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班级管理方法艺术性,供大家参考。
论班级管理方法的艺术性
[摘要]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管理好班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出最佳 环境,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讲求管理的艺术和方法,在与学生进行立领 沟通的基础上抓住关键问题,以身作则,并使自身的人格魅力得以外化,感染学 生,同事处理好与科任老师、学生家长的关系。
[关键词]心灵沟通 以身作则 人格魅力 及时沟通
一、重视心理,心灵导航
新时代的学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网络的接触,在价值观和个性特点方面更 显示着对自我的、民主的重视,反对传统的老师的权威,自由的网络连接,更体 会到自由,也更渴望得到平等。民主的沟通。所以班主任与每位学生,学生与学 生之间都应相互理解、信任,形成共识才能形成心灵上的沟通。老师要用一颗真 诚的心去爱学生,通过自身言行起到表率作用,得到学生的认可,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这正所谓是:沟通信任好管理,管理细微出成绩。
要使学生尊敬教师,教师必须做到“五官端正”,即嘴正、耳正、心正、眼亮、 腿勤。嘴正,即言而有信,言而有度,绝不失信于学生。耳正,即不能偏听偏信, 要做到用人得当,处事周全,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的 良好素质。眼亮,即全面了解班内情况,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对各种事情的处理 不能只凭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
班主任应该摸清学生的情况,全面把握学生的思 想动向, 及时准确地处理发生的各种问题, 防患于未然, 把事端消灭在萌芽状态。
心正,即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对工作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样,学 生才会对你有信心,班级才更具有向心力。腿勤,平日经常到教室里转转,深入 学生中间,了解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班级管理中,我认为及时、 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言行举止是关键。了解了学生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 主动权,也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二、抓住关键,以身作则
班主任工作首先表现为一种责任心。责任心的突出表现就是抓住关键,以身 作则。开学阶段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阶段,是全体同学对班主任定位的时期。俗 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机,要求学生及时到位。
在开学的一周之内,自习时间,我都及时进入班级,察看学生,说白了,就是给 学生一种好的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班主任是无声的力 量。考试前这一阶段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临近考试,同学们急切地盼望回家, 情绪有些骚动,只要有时间,我就坐在班级之中,一是维持学生纪律,更多的是 稳定学生的情绪。
三、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基础
班主任工作是以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来教育和影响学生的, 班主任在学生心 目中的形象,不仅是无字之书,也是无言之教。
班主任整个人格形象的因素很多, 而仪表形象和语言形象是不能忽视的两个 方面:
班主任的穿着打扮,是其内在美的外在表现,无声地传播着文明与美,向学 生暗示着对人生的追求,对真、善、美的认识,对生活的热爱。鲁迅先生在日本 仙台求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是个心地善良、没有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诲人不 倦的好教师, 却因为经常衣冠不整而倍受本国学生嘲笑。衣着打扮潜在的教育功 能,它对教师潜在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了。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基本手段。在同学生的交 谈中,来表达对他们的期望、希望,同样,学生在体会到这些后多少会朝着你的 期望、希望发展。教师要注意少用语气生硬的祈使句劝诫学生,而代已以比较委 婉的方式。作为交流的工具,适时、适当使用语言,会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善解人 意、亲切友好、职业修养和平易近人,把你当成知心朋友。特别是现在的学生正 处在一种“热衷效仿 ”的年龄班主任仪表和语言效应的 “潜移默化 ”的教育效果是 不言而喻的。
确实,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创造一个奇迹,也可能扼杀一个天才。我 们应把言谈举止、仪表仪态与内在的教养、涵养联系起来思考,一定要意识到学 生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小节看大局。
四、处理好与学生相关的两个关系
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必须搞好关系,配合要密切,教育思想要一致。班主任全 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 班级管理工作。
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有渗透的责任,
双方工作密不可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班主任主动与科任教师保持联 系、沟通情况、密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要和家长及时沟通。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班主任要常与家 长沟通。
有一些学生, 有时候受家庭的影响, 情绪出现波动, 缺乏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有的放矢,做好学生的学习情绪调整。
总之,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的, 我们必须具备对教学的忠心和对学生的爱心, 讲来管理的艺术和方法, 培养和锻炼自己较高的心理素质和管理素质,这样才能 管理好班级,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出最佳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嘉耀.教师职业能力浅析[J].教育研究,1997(6). [2]程方正.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