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11-07 14:50:04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是折射世界发展的一滴水珠,四年级数学教师应让学生体悟到科学的博大与精深。四年级数学教师离不开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支持着四年级数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503875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策略: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复习各知识点和重难点,然后通过练习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 30050082( ) 3960400000( ) 7000700070( ) 700300009( )26740020000( ) 315400000( ) 50708000000( )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 9000000( ) 47000000( ) 200320000( )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 48000000000( )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比大小

1650010○16500100 350020○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一1、2、3

板书设计:

大数的认识总复习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503874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整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2.在经历数的产生过程中,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和“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使学生了解古老的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十进位值制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数的产生

(一)导入

1.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数,找一找。(人数、男生数、女生数、年龄、身高、体

2.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可是数的产生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了解古代计数方法

1.师:你知道远古时代的人是以什么为生吗?(打猎)对,他们以打猎为生,每次捕到猎物或捞到鱼需要知道捕获的数量,他们也需要数数,记录数的多少,但和那时的方法和现在不同,你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吗?(摆石子、刻痕、结绳计数)

2.课件出示:图片

师: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在木头上刻道来计捕鱼的条数的道理也是一样。刻道计数和结绳计数也是如此。

3.课件出示:

师:这是我国挖掘出来的“甲骨文”上的“数”字,这个字就源于结绳记事。

4.师:大家想,随着人们捕猎技术的进步,捕猎工具的发展,打 到的猎物就会越来越多,相应的计数时,摆的石子就会越来越多,还是很不方便。怎么办?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体会古代计数方法的不便,产生对数字的需求。】

(三)符号记数

1.师: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以后又随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2.通过介绍古埃及人记数符号,揭示计数法就是表示计数单位的个数,体会没有位值带来的不便。

(1)课件出示:

师:这是古埃及人设计的计数单位。

(2)课件出示:

师:看看这个数用到了哪些计数单位,是多少?(4217)你是怎么想的。

(3)师:要想知道这个数表示多少,就必须看清有什么计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4)师:你能用古埃及的计数方法表示出太阳的直径1389000千米吗?试一试。

(5)课件出示:

(6)师:通过自己的尝试,你有什么感觉?(麻烦)

(7)师:请你想一想,这种计数方法为什么会这么麻烦?(每个计数单位都要用不同的符号,表示数时,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就要画几次)

3.介绍阿拉伯数字

(1)课件出示:

(2)师: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各国的数字也不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数字不同很不方便,就需要有统一的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

公元八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阿拉伯数字”。

【设计意图:在用古埃及记数符号表示太阳直径的过程中,体会没有位置制时记数的麻烦。通过介绍其他各国的记数符号,体会同意数字的必要性。】

二、认识自然数及新的计数单位等,整理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一)认识自然数

1.师:用这10个数字能表示多少数?

2.师: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3.看教材第17页

4.师:通过看书,你还了解到了自然数的哪些知识。

(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体会位值制的价值。

1.师:为什么仅仅这10个数字就能表示出许许多多的数呢?比如:999,都是9,它们表示的意思一样吗?(9在不同的数位)

2.师:对,因为9在不同的位置,在右边表示9个一,在中间表示9个十,在左边9个百。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的大小就不同,这样不用发明那么多的符号了,记数也不用那么麻烦了。(课件演示)

3.师:如果再加1个石子,右边的9就达到10个,就可以放到中间,中间又够10组,就可以放到更高的位置,同样再够10组,就要再往左进一位。(课件演示)

4.师: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能用位置来区分计数单位的不同,它使记数变得简单。

【设计意图:以“999”为例,认识位值制,感受它给计数带来的便利。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则,即“满十进一”。】

(三)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数级,整理数位顺序表

1.师:这里的位置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位”,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师:你还能继续说出新的计数单位吗?它们所在的数位又叫什么呢?还有更高的吗?

3.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4.师:我国习惯从个位起,每四位一级,分别是哪几个数级?

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类推迁移规律认识新的计数单位、数位及数级,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三、知识运用

1.教材第22页第1题。

2.教材第22页第2题。

#503873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定商,商的位置。

一、热身运动。

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

60÷20 120÷30 80÷20 360÷40

180÷30 240÷40 420÷60 240÷30

2.括号里能填几?

30×( )<280 20×( )<82 40×( )<278

70×( )<165 30×( )<182 90×( )<620

3.笔算87÷3和427÷6。

4.反馈。结合这两道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师适当板书除法法则。

5.揭题。笔算除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

(1)板书:可以分给几个班?92÷30,口算,估算。

(2)学生尝试笔算。学生自练,师巡视收集学生的各种典型情况。并进行板书。

反馈。

①判断对错。你能告诉老师哪一个竖式是正确的?为什么?另外三个竖式错在哪里?为什么?

②结合小棒图理解算理。

③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92÷30是怎么算的?提问: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④做一做。30÷10 40÷20 64÷30 85÷40。请四位同学上台板演。

(3)笔算192÷30。

学生列式笔算。

反馈。结合正确的竖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商4,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在笔算192÷30和92÷30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做一做:140÷20 280÷50 565÷80请三生上板演。

2.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三、练习

1.选择其中一组完成计算。

A 82÷30 102÷30 280÷70

B 78÷20 197÷80 364÷40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练习十四,第2题。

3.体育用品商店正在搞促销活动:

陈老师原来打算买12只足球,用这些钱现在可以买多少只足球?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设想:

1.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标准》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其实,新课前的复习铺垫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前者,只要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有一些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人为了使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问题,甚至人为设置了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这节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我觉得有必要在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的环节。因此我在课前安排了3个小练习:1、看着算式直接报出答案;2、括号里能填几;3、笔算87÷3和427÷6。

2.要注重计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诚然,计算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注重计算的现实意义,适当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来源、现实背景和本质。

《标准》注重了通过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运算的意义。在“总体目标”中提出:“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3.解决问题与技能形成。

过去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模仿和大量重复性的过度训练是要不得的,但是,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必马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具体地说,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练习,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策略。

#503872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商的位置。

教学难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教具 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卡片(略)

2、填空

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 )

2)每份是70,490里面有( )个70

3)( )÷( )=20……19,除数最小是( )

4)322÷40的商写在( )位上。

5)475与195的差里有( )个70。

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 )……( )

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 )个箱子。

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练习内容

1、计算

346÷42 171÷57 1674÷93 876÷73 2001÷87 10332÷84

2、计算并验算

4814÷83 8445÷33 3243÷47 1827÷63 1568÷28 2669÷36

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

商是一位数 商是两位数

( )25÷38   ( )76÷27

( )96÷82   ( )04÷64

解决问题;

1)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

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

3)探究题

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

4)竞赛题

三、总结

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作业

91页5----8

#503870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说理的习惯与能力。

2.在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简单识别方法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到数学推理的严谨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索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

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与应用。

教学准备方格纸、直尺、图钉、剪刀。

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平行四边形对边( ),对角( ),对角线( )。

2.( )是平行四边形。

二、探索,概括。

1.探索。

(1)按照下面的步骤,在力格纸上画一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步骤1:画一线段AB。

步骤2:平移线段AD到BC。

步骤3:连结AB、DC,得到四边形ABCD,其中AD∥BC,AD=BC。

(2)如图,沿四边形的边剪下四边形,再在一张纸上沿四边形的边画出一个四边形。把两个四边形重合放在一起,重合的点分别记为A、B、C、D。通过连结对角线确定对角线的交点O,用一枚图钉穿过点O,把其中一个四边形绕点O旋转,观察旋转180°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是否重合,重复旋转几次,看看是否得到同样的结果。

根据上述的过程,能否断定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概括。

我们可以看到旋转后的四边形与原来的四边形重合,即C点与A点重合,B点与D点重合。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_BAC=∠ACD,从而AB∥DC,又AD∥BC,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道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由此可以得到: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三、应用举例。

例4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点E和点F分别在AD和BC上,且AE =CF,连结CE和AF,试说明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四、巩固练习。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M和N分别是AB、CD上的中点,试说明四边形BMDN也是平行四边形。

五、拓展延伸。

在下面的格点图中,以格点为顶点,你能画出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六、看谁做的既快又正确?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

八、布置作业。

补充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