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3篇

时间:2022-06-19 12:20:03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3篇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篇1

  当今世界处于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影响、交流交融交锋异常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情况复杂多变、斗争尖锐严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知识和思想的创造源和集散地,也是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多种思潮交织和交锋的新特征,对高校的办学方向、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新的挑战,把握高校意识形态主导权形势紧迫、意义重大。

  一、高校意识形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加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在教育实效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育模式存在弊端。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国际化及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环境的变化,各种意识形态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错中复杂。然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却未能与时俱进、及时转型。意识形态教育内涵更为全面、更为广泛,而许多教师更为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对实践中的热点、难点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关注不足。一方面,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理论课的认同的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上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另一方面,授课老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对现代新现象、新问题、新科技、新观念反映得不够,使得意识形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脱离,变成远离生活的理论说教,降低了理论课的教育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

  2.教育理念认识缺失。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方面,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着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价值教育的现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部分教师没能正确地认识学生的思想动态,没能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真正的价值目标所在,仅仅将课程教学内容当作理论体系加以灌输,只注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而没有对理论体系本身所蕴含的价值目标分析和解读,从而无法实现课程的意识形态教育目的。在其它非意识形态课程教学过程中,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往往否认意识形态教育在高校教学和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甚至排斥意识形态的渗透教育,在个别学科科学领域中,部分教师无视我国的国情、社情,总是不加分析地运用西方的学术观点批判当下的中国实际,极大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3.教育合力不足。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但当前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体普遍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教育合力。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比例不合理,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忽视甚至以实用课程代替政治教育、人文教育,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和精神价值所求,导致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边缘化;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高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只关注业务工作,重视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效益,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教育环境复杂化。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困境不仅来自其内部,还来自其外部社会环境的挑战和压力。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在相互冲击与碰撞,高校作为教育基地,是知识与信息的传播之地,青年学生受社会环境和社会信息的影响更为激烈,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先进网络技术的掌握,使他们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全球化过程中呈现的多元思想。然而一些国家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助网络载体、各种文化产品等渠道公开或隐蔽地传播其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或刻意放大和攻击我国当前的党风问题和社会问题,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不良的社会意识形态缺乏科学理性的判断,容易盲从,从而影响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转型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投射和渗透进高校,“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和价值观念在高校潜滋暗长,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言论以及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的思潮在校园里不时泛起,个别教师缺乏职业自律,以学术自由为由,突破政治、法律、道德底线,滥用课堂话语权,在课堂上公然发出“抹黑中国”、“扭曲历史”、“美化西方”的言论。

  二、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问题成因分析

  1.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意识形态工作和高校业务工作辩证关系的认识存在偏差,尚未形成学校各部门协同创新意识形态工作的合力。

  2.对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关键作用认识不到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能力而忽视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等素质,缺乏对教师进行法律、政治、道德底线教育。

  3.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力军,在部分高校实际处于弱势地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意识形态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双轨制”,即思政课强调意识形态教育,个别专业课则有意无意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甚至唱反调。

  4.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思潮和错误言论缺乏有力有效的回应和反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不够,对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解释力不足,对国际形势和热点问题认识不清,对社会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和规律把握不足,未能在重大问题上占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发声不够,影响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对策

  高校是理论研究创新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活跃的大讲堂,是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和新理念新思潮的策源地,比其他任何领域都更直接、更系统、更深入地接触各种社会思潮和理论体系,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思潮的斗争和冲突在此表现得更加直接和尖锐。高校只有掌控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引领权、管理权、话语权,才能守住宣传思想阵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拥护新时期治国理政总方略,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积极主流,才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和凝聚全社会团结奋进。

  1.强化认识,转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念

  面对国际和国内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的局面,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的极端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坚持理论创新,讲究方法策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侵袭,着力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在意识形态教育建设中的分工和责任。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经常性开展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政治辨识力,增强青年学生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抵制力,确保青年学生在政治态度、基本立场、战略全局等方面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立场坚定。同时,要加大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引导和监管力度,建立高效的舆情监督和反馈机制。

  2.建设队伍,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高、师德师风正、专业素质过硬的高校教师队伍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正确引导学生认清并处理好个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把青春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要途径。建设一支既注重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更注重思想素养和政治信仰涵养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时代脉搏,引导青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启发青年学生深入思考社会各种现象,正确分析一些关键节点和敏感问题,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

  3.巩固阵地,占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制高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网络平台等都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央领导指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互联网世界的意识形态斗争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尤其要认清互联网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新态势,发挥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作用,建立博客、微博客、微信、QQ群等即时互动平台,构建高效、互动、个性化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将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与课堂知识紧密结合,对现实热点问题与网络热点问题进行积极的评价和引导,从关系国家安危和巩固阵地的高度来提升思政工作的自觉意识和主动作为。

  4.深化研究,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软实力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进行了深刻、全面的总结和概括,对于我们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水平和力度,胸怀大局,把握大势,掌握规律,紧扣重点,紧紧围绕走中国道路加强理论信念教育、紧紧围绕弘扬中国精神培育主流价值、紧紧围绕凝聚中国力量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尤其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核心”工程,在深化宣传普及、增强认同上下功夫,向广大青年学生讲清楚“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说明白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学生成长的新要求,提升以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来吸引和征服更多的师生。要以突出的问题意识、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论勇气来驳斥错误思潮,澄清模糊认识,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驱散思想雾霾,营造清朗精神环境。

  5.创新方法,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

  抓牢“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关注好高校师生的生活状态和发展状态,创新工作方法,主动化解交互式大众化广泛参与的文化时代所带来的各种困境。高校加强传统新闻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网络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能力,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感染广大师生;同时深化“中国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主题教育”,提高青年学生意识形态认识,引导青年学生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倡导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在高校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篇2

  你在事业上碰到挫折,有打退堂鼓的动机时,你就应加以留意,这是最危险的时候!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农村优化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清镇市坚持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并重的原则,着力创新人才管理工作机制,切实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开发提升人才能力素质,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不断推动人才振兴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基本现状

  截至20xx年底,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12903人,其中男性9117人,占比70.66%;女性3786人,占比29.34%。农村生产型人才7842人,占总人才数60.78%;农村经营型人才1129人,占比8.75%;技能服务型人才1991人,占比15.43%;农村技能带动型人才1271人,占比9.85%;农村社会服务型人才670人,占比5.19%。从年龄组成指标看,35岁及以下2645人,占比20.5%;36-45岁之间4216人,占比32.67%;46-54岁之间4077人,占比31.6%;55岁及以上1965人,占比15.23%。从教育程度指标看,初中及以下人数11237人,占比87.09%;高中(中专)1012人,占比7.83%;大专及以上654人,占比5.07%。从专业技术职称等级指标看,无职称9541人,占比73.94%;初级3270人,占比25.34%,中级及以上92人,占比0.71%。从技能人员技术等级指标看,未取证技能人才8742人,占比67.75%;初级工3994人,占比30.95%;中级工及以上167人,占比1.29%。

  二、主要做法

  (一)摸清底数,建立农村人才网络。为做好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各乡(镇、街道)进行系统数据收集,摸清农村人才底数,建立农村人才队伍检测系统,形成农村实用人才数据监测网络。从农村实用人才类型、人才组成结构、培训方式及渠道、从业方向等方面做好农村人才统计。

  (二)留才引智,夯实农村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回流”,把在城市里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造福家乡,通过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激活农村创新活力;借“乡情”纽带,搭建感情联络平台,引导扶持在外乡贤、原籍大学生以及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兴业。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近年来,招募“三支一扶”人员、西部计划志愿者400余人到乡(镇)农村开展工作,为乡村振兴建设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三)强化培训,提升农村人才素质能力。依托贵州(清镇)职教城教育资源,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平台,提供在线学习、管理考核、跟踪指导等服务,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让他们能够变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人才组成部分,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人才流失严重。一是升学流失。农家子弟考入大学后很少再回到农村。二是劳务输出。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城镇转移。根据数据显示,35岁以下农村人才仅占20.5%,农村普遍缺乏劳动力,农村人才普遍中年及老龄化。三是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欠佳,留不住到农村工作人才。

  (二)农村人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一是目前各村支两委成员主要是60后,在整体农村人才统计中,初中及以下人数11237人,占比87.09%,农村人才整体素质仍然低下。二是现有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中掌握传统农业技术的居多,而掌握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人才明显不足,绝大多数农业经营者和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水平很低,知识结构非常单一,缺乏市场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严重制约了自身发展。

  (三)城乡生活环境差距大,农村对人才吸引力小。对比城市,农村生活环境在政策、待遇、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生活设施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兴起的职业教育在一段时期为农业第一线注入了生力军,但农业效益低下,农民看不到农业的希望,不愿学农务农,青壮年农民大多走上外出打工之路。

  (四)乡村人才带动增收载体薄弱。作为带动增收载体的支撑,乡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数量太少,且效能发挥不足。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足,农业规模企业小;二是休闲旅游开发不足,布局分散、规模较小、产品单一、特色不明显;三是农村电商效益不高,个别地理位置偏远、常住人口少的村级网点不多,农村产品上行功能发挥不突出;四是特色产业的发展遇到瓶颈,特色产业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产业项目偏少。

  四、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力量,培育本土优秀人才。广大农民群体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受益者,也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机构、线上资源的作用,强化农民群众的规范化农技培训,夯实乡村振兴基石。基层党委、政府要提高人才培养意识,积极挖掘乡村人才资源,营造乡村创新创业氛围,为本土大学生、优秀人才等提供创业干事环境。

  (二)创优农村人才服务政策,引进有效人才资源。鼓励返乡农民和“土专家”创办经济实体,对有突出贡献的乡土人才,应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优先选任村干部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优先承包农村资源,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资料、良种和先进农机器具设备等;在技术推广、新品种试验、评定农民职称等方面也要给予倾斜,使农村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信息服务、便民服务,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帮助那些掌握先进技术的外出人员筹集资金,兴办经济实体,解决各种难题,为他们创造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服务,使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新农村中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农村人才管理,创造惜才留才环境。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同时,更要重视创造珍惜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一方面,要革新人才理念,培养全民爱才尊才意识;另一方面,要主动创造留住人才的硬件和软件。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篇3

  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的相互配合与密切协作。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中小学校意识形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三篇。

推荐访问:存在问题 对策 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融资存在问题的企业 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公司融资困难原因及解决方案 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