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3篇

时间:2022-06-22 10:40:02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3篇

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篇1

  将数字化改革纳入市局各处室、下属事业单位、县(区)局年度绩效考核,建立任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开展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为贯彻落实省自然资源厅《全省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和《舟山市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利用,为舟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省委数字化改革“1+5+2”的总体架构、市委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省厅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要求,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维仿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以“一朵云”“一张图”“一平台”及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舟山节点为支撑,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政务服务、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决策分析为核心应用的信息化体系。开发应用“空间码”,迭代升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加强数据共享,打造一批有舟山特色的应用场景,全力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外联通的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架构“数字国土空间”,加快治理理念、机制、工具、手段、方法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推进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改革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跨越,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平台迭代升级

  1.迭代升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围绕迭代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核心业务流程再造、多场景协同应用,以数字化重塑自然资源全域全要素治理“数字空间”。面向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新要求,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数据归集,聚焦涉密涉敏数据归集应用,持续完善应用支撑、服务保障的中枢,实现对核心数据的分布式归集和闭环管理,形成基础“底图、底板、底线”。

  2.推进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舟山节点建设。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按照空间治理需求,建设省域空间治理平台舟山节点,将可被共享的相关数据与服务进行接入整合,建立自然空间、人造空间和未来空间等数据为一体的空间治理数据库(一库)地理信息子库,用于支撑应用场景建设及向其他部门提供相关数据服务。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重点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行业管理的应用场景,而空间治理平台重点建设跨部门业务应用场景,两类场景将共同注册到空间治理应用场景门户,共同形成“空间治理场景”的全景视图。

  3.“一码大串联”——创新应用“空间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融入“空间码”机制,通过空间地块信息关联,实现地块本身数据的图属关联、前后续业务环节的关联、主支线业务的关联,以此为基础,实现规划编制、用地报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全业务阶段的一码串联,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治理体系,持续对数据进行清理、规范,不断提高“一张图”数据的真实性、现势性和一致性。完成地块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一码串联,为进行一码查询、一码共享、一码监管、项目全生命周期追溯等奠定基础。

  (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二)加强数据共享利用

  1.加强数据仓建设。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载体,建设市级合仓、县级分仓,系统内聚焦规划、现状、管理类数据,推进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与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相连,接收省级回家数据,同时与省域空间治理平台舟山节点相连,接收其他部门数据。

  (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2.加强数据归集。根据浙江省一体化数据资源系统建设的要求,做好信息系统编目和公共数据归集工作。明确数据归集主体责任,完善数据更新机制。定期开展数据质量巡检,将数据质量责任压实到数源部门。遵循“分兵把守、各自建设、统一服务”的原则,强化数据的全面汇聚、融合、联通,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构建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统一支撑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和对外服务。

  (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3.加强数据治理。制定数据治理细则,加强源头治理, 明确数据生产者主体责任,确保各类数据按统一数据标准进行生产,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基于国土空间信息平台的统一归集功能,开发对应工具,按照场景应用要求,对归集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位置匹配、属性整合、融合处理等,并根据“空间码”赋码办法,对数据的空间和属性关联关系进行预处理,形成规范有效的应用数据成果,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4.拓展数字化支撑场景。

  (1)建立舟山市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数据体系。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下整合、集成、规范、扩展现有的测绘、规划、土地、矿产、海洋、林业等数据,构建地上地下、陆海相连、二三维一体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一张图”。

  (2)拓展多维前端感知手段。充分利用摄像头、无人机、卫星影像等智能监测感知设备拓展监测手段。

  (3)充分整合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相关感知设备。整合对接原林业、海洋及各地已建成的摄像头监控网络,实现监控范围拓展。

  (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单位: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三)建设一批应用场景

  按照上级相关要求,结合浙江省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和舟山实际情况,将应用分类体系划分为调查监测、政务服务、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决策分析五类。在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摸清舟山市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使用现状,充分利用省部已经建成和将要建设的系统,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和夯实基础、急用现行的原则。对于明确使用省、部级统建系统的,做好数据对接和共享,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对明确需要舟山市自建系统的,需做好详细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确保应用系统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使用。

  1.部署省、部级场景应用。对明确使用省、部级统建系统的,做好数据对接和共享,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并根据省、部级推出的综合场景结合舟山特点进行应用。

  (牵头处室:信息中心,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2.参与省级场景试点。抓好市级负责的省级场景项目的试点建设(牵头处室:信息中心,协同处室:局各相关处室),抓好县(区)负责的省级试点项目的试点建设(牵头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协同处室:改革发展处、各相关处室)

  3.建设舟山特色场景。对确需舟山市自建系统的,需做好详细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确保应用系统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使用。

  (1)开发舟山市自然资源“云账簿”多跨场景(牵头处室:信息中心,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

  主要包括:

  ①天巡地查--耕地监管子场景(牵头处室:总督察办)

  ②土地项目批后监管场景(牵头处室:开发利用处)

  ③涉海项目监管场景(牵头处室:海域海岛处)

  ④智能准入场景(牵头处室:开发利用处)

  (2)不动产智治舟山场景(牵头处室:不动产登记中心)

  (3)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应用(牵头处室:空间规划处)

  (4)其它场景(牵头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四)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改革与全市数字化改革的融合

  根据市委、市政府数字化改革重点工作,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改革工作。

  1.融合对接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对接市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平台。所有前端应用都集成于“浙里办”“浙政钉”中。集成应用,做好组件共享,加强数据归集,政府网络统一按市政府要求使用基础设施,加强网络安全,完善数据仓建设。(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

  2.融合对接市党政机关智治系统。对接市党政机关智治建设方案,配合抓好涉及党政机关智治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内容。(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办公室、各相关处室)

  3.融合对接市数字政府系统建设。对接市数字社会建设方案,配合抓好涉及数字政府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内容,着重抓好自然资源“云账簿”多跨场景项目的对接。(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信息中心、各相关处室)

  4.融合对接市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对接市数字经济建设方案,配合抓好涉及数字经济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内容,。(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行政许可处、各相关处室)

  5.融合对接市数字社会系统建设。对接市数字社会建设方案,配合抓好涉及数字社会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内容,着重抓好不动产登记服务应用项目的对接。(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不动产登记中心、各相关处室)

  6.融合对接市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对接市数字法治建设方案,配合抓好涉及数字法治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内容。(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测绘处、各相关处室)

  (五)建立完善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基础网络环境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1.完善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依托于舟山政务云,整合形成全市统一的自然资源和规划网络环境,包括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业务专网,以及互联网,为业务流转和系统对接建立“高速公路”。(牵头处室:信息中心,协同处室:办公室)

  2.建立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网络环境的运行监控和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有序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关键软硬件的自主可控,从而建成具备安全保密和方便高效能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推进信息化系统的运营绩效管理,定期分析系统运行情况,持续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制度。(牵头处室:信息中心,协同处室:办公室)

  三、工作计划

  (一)近期目标(2021年12月底):迭代深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推动数据归集、业务协同以及数据更新机制完善;推动舟山市自然资源“云帐簿”多跨场景(“云帐簿”二期-自然资源多维度感知监管)等重点应用上线运行,初步建成覆盖全域、共享共用的省域空间治理平台舟山节点,同时通过集成市域空间数据、提供空间治理工具箱、典型应用场景,力争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纵横衔接、统分结合、上下贯通”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中期目标(2022年12月底):全面建成“精准分析、整体优化、高效利用、依法保护、科学治理”的省域空间治理平台舟山节点,通过迭代升级节点功能,深化应用推广,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拓宽平台赋能实际业务范围面。完成“云帐簿”二期-自然资源多维度感知监管,进一步提升空间治理的科学性、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远期目标(2025年12月底):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维仿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以“一朵云”“一张图”“一平台”及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舟山节点为支撑,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政务服务、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决策分析为核心应用的信息化体系,全面增强动态监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智能监管、防灾减灾及科学决策能力,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实现从传统管理到精准治理的转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实行专班运作,挂图作战。对照省厅、市数字化改革落实到市、县(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任务,设立具体负责人,制定具体工作清单,推进具体工作。各县(区)局要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围绕数字化改革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二)完善推进机制。按照省厅、市委数字化改革框架,坚持顶层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市局在开展市级数字化改革的基础上,统筹各县(区)局按省厅、市级规范对接平台、数据仓工作,县(区)局立足市级平台开展试点场景开发,避免重复,建立本级数据子仓,并做好本级党委政府数字化改革工作。

  (三)提升应用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应用管理制度,落实信息化系统应用责任。及时收集并解决信息化系统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以用促建,完善系统建设,使数字化改革真正融入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

  (四)加强监督考核。将数字化改革纳入市局各处室、下属事业单位、县(区)局年度绩效考核,建立任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每月考进度,双月亮成果,年度评先进;鼓励各地积极参与省级试点、市级试点和特色创新应用,开展相关政策理论、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研究,大力开展改革创新项目,及时总结推广改革模式与经验。

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篇2

  围绕迭代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核心业务流程再造、多场景协同应用,以数字化重塑自然资源全域全要素治理“数字空间”。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开展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为贯彻落实省自然资源厅《全省自然资源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和《舟山市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资源节约利用,为舟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自然资源保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省委数字化改革“1+5+2”的总体架构、市委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省厅数字化改革工作方案要求,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维仿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以“一朵云”“一张图”“一平台”及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舟山节点为支撑,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政务服务、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决策分析为核心应用的信息化体系。开发应用“空间码”,迭代升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加强数据共享,打造一批有舟山特色的应用场景,全力打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内外联通的自然资源数字化治理架构“数字国土空间”,加快治理理念、机制、工具、手段、方法的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推进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改革从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跨越,实现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一)深化平台迭代升级

  1.迭代升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围绕迭代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核心业务流程再造、多场景协同应用,以数字化重塑自然资源全域全要素治理“数字空间”。面向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新要求,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加快数据归集,聚焦涉密涉敏数据归集应用,持续完善应用支撑、服务保障的中枢,实现对核心数据的分布式归集和闭环管理,形成基础“底图、底板、底线”。

  2.推进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舟山节点建设。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按照空间治理需求,建设省域空间治理平台舟山节点,将可被共享的相关数据与服务进行接入整合,建立自然空间、人造空间和未来空间等数据为一体的空间治理数据库(一库)地理信息子库,用于支撑应用场景建设及向其他部门提供相关数据服务。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重点建设自然资源和规划行业管理的应用场景,而空间治理平台重点建设跨部门业务应用场景,两类场景将共同注册到空间治理应用场景门户,共同形成“空间治理场景”的全景视图。

  3.“一码大串联”——创新应用“空间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融入“空间码”机制,通过空间地块信息关联,实现地块本身数据的图属关联、前后续业务环节的关联、主支线业务的关联,以此为基础,实现规划编制、用地报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全业务阶段的一码串联,通过建立科学高效的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治理体系,持续对数据进行清理、规范,不断提高“一张图”数据的真实性、现势性和一致性。完成地块全生命周期全流程的一码串联,为进行一码查询、一码共享、一码监管、项目全生命周期追溯等奠定基础。

  (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二)加强数据共享利用

  1.加强数据仓建设。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载体,建设市级合仓、县级分仓,系统内聚焦规划、现状、管理类数据,推进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与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相连,接收省级回家数据,同时与省域空间治理平台舟山节点相连,接收其他部门数据。

  (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2.加强数据归集。根据浙江省一体化数据资源系统建设的要求,做好信息系统编目和公共数据归集工作。明确数据归集主体责任,完善数据更新机制。定期开展数据质量巡检,将数据质量责任压实到数源部门。遵循“分兵把守、各自建设、统一服务”的原则,强化数据的全面汇聚、融合、联通,促进信息互通共享,构建自然资源“一张图”大数据体系,统一支撑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和对外服务。

  (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3.加强数据治理。制定数据治理细则,加强源头治理, 明确数据生产者主体责任,确保各类数据按统一数据标准进行生产,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基于国土空间信息平台的统一归集功能,开发对应工具,按照场景应用要求,对归集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位置匹配、属性整合、融合处理等,并根据“空间码”赋码办法,对数据的空间和属性关联关系进行预处理,形成规范有效的应用数据成果,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4.拓展数字化支撑场景。

  (1)建立舟山市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数据体系。在统一的标准规范下整合、集成、规范、扩展现有的测绘、规划、土地、矿产、海洋、林业等数据,构建地上地下、陆海相连、二三维一体的自然资源大数据体系,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一张图”。

  (2)拓展多维前端感知手段。充分利用摄像头、无人机、卫星影像等智能监测感知设备拓展监测手段。

  (3)充分整合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相关感知设备。整合对接原林业、海洋及各地已建成的摄像头监控网络,实现监控范围拓展。

  (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单位: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三)建设一批应用场景

  按照上级相关要求,结合浙江省自然资源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和舟山实际情况,将应用分类体系划分为调查监测、政务服务、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决策分析五类。在开展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摸清舟山市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使用现状,充分利用省部已经建成和将要建设的系统,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和夯实基础、急用现行的原则。对于明确使用省、部级统建系统的,做好数据对接和共享,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对明确需要舟山市自建系统的,需做好详细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确保应用系统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使用。

  1.部署省、部级场景应用。对明确使用省、部级统建系统的,做好数据对接和共享,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并根据省、部级推出的综合场景结合舟山特点进行应用。

  (牵头处室:信息中心,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2.参与省级场景试点。抓好市级负责的省级场景项目的试点建设(牵头处室:信息中心,协同处室:局各相关处室),抓好县(区)负责的省级试点项目的试点建设(牵头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协同处室:改革发展处、各相关处室)

  3.建设舟山特色场景。对确需舟山市自建系统的,需做好详细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确保应用系统建设的顺利开展和使用。

  (1)开发舟山市自然资源“云账簿”多跨场景(牵头处室:信息中心,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

  主要包括:

  ①天巡地查--耕地监管子场景(牵头处室:总督察办)

  ②土地项目批后监管场景(牵头处室:开发利用处)

  ③涉海项目监管场景(牵头处室:海域海岛处)

  ④智能准入场景(牵头处室:开发利用处)

  (2)不动产智治舟山场景(牵头处室:不动产登记中心)

  (3)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应用(牵头处室:空间规划处)

  (4)其它场景(牵头处室:各相关处室、各县(区、功能区)局)

  (四)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改革与全市数字化改革的融合

  根据市委、市政府数字化改革重点工作,融合自然资源和规划数字化改革工作。

  1.融合对接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对接市一体化智能化数据平台。所有前端应用都集成于“浙里办”“浙政钉”中。集成应用,做好组件共享,加强数据归集,政府网络统一按市政府要求使用基础设施,加强网络安全,完善数据仓建设。(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各相关处室)

  2.融合对接市党政机关智治系统。对接市党政机关智治建设方案,配合抓好涉及党政机关智治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内容。(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办公室、各相关处室)

  3.融合对接市数字政府系统建设。对接市数字社会建设方案,配合抓好涉及数字政府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内容,着重抓好自然资源“云账簿”多跨场景项目的对接。(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信息中心、各相关处室)

  4.融合对接市数字经济系统建设。对接市数字经济建设方案,配合抓好涉及数字经济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内容,。(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行政许可处、各相关处室)

  5.融合对接市数字社会系统建设。对接市数字社会建设方案,配合抓好涉及数字社会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内容,着重抓好不动产登记服务应用项目的对接。(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不动产登记中心、各相关处室)

  6.融合对接市数字法治系统建设。对接市数字法治建设方案,配合抓好涉及数字法治的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内容。(牵头处室:局数字化改革专班,协同处室:测绘处、各相关处室)

  (五)建立完善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基础网络环境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1.完善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依托于舟山政务云,整合形成全市统一的自然资源和规划网络环境,包括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业务专网,以及互联网,为业务流转和系统对接建立“高速公路”。(牵头处室:信息中心,协同处室:办公室)

  2.建立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网络环境的运行监控和应用层面的安全防护,有序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系统关键软硬件的自主可控,从而建成具备安全保密和方便高效能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推进信息化系统的运营绩效管理,定期分析系统运行情况,持续优化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运维管理制度。(牵头处室:信息中心,协同处室:办公室)

  三、工作计划

  (一)近期目标(2021年12月底):迭代深化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推动数据归集、业务协同以及数据更新机制完善;推动舟山市自然资源“云帐簿”多跨场景(“云帐簿”二期-自然资源多维度感知监管)等重点应用上线运行,初步建成覆盖全域、共享共用的省域空间治理平台舟山节点,同时通过集成市域空间数据、提供空间治理工具箱、典型应用场景,力争在“业务协同、数据共享、纵横衔接、统分结合、上下贯通”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中期目标(2022年12月底):全面建成“精准分析、整体优化、高效利用、依法保护、科学治理”的省域空间治理平台舟山节点,通过迭代升级节点功能,深化应用推广,进一步巩固建设成果,拓宽平台赋能实际业务范围面。完成“云帐簿”二期-自然资源多维度感知监管,进一步提升空间治理的科学性、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远期目标(2025年12月底):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三维仿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以“一朵云”“一张图”“一平台”及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舟山节点为支撑,以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政务服务、综合监管、防灾减灾、决策分析为核心应用的信息化体系,全面增强动态监测、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智能监管、防灾减灾及科学决策能力,提升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慧化水平,实现从传统管理到精准治理的转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实行专班运作,挂图作战。对照省厅、市数字化改革落实到市、县(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工作任务,设立具体负责人,制定具体工作清单,推进具体工作。各县(区)局要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围绕数字化改革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

  (二)完善推进机制。按照省厅、市委数字化改革框架,坚持顶层设计与应用创新相结合,市局在开展市级数字化改革的基础上,统筹各县(区)局按省厅、市级规范对接平台、数据仓工作,县(区)局立足市级平台开展试点场景开发,避免重复,建立本级数据子仓,并做好本级党委政府数字化改革工作。

  (三)提升应用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应用管理制度,落实信息化系统应用责任。及时收集并解决信息化系统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以用促建,完善系统建设,使数字化改革真正融入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

  (四)加强监督考核。将数字化改革纳入市局各处室、下属事业单位、县(区)局年度绩效考核,建立任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每月考进度,双月亮成果,年度评先进;鼓励各地积极参与省级试点、市级试点和特色创新应用,开展相关政策理论、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研究,大力开展改革创新项目,及时总结推广改革模式与经验。

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篇3

  建设定西联合大数据中心,这是我市着眼推进数字政府、数字定西建设,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举措。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市委书记在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推进会议上的致辞发言,希望大家喜欢。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关于数字政府建设的安排部署,对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再细化、再安排,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重点、合力攻坚,加快推进我市数字政府建设,更好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特点,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作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实施“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在总结政府治理范式变迁及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的战略决策,强调要以数字政府建设赋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不仅组建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专班、成立了省大数据管理局和省大数据中心,出台了《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2021-2025)》《数字政府建设系统集成设计规划》等重要文件,搭建了数字政府建设的“四梁八柱”。*开展专题调研,面对面、点对点指导,并作出重要指示,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从省级层面对数字政府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作出了系统设计。去年11月6日召开了全省对接会,*12月27日专题召开全省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推进会再次作出全面安排部署,为我们更快、更实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明确了方向、路径和举措。大家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数字政府建设虽然是单项工作,但非常重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是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推进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推进会,就是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再次动员大家乘势而上、加力加速,严格按照时限要求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力争取得更大进展,更好助力我们追赶发展、争先进位。前面,*同志通报了全市数字政府建设项目进展情况,中国移动集成项目负责同志介绍了数字政府建设总体情况,市政管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和*县政府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要对标先进,找准差距,下大力气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总结成绩,找准差距,准确把握数字政府建设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上相关部署,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专班,设立了市大数据服务中心,正在加快实施以定西市联合大数据中心为重点的各项软硬件工程,数字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从去年11月份全面启动,正在紧锣密鼓加快推进。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起步是早的,在省上全面推动之前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基础支撑体系初具规模。已建成定西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定西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的定西市电子政务外网,实现政务外网全覆盖,目前已接入全市部门单位及乡镇、村(社区)3674家,覆盖率达到100%。特别是我们谋划建设的履责管理“六大系统一平台”已全部上线运行,为政府实现数字化治理提供了有效支撑。

  二是政务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先后建成运行电子政务云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应用系统、“陇码”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政务体系,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载市级事项1006条、县区事项1.04万项、乡村事项20.52万项,市级全程网办率达到83%、县区(含乡镇街道)达到84%以上。“i定西”APP陇码公共服务平台挂载82个功能模块2884项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已经初步实现。

  三是资源整合共享不断拓展。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与国家、省上数据汇聚共享的“快通道”全线打通,已发布共享目录4729条,汇聚591项数据目录7764.4万条数据,支撑服务金融、住建、自然资源、发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申请使用法人红黑榜、营业执照、公积金缴纳、社保卡等数据信息资源76项,数据总交换量34.9亿条,共享应用评级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我们数字政府建设的方向是对的,措施是有力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市数字政府建设还是存在着不少的短板和弱项,需要加快补齐。我总结归纳了一下,主要有这样五个方面:

  一是体制机制还不够顺畅。虽然我们明确,我市数字政府建设整体工作由市工信局统筹,市政管局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去年我们还专门成立了大数据服务中心,负责大数据规划、政策和项目实施等工作。但从目前运行来看,各方作用还是发挥不够充分,信息资源还没有完全统筹起来,各种专网、外网、互联网部署的应用系统交织混杂,几张网多张皮的现象比较突出,存在着管理分散、多头重复建设的问题。

  二是数据汇聚难度较大。目前,全市部门单位在用政务服务类系统共有109个,除市级自建的13个系统完成与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外,国家部委和省厅管理的96个系统因市级无管理权限,无法直接对接。虽然已通过国家、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聚了证照信息、全员人口、贫困人口、婚姻登记、行政许可信息等591项数据资源,但还存在类型不全、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资源共享应用体制还不顺畅。特别是户籍、车辆、住房、环保、社保等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信息数据,由于涉密或者行业部门规定限制,目前无法汇聚共享,还没有形成满足需求的数据资源池。

  三是终端应用开发较慢。数据的意义在于应用,没有应用,再庞大的数据也是“僵尸数据”、再智能的平台也是“无用平台”。我们虽然建成了市县两级居民健康信息平台、定西旅游大数据平台、“雪亮工程”等应用平台,但数据应用深度、广度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成果与智慧应急、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教育、智慧医疗、“互联网+监管”等领域的融合共促还远远不够。

  四是安全保障有待加强。建设数字政府必须要坚持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才能确保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平稳、高效、安全运转。但实际上我们在这方面都有很多欠账要补,还没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五是技术人才力量不足。各级各部门普遍缺乏信息化方面的专业人才,面临专业人员少、技术力量不足、支撑能力欠缺等困难,无法适应数字政府建设的专业化队伍需求。

  二、紧盯目标,集中攻坚,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进程

  数字政府建设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效社会服务的重要举措。“三新一高”背景下,数字化已经渗透到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活动全过程各环节,与此同时,区域竞争愈演愈烈,各地都在技术、机制、模式等创新变革上纷纷出大招、走新路。我们如果在数字政府建设上落后了,经济高质量追赶发展就缺少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基础和动力。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在已有工作基础上,把握关键环节,注重建设的整体性、融合性、实效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集中攻坚,加快构建“12345+N”的数字政府体系,以数字政府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助力全市政府效能全面提升。重点做好“四个优化”。

  一要优化机构设置,强化基础支撑。通过前期调研和听取汇报,对于数字政府建设的管理机构,我的初步考虑是,由市工信局总牵头,参照省上做法,提出大数据管理局的组建方案,总的原则是机构职能向市工信局靠拢,业务由市工信局统筹。因为市工信局的职能设置非常明确,就是负责全市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协调跨行业、跨部门面向社会服务网络的互联互通,也就是要统筹全市的信息化工作。数字政府建设是信息化的一个方面,虽然市政管局承担了“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等数字政府建设方面的大量工作,但市工信局作为我市推进信息化的主管部门,统筹职能必须担起来。请*同志牵头,指导市工信局尽快提出市大数据管理局的组建方案,并注重理顺与工信、政管、大数据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报市政府研究之后,提交市编委会审定。

  二要优化体系架构,提升服务效能。数据共享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也是最大的难点和堵点。事项和数据作为部门职能和事权的载体,统筹共享、流程再造必然涉及职责权限的界定和重新划分,所以这块工作难度不小,其核心是要让数据“跑起来”,做到部门之间互通有无、信息共享。省上提出的“12345+N”数字政府建设体系(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1条主线,管理和技术2个架构,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3个关键链条,甘快办、甘政通、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不来即享4个特色品牌,省、市、县、乡、村5级贯通的政务服务体系,N个政务服务应用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具体路径,这些任务落到市县两级,当前就是要实施好“12+3”的项目。市工信局要抓好统筹,依托省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放共享下沉更多的数据资源,提高全市数据共享广度和应用深度。

  市政管局要具体负责,实施好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大数据基座、主体专题库、数据安全治理平台、政务服务能力平台等12个市级标配项目建设任务,确保2月底前全面建成、3月底上线运营,为数据共享、汇聚、治理和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办理”、政府治理“一网统管”、政府运行“一网协同”。要全面理清事项办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步骤、流程、材料,彻底解决部门衔接不畅问题,通过改进提升内部流转程序和效率,实现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长在法定期限内压减60%以上,并谋划推出一批诸如税费惠企之窗、“不来即享”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智慧医保等具有定西特色的网上应用,打造“定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各县区要重点实施好县级运营中心管理软件、显示屏和乡镇(街道)自助服务终端3类项目,确保2月底前实现市县数字政府运营指挥平台运行联调。市发改、公安、人社、民政、应急、生态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快经济发展、市场监管、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数据汇聚共享,形成常态化汇聚共享机制,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服务体系,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三要优化大数据中心,形成发展引擎。建设定西联合大数据中心,这是我市着眼推进数字政府、数字定西建设,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重大举措。联合大数据建设之初,我们就提出要以“一中心、一中台、一朵云”(一中心即城市运营管理<应急>指挥中心,一中台即城市大脑智能中台,一朵云即智慧城市云服务平台)为核心,打造全市政府管理的指挥平台、社会治理的调度平台、数据资源的汇聚平台、数据分析的应用平台、数字产业的发展平台。市工信局、市大数据服务中心要加快推进联合大数据中心建设进度。市移动公司要负责做好系统集成工作。市文旅体公司要深度参与建设和运维,确保联合大数据中心在5月份完成系统联调联试,6月份上线运行。同时,市工信局、市政管局和市大数据服务中心要强化数据统筹管理,提前谋划中心建成之后的作用发挥问题,加快数据入库,推动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用数据对话、数据决策、数据服务、数据创新,让联合大数据中心在政府管理、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大显身手、发挥作用,助推全市高质量追赶发展。

  四要优化终端应用,做到便民利企。“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是对数字政府建设成果的最形象表述。大家必须要明白,数字政府是拿来用的,不是摆着看的。市政管局要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以“民生”为方向、以“便民”为目标,逐条编制服务事项指南,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全过程,大力推进数据赋能政务服务。要全面提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以及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让群众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切实享受到数字政府建设带来的便利。同时,要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第一评价标准,推行体验式服务,提升政务服务绩效,确保政务服务每个事项、每个环节均可评价,通过群众的感受、企业的感受、社会的感受,真心实意推进营商环境改善,提升追赶发展的“软实力”。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优化整合后已正式上线,各级各方面要高度重视,建立部门联动“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打造“7×24小时”不断线的服务热线,强化管理考核,提升运行效率,确保群众反映问题次次能打通、件件有回音、事事出结果。

  三、协同作战,抓实见效,推动形成数字政府建设合力

  数字政府建设是当前工作的一件大事要事,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基础性、前瞻性、系统性工程。各级各方面要协同作战、压茬推进、抓实见效,确保我市数字政府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一要靠实工作责任。由永平和*同志负总责,亲力亲为抓谋划、抓组织、抓推动,深入研究数字政府统筹建设、统一支撑、整体运维等具体措施,拿出工作清单,明确时限要求,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打通责任落实和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市工信局要总牵头,完善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协同机制,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工作推进措施,真正将规划变成计划、让计划成为现实。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必须要具体抓、抓具体,确保责任不掉线、工作加快干。

  二要加强协同联动。省上明确要求,全省数字政府项目要在2月底基本建成,3月底上线运行,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大家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强工作衔接和政策对接,一件一件盯着办,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该放的权要坚决放,该办的事要加快办,该做的服务要跟上做,遇到问题不推诿、不扯皮,碰到困难共同研究、合力解决,确保各项工作无缝衔接、高效协同。

  三要强化要素支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高度依赖对个人信息的读取、采集和应用,存在着很大的数据安全隐患,一旦数据泄露,很可能危及用户隐私、财产甚至人身安全,不能“被动防御”,要“主动免疫”。这方面千万马虎不得,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电子政务建设、运营管理、网络安全保障等标准规范,加强安全防护,建立数据采集、汇聚、交换、存储、使用全流程安全保障体系,使数据使用安全、透明、可控、可信、可验证、可溯源,打造完全可靠的数据生态安全系统,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要用好数字政府建设评审专家库力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一支既精通政府业务、又懂得互联网技术、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要严格督考问效。我们已经将数字政府建设纳入督考体系。市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市工信局,列出任务清单,定期督导调度,对照时间节点一个一个评估验收,对进展缓慢、达不到要求的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要把实干、实事、实绩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评判标准,把求真务实的作风严起来、强起来,一刻不停、一步不落、一环不丢地加快推进,绝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