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会精神传达提纲3篇
全国会精神传达提纲篇1
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全国会精神传达提纲精选。
一、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凝心聚力共圆伟大梦想,踔厉奋发再谱时代华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将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协商议政、认真展职尽责、广泛凝聚共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57人,实到1988人,符合规定人数。
下午3时,张庆黎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大会首先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议程。
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汪洋指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政协性质定位,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主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促进“十四五”良好开局为重点认真履职尽责,以提高政协制度效能为目标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汪洋从5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国政协的工作。一是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入开展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议政建言,助力“十四五”良好开局。三是丰富政协协商内涵,强化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创设专家协商会,突出协商式监督特色,发挥委员自主调研优势,拓宽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渠道,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效能。四是完善团结联谊方法载体,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委员宜讲等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对外交往工作,成功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五是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履职成效。
汪洋强调,2022年,人民政协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把迎接中共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做好思想引导、汇聚力量、议政建言、服务大局各项工作,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秦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贡献。
汪洋强调,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要深刻认识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责任,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有效运用制度优势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把更多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把更多力量汇聚到共襄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之中。要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协商优势,通过同心同向的直诚协商,引导委员正确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好理解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精准有效做好理顺情绪、引导预期、坚定信心的工作,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团结要有圆心,固守圆心才能万众一心。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圆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民政协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的旗帜下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有效汇聚中国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力量,形成真正的、广泛的、紧密的大团结。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紧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开局起步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提案6117件,立案5039件,99.8%已办复。健全提案交办机制,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提案办理协商,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提案所提意见建议为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项事业进步贡献力量。
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951人。5日上午的会议,出席2790人,缺席161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9时,栗战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场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根据会议议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1年工作回顾;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出,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最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2022年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报告中,李克强还就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香港、澳门发展和两岸关系,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审查国务院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国务院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分别作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说明、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
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说明指出,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宪法关于地方政权建设规定的立法实施,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政权机关工作和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地方组织法作出修改完善。草案共48条,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充实“总则”一章内容;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明确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充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并完善相关规定。
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2023年3月任期届满,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于2023年1月选出。做好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宪法、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拟定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于2021年12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了审议,会议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和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指出,按照选举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应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另行规定。为此,在本届全国人大任期届满前,需制定香港、澳门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根据有关工作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港澳基本法委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并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
三、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热烈,气氛活跃。张磊、郭艳玲、贾润安、王晓红、冯艳丽、赵会杰、史玉东等7位代表分别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煤化工产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振兴民族奶业等问题发言。习近平总书记不时插话并记录。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赞成政府工作报告,肯定内蒙古一年来的工作,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祖因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书写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1年,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们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并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慎终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取得了参加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这些成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坚定了以下重要认识。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五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只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要见微知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领域的各种风险隐忠,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完善常态化防控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四、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联组会上,羊风极、王静、唐俊杰、莫荣、益西达瓦、万建民、王海京等7位委员,围绕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石、促进种业自主创新、补齐社保体系短板、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共同富裕等作了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来看望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委员,参加联组讨论,感到十分高兴。他代表中共中央,向在座各位委员、全国广大政协委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全国广大农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迎难而上,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团结奋进的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 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 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粮合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要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和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要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唐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
五、习近平总书记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3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会上,何雷、徐西盛、梁阳、蒋庆群、王振国、高步明等6位代表分别发言,就完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做好军事斗争法理准备、依法保障军人合法权益、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推动国防动员创新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过去的一年,全军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就贯彻依法治军战略作了强调。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依法治军纳入全面依法治国总盘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军作出重要部署,中央军委专门制定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经过这些年不懈努力,依法治军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这是党中央把握新时代建军治军特点规律、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把握依法治军战略。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着眼于全面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坚持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坚持从严治军铁律,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是系统工程,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深化军事立法工作,打好政策制度改革攻坚战,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做好法规制度实施工作,落实联合作战法规制度,深化依法治训、按纲施训,强化我军建设规划计划刚性约束,严格依法加强部队管理。要强化法规制度执行监督工作,明晰责任主体和评估标准,健全监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法规制度落地见效。要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统筹谋划军事行动和法治斗争,健全军事领域涉外法律法规,更好用法治维护国家利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汇聚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强大合力。军委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认真履职尽责,法治工作机构要发挥好职能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指导和开展工作。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国防意识,自觉履行法定的国防建设职责,依法保障好军队建设、军事行动和军人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最后强调,全军要抓紧抓实备战打仗工作,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保持国家安全稳定,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六、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粟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
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党中央首次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栗战书在报告中说,一年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依法履职,担当尽责,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宪法相关法,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权威和效力。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形成一套符合香港法律地位和实际情况的民主选举制度。纠正违宪违法行为,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立法修法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律保障。一年来,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0件。三是强化监督力度和实效,监督“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四是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五是紧紧围绕国家总体外交目标任务,推进人大对外工作。六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坚持人大常委会基本定位,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
在报告中,栗战书指出,一年来,常委会工作最大的启示,就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作为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确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方向发展,确保人大工作沿着党中央确定的道路前进,
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常委会在工作中还有差距和不足,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改进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切实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光荣职责。
在报告中,栗战书指出,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部署,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立法、监督、代表、对外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切实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栗战书在报告中对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进行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用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增强立法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认真做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认真做好人大对外工作;按照“四个机关”要求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七、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子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602件,审结28720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51.6万件,审结、执结3010.4万件,结案标的额8.3万亿元,
在报告中,周强从六个方面总结2021年主要工作;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五是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六是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周强在报告中表示,2022年,人民法院要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筑牢政治忠诚,始终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落实到法院一切工作中;维护安全稳定,服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服务发展大局,精准服务“六稳”、“六保”,保障民生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锻造法院铁军,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奋力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更加自觉融入国家治理,依法能动履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363.7万件,同比上升20.9%。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司法解释19件,制发指导性案例8批37件、典型案例76批563件。
在报告中,张军对2021年工作进行回顾;一是服务大局,以检察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二是司法为民,以检察履职纡解群众急难愁盼,三是深化监督,以检察履职维护公平正义;四是诉源治理,以检察履职保障高水平安全;五是治检从严,以检察履职锻造检察铁军。
张军在报告中指出,2022年,检察机关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住“稳进、落实、提升”不放,依法能动履职,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要坚持稳进,切实担当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担当助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法治责任;持续提升,切实担当实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检察责任。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全国会精神传达提纲篇2
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全国会精神传达提纲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一、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凝心聚力共圆伟大梦想,踔厉奋发再谱时代华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将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协商议政、认真展职尽责、广泛凝聚共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57人,实到1988人,符合规定人数。
下午3时,张庆黎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大会首先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议程。
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汪洋指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政协性质定位,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主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促进“十四五”良好开局为重点认真履职尽责,以提高政协制度效能为目标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汪洋从5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国政协的工作。一是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入开展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议政建言,助力“十四五”良好开局。三是丰富政协协商内涵,强化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创设专家协商会,突出协商式监督特色,发挥委员自主调研优势,拓宽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渠道,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效能。四是完善团结联谊方法载体,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委员宜讲等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对外交往工作,成功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五是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履职成效。
汪洋强调,2022年,人民政协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把迎接中共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做好思想引导、汇聚力量、议政建言、服务大局各项工作,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秦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贡献。
汪洋强调,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要深刻认识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责任,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有效运用制度优势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把更多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把更多力量汇聚到共襄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之中。要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协商优势,通过同心同向的直诚协商,引导委员正确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好理解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精准有效做好理顺情绪、引导预期、坚定信心的工作,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团结要有圆心,固守圆心才能万众一心。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圆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民政协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的旗帜下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有效汇聚中国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力量,形成真正的、广泛的、紧密的大团结。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紧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开局起步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提案6117件,立案5039件,99.8%已办复。健全提案交办机制,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提案办理协商,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提案所提意见建议为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项事业进步贡献力量。
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951人。5日上午的会议,出席2790人,缺席161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9时,栗战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场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根据会议议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1年工作回顾;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出,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最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2022年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报告中,李克强还就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香港、澳门发展和两岸关系,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审查国务院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国务院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分别作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说明、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
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说明指出,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宪法关于地方政权建设规定的立法实施,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政权机关工作和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地方组织法作出修改完善。草案共48条,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充实“总则”一章内容;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明确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充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并完善相关规定。
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2023年3月任期届满,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于2023年1月选出。做好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宪法、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拟定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于2021年12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了审议,会议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和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指出,按照选举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应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另行规定。为此,在本届全国人大任期届满前,需制定香港、澳门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根据有关工作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港澳基本法委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并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
三、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热烈,气氛活跃。张磊、郭艳玲、贾润安、王晓红、冯艳丽、赵会杰、史玉东等7位代表分别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煤化工产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振兴民族奶业等问题发言。习近平不时插话并记录。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赞成政府工作报告,肯定内蒙古一年来的工作,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祖因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书写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指出,2021年,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们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并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慎终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取得了参加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这些成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习近平强调,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坚定了以下重要认识。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五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只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习近平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习近平强调,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习近平指出,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要见微知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领域的各种风险隐忠,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习近平特别强调,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完善常态化防控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四、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联组会上,羊风极、王静、唐俊杰、莫荣、益西达瓦、万建民、王海京等7位委员,围绕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石、促进种业自主创新、补齐社保体系短板、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共同富裕等作了发言。
习近平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来看望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委员,参加联组讨论,感到十分高兴。他代表中共中央,向在座各位委员、全国广大政协委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全国广大农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指出,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迎难而上,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团结奋进的结果。
习近平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 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 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习近平指出,耕地是粮合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习近平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习近平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习近平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要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和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习近平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要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唐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
五、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3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会上,何雷、徐西盛、梁阳、蒋庆群、王振国、高步明等6位代表分别发言,就完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做好军事斗争法理准备、依法保障军人合法权益、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推动国防动员创新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过去的一年,全军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习近平着重就贯彻依法治军战略作了强调。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依法治军纳入全面依法治国总盘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军作出重要部署,中央军委专门制定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经过这些年不懈努力,依法治军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这是党中央把握新时代建军治军特点规律、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把握依法治军战略。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着眼于全面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坚持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坚持从严治军铁律,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
习近平指出,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是系统工程,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深化军事立法工作,打好政策制度改革攻坚战,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做好法规制度实施工作,落实联合作战法规制度,深化依法治训、按纲施训,强化我军建设规划计划刚性约束,严格依法加强部队管理。要强化法规制度执行监督工作,明晰责任主体和评估标准,健全监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法规制度落地见效。要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统筹谋划军事行动和法治斗争,健全军事领域涉外法律法规,更好用法治维护国家利益。
习近平强调,要汇聚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强大合力。军委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认真履职尽责,法治工作机构要发挥好职能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指导和开展工作。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国防意识,自觉履行法定的国防建设职责,依法保障好军队建设、军事行动和军人合法权益。
习近平最后强调,全军要抓紧抓实备战打仗工作,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保持国家安全稳定,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六、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粟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
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党中央首次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栗战书在报告中说,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依法履职,担当尽责,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宪法相关法,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权威和效力。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形成一套符合香港法律地位和实际情况的民主选举制度。纠正违宪违法行为,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立法修法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律保障。一年来,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0件。三是强化监督力度和实效,监督“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四是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五是紧紧围绕国家总体外交目标任务,推进人大对外工作。六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坚持人大常委会基本定位,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
在报告中,栗战书指出,一年来,常委会工作最大的启示,就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作为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确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方向发展,确保人大工作沿着党中央确定的道路前进,
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常委会在工作中还有差距和不足,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改进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切实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光荣职责。
在报告中,栗战书指出,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部署,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立法、监督、代表、对外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切实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栗战书在报告中对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进行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用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增强立法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认真做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认真做好人大对外工作;按照“四个机关”要求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七、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子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602件,审结28720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51.6万件,审结、执结3010.4万件,结案标的额8.3万亿元,
在报告中,周强从六个方面总结2021年主要工作;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五是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六是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周强在报告中表示,2022年,人民法院要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筑牢政治忠诚,始终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落实到法院一切工作中;维护安全稳定,服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服务发展大局,精准服务“六稳”、“六保”,保障民生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锻造法院铁军,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奋力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更加自觉融入国家治理,依法能动履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363.7万件,同比上升20.9%。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司法解释19件,制发指导性案例8批37件、典型案例76批563件。
在报告中,张军对2021年工作进行回顾;一是服务大局,以检察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二是司法为民,以检察履职纡解群众急难愁盼,三是深化监督,以检察履职维护公平正义;四是诉源治理,以检察履职保障高水平安全;五是治检从严,以检察履职锻造检察铁军。
张军在报告中指出,2022年,检察机关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住“稳进、落实、提升”不放,依法能动履职,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要坚持稳进,切实担当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担当助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法治责任;持续提升,切实担当实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检察责任。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全国会精神传达提纲篇3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全国会精神传达提纲。
一、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凝心聚力共圆伟大梦想,踔厉奋发再谱时代华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近2000名全国政协委员将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协商议政、认真展职尽责、广泛凝聚共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智慧和力量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应出席委员2157人,实到1988人,符合规定人数。
下午3时,张庆黎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大会首先审议通过了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议程。
汪洋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汪洋指出,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政协全国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政协性质定位,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主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促进“十四五”良好开局为重点认真履职尽责,以提高政协制度效能为目标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汪洋从5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全国政协的工作。一是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深入开展以中共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议政建言,助力“十四五”良好开局。三是丰富政协协商内涵,强化专门委员会基础性作用,创设专家协商会,突出协商式监督特色,发挥委员自主调研优势,拓宽社情民意信息反映渠道,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效能。四是完善团结联谊方法载体,积极开展谈心谈话、委员宜讲等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对外交往工作,成功举办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大会,广泛汇聚智慧和力量。五是加强政协自身建设,切实提高履职成效。
汪洋强调,2022年,人民政协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把迎接中共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做好思想引导、汇聚力量、议政建言、服务大局各项工作,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秦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作出贡献。
汪洋强调,人民政协因团结而生、依团结而存、靠团结而兴,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要深刻认识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历史责任,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有效运用制度优势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把更多人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把更多力量汇聚到共襄复兴伟业的历史进程之中。要更好发挥人民政协的协商优势,通过同心同向的直诚协商,引导委员正确看待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好理解和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精准有效做好理顺情绪、引导预期、坚定信心的工作,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团结要有圆心,固守圆心才能万众一心。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圆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人民政协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党的旗帜下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有效汇聚中国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力量,形成真正的、广泛的、紧密的大团结。
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代表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紧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四五”开局起步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提案6117件,立案5039件,99.8%已办复。健全提案交办机制,各承办单位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办理,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提案办理协商,办理质量进一步提高。提案所提意见建议为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项事业进步贡献力量。
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951人。5日上午的会议,出席2790人,缺席161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上午9时,栗战书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会场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根据会议议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1年工作回顾;二、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国发展又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注重宏观政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针对性,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优化和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三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四是强化创新引领,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五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优化经济布局,六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七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八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直面问题挑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出,2022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保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最继续下降;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2022年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报告中,李克强还就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香港、澳门发展和两岸关系,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
根据会议议程,大会审查国务院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国务院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分别作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说明、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
关于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说明指出,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是宪法关于地方政权建设规定的立法实施,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政权机关工作和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对地方组织法作出修改完善。草案共48条,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充实“总则”一章内容;完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完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职权等相关规定;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明确区域发展合作机制;充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内容并完善相关规定。
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到2023年3月任期届满,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于2023年1月选出。做好全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巩固党长期执政基础,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凝聚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宪法、选举法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拟定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于2021年12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进行了审议,会议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
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和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的说明指出,按照选举法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应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名额和代表产生办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另行规定。为此,在本届全国人大任期届满前,需制定香港、澳门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根据有关工作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港澳基本法委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起草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选举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草案,并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的意见。
三、习近平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热烈,气氛活跃。张磊、郭艳玲、贾润安、王晓红、冯艳丽、赵会杰、史玉东等7位代表分别就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煤化工产业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航天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振兴民族奶业等问题发言。习近平不时插话并记录。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赞成政府工作报告,肯定内蒙古一年来的工作,希望内蒙古的同志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履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祖因北部边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书写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指出,2021年,我们全面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我们隆重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并作出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
动态清零,慎终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我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取得了参加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这些成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习近平强调,回顾新时代党和人民奋进历程,我们更加坚定了以下重要认识。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国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守正创新、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形成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要始终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只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我国发展的竞争力和持续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五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只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有害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原体,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习近平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和谐,则国家兴旺、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则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遭殃。党中央强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习近平强调,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各族干部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自觉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作决策、抓工作,只要是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就要多做,并且要做深做细做实;只要是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事情坚决不做。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要求贯彻落实到全区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相关方面,正确处理中华文化和本民族文化的关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思想文化基础。
习近平指出,内蒙古是边疆民族地区,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上担负着重大责任。要见微知著,增强忧患意识,提高战略思维,有效防范民族工作领域的各种风险隐忠,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习近平特别强调,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完善常态化防控和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保障群众正常生活,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要始终保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坚决割除毒瘤、清除毒源、肃清流毒。要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快推动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回归健康规范的轨道。要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学党史、用党史作为终身必修课,不断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自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四、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
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女同胞、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联组会上,羊风极、王静、唐俊杰、莫荣、益西达瓦、万建民、王海京等7位委员,围绕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石、促进种业自主创新、补齐社保体系短板、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动员社会力量推进共同富裕等作了发言。
习近平在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来看望全国政协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委员,参加联组讨论,感到十分高兴。他代表中共中央,向在座各位委员、全国广大政协委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全国广大农业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慰问。
习近平指出,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迎难而上,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广大政协委员团结奋进的结果。
习近平强调,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一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沉着应对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二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打赢脱贫攻坚战等实践中进一步彰显显著优越性,“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三是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体量大、回旋余地广,又有超大规模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四是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五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激发,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党心军心民心昂扬振奋。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民以食为天。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要继续巩固拓展。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 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 也不要指望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要优化布局,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保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习近平指出,耕地是粮合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习近平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要发挥我国制度优势,科学调配优势资源,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为抓手推动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习近平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依法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习近平指出,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增强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实现制度安排更加公平,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要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和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习近平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要针对特困人员的特点和需求精准施策,按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金,强化临时救助,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要补齐农村社会福利短板,加强对农村老年人、儿童、“三留守”人员等特殊和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要加大对因疫因灾遇困群众的临时救助力度,做好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等工作,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坚决杜绝欺凌唐待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违法行为。
五、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3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会上,何雷、徐西盛、梁阳、蒋庆群、王振国、高步明等6位代表分别发言,就完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做好军事斗争法理准备、依法保障军人合法权益、加快国防科技创新、推动国防动员创新发展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代表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过去的一年,全军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习近平着重就贯彻依法治军战略作了强调。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依法治军纳入全面依法治国总盘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军作出重要部署,中央军委专门制定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经过这些年不懈努力,依法治军实践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这是党中央把握新时代建军治军特点规律、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把握依法治军战略。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着眼于全面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坚持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坚持从严治军铁律,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贯彻全面依法治国要求。
习近平指出,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是系统工程,要统筹全局、突出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深化军事立法工作,打好政策制度改革攻坚战,提高立法质量,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做好法规制度实施工作,落实联合作战法规制度,深化依法治训、按纲施训,强化我军建设规划计划刚性约束,严格依法加强部队管理。要强化法规制度执行监督工作,明晰责任主体和评估标准,健全监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法规制度落地见效。要加强涉外军事法治工作,统筹谋划军事行动和法治斗争,健全军事领域涉外法律法规,更好用法治维护国家利益。
习近平强调,要汇聚贯彻依法治军战略强大合力。军委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认真履职尽责,法治工作机构要发挥好职能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指导和开展工作。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强化国防意识,自觉履行法定的国防建设职责,依法保障好军队建设、军事行动和军人合法权益。
习近平最后强调,全军要抓紧抓实备战打仗工作,协助地方做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工作,及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情况,保持国家安全稳定,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六、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粟战书委员长向大会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
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2021年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党中央首次召开人大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栗战书在报告中说,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依法履职,担当尽责,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宪法相关法,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权威和效力。修订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形成一套符合香港法律地位和实际情况的民主选举制度。纠正违宪违法行为,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快立法修法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法律保障。一年来,制定法律17件,修改法律22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0件。三是强化监督力度和实效,监督“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四是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使发挥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五是紧紧围绕国家总体外交目标任务,推进人大对外工作。六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坚持人大常委会基本定位,加强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
在报告中,栗战书指出,一年来,常委会工作最大的启示,就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党领导国家政权机关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作为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作用,确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党中央指明的方向发展,确保人大工作沿着党中央确定的道路前进,
栗战书在报告中指出,常委会在工作中还有差距和不足,将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改进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切实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光荣职责。
在报告中,栗战书指出,202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按照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部署,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立法、监督、代表、对外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切实提升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栗战书在报告中对今后一年的主要任务进行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用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实施;增强立法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认真做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认真做好人大对外工作;按照“四个机关”要求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
七、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子的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602件,审结28720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51.6万件,审结、执结3010.4万件,结案标的额8.3万亿元,
在报告中,周强从六个方面总结2021年主要工作;一是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二是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四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五是自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六是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
周强在报告中表示,2022年,人民法院要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筑牢政治忠诚,始终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落实到法院一切工作中;维护安全稳定,服务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服务发展大局,精准服务“六稳”、“六保”,保障民生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需求,巩固改革成果,推动改革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锻造法院铁军,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奋力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指出,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最高人民检察院更加自觉融入国家治理,依法能动履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等各项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各类案件363.7万件,同比上升20.9%。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司法解释19件,制发指导性案例8批37件、典型案例76批563件。
在报告中,张军对2021年工作进行回顾;一是服务大局,以检察履职助推高质量发展,二是司法为民,以检察履职纡解群众急难愁盼,三是深化监督,以检察履职维护公平正义;四是诉源治理,以检察履职保障高水平安全;五是治检从严,以检察履职锻造检察铁军。
张军在报告中指出,2022年,检察机关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抓住“稳进、落实、提升”不放,依法能动履职,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要坚持稳进,切实担当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政治责任;狠抓落实,切实担当助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法治责任;持续提升,切实担当实现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检察责任。讲政治、顾大局、谋发展、重自强,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推荐访问:提纲 国会 传达 全国两会精神主要内容传达提纲 全国两会主要精神传达提纲心得体会 传达会议精神的提纲 全国两会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电话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人代会精神传达提纲 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重点 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心得 全国两会精神传达提纲及落实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