌上的沟通,敏感型的孩子也许倾向于在他的“秘密花园”里说出他的“难言之隐”,比如某个街心公园,或小区游乐场的秋千上。专家认为,轻松的环境氛围,更容易诱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作为回报,父母不仅应当为其保密,而且可以提供自己儿时的类似事件、类似经验让孩子放松。并在倾听的过程中经常对孩子说:“别紧张”,“没关系”,“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

  方法二:固定谈心时间

  专家建议,要建立起“常态”的沟通习惯,规定一周至少有一天关掉电视,一家人一起来谈“令我烦心的事”。注意,不是让孩子一个人谈,那样会造成“审讯”式的紧张空气,而是每个人都谈,通过*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诉孩子,任何遭遇都不会遭致家人的讪笑,你的背后有我们;也告诉孩子,倾诉是有好处的,倾诉会让大家感觉更亲密。

  方法三:孩子以多元方式发泄

  父母应当意识到发泄是沟通的基础,对于表达能力还很弱的孩子而言,学会自控还是后话。例如,一个孩子被逼弹琴两个小时后,在纸上画了头发像电击一样竖起的妈妈,旁边写着:妈妈是个坏妈妈!妈妈看了,这时,不是针锋相对地斥责孩子的时候,而是等孩子的激烈情绪*复后,再找她谈:“为什么讨厌妈妈?你要讲出一个让妈妈服气的理由来。”

  也许,孩子此刻已经*静,脸上浮起羞愧的笑。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当时发火,把孩子的“反抗情绪”硬压下去,就不会有后面的谈话和沟通了。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是堵塞、压制,还是疏导,决定了沟通是否能继续下去。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2

  常听不少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很不像话,好好地同他讲道理,他却不以为然,道理比你还多,有时还把我们父母的话看成是没有意义的唠叨,总之一个字——烦!父母为孩子烦,孩子嫌父母烦。这样,父母和孩子能坐下来交流才怪!

  但问题出在哪里?这是问题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还是沟通方法的问题?

  也许孩子不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更多的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父母内心的担忧和语气的急促,使谈话变得不讲究方法和效果而只有情绪的宣泄,如此,便容易使听者产生排斥、逆反心理,沟通被迫受阻。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和完成。这一基础意味着沟通双方是*等的,代表着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纳的。

  1、学会倾听,且允许孩子发脾气。

  学会倾听,这是沟通的第一步。假如孩子正为某事在气头上要允许他发脾气。父母不妨先坐好,安静地等待孩子,安静地看着孩子,不去打断他的话,全神贯注地倾听,不左顾右盼,停下手边的工作,这等于告诉孩子:你是被我们在意的,我们在认真地听在注意你所说的感觉或问题。

  2、真诚地作出反应,表达父母的真实感受。

  真诚地作出反应,而不是敷衍,真实地表达父母的感受,而非只有训导。

  孩子往往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语调暗含着一种态度,它同谈话的内容同样重要,从接受者的角度看甚至还比内容更重要。想一想我们是用怎样的语调来同自己的朋友交谈的,我们对孩子又是怎样说话的,是否居高临下了,生气时是否对孩子叫喊了,渐渐地那叫喊的音量是否变成了你说话时的“正常声音”了?另外“身体语言”不可忽视,据美国人类学家得出的结论是:在所有的影响力中,语言占7%,音调占23%,表情及肢体动作各占35%,可见其作为沟通工具的作用。

  3、选择恰当的谈话时机,有冲突时也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

  一天中什么时机是适合谈话的呢?生理规律告诉我们,下午5点-7点是生理活动最低点,迫切需要补充营养,恢复体力。所以,孩子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时是不易谈严肃的话题的,因为一天下来的疲劳使人难以集中注意力,也不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晚饭过后,心情逐渐开朗,这是比较好的时机,找到孩子的兴奋点,父母便可润物细无声地转达其观点了。冲突也许在所难免,原则是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批评不是攻击,批评只对事不对人,用建设性的意见代替批评,将批评转化为希望,这才是批评的最终价值之所在。

  4、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是需要父母帮助的,父母给出的指导要越具体越好,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好和孩子一起讨论确定,在讨论的过程中有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兴许就化解掉了。通过讨论方向会更明确,问题本身也会显得清晰、明朗,这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沟通的形式需要多样化

  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可操作的沟通形式:

  1、定期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只要是家庭内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会议”这一渠道来沟通来决定。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因而它是*等的。为什么要定期呢?定期,容易渐渐成为家庭成员共有的习惯,成为家庭“惯例”。

  2、有一本专门的对话本

  这是一种纸上的对话,旨在交换意见和感受。用“留言”的形式应该对年龄稍大点的孩子是较为合适的,可以接受的。对含蓄的*父母来说,不易口头探讨的诸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等,用文字说明更方便些。之所以要用专门的本子,是为了*时可以“回顾”,将来可以“回味”。

  3、书信交流

  现在还有多少人会用书信交流?书信交流的一大好处是避免了面对面交流的压力,更能够把握分寸,更理性。用书信交流一般可以做到心*气和,思路清晰,条例完整,在书写中,思想被触动也将触动对方,心灵被净化也将净化对方——这是多么大的财富啊!

  4、对一时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先以微笑将其保留

  国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经过认真研究,提出“微笑协商解决冲突”的方法:

  第一步 分析确定冲突是什么;

  第二步 分析判断冲突的实质是什么;

  第三步 找出解决这一冲突的各种办法;

  第四步 分析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五步 找出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第六步 实践并检验调整双方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最后,让沟通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沟通我们将生活的“垃圾”扔掉,将心灵的“垃圾”扔掉,通过沟通我们一同带着爱带着祝福带着希望进入梦乡,并以*静的喜悦去迎接明天……

孩子如何与家长沟通3

  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父母是否时常会感觉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跟孩子说说知心话,他却心不在焉……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已经成为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那么,与孩子沟通,家长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方法一:制造亲子谈心花园

  相对于晚饭桌上的沟通,敏感型的孩子也许倾向于在他的“秘密花园”里说出他的“难言之隐”,比如某个街心公园,或小区游乐场的秋千上。专家认为,轻松的"环境氛围,更容易诱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作为回报,父母不仅应当为其保密,而且可以提供自己儿时的类似事件、类似经验让孩子放松。并在倾听的过程中经常对孩子说:“别紧张”,“没关系”,“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

  方法二:固定谈心时间

  专家建议,要建立起“常态”的沟通习惯,规定一周至少有一天关掉电视,一家人一起来谈“令我烦心的事”。注意,不是让孩子一个人谈,那样会造成“审讯”式的紧张空气,而是每个人都谈,通过*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诉孩子,任何遭遇都不会遭致家人的讪笑,你的背后有我们;也告诉孩子,倾诉是有好处的,倾诉会让大家感觉更亲密。

  方法三:孩子以多元方式发泄

  父母应当意识到发泄是沟通的基础,对于表达能力还很弱的孩子而言,学会自控还是后话。例如,一个孩子被逼弹琴两个小时后,在纸上画了头发像电击一样竖起的妈妈,旁边写着:妈妈是个坏妈妈!妈妈看了,这时,不是针锋相对地斥责孩子的时候,而是等孩子的激烈情绪*复后,再找她谈:“为什么讨厌妈妈?你要讲出一个让妈妈服气的理由来。”

  也许,孩子此刻已经*静,脸上浮起羞愧的笑。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当时发火,把孩子的“反抗情绪”硬压下去,就不会有后面的谈话和沟通了。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是堵塞、压制,还是疏导,决定了沟通是否能继续下去。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扩展7)

——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 (菁选3篇)

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1

  作为长期奋战在教育前线的广大教师来说,人人皆会深切地感受到:处理好家长与学生的关系、家长与学校的关系、搞好家校联系工作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大有补益。

  至于家校联系,我校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充分利用《致家长的一封信》总结阶段性的工作,指出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本学年,全校共发出12封《致家长的一封信》,从学习习惯的养成、健身计划的实施、卫生的保持、安全防范、复习计划、家庭教育调查等多个方面向家长作出了总结和提出了要求。根据家长反馈的情况,大部分家庭都能根据要求积极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2、开家长会或请个别家长到校。这是做好家校联系的最直观的手段。本学期的4月份,我校各个班级均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家长会。会前,各个年级班主任做了很充分的准备。会上,与家长探讨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如何帮助孩子改正一些常见的缺点等问题。会后,很多家长也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及时通电话与家长联系。电话联系比较迅捷,也比较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我校许多教师还有一种周期性电话联系的情况:针对班级一些特殊的同学,与家长保持经常电话联系,彼此交流家校情况。针对个别事件:如同学未请假也未到校的情况;连续几天作业不能及时上交的情况;近日学生思想行为,身体状况异常等情况,都会及时与家长电话联系,反映情况。有些家长也习惯主动打电话给老师,反映孩子的情况。

  4、通过网络发信息与家长取得联系。这种方式是我校目前使用频率最高,也是最为便捷的、效果最好的。例如作业的发布,学校的临时通知、通告,学习方法技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等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及时发布,让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以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都及时掌握,以便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5、通过班级博客这个*台与家长进行交流。这个*台最近有很多家长都能积极参与互动。到班级博客浏览、留言、发博文、传照片,利用此*台加强与老师的交流,感受班级文化的建设,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当学生有错时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对于学生的学习,不给家长增加负担,但必要的检查还是应该的。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等对待。家长对班主任或学校工作有意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这样家长会与之同心同德育人教子。

  二、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班主任面对着如此众多的家长,很多人对孩子的教育也很有经验。家长与老师的精诚协作,发挥的参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2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真正发挥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作用,真正将三结合教育落到实处,我校根据市教育局有关精神制定了“家—校—社会”三位—体的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密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使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更加和谐统一。这和“班主任—学生工作处—分管校长—校务委员会”纵向德育教育制度互为补充,形成我校规范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本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家庭教育委员会制度

  1、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家长代表、校外辅导员和班主任代表组成的网络管理。

  2、各年级设立家长学校分校,各班建立家长委员会,其职责是贯彻落实家长学校计划,检查和监督班级和学校收费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

  3、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家教知识,宣传学校办学思想,规范办学制度,尤其是针对老百姓关心的教育收费问题设立监察机制。

  4、对学校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办学不规范的行为提出批评。

  5、印发家教刊物《窗口》,内容包括学校新闻、家教知识、校园人物、收费公示等内容。每期印发一次。

  二、定期家访制度

  1、班主任要求每月至少家访一次,向家长做好学生情况的交流,学校制度的解释,学校收费情况说明等工作。

  采取小家访和大家访结合制度,也就是教师个人家访和学校对村集体家访制度。

  3、定期电话联系制度,每周保证至少和班级50%以上家长进行电话联系。

  4、家长接待日制度,每双周六为学校各部门和班主任家长接待日,家长可以就自己的疑问到各学校咨询。

  三、“家—校—社”例会制度

  1、学校—社区交流会,就社区特困学生的减免和收费情况进行通报和协商,就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展开协商。

  2、定期家长会制度,开学、学期结束各召开一次不同规模的家长会,就学生学习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学校制度,收取费用等向家长通报。

  四、学校一日开放制度

  1、确定每学期对家长、社会和媒体进行一次全面开放,进行学校全方位展示。

  2、学校开放活动计划要详细,内容要充实,集中展示教育,教学的成果,向社会宣传教育的下面形象。

  五、家校联系制度

  1、制定《家校联系簿》,由家生、家长、班主任每日进行填写,内容包括作业,回家学习情况,成绩通报,收费通报等。

  2、设立班主任接待日,固定时间,接待家长的来访。

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3

  七年级一班班主任我们学校比较特殊一些,处于县城边缘,孩子们大都是外来务工子弟,家长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教师每天走读上下班。我刚来那些年年,可能情况更加恶劣,跟家长怎么沟通也无济于事的事情很多。老师们很多怨言,在家长无助的同时也只能是自己多想办法。特别是近几年,教育形式有了很明显的改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越来越关注了,班主任几乎每天都会不断的接听到来自家长对学生关心的电话,办公室也成了家长经常光顾的场所,感觉真是令人欣慰。我们班属起始年级,建班不久,但我却感觉出了以往可喜的变化。

  一、军训期间,家校“共抓”学生思想工作,成绩显著。

  现在的孩子都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日晒,而且大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军训不仅能锻炼了孩子的身体,而且有利于孩子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让孩子学会尊重、服从、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等优良的传统美德。因为班主任刚刚接触学生,对学生的性格还不太了解,有些孩子虽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收效甚微。现在的家长好似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抓住军训这一契机与班主任站在一条战线上,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初中生活。开始时的鼓励慰问,以至于到后来的苦苦相逼,通过多种途径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我们班的徐铮同学,个子小,从小的时候就养成了拖拉懒散的习惯,家长在军训期间的六天时间里,每天坚持到校与班主任一起监督孩子做好每一个动作,硬逼学生改掉了懒散的毛病。我们班的陈伟磊同学军训期间开了小差,家长听说后,到校亲自做学生工作,本已打算放弃军训的他的又重新进入了军训的队伍。看到学生军训很辛苦,有些家长在学生训练的空隙,为学生打好水,做好后勤工作。在班主任和家长的齐抓共管下,我们班没有一个掉队的,队列比赛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极大的肯定。

  二、学习上班主任与家长“共管”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进入初中后,有许多同学不太适应快节奏的初中生活,有小学的三门课程一下子增加到了七课,只是作业的量就让学生“苦不堪言”。刚开始时,学生努力的适应。但是一段时间后,有些意志不坚强的同学掉队了。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组长检查,课代表抽查的机制,使用一段时间后,有些同学好似摸透了“规律”,逐渐变得麻木了,班里完不成作业的越来越多。怎么办?我想到了求助家长。我运用校讯通,把每周的作业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让家长监督签好字。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可不一样了。每次我发现多数家长都在试卷上签好了字,有的甚至做了些批改,我很是欣慰,有这么多的家长的支持,班级的学习还搞不上去,才怪!但是有些家长也是忙着工作,学生放任自流。我刚开始的时候试着给家长打电话,家长很快到学校询问情况,当场把学生从教室里叫出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效果还真是灵验,学生下一周作业基本没问题。接连两周下来,班里再也没有不完作业的同学了。在班主任、家长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飞跃,期中考试总成绩我班名列级部第一名。

  三、班级环境上班主任与家长“共创”和谐氛围。

  现在学校公费紧张,班级里有些突出的问题对班主任来说很棘手。近期,学校预定的电子白板已安装调试完毕,同学们对待高科技的玩意很感兴趣,真是欢欣鼓舞呀,别提多么高兴了。但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么好的高科技玩意坐落在“简陋”的教室里,迎来了一拨又一拨领导及其老师们的参观。在感叹科技带来进步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教室“破陋”的感慨。是呀,教室内墙皮脱落的太厉害了,虽然近期学校倾注所有财力给更换了铝合金门窗,但是在教室内放眼望去,好似没有什么匹配这高科技。怎么办?墙皮的粉刷班主任办不到。就在我犹豫的时候,我们班的张可锐同学说他父亲是这方面的行家,同学们听到后都纷纷飞说徐晓慧家是搞建筑材料生意的,他们都主动要求周五回家和父母商量商量,我听完后没抱太大的希望。现在经济社会,一切向钱看,哪有这样高尚的家长!周五晚上正当我在和自己的孩子谈及我们教室里的“高级电子白板”多优越的时候,张可锐的家长打来了电话,说愿意抽出一天的工作时间来为我班义务劳动,我着实的为家长的这份心意感动了。粉刷教室的料哪里出呢?发动学生吗?太不现实。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通了徐晓慧父母的电话。电话的一端传来了徐晓慧爸爸的声音“老师呀,我们正想打电话和你商量呢,我们孩子和我说了,困难我们可以帮着解决。但是我们现在只卖材料,材料我们可以提供,但是别的我们无能为力。”我还说什么呢,现在万事俱备,就差材料了。一拍即合,在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和家长三人,利用周六学生休息的时间,把教室打扮的焕然一新。现在走进粉刷一新的教室,我心情别提多么豁亮了,我想学生的感觉肯定也是和我一样。我们有这样的家长做后盾,我们还有什么搞不上去呢!

  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深刻的感觉到,家长的教育水*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应该利用好家长这一宝贵的资源“齐抓”、“共管”、“共创”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找到一个肥沃的“土壤”。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扩展8)

——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 (菁选2篇)

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1

  一、提高自身修养,用爱打开心灵之门。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先受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师德修养。师德修养最可贵的就是为人师表,乐于奉献。作为一名老师,在与每一位家长的谈话中,一定要能反映或体现我们老师对学生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把他的孩子交给你教育能令他感觉放心、安心。作为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走到一起来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我们教师的无微不至,无限关爱,无私奉献,也离不开家长的千方百计,千言万语,千辛万苦,更离不开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三股绳拧到一起,才能发挥最强、最佳功能,只有三根弦同时奏响,才能奏鸣出一个灿烂的明天。为了我们美好的理想,我们必须一起努力,实现这个理想。老师愿意从一点一滴做起,*时多多观察孩子、关心孩子,善于打开孩子的“心锁”。

  二、以时刻关心学生为突破点,赢得家长的充分信任。

  在日常的班务管理和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要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关心他们的,因为家长真正关心的是:老师是不是关怀我的孩子?因此,不管老师采用何种沟通方式,都应让家长觉得老师真心诚意地关心自己的孩子。这种感情的投资,不仅是日后开展老师工作的基础,而且还是老师跟学生、跟家长取得互信的基础。因为学生们回到家里通常会跟家长们说,他们的老师怎样怎样,特别是一些*常很少得到老师关心的学生,他们很可能会在家长面前像邀功一样,说老师怎样关心他,以此来证明他在学校的表现正在进步着。

  这样,我的感情投资就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得到了一笔利润,那就是引起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使他们主动想与我联系,而不是在学生出现了情况以后,才被迫向家长投诉,然后企图把家长拉拢过来,跟老师一起去对付他的孩子。另外,老师跟家长沟通时要注意适当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心,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那么事前就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老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再譬如学生病后的一个问候电话,学生家庭有困难后的一次家访等等,家长往往会很受感动,感激老师对他孩子的关心,彼此之间可能出现的隔膜自然也就消除了,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自然就产生了。

  三、信任尊重家长,做到胸襟开阔。

  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摆正摆好自己与家长的位置。家长与教师一样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都肩负着教育好孩子的重任。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教育,在家接受家长的教育。我们教师与家长加强联系,目的是共同的,教师与家长其实是同盟军,家长和教师一样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起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家长与教师之间不存在身价、地位的高低之分,教师与家长若能够相互信任,相互激励,则会出现友好、愉悦和互相合作的气氛,所以教师要以真诚与*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取得他们的信任,争取他们最好的配合,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方法,以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老师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当学生有错时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但要理解家长的难处,不能训斥家长,不能把学生的错误转嫁给家长。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家长如果针对老师的工作提出意见,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

  四、以*等公正为立足点,架设双方的沟通桥梁。

  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的那一天起,家长与老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老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自己的关注或重视。也就是说,老师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老师在接待家长时绝不能带着世俗的功利色彩,以貌取人,以权度人,以财量人。教师应一碗水端*,亲切热情、礼貌待人,是非分明。老师“为人师表”,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老师的理论水*、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等公正地处理问题,不仅能使问题得以顺利、愉悦地解决,也能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有利于教育学生,也能提升自己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使老师、学校具有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事实证明,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的心,使他们愉快地与老师合作。有些家长,与老师交谈会感到拘束、不自在,因此,老师就应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不以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和家长交谈,不用“必须”、“应该”等词语要求家长怎样做,孩子的错更不会责怪家长,而是尊重家长,积极接纳每一位家长,把家长当作是自己的朋友,多倾听家长的话,引导家长提出宝贵建议,答应家长只要自己能办到的事一定会尽力而为,如果不能办到的我也坦然相告争取家长的谅解。在与家长提出共同促进孩子发展的措施时,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家长的意见,常用的句式是“您看这样行不行”、“您觉得这样好不好”等。这样,让家长感觉到得到老师的尊重,更从感情上拉近了距离,与家长的谈话自然就轻松多了,家长也就会经常愿意主动和老师联系和沟通了。

  五、以灵活有效的沟通方法为着眼点,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素质、教养不同,所以,老师应重视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要讲究语言的艺术。

  老师应该在家长心*气和的情况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用征求意见的态度,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老师应对学生家长的文化修养、职业背景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期望水*有所了解,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客观、全面地向家长反映其子女的表现情况。在谈情况时,要克服对优生家长谈优点,对差生家长谈缺点的习惯,也要防止报喜不报忧的老好人心理。对于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要说全面,说透彻,指出其危害性,并表示出想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的意愿。事实证明,当老师同家长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时,才能赢得家长的尊重、理解和合作,才能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双方互通情报、互递信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教育形成“合力”和“向心力”。学校的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必须要有家长的密切配合,而家长与学校密切配合是与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分不开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与家长有效沟通。

  六、听取家长意见,共商育人良策。

  学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一般来说,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了如指掌,能较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家里的情况。教师如果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利用家访、家长会和电话经常同家长联系,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改进自己的工作,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威信,而且对老师全面了解学生,进而管理好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当我们合理地开发教育资源的时候,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

老师如何与家长沟通2

  面对高考,高三考生将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考生的情绪和状态往往会随着考试出现波动。有些父母也进入了迷茫期,面对孩子紧张复习或考前考后频发的"状况不知所措,甚至束手无策,也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把握不住最佳时机,不讲究方式方法,甚至口不择言。那么父母要如何与科任老师有效沟通呢?

  认识与科任老师沟通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高三一线老师和高三班主任,我了解到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成绩不理想,对孩子不闻不问,甚至为和老师沟通感到难堪;有些人觉得只管好孩子的后勤工作就好,功课有学校和老师,没必要和各科老师沟通;也有一些人认为多与孩子的班主任沟通就行,没必要再找科任老师……这些都是不对的。

  最清楚了解孩子各科学习情况的是各位科任老师。父母要提高与科任老师沟通的意识,积极主动联系老师。每所高中都会派优秀老师教高三。他们在自己所教学科领域里有很深的造诣,完全有能力教好学生。高三生上课听讲状况、作业状况、每个阶段的复习方向和知识掌握情况都在科任老师的掌握之中。

  父母和老师沟通好后再对孩子做必要的督促、指导,才能促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同时,也能让老师更多地关注孩子。

  讲究方式方法和时机策略

  考生父母大多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机会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很多人开完家长会就不再与老师过多联系。事实上,如果家长会后没机会与老师沟通,父母可另找时间预约到校和各科老师交流;除了面对面交谈,还可通过电话短信或网络工具与老师沟通,尤其是在看到科任老师发的成绩短信后,可以和老师约时间,在不影响老师工作的情况下有效沟通。

  因为老师每天教学任务繁重,所以考生父母最好提前明确自己想要了解的重点,列出想和老师交流的问题和困惑。父母*时可以和科任老师定期沟通,比如节假日的问候、了解日常学习情况,或在历次大小考之后的关键点咨询。

  父母在家要关注孩子的点滴变化,在孩子出现状况时主动与老师联系,以便老师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另外,大考过后,如果孩子成绩起伏较大,父母要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成绩不稳的原因,为后期复习的查漏补缺做好准备。

  掌握3个沟通重点

  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包括心理情绪变化、和同学的相处情况、课堂听讲状况、作业完成情况、成绩起伏变化以及在学习上还有哪些知识点比较欠缺等。

  了解考生是否偏科。考生一旦因为某些因素而偏科,就要花很多时间努力纠偏,如果不加重视会导致高考全盘皆输。

  在填报志愿时多和科任老师沟通。高三任课老师通常有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对于考生的心理把握、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都有较多认识,对各级院校和不同专业有一定的了解,熟悉志愿填报流程。父母多与科任老师沟通、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志愿填报和专业方向,可以少走弯路。

  明确用怎样的心态与老师沟通

  相互尊重是前提。互相尊重才能良好沟通,实现双赢。父母和老师沟通,帮孩子提高成绩,孩子考入理想学校,老师提高教学业绩。

  相互信任是基石。很多考生父母不了解现在的教育教学情况,有很多困惑,也免不了出现教育偏差,但出发点是对孩子的爱;而老师是教育者,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希望考生取得好成绩。父母和老师要相互信任,开启沟通之门。

  沟通前要铺垫和思考。与老师沟通前,父母要先思考,客观评价孩子。有些父母过于听信孩子片面的话,将孩子成绩的退步归咎于老师和环境。如果父母不能合理分析、判断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带着焦躁或怒气找到老师,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使事情向反方向发展。只有父母秉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态与老师良好沟通,才能解除忧虑和困惑,帮助孩子备战高考,考入理想大学。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扩展9)

——班主任如何和家长沟通

班主任如何和家长沟通1

  1、要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这是沟通的必要准备。一个有问题的学生,他的背后往往存在一对有问题的父母。因此,要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要清楚家长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结构等学生性格成长的环境因素。这很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要*等对待家长,树立公正形象。由于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状况的不同,我们作为班主任的不能人为地把学生和家长分成三六九等。特别是碰到处理学生问题且涉及到双方家长时,且不可以貌取人,以职取人,以财取人。班主任应一碗水端*,亲切热情、礼貌待人,讲究谈话的内容、方法和语气。班主任“为人师表”,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理论水*、道德修养、处事原则等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公*、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家长,反之,则会给学校、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给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进而转化为对社会的失望,严重影响他们日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等相待,是沟通的桥梁。对家长,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同事、朋友一样*等友好。和家长谈话一定要客气,要注意礼节,不起高调,不发火。要以*常心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知道纠正学生的错误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也是家长的愿望。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距离近,语气随和,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就能被家长愉快地接受。

  3、尊重家长是沟通的第一原则。尊重家长是处理好班主任和家长关系的首要条件。要尊重家长的人格,绝不能说侮辱家长的话。学生做错了事,违反了纪律,损害了集体荣誉,这当然让班主任恼火,但是,千万不能把气撒在家长身上。见到家长,或者是拿起电话,二话不说,就数落学生在校的种种不良行为,进而指责家长,让家长领走学生。你只图一时的嘴痛快,结果是造成双方情绪对立,不但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妨碍了与家长的沟通,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因为,家长会到社会上传播“这个学校的教师水*太低”。

  由于家长和教师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他们在经历、经验、思想水*、知识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具有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种经验、思想和知识的互补,恰恰是双方自我提高的有利因素。班主任与家长谈话时,要尊重家长,面带微笑,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就象巨大的磁场吸引磁铁一样让人无法拒绝。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尊重家长、善待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班主任要意识到每位家长都希望有个引以为荣的子女,都那么要强、爱面子。班主任绝不能“越位”地训斥家长,“居高临下”地说:我要你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不能一见面就告状,埋怨数落家长。结果,使家长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着干。事实上,我们能够从家长身上得到大量信息,也能从家长的厚望中激起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感和责任心。很多家长又能从老师身上汲取教育的知识技能和为教师的`师德精神所感动。这样,教师与家长结成和谐融洽、互相信赖、彼此合作的教育同盟力量,共同完成把孩子教育成才的重任。

  我们要尊重家长的情感,对家长做到温和有礼,以商量谈心的方式来交流教育孩子的得与失。不歧视差生家长,应一视同仁,*等对待。家长如果针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意见,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做到宽容大度,胸襟开阔。摒弃自己是“专业教育者”,“我懂你不懂”的一些想法,虔诚而耐心地倾听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感谢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只有这样,以情动人,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达到同家长互相交流共同配合的目的。

  4、与家长沟通要善于倾听。倾听有两个好处:一是造成*等的谈话气氛;二是便于捕捉信息。多数班主任约见家长时,说得多听得少,只顾自己痛快,啪啪一通数落,情绪发泄完了,自己累了,家长的耳朵也塞满了,轻者回去拿孩子出气,重者当面和你理论。这样很容易使我们陷入被动。千万不要说自己忙,没时间听家长说话。你忙时就不要约见家长。倾听也是一种尊重,只有倾听,家长才能听你的。只有倾听,才能把心连在一起,把教育的力量合在一起。一个出色的班主任,都是很注意与家长沟通的。

推荐访问:家长 沟通 孩子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篇】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 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