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11篇

时间:2022-06-10 11:25: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11篇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1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好书、育好人的力量源泉。教师只有理性地分析不同的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从而产生心灵的和谐共振,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不断增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人”之语。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他一生中最可贵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曹铁云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2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雅思贝尔斯认为:“人类的将来,取决于本真教育的成功。”德育就是一种本真的教育,是对人灵魂的教育。纵观现今的高等教育,大多将关注重点放在知识教育、技艺传授之上,而忽视了德育的育人功能,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这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高校应该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之本,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标尺。

  要因事而化。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要顺应学生成长规律,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以便调整施教手段,有的放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突破口,既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又超越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对受教育者进行合理引导。因事而化,就是要高校德育根据德育的相关“规律”做出调整,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

  要因时而进。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唯有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教育依靠外在的教学工具将客观的知识外显于人内化于心,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育;要从教学实践中探索规律,不断总结凝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战能力;要重视抓好德育的辅助渠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因势而新。纵观中外德育史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德育既有持续的生命力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每个阶段的德育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如汉代董仲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主张由王者承天意对人们实施道德教育,这种提法契合当时的时代需要,一方面既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又维持了安定的社会秩序,试图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种思想主张不仅对西汉王朝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不断更新德育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赋予德育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同时,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赋予德育更新的时代气息。

  高校德育不是德育整个阶段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要打破分段式教育观念,将德育与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有机融合,实现德育终身化,从而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系统。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3

  最美的花,开在最安静的地方

  有一种美妙的生物叫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

  有一种崇高的精神叫红烛——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一种博大的情怀叫奉献——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千百年来,多少人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在他们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中,又有多少祖国的花朵成为九州华夏的栋梁之材!谁又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的汗水与泪水,也许老师那丝丝白发,斑斑皱纹是最好的见证。

  在我眼里,教师就是一朵花,一朵不娇艳却有着超强磁场力的花,总是静静地奉献着自己。最美的花,不一定要有华丽炫彩的外表,不一定要有沁人心扉的香味,不一定要有常开不谢的毅力;最美的花,总是开在最安静的地方,那么的润物细无声,却又时时刻刻让你感受着他的存在,用他的磁场力影响着一波又一波的“赏花者”。

  他总是一个能让学生永远信赖的人,不用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就能让学生视他为朋友,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麻烦首先想到的是他,向他求救。他总是让学生知道:只要他们愿意,能把一切向他倾诉,而他也会尽量去帮学生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和难题,让他们有更多的经历和时间去面对学习。他常说教师也曾是个孩子,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 他总是能在不经意之间,做到关注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常被忽略的。当有的学生做错事或者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从不对学生冷嘲热讽,总是会做各种努力让学生明白:如果他们想成功,就一定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困难中积聚力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当有的学生在某个领域做出尝试时,他从不乱加阻止,而是殷切关注着,即使结果是那么微不足道,他也要让学生明白他已看到了他们的努力和成绩。这种不经意间的举动给了学生自信,让他们相信自己超越自己。

  他总是能轻易成为学生的榜样,成为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他不是演员,却吸引着学生饥渴的目光;他不是歌唱家,却让知识的清泉叮咚作响,唱出迷人的歌曲;他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一批批青年人的灵魂。每一条小路都有它的起点;每一条江河都有它的源泉;每一座大厦都有它的根基,而他常常默默地把自己当做起点、源泉和根基,给学生护航。不管学生在建造什么,他总是默默帮助他们垒好基础,为学生的成长做到最好!或许他讲课的每个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学生淡忘,但他的热情、勇气和慈爱会永远保留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教师是辛劳的,可塑造灵魂的工作是伟大的;红烛的燃烧是短暂的,可她燃烧自己,照

  亮别人的心却是永恒的。教师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在于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做人的典范。

  教师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辛劳浇灌,用心血滋润。他们这朵最美丽的花,总是开在最安静的地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4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雅思贝尔斯认为:“人类的将来,取决于本真教育的成功。”德育就是一种本真的教育,是对人灵魂的教育。纵观现今的高等教育,大多将关注重点放在知识教育、技艺传授之上,而忽视了德育的育人功能,教书而不育人、授业而不传道,这对社会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高校应该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作为教育之本,作为教育工作开展的标尺。

  要因事而化。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人”是教育的最终落脚点,要顺应学生成长规律,了解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以便调整施教手段,有的放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突破口,既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状况,又超越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现状,对受教育者进行合理引导。因事而化,就是要高校德育根据德育的相关“规律”做出调整,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

  要因时而进。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一成不变,唯有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才能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教育依靠外在的教学工具将客观的知识外显于人内化于心,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育;要从教学实践中探索规律,不断总结凝练,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战能力;要重视抓好德育的辅助渠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要因势而新。纵观中外德育史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德育既有持续的生命力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每个阶段的德育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意义。如汉代董仲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主张由王者承天意对人们实施道德教育,这种提法契合当时的时代需要,一方面既维护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又维持了安定的社会秩序,试图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种思想主张不仅对西汉王朝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不断更新德育内容,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入其中,赋予德育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同时,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赋予德育更新的时代气息。

  高校德育不是德育整个阶段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要打破分段式教育观念,将德育与个人成长的各个阶段有机融合,实现德育终身化,从而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系统。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5

  以爱育人 立德树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__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三、以“高效课堂”为专业追求

  深入钻研,做好有效备课。要勤奋钻研所教学科业务,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联系班级实际,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课题实验活动,下工夫做好备课工作。例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前就需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和设计当堂训练,从而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为减负增效作好有效准备。

  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反馈疑难→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习,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习,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习,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习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6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和把握好正确方向。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坚持立德树人,高校当时刻牢记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政治方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经常主动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保持政治定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从青年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突出教育创新。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是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的。有理想就有人生的精神动力,有信念就能开辟美好未来。坚持立德树人,高校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青年学生思想认知规律,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用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的鲜活事例化育青年,感染青年。当前,要紧密结合“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推动思想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和自身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突出师德建设,加强示范引领。按照做“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我们要引领青年学生,自己首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对青年人的感召力。其实,全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仅包含渊博的学识,还要求教师以高尚的情操、纯净的人格去影响下一代的成长。立德树人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优秀教师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成为示范楷模,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积极影响,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应只看考试分数,更根本的还要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协同育人,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既要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也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更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同民族团结教育,同提高法治意识、环境意识、国防意识等紧密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思想文化阵地,优秀的文化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坚守立德树人主阵地,高校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增强文化自信,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打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育人的“组合拳”,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青年学生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立德树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党对人民教育事业的一贯主张。高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立德树人是高校崇高使命所在。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7

  以爱育人 立德树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__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而且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做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努力弘扬“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科学精神,把崇高的师德播撒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以爱心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师爱”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师爱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师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三、以“高效课堂”为专业追求

  深入钻研,做好有效备课。要勤奋钻研所教学科业务,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联系班级实际,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课题实验活动,下工夫做好备课工作。例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前就需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和设计当堂训练,从而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为减负增效作好有效准备。

  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反馈疑难→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习,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习,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习,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习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8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和把握好正确方向。落实这一根本任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坚持立德树人,高校当时刻牢记强化政治意识,把握政治方向,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经常主动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引导更多青年学生保持政治定力,为实现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从青年学生的成长实际出发,突出教育创新。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是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的。有理想就有人生的精神动力,有信念就能开辟美好未来。坚持立德树人,高校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青年学生思想认知规律,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用深入浅出、贴近生活的鲜活事例化育青年,感染青年。当前,要紧密结合“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推动思想教育入耳入脑入心,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和自身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要突出师德建设,加强示范引领。按照做“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我们要引领青年学生,自己首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对青年人的感召力。其实,全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仅包含渊博的学识,还要求教师以高尚的情操、纯净的人格去影响下一代的成长。立德树人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优秀教师是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引路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每个教师都有机会成为示范楷模,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积极影响,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应只看考试分数,更根本的还要看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要面向全体学生,牢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更加注重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协同育人,努力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更加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既要落实到教材课堂中,落实到文化育人中,也要落实到实践活动中,落实到政策制度中,更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同民族团结教育,同提高法治意识、环境意识、国防意识等紧密结合,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强大合力。思想文化阵地,优秀的文化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因此,坚守立德树人主阵地,高校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增强文化自信,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打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育人的“组合拳”,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青年学生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立德树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党对人民教育事业的一贯主张。高校作为教书育人重地,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立德树人是高校崇高使命所在。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9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之师表。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从教多年,深感要做个好教师并非易事。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

  诚然,从表象上看,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因而有的教师便加以区分对待,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冷漠有加。其实,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没有自信心,存在自卑感等等,因而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来自客观的因素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的不到位等等。上述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思想上的束缚除了,他们必然会在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他的教师,而且是他的知心挚友,感受到你对他友谊和信任。一言以蔽之,好的教师应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使他们愿意以你为榜样,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10

  小时候,曾有人问我:“你最崇拜的人是谁?"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老师。”不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就喜欢老师,最怕的也是老师,能得到老师的一个表扬,我就会高兴,激动好几天。当时我不听话,做错事情父母总会说:“我要告诉老师”,我心里就害怕极了。在党的教育下,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教学生涯里,我不断地努力奋斗,对教师的含义也有更深刻地认识。不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每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纯洁的眼睛,我就会感到“老师”这两个字的份量。在这由知识、情感、理想、信念汇成的三尺讲台,是多么神圣。教师的一举一动将会影响这些纯洁孩子的一生。因此,我深深懂得,什么是为人师表,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努力进取,不断学习,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让自身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正如一位名人说:“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也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三尺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人自己。”

  甘愿吃苦,乐于奉献。这就形成了教师的精神,在讲台上,我们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百科全书;成了孩子们心中的鲜红的太阳,能体会到最温暖的春风和情感,能体会到世上最真最纯的友爱。在每次的“教师节”的时候,我都会收到一些学生送来的贺卡,里面写着“老师好”就这么小小一句问候,或者学生的一个微笑,我就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学生的物质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带来无穷的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就是乐于奉献的教师精神。

  站在讲台上,我就会产生一种无言的神圣与庄严。这样甘愿吃苦,乐于奉献,不断进取的教师精神,铸成了教师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气度,为了党的教育事业而无私奉献 的精神,这就是师德,师魂。

  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三尺讲台,是我无悔的选择 。我愿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学习心得篇11

  已经从大学毕业一年多了,但我一直清晰地记得母校教学楼上那8个金色的大字:德高为师,身正是范。特别是我的角色从西部计划志愿者转变为人民教师之后,我已无数次在心里重温了这8个金字。

  党的会议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感到,党和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教育,并且把“立德树人”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这是无比光荣的责任和使命。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教师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父母。如果教师的不良言行被学生牢记或模仿,那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所以,教师不但要处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而且要心胸宽广,以德服人,做好“灵魂的工程师”,坚决不能成为“灵魂的刽子手”。

  其次,要学习不辍,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作为学生的时候,老师就经常教育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们成为教师,你会忘记

  这句古训吗?我们都不是圣人,而圣人也注重不断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弃。教师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向大家学习,向大教育家学习,向知名教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甚至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和锻炼,我们的业务水平才能持续提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更好的知识。

  第三,要把爱与责任深刻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犹记得潘秋堂副校长在为我们做的讲座中强调,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认清自己是“平等中的首席”,努力做好“学生发展的服务者”;要爱自己,主动去做需要做的事,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我认为,教师须充分尊重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用真心去关爱学生,把学生真正当“人”来看待和对待,并且要做到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甘为人梯。

  朋友们,我们不能在进入社会之后,发现一些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他们都没有做到,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而当我们成为教师之后,却去重复他们走过的道路。

  让我们努力吧!努力对得起“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赞誉,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教师,努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推荐访问:育才 师德 育人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心得 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师德师风教育反思与总结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师德征文 学党史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教师心得体会 强化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师德师风心得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师德师风教育方案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教师心得体会 小学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心得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师德师风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