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对有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意见建议4篇

时间:2022-09-18 14:50:05 公文范文 来源:网友投稿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对有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意见建议4篇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对有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意见建议篇1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不仅是中共自身的宝贵经验,还是中华民族可贵的文化瑰宝。中国的高校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因此,培养出的高校大学生必须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加强中共党史教育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并且可以把握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过程,进而引导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此外,当代高校大学生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再加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传统党史教育已经不适应现今教育的发展,更无法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高校中加强和改进中共党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中共党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

  大学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伟大而光荣的责任。大学生是否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并如何看待这段历史,不仅关系着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多民族文化历史的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还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息息相关。据相关专家调查,大多数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历史方面还是有着比较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中国历史内容丰富翔实,其中近现代史中,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最具震撼力,并且认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来了解和掌握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从而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然而,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理清自己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目的,只是把它看作一个获取学分的课程,他们认为历史已成过去,在和平年代,已经不需要讨论革命和战争。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历史教师枯燥的授课方式和僵化的教学考试方式而讨厌中共党史教育。通过对大学生接触中共党史的途径进行分析,可以更充分地了解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的现状,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就无法端正学习态度,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对党史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在高等院校、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高等院校的中共党史教育发展迅速。然而,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第一,大学生没有认识到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受到西方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及经济发展负面影响较重,并且由于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共党史,没有充分了解中共党史的重要教育意义,在面对价值观的选择时会产生迷惑。第二,一些高校老师没有认识到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中共党史教育一般都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并没有专门的课程,加上一些教师本身中共党史知识的不足,在具体的党史教育教学中,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第三,一些高校领导没有认识到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高校没有对中共党史教育做出具体规划,高校的职能部门也没有明确中共党史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等。大多数高校没有在中共党史教育方面投入足够的教学资源,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高校的中共党史教育,教师都是兼职的,只有少部分是专职教师,但由于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工作要求高、工作量大,师资不足就成为了一个明显的问题。此外,从高校党史教育的整体状况来看,党史教育实践、教育网站等方面早已无法满足目前的教育要求。即便有的高校开设了党史教育网站,也往往忽略了常规的管理和维护,加之经费的缺乏等,种种因素都影响了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发展。

  (三)党史教育针对性不强

  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接受的中共党史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就有着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中共党史教育也存在同样的不足,在教学方式、教育内容、师资水平方面都已不能适应如今时代的发展。同时,由于多元价值观给高校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也加大了中共党史教育工作的难度。此外,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加上自身知识水平和经验的局限,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够成熟,无法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的内涵,进而导致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信念的不坚定。面对这种情况,高校要加大对中共党史教育的重视程度,要针对新时期下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情况做出妥善的应对和分析,争取把握中共党史教育的新规律,研究出中共党史教育的新方法,进而积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中共党史教育工作。

  (四)党史教育活动不规范

  现今的大部分高校对中共党史教育的实践活动都没有做出合理的规划,其中存在着重复浪费和各行其是等问题。学校的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学生处和各院等部门之间互相不通报、不协商,往往是各搞各的活动,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此外,高校中进行的中共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大多也很不规范,由于时间、场地、师资水平、资金的限制,再加上没有明确的活动规划和实践教学计划等,中共党史教育活动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往往沦为形式,起不到教育效果。

  二、加强高校中共党史教育的建议

  (一)运用革命基地强化高校中共党史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不仅要继承先辈们的革命事业,还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党史教育历来被视为最迫切的任务。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到红色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学习,以增强党史教育的生动性与说服力。安排大学生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以激发他们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考察革命根据地,引导学生体味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曲折经历。也可以安排学生清明节时到烈士陵园扫墓,使他们了解革命前辈为了实现民族独立进行艰苦斗争的历史。

  (二)利用课堂形式深化高校中共党史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党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对党史教育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其决定了大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水平。因此,高校党史教育者要积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本的党史知识,弄清楚这些知识产生的背景与原因,并进一步探究其内涵。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根据中共党史资源的特点与大学生的学习特征,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或选修课,并指导学生积极阅读富有思想性、艺术性的党史读物。课程内容要贴近真实生活,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目标,并运用生动丰富的案例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大学生在党史教育中的感性认知。

  (三)通过网络媒体推进高校中共党史教育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当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角落,因此,若要提高党史教育的效率就必须合理运用网络媒体。以网络为工具,采用大学生较为感兴趣的方式积极宣传中共党史所蕴含的思想精神。例如,电化教育、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育等都为高校党史教育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的途径,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支持。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搜集、获取和传播信息,沟通交流感情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的行为方式、思想价值、道德情操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当运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开设党史教育网站,并以此为平台,引导大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奋斗历史,体会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并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提升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增强党史教育的时代性。此外,也可以运用微信、微博、论坛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地与其他人交流党史教育知识,并自觉传播党的各项政策。

  (四)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推动高校中共党史教育

  若要提高高校党史教育的效率,就必须在合理运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例如,在高校开展有关中共党史教育的知识竞赛,以此促使大学生自觉查找相关的党史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进而进行自我教育,让他们在竞赛和学习中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中共党史,并在探究、思考中逐渐受到启发和教育。在此基础上逐渐引导大学生自觉增强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应当与相关企业、行业合作,建设校内外党史教育基地,让学生以多种形式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五)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高校中共党史教育

  高校的党史教育还需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步实现工学交替,引导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自觉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强自身教育。当然,在社会实践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当渗透中共党史教育的精神和内容,逐步增强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的实践性。除此之外,要充分发挥共青团与大学生党支部在高校党史教育中的作用,在高校校园内开展党团、学生社团等文化活动,以及党史书籍阅读活动、宣传演讲活动等,用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势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提高大学生学习党史教育的积极性。将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信念理想教育、民主法治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牢固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此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和考察红色旅游景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相关的党史教育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热情,促使他们自觉弘扬民族精神。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对有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意见建议篇2

  在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2月23日,中央召开的统筹推进相关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重要讲话后,按照上级关于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部署,对照讲话中“4个有的”“4个必须”,我全面查找了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在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工作作风,队伍管理4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原因症结,并制定了整改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想信念方面。一是统筹全局开展工作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认识局限于一个单位,工作的重点放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认为只要做好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的防控管理工作就可以,而对有交集的单位和人员的关注和考虑不够,导致防控工作存在漏洞。二是对新形势新情况的学习需要更加深入。由于疫情期间工作头绪繁多,不能主动利用业余时间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党中央上级单位对疫情防控的文件指示精神,通常是上级要求学什么就着重学什么,与现岗位工作联系紧密的就多学,联系少的就少学或不学。

  (二)责任担当方面。一是舍我其谁的冲锋意识还需提高。在工作中有时存在着一般群众的思想,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不忘初心,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使命,以所有人员的安全健康敦促自己。二是守土担责的担当精神还需加强。当前形势严峻,人手不足,领导工作任务繁重,在这次疫情大考面前,作为单位副职,我应当主动向前多是一步多走一步,既要保质保量完成领导安排的部署的工作,更应当积极思考可能存在的防空漏洞,并加以完善。

  (三)工作作风方面。一是狠抓防疫工作的魄力不够,在一些工作细节上存在着抓而不细的现象。我在每日统计上报个人体温和轨迹的时候,有个别人员没有发热评,感觉上报一个正常的体温数字,而不是实际测量,对此我没有做到细致到底,认为只要正常就没有问题。二是改革创新意识不高。没有积极探索疫情防控的新措施新办法,一味按照上级的指示执行,也没有主动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

  (四)队伍管理方面。一是对所属人员的思想生活关注不够。没有做到经常性的防控思想教育,提高所属人员对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没有时常关心所属人员自身的健康和家庭状况,工作交办多,谈心关怀少。二是较真力度不够大。摸不开情面,体谅到以前期间工作强度和压力比较大,对于个别落实制度不严格的人和事,往往是口头提醒,没有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和处理,有可能导致人员思想放松,增加防控风险。

  二、原因剖析

  (一)理论学习还需加强。爱情是一场对我们工作的重大考验,由于平时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判断不够,系统不够透彻。

  (二)使命担当意识还需加强。作为领导干部,在这个疫情防控最关键的阶段,更加需要主动作为,凡事想在前做在前,做到严阵以待,担当作为,休戚与共。

  (三)尽责履职意识还需加强。每个位置都是阵地,每个岗位都是战位,每次反恐都是战斗,不能满足于过得去的要求,不获全胜不言休。

  三、整改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敏锐性。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带头加强疫情防控知识的学习,铸就抗击疫情的必胜之心。

  (二)强化主动担当,保持强烈进取意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当前的工作中,凝聚守土为民的责任之心。

  (三)优化工作作风,争当模范表率。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丝一毫也不松懈。

  (四)加强思想教育,严格制度管理。既要抓落实规章制度,又要一抓到底,又要主动关怀,培育宽严相济的仁爱之心。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对有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意见建议篇3

  离退休干部党员是党的宝贵财富,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老干部的桥梁和纽带,离退休干部党员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党员中占有相当比重,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近期,通过向全市离退休干部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到固镇县、禹会区等县区进行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全市离退干部党建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总体来看,近年来,各级党委(党组)和老干部工作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思路,着力加强组织领导,优化组织设置,配强支部班子,丰富活动内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离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学习活动和发挥作用明显加强,为新时代美好蚌埠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我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市现有退休干部33226人,其中离休干部889人,党员613人;退休干部32337人,党员17768人。全市共有离退休干部党组织881个,其中单独设置党组织的234个,与在职人员合编或编入社区党组织的647个。各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不断建立健全制度,开展灵活多样的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服务管理离退休干部中的积极作用,受到离退休干部的广泛好评。

  (一)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各级党委(党组)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重要性,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将老干部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县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成立了区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党委),五河县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各级组织部门将离退休干部党建纳入全市党建工作大格局,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表彰。市委组织部和老干部局每年在市委老干部党校举办1-2期培训班,宣传党的政策和最新理论,宣讲新时代党建工作任务,讲解离退休干部党建业务,提高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开展党建工作的能力水平。

  (二)突出离退休干部党员思想政治建设。

  各级始终把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及时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等精神,组织党员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化学习效果,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按要求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xxx周年、新中国成立xxx周年等重大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引导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结合自身特点,以政治思想建设为重点,通过形势报告会、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设计各种切实可行的活动载体,组织好支部日常活动,使广大离退休干部“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三)合理设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各级党组织坚持以有利于加强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生活、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充分考虑老同志的兴趣爱好、居住区域、行业特征等因素,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或设立党小组等方式,灵活组建适宜老同志参加活动的党组织,确保了每位离退休干部党员都在党组织之中,能参加组织生活。

  (四)选好配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班子。

  按照《党章》规定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选配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有奉献精神、敢于负责、身体较好、有威望、公道正派、表率作用好的老同志担任支部书记,支部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选拔一批思想素质好、热心为老同志服务、身体健康、甘于奉献的老党员充实到支部班子中。各单位也选派优秀的在职党员干部担任联络员协助开展工作,让老同志在组织活动中找到自身位置,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意识,实现自身价值。

  (五)注重落实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各项待遇。

  各级各单位充分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坚持对老党员走访慰问、通报情况和征求意见等制度,组织视察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事业新成就,让离退休干部及时掌握本地本单位经济活动、社会进步的最新情况,了解各地党委、政府的最新举措,并听取老党员的意见建议。坚持在春节、七一、老人节等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困难老党员、老干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了老党员、老干部心中。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实际,定期开展党内组织生活,举行健康有益的活动,受到老党员的欢迎。

  (六)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作用。

  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智慧优势,为新时代美好蚌埠现代化建设贡献余热。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引导下,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积极参与到夕阳红志愿服务队、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主题征文、书画摄影展等系列正能量活动中来,引导老党员做到了“离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由衷的尊敬,产生了较好社会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各级党委(党组)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落实党员待遇,发挥党员作用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片面地认为老党员退下来以后就是安享晚年,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老党员的活动组织、活动质量无明确要求。有的仅满足于为老同志落实生活待遇,忽视了精神层面的需求;有的对老党员放松教育和管理,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工作缺乏必要的支持和指导,给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带来一定影响。

  二是组织生活欠规范。离退休干部党员居住分散,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不易集中,有时无法正常参加组织活动和党内有关会议,因而造成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不能按照规定得到规范落实。

  三是党员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存在个别离退休干部党员长期不注重学习,不参加组织生活,对按规定缴纳党费讨价还价等想象,给身边其他老同志造成不良影响,不同程度损坏了党的形象。还有不少老党员离退休后异地居住,长期处于流出地和流入地“两不管”空档状态。还有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班子年龄偏大,组织开展活动不正常,缺乏活力;还有的支部班子换届不及时,影响了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加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应坚持简便易行和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党章》要求,继承传统,与时俱进,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创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建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

  1、夯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部门要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本单位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大目标考核力度,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各单位要发挥直接领导和管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职责,指定专人负责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工作,发挥指导员和联络员的作用。

  2、加强分类指导。各单位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分类定级,及时帮助解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工作考核,做到工作重心向基层下移,力量向基层充实,经费向基层倾斜,确保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有人抓、有经费、有阵地、有制度、有成效”。

  3、坚持教育培训。要加大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成员的教育培训,定期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委员等骨干培训班,通过参观考察、相互交流、学习先进等形式,增强党支部骨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激发老同志开拓进取、积极向上的主动性。同时,要为老干部党支部配备电视等学习硬件设施,使教育培训活动生动、直观,老同志喜闻乐见,确保教育培训效果。

  4、提供经费保障。各级党委(党组)、组织部门要建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满足老党员活动购置学习资料、活动设施所需费用。除按规定返还党费外,还要拨给离退休干部党组织适当数额的经费,每年“七一”、春节前夕对生活困难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

  (二) 创新形式,进一步规范完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的设置。

  1、积极推行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建设工作。目前,我市有四个区和一个县都成立了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对离退休干部党员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保持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隶属关系不变,加强了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的管理,发挥了较好作用。特别是龙子湖区对区直机关离退休干部的管理进行有效探索,取得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其他县区和离退休干部党员较多的单位应结合实际,积极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建设,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党建工作模式。

  2、合理设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依据《党章》等规定,本着有利于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党支部。对于有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在单位或居住区域单独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不具备单独建立条件的可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小组,也可以探索成立流动党支部,把支部建在老同志的家中、楼宇里,确保每个离退休干部党员都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都能参加组织生活。积极探索在涉老组织或社团及老年大学班级中设置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3、探索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要把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社区党建的总体规划,从老党员的切身实际和个性需求出发,在不改变他们现存组织隶属关系的情况下,依托老党员居住所在地的社区或村委会,推行方便他们就近参加组织生活的工作办法。鼓励老党员把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所在社区,保证就近学习、就近参加活动、就近发挥作用。

  (三)夯实基础,切实加强支部班子和活动阵地建设。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应以离退休干部党员为主,也可从在职、退居二线的党员中选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委员,按时换届选举。支部班子出现空缺时、应及时增补。要把那些党性强、威信高、作风正派、身体较好、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支部班子中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应由离退休干部党员中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有奉献精神、敢于负责、身体较好、表率作用好的同志担任。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广泛推广在职党员干部担任联络员制度,负责与党委、组织部门、老干部部门的联络工作,帮助支部开展工作。同时,各单位要创造条件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指定固定的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可以建设活动阵地。

  (四)健全制度,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

  一是组织生活制度。各支部一定要坚持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员大会,组织党员听党课和参加党内其它活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要符合老党员的实际。各党委可要求各支部要坚持做到每月一次党小组会,每季一次支委会,每年一次党员大会,特殊情况专门安排。根据老党员的年龄、身体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组织生活。因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的老同志,可以不参加集体学习和活动,但是支部要定期派人走访,向他们传达重要会议和活动情况,听取意见和要求,并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二是学习制度。要把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作为支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尽量做到每月一次,方式应多样。要结合老同志年老体弱、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等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可送学上门,将学习资料送到老同志家里、床头,或是充分运用新兴的多媒体方式,推送学习内容,确保学习得到落实。

  三是报告工作制度。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应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汇报;支部委员会应定期向党员大会汇报工作;党小组要定期向支部汇报工作。

  四是联系党员制度。各支部要适应老同志希望得到尊重的客观需求,开展“结对子”活动。每位支委会成员要分别联系一定数量的老党员,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思想上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要加强对高龄、“空巢”、独居、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党员老同志的联系。

  五是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对长期居住在外地的老党员,党支部应要求其将组织关系转入居住地党组织,并加强联系,掌握思想动态。对季节性短期外出居住的,时间超过6个月的应转临时组织关系,6个月以内不能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的,应向支部说明情况,并按时报告个人的思想、学习和对重大事项的态度。

  六是联络员制度。各单位指定一名在职干部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联络员,畅通工作渠道,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了解和掌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工作的情况。帮助和指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积极为离退休干党支部和党员提供服务保障。及时反映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的意见和建议,经常深入联系支部、贴近老干部,通过和离退休干部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参加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活动、走访慰问老干部等多种方式进行联系,原则上每月不少于1次。

  (五)加强引导,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作用。

  注重发现离退休干部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激励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发挥在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推动社会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党支部要搭建好平台,及时引导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力所能及地扶贫、帮困、助学献爱心,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挥在弘扬优良传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的先进模范作用,进而带动和激发整个离退休干部群体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结合离退休老同志实际特点,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确保离退休干部党员都在党组织之中,坚持正常开展活动,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对有关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意见建议篇4

  近年来,针对流动党员以两新组织为主要就业领域的现状,**市加大了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力度。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流动人员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数量日益增加。加强流动人员中的党员教育管理,是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新课题。认真研究解决好这一课题,对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各级党组织从实际出发,坚持管理创新,坚持服务为本,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下半年,**市委组织部在**市范围内开展了流动人员中的党员(以下简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查,通过“地毯式”摸底、座谈访谈、问卷调查和教育管理试点等多种形式,基本摸清了**市流动党员的整体情况及教育管理工作现状,对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市流动党员的现状与特点

  截至20xx年**月,**市共有流动党员****人,其中外省籍的有****人,**市籍的有***人。从总体上看,**市流动党员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构成比较复杂,生存状况差异较大。从年龄结构看,虽然青壮年占有相当比例,但各个年龄层次均有分布,其中**岁以下的占**%,**-**岁的占**%,**―**岁的占**%,**岁以上的占**%。从受教育程度看,流动党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在*流动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流动党员受教育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在*流动人员。从收入水平看,收入相对较高的(月收入****元以上)占**%。

  二是社会分布高度分散,就业分布相对集中。全市****名流动党员遍布全市各个区县、各个行业,就业岗位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建筑业(**%)、民营科技企业(**%)、商业饮食服务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业(**%)等五个领域。这和**市流动人员总体分布的状况、**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状况具有一致性。

  三是热心社会公共活动,在流动人员中有广泛的影响力。流动党员与普通流动人员相比,社会责任意识相对较高,与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及政府部门有比较广泛的联系,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普通流动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座谈中,业主和群众普遍反映,流动党员的敬业精神比较强,工作业绩比较突出,在员工中有较好的影响。

  四是部分流动党员就业和生活趋于稳定,流动性降低。民营科技企业、民办学校、民办医院、律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传媒影视等行业中的外省籍流动党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或正在**置办家业和产业,流动性降低。在调查中,他们很多人都不愿承认自己是流动人员。**市委组织部在对流动党员思想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中,共发出问卷****份,收回****份。调查显示,流动党员思想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主要表现在:

  1、对党的事业有信心,愿意继续做一名共产党员。问卷调查显示,**%的流动党员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或比较有信心;绝大多数流动党员表示,即使重新选择,仍然愿意做一名共产党员。

  2、拥护党的富民政策,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较强。**%的流动党员认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拥护党的富民政策;他们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较强,除一小部分流动党员是因失业、无工作被动进入市场外,绝大多数流动党员都是主动进入市场、迎接市场挑战的。

  3、价值取向趋于务实,工作态度积极。调查显示,有**%的人表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愿意帮助他人”;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在不损害党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个人利益。他们都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4、关注自己的合法权益,民主意识较强。在回答“您认为党员的哪些权利最需要保障”时,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的流动党员对党的政策“经常讨论”或“讨论较多”。这表明流动党员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对党内事务和社会事务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愿望。

  在流动党员群体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有所降低。有**%的流动党员“忙于生计,考虑不到组织生活问题了”,甚至有**%的流动党员表示“如果没有环境压力就退党”,有**%的流动党员表示“准备退党”。有**%的流动党员不愿主动接转组织关系,有的甚至不愿表明自己的党员身份,还有少数流动党员即使接转了组织关系,但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不按时交纳党费。调研发现,一年或更长时间没有参加组织生活的流动党员达**%。二是部分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不强。有**%的流动党员认为党员牌子虽然响亮,但自己要靠打工挣钱,当不当党员无所谓。三是部分流动党员对某些政策规定有不满情绪。有的流动党员对城市管理外来务工人员的办法意见较大;个别流动党员对社会存在不满情绪,甚至仇视心理等等。

  二、**市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

  **市委坚持把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主动应对流动党员日益增多的挑战,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要求,与两新组织党建和社区党建紧密结合,遵循“条块结合”的原则,努力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式,取得明显成效。

  1、坚持组织先行,不断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基层党组织。近年来,针对流动党员以两新组织为主要就业领域的现状,**市加大了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力度。截至20xx年*月,共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个,其中,在大型摊群市场建立党支部**个,在商务写字楼建立楼宇党支部**个。同时,坚持双向互动,不断完善流入地和流出地“双向共管”的有效形式,建立异地托管或协管党组织**个。

  2、坚持管理创新,不断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在实践中,全市基层党组织紧密联系不同流动党员群体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建设与所在单位的业务工作或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努力使党的工作为社会所需要、为单位所支持、为职工所拥护、为流动党员所欢迎。**市场党支部开展“党员挂牌亮身份”活动,把党的建设与市场管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提高个人经济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党员树形象、市场创品牌、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

  3、坚持服务为本,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服务为本,急流动党员之所需、谋流动党员之所求,开展了以“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活动。各区县、各部门依托城市社区或农村乡镇,设立了流动党员服务站。**区在社区建立“***阳光驿站”,每天安排专人为流动党员提供咨询服务、吸收他们就近参加组织生活。**区职介中心党委紧紧抓住为党员就业提供服务这一突出问题,探索出职业指导谈心会、流动党员教育、青年职业生涯策略、政策课堂、心理测评、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用工单位链锁式职业指导的“情景效能八平台”就业指导模式,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欢迎。

  虽然各级党组织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还相当突出。主要有:

  一是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同志认为流动党员数量不多,抓不抓无所谓,不想管;有的认为流动党员流动性强,情况复杂,不好管;有的认为流动党员是“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不必管;有的认为流动党员是外来的,不是“自家人”,不愿管。

  二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和基层党的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大量两新组织还没有建立党组织。即使是已经建立党组织的地方,其组织设置也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流动党员日益增多的需要,存在薄弱环节和空白点。

  三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少数基层党组织“有组织无活动”或组织活动流于形式,效果欠**;少数基层党组织沿用“单位制”下集中统一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忽视了流动党员分散、灵活、多变的特点和多样性、差异性的需求,难以吸引流动党员;此外,还普遍存在“没场地、没经费、缺教材”的难题,致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活动不起来、组织不起来、效果不明显”。

  四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政策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受业主个人素质和态度的影响较大,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部分业主对党的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甚至抱有抵触情绪,以没有法律依据为借口予以拒绝。在组织关系接转过程中,存在手续繁琐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相关制度。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强化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资源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创新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落实这一思路,一是创新意识。要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相适应;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兼具开放、协调、服务、教育和监督的功能。二是资源意识。要从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的高度,深刻认识流动党员群体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真正把这一重要资源的作用发挥好。三是服务意识。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针对他们生活、工作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四是责任意识。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流出地、流入地各级党组织的共同责任。要改变地域之间、城乡之间相互隔离的工作状态,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共同把流动党员教育好、管理好。

  1、创新组织设置,切实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覆盖面问题。按照流动党员工作单位(条)、居住地(块)之间“谁更利于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就由谁负责”的原则,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通过将支部建在两新组织上、建在新建小区上、建在工程项目上、建在摊群市场上、建在社保所上、建在商务楼宇上等多种形式,扩大党的组织覆盖面。使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超越区域、所有制、行业等局限,形成组织健全、职责到位、工作有效的组织网络。对组织关系挂靠在市区各级人才、职介中心等人力资源中介机构的党员,要及时将其组织关系转移到新建的党组织。对于外省籍流出地相对集中的流动党员群体,要继续完善各种有效管理方式,将其纳入全市党组织工作体系,不断加强教育管理。

  2、创新活动方式,切实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问题。

  一是围绕中心创新活动方式。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和两新组织的发展统一起来,把党的政治优势和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二是发挥优势创新活动方式。**在高新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要善于发挥这些优势,尝试推广网络党日活动、创建流动党员活动基地等,通过活动方式的创新,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缺资金、时间无保证”等实际困难。

  三是立足服务创新活动方式。通过开展流动党员职业技能培训、法律维权讲座、建立流动党员利益诉求渠道等方式,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增强党内活动对流动党员的吸引力。

  3、创新工作机制,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与行业党建、区域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条块结合、上下贯通的管理机制;

  二是健全各级组织部门和工商部门、流动人口管理部门之间的情况通报制度,建立和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三是树立党建工作一盘棋的观念,建立由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机制;

  四是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党组织定期访问制度,建立流动党员日常管理台帐;

  五是健全、完善流动党员服务工作机制,在街道社区、农村乡镇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要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

  4、创新相关制度,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一是进一步细化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的操作办法,切实解决党员接转组织关系程序复杂、手续繁琐的问题,为党员的合理流动提供便利。

  二是探索更加灵活有效、更加符合流动党员实际情况的党费收缴办法。

  三是允许流动党员党组织将党费全部自留使用,或将收缴上来的党费全部返还给流动党员党组织,以解决流动党员党组织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

  四是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措施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利。一方面,保证他们同流入地党员享有同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另一方面,使他们享有对本地区本单位事务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为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五是进一步界定流动党员的概念,一些党员在城市有固定工作、固定居住地,只是没有户籍,流动性已不明显,这样的党员还是不是流动党员、该怎样管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完善相关制度。

推荐访问:能上能下 领导干部 意见建议